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黃埔學報第六十五期民國一○二年 175

WHAMPOA -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65(2013) 175-184

美軍作戰程序-執行(Execution)之初探

蕭英煜

國防大學陸軍學院防衛作戰組

摘要
一、美軍 2010 年版-作戰程序「FM5.0: THE OPERRATION PROCESS」指出「作戰
程序」是循環不間斷的活動,依活動進程概可區分為「計畫作為」(Planning)、「準
備」(Prepare)與「執行」(Execution)三部份。
「計畫作為」(Planning)起始於單位指揮
官接受上級的命令開始,連續不斷的計畫作為,反覆因應敵情、推敲假定,產出許
多詳略程度不同的計畫, 「準備」(Prepare)作為,係將計畫進一步的細緻化,利用諸
般手段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並且從事形塑戰場,創造有利態勢,一旦「準備」之各
項作為,經過詳盡的「評估」之後,即可「執行」該項計畫。
二、美軍作戰程序-「執行」係透過「決心」的下達執行計畫達成任務,並持續對當前
敵情與環境進行評估,透過適時的作戰指導與推演來提昇成功機率,以期更容易達
成目標或改變目前不利作戰之狀態。
三、我陸軍「指參作業程序」區分為「計畫作為」與「執行」兩個階段,此二階段指揮
官均藉著參謀不同程度之協助,遂行指揮思維及作戰行動,而指揮官是否能適時、
適切的下達至當決心,律定所屬行動,有效達成上級交付之任務,則為「指參作業
程序」之核心。
四、國軍可藉「精進指揮官與參謀訓練」、「成立評估專責機構」
、「發展輔助決心下達之
資訊系統」、「發展具前瞻性之準則」等作為精進我軍「執行」程序。

關鍵詞:決心、執行、快速決心和同步化程序(RDSP)

一、前言 迄今已具成效,然目前「指參作業程序」
美國陸軍的軍事決策程序,其發展迄 之內容較著重於「計畫作為」的步驟與技
今已近 30 餘年,歷經多次實戰驗證及修 術,而對於「執行」步驟及要領之說明則
訂,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均引進此作業程 較為簡略。
序,作為該國地面部隊指揮參謀作業之依 美軍「作戰程序」一經進入「執行」,
循,足見其合理性與適用性。 即表示其計畫之「威脅或機會」即將來臨
我陸軍自民國 90 年引進美軍之軍事 或已然形成,面臨瞬息萬變的狀況,指揮
決策程序「Military Decision Marking 官與參謀面對之挑戰不言可喻,然目前各
Process;MDMP」,藉由學校教育與部隊演 軍、兵種準則均少有著墨,因此筆者欲藉
訓不斷精研,提昇我軍的指參作業能力, 剖析美軍作戰程序-「執行」的模式與程序
176 黃埔學報 第六十五期 民國一○二年

