You are on page 1of 53

書信概說

 書信的名稱
 書信的類別
 信封的結構及其寫法
書信的名稱
書 牒
信 牘
簡 札
箋 筆
帖 翰
素 函
帛 啟
「書信」是現代用語。
由於時代的不同,書信的名稱有古今之變,如
『書』、『信』、『書牘』等;
由於使用的材料不同,書信的借代名稱有異,如
『簡』、『尺素』、『箋』等;
由於人類應用書信的歷史悠久,所以書信從文學作
品的典故而有的別稱很多,
如『魚素』、『來鴻』、『魚雁』、『華翰』等。
書信的類別
 對人
1. 對長輩: (1) 血統; (2) 親戚; (3) 職位; (4) 年齡
2. 對平輩: (1) 血統; (2) 親戚; (3) 職位; (4) 年齡
3. 對晚輩: (1) 血統; (2) 親戚; (3) 職位; (4) 年齡
 對事
1. 聯絡情感
2. 應酬性質
3. 實際應用
4. 議論性質
按對象分:上行、平行、下行
按事情分:應酬、聯絡、議論、應用
或 請求、陳敘、人事、交際
或 家庭、社交、職業
 所以無論是情書、家書還是挑戰書,寫信
一定要考慮『對什麼人』、『談什麼事』,
而在格式、用語上,作最恰當的處理。
信封的結構及其寫法
 郵寄封
 託帶封
   開頭-一、稱呼 ( 對受信人得體的稱謂 )
          二、提稱語 ( 如:如晤、道鑒 )
          三、啟事敬詞 ( 今多省略 )
          四、開頭應酬語 ( 寒暄的客氣話 )
 箋文的結構 正文-五、書信本文 ( 敘明此信主旨 )
       結尾-六、結尾應酬語 ( 準備結語的客氣話 )
          七、結尾敬辭 ( 依與受信人的關係用不同的字眼 )
          八、自稱,署名,末啟詞
 ( 信末的署名、敬禮 )
          九、寫信時間 ( 日期:○年○月○日 )
          十、其他
 ○ 並候語
           ○附件語
           ○附候語
           ○補述語 ( 為補充箋文的遺漏,不用為宜 )
郵寄封

 框右欄:
受信人的郵遞區號、地址。
 框中欄:
受信人的姓名、稱呼和啟封詞。
 框左欄:
發信人的地址、姓名、緘封詞及
郵遞區號。
信封的寫法
( 一 ) 中式信封:為了說明方便,中式信封一般分
成天間、地間、框右、框內及框左欄。

1 、框右欄:又稱右路,寫受信人地址及服務機構
名銜,地址字體小些,低天間二字書寫,如太長
可寫成二行。服務機關要寫全銜,低天間一字於
地址與框內欄之間書寫,字體可比地址大些。
2 、框內欄:又稱中路,由上而下,工整勻寫受信
人尊姓、稱呼、大名、挪抬及啟封詞。姓要頂天,
稱呼要以送信人可稱呼的口氣為主。至於大名,
因為中國人有避名諱的禮貌,所以必要尊敬時,
可將受信人大名略小側右書寫 ( 尊側 ) ,表示不
敢直呼其名,但姓與職銜皆不偏書。啟封詞表示
請對方的行為,該詞上方與大名空一格的挪抬,
表示禮貌。
啟封詞
 啟封詞如賜啟、道啟、勛啟、臺啟、麾啟、
儷啟、安啟、啟等要立地。
 如有「夫人」則視需要併列於大名之左,
但如受信人為女性尊長,需要併列先生時,
可以「全福」等字眼代啟封詞解困。
 明信片以「收」代「啟」,且不宜寄有機
密內容或給尊長。
 啟封詞寫「啟」、「敬啟」、「親啟」等是錯誤
的寫法。此處書啟字,乃請對方開啟信箋之意,
故需適當地表達敬意。
 單書「啟」字,則類於指使的語氣,至為不宜。
 書「敬啟」,則是命收信者需「恭敬開啟」之意,
並不妥當。此與信箋本文中稱「敬啟」為發信者
恭敬陳啟稟告之意相反,務需注意。
 書「親啟」,乃是命收信者務需親自開啟,除涉
及機密之信函外,多不使用。
常用的啟封詞如下:

