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世纪期刊网-专业期刊论文原文服务网站★★

【关于我们】
世纪期刊网专业提供中文期刊及学术论文、会议论文的原文传递及下载服务。
【版权申明】
世纪期刊网提供的电子版文件版权均归属原版权所有人,世纪期刊网不承担版权问题,仅供您个人参考。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support@verylib.com
【网站地址】
世纪期刊网 http://www.verylib.com
【网上购书推荐商家】
当当网 卓越网 读书人网
京东IT数码商城
本次文章生成时间:2012-7-21 17:15:15
文章内容从第二页开始!
请将本站向您的朋友传递及介绍!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
07年第 3期 

从句尾“了”到词尾“了”
 
— —

《祖 堂集》《三朝北盟会编》中“了”用法 的发展 

陈前 瑞  张 华 

提要 本 文将类 型 学中完成体 与 完整 体 的 区分应 用 于 汉语 体貌 标 记从 句尾 “了”到 词尾 


“了”的历时研究 , 追踪从《 祖 堂集》到《三朝北盟会编》“了”用法的变化 , 发现“V了 VP2”由以 
事件 先后 关 系为 主发展 成 以广义 因果 关 系为主 ,
《祖 堂集 》的“VO 了 VP2”到《三朝 北 盟会 编》
 
的“V 了 OVP2”也发 生 了同样 变化 。“V 了 O”主要 出现 在 原 因与结 果 小 句 ,
说 明词 尾 “了”在 
《三朝北盟会编》中主要功能还是完成体。即便现代汉语词尾“了”的基本功能是完整体,
但仍 
保 留 了某 些完成体 的 用法 ;句尾 “了”的基 本功 能是 完成 体 ,
有些 用法趋近 于完整 体 。
 
关键 词  句尾 “了”;
词 尾“了”;完成体 ;
完整 体 ;
语 法化 

一  

引言 

现代汉 语共 时句法 根据 意义 区分 “了 1
”与 “了 2”、
根据 位置 区分 词尾 “了”与 句尾 “了”,
历 
时句 法根据 位置 及意 义区分 动态 助词 和事 态助 词 ,
而体 貌 类 型学 区分 完 整体 (per
fect
ive)与完 
成体 (pe
rfec
t),将 完整 体理 解 为 比完 成 体 语 法化 程 度 更 高 的语 法 范 畴 (Da
hl 1
985,By
bee,e
t 

1.1
994)。根据 Bybee,et
 a1
.(1
994:
54),
完 成体 表示 情状 发生 在参 照 点之 前且 与参 照 时间 
具有相 关性 。完成 体典 型地译 作英 语 的 ha
ve + .
ed,
并经常 与 “经常 ”(a
lrea
dy)、“刚刚 ”(j
ust
) 
同现 。完整体 表示 情状 被视 为在 时间上是 有界 的。完 整体 用 于叙 述 特定 事 件 的序 列 ,
情状 是 
因为其 自身 的原 因而被 报道 ,
从 而独 立于 该情状 与其 他情状 之 间的相关 性 。在英语 中 ,
跟类 型 
学 中完 整体 的用法更 为接 近 的是 动态 动词 的过去 时形式 .
ed,
有 时也 称为 pas
t.per
fect
ive。
 
本 文试 图将类 型学 中完 成 体 与完 整 体 的 区分 应 用 于汉 语 体 貌标 记 从 句 尾 “了”到 词 尾 
“了”的历 时研 究 ,
将汉 语体 貌 的历时研 究 与类 型学 中完成 体语 法 化 的研究 贯通 起来 。限于 篇 
幅,
本文较 少涉 及近代 汉语 对事 态助词 与动 态助词 的研究 ,
详 情可参 见曹广 顺 (1
995)等 。
 
本文 严格 根据 “了”所 出现 的句 法 位置 区分 虚化 的句尾 “了 ”和词 尾 “了 ”,
词 尾 “了 ”仅表 
示位于动词之后 、 宾语或补语之前的“了”, 词尾不表示其类似 于词缀 的语法性质 , 仅表示位置 
意义 。句尾 “了”指位于 小句末 尾 的“了”,
这 里 的小 句包 括结 句 和非 结 句两 种 情况 ,
其 中不 结 

本文 曾在第二 十届 巴黎东亚语言学 国际研讨会 (2


006年 6月 22至 2
4日)宣读 ,
得 到曹广顺 、
冯力 、
杨 
永龙等先 生的指教 ,
修改稿 又蒙杨永龙先生指正多处 。本研究获得中 国博士后科 学基 金资助 ,
蒋 绍愚教授 、
张 
美 兰教授为 本文 的写作提供 了重要帮助。谨此 一并致谢 。文 中的遗 留问题 ,
概由作者 负责 。
 
63 
句包 括 没有 标 点 区隔 的紧 缩复 句 。结句 与 否 主要 依 据相 应 的点 校 本 的标 点 ,
一般 以句号 、问 
号、
感 叹号这 3种句末 点号 为结句 的标 志 。
 