等,探討我軍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出精進 行」(Execution)經常相互重疊,「作戰程
之道。 序」的核心全賴指揮官的領導,然各階層
二、美軍作戰程序概述 進行之作業,必須符合指揮官之指導並儘
美軍 2010 年版-作戰程序「FM5.0: 量與上級同步,以利任務有效達成。
THE OPERRATION PROCESS」指出「作戰 「計畫、準備、執行」等三個時期,
程序」是連續不斷的活動,概可區分為「計 每個時期都有其所屬的「運作要項」(如
畫作為」(Planning)、「準備」(Prepare)與 表一),一旦作戰程序啟動, 「評估及監視」
「執行」(Execution)三部份。 「計畫作為」 作為就貫穿指參作業全程,「評估要項」
(Planning)乃起始於指揮官接受上級的命 可以時時檢討各階段是否符合指揮官之
令開始,它是連續不斷的週期性活動,且 需求,並增加作戰行動之成功率。
反覆不停的操作,企圖在不斷的狀況變化 表一:作戰程序運作項目表[2]
下,圓滿達成任務。 區分 計畫 準備 執行
指揮官接受上級預備命令後,即視其 1.部隊戰鬥程 1.偵察 1.執行
可用時間與資源,指導所屬利用「軍事決 序(TLP) 2.部隊安全 決心
2.指參作業程 3.整備(籌 2.調整
策程序」(MDMP)研擬計畫;若擁有較多
序(MDMP) 組)戰力 決心
時間與資源,即可就不同的假定狀況,反 3.計畫與命令 4.修正或重
覆推敲,產出許多可因應不同狀況且詳略 作業 擬計畫
程度各有不同的計畫[1];偌尚狀況已脫 5.任務編組
出原訂假定時,就重新擬訂假定,進行計 運作 6.協調與連
畫作為;當單位「受領任務」之後,就啟 要項 絡
7.計畫預演
動「準備」(Prepare)工作,更進一步的將
8.戰備檢查
計畫細緻化,利用排練、情報手段、監視、
9.部隊機動
偵察、部隊間協調、戰備檢查和部署等, 10.後勤整
協助部隊官兵瞭解全般敵情、戰場環境, 備
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並進行形塑戰場,創 11.戰前訓
造有利態勢,提高達成任務的成功率;當 練
「準備」之各項作為經審慎評估,任務部 1.環境、敵情
1.作戰
監偵 1.準備評估
隊具備「作戰能力」與「成功公算」之後, 評估 評估
2.行動方案評 2.敵情監偵
即入「執行」,此時將經過「計畫作為」 要項 2.過程
估 評估
及「準備」所完成之計畫,透過「評鑑」 評估
3.可行性評估
之諸般評估程序予以檢視,進而付諸執 持續
行,要求所屬任務部隊,在其形塑之戰場 性 1.符合指揮官企圖
中發揮戰力,達成指揮官之企圖。 評估 2.敵情、環境評估
就同一個指揮鏈中較低階層的單位 要項
而言,其作戰程序可能進行不同的階段或
步驟,指揮官可隨時基於作戰環境、敵情 三、美軍決心下達之內涵
的變動引導出一個新觀點,重行提出作戰 美軍作戰程序中「執行」係透過「決
企圖,自「計畫作為」(Planning)到「執 心」的下達執行計畫達成任務,並持續對
當前敵情與環境進行評估,透過適時的作
蕭英煜:美軍作戰程序-執行(Execution)之初探 177

戰指導與推演來提昇成功機率,以期更容 行時期」
,之前所產出的「CCIR」就必須
易 達 成 目標或改變目 前不利作戰之狀 進行查証了,情報部門運用諸般情蒐能
態。執行的基礎係建立在主動積極、情報 力,企求可以驗証其假定事項;此時若查
掌握與運用資源之上[3]。 証之狀況與事前假定,完全無法吻合,參
(一)美軍執行時期之決心下達 謀即需於此時進行建議,就其專業立場,
1.決心下達模式 再次提出合宜之「情報需求」,供指揮官
執行時期中決心下達係一旦出現危 審定;故「評量」可以確實有效的運行,
機,即可能產生威脅與機會,指揮官和參 將是確保整體任務達成的成功關鍵[5]。
謀掌握並查證當前的狀況(包含環境、敵 3.決心型態與行動之關聯性
情、我軍現況等),與「計畫作為時期」 執行時期之下達決心可區分為「執行
所提列之假定事項是否相符?倘若相符, 決心」及「調整決心」兩個基本決策型態;
即運用現有資源(情蒐機構、可用時間、 而此二者之間的不同,端在針對原本計畫
我軍能力等等)進行評估,決定是否執 訂定之假定事項是否與現況相符合進行
行、或進行調整,亦或放棄原計畫(如圖 評估,從而判斷是否執行該計畫(如表 2)。
一),其目的都是為達成上級指揮官所望 當狀況發生時,其假定事項與現況差
戰果[4]。 異甚微、或是在預期範圍內,指揮官即依
原本完成之主計畫、附屬計畫、應變計畫
評估 或後續計畫來「執行決心」;然其假定的
變化與混亂同時發生
調整決心
事項超出預期,甚至與原本所預期的完全
返回
不相符,則是「調整決心」以為因應。
機會 執行決心
所 表二:決心型態與行動關係表[6]
計畫作為 執行時期 望
(命令付諸執行) 戰 決心型態 行 動
威脅 執行決心 果
返回 計畫稍微調整
調整決心
(狀況符合或變
執行命令
再次檢查原計畫的構想與決心是否適應當時情形 執 化在可接受範
行 圍)
圖一:決心下達作為程序 決
心 預期情形
2.決心下達程序 執行應變或後續計
(變化不超過應
「決心下達」程序區分「評量」
、「決 畫
變或後續計畫)
定」及「指導」三個步驟,這三者之間是
友軍進展順 指揮官分析可用的
相互關連且不斷修正,其循環的過程乃是
利或失利 時間,找出新的問
為了滿足行動需求,發揮部隊戰力,以達 情
調 況 題所在,修正原先
成任務。此循環主要靠情報作為的協助, 整 不 的 決 心 , 從事 資 源
起初在「計畫作為時期」時,指揮官與參 決 如 敵軍行動威 分配,變更作戰構
心 預 想、改變任務或以
謀群運用指參作業程序(MDMP)研擬計 期 脅擴大
畫,過程中參謀不斷考量全般假定及可能 MDMP 發展計畫(有
足夠的時間時)。
狀況,並在指揮官的指導及核定下,產出
「重要情報需求」(CCIR),一旦進入「執 (1)「執行決心」區分
A.計畫稍做調整-狀況符合假定或可接受
178 黃埔學報 第六十五期 民國一○二年

