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查理一世和清教徒革命

革命形势的成熟

—查理一世百方征税,与中产阶级关系日益恶化。

—还推动反动政策,造成社会动荡。

—迫害清教徒,强迫英格兰长老接受英国国教的祈祷书,造成英格兰人起义。(导火线)

—为筹军费和招军队,开国会,结果两个星期后就被关闭,称“短期国会”

—后来为了应付苏格兰起义军,再次召开国会,长达 10 多年,称“长期国会”,标志着革命
形势的成熟,被视为 17 世纪中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内战

—国内反对派积极行动,通过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如:“规定国会必须三年召开一次、未经
同意过往不能解散国会,禁止苛捐杂税。”

—查理一世不满,要讨伐国会。结果被清教徒代表克伦威尔打败。

—胜利后,长老派和独立派分裂,查理一世逃脱,想利用内乱挑起第二次战争。

—后来克伦威尔打败王军,赶走了下议院的长老派,史称“残余国会”

—查理一世再度落入国会,最终被处死。
光荣革命

起因

政治因素

—查理二世推行继续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但另一方面推动反动政策。加上查理二世无孩子,王
位由他弟继承。种种问题下国会形成了两个政党(托利党/惠格党)。

—后来詹姆士二世即位,高唱君权神授论

—当时国会通过法案限制旧教徒不能为国会议员。可他未经允许,自己废除法案,引起不满。

宗教因素

詹姆士二世大力压制反对派,颁布法令准许天主教担任官职,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

立宪政治

《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国会地位提高

内容:1)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能颁布或干涉法律 2)国会必须定期召开

3)国王不能干涉议员的选举 4)议员言论自由权受保障

—“君主立宪制”由此在英国出现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光荣革命以前,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会与几位心腹作为自己的顾问或助手,掌管国家财政和军
事等事务,他们时常会在一间小厢房开会讨论国家大事,这种集会以后被称为内阁会议。

《权利法案》颁布后,国会地位超越国王,国王只负责统治但不负责治理国家。由于乔治一世
不会英语,因此不常出席内阁会议。他把一切责任交由惠格党负责,并委任华尔波为内阁总理,
组织内阁并对国会负责。责任内阁制至此形成。
17/18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近代数学建立—以微积分为标志的近代数学的建立 / 牛顿力学体系

牛顿—提出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称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理性主义

定义:根据“自然法则”来了解人生与宇宙,以理性为认识基础的理性主义成为 17、18 世纪
的哲学思潮。

主要人物:

1)培根—归纳方法创始人,把观察来的资料加以系统整理。

2)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摒弃了以前几乎所有的宗教偏见

3)斯宾诺莎—认为宇宙只有一个基本实体,“神即自然”

4)诺布斯—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的哲学家。主张共同订契约,把“自然权利”交给政府控制。

启蒙运动

主要观念: 1)以自然为中心 2)强调理性 3)注重自由

主要人物:

1)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

2)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

3)卢梭:认为国家主权由人民掌控。

4)洛克:主张理性思考,提出“契约说“政治理论,认为政府如果侵犯了人民自然权利,人
民有权更换政府。

北美十三州的独立革命
起因
北美十三州人民多为英国清教徒和罪犯,在当地建立了具有民主政治精
1)殖民地人民要求自主—
神的议会。七年战争中美国的胜利使他们信心大增。实力与财富的加强
使他们具备争取独立的条件。

2)英殖民政策在政治上的控制— 政治上采取放任政策。议会虽然能控制当地财政或制定法律,可这
些法律必须经英王批准。

3)英对殖民地的殖民剥削—经济上采取干涉政策: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实行航海条例,垄断殖民地贸易 防止与英国商品竞争,禁止十三州


生产某些商品。
要求十三州供应原料,还要 规定只有挂有英国国旗的船只才
购买英国的制成品。及时美 能将货物输入或输出十三州港口。 颁布法令禁止北美向英国输出毛料,
国不要的原料也要经英国商 指定货物还必须先运入英国。十 禁止北美制作皮帽等,以保护英国
人转手卖出。 三州对外贸易都被垄断。 工商业。

经过

—英国取消了印花税却坚持有权向十三州征税。

—波士顿惨案,南美人民反英情绪更加高涨。

—再次被迫取消一些征税法令,可坚持收茶税。

—后来,发生“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

—英国采用高压政策压制,封锁波士顿港口。

—后来,各地代表在费城开大陆会议,通过“三断”决议,战争爆发。
美国独立战争意义

1)打破了殖民枷锁,十三州取得独立

2)美国拜托英国的经济奴役,领土达到了密西西比河,为以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对国际许多革命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4)建立的共和形式政府为他国效仿对象

