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佚名《学问与游历》翻译与原文

一、古文《学问与游历》译文:

坐在井里看天,说天小的人,不是天小,而是他所看到的那一块小。只在夏天存活的虫子,不能
对它讲明白冰,不是没有冰,而是它没有见过冰。学问浅陋狭隘的人,虫子冬眠长期呆在乡下地
方的人,见识有限,遇到事情就主观猜测,猜中的只有十分之一,猜不着的有十分之八九,这都
是坐井观天、夏虫语冰之类。所以想要获得真知灼见,则应该出门游学历经世事。有人说,不是
有学问书籍么?应当独自坐在小房子里,阅读各式各样的书,那么宇宙之大,古今之中各种奇事,
都能心领神会,仿佛像看见一样。这就是所谓不出门,而知道天下的事情。何必背井离乡,冒着
霜寒苦楚,奔赴于道路呢。其实,不知道世间的事物,只是看着书上的字句,怎么也比不上自己
亲身体会过来的真切。所以如苏轼这样博学的人,也必定要月夜泛舟,才能理解石钟山的奥秘。
雄伟英武如赵王这样的人,也必须要穿着常服以避人耳目,而进入秦国,才知道邻国的情况。没
有凭空揣测,就能得到真相的。况且现在学术日益精进,世事每天都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讨论
事物,揣度道理,如果不预先进行精密的观察,就不能下正确的判断。摸到蜡烛,敲敲盘子,就
说太阳的形状像钥匙,声音像钟,这是因为盲人自己看不到,没有看过,凭空揣测才会如此。学
问需要得到游历的帮助,研究需要得到实验的辅助。这两者有先后顺序,没有偏废的道理。

二、附原文如下: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其所见小也。夏虫不可与语冰,非无冰也,以其未见冰也。浅
隘之子,蛰居乡曲,见闻有限,遇事好以臆度,中者十一,不中者十八九,皆坐井观天,夏虫语
冰类也。故欲获得真知灼见,则游历尚矣。或者曰,不有学问在乎?当夫独居斗室,左图右史,
宇宙之大,古今之奇,心与神会,彷佛见之。所谓不出户庭,知天下事也。奚事背乡井,犯霜露,
仆仆於途道间乎?不知世间事物,求诸文字,恒不如真见之真切。是以博学如苏子,必月夜泛舟,
始解石钟之旨。雄武如赵王,必微服入秦,方知邻国之情。未有凭虚拟以,能得其真相也。况今
者学术日进,世变日繁,吾人论事度理,苟不先为精密之观察,即末由下正确之决断。扪烛扣盘,
谓日之形如钥,日之声如钟。慨因未尝目睹,逞臆见以忖测矣。惟学问得游历以相资,斯研究有
实验以相法。二者有先后之序,无偏废之理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