範圍:即依計畫逐步執行命令中所預期 調整決心的之主要考量因素,在於何
與指示的各項行動。 時下達決心與開始行動;其它考量因素如
B.預期情形-狀況變化不超過應變或後續 表三所示。當調整決心潛在因素推向右方
計畫:執行期間指揮官需對下述的「重 時,則不使用「軍事決策程序」發展計畫,
要事項」適時給予指導,並加說明優先 允許指揮官進行內心分析重行調整,且無
順序,使得參謀能夠有效運用、管制, 需重新擬定完整命令;當有足夠時間,指
以符合指揮官要求。 揮官應遵行「軍事決策程序」擬定計畫;
「重要事項」如下 若時間有限,則適應狀況及可用時
(A)投注所有的資源於決戰方面。 間,由指揮官決定選擇(刪除)必要(不
(B)遂行連續的情報監視、偵查及目標獲 必要)步驟,此時則運用較多指揮官或參
得。 謀主觀的分析判斷,若無足夠時間去做完
(C)持續維護作戰安全。 整分析時,則置重點於行動方案的產出;
(D) 依 狀 況 調 整 指 揮 官 重 要 情 報 需 求 若無法做出令人滿意 的解決問題方法
(CCIR)。 時,無須去做細部的分析,僅注意風險的
(E)修改管制手段。 控管即可[9]。
(F)執行戰鬥追蹤。 表三:調整決心考量因素表[10]
(G)運用空域管制措施。
(H)持續的連絡與協調。
(I)目標選定。
(J)管理戰鬥支援及勤務支援單位機動與
位置。
(K)執行地形管理[7]。
(2)「調整決心」區分
「調整決心」通常在狀況不如預期時 (二)快速決心及同步程序(RDSP)之意涵
進行之,概可區分如下: 1.意義
A.友軍行動進展不利時。 快 速 決 心 及 同 步 程 序 (RAPID
B.當面敵軍威脅擴大。 DECISIONMAKING AND
面臨以上狀況指揮官可調整決心,以 SYNCHRONIZATION:RDSP)此程序並
肆應不預期的威脅或機會。當指揮官決定 非新產物,早在美國陸軍作戰時廣泛運
調整決心,通常整個「作戰行動」需要同 用,指揮官和參謀則經由訓練和演習來提
步配合,指揮官必須仔細描述他的決心調 昇此能力。操作「RDSP」時必須優先考
整狀況並下達參謀作業指導。 慮以下原則:
調整決心可以採取下列方式行之[8]: (1)快速通常比程序更為重要。
(A)資源重新分配。 (2)指揮官與參謀內心思維遠比書面作業
(B)改變作戰構想。 多。
(C)改變任務。 (3)明瞭可茲運用之資源(部隊、時間等)。
(D)發展新的計畫。 在執行期間任務變數(敵情、作戰環境)
(3)調整決心之主要考量 不斷改變,經常使行動方案無效或弱點頻
蕭英煜:美軍作戰程序-執行(Execution)之初探 179