《独立宣言》

—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1776 年,汤玛斯佩恩发表《常识》,鼓吹北美人民争取独立

—7 月 4 日,大陆会议决定独立建国,命“美利坚合众国”,并通过了《独立宣言》,

执笔人:杰佛逊

—《独立宣言》宣誓了“主权在民”的思想,生命权自由权等,政府有权保护,被统治者认同。

—若有任何形势的政府损害这些权利,人民有权改变、废除它,并成立新政府。

1787 年宪法

《美国宪法》—强化中央政权的宪法 / 把国家职权赋予立法、司法、行政
有权贷款、征税等,并为实现上述权利制度法律。国会由参议院和
1)国会执掌立法大权
众议院组成,每州派 2 名,

各州选出正副总统,任期 4 年。总统为最高行政首脑,兼武装部
2)国家行政大权赋予总统 队司令。副总统则任参议院院长。总统经参议院同意任其他官
员,也有权批准或否决国会通过的议案。

3)司法权集中于最高法院 法官由总统人民,除非死亡,否则任职终身。最高法院拥有对
法律的最高裁决权,也有监督立法和解释法律的权利。

法国大革命
原因 法国当时分为三个阶级,3%的教士和贵族享有免税权,还可向农
1)阶级的对立 民征税。剩下的人都是平民阶级。平民阶级可分为中产阶级和农民。
中产阶级虽富有,但政治上无权,也没地位。不过他们受思想影响
深,加上本身的经济政治实力,要求参政。农民因特权阶级的压迫,
形成阶级对立。

2)政治腐败 法国在路易十四统治期间为欧洲霸主。到了路易十六,由于无能,中
央行政机关职责不明,政治腐败。

3)财政危机:战争连绵造成负担,王室挥霍无度,财政改革因特权阶级反对而一再失败。

4)民食短缺:人民在种种压迫下,生活艰苦。加上天灾,造成严重的饥荒问题。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有许多法国人,重视天赋人权,攻击法国不平等现象,
5)新思潮的影响
激起人民的改革要求。

6)英美革命的刺激:英国两次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使专制政体下的法国人受刺激。

意义
打倒君主专制制度,特权阶级势力衰退。中产阶级的胜利,政治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深
政治:
入民心。

扫荡了封建制度,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社会无贫贱之分,开始社会各方面的建
社会:
设。

经济:过去限制商业发展的制度被废除。由自由主义政策代替。

宗教:教会与教士特权取消,人民有信仰自由权。教会不能再干涉政治。

思想: 法国在国外散播革命种子,动摇当地的封建制度,还把“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带向整
个欧洲。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发展

可分为两个阶段:君主立宪阶段、第一共和时代

第一阶段: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

1)三级会议的召开 1789 年,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平民代表占最多,要求“一人一票”,贵


族坚持“一级一票”。此外,平民代表要求先讨论政治改革,再谈政治问题,
遭反对,三级会议成为革命导火线。

双方争执在一个月多内未解。第三阶级召开国民议会,发表“网球场宣
2)国民议会与网球场宣言
言”,表示:“我们代表民意在此集会,除非宪法制定,否则即使刀锯
在前,也决不解散。

平民阶级的坚决行动,加上部分教士和贵族也参加议会。路易十六只好
承认国民议会为合法的国会。

路易十六表面顺从,却暗中策划,企图以武力解散国民议会。1789 年 7 月 14
3)群众攻巴士底监狱
日,群众攻占巴士底监狱,拉开革命序幕。国民议会也组织了国民自卫军。

攻占巴士底监狱消息传出,各地纷纷要求取消封建特权,掀起了革命高潮。

革命爆发后,国民议会组织组织临时政府,掌握政权,进行一系列改革。
4)摧毁旧制度
1)取消教会与贵族特权。没收教会土地与废除佃农制度。

2)发布人权宣言

3)1791 年 9 月,国民议会颁布宪法,为君主立宪宪法。法国专制制度和封建特权被
摧毁。

人权宣言内容

1)权利方面,人生来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

2)自由、财产、安全是不能动摇的权力,政府的职责是保护它们。

3)每个公民都有权参与制定法律。

4)税务按公民能力平等分担。

5)人民也言论、出版、信仰自由。

6)除了依定法律所规定的手续,任何人不能无故被逮捕
接上

第二阶段:由君主立宪到第一共和

1)立法议会和对外战争的爆发 法王企图逃跑,被截回的事件引起王政存废问题,立法议会议员
意见不合,形成三派,造成政治混乱。

在国外,法国革命则面对各国的武力干预。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
国王号召欧洲各国君主组成同盟协助路易十六恢复法国旧秩序。
面对外国的威胁,立法议会决定向普、奥宣战。