本文具体追踪从《祖堂集》到《三朝北盟会编》( 下文简称“《会编》”)“了”的用法变化 , 特 
别考察 “了”所 在小句 的结句 与非结 句 的情 况 。这 种 考察 思路 与杨 永龙 (2001)区分前 景 事件 
与背景事 件 的思路 比较接近 。根 据 Gi
v6n(2001:
295),完整 体 通 常用 于 按 照 事件 自然 发 生 的 
顺 序叙 述事件 ,
完成体 则通常 用于描 写事 件 自然顺 序 之外 的事件 。话 语 结构 前 景表 达 指叙 述 
事 件 时间进程 的话 语 ,
背景表 达主要 描写 事件 发生 场景 的话语 。本 文 把前 景 事 件 的表 达 与完 
整体 的主要功 能联系起 来 ,
把 背景事 件 的表达 与完成体 的主要功 能联 系起来 。① 
本文选择《祖堂集》与《会编》这两种文献 , 是因为两者恰好反映了词尾 “了”从无 到有 的 
发展过程 ,
且《祖堂集》中的句尾 “了”与《会编》中的词尾“了”均有一定 的数量 ,
便于穷尽性考 
察与统计。至于《祖堂集》中的“了”是表示完结还是完成 ,
可参见蒋绍愚 (
200
5)的评述与分 
析 。本文 的用法 (us
age)与完成体 的现 时相关 性 (cur
rent
 rel
eva
nce)接近但 不等 同 ,
用 法 的含 义 
更 为宽泛 ,
不受单 一理论模 式 的限制 。
 

二 《祖堂 集》“了”的用法 

《祖堂集》主要依据张华点校 的简体字本 (中州古籍出版社 2 0


01),
并参照张美兰的点校 

见括注)。《祖堂集》中“了”字一共 出现 2
25次 ,
除了一些 明显的固定词组 (
如 “了后 、
了然”
 
等 )和作谓语 动词 的外 ,
虚 化和接 近于 虚化 的有 118例 ,
包 括 以下 几种 情况 :(1)“了也 ”42例 ,
 
主要 为结句 用法 ,
非 结句仅 6例 。 (
2)“VO 了 VP2”35例 ,
其 中“VO了”用于 非结 句 ,
与后 续 分 
句有无 逗号 我们不 做严格 区分 。 (
3)“V 了 VP2”36例 ,
其 中 “V 了”用 于 非 结句 ,与后 续 分句 
有无 逗号 同样不做 区分 。(4)“VO了”与 “V 了”用于结 句 的各 1例 和 4例 。
② 
2.
1《祖堂集》中“了也”的用法 
刘勋宁 (1
985)认 为 “现 代 汉 语 句 尾 语 气 词 ‘了 ’来 源 于 近 代 汉 语 的 ‘了 也 ”’。曹 广 顺 
(1
995)、
孙锡信(1 9
99)
等提出过不 同的看法。杨秀芳 ( 1
991)、魏培泉( 20
02) 都认为《祖堂集》  
中的“也 ”、“了也”是完 成助词 与 “完 成貌 复合 助词 ”,
都 认 为 “了也 ”的“也 ”如 同“矣 ”,
都 表示 
进入新情 况 。本文从 完成 体 的基 本 语 义 特征— — 表事 件 在过 去 发 生 与该 事件 具 有 现 时 相关 
性—— 出发 ,
分析 “了也”所在 小句 的时 间指称 与现 时相关性 。
 
《祖 堂集 》的“了也 ”一般用 于事件 在过 去 已经 发生 ,
如 例 (1)。但 也 有个 别 用 例表 示将 来 
时 问的 ,
如例 (2)的 “始 得 了也 ”表示 “就知道 了”,
用 于条 件句 的结 果 分句 ,
一 般 分析 为 将来 完 
成体 ,
这种 用法 对“了也”的完 成体概 括不构 成例 外 。
 
(1)受戒后 ,
思和 尚 问 :
“你 已是 受戒 了也 ,
还 听律也 无 ?”(卷 4,页 138)
 
(2)若 问某 甲闻与不 闻 ,
问取树 子 闻与不 闻始得 了也 。(卷 1
8,页 602)
 
对完 成体 的现时相 关性 学术 界 有 不 同 的概 括 (如 Dahl
 1985,Sc
hwe
nter
 1994),
具 体 到汉 
语 中,
Li,et
 a1
.(1
982)提 出的句尾 “了”的五种 现 时相 关 性影 响最 大 。当我 们试 图把 这 五种 
现时相关性用于“了也”的分析时 ,
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
各类相关性之间难 以明确地区分 (
详 
细 情况需 另文讨论 )。因此本 文把 “了也 ”的现 时 相关 性 简单 地 归并 为 “肯 定 出现 了变 化或 即 
将出现变化”。其 中的关键词是“肯定”。既然是“肯定”,
就不是完全的新信息。例如 :
 
(3)师 问僧 :
“吃饭也 未?”对云 :
“吃 饭 了也 。
”(卷 1
3,页 450)
 

4)洞 山初 到 南源 ,
便 上 法 堂次 。师 才望 见洞 山,
便 云:
“已相 见 了也 ,
不 用更 上 来 。
”洞 山 
64 
便 归 堂 。 (卷 1
4,页 484)
 
例 (3)“吃饭 了也 ”是对 “吃饭 也未 ?”的回答 ,
其 中“吃 饭 ”完 全是 旧信 息 ,
问话 人对 吃饭 的 
发 生也有 预期 ,
只是 不 能确 认 ,
答 话 人 正是 针 对 这 一点 加 以确认 。例 (4)“已相 见 ”与上 文 中 
“望 见 ”的信息 相 同 ,
小 句 “已相见 了 也 ”不是 用 来 报道 新 情 况 (ho
t news)④,
而 是 为后 句 的 “不 
用更上来”陈述理由。《祖堂集》中“了也”大量用于这种具有广义因果关系的语境 中来确认事 
实、
原因、
条件 或结果 ,
 这 与一般 的完成 体 的话语 功能是 一致 的 。
 
有人认 为 现代汉语 中旬 尾 “了 ”表示 进人 新情 况 或新情 况 的发生 。严格 说来 ,表示新 情 况 
的发生 只是 句尾 “了”多种用法 的一种 ,
如例 (5)。
④《祖 堂集 》中“了也 ”没 发现有 这种新 用法 。
 

5)不好 了 ,
发 大火 了 !
 