現,致使領導者無法下達決心或下錯決 圖二:「快速決心及同步化程序(RDSP)」
心。使用「RDSP」可讓領導者避免花費大 步驟[13]
量時間來發展行動方案、作戰構想及比較 四、陸軍指參作業程序之執行階段
行動方案,領導者以經驗和直覺,整合狀 (一)意義
況並快速理解狀況,克服任務變數,發展 「指參作業程序」係解決軍事作戰行
出有效、可用的行動方案[11]。 動問題,其思維邏輯及功能、目的等皆概
2.特質 同。我陸軍「指參作業程序」區分為「計
(1)全面廣泛整合所有作戰能力,且不限制 畫作為」與「執行」兩個階段,此二階段
任何可用之作戰能力。 指揮官均藉著參謀不同程度之協助,遂行
(2)藉指揮官意圖和作戰指導,以確保所有 指揮思維及作戰行動,而指揮官是否能適
行動均能支援主作戰方面。 時、適切的下達至當決心,律定所屬行動,
(3)可以快速改變命令與任務。 有效達成上級交付之任務則為「指參作業
(4)允許指揮官快速反應,立即處置「機會」 程序」之核心。
和「威脅」。 「執行」即指揮官為達成其任務,與
(5)「RDSP」是考量狀況後適時的行動, 所屬參謀及隸(配)屬部隊,依據計畫所共
但不是必要的。 同進行之「準備」與「實施」步驟,作戰
3.步驟 實施即是本階段的核心工作。
「快速決心及同步化程序(RDSP)」包 決心策定就是在數個我軍行動方案
括五個步驟(如圖二)。第一階段包含步驟 中,尋求可以達成作戰目的最佳可行方案
一、二,當狀況、威脅或機會產生進入「執 之決策過程。其思維程序如下:
行時期」 ,本程序就開始運作,大部份假定 1.問題認定:確認敵軍威脅問題之存在、
合理縝密之計畫都可被執行;第一階段進 性質及決策必要性。
行時,若狀況與假定無法相符或差異甚 2.發展行動方案:發展並列出各種合理可
大,指揮官必須當機立斷,指導參謀發展 行之我軍行動方案。
替代方案,亦或由指揮官直接說明行動方 3.分析及比較:經分析、比較作業,俾利
案,步驟三~五是相互影響的,直到指揮 選出最符合指揮官要求之方案。
官確認一個可接受的行動方案。於執行期 4.決心:指揮官決定行動方案及宣示作戰
間,即使計畫順利進行,指揮官仍應適時 構想。[14]
給予指導,以利參謀能夠有效支持指揮官 (二)程序
企圖[12]。 陸軍指參作業程序(民國 98 年-第二版)
中說明有關「執行」之作法,區分「完成
同步或
一、比較當前狀況與命令差異。 作戰準備」及「實施與評估」。
(compa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the order.) 連續執行
(performed
二、必需執行何種類型的決心。
concurrently or 1.「完成作戰準備」:就是運用偵察、搜索、
(determine that a decision , sequentially)
and what type ,is repuired) 觀測、警戒、兵力部署(調整)、後勤補給、
任務編組、戰前訓練等完成作戰計畫所
假使行動無
三、發展行動方案。 法被接受, 律定之相關行動準備,使部隊能予以貫
(develop a course of action) 即發展新案
四、分析、確認行動方案。 (if the action is
徹執行,達成任務。
(refine and validate the course of action.) unacceptable
五、執行。 ,develop a new :係指部隊開始執行任務
2.「實施與評估」
(implement) course of action)
180 黃埔學報 第六十五期 民國一○二年

