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6

2018年中國語文科

教師會議

11月2日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1
試卷二

2
擬卷理念

• 考核考生構思、表達、創作等能力。
• 設題方式:或命題,或指定情境,並提供選擇。
• 設題方向:主要環繞考生生活經驗及日常思考、關注的
情或事;並盡量給予寫作空間,讓考生發揮創意。
• 寫作要求:考生宜透過審題,思考寫作立意,選取材料,
書寫文章。
• 文體要求:以某類文體為主,或文體不限。

3
一般評分原則

4
審題、入品

• 準確理解關鍵概念。

• 明白寫作要求。

• 把握不同品位的入品要求。

5
整體評分

• 各評分項目宜就整體的表現評分;

• 不會因為某一處錯誤或優點忽略其他部分。

6
評分項目 最高得分 全卷總分

內容 40分
表達 30分
結構 20分 103分
標點字體 10分
錯別字 3分

• 錯別字
 0 - 1個給3分;2 - 4個給2分;5 - 7個給1分;8個或以上不給分。
 重錯不計。

7
評分項(品第)
品第 內容(40分) 表達(30分) 結構(20分) 標點字體(10分)

上上 10 10 10 10

上中 9 9 9 9

上下 8 8 8 8

中上 7 7 7 7

中中(上) 6 6 6 6

品 中中(下) 5 5 5 5

中下 4 4 4 4

下上 3 3 3 3

下中 2 2 2 2

下下 1 1 1 1

極差劣 / 空白 0 0 0 0

8
內容
• 立意、內容是否:

 合乎寫作要求;豐富、深刻。

• 取材是否:

 恰當;能彰顯立意。

• 闡述是否:

 合理、飽滿。

9
內容
• 上上品(10分):

準確回應寫作要求;內容極為豐富、深刻。

• 上中品(9分):

準確回應寫作要求;內容豐富、深刻。

• 上下品(8分):

準確回應寫作要求;內容較為豐富、尚算深刻。

10
內容
• 中上品(7分):
明確回應寫作要求,內容平穩,偶有沙石。

• 中中上品(6分):
能回應寫作要求,內容一般,仍有沙石。

• 中中下品(5分):
尚能回應寫作要求,內容較為單薄,有沙石。

• 中下品(4分):
僅能回應寫作要求、內容十分單薄、沙石頗多。

11
內容
• 下上品(3分):

未能回應寫作要求,頗多不相干或錯誤的論述。

• 下中品(2分):

未有回應寫作要求,思考混亂、論述錯誤、立意不明。

• 下下品(1分):

未有回應寫作要求,思考混亂、論述錯誤、沒有立意。

12
內容和表達的關係

• 內容和表達的評核重點不同,須獨立評分。

• 前者為思想情感的表現,重視審題立意;

• 後者為語文基礎能力,重視文句、字詞的運
用和表達手法。

13
內容和表達的關係

• 不宜把內容和表達直接掛鉤:

 考生即使文句流暢,遣詞準確,但可以
是扣題不準確,偏離寫作要求。

 考生即使文句較為生硬,字詞較為貧乏
,惟但意念和構思也可以有值得欣賞的
地方。

14
表達

入品考慮:

• 用詞、文句為主;

• 表達手法為輔。

15
表達
• 上上品(10分):

用詞精確、豐富;文句十分簡潔流暢;
表達手法純熟靈活。

• 上中品(9分):

用詞準確、豐富;文句簡潔流暢;表達手法純熟靈活。

• 上下品(8分):

用詞準確;文句流暢;表達手法妥貼。

16
• 中上品(7分):
用詞恰當;文句通順;表達手法平穩。

• 中中上品(6分):
用詞大致恰當;文句大致通順;表達手法一般。

• 中中下品(5分):
用詞平常;文句一般,略為冗贅;表達手法較為生硬。

• 中下品(4分):
用詞生硬;文句欠通順、冗贅;表達手法生硬;
惟尚能達意。

17
表達
• 下上品(3分):

用詞不當;文句不通、冗贅;表達手法拙劣;勉可達意。

• 下中品(2分):

用詞錯亂;文句不通、冗贅;表達手法拙劣;未能達意。

• 下下品(1分):

用詞錯亂;句子顛倒;表達手法極為拙劣;未能達意。

18
表達:入品考慮

• 切勿:

 以四字詞、成語之多少評品。(量)

 以修辭或寫作技巧之多少評品。(量)

 以引用典故或事例之多少評品。(量)

• 宜考慮:

 是否用得準確和恰當。(質)

 是否有助於內容表達。(質) 19
結構

• 主要考慮:

 段落區分是否明晰;

 起承轉合是否自然;

 輕重詳略是否恰當;

 是否有助表達立意和主題。

20
結構
段落區分是否明晰;起承轉合是否自然;輕重詳略是否恰當;
是否有助表達立意和主題。(與內容的關係較為緊密)
• (8-10)上品:
段落區分明晰,起承轉合自然,輕重詳略得宜。
• (6-7)中品:
段落區分明晰,起承轉合平穩,輕重詳略尚穩妥。
• (4-5)中品:
段落區分勉可辨識,起承轉合生硬,輕重詳略失衡。
• (1-3)下品:
段落區分不明,起承轉合紊亂,輕重詳略嚴重失衡。
21
標點字體

• 考慮入品時以字體為主,標點為輔。

• 標點使用在於準確和靈活,不在於數量多少。

22
標點字體

上品:
• 字體端正美觀、標點運用準確。
中品:
• 字體端正(6/7)、尚可辨認(4/5);
• 標點運用平穩。
下品:
• 字體難以辨認、標點運用錯誤。

23
錯別字評分原則
• 繁體字或簡化字均可接受。簡化字以中國政府2013年所頒布之
《通用規範漢字表》為據。
• 補充說明:

計作錯別字 不計作錯別字

一個詞語中,一個簡體字,一
繁簡同體
個繁體字

缺部件或增部件 字體潦草

「空格」造成詞意不連貫 重複錯同一偏旁,當作重錯

24
一般評分原則
• 離題卷評分:(最高品第)
 「內容」最高給「下上」;
 「結構」最高給「中上」;
 「表達」及「標點字體」最高仍可給「上上」。
․ 字數不足650字(標點計算在內),「內容」最高給分:
 550-649字:「上上」
 450-549字:「中上」
 300-449字:「中中(下)」
 300字以下:「下上」

25
選題率

• 第1題 69%

• 第2題 10%

• 第3題 21%

26
第1題

27
命題立意
舊地重遊,看到眼前景象,難免興起一番感受。試以
「重遊舊地所見有感」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人生旅途之中,我們總會在某些地方,留下一些回憶、
一些感悟;如是舊地重遊,或許是心境轉換,難免睹物
思人,或即景傷時,別有一番滋味。本題要求考生記一
次舊地重遊的經歷,就所見抒發個人的感悟。

28
關鍵概念說明

• 「重遊」即再次遊覽,到訪不止一次的意思。

• 「舊地」指這個地方並不是新造訪的,並非全
然陌生。

• 「所見」指眼前看到的景象,可以是山川風景
,可以是市廛巷里面貌,也可以是異域的民情
風俗。

• 「有感」指心裏興起的一番感受、體會。

29
關鍵概念說明:「重遊」

• 「重遊」即再次遊覽,到訪不止一次的意思。

• 重遊有別於初次到訪,以往的經歷或多或少也
會影響到重遊的體會。(今昔之關聯)

30
關鍵概念說明:「舊地」
• 考生所記重遊的地方,並無限制,小者可以是公園某
個角落,大者可以是一個國家。舊居、母校、老店舖
、公園、街道、旅遊名勝、城市等地方,皆可以是下
筆對象。

• 即使是虛構的地方,如夢境、外太空星體,只要言之
成理,也可接受。

31
關鍵概念說明:「所見」
• 觸景生情,景情之間的關聯,可以是直接或間接。

• 無論情景怎樣關聯,考生也須刻畫眼前所見的景物
,以此起筆拓展。

• 若眼前景物是情感所由生的主因,景物的描寫或須
較具體細緻;若只是觸發感悟之助因,則可較為扼
要精煉,藉此帶出對往事故人的追憶或描寫。

32
關鍵概念說明:「所見」

• 考生宜從所見的紛陳景象中,選取一兩處地
方下筆,描寫其今昔異同,或許是風物無改
,或許是風景異殊,端視乎考生如何取材發
揮。

33
關鍵概念說明:「有感」

• 「有感」乃承接「重遊舊地」而來,故所寫之「景
」,所抒之「情」,應該緊密相連。

• 所抒發的情感,既可懷人,也可感時或傷世;既可
以是悲,也可以是喜;既可濃,又可淡,並無一定
的規限,惟須真實自然。

34
寫作要求
文章必須合乎以下要求:
• 描寫舊地今昔的景貌;(取材)

• 抒發重遊舊地所興起的感受或體會;(立意)

• 「所見」和「所感」的關聯須緊密穩妥,觸景而生
情。(取材、立意)

35
寫作要求
• 立意高下取決於考生的體會是否真切,描寫是否具體
恰當,思考是否深刻。

• 取材倘是生活中真實或普遍的情境,則較容易引發共
鳴。

• 文章須透過描寫以抒發個人體會,取材須配合立意。

• 宜以「第一人稱」的敍事角度寫作。

36
文體要求
描寫抒情文:
• 本文以描寫、抒情為主,考生可簡括記敍重遊的經
歷,但重點仍須放在景物今昔之刻畫。

• 描寫宜有重心,不宜空洞和蕪雜;筆觸宜具體細膩
,忌粗淺浮泛;情感須順應景象而生,有真切而深
刻的體會。

• 結構布局,並不拘於一格,寫景和抒情可有所側重
,只要自然妥貼,即景生情即可。

37
第1題考生表現

38
第1題考生表現

• 考生的取材變化不大,較多考生記述重遊母校
和故鄉,也有不少記述再訪曾與家人或朋友旅
遊的名勝或古蹟。

• 整體而言,考生均嘗試把眼前景物聯繫往昔景
象,從而抒述個人體悟。

39
第1題考生表現

表現優異的考生:
• 對人物、場景的描寫細緻,感悟也較為
真摯和深刻。
• 寫景敍事多有條不紊,輕重有致,取材
恰當,讓情思隱含在敍事之中,文約而
言深,情懷真切。

40
第1題考生表現

表現一般的考生:

• 取材尚可體現立意,少有離題;

• 對景物、人物的描寫較為粗疏,敍事過多,少
有細節的描寫;

• 抒發的感情又較為浮泛,未能寄託較為真摯和
細膩的感情。

41
第1題考生表現

表現欠佳的考生:
• 立意較為模糊,取材多未能凸顯立意;
所見與所感欠關聯;
• 敍事紊亂;描寫粗糙;情味枯淡。

42
考生常見問題

43
審題不周,對關鍵字詞的理解籠統甚或錯誤:

• 部分考生對「重遊」的理解較為籠統,重遊多
與初遊或往昔經歷距離一段較長的日子,若只
隔數天,景物、人事的改變應不多,難以引發
今昔之對比。

• 如有考生記述連續兩個週末的比賽經歷,「重
遊」所記為第二天比賽所見,所寫未有就今昔
之異同而下筆,偏離題旨,不合寫作要求。

44
審題不周,對關鍵字詞的理解籠統甚或錯誤:

• 不少考生對「遊」字的理解較模糊,理解能力
頗為薄弱。

• 「遊」有別於「參與」,宜帶有遊覽或觀賞的
意味,惟不少考生寫自己再次參與比賽,寫如
何從早前的失敗汲取教訓,並在這次比賽中奮
力求勝,卻不是以一觀賞者的身分就所見抒述
所感,未能符合題旨就「遊」之心境下筆,缺
少了觀察距離。

45
審題不周,對關鍵字詞的理解籠統甚或錯誤:

• 本題應就「所見」連繫往昔片段,而有所啟悟
,「所見」和「所感」應有緊密的聯繫。

• 惟部分考生忽略了「所見」二字,把題目理解
為「重遊舊地有感」,故取材方面多有偏差,
如全文以敍事為主,沒有描寫景物,感悟自然
與「所見」無關,不合乎寫作要求。

46
觀察欠細緻、描寫較浮泛:

• 描寫須抓緊人物、事物、景況的特點下筆,惜多
數考生把人物或場景寫得頗為粗糙。

• 不少考生寫母校,只交代有操場、教師室、課室
,可是這些地方有什麼陳設、裝飾也沒有寫出來
;寫老師,只指出頭髮花白了,寫不出人物的個
性,千人一貌,讀者自然難以感受到真情實感。

• 部分考生取材不俗,惟詞彙貧乏,文字功夫薄弱
,欠細膩的筆法,自然寫不出人、物的味道,難
以感人。

47
結構欠緊密、今昔欠關聯:
• 本題構思,須藉今昔之關聯,賦以眼前景物意義。就
「今昔之別」而言,考生多能藉眼前景物想起往事,
可是今昔的連繫徒具形式,少了內在關聯。
 如不少考生寫回到舊居,看到庭前老樹而想起父親

,並藉追憶往事抒發對父親的思念,可是所記往事
卻與老樹全沒有關聯,未能即景生情。
 如安排得宜,應把老樹作為連結今昔的線索,寫老

樹為父親栽種、打理,也是父親休憩、乘涼的地方
,今天老樹凋零,物異人非,今昔之別才得以呈現
,文章主線才會更明顯,否則寫來容易雜亂無章,
結構散漫。

48
依照套路寫作,忽略題目的要求:
• 個別考生的敍事情節十分相似,取材立意也雷同,只有細
節和行文的差異稍大,可能是根據同一故事改寫;此類文
章的內容較為公式化,細節的描寫不足,更有部分考生依
樣畫葫蘆,卻未有照應寫作要求,以致文不對題。

• 如有考生寫回故鄉探望祖父母,在街上看見祖父母吃甘蔗
後把渣滓吐在地上,正想直斥其非之際,母親喝止自己並
說了一番「有容乃大」的大道理,自己便醒悟到「和而不
同」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文章寫來除了人物性格角色模糊
,情節全為引出「微言大義」而堆砌之外,更不符合題目
的要求,反而似是寫了一則「回鄉所見有感」。

49
第一題樣本分析

50
樣本一:城中村(立意與取材)
• 立意深刻,能具體描繪所選景物今昔的面貌。
取材切當,能凸顯立意。取材與立意之間有緊
密的聯繫。

• 文首交代自己重遊的舊地是城中村,先總寫城
中村的特點,繼而分別描寫了水管群、鐵門、
街口三個場景,凸顯城中村的破落。

• 最後從感慨無奈中超脫,化消極為積極收結。

51
樣本一:城中村(立意與取材)

• 描寫水管群一段,先概括描寫環境帶潮濕之氣
,繼而進一步描述水管群的縱橫斑駁,再由朦
朧的水氣勾起回憶,緬懷童年與好友在水管群
遊玩的歡樂時光。

• 描寫鐵門一段,着力寫其殘舊孤寂,回想昔日
這扇門人來人往,自己更是每天都通過它回家
,可是而今門已老,因而感慨萬千。

52
樣本一:城中村(立意與取材)

• 描寫街口一段,配合暮色,寫街道的落索,再
聯想到昔日在此地與童年玩伴離別時依依不捨
的場景,因而心生酸楚,感歎聚散無常,如今
已尋不着故人了。

• 以上三段描寫具體細緻,今昔景貌的連繫合理
而緊密,抒情自然而真摯。

53
樣本一:城中村(立意與取材)

• 文末數段總寫今景,寫城中村繁華不再,殘破
不堪,無法抵抗重建的命運,因而產生既無奈
又懷念之感。

• 最後體會到重遊舊地的意義及對人生的啟發,
在於重拾回憶,成為往後前進的動力,因而釋
懷。

• 全文連綴今昔,觸景生情,由情入理,立意明
確而深刻。

54
樣本一:城中村(表達)

• 對人物和環境的描寫細緻傳神,尤其善
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配合多重感官描
寫,具體呈現了眼前水管群及鐵門的面
貌。

55
樣本一:城中村(表達)
• 狀物以外,寫情亦細緻綿密,手法多變。如透過敍述
自己童年時在烈日下吮吸冰棍,流露了對童年甜蜜回
憶的懷念。

• 借用劉長卿詩句,概括了市民在鐵門下歸家的情景,
更藉詩句中山居靜夜的荒寒之感,生出萬千感慨。

56
樣本一:城中村(結構)
• 文章結構井然,採總分總的層次。

• 先略提落日景色,為文章定下基調,復引出重遊之舊
地,總寫城中村的特點。然後分別詳述了水管群、鐵
門、街口三個場景的今昔景貌,每個場景皆由眼前所
見,勾起回憶,連繫到昔日景貌,又從回憶返回現實
,抒述感受,輕重有致,脈絡清晰。