Sc
hwe
nter
(1994:1
018—1
019)发 现 ,
报 道新 情 况用 法 是 完成 体 向完 整体 发 展 的一 个 重要 
阶段 。就《祖堂集》的情况来看,
“了也”还没有发展出类似于完整体 的用法来 。《祖堂集》中 
“了也 ”的“肯定 ”或 “确认 ”用 法与刘勋 宁 (1
990)提 出 的 “也 ”在 近 代 白话 中传 递 的是 一 种 “申 
明 ”的语 气相 当。刘勋 宁 (1990)还把 申述 句与叙 述句 区分开 来 ,
可惜 没有 见到进 一步 的讨论 。
 
2.
2《祖 堂集 》“VO 了 VP2”中“VO 了”的用法 
“VO了 VP2”中“VO 了”与 VP2语 义关 系可 以大 致分 为 两类 ,一类 是 比较 严格 的事 件先 
后关 系 ,
表 示后一 事件 在前一 事件结 束之 后才 得 以发生 ,
因而解 读时 可 以在 前一小 句后 面加上 
“以后 、
之后 ”等时 间词语 。例如 :
 
(6)师住庵 时 ,有 一僧 吃 粥 了 ,
便辞师 ,
师 问:“汝 去 什 么(摩 )处?”僧 云 :“礼 拜 大沩 。”师 
云:
“近 那 ,
吃饭 了去 也 。
”(卷 1
9,页 639)
 
(7)师 问僧 道 :“汝 与我 开 田 了 ,
为 汝说 大义 。”僧 云 :
“开 田 了,
请 师说 大 义。”师乃展 开 两 
手 。(卷 1
4,页 477)
 
例 (6)“有一 僧吃 粥 了 ,
便 辞 师”是叙 述 已然 的事 件先 后关 系 ,
“近 那 ,
吃饭 了去也 ”是 未 然 
的事件先 后关 系 。例 (7)“汝 与我 开 田了 ,
为 汝说大 义 ”是 未然 的时 间先后关 系 ,
但 “开 田 了 ,
请 
师说大义”中“开田了”是已然事实并作为后续小句“请求”的原因或理据 ,
两分句之问不便加 
“之 后 ”,
而可 以加“因为/既然 … …所 以/那 么”,
两者 之 间显然是 一 种广 义 因果关 系 ,
这是 “VO 
了 VP2”中 “VO 了”与 VP2的第 二种语 义 关 系 ,在 《祖 堂 集 》全 部 35个 “VO 了 VP2”中仅 见 3
 
例,
它们都 可 以归 为广 义 的因果关 系 。
 
可以看出,
《祖堂集》“VO了 VP2”中“VO了”与 VP
2的语义关系中事件先后关系占绝对 
主导 ,
而广 义 因果 关 系只 占微 弱 的 比例 。杨永 龙 (2001:
113)讨 论 《朱 子语类 》“了”的用法 时指 
出,
事件 先后 关系 要先 于因果关 系 。陈前 瑞 (2005)讨论 “来 着 ”的现 时 相关 性 时也 指 出 ,因果 
关系 的主观性 要高 于事件 先后 关系 。 因此 可 以认为 ,“VO 了”与 VP2的语 义 关 系 中事 件先 后 
关系发生在前, 广义因果关系发生在后且在《祖堂集》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现象 。  
表 事件先 后关 系 的“VO 了”一方 面 部 分反 映 了完 成 体 的时 间 参照 功 能 ,即事 件 发 生在 参 
照事件之 前 ;
另 一 方面也反 映 了完成 体用法 与其 语法 化来 源 意义— —完 结体 (eo mplet
ive,
大 致 
相 当于 动相补语 )及 完成 动词 的意义 联 系 。因此 ,《祖 堂集 》“VO 了”中“了”的语 法地 位 学 术 
界有不同的看法 ,
有的认为是完成动词,
有的认为是动相补语 ,
也有人把个别动补结构带宾语 
的“了”看作 事态 助词 (详 见 蒋 绍 愚 2
005:1
39—1
52)。不 管 怎样 界 定 “了”的性 质 ,
可 以肯 定 
“VO 了”表 事件先 后关 系反 映 了助 词“了”语法 化早 期 的用 法 。
 
2.3《祖 堂集 》“V了 VP2”中“V了”的用法 
65 
《祖堂集》“V了 VP
2”中“
V了”与 VP
2同样可以分析为事件先后关系与广义因果关系,
但 
各 自的比例有所不同, 两种语义关系之 比为 2 5:11
。前者如:  
(8)师问僧 :
“一切 声是佛 声 ,一切 色是 佛 色。拈 却 了与你道 。”对 云 :
“拈 却 了也 。”(卷 11,
 
页 384)
 
(9)其 时天降 白乳入 口,
味如甘 露 ,
食 了轻健 。 (卷 2,页 57)
 
例(
8)“拈却 了与你 道 ”中未然 的事件 先 后关 系 比较 显 著 ,
例 (9)“食 了轻 健 ”可 以理 解 为 
行为与结果 的关系, 但两者之间可以加 “以后”, 事件先后关 系依然明显存在。同时也说 明两 
种语义 关系之 间存在关 联 。因此 ,
我们在 判断 语义关 系时 ,
一般 只把不 能理解 为事 件先后 关系 
的才 归入广义 因果关 系 。
 