法国贵族军官时常叛变,加上军备不足,国王与皇后又暗中通敌,法军
2)君主立宪政治的失败
一直败。这种发展促成激进派的抬头。在罗伯斯庇尔、马拉和丹东的组
织下,控制了巴黎政权,组织了公社,并要求立法议会废除国王。

国民公会召开第一次会议,由吉伦特派掌权。但雅各宾派在国民公会中的实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力日大。国民公会首个决定是废除王权,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后来还把
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路易十六被处死后,欧洲各国掀起反法高潮,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军,联合围攻
4)雅各宾派专政 法国。法国保王党人和许多天主教教士在西部发生叛变,财政恶化,政治混乱。

为应对,雅各宾派采取恐怖政策对付敌人,当时被杀者达一万多人,史称“恐怖
时代”。

国民公会三次颁布土地法令,实行全民动员,1793 年底反法同盟军被赶出法国。

后来,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史称“热月政变”。

热月政变后,雅各宾派势力大减,温和派崛起,控制法国政府。
5)督政政府的成立
1795 年,国民公会制定新宪法,称“三年宪法”,立法权操纵在两院制国会,
由国会选出 5 名督政官和 13 位部长,成为督政政府。

督政政府面对欧洲同盟军,还要应付国内问题。为了应付经济危机,滥发纸币,
财政濒临破产。

1799 年,拿破仑见时机成熟,推翻督政政府,结束了法国大革命的时代。
拿破仑称霸欧洲

拿破仑在战场上的胜利

1800 年,法军对意大利全面占领。1800-1807 年,拿破仑一再打败反法同盟诸国,在军事上取


得更大的胜利。先后击败奥地利、俄国、普鲁士等,并与俄国结成盟友。

影响

1)拿破仑自称“革命之子”,保留了法国大革命平等思想和各种社会改革。这些观念也散播
到欧洲各地。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激起后来各地的革命运动。

2)从前分裂的封建城邦组成较大的政治团体。德意志,组成了莱茵同盟。在意大利,小国组
成南北两个王国,有利于日后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3)英国不加入战争,工业活动还因战争而大量增加,使到英国成为 19 世纪最富裕国家。
工业革命

最早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1)封建障碍消除:英国在 17 世纪的两次革命,削弱了封建势力,各行业开始脱离行会制度,
为资本主义铺平了道路。

2)海外市场广阔:英国殖民地很多,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因此需大量生产来满足供应市场需
求。手工工厂分工细化,使到人们对机器更加认识。

3)资本的累积:英国在殖民地大肆搜刮财富,仅从印度就搜刮了 10 亿英镑的财富。禁止北美
殖民地直接与欧洲大陆通商,规定只能通过英国做转口贸易。还从事大量奴隶贸易,贩卖非洲
黑人。另一方面,圈地运动的成功推行,使地主财力雄厚。

4)资源丰富:煤铁矿蕴藏量丰富,产区也接近,开采和运输方便。水利资源丰富,可供大量
发电。殖民地也多,提供原料。

5)劳动力充足,技术进步:圈地运动的结果,不少农民涌入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18
世纪,欧洲的科学已相当进步,加上政府的支持工业和科学,造就了大批人才。

6)国内政局稳定,交通便利:自光荣革命后,政局稳定。自 18 世纪以来,英国对欧洲各国的
国际纠纷,有利则干预,无利则不管。即使有参与战争,也以海外为主。另一方面,英国的交
通便利,商品可自由流通。

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最早由棉纺织业开始。棉纺织业不受旧传统和行会影响,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展
开竞争。由于棉更便宜,所以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需要大量扩大生产规模和革新技术,于是
纺织业最早得到发明和改良。蒸汽机的利用,工业生产更为迅速,各种关于生产的机器,都被
发明和改良。

19 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蒸汽机-瓦特(改良)

第一艘用蒸汽机推动的汽船-富尔顿

火车-史蒂芬逊

工业革命的影响

新经济的发展
1)工厂制度的兴起:旧时家庭手工业逐渐被淘汰。

2)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加强:社会财富逐渐集中在少数资本家,这种为谋利而营业的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获得进一步的加强。

3)商业的扩展: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逐渐密切。自由经济开始抬头。

4)农业的改革:农业需大量生产来满足社会,于是开始机械化和资本主义化。农业的目标不
再是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为了赚钱。

社会的大变动

1)劳资阶级的对立:工业革命后形成两大阶级。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反抗,形成劳资对立。