• 最後總寫城中村今景,由百感交集的情緒,延展至個
人體會,收束合理自然。

57
樣本一:城中村(改善建議)

• 取材「城中村」,可有更深刻的立意,例如城
中村的居民多為「過客」,難以紥根,漂泊不
定;城中村多被已發展的城區包圍着,繁華與
破落共時存在,反差更為鮮明。

58
樣本一:城中村(改善建議)
• 本篇如以「我輕聲低吟,揮手向這片故土告別」作結
,更有餘味讓讀者嘴嚼,加上最後兩段較倉卒的收筆
,反而畫蛇添足。

59
樣本二:大理(立意和取材)

• 立意大致明確,能描繪所選景物今昔的面貌,
內容及體會一般。取材大致恰當,能配合立意

• 開首交代自己以準大學生及舊居民的身分重遊
童年成長的地方───大理。文章先寫眼前自然風
光,點出今日景貌與往昔無異,呼應「物是」
的主題。

60
樣本二:大理(立意和取材)

• 及後記述兩個「人非」的場景,描述較為具體明
確,今昔景貌之連繫大致合理。

• 其一是小女孩被中年男人推倒,男人卻不顧而去
,自己想到昔日大理人都是親切的,因而覺得男
人不是本地人。

• 其二是另一男人蠻不講理,搶奪了自己和媽媽先
登上的計程車,又想到昔日大理人會為不公義的
事情發聲,因而感觸落淚,有感家鄉美好事物消
逝。

61
樣本二:大理(立意和取材)

• 文末總括體會,感歎物是人非,人們見利忘義
,失卻人情味及真善美,因而感到失望。

• 「有感」與「所見」的關連大致合理,惟體會
一般,當中提及的「人心」、「真善美」,較
為籠統,闡述未及圓足。

• 對於究竟大理人轉變之因由,只拋下數句疑問
,未見較深入的反思。

62
樣本二:大理(表達)

• 字詞運用大致恰當,文句大致通順。人物及環
境描寫大致恰當,能呈現情感和思想。

• 句子也有沙石,如「在一堆剛從車站的人群中
」、「那司機竟然一手把錢收下袋入袋中」。

63
樣本二:大理(結構)

• 能夠由眼前所見之景連繫至昔日景貌,並且由
眼前所見引發個人感受及體會,鋪排大致合理
,情節的發展推進大致平穩自然。

• 各段重點明確,內容大致能圍繞主題而發,詳
略尚算恰當。

64
樣本二:大理(改善建議)
• 文中所描寫的場景,是返鄉途經的車站,雖也在大理
,但終非作者成長的家鄉,取材未盡妥貼。

• 整體而言,本文記敍成份仍佔多,宜再加強描寫,才
能更充分回應題目「所見」的要求。

• 文章前面提及自己手執《論語》,為後文感慨故鄉的
人「見利忘義」,人的「真善美」消失等埋下伏筆,
斧鑿之痕過於明顯。

65
第2題

66
命題立意

在日常生活之中,有各種各樣的禁區。試就個人
的想像或思考,以「禁區」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考生須就「禁區」二字開展話題,談談體會。
關鍵概念說明:「禁區」
• 「禁區」即禁止進入的區域。一般而言,要進入禁區
,必須是工作人員或特定人士,否則須取得允許或授
權。
• 若果未經許可進入,或須面對一定的懲罰或後果。
• 可分為有形的或無形的,外加的或自限的。
• 具一定的設置目的或作用。
• 對禁區的看法或態度往往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68
關鍵概念說明:「禁區」
禁區可以分為有形的或無形的:

• 有形的:

 交通禁區、軍事禁區、邊境禁區、生態保護區、球
場禁區……

• 無形的:

 政治、宗教、藝術、道德、文化,甚至是個人不想
別人觸碰的區域或私隱……

69
關鍵概念說明:「禁區」
禁區可以是外加的或自限的:

• 外加的:

 政府、宗教領袖、家長、教師……

• 自限的:

 某種價值觀的持有者、個人逃避面對的往事……

70
關鍵概念說明:「禁區」
對禁區的態度:

• 有認同的、有反對的;

• 有害怕的、有想接觸和探究的。

71
關鍵概念說明:「禁區」
• 「禁區」可能的意涵:

 有一定的區域,限制人的自由;

 牽涉到權力、控制和懲罰;犯禁者會有後果;

 有形的界線較為明顯;無形的界線較為模糊;

 危險、神秘、難以了解、甚至令人害怕;有時卻因
此令人想接觸;

 忌諱……

72
關鍵概念說明:「禁區」
• 考生對「禁區」的詮釋和理解可有不同向度,惟不宜
過於浮泛,如把禁區直接等同於;

 法律、規則

 有害的事物:吸煙、賭博……

如把這些未明顯是禁區的事物視作禁區,考生須有合
理的聯想或詮釋。

73
關鍵概念說明:「禁區」
• 「禁區」在文章中應是關鍵詞,主導全文的內容或結
構,為全文的線索或探討對象。

• 「禁區」可以是:

 文章的主題

 取材的方向

考生須選取與「禁區」意涵有關的事物作素材,構思
文章的立意,取材與立意之間亦需要有合理的關聯。

74
寫作要求
文章必須合乎以下要求:

• 立意明確;對「禁區」的理解、聯想或詮釋合理;
(立意、取材)

• 取材或立意與「禁區」的關聯較為緊密;取材能體
現或闡明立意。(取材、立意)

75
寫作要求

取材
禁區

(合理的聯想
或詮釋)
立意
76
入品兩個思考重點

• 文章的立意是什麼?