“V了”
与 VP2的广义因果关系见例 (1
0)(1
 
1)。例(1
0)虽然没有关联词,但 因果关 系比 
较显著。例(11
)“V了”出现在论证话语中, 既可以理解为假设关系, 也可以理解为条件关系。  
(1
0)僧云 :“提 了,莫 闹。
”云 门肯 之 。(卷 20,页 665)
 
(11)本来付 有法 ,
付 了言无法 。各各 既 自悟 ,
悟 了无无 法。(卷 1,页 29)
 
《祖堂集》“V了 VP
2”中广义因果关系用例的比例远高于“
VO了 VP
2”(分别 占各 自总数 
的 31% 和 9% ),
这 似乎说 明 ,“V了 VP2”中“了 ”比“VO了 VP2”中的 “了”更虚 ,因而 部分 支持 
“了”先在 “V了 ”中 虚化 的观 点 。这 比较 容 易 理 解 ,因为 “V 了”中 的“了 ”多 涉及 动词 ,“VO 
了”中的“了”还 涉及 宾语 ,因而可 以指 向宾语 ,随宾 语 的不 同 ,
语义虚 实也有 不 同 。
 
2.
4“VO了”与“V了”的结 句用法 
“VO了”与 “V 了”用 于结句 的各 有 1例 (例 (1
2))和 4例 。例 如 :
 
(1
2)师见和 尚切 ,
依 和 尚处分 ,
装 裹一切 了。(卷 l
0,页 33
4) 
(1
3)百丈上法堂,
师 问:
“适 来有一个僧 未得吃饭 ,
汝供养得 么(
摩 )?
”对 日:
“供 养 了。
” 
(卷 1
4,页 468)
 
刘勋 宁 (1
985)认 为 ,
《祖 堂集 》中“了”结 句用 法 (仅 认定 1例 ,即例 (13))可能是 “了也 ”之 
误。这种说法可能不如萌芽说或发展说客观, 因为汉语句号的使用有时会 因人而异 ,
结句与非 
结句也有或然的情况 。据以上分析 ,
《祖堂集》“VO了”结句与非结句用例之 比为 1:
35,
“V 
了”结 句 与非 结句 用例之 比为 4:
36。这种 比例一 方 面说 明两 者结句 的用 法数 量 少 ,
发展 晚 ,
还 
只是一种萌 芽 ;
另 一方 面似乎 也说 明“V了”在结 句方 面的发 展要 比“VO了”略早 一步 。
 

三 《会编》“了”的用法 

《会编》本文依据的是《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
刘坚 、
蒋绍愚主编 ,
商务 印书馆 
1992)。“了”字一共 出现 1
22次 ,其 中 ,“了”作 谓 语 动 词 或 与其 他 词 结 合 作 为 固定 词 组 (如 
“了当”“了得”等 ) 共3 6例 , 其余 86例根据“了”在句 中出现 的位置分 为六类 : (1)“了也”3  
例 ;(
2)“V 了 OVP2”31例 ,“V了 0”用 于非 结 句 ,
与 后续 分 句 有无 逗 号 不 做 区分 ;(3)“V 了 
0”结句用 法 9例 ;(
4)“V 了 VP2”26例 ,“V 了”用 于非 结句 ,与后 续分 句 有 无 逗号 同样 不做 
区分 ;(
5)“VO了 ”结句 与非结 句 的共 3例 ,“V 了 ”用 于从 句 1例 ;(6)“V 了”结 句 的用 法 l
3 
例。
 
3.1《会编》“了也”的用法 
《会编》中“了也”的用法仅 3例, 都是结句的用法。例如:  
(1
4)仆 答 :
“若 贵朝应 副西京 民土 ,
朝 廷 岂无相谢 礼 数 ?”兀 室 日:“此 中 亦遣 使人 ,须 当道 
66 
破,
只得 一年之 数 ,赏此 军人 ,
便 是礼 数 了也 。”(茅斋 自叙 ,页 1
21)
 
(1
5)在议 间 ,
会 有人报 :“南 朝 遣 王侍 郎一 行 奉使 来 到磁 州 ,
被 百姓 唤 作 贼 臣,已撕擗 了 
也 。”国相 怒 日:
“尽梢 空 !
”(靖 康 大金 山西 军前 和议 录 ,页 163)
 
例 (1
4)“了也”
所在小句的谓词为“是”,
属状态情状。一般来说 ,
完成体标记首先适用于 
动态情 状 ,
只在其 发展 的后期 才适用 于静 态 的状 态 情 状 。例 (15)中“已撕擗 了也 ”出现在 “会 
有人报”的话语 中,
虽然所在小句的话题承前省略 ,
但评述部分完全是新信息,
这从 听话人“怒 
日”的反 应也 可 印证 。这 一用 例似 乎能够 说 明 ,当时的 “了也 ”已经发 展 出报 道新 情况 的用 法 ,
 
从 而趋 近于完 整体 的用 法 。
 
3.
2《会 编》“V了 OVP2”中“V 了 0”的用 法 
3.
2.1“V 了 0”用于 事件 先后关 系 的 ,
共 5例 ,
都 不 能作 广义 因果关 系理 解 。例 如 :
 
(16)若水 等见 事势 不可 ,即 日:“容若 水等 来 日辞 了 国相 即行 。
”(靖 康 大金 山西 军前和 议 
录,页 1
61)
 
3.
2.2“V了 0”在论 证话语 中表示广 义 因果 关 系 的原 因 ,
共 24例 。如例 (17)中“V 了 0”
 
表 示假设 原 因 :
 

17)
若得到元帅纳 了国书,
便是使人 事了,
然后请死。(绍兴 甲寅通和录,页1
81)
 