2)大城市的兴起:大量劳工从农村流入工厂,工厂大多集中在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的地区。
工业兴起带来了工业城市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反之,农村开始没落。

3)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传统农业社会,人们思想保守。工业革命后,人们开阔了视野,
思想变得较自由。

4)社会立法和新思想的产生:失业问题严重,工人被压迫,形成很多社会问题,于是有了社
会立法来改善工人生活。但是社会政策的实行,并不能彻底解决社会问题。

政治的改革

1)资产阶级要求参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为了维护自己的
利益,开始积极参预政治,并干预政治。

2)殖民主义的加剧发展:工业国家为了扩展市场,寻找廉价原料,在各地夺取资源。

3)世界新格局的出现:工业革命使国际贸易变得日益重要,世界各地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欧美工业国家开始统治世界,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形成。
自由主义

产生原因:
1)政治:反对贵族与专制的政治,要求分享权力。

2)经济:反对政府对贸易的干涉,主张自由放任政策。由于传统行会制度限制了工业
的发展,要求自由经营,自由发展工业。

3)国际贸易上:大工业生产成为世界性的,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海外的原料和市场。传
统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政策失去其功能。这时,垄断性的大公司又被保守势力掌握,
不利于发展,所以工业资产阶级自行主张自由贸易。

理念:

1)一个国家的财富并非单纯取决于存库金银的多少,而是工农业生产的产品总和。

2)国家不过多干预经济,经济自然会按照其供求规律运转。国家应鼓励自由经营和竞
争。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李嘉图

资本主义

主要标志:

1)政治: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削弱了保守势力,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2)经济:国家干预日益减少,自由程度越来越高,以供求规律为主的经济制度开始建
立起来。在国内生产方面,企业可自由经营,竞争。在国际方面,英国结束了垄断贸
易制度,后来又废除了谷物法和航海条例,确立了自由贸易制度。美国和西欧等国后
来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19 世紀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

南北战争(美国史上唯一内战)

爆发原因:1860 年,美国举行总统选举,民主党和共和党为主要竞争党。结果共和党胜,林肯
当选。随后,南方园主觉得奴隶制度扩张到北部希望破灭,开始挑起内战。过后,美利坚同盟
国成立,选出新总统。林肯总统试图和解,遭拒绝。当年 4 月,南北战争爆发。

影响:

政治上:使美国分裂,但北方胜利,所以统一,美国的政治统一基础也更强。北方的胜利,政
治落入资产阶级,积极发展工商业,是美国后来成为强国。

经济上:资产阶级胜利使到工商业发展讯速,大量天然资源被开采,电报网普及全球,大企陆
续出现,美国由农业国直接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社会上:黑奴制在美国永远废除,黑人获得自由。美国政府鼓励外国人移民至本国,加强工商
业发展。

德意志的统一

背景:1848 年革命失败,德意志统一没有实现。各邦取消了革命期间的宪法,恢复专制统治。
50,60 年代德意志工商业和农业迅速发展,贵族等纷纷从事工商业活动。德意志经济的发展,
要求建一个统一市场,但却发生了矛盾。国家统一便成了当时日益迫切的课题。

经过:

俾士麦执行铁血政策后,普鲁士军力大增。他还运用外交手段,争取友邦,孤立敌国。时机成
熟,他发动 3 次战争,完成统一。法国的割地赔偿,加上普王就任皇帝,严重打击了法兰西民
族的自尊心,德法结仇,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种下根源。

意义:

1)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俾士麦统一了国家。

2)改变欧洲力量局势,法国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下降,德意志则成为强国。

3)改变欧洲军事政治格局。德意志和意大利成为英法俄奥的竞争对手。

19 世纪欧洲的学术文化
科学的强盛时期

物理学:1)热力学的定律

2)电磁感应原理-了解电和磁存在关系。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明了发电机

爱迪生-灯泡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马可尼-无线电报

化学:1)英国科学家-建立原子学说

2)俄国化学家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

生物学:1)细胞学说 2)进化论(达尔文)

社会科学的创立-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

19 世纪的艺术

绘画

1)古典主义:大卫《马拉之死》安格尔《土耳其浴》

2)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领导民众的自由女神》

3)现实主义:米勒《牧羊者》库尔贝《石匠》

4:印象画派:莫内《日出。印象》

音乐

代表人物:贝多芬
日本的近代化

明治维新

主要政治改革

1)政治,社会,经济方面:

I)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要求盘主交出土地和户籍。随后颁布废藩置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官位,
消灭封建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国。

II)土地改革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颁发地契,地契持有者需交纳地税,地税成为
当时政府的主要收入。