• 與「禁區」的扣連是否緊密?

77
入品考慮重點

對「禁區」的
品第 內容/立意 闡述
理解或詮釋
上上10 立意明晰、深刻;內容極豐富
扣連較為
上中9 立意明晰、深刻;內容豐富 清晰、飽滿
緊密、巧妙
上下8 立意明晰、尚深刻;內容較為豐富

中上7 立意明晰;內容平穩 扣連尚 恰當


中中上6 立意尚明晰;內容一般 合理、穩妥 (偶有沙石)

中中下5 立意稍欠明晰;內容較為單薄 扣連較為 粗疏


中下4 立意較為模糊;內容十分單薄 表面、生硬 (頗多沙石)

下上3 立意十分模糊 頗多不相干或錯誤論述


扣連極為牽強
下中2 立意不明 思考混亂、論述錯誤
沒有扣連
下下1 沒有立意 思考混亂、論述錯誤

78
寫作要求

• 記敍、論說均可。

79
寫作要求:記敍
• 記敍文雖以敍事為主,也可以夾雜議論或抒情,也可
敍而不論,讓情思隱含敍事之中;
• 事件先後的鋪排和交代,情節的變化和發展也須有條
不紊,輕重有致,詳略得宜;
• 而角色、人物和環境的描寫也要細緻和傳神,才能把
情感和思想具體呈現。

80
寫作要求:論說
• 立論須明確,言之有物;

• 論證須合理,結論和論據須緊密關聯;

• 說明和事例要具體,不宜浮泛;

• 而論點和論據的安排須井然有序,綱目分明;

• 如能引用古今名言或事例闡述,則更具說服力。

81
寫作要求:論說
質量互補:

• 考生如從不同角度切入和分析,一般而言,內容當較為
豐富,可是仍須就論說的質素和立意綜合評分;

• 考生如只從一個角度思考,即使取材說不上豐富,如論
述嚴密、立意深刻,也可以評予較高品第。

82
寫作要求:論說
• 論說文論說的方式眾多,舉例說明只是手法之一,並非
必須列舉例子說明;

• 考生也可就關鍵概念加以解釋和闡述,以說明論點和論
據的關係。

• 無論考生以何種方式論說,宜就推論是否合理,又或例
子是否恰當,又或解釋是否清晰數項整體評分,不宜只
憑例子多少定品。

83
第2題考生表現

84
第2題

• 選答本題的考生較少;

• 構思是否獨特,意念是否清晰,往往是判定優
劣的分野所在。

85
第2題考生表現
表現優異的考生:

• 取材和立意均較為獨特:

 或透過人們不願意面對的回憶、自我封鎖的界限、
個人內心的陰暗面等,藉矛盾或衝突,呈現人物的
內心的掙扎和體悟;(記敍)

 或反思人類如何從歷史中重重的禁區解放出來,締
造更為文明理想的社會。(論說)

86
第2題考生表現

表現一般的考生:

• 取材尚可體現立意;惟立意多較為平凡,
少有新意;

• 對「禁區」的詮釋稍欠精確,往往未能就
關鍵意涵發揮。

87
第2題考生表現

表現欠佳的考生:

• 立意欠明晰;

• 對「禁區」的詮釋牽強;

• 結構較為紊亂;敍述或論說均較頗為粗疏。

88
考生常見問題

89
立意欠明確:

• 個別考生只零碎地列舉與禁區有關的事物寫作
,寫來焦點不清,立意蕪雜。

90
對「禁區」意涵的詮釋過於牽強:

• 部分考生以偏概全,忽略了禁區最主要的意涵往往牽
涉到權力、控制和懲罰;同時帶有神秘、難以了解的
色彩,甚至與令人害怕、不想接觸的忌諱有關;

• 如把「禁區」直接等同於「法律」,則明顯只着眼「
法律」和「禁區」表面相似之處,忽略兩者重大的差
異,致使通篇論述「法律」的作用,未能扣緊「禁區
」關鍵的意涵拓展。

• 也有考生只就「禁」字做文章,但凡「不應違反」或
「不應接觸」的事物如「規範」、「傳統」、「道德
」、「家規」、「壞習慣」等也視為禁區,卻沒有合
理詮釋。
91
囿於成規套路、創意不足:

• 文章仍見套路,以舊題目扣連「禁區」:

 解開心結即打破禁區;

 以「別人看為不切實際的夢想」扣連禁區,
追尋夢想或重拾初心即突破禁區;

 寫「禁區」可以是壞事,可以是好事,面對
「禁區」可以考驗人們的智慧。

92
第二題樣本分析

93
立意和取材

• 文章由三個生活場景組成:
 硬闖女兒房間;
 匆忙完成洗澡讓女兒使用厠所;
 顧及女兒安全拒絕女兒進入廚房。
• 文章寓說理於敍事之中,一方面寫自己與女兒
之間產生矛盾,到最後終能消弭的經過;一方
面對「禁區」逐步反思,最後明白硬闖別人禁
區必定得不償失,應該互相尊重的道理。

94
表達
• 對人物和環境的描寫自然、細緻和傳神:

