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6

先秦儒家哲學經典:《論語》

〈述而〉與〈泰伯〉
今日大綱

 文本相關
 孔子自述
 小組討論
 其它課題
今日大綱

 文本相關
 孔子自述
 小組討論
 其它課題
任何文本結構、組織、形式上值得注意之處?

〈述而〉以「我」、「吾」貫穿全篇。
〈泰伯〉幾則「曾子曰」,以及對古代聖王的評論。
今日大綱

 文本相關
 孔子自述
 作業討論
 其它課題
上一次上課,我們談了「知人」問題,也花了點時間,試圖
拼湊出孔子幾個弟子的性格、形象。

這週的閱讀材料,我們則看到諸多孔子的「自述」,也就是
他對於「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給出的一些陳述。
讀完〈述而〉篇後,你對孔子的「自我介紹」,印象最深的
是什麼?他最強調自己有哪些品質?否認自己有哪些優點?
在旁觀者看來,他又帶給人什麼樣的感覺?

回到文本,花幾分鐘時間思考,然後寫下答案。
在孔子的自述中,可以清楚看出,「教」與「學」是他生命
的兩個重點,也是他「自信」之處。

以下我們先花點時間談一下孔子如何談論他作為一個「學
者」的經驗。
自我評價: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
可謂云爾已矣。」 (7:33)
強調「學」的一個側面,是自認自己天賦有限: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7:19 )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
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16:9 )
「學」的發端來自於對「仁」的真實嚮往: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29 )
有志於學,則一切人事都是學的對象,只要懂得仔細觀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7:21 )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
三子者,是丘也。」( 7:23 )
學貴「有恆」,有恆則需要誠實的「自知」: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
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7:25 )

(語言美感)
「自知」包含承認自己有所「不知」,而不妄「作」: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7:1 )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
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7:27 )
相信所學之事的價值,因此樂於分享、不倦於教誨他人: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7:2 )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7:7 )
最重要的,在學習之中,能感到令人廢寢忘食的「樂」: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
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7:18 )

(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
同學們學習的狀況如何?會不會偶爾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學
習的目的、方法?學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嗎?感到很勉強嗎?
有更了解自己嗎?是怎麼面對困惑和掙扎?

我的掙扎:內在動力的缺乏、知識與生命的脫離
在教與學之外,本週閱讀的部分中,無論是自述、還是旁觀
者的觀察,還看到其他與孔子這個人的志趣、形象有關的一
些紀錄。

下面簡單整理講述。
富貴、出處之間的取捨,在於從心所好、所樂、所義: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7:11 )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
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15 )
Happiness :

「 Having 」 vs 「 Being 」
與他人之間的「同情」與「同樂」: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7:9)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7:31 )
與朋友弟子的和樂交遊,是孔子心之嚮往:

[ 曾點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
點也!」 (11:25)
這份對人與人之間情意的重視,也展現在對「故舊」的寬容: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槨。原壤登木曰:
「久矣予之不托於音也。」歌曰:「貍首之斑然,執女手之
卷然。」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從者曰:「子未可以已
乎?」夫子曰:「丘聞之:親者毋失其為親也,故者毋失其
為故也。」(禮記檀弓上)
對於音樂的痴迷: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
也!」( 7:13)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8:15)
對於德性與技藝 / 藝術之間的關注: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7:6 )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
也」。 (3:25)
日常舉止經常被形容成「安然」、「自在」: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4)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7:37)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7:36)
德性呈顯於外表,「誠於中,形於外」:

孔子見客,客去。顏淵曰:「客、仁也。」孔子曰:「恨兮
其心,顙兮其口,仁則吾不知也,言之所聚也。」顏淵蹴然
變色。曰:「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
度寸,雖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瑩。夫形、體也,色、心也,
閔閔乎其薄也。苟有溫良在中,則眉睫著之矣;疵瑕在中,
則眉睫不能匿之。(韓詩卷四)
「夢周公」: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7:5 )
作為「儒家理想」的周公:

1. 制禮作樂
2. 攝政而不戀棧權位
3. 事功與德性兼備
4. 賢相之典型
今日大綱

 文本相關
 孔子自述
 小組討論
 其它課題
小組討論 (1)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9 )

這章經常被用來證明儒家提倡「愚民政策」。如李零便說 :
「孔子認為老百姓是『中人以下』的糊塗蛋,只能聽喝,聽
上等聰明蛋即貴族統治者擺佈,而不明白為何要這麼做」
(喪家狗, 168 )。

你認同這個批評嗎?為何?如果不認同,你會怎麼解讀這章?
小組討論 (2)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
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
富且貴焉,恥也。」( 8:13 )

本章則常被用來說儒家「投機」、「滑頭」,不願意犧牲或
是承擔風險來改善世界。你會怎麼看呢?
今日大綱

 文本相關
 孔子自述
 小組討論
 其它課題
鬼神觀

孔子是否相信鬼神?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6:20)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
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 7:34 )
下週進度

下週改讀〈子罕〉、 〈鄉黨〉兩篇。

盡快補交作業!
 學習日誌:

離開之前,花點時間,記錄下這堂課你最想「帶走」的東西:

獲取了什麼新知識?改變了什麼舊想法?產生了什麼困惑?
對什麼問題最感興趣而想要繼續探索?反思自己學習的狀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