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6卷第3期       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VOL.


26 NO. 3
2
000年7月   (social sciences)     July.
200
0

古代维吾尔人名特点
海 峰
摘要:文章论述了古代维吾尔族人名的特点‚并就维吾尔人名发展的轨迹、内容以及不同文
化对维吾尔人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古代维吾尔;人名;特点
中图分类号:H2
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0—5
447(2
000)0
3—0
095—0
4

人名是区分个人的专名系统‚是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在远古时期‚个人的姓名
几乎是不重要的。多数与部落的名字合二为一的。按照摩尔根的说法‚“ 名字是属于氏族”

的。 人名一旦形成系统‚便与整个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地位的尊卑、价值取向、
宗教信仰、部族的来源无不在人名中加以体现。本文依据《
经济文书》就信仰伊斯兰教之前维
吾尔人姓名的特点作一介绍和分析。
一、古代维吾尔人名的男女名分野问题
古代维吾尔人的男女名是没有一个严格区分的界限。在《
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乌古斯
可汗的母亲叫 ay‚他的第一位神妻所生的一儿子也叫阿衣‚男女名并没有形式上的区别。而
回纥汗国时期‚汉文史籍提及的女名多以××可敦“qatun”(突厥语中汗的正妻‚地位最高的女
人)或依汉俗称为××公主‚如回纥外九部之一的仆固部的怀恩之长女为光亲可敦‚另有一女

嫁与毗伽阙可汗之少子登里可汗‚种登里可敦 tengri qatun。 怀恩之孙女为可敦叶公主‚之所以
被称为叶公主‚则因其父为回鹘叫护③ ‚汉文史官因之以汉俗名之。这一时期虽少有普通妇女
”④
见诸于史籍‚但回鹘可敦的政治地位是相当高的。史载:“可敦自有牙帐‚命二相出入帐中。
高昌回鹘汗时期的《
经济文书》中出现的几个女名多与女奴买卖有关‚如《
台特迷里克等买卖妇
女契》中被卖女奴名 qutluq“库特鲁克”‚而卖主也叫 qutluq tämür⑤ ‚明显是一男子‚表现出男女
名不分的特点来;另外‚这一时期一些女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一份《
偿还地价契》中有一大
嫂名叫 oƔul tegin⑥ ‚
oƔul 原意为孩子‚同时也是一种官位的名称‚而 tegin 是“王子、王位的男性
继承人”‚因此将这样的名字用在女人身上有点不太好理解。另有一被卖“ 女奴” 名 taƔköng ‚
taƔ为女奴‚将 taƔ用于女名也似乎反映不出什么女性的特点来。有一些女名如 tulat、
ú、adar、
¨

li
q、
sawinc̈ qurdƔa(在另一件文契中一位按手印的人叫 sawinč 应为男名)等‚也在形式或意义上看
不出与男名的明确区分‚这种男女名的不平衡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以男权为主、男女两性在参与
社会活动中的不平等性。和此种情况相比‚带有伊斯兰教色彩的阿拉伯语人名输入的一大贡
献就是在维吾尔人名系统中确立出了女名系统‚包括从意义上和附加各种后缀上来区分女名‚
这表明维吾尔人名系统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 1
收稿日期:99
9—1
0—1
4
95
二、古代维吾尔父子联名问题
如果说人类起名的最初动机是一种区别身份的“求异” 心理‚那么联名则是人在社会集团
中“求同”心理的现实反映‚即为了表示个人在血缘上、族缘上同于一部分人而异于“ 非我族
类”、非共同血缘之人‚人们便想到了在人名上附加某些符号来表达这种共同的关系‚于是便有
了人名的联名形式。联名形式是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有一些学者对现代维吾尔人的父子连
名形式做了一些研究‚如纳日碧力戈在其专著《
姓名论》中对现代维吾尔人的父子连名形式及
其与语言结构本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论述了伊斯兰文化对维吾尔人名结构的

影响。 但维吾尔人在信仰伊期兰教之前是否完全没有联名或姓这种形式‚似乎还值得考虑。
的确在许多史书记载中的父子、兄弟的姓名形式上看不出有任何联系‚如回纥药罗葛氏族的第