 「在我眼裏看來,只是孩童的玩意,正當我打算叫
女兒吃飯時,手十分自然地放在門把上,輕輕扭動
了門把,便推門進去了。沒想到我這輕微的舉動,
驚動了門後的惡犬。」

 「『我也有私隱!』道完,門就『砰』一聲被她關
上了,那張紙條因振動而搖擺着。我一下子把他(它
)扯了下來。紙,被撒開了一半。

95
結構

• 事件先後的鋪排和交代,情節的變化和發展都
有條不紊。
• 故事以女兒在睡房門上貼上「禁止進入」字條
開始,母親沒有理會,以家長身份硬闖,結果
雙方發生衝突,其後母親讓出厠所的使用權,
緊張關係開始緩和,及後女兒示好,想進入危
險的廚房幫忙,但給母親婉拒。女兒也明白母
親的用心,睡房的標貼也改為「請在得到批准
後才進入」,母女關係也和好如初。

96
第3題

97
命題立意
試以「談知己」或「談敵人」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本題要求考生從「談知己」或「談敵人」兩個文題之中
,選擇其一,藉此闡述個人對人我關係的反思。考生可
以嚴肅說理,或輕鬆論述,甚或以嬉笑怒罵,幽默諷刺
的雜文寫作。
關鍵概念說明:「知己」
• 知己,並不是泛泛之交,是對自己的為人、性格、價
值觀有深入了解的人。

• 知己相交,貴於知心,故往往不限於繁文縟節;又因
為相知深厚、情誼篤實,故不會計較個人得失,甚至
生死相托,所謂「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可見
知己之可貴。

• 此外,知己也可以是古人,如後世不少灑脫不羈之士
,也會引莊子為知己,神交古人。

99
關鍵概念說明:「敵人」
• 敵人,可以指對自己抱有敵意的人,也可以指自己對
他懷有敵意的人。

• 一般而言,兩個人如只是立場迥異,或相互競爭,並
不一定是敵人;敵人之間往往有利害衝突,或因感覺
到威脅而產生仇視或對抗的心理或行為。

• 敵人並不限於人,只要是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事物也可
以是敵人。如戰國時,秦國是六國的敵人;現今,不
少科學家指出人類最大的敵人便是地球的溫度上升;
也有先哲指出,人最大的敵人便是自己,因為人總是
喜歡自欺而不想自知。

100
「談知己」立意舉隅
• 說明知己的定義或特點 • 分析知己相交的原因
分析知己的定義或概 曾共渡一段難以忘懷
念。 的經歷。
對比知己和朋友的分 性情、理想接近而互
別。 相欣賞。
描述知己相交的感受 • 說明知己難得和可貴
或表現。
藉個人經驗或歷史典 • 分析如何與知己相處
故說明知己的特點。

101
「談敵人」立意舉隅
• 說明敵人的定義或特點 • 分析敵人互相對抗的原因
分析敵人的定義或概 有利益衝突。
念。 性情、價值觀或處事
對比敵人和競爭者的 方式矛盾。
分別。 • 說明敵人的可怕或影響
描述敵人敵對的心理
和表現。
• 分析應如何面對敵人
藉個人經驗或歷史典
故說明敵人的特點。

102
寫作方向
• 考生可以只選擇一個方向思考,也可兼而論之,從
數個不同角度切入;

• 考生可以列舉典故說理,或就個人體會說明;

• 考生的論述角度可以千變萬化,只要文章的立意、
取材能緊扣「知己」或「敵人」發揮,言之成理,
即可接受。

103
關鍵概念:「知己」、「敵人」
• 「知己」和「好朋友」有異有同;「敵人」與「競爭
者」也如是,不宜對考生所下的定義看得過緊;惟上
品卷的定義應較為明晰和合理。

• 考生可從不同角度闡述,惟必須就其立論給予較為明
確和合理的解釋或說明。

104
寫作要求
• 文章必須合乎以下要求:

 立意

 立意明確;

 對知己/敵人的理解或看法合理;

 取材

 論點及論據能闡述及說明有關看法。

105
寫作要求

立論 論述
提出對「知己」 選取材料 結論
或「敵人」的
思考和看法 論證闡述

106
入品考慮重點
對「知己」或
品第 內容/立意 「敵人」的理 闡述
解或詮釋
上上10 立意明晰、深刻;內容極豐富
理解
上中9 立意明晰、深刻;內容豐富 清晰、飽滿
深刻、準確
上下8 立意明晰、深刻;內容較為豐富

中上7 立意明晰;內容平穩 理解 恰當
中中上6 立意尚明晰;內容一般 尚算準確 (偶有沙石)

中中下5 立意稍欠明晰;內容較為單薄 理解較為 粗疏


中下4 立意較為模糊;內容十分單薄 片面、浮泛 (頗多沙石)

下上3 立意十分模糊 頗多不相干或錯誤論述

下中2 立意不明 理解 錯誤 思考混亂、論述錯誤

下下1 沒有立意 思考混亂、論述錯誤


107
寫作要求:論說
• 立論須明確,言之有物;

• 論證須合理:
 例子須恰當;
 結論和論據須緊密關聯;
 說明和闡述須具體和飽滿,不宜浮泛;
• 論點和論據的安排須井然有序,綱目分明;

• 如能正確引用名言或事例闡述,則更具說服力。

108
論述的質素:舉例

舉例只是說明手法之一,並非必須。
如舉例說明,關鍵在於例子能否支持論點:
• 例子是否相關或恰當?
• 例子是否真確?
• 例子的闡述是否飽滿?