3.2.3叙述事件的进程, 共 2例。例如 :  
(18)贵 国屯兵 白水泊 ,虽已 多时 ,亦有 未 是 处 。契 丹 旧酋 元 未 曾捉 得 ,亦未 杀 了,又 闻契 
丹 旧酋走入 夏 国,
借 得人 马 ,
过黄河,
夺 了西 京 以西 州、军 ,占 了地 土 不 少。不知 来 时 
知子 细否? (燕云 奉使 录 ,页 81)
 
例 (1
8)“夺 了西京 以西州 、
军 ”与“占 了地土 不 少 ”为前 文连 续 事件 的 自然 进程 ,也是 事件 
的最终结果 ,
两小句之间不便加“以后”。叙述事件进程的用法跟事件先后关系和广义因果关 
系都有勾连 ,
但又不便归人其 中,
可以看作是在这两种典型语义关系的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新的 
用法 ,
从而超越了完成体的典型用法 ,
获得了完整体的典型用法 。
 
3.
3《会编 》中“V了 0”结句 的用法 
《会编》中“V 了 0”结 句的共 9例 ,
用 法 涉 及 到强 调 或确 认 事 件 目的 、
结果 以及 叙 述事 件 
进程 。例如 :
 
(1
9)我 皇帝从 上京 到 了,必不与 契丹讲 和 ,昨来再过 上京 ,
把 契丹 墓坟 、宫室、庙像 一 齐烧 
了。图教契丹断了通和底公事。(燕云奉使录,
页80)
 
(20)郎君 们 岂不知 契丹银 绢 ,
从初厮 杀 了数 年后 ,因讲 和 ,
方 才与 了三 十 万。后 来 又 因河 
西 家兵 ,契丹说谕 ,
得教 称 臣,
添 了二 十万 。(燕云奉 使 录 ,页 90)
 

21)契丹 旧酋元 未 曾捉得 ,亦未 杀 了,又 闻契丹 旧酋走入 夏 国 ,
借得 人 马 ,
过黄河,
夺 了西 
京 以西 州、军 ,占 了地 土不 少。不 知来 时知子 细否? (燕云 奉使 录 ,页 81)
 
“V了 0”在例(1
9)强调行为的 目的 ,
在例(
20)的两个小句中都是确认结果 ,
在例(
21)中 
是在连续的叙述话语中叙述事件的最终进程或结果 。总的看来 ,
还是强调结果 的用法更多一 
些,
共有 7例 。“V了 0”结 句用 法 与 非结 句 的用 法 之 比为 9:
31,
结句 用 法 约 占三 分 之 一 。因 
此 “V 了 0”的结 句用 法应该 不是 一种偶 然 的用法 ,
而是 发展 而来 的新用法 。
 
另外 ,
“了 ”还用 于提 取宾语 的关 系从 句 ,
仅 1例 ,
这说 明 “了”的用 法开始 多样化 :
 

22)那收燕 山 时杀 了底许 多人 是 生灵也 无? (靖 康 大金 山西 军前 和议 录 ,页 1
59)
 
3.
4《会编 》“V 了 VP2”中“V 了”的用法 
67 
3.
4.1用 于事件先 后关 系 ,
共 7例 。例如 :
 
(23)今贵 朝不能 自取 ,直候 本 国取 了与去 ,
使 贵朝 坐享地 土之利 ,有何 不便 ? (茅斋 自叙 ,
 
页 11
8) 
(2
4)望之 云 :
“虽是 李枢 密 同过 去 ,
缘 未 曾得使 旨,
且 到都 亭驿 ,同太 师等 早 食 罢 ,与 李枢 
密再 对 了,
方 可 出门。”(靖 康城 下奉 使 录 。页 1
48)
 
可 以看 出 ,
《会编  V了 VP2”事件先 后关 系非 常 明显 。
 
3.
4.2在论 证话语 中 申明事实 ,
在广 义因果关 系 中表示 原 因、条件等 ,
共19例 。例如 :
 
(25)何似把人 民一 齐许 了,
做 个人 情也 是 完备 。(燕云奉使 录 ,页 90)
 

26)初 闻南军 已到 泸沟河 ,已入 燕 ,
我心 下 亦喜 。 南家故 地 ,
教他收了,
我 与他 分定 界 至 ,
 
军马 归 国,
早见 太平 。(茅斋 自叙 ,页 11
5) 
“V了”在 例 (
25)是 典型 的假 设条件 ,
例(26)表示 原 因 。
 
3.
5《会 编》“VO了”的用法 
《会编 》“VO了”如 同“了也 ”一样 ,
是残 留用 法 ,
仅 3例 :
 

27)皇帝 已定亲去收 燕京 ,
候 收 燕京 了,
却来 商量 。(燕 云奉 使 录 ,页 84)
 

28)所有先 差两番奉 使 ,
不谓 已过界 了 ,
并仰 追 及约 回。 其前 降和议 指挥 ,已奉 圣 旨更不 
施行 。(靖 康 大金 山西军前和议 录 ,页 1
63)
 

29)若水等 再见 国相 ,
方欲 起 言和议 ,国相 遽 约若 水等 坐 。 国相 曰:“已作 国书 了。”命 左 
右取到 ,
遂传 与。若水 不得 已,
缙 笏领 之 。(靖康 大金 山西 军前和议 录 ,
页161)
 
例(
27)表示 事件 先后关 系 ,
例 (28)在 论证 话语 中 申明原 因 。例 (29)单 用 ,
属 于报 道 新情 
况 的用法 ,
这说 明“VO 了”如 同例 (1
5)的“了也 ”一 样 ,
其 用法也 在继 续发展 。“VO了”的三种 
用 法刚好各 有一例 。
 