後,針對計畫內容,不斷地實施一連串 況,使擬定(修正)之假定事項逐漸成為事
「執行」、「監控」、「評估」與「修正」 實,指揮官僅需辨明事實符合假定,即可
作為,以因戰況連續之變化。計畫執行 下達適當之決心。然對於會影響到任務遂
係依作戰環境「任務」 、
「敵軍」 、「地形」 、 行或我軍行動之戰場環境、敵軍、我軍狀
「我軍」、
「時間」、「民事」(M-E-T-T-T-C) 況等之突發狀況,參謀應主動提出「情報
諸般因素改變,檢討先期計畫(或應變計 需求」
,呈指揮官核定,之後成為「指揮官
畫)之可行性,或進行「作戰指導」,本 情報需求」(CCIR),進而開始蒐集情資。
項之重點,乃將原先之「計畫作為」程 進入「執行」時,其針對性的情報蒐集不
序部分做適當地調整,而非全盤改變; 斷的進行,參謀持續的評估,以提高任務
基本上,原有之指參程序架構不變,僅 成功之機率(如圖三所示)。
將各步驟實施事項加以整併,精簡為「受
領任務」、「狀況判斷」、「作戰指導」及
「執行命令」四個階段[15]。
(三)小結
美陸軍在面對危機之時,單位指揮
官、參謀人員經過評估作業後,立即將調
整完成之計畫轉變為「命令」(作戰指導)
以各種方式下達給所屬,並要求其依命令
(作戰指導)執行。其中「評估作業」將各
計畫所訂定之假定事項予以彙整,擬訂全
般之「情報蒐集計畫」,藉由各種管道之情 圖三:指揮官作戰指導流程圖[16]
報蒐集,驗証評估應採取之計畫,以符合 2.國軍方面
當時狀況之所需,以最有效之作為,縮短 國軍在執行之「狀況判斷」中,通常
指揮官下達決心的時間,以利爾後作戰發 指揮官及所屬參謀依據最新狀況實施持續
展。然目前我陸軍的「評估作業」並無一 之判斷、最後由指揮官藉所獲得之結論實
定之程序與標準,計畫之採用、調整與重 施評估,下達作戰指導。當狀況產生變化,
擬,概依指揮官個人之素養而定,缺乏科 指揮官及其參謀即修正其初期指揮官或參
學模式之評估作業,將無法有效掌握危機 謀判斷,並決定是否繼續執行原計畫,或
與損耗,不利於全般作戰。 須加以變更。教範中雖已說明「狀況」變
五、美軍與我軍「執行時期」分析比較 化之時,可以進行變更,然如何變更,可
美軍「執行」與我陸軍「執行時期」 用的時間如何,並無明確說明具體的作法
其中有何差異,筆者僅就「評估」及「作 及評估事項等,且目前在執行過程中僅有
戰準備」等項進行分析,分述如下 說明應採取不斷的「監控」與「評估」作
(一)就「評估」言 為,卻無相關事項可說明如何進行評估,
1.美軍方面 單就準則中「評估」的部份,國軍仍嫌不
現有的狀況改變,導致計畫必須調 足,尚有精進空間。
整,指揮官為了確定計畫是否可行,可透 3.小結:
過所獲得的情資,驗證戰場環境、敵我狀 美軍的「評估」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蕭英煜:美軍作戰程序-執行(Execution)之初探 181