109
寫作要求:論說
• 論說文論說的方式眾多,舉例說明只是手法之一,並非
必須列舉例子說明;

• 考生也可就關鍵概念加以解釋和闡述,以說明論點和論
據的關係;

• 無論考生以何種方式論說,宜就推論是否合理,又或例
子是否恰當,又或解釋是否清晰數項整體評分,不宜只
憑例子多少定品。

110
寫作要求:論說

質量互補:

• 考生如從不同角度切入和分析,一般而言,內
容當較為豐富,可是仍須就論說的質素和立意
綜合評分;

• 考生如只從一個角度思考,即使取材說不上豐
富,如論述嚴密、立意深刻,也可以評予較高
品第。

111
第3題考生表現

112
第3題考生表現

整體而言,一般考生對「知己」或「敵人」也有
概略的認識,和提出個人看法,觀點或立場少有
模糊,論說方式仍以舉例說明為主,惟論說能力
之差異頗大,高下優劣頗為明顯。

113
第3題考生表現

表現優異的考生:

• 立意明確;並可深化概念,拓展人們對主題的
思考;

• 識見不凡,能旁徵博引;

• 舉例恰當,闡述飽滿。

114
第3題考生表現

表現一般的考生:

• 尚能提出個人看法,惟識見較為平常,多為老
生常談;

• 思考角度較為單一;結構較為呆板;

• 舉例一般,闡述較為概略,偶夾雜不當例子。

115
第3題考生表現

表現欠佳的考生:

• 立意欠明晰;或思路紊亂,對「知己」或「敵
人」概念的理解較為模糊或牽強;

• 舉例不當,或重複拖沓,或闡述粗疏。

116
考生常見問題

117
對關鍵概念的把握欠準確:

• 對「知己」或「敵人」意涵的理解欠準確:

 把「知己」和「朋友」混為一談,未能分辨兩者的
差異,更有考生指知己也有好壞之分,須擇其善者
交往,否則會反受其害。

 把「敵人」和「競爭者」等同,此說在商業社會雖
頗為流行,惟「競爭者」之間未必有敵意,忽略兩
者的差異難免模糊了「敵人」的意涵,所論未必確
當。

118
思考粗疏、以偏概全:

• 部分考生把「敵人」存在之價值誇大,孟子雖曾說「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目的是提醒人們不要
安於逸樂,並不可由此推論敵人所帶來的,利必多於
弊。

• 也有考生通篇列舉例子論說敵人的好處,甚者更宣稱
如沒有敵人,許多偉大的思想和發明便不會出現,忽
略了敵人帶來顯而易見的禍患,論說易流於片面。

• 假若考生能從正反立說,既指出樹敵之危害,補上一
筆說敵人帶來考驗和挑戰,也有其正面的價值,則更
為持平。

119
闡述粗疏、例子不當:

• 不少考生以管鮑、伯牙鍾子期為例說明知己之交,例
子雖貼切,惟由於對有關史實的了解不足,考生對雙
方交往的細節未有說明,往往以兩人「互相幫助」、
「互相欣賞」交代便草草收筆,由於闡述過於概略,
以致說服力不足。

• 部分考生錯誤引用例子,如指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因
為是知己之故,才可相互支持和鼓勵,終締造了航空
歷史的里程碑,引例不當,不單削弱說服力,甚或模
糊了知己的特點或定義,令人費解。

120
第三題樣本分析

121
立意明確,見解深刻

• 立意明確,判斷三種人生境界之高下:

 批評世人求名逐利,眼光淺窄,庸人自擾;

 推崇儒家洞悉義命分立,即使不為世所用,
仍擇善固執;

 讚美道家物我合一,逍遙自在,與世無爭。

122
扣題巧妙

• 以「敵人」之多少析述個人對人生的反思。
 「萬人敵」(與世人爭利):世俗人:名利
 「一人敵」(自返而縮):儒者:道義
 「無人敵」(無我):道家:逍遙
• 「敵人」愈少,人生境界愈高。

123
取材貼切,闡述飽滿
• 取材貼切,例子闡述飽滿:
 引馬致遠《夜行船・秋思》「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
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譏世人爭逐名利之可笑;
 引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蒼海之一粟」
寫名利之虛幻;
 以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
而樂」寫君子之抱負;
 借史例、名言寫志士仁人之擇善固執:
 屈原投江明志;《漁父》「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
醉我獨醒」;
 布魯諾為堅持「日心說」而殉道。(雖非儒者,擇善
固執則合)
124
取材貼切,闡述飽滿
• 取材貼切,例子闡述飽滿:

 借史例、名言寫儒者早洞悉義命分立:

 孔子生平;陳蔡之困(困為命,守道是義)

 禪詩「不為彼岸只為海」(達彼岸為命,渡海是義)

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
無悔矣。」(至不至為命,盡吾志是義)

125
取材貼切,闡述飽滿
• 取材貼切,例子闡述飽滿:

 借史例、名言寫道家物我不分,逍遙無憂之心境:

 莊子《逍遙遊》、《齊物論》(稍為籠統概略)

 蘇軾生平、《念奴驕》「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
月」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心凝形釋,與萬化
冥合」

126
表達
• 用詞精準;句式簡潔流暢、富於變化:

 從甘於與世為敵……到擇善固執……再昇華至看破所謂敵
我之分……(用詞精準,句子綿密)

 所謂人生……那一轉,是敵人多寡之轉換,更是人生境界
之高低的轉換。(句式長短有致,富於變化)

127
表達
• 四字詞、成語精準,運用起來毫不呆板,自然流暢:

 名利色權、惶惶不可終日、費煞思量、茶飯不思
、坐立不安、泥足深陷、作繭自縛、庸人自擾
• 概念闡述清晰,引用例子確當,析述飽滿得宜:
 先說明為何謂「一人敵」;
 再舉孔子的生平為例說明:真正的敵人是自己,
世人多因「命」之不順而懷疑「義」;孔子卻能
安之若命。

128
表達
• 擅於運用「設問」以點明主旨或論點:
……所謂「無敵」是何種境界?概可三分……
言則如何解開這折磨內心的結呢?答案早在《逍
遙遊》中……
• 擅於運用「反問」以加重語氣,增強說明力:
不是嗎? / 豈不悲乎?不正見出其志行芳潔,
敢於與滿朝苟安的庸臣為敵嗎?
• 擅用對比:
 以庸人之「萬人敵」對比志士仁人的「萬人敵」
,凸顯前者之可笑,後者之可敬。
 庸人「恆河沙數」,志士仁人卻「寥若晨星」。
129
結構:分段緊密、層次分明
分部 段旨 分段

點題:敵人多寡亦可見人生境界
第一部分 第1段
之高下
析論庸人「萬人敵」之意涵及其
第二部分 第2段
可笑之處
析論志士仁人與庸人「萬人敵」
第3段
意涵之異及其可敬之處
第三部分
析論儒者「一人敵」之意涵及其
第4段
可敬之處
析論「無人敵」之意涵及其可欣
第四部分 第5段
賞之處
總合全文,推許「無人敵」為人
第五部分 第6段
生最高之境界

130
結構
• 結構配合概念之推演,層遞有次;輕重有序;
• 段落之連結別出心裁,轉接自然;
• 第2段末以「庸人自擾」收結,第3段起筆「庸人的
確恆河沙數,但寥若晨星的……
• 第3段末以「執善固執」收結,第4段起筆「就是這
種固執,煉成了人類古往今來多少的英靈和鬼雄
……
• 第4段末以「義命分立」收結,第5段起筆「儒家講
求義理與天命之分立,因分而有敵……道家卻是看
破紅塵……」

131
樣本一:談敵人(改善建議)
• 總結一段以儒者襯托道家之逍遙,但對儒家的描述
和前文不同,未能合理說明道比儒境界更高之原因
,結論欠說服力。

• 以「斷、捨、離」寫道家之境界欠穩妥,「斷、捨
、離」用以說明佛家看破世俗之牽引較為貼切;道
家以「逍遙無待」或「各遂其性」等概念形容較為
合適,對道家之理解未夠通透。

132
舉例說明

133
舉例說明之高下
• 引用例子必須貼切;
• 不同舉例方式:
 高度概括;(如用「管鮑之交」四字說明知己可貴)

 具體敍述事情經過:(記述管鮑之交的事跡)

 內容是否真確?

 具體說明外,還加以闡述:(那些細節可以凸顯知己

之推心置腹)
 詳略、輕重合宜;有所取捨;

 具體凸顯論點

134
例子是否貼切?
• 以「負荊請罪」為例說明良性競爭不貼切。

135
例子內容是否真確?
• 例子是否恰當,內容是否無誤?如有疑點,說明的效果不彰。

136
內容是否真確?

• 蘋果之創新是否因為被對手嘲笑而引發?

• 蘋果手機銷量之突破是否因為臉部辨識科技?

• 如果闡述過於概括,把許多因素化約為單一的
因素,以偏概全會影響說服力。

137
記述的內容是否具體、真確?
• 是否真確、具體?是否過於概略?知己是誰?有什麼不足之處?

138
記述的內容是否具體?
• 朱陸的交往如何?李杜的交往如何?是否相互包融接納?

139
建議

140
從閱讀開始,細讀文本,嘴嚼詞義。

• 不少考生都未能準確掌握題目中關鍵詞語的意
義,以致在立意和取材時容易出現偏差。
• 要改善這方面的情況,考生必須從閱讀層面下
功夫,除了在閱讀時要探究篇章的題旨、理解
作者的感情外,也要仔細揣摩文章中的詞彙意
義。
• 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也應把近義詞概念,
連繫到閱讀過程之中。

141
忌背「考試範文」或「套路」

• 好文章一般都出自個人的胸臆,單憑硬
記數篇主題或套路較「通用」的「考試
範文」,又或堆砌「套用範圍」較廣泛
的「事例」,實在難以寫出好文章。
• 寫作是一種表達能力,並沒有捷徑可以
一蹴即就,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反
覆練習才會逐步提升。

142
積累個人語言素材

• 積累生活材料:養成體察生活細節的習慣,找
出一些看似平常,其實隱藏特殊意義的現象;
找出一些看似平凡,其實充滿個性的人物,在
積累你的寫作素材同時,也豐富了你的生活經
驗。
• 積累閱讀材料:通過細閱前人作品,汲取他們
的寫作經驗。近年不少考生硬記「管鮑之交」
、「萊特兄弟」之類的事例,但對故事本身不
求甚解,在寫作時盲目引用,無助豐富文章的
內容,提升表達效果。
143
配合篇章閱讀作針對性的模仿練習

• 配合閱讀篇章的特點再作針對性的模仿練習
是有效練習寫作的方法。例如某篇文章對故
事的詳略徐疾安排,對人物肖像或性格的刻
劃,對場景氣氛的渲染,對事理的邏輯分析
等等。

144
「考材」並不等同「教材」

• 公開試的題目是整個高中課程的總結性評估
工具,寫作能力的提升是漸進過程。沒有設
定目標而盲目「操卷」,定必事倍功半,甚
至徒勞無功。
• 考生試卷樣本的分析,僅作評估或入品要求
的說明,不宜視之為學習的「範文」。

145
-完-

14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