福啟:對有血統關係的祖父輩用。
安啟:對有血統關係的父親輩用。
道啟:對有道德學問的師長用。
鈞啟:對直接、有地位的長官用。
賜啟:對一般的長輩用。
勛啟:對軍政界的平輩用。
台啟:對一般平輩用。
大啟:對一般平輩用。
禮啟:對居喪的人用。
收啟:對晚輩用。
 3 、框左欄:又稱左路,寫寄信人地址、服
務機構名銜及姓名,並加一「緘」或「敬
緘」,明信片以「寄」代「緘」。
 為表謙卑,並方便貼郵票,書寫時,可從
天間之下三分之一或一半寫至地間,要比
框內欄和框右欄都低。忌書「內詳」或
「知名不具」。郵票及郵務標識如「限時
專送」或 「掛號」等則貼於框左欄上端。
關於中路收信人姓名的寫法

葉 葉 葉 葉 葉
教 教 教 政 政
授 授 授 欣 欣
廷 政 政
蔚 欣 印

教 先
道 道 道 授 生
啟 啟 啟 道 台
啟 啟
請指出下列何者有誤

葉 葉 葉 葉 葉
政 先 教
欣 生 授 政 政
欣 欣
教 政 政 教
授 欣 欣 授 先

道 道 道 道
啟 啟 啟 啟 敬

信封範例
─郵寄封
信封範例
─郵寄封
信封範例
─託帶封


宗 敬外
煩圖
義 書
吉禮


學 便券
帶二
棟 長 交千

拜 一



月 張




橫式信封的寫法:
收件人地址、姓名書於中央偏
寄件人地址、姓名書於左上角或信封背面。
郵遞區號書於地址上方第一行,
郵票貼於右上角。
 書寫順序如下:
第一行 郵遞區號
第二行 地址
第三行 姓名或商號名稱
 式樣:如下圖
鈞啟
國際郵件橫式信封書寫方式
 收件人姓名、地址及郵遞區號書寫於中央偏右,
寄件人姓名、地址及郵遞區號書於左上角或背面。

書寫順序如下 :
第一行 姓名或商號名稱。
第二行 門牌號碼、弄、巷、路街名稱。
第三行 鄉鎮、縣市、省、郵遞區號。
第四行 國名。
式樣: ( 如下圖 )
稱謂

這是書信起首的重要部分,是發信人
對受信人的稱呼,用來表示雙方的關
係,千萬不可弄錯,以免失禮、貽笑
大方。稱謂由名字、關係、職銜三者
組合而成。(直系親屬的長輩,不可
直呼名字。職銜用在受信人具有職銜
時,但是雙方有親戚關係時,只稱親
戚關係即可。)
提稱語

 又稱「知照敬辭」。是請求受信人察閱
箋文的意思,緊接在「稱謂」之後,提
稱語之下加冒號(:)。提稱語必須注
意受信人身分,更要與稱謂相配合。如
對直系尊親用「膝下」、「膝前」,對
師長用「道鑒」、「函丈」,對平輩用
「足下」、「左右」。
啟事敬辭

 啟事敬辭通常用於提稱語之下,是用作
書信陳述事情的發語詞。如去信之「敬
稟者」、「敬啟者」、「敬肅者」等;
覆信之「敬覆者」、「謹覆者」等。
(現代書信已經很少有人使用啟事敬
辭。)
開頭應酬語

 開頭應酬語是述說正事之前的客套話,
可以表示尊敬對方,可以表示關切之情。
有如人與人見面時的寒暄。開頭應酬語
可以套用現成的詞語,但在親朋好友之
間,最好還是寫些發自內心的話比較親
切、自然。
信箋上、下端又稱天、地線,天線距信紙邊緣比地
線距離寬,為應古時「抬頭」之需,常寬一倍,
惟今已不用。