III)废除封建身份阶级制,取消武士特权:确定了皇族,华族,平民等的身份制。夺取了旧统
治阶级的特权,允许华,士族与平民通婚,允许平明冠姓,废除武士特权。

2)国家建设:

I)殖产兴业:利用国权和资金带动发展,振新工业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提倡资本主义,
初步工业化。

II)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教育文明。新政效法西方国,建立近代学校体系,实行小
学义务教育。忠君爱国的精神通过教育深入民心,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起了很大的影响。

III)富国强兵:模仿西方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随后,民治天皇颁布《军人敕
谕》,灌输士兵武士道精神。日本军队从此陈伟效忠天皇的皇军。

日本的强盛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日本出现工业近代化的高潮,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
工业发展最快。20 世纪初,重工业近代化也开始实现。随着国力增强和英俄矛盾加深,英国拉
拢了日本,接受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日本随后与多国结下新约。最后,日本成功摆脱
殖民国的厄运。

对外扩张:日本开始走向军国主义和对外扩张的道路。民治维新后,第一个想征服中国。后来,
日本逼朝鲜向日本开放。随后,日本借朝鲜内乱,出兵朝鲜,侵入中国,发起中日甲午战争。
结果中国大败,日本从中获利,成为当时东亚强国。
新帝国主义兴起的背景

1)工业革命的结果:1870 年后,工业技术改革迅速。人类开始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科
学技术使生产迅速发展,列强都从殖民地扩大原料来源,市场,投资场所。它们为了维持势力,
出现了垄断组织,高度集中资本和市场,垄断经济,获取最大利润。

2)列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新帝国主义的兴起,和当时列强政治和经济有着很大关系。
在民族主义的浪潮中,德国和意大利都完成统一,积极向外扩张。俄国农奴制的改革有利于资
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内战的结果,消除了国内经济矛盾。日本则出现明治维新,实力大增。但
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少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都把经济和政治结合,
按实力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多国开始强战殖民地。许多国放弃自由贸易,开始保护关
税。

新帝国主义的特征

1)迫切要求扩大原料来源和开拓市场:由于工业化的深入,这时期的帝国主义国家需要大量
原料,以扩大国外市场。它们把垄断的特效衍生到国外,充分反映帝国主义的垄断特性。

2)资本输出:用于三方面:I)利用当地廉价劳工和资源,开设工厂和倾销产品

II)投入铁路,矿山建设,以操作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命脉

III)贷款给改过政府,实现政治目的。

3)瓜分世界: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20 世纪初就把世界瓜分完毕。随后因为利益争执,开
始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远因和近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普法战争后,法德矛盾很深。法国想报复,德一直打压。英和
德之间也有矛盾。各国为了对付对手,各自争取盟友。后来,
英法俄形成了“三国协约”/德意奥则形成“三国同盟”。欧洲
开始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各国为了备战,积极进行了军
事竞争,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巴尔干问题: 随着土耳其的没落,国际政治出现了巴尔干问题。列强争土耳其
帝国的领土,尤其是土属巴尔干半岛。半岛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谁能占有就能控制黑海和东方的要道。列强为了各自利益,开始
斗争,加上当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巴尔干半岛矛盾加重,成为
欧洲的火药库。

巴黎和会

为了处理战后的问题,1919 年起,巴黎和会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

和会根据“十四点”原则,但主要战胜国根本没有维护和平的诚意,这是一场分赃会议。

老大=四巨头

包括:英(劳合。乔治)、法(克里蒙梭)、意(奥兰多)、美(威尔逊)

凡尔赛和约(在巴黎签署)

内容

1)领土问题: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波森和大部分西普鲁士规划波兰,波兰因此获得出
海口;还有一些地区分别割让给比利时,丹麦等,萨尔交国际联盟管理 15 年,其煤矿全归法
国。15 年后,由当地居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2)军备问题:德陆军总数不得超过 10 万人,废止征兵制,海军人数不可超过 1 万 5 千,只可保


留 36 艘军舰,潜艇,军用飞机等均废除。莱茵河东岸 50 公里内不得设防,西岸由协约国军队
占领 15 年。

3)赔偿问题:备尝总额在 1921 年 5 月 1 日确定。在此之前,德国需付 200 亿马克。

4)殖民地问题:德国放弃一切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接管管制。

国际联盟(国联)

宗旨:“促进国际间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

美国本想通过国联建立和平秩序,主导世界事务,但英和法却不想。威尔逊虽是发起人,可美
国国会大部分人认为国联会影响美国的主权,削弱国会的权利,也不愿意过多卷入欧洲事务,
致使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加入国联,因此国联实际由英法所操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