不論在計畫、準備、執行中都不斷的運用 同,美軍將「作戰準備」單獨提列在作戰
評估來驗證其可行性,是否需要改變目前 過程中,而國軍在「作戰準備」提列在作
的狀況,在其評估要項之中均有明定其時 戰過程中執行內,將「準備」、「執行」共
機及方式;國軍在評估作業方面,則無明 同操作,其中的不同,應與「作戰模式」
確之準則條文說明應如何操作、運用。 有關,美軍主採「境外作戰」較具主動性,
(二)就「準備事項」而言 加上精良之裝備與龐大作戰資源,具有形
1.美軍方面 塑戰場的能力,可在充裕訓練與作戰設計
美軍作戰支援要項表(表一)中可以了 之後投入戰場,反之,國軍之防衛作戰(境
解到在「作戰準備」與「作戰執行」中執 內作戰)處於較為被動的模式,平時完成計
行要項分別提列,在「作戰程序」依其階 畫作為、臨戰訓練、戰場經營等準備事項,
段分別實施,單就「作戰準備」即提列 11 然面對敵軍將採何種方式攻擊,如何進襲
項作為,要求所屬單位要去執行並確實完 均不易察知,故準備事項與程度均不如美
成,項目計有偵察、部隊安全、整備(籌組) 軍之作戰「準備」。
戰力、 修正或重擬計畫、任務編組、 協 六、國軍計畫執行之精進作為
調與連絡、計畫預演、戰備檢查、部隊機 (一)精進指揮官與參謀訓練
動、 後勤整備、戰前訓練等,顯見多年來 國軍之「執行時期」主要是將「計畫
美軍經歷大小戰役無數,在其中獲得寶貴 作為」所產出之「作戰計畫」付諸執行,
之經驗數據,提供準則發展部門參考,據 指揮官與參謀運用不斷的判斷作為,來評
以發展出一套適合美軍作戰模式的「作戰 估戰場景況與計畫假定是否產生衝突,改
準備」要項。 採「應變計畫」或「備用計畫」來作為繼
2.國軍方面 續執行的依據,亦或在極短時間下由指揮
目前國軍將「作戰準備」列在「執行 官參考各參的意見,直接下達「作戰指導」
時期」中,為執行程序之一環,其中「作 來解決當前戰況的問題;在時間極為受
戰準備」包含偵察敵情與地形、修改與精 限、作戰資源不足的狀況下,當面對敵軍
進計畫、部隊機動、協調連絡、任務編組、 嚴峻的挑戰時,如何作出正確的判斷,下
安全防護、實施預演、後勤整備、戰前機 達必勝決心,需要的就是反覆磨練,藉平
動等九項,提供下級部隊依當前狀況與變 時演習、教育與訓練來提昇指參人員的素
化,不斷地進行監控與評估作為,並依狀 質。
況適時採取「應變計畫」或下達「作戰指 (二)成立評估專責機構
導」
,使部隊能適時地反應與處置,順利達 國軍近年來持續人力精簡,編制內的
成作戰任務;然目前國軍所提之準備事項 參謀通常身兼數職,若未來面對戰爭,將
大多沿用美軍準則,然國軍與美軍所採取 無力對所屬下級進行評估,雖目前各軍種
之作戰模式大不相同,且均未經作戰驗 均編有「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單位,然
証,其可行性尚待証實。 其所負責的僅是評定單位是否具備戰力,
3.小結 未針對現行各單位所研擬之計畫進行評
國軍與美軍之「準備事項」除了項目 估,比對其計畫假定與作戰準備,若能成
的差別外,其中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作戰過 立專責機構(非臨時任務編組),在國軍進
程中準備與執行作法的使用時機上有所不 行計畫研擬或演訓之時,以專業的方式與
182 黃埔學報 第六十五期 民國一○二年

態度,客觀的對國軍進行評估,將觀察成 護後續戰力增長。然在如此有限時間情勢
果累積,發展出適合我軍的評估模式,建 下,先前計畫作為所訂定之假定事項,若
立資料庫,即此國軍將可以更科學化的標 無法符合當前狀況,指揮官與參謀是否有
準,進行計畫與備戰作為。 足夠之時間,可以重新啟動指參作業程序
(三)發展輔助決心下達之資訊系統 制定新的計畫?面對敵人猝然攻擊,作戰進
我國的資訊發展,無論在軟、硬體及 程極受壓縮,指揮官必須在有限的時空因
系統技術等等,在世界上都屬先進國家, 素下,立即做出明確的判斷,下達最佳之
然未能引進部隊,將作戰需求與科技結 作戰指導,以因應戰況快速發展。目前國
合,實屬可惜。國軍之作戰程序中「計畫 軍對突發狀況之因應作為與美軍之邏輯概
作為」多處於承平時期,可有較多的時間 同;美軍是運用 RDSP 有系統的處理運
進行研討作業,即使僅以人力作業,仍可 作;國軍則以作戰指導進行因應,惟因美
勉力為之,然一旦進入「執行階段」 ,各情 軍裝備較為先進,可運用的處置方式及作
蒐機構所獲之情資不斷湧入,人力恐無法 戰資源也較為多元。
及時處理,長時間下來參謀人員即無力因 時間的爭取在作戰程序中尤其重要,
應,更惶論作出正確之參謀判斷,提供指 國軍在計畫作為階段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從
揮官下達決心,國軍應從實檢討作戰需求 事作業,一旦進入「執行階段」之後,即
與評估要項等,邀集技術人員從事研發, 是刻不容緩,所以如何在傾刻之間抓住戰
以資訊系統協助參謀進行判斷,或提出情 機,投入作戰資源在決勝點上,殊值國軍
報需求,以彌補人力作業的不足,提昇整 深入研究。美軍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堅強
體戰力。 戰力,每每參與戰爭,無論其發起戰爭的
(四)發展具前瞻性之準則 目的與企圖為何,其所得之作戰經驗是世
「準則」是軍隊行動參考主要之依 界各國難以併肩同步的,經由許多作戰累
據,國軍部份的作戰準則發展主要是參考 積而研發的準則,必定有其參考價值,國
美軍各相關準則來編修,然國軍長年備戰 軍應投入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從中學習其
而無實戰經驗,無法獲得相關的戰場經驗 菁華,研究出屬於國軍防衛作戰所需的「準
(數據),所撰擬之「準則」就衍生出適用 則」 ,而非全盤引入套用,如此方能在台海
性的疑慮。 作戰中取得先機與先制,得到最後的勝利。
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參考文獻:
掌握作戰參數就是擁有作戰成功的關鍵, [1] 美軍戰區視區域威脅程度,完成不同程
我軍應運用情報蒐集及交換的方式,積極 度計畫,如「完整格式作戰計畫」
協調友邦取得指參軍官所需之各種參數, (Operation Plan in Complete Format,
亦或運用實兵全裝進行演習,多方蒐集作 OPLAN )、「 概 念 格 式 作 戰 計 畫 」
戰所需參數,以為執行時期的參考。 (Operation Plan in Concept Format,
七、結論 CONPLAN) 等周詳程度不同的計畫。
中共科技發展快速,目前已具備對我 [2]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rmy,
局部快速突擊之能力,國軍遂行防衛作戰 FM6-0 Mission Command:Command
應急作戰時,必須以現有或不完整之常備 and control of Army,Washington
戰力遂行應變,以穩定突發之戰局,並掩 DC,P6-3, 11August 2003.
[3]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rmy,
蕭英煜:美軍作戰程序-執行(Execution)之初探 183