書信起首由天線始,每行書寫至行底地線止,寓
意頂天立地。分段可循現代文章及折衷式或敘述
之需,低兩字開始,次行由天線始;亦可循古式
文章,一氣呵成,但須正標點符號並配合「側
書」、「抬頭」等文字禮節。
抬頭:
抬頭是為表示對受信者的尊敬,依照尊敬的程度又
可分為挪抬、平抬、單抬、雙抬、三抬。但目前
除了私文書對平輩、公文書之上行文用挪抬,以
及對長官及尊親用平抬之外,餘皆不用。
所謂挪抬就是挪移一個字再書寫,
而平抬則是另行由天線開始書寫。
由於是尊敬受信人,所以抬頭之處不但要分辨人
己,抬人不抬己,而要注意人重於己、人重於物,
以及行底不成抬的文字處理禮節。
側書:
側書是將字體寫小些置於右 ( 上 ) 側。
目的有二,一是自表謙遜的謙側 ( 用於箋文 ) ;另
一是表示對對方恭敬的尊側 ( 用於封面 ) 。
如果謙虛之用時,一般都側「自稱」,如弟、舍弟、
小兒、寒舍、敝校、拙著等。但如稱自己家嚴、
家母等尊長也可不側,以及遵守側自稱不側名字,
側書不可抬頭,生側死不側等規矩。
如果對受人恭敬或避諱時,則側對方名字而不側對
方稱呼。

劉 尊 末
洲 今 謙
學 之年
校 側 側
李。行 八




大 ,
同 弟

敬 將
上 有
正文

 正文是箋文的重心,是書信的主要部份。
並沒有一定的寫法,也沒有固定的格式,
這是箋文中最能展現作者性情與才華的
地方,優秀的箋文經常成為膾炙人口的
文學作品的原因正是此處。唯一要注意
的是寫這段文辭的時候,務必有條有理,
明白曉暢,讓受信人清楚地知道信中所
要表達的訊息。
結尾應酬語

 結尾應酬語寫於正文之後,是箋文將要
結束時所說的客套話。雖然只是三言兩
語,但也要注意與正文內容相配合。結
尾應酬語也有現成的詞語可以套用,但
是在現代的書信中,仍以切合當時情境,
切合自己與受信人的應酬語比較貼切、
自然。
結尾敬辭

 結尾敬辭緊接在結尾應酬語之下,用來
結束全文。也是發信人向受信人表示禮
貌的用語。可分二類:一是敬語,是表
達敬意的語句,如「肅此」、「耑此」
之類;一是候安語,是問候的語句,如
「敬請○福安」、「即頌○時祺」之類。
行款
舊式書信的行款是很重要的:
因為抬頭的緣故,往往一行沒有寫到底就抬起來
了,這樣便形成吊腳。全張信紙中務必有一行
以上寫到底,切忌行行吊腳。
單字不成行,單行不成頁。
名字不可以分成兩行書寫。

自稱或述及自己的卑屬時,不可以剛好寫在一行
的開頭。
自稱、署名、敬辭、日期
 自稱就是發信人稱呼自己,必須和受信人的
稱呼相應,注意切合雙方之關係,如對雙親
用「兒」、「女」,對師長用「受業」、
「學生」等。署名是發信人之簽名,日期一
般寫發信之月日,也有記年份者。署名除對
家族及關係親近之人僅寫名字外,以姓名全
寫較為妥當。署名之下,附有敬辭,如「敬
稟」、「敬上」、「敬啟」等。署名敬辭之
下,註明發信日期。
末啟詞
對祖父母、父母用:叩上。叩稟。敬稟。
對長輩用:謹上。敬上。
對平輩用:謹啟。敬啟。
對晚輩用:草。手書。手示。
其他
 書信完成之後,如果發現有需要補充之
處,可在信尾另行加以補述。
又可分為幾種:
 並候語:請受信人代向他人問候的意思。
 附件語:表示信件外另有附件的語句。
 附候語:這是發信的家人或朋友附筆向受信
人致問候之意的語句,正式的信以不帶附候
語為宜。
 補述語:補述箋文中遺漏的語句,正式書信
如有補述語,寧可重寫,以示恭謹。
○○ 校長吾兄道鑒(以上為稱謂語):久未晤
教,時切馳念(以上為寒喧語)。頃奉十二月十四日
大函,荷蒙
殷注,深慰渴念,尤感
盛誼。國家建設,百般待舉,倘得全民參與,集思廣益,
更益臻於完善。承惠卓見,至足珍貴,除已分送本院有關
單位研處外,肅此復謝(以上為本文)。今後仍祈時 錫
教言,用匡不逮
是幸(以上是結尾敬辭)!耑此,並頌
道祺(以上為請安語)
         弟○○○  謹啟
           ○年○月○日
(以上為署名、末啟詞及年月日)
書信範例
謹 道祗見師質王師學 絳 訓濤
上 安請諒
。 就優君諄任 帳 誨
,公
書信範例 九 近異 達諄教 。 春 吾
月 ,
二 臨督 人 ,教 深 。 倏師