3.
6《会编 》中结句 的 “V了 ”的用 法 
3.
6.1肯定 已然 的事实 ,
有 的作 为论证话 语 的原 因 ,
共 5例 。例 如 :
 
(30)又曾对李 纲 云:“可惜走 了。
”(靖 康城 下奉 使 录 ,页 1
53)
 
(31)唯是 皇 帝言 :
“赵 皇大度 ,
我要 岁添一 百万贯 物 色 ,
一 字不 违 ,千年 万 岁却是 多少?今 
却 觅 西京 ,
如 何 违得 ?兼 我在 奉 圣 州 时 ,
心 上 许 了。不若 与去 ,共他 大朝 交欢 也 ,胜 
似 与河 西家。然其 间人 户却待起 遣将 去 。
”(茅斋 自叙 ,
页 121)
 
例(
30)在 肯定事 态的变化 时伴有 感 叹的语气 ,
例 (31)是作 为上 下文相关 话语 的论 据 。
 
3。
6.2肯定未 然的事实 ,
如未 然结果 (例 (32))、
否 定性祈 使结果 (例 (
33))等 ,
共 7例 。显 
然,
用 于未然 是发展 而来 的新用法 ,
且用 例相对 较多 。例如 :
 
(32)某本不欲理会西京事, 公必欲为言, 必连山前事坏了。(茅斋 自叙,
页12
0) 
(33)本朝 大 国,不可容 易 ,
不要错 了。 (燕 云奉使 录 ,页 85)
 
3.
6.3叙 述事件 的进 程 ,
仅 1例 :
 
(34)我 皇帝从 上京到 了,
必不 与 契 丹讲 和 。 咋来 再过 上 京 ,
把 契 丹 墓坟 、宫 室、庙 像 一 齐 
烧 了。 (燕 云奉 使 录 ,页 80)
 
例(
34)的“把契丹墓坟、
宫室、
庙像一齐烧 了”既是“昨来再过上京”的进程与结果 ,
又与 
该 小句一 起 ,
作 为前 文“必不 与契丹讲 和 ”的论据 。该 例不 仅 反映 了叙 述事 件 进程 的用 法 与完 
成体典型用法的固有联系 ,
也反映了完成体用法进一步向完整体用法发展的方向。
 

68 
四 《祖堂集》与《会编》“了”用法的比较 

《祖堂集》与《 会编》“了”的用法分别归纳为表 1与表 2。


 
表 1 《祖 堂集》“了”的用法 
VO了 VP2
  V了 VP2  了也  V了  VO 了  合计 
先后  因果  进程  先后  因果 
32  3  0  25  l1
  42  4  l
  118 

表 2 《会 编》“了”的用法 
V 了 OVP2
  V 了 VP2 
先后  因果  进 程  V 了 0  先 后  因果  V了  了也  VO了  从 句  合计 

5  24  2  9  7  l9  l3  3  3  l


  86 

比较表 1和表 2,
可 以得 出 以下几 点主要 看法 :
 
(一)“V了 VP 2”的数量相差不大, 《祖堂集》3 6例 ,《会编》 26例。但事件先后关系用法 
与广 义 因果 关系 之 比前 者 为 25:
11,后者 为 7:
19。可 见 ,
“V 了 VP2”中 “了 ”用 法 的 主次 发生 
转折性 变化 ,由客观 的事件 先 后关 系为 主 变 为 以抽 象 的 、具 有一 定 主 观性 的广 义 因果 关 系 为 
主 。“V了 VP2”的发 展表 现为形 式不 变 ,
功能 主次倒 置 。
 

二) 《祖堂集》中的“ VO了 VP2”大致对应于《会编》中“ V了 OVP 2”。前者“VO了 VP2”  
事件先 后关 系用法 与广 义 因果 关 系之 比为 32: 3,
后者 两种 用法 之 比为 5: 24。先 后关 系用法 在 
《祖 堂集 》中 占绝对 主导 ,
而在 《会 编》沦 为 残 留用 法 。 因果 关 系用 法 在 《祖 堂 集》中为萌 芽 用 
法,
而在 《会 编 》成 为 绝 对 主 导 用 法 。 由于 因果 用 法 已 经 确 立 ,《会 编 》中 又 产 生 了新 的 用 
法— —表 现事 件进程 的用 法 。从 “VO了 VP2”到“V了 0 
VP2”形 式发 生 变化 ,
功 能彻 底分 化 ,
 
形式 的变 化进 一步促 使新 的功 能 的分 化 。
 
(三)《会编》中“V了 0”大量用于非结句 , 并大量用在论证话语 中申明事实、 原因、 条件 , 
这些 用法 的性质 更接 近于 叙述 话 语 中起说 明 、描写 作 用 的背 景 ,由此 可 以说 词 尾 “了 ”在 《会 
编》中主要功能还是完成体。什么时候 “ V了 0”真正成 为典型的完整体还难 以断言 , 需要有 
针对性 的实 证研究 来验 证 。根 据王 伟 (2006)的研 究 ,即使在 现代汉 语里 词尾 “了”出现在 活 动 
情状中仍然不能结句 , 如“他吃了饭”。由于广义因果关系非常接近 于现时相关性 , 因此本文 
的考察仍然支持类型学关于现时相关性在完成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的观点 , 即现时相关性脱 
离 狭义 的结果 状态存 在 的限制 ,使得 完 结体 (co
mpl
eti
ve)或 结 果体 (r
esul
tat
ive)发展 成 为完 成 
体; 而现 时相关 性 的进一 步弱化 ,又进 一步促 成 了单 纯表 示 事件 进程 的完整 体 的形 成 。 (相 关 
论 述参见 Bybee,et
 a1
.1994,Sc
hwe
nter
 199
4,Li
nds
tedt
 2000)
 
