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4

第 6 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一 PPT 模板网 -WWW.1PPT.COM


目 录

一、隋朝兴亡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一、隋朝兴亡( 581-618 )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 杨隋代周: 581 年 杨坚 长安

581 年 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建元开皇。

2. 隋朝统一: 589 年 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纷乱近 400 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了大一统。


(二)隋朝建设与兴盛

1. 政治上:①改革官制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尚书、门下、内史三省
长官同为宰相;在地方,撤销了郡一级行政单位,实行州县两级制。②改
革选官制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始置进士科。
③ 改革府兵制兵农合一

2 、经济上:①继续实行均田制。
② 整顿赋役,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调整租调徭役制度。
③ 整顿户籍制度,清查户口。④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

大型工程建设:①广设仓库 ②兴建洛阳城 ③开通大运河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
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
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
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
魏权臣宇文泰创建于,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
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
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
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自永嘉之乱到北魏统一北方,北方经过了长期的战乱,人口凋敝,土
地荒芜,富豪兼并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之北魏初年实行宗主督护制,
封建中央政府掌握的人口数很少,影响了赋税的征收。北魏孝文帝时颁
布均田令,宣布按人口数来分配田地。从此均田制开始实行。
唐中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空前盛
行,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转化为私有土地,政府控制的土地日
益稀少,政府已无地授田。同时,唐政府对原来授田的农民横征暴敛,
农民不堪忍受,或纷纷逃亡,或出卖土地而投靠贵族官僚地主为佃客。
唐德宗时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两税法颁布,均田制瓦解。
隋东京洛阳城 公元 605 年,隋炀帝下诏令尚书令
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等,于洛阳
故王城东、汉魏洛阳城西,营建东
京。每月役丁 200 万人,其中筑宫
城(紫微城)者 70 万人,建宫殿墙
院者 10 多万人,土工 80 多万人,
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共有 10 多
万人。 606 年东京洛阳建成,“制
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隋朝京杭大运河
思考:大运河的历史影响?

积极:
① 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
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② 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
流。
消极: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
重的徭役负担;
② 阶级矛盾激化,引起民众不满,推动了起义
的爆发。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隋朝末年的社会状况并据此分析隋亡的原因。

农民起义爆发
社会状况:统治腐朽,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原因:
人物评价 公元 604 年,杨广杀父弑兄继位,史称隋炀帝。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昏庸无道、好大喜功的皇帝,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才
华横溢、忧国忧民的明主。你眼中的隋炀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①604 年,营建东都洛阳,加强对东部地区
的控制,广设仓库,解决粮食水旱赈济问题。
②606 年,设立进士科,创立科举制度。
③605-610 年,征集 300 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④608 年,与西域互市,并设鄯善、且末、
伊吾三郡,使西域的行政体制与中原统一起
来,设畅通丝绸之路。
⑤ 击破突厥,使其分裂为东西两部,隋朝将
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
暴君≠昏君(隋炀帝无德但有功)
隋炀帝三征高丽、兴修大运河,可见其有政治抱
负,但在实现个人政治理想的道路上,忽略百姓
的承受能力,是一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隋朝灭亡。
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消灭各地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一)大唐初建

618 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消灭起义军和
割据势力,完成统一。
(二)贞观之治( 627 年— 649
年)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
农桑,租庸调制,合并州县,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经济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表 政治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

文化 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三)武周之治( 690 年— 705
年)690 年,武则天继位,国号“周”,定都洛阳(神都)。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
公元
皇帝。

【武周之治】①沿用唐初制度措施,重视农业生产;②大力推行科举制,
首创武举和殿试;③任用贤能之士,注意纳谏;④妥善处理边疆民族关
系,设安西都护府,维护国家版图和主权;⑤重用酷吏,滥杀异已,崇
信佛教。

705 年,爆发神龙革命,唐朝复辟,武周灭亡。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郭沫若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712--741 )
公元 712 年,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前期励精图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① 政治上 : 重用人才,整顿吏治,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② 经济上 : 发展经济,检田括户,加强农田水利的管理;
③ 文化上 : 重视文教,诗赋取士,重视史馆经籍的修缮。
④ 军事上 : 开疆拓土,设立藩镇,从府兵制改为募兵制。
【经济繁荣表现】
农业上 : 铁犁牛耕推广到边远地区,出现曲辕犁、筒车,农产品品种增加;
手工业 : 丝织品种类增多,出现缂丝技术、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南
(越州)青北(刑州)白、唐三彩;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并大量出口。
商业上 : 出现柜坊和飞钱,长安、洛阳、扬州成为国际大都会(市坊分离、
严格控制时间和空间,后期扬州出现夜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广州
设立市舶使。
唐朝盛世的出现
开明君主的知人善用 统治集团的居安思危