八 書課。 勉 誨 教 生
忽尊

  神 勵考之學 已鑒
  馳
, 不 向 取 苦 之 自 逾:
情學 臺 心 餘 畢 二自
, ,業
不之 師也 。 後 年
。違
勝請, 頗 大 方,
懷 堪教今知 久
想尚造育有昔 應 疏
之乞就 研 本 日 聘 稟
。 至

。 究 校 吾 候

生 伏所 應 屏

肅 祈 屆 東 恭
劉 此 吾 王 畢 教 維
慶 ,
君業 育
中 資生 大




常用提稱語
平 師 長 祖 對
      父
      母
      及
      父 象
輩 長 輩 母
台 惠 足 函 講 尊 尊 賜 崇 侍 膝 語
鑒 鑒 下 丈 座 鑒 前 鑒 鑒 右 下
, , , , , , , ,
大 左 壇 尊 道 尊 鈞 尊 ,
鑒 右 席 前 鑒 鑒 鑒 右 膝 彙

女婦 界教 界軍 界政 輩晚 輩同
  育        
妝 麾 之青 ( 硯
次 鑒 上 右
, 下 , 欄 ,
繡 , 青 台 硯
次 講 鈞 勛 覽 鑒 席
, 座 鑒 , 等 ,
芳 , 鑒 , 如 語 文
鑒 座 , 鈞 晤 亦 几
, 右 鑒 , 可 ,
淑 鈞 如 通 文
, ,
鑒 有 座 鈞 握 用 席
, 道 座 , )
懿 , , 如
鑒 著 台 面


 
鑒苫






(一)敬語
語 悃 申 種

用申 平 尊 對
賀 輩 長

藉 用 肅 匆 耑 敬 肅 語
表 申 表 此 此 此  此 彙
哀 賀 賀 特 專 謹
忱 悃 忱  此 此 此
 
  草

語 鑒 請 語 悃 申

平 尊 申 申 弔
輩 用覆 用謝 用
長 唁
並 敬 諸 伏 乞 伏 匆 耑 用 肅 藉 肅
祈 祈 維 祈 賜 乞 此 肅 展 誌 表 此
            布 敬 謝 謝 哀 上
垂 亮 惠 垂 垂 鑒 覆 覆 枕 枕 忱 慰
照 察 察 鑒 察 察      
耑 肅 藉
此 此 申
奉 鳴 哀
覆 謝 悃
(二)問候語
政 晚 平 師 其 母祖 對
界 輩 輩 長 他 父 象
長 母
輩 及

敬 恭 順 順 並 順 敬 即 恭 敬 敬 恭 叩 敬 語
請 請 詢 問 頌 頌 請 請 請 請 請 請 請 請 彙
                         
近 近 時 台 台 誨 道 鈞 崇 金 福
勛 鈞 佳 好
綏 祺 安 安 安 安 安 安 安
按 問 弔 賀 夫 婦 家 旅 商 學 軍
時 病 唁 新 婦 女 居 客 界 界 界
令 年 同 者


即 敬 恭 敬 敬 敬 敬 敬 敬 敬 即 恭
請 請 請 請 頌 請 請 請 請 請 頌 請
                       
秋 春 痊 禮 新 儷 妝 潭 旅 籌 文 麾
安 安 安 安 禧 安 安 安, 安 安 祺 安
, , , , , , , 即 , , , ,
敬 此 順 並 敬 順 即 頌 順 順 順 敬
頌 頌 祝 頌 頌 請 請   請 候 請 請
              潭        
冬 暑 早 素 年 雙 壺 祉 客 財 撰 戎
綏 綏 痊 履 釐 安 安 安 安 安 安
(三)末啟詞

晚 平 尊 父 父 對
輩 輩 長 母 母 象

手 首敬 肅謹 上敬 語
書 啟 上 稟 彙
, , , ,
手 謹 敬 叩
示 啟 上 稟
, , , ,
手 拜 拜 謹
諭 啟 上 叩
, , , ,
字 頓 謹 叩
 書信等應用文,有格式而無俗套。書寫時宜多參看
相關書籍,融會運用。
切忌盲目抄襲,反而容易出錯。
書信旨在達情通意。陳套俗語之類,如非必要,儘
量不用。
「至情」、「達意」、「合宜」乃是應用文的三個
標準,撰寫時務要深思。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