FM5-0 The Operations Process, [11] 同註 2,p5-40.


Washington DC, P5-1,26March 2010. [12] 同註 2,p5-8.
[4] 同註 2,p5-1~5. [13] 同註 3, p5-8.
[5] 同註 3,p6-20. [14] 陸軍司令部《陸軍部隊指參作業教範
[6] 同註 3,P5-7. (第二版)》(龍潭),頁 2-1-3,民國
[7] 同註 2,p5-7. 98 年 4 月。
[8] 同註 2,p5-8. [15] 同註 14,p2-3-67.
[9] 同註 2,p6-28. [16] 同註 3,Chapter 4.
[10] 同註 2,p6-28.
184 黃埔學報 第六十五期 民國一○二年

US Army Operational Process - Preliminary Research of the


Execution.

Shiao Im-yu

Defensive Operation Section, Army Command and Staff Colleg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Abstract
1. It is stated in the 【FM 5.0 The Operation Process (2010 Edition)】 that Operation Process
is a continuous activity. As the operation proceed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Planning, Preparation and Execution. The Planning phase initiates from the moment that the
unit receives operation orders from higher command and through detailed plann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nning estimate, operation plans were made. In the Preparation phase,
capabilities were enhanced through rigorous calculation and rehearsals thus advantages
were created to shape the operation. The Execution, like its meaning, is the final phase of
the operation.
2. Before executing the operation, the decisions were made jointly by the commander and his
staff based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discussions. Also, the running estimate can be
the variables that change the nature of the operation thus they must be constantly updated
and evaluated. The commander has the authority to provide guidance to ensure the
execution of the operation plan or simply having all the advantages on the battlefield.
3. Republic of China Army’s operational planning only includes two phases, Planning and
Execution. Throughout the Planning, Commanders were aided and advised by the staff to
various degrees by providing critical information which allows the Commanders to make
timely and suitable decisions to fulfill orders given by the higher command. Thus the
Planning phase is the core of operation.
4. ROC Army can enhance the execution capability by refining the staff workshops and
establishing a evaluation mechanism that will monitor the planning process, developing a
digitized information system or database to provide organized information to commanders,
amend doctrine or training procedures with foresighted vision and lastly improve
intelligence gathering and reconnaissance capabilities.

Keywords: decision-making, execution, Rapid Decision-making and Synchronized Proces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