法律制度的坚实保障 基本国策的稳固延续 各族百姓的共同创造

玄宗李隆基
武周武则天 开元盛世
政启开元治
太宗李世民 弘贞观
贞观之治
(五)唐朝的民族交融
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 吐蕃、回鹘、云南是也。
—— 《新唐书 · 四夷传序》
1. 开明的民族政策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 唐太宗
2. 具体表现:
战争 对东突厥的战争,维护北部边境安宁
册封 册封回纥( hé )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靺鞨( mò hé )族
粟末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皮罗阁为“云南王”
设置羁糜府州 在东突厥故地设都督府;在西突厥故地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在东北
设黑水都督府
和亲 同回纥和亲;送文成、金城公主入藏(吐蕃)
会盟 唐与南诏会盟,唐蕃会盟
经济文化交流 工匠在南诏传授技艺,朝贡贸易和互市
【思考】为何在盛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① 北方和西南的少数民
族建立政权开发了祖国
边疆地区。
② 交通发达推动中原与
边疆往来密切,促进边
疆发展。
③ 唐前期统治者实行开
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
(羁縻府州),加强管
理。
知识延伸:万国来朝
1. 主要特点 :① 广泛对外开放,与各国交流。②同亚洲国家交往最为密切。
③兼容并蓄,吸收和容纳外国先进事物。④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2. 主要形式 : 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
3. 原因 :① 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 , 具备发展对外交往的基本条件,也吸
引了各国人前来学习和贸易。
② 唐朝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陆对外交通线,
便于发展对外关系。
③ 唐朝有辽阔的疆域和和睦的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对外交往。
④ 唐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
兼收并蓄,虚心学习,又尊重外国人的风
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原因:
① 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
② 边疆危机: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
③ 军事失当: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设军镇,任用胡人担任节度使,节度使兵
力扩大;兵力外重内轻。
过程
755 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八年, 763 年被唐平定。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 3 )影响:唐朝由盛转衰
① 迫使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破坏北方经济,但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
发;
② 中央集权被削弱,参与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形成藩镇割
据局面;边防空虚也导致少数民族趁机侵扰,边疆告急。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 ; 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
部将;在经济上,拥有财权;在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藩镇
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 100 多年,藩镇之间、藩镇与中央之间不断争战,
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朋党之争
1. 概念: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史称
“朋党之争”。

2. 产生: 唐穆宗时朝廷大臣分化组合,形成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
“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党交替执政,相互攻伐,
史称“牛李党争”。唐武宗时,李德裕高居相位,将李宗闵贬斥流放
封州;宣宗时,牛党得势,李党皆被罢斥,李德裕被贬死崖州;宣宗
时牛僧孺病死,牛李党争才告结束。
唐文宗为此感慨:“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3. 影响:朝廷官员拉帮结伙、使腐败的朝廷更加混乱。
(二)黄巢起义( 878--884 )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
骨”
--- 唐 韦庄《秦妇吟》
唐朝衰亡

( 1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 2 )唐末爆发黄巢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
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 3 ) 907 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
特点: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③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
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

意义 · :①促进人口,尤其是汉族人口的扩大化分布。五代十国时期之前,汉族主
要分布在中原地区、江南北部和西域。②重农轻工的思想被冲淡,这为后来宋代的
包括科技工艺、金融、外贸等在内的劳动力腾飞,提供了社会基础。③促进民族融
合。分裂中孕育统一因素。

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
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
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课堂小结

隋朝虽然曾经强盛,但却最终短命而亡。唐朝创造了中国
历史上的辉煌盛世,在安史之乱和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也
最终走向了灭亡。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没有百姓的支
持,再强大的政权也有可能轰然倒塌。
巩固练习
● 1. 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
的都城,见证了公元 589 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B

A. 余杭 B. 长安 C. 涿郡 D. 江都
● 2.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
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西晋末年以来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
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B

A. 秦始皇 B. 隋文帝 C. 唐太宗 D. 隋炀帝
巩固练习
● 3 、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又增设了许多藩镇。藩镇管辖地区,大者十
余州,小者三四州。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削弱了中央集权 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
C.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 黄巾起义全面爆发
● 4 、唐朝柳宗元( 773—819 年)在《封建论》中认为,国家要治理的
好,不仅要实行郡县制,还要配合“善制兵,谨择守”等一系列制度。
这一文章撰写的时代背景是( A)
A. 藩镇割据的严峻问题 B. 制度创新的封建盛世
C. 开疆扩土的军事需要 D. 吏治腐败的统治危机
● 5 、有人认为,唐代某一事件“是破坏国家统一的叛乱”,属于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使中央集权势力大为削
弱”。该事件( C)
A. 导致了武周政治局面的形成
B. 催生了国家外重内轻的局面
C. 成为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D. 标志着唐朝政治统治的结束
( 1 )史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史料二的数据印证了史料一中哪
( 3 )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根据史料四,结
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 2 )材料二中, 639 ~ 751 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事件带来的危害。
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
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
趋势:连续增长(上升)。
事件:安史之乱。
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原因: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奠定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使社会经济继 ——唐•杜甫《忆昔》
危害:破坏了社会经济;唐朝由盛转衰;节度使权力加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局面达到全盛。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 639 年(唐太宗贞观 13 年)达 300 万户, 705 年有 615 万户, 740 年(唐
玄宗开元 28 年)为 841 万户, 754 年有 918 万户。——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
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
有,一二老寡妻
—— 杜甫《无家别》
可以在下列情况使用 不可以在以下情况使用
个人学习、研究。 任何形式的在线付费下载。
拷贝模板中的内容用于其它幻灯片母版中使用。 刻录光碟销售。

PPT 模板: www.1ppt.com/moban/ 行业 PPT 模板: www.1ppt.com/hangye/


节日 PPT 模板: www.1ppt.com/jieri/ PPT 素材: www.1ppt.com/sucai/
PPT 背景图片: www.1ppt.com/beijing/ PPT 图表: www.1ppt.com/tubiao/
优秀 PPT 下载: www.1ppt.com/xiazai/ PPT 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 模板: www.1ppt.com/word/ Excel 模板: www.1ppt.com/excel/


个人简历: www.1ppt.com/jianli/ PPT 课件: www.1ppt.com/kejian/
手抄报: www.1ppt.com/shouchaobao/ 试题下载: 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 www.1ppt.com/jiaoan/ 字体下载: www.1ppt.com/ziti/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