基于本 文 的考察 ,
笔者认 为不 同位 置上 “了”的用法 的发展 实 际上 反 映 了其 体貌 性质 的变 
化,
但 是这 种基 于用 法 的发 展变 化是量 变 而非质 变 ,
位 置 与功 能并 非 一 一对 应 。本 文 主张 ,
即 
便 现代汉语 中词 尾“了”的基 本功 能 是 完整 体 ,
但 仍保 留 了某 些 完 成 体 的用 法 ,
如 表示 事 件 先 
后关 系的 “他 吃 了饭 就走 ”;
句尾 “了”的基 本功 能是完 成体 ,
但 有些 用法 趋近 于完 整体 ,
如 报道 
新 情况 的用 法大量 出现 。 当然 ,
这一 主 张还需 要有更 多 的共 时与历 时的语 言事实来 检验 。
 

69 
附注 
①有关完整体 与完成体 的区别也可参见 陈前瑞 、
王继红(
2oo
6)。
 
②本文对《祖堂集》中“了”的统计 ,
与张美兰 (
200
3)相 比,
“了也”“V了”完全相 同。另有 1例 “师问 了院主”
 

卷 1
2,页4
34)暂时存疑 ,
不列入 统计之 中。
 
③报道新情况 的用法是指用完成体 的形式把事件作为重要 的新信 息告诉听话人 ,
如:一个朋友在 电话 中告诉 
听话人 :
My 
cat
 ha
s j
ust
 ha
d k
itt
ens
(我 的猫生小猫仔 了)。详参陈前瑞 (
2006)。
 
④复句中广义的因果关系包括因果 、
假设 、
条件 、目的关 系等 ,
可参见邢福义 (
2001:
40)。另外 ,
根据修辞结构 
理论 (
Rhe
toic
r a
l St
ruc
tur
e Th
eor
y,RS
T),
篇章中的任何一个小 句,
都会 与上下文 的其他小句构成一定的语义 
关系。篇章中的语义关 系 可 以总结 为一套 数量 有 限 的关 系 ,
其 中也 包 括原 因 与结 果关 系 (
详 见 卫真 道 

002)。本文的广义 因果关 系更接近于修辞结 构理论 中的小句语义关系 。
 
⑤王伟(
200
6)指 出,
把事态助词解释为“新情况的出现”往往难以做出令人 满意 的解释 ,
如“都老同学 了,
干嘛 
还 那 么 客 气 ”。
 

参考文献 
曹广顺 1
995 《近代汉 语助词》,
语文 出版社。
 
陈前瑞 2
005 “来着”的发展与主观化 ,
《中国语文》第 4期。
 
陈前瑞 2
006 汉语双“了”句的兴衰及相关理论 问题 ,
《语法研究和探索 》(
13),
商务 印书馆 。
 
陈前瑞 、
王继红 2
006 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及其 语法化 ,
《世界汉语教学 》第 3期 。
 
蒋绍愚 2
005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刘勋宁 1
985 现代汉语 句尾“了”的来源 ,
《方言》第 2期。
 
刘勋宁 1
990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 ,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期 。
 
孙锡信 1
999 《近代汉语语气词》,
语文出版社 。
 
王 伟2
006 现代汉语 “了”的语法语义定位 ,
中国社会科学 院博士学位论文 。
 
卫真道 2
002 《篇章语 言学》,
徐赳赳 译 ,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
 
魏培泉 2
002 《祖堂集》中的助词 “也”——兼论现代 汉语 助词 “了”的来源 ,
载《戴琏璋先生七秩哲诞论文集》
 
编辑小组《含章光化—— 戴琏 璋先生七秩哲诞论文集》,
台北里 仁书局 。
 
邢福义 2
001 《汉语复句研究》,
商务印书馆 。
 
杨秀芳 1
991 从历史语法的观点论闽南语 “了”的用法——兼论 完成貌助 词“矣”(“也 ”),
《台大 中文学 报》
 
第 4期 。
 
杨永龙 2
001 《(朱子语 类)完成体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
 
张美兰 2
003 《(祖堂集)语法研究 》,
商务印书馆 。
 
By
b ̄e,J
.,Pe
rki
ns,W.,&Pa
gli
uca,R.1
994
 The
 Ev
olu
tio
n o
f Gr
amma
r:T
ens
e,As
pec
t,a
nd 
Mod
ali

y i
n£k 

angu
age
s o
f t
he 
Wor
ld.Ch
ica
go:Th
e Uni
ver
si
ty
 of
 Chi
cag
o P
res
s. 
Dah1,Os
ten 1985  Ten
se an
d As
pect
 Syst
em.Ba
tI1.Engl
and:The
 Bat
h Pr
ess.
 
Gi
v6n.T.2
001
 Sy
nta
x:An  t
rod
uct
ion,Vo
1.1.Ams
ter
dam:J
ohn
 Be
nja
min
s. 
U ,Cha
rles
 N.,Thomps
on,Sa
ndr
a A.,& T
h omps
on,R.M. 1
982  T
h e Di
scour
se Mo
tivat
ion 
for
 the
 Per
fect
 As—
 

pe
ct:Th
e Ma
nda
rin
 Ch
ine
se 
Par
ti
cl
e LE.I
n P.Ho
ppe
r(e
d.)T
ens
e an
d As
pec
t:Be
twe
en 
Seman
ti
cs
 ad 
n Pr
agma
t一 
, 1
9—4
4.Ams
ter
dam:J
ohn
 Be
nja
min
s.(中译文《已然体 的话语理 据 :
汉语 助词 “了”
》,徐赳赳 译 ,
载戴浩 

、 薛凤生 主编《功 能主义与汉语语 法》,


北京语言学 院出版社 1
994)
 
Li
nds
tedt,J
ouko 
2000  The
 Per
fect:Aspect
ua
l,Te
mpor
l 
a and
 Evi
dent
i1.I
a n Dahl(ed.)Ten
se and 
Asec
p t
  £
k 
an
L g
uage
s o
fEu
roe ,3
p 66—3
83.Be
rli
n:Mo
uto
n d
e Gr
uyt
er.
 
Schwent
er,Sco
tta 
A. 1
994  Hot
 News
 and 
the
 Gr
ammat
icli
a za
tion.Li
ngui
stcs,33,995—1028.
i  

70 
From  Sentence-
Final
  to Verb-
Final
  :The Usage D evel
opm ent
 


rom /
e i
n Zut
angf
i t
o  i
n Sanc
hao 
Bei
meng 
Hu ̄mn 
Abstract
  Thi
s paper
 conduct
s a di
achroni
c resear
ch on t
he sent
ence.
inal
f  le 
and ver
b—ina
f l /
e 

wi
th t
he appl
icat
ion of
 the di
sti
nct
ion of t
he per
fect
 aspect
 from t
he perf
ect
ive as
pect
 in t
ypol
ogy,
 


nd 
trace
s t
he 
change
 in
 the 
use
 of
 le
 ro
f m Zut
ang
ji 
to Sanc
hao
 Be
ime
ng 
Hui
bian.I
t i
s di
sco
ver
ed 

hat
 the use of“V 
le 
VP2’
’to 
indi
cat
e t
he causal
ity 
in 
a broad sens
e had devel
oped f
rom t
he 
usage of 

showi
ng t
he t
empor
al or
der
 of 
event
s.The same change i
n meani
ng can be wi
tnessed f
rom “V O /
e 

VP2’
’in
 Zut
angj
i t
o “V /
e O VP2” i
n Sa
ncha
o Be
ime
ng Hui
bian.The
 fact
 tha
t“V /
e 0 VP2’

 
mai
nly appeared i
n t
he cl
aus
es of
 reason and r
esul
t shows
 that
 the mai
n f
unct
ion of
 ver
b—inal
f  le i
n 

Sanchao Bei
meng Hui
bian was remai
ned t
o be an i
ndi
cat
or of
 the per
fect
 aspect. Even t
hough t
he 

basi
c f
unct
ion of
 verb—
inal
f  le
 in Modem Chi
nese i
s per
fect
ive,i
t keeps
 several
 us
ages 
as 
an i
ndi
ca—
 


0r of 
the per
fect
 aspect.The basi
c f
unct
ion of
 sent
ence—
ina
f l l
e i
n Modern Chi
nese i
s per
fect.but
 

sever
al usages
 ar
e get
ting cl
ose t
o a perf
ect
ive as
pect
 indi
cat
or.
 
Key words
  sent
ence—
inal
f  le;verb—
inal
f  le;per
fect
 aspect;per
fect
ive aspect;grammat
ical
— 

zat
ion 

(陈前 瑞 1
00871
  北京 大 学 中文  ̄.
/100083北 京语言 大学对 外汉语 研 究中心 )
 
(张  华  1
00083
  北 京语言 大学对 外 汉语 研 究 中心硕 士研 究生 )
 
(责任 编辑 张世 方)
 

书  讯  

《明清 吴语和 现代 方言研 究》,


石 汝杰 著 ,
上 海辞 书 出版 社 2006年 l
2月 出版 ,
25元 。
 
《湘方 言概 要》,
鲍 厚 星著 ,
湖南师 范大学 出版 社 2006年 l
2月 出版 ,
42元 。
 
《湖南江华寨山话研究》,曾毓美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
05年 1
1月出版 ,4
8元。  
《汨罗长乐方言研究》,
陈山青著 ,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
06年 l
0月出版 ,2
8.6
0元 。 
《浚县方言语法研究》, 辛永芬著 , 中华书局 2 006年 l
2月出版 ,28元。 
《扶风 方 言》,
毋效 智著 ,新疆 大学 出版社 2005年 8月 出版 ,
35元 。
 
《民勤方 言与普通 话》,
吴开华、
赵登 明著 ,
甘肃 民族 出版社 2006年 1月 出版 ,
38.
6O元 。
 
《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丛书,
郑作广 、
林亦主编 ,
刘村汉执行主编 ,
共l2种 :
《富川 
秀水 九都话 研究 》(邓 玉荣著 )、
《钟 山方 言研 究 》(邓 玉 荣 著 )、《永 福 塘 堡平 话 研 究 》(肖万 萍 
著)、
《资源延东直话研究》(张桂权著)、《I
临桂义宁话研究》(周本 良著)、
《兴安高 尚软土话研 
究》(
林亦著)、《全州文桥土话研究》(
唐昌曼著)、 《阳朔葡萄平声话研究》(梁福根著 )、《灌阳 
观音阁土话研究》(白云著)、
《贺州九都声研究》(张秀珍著)、
《I临桂 两江平话研究》(
梁金荣 
著 )、
《桂 北平话 与农 村推普 》(刘 村汉 等著 ),
广西 民族 出版社 2005—2
006年 出版 。
 

7l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