一位君主为时(特)健‚其子为菩萨‚菩萨之子为吐迷度‚吐迷度之子为婆闰等。 又如《经济文

书》中的一些父子之间姓名上也是无任何联系‚如 kädirä 之子名为 bulm¨
is ‚türpä 之子名叫 tam¨
ir

buqa。 类似的例证当然是很多的‚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即在史籍中同样也有一些维吾尔人的姓
名祖孙三代或父子名字结构中后一部分存在有类似于姓的相同成分‚它虽不是联名的方式‚但
也反映出维吾尔人名已开始有在形式上表现血缘或家族关系的命名特点。如《
元史》所载元朝
1

重臣畏兀尔人阿里海牙‚其子名忽失海牙。 又有元臣阿鲁浑萨里‚其祖名阿台萨里‚父名乞台
2
1

萨里‚长兄名为畏兀尔萨里‚弟名为岛瓦赤萨里‚ 祖孙三代人名后均缀有“ 萨里” 一词。“ 萨
里”一说是寺院的税种‚另有一说是佛僧的仆人‚佛教僧侣的最低层。按《 元史》记载‚阿鲁浑一
族自祖父便事国君‚深得器重‚地位自然不低‚因而萨里一词在其家族中已失去表身份之意而
单纯成为家族的象征符号‚也就是说抽象成了一个姓的概念。又如高昌亦都护巴尔术阿尔忒
3
1

的斤‚其子为玉古伦赤的斤‚孙为马木刺的斤‚曾孙为火赤哈尔的斤‚ 其几辈人名之后缀“ 的
斤”为 tegin“王子、王位继承人‚
” 在这也成了家族名的一个象征。再如《经济文书·交换土地
契》中有兄弟二人分别名为 qaqša ačarä 和 y¨
irya ačar¨
i‚而与他们交换土地的二人之名则分别为
yitimˇ
is qara ačari 和Ö küs qara ačari。从姓名上看‚近似为一对兄弟。在《
结帐文书》中有两兄弟
4
1

分别名为 osm¨
iš toƔr¨
il 和 basa toƔril‚ 类似的例证虽不很多‚但它至少说明在古代维吾尔人名中
同样也存在在姓名上区别血缘或家族关系的形式‚只是这种形式发展得不完善‚上层人物使用
的频率要高于普通百姓‚而普通百姓在需要特别证明某些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时‚才会使用这种
形式。另外‚这种形式从语言结构特点来说‚它区别于古代的尊号‚古代尊号的修饰语成分都
在中心成份之前‚如回纥汗国第三代可汗牟羽可汗的尊号为:登里罗汨没密施颉咄登密施合俱
tëngrdä qut bolm¨
录毗伽可汗‚还原成古突厥语为: išil tutm¨
is alp uluγbilgä qahan‚合译为:由天获得
5
1

幸福治国英勇伟大圣智可汗。 这尊号中一长串的修饰成分均在被修饰成份 qahan 之前‚同古
突厥语修饰成分在被修饰成份之前的语言结构特点是一致的。而前文所提到的几组姓名中的
后缀成分本身也是限制中心名的‚但却被移到了中心人名后面‚这种现象是否也是一种异文化
的影响呢?例如维吾尔人‚其信仰伊斯兰教后人名结构的类似变化(如父子联名‚子名在前‚父
名在后)。当然这种影响肯定不是伊斯兰教的‚但我们从稍后的历史上看‚这种附着于中心人
9
名之上的成份也不是十分固定的。如107年发生在哈密地区的吐尔巴克———和加米雅斯暴
动中‚暴动领导人吐尔巴克三兄弟之名分别为吐尔巴克·拉吉、吐尔巴克·则里甫、吐尔巴克·夏
6
1

克尔‚ 按说这时哈密地区早已皈依伊斯兰教‚则里甫、夏克尔都是具有伊斯兰教特点的人名‚
但将吐尔巴克这种区别身份的名称置于中心名之前‚似乎又不合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后父
96
tur-
名缀于本名之后的习惯。细究起来‚吐尔巴克在这里并不是父名‚而是当地的一个家族名‚
baq 在维吾尔语中为“公羊”之义‚这种家族名广泛存在于吐鲁番、哈密地区‚是一种部落遗存
的痕迹‚可见‚家族名有些是其祖先职业‚有些是祖先的名字‚有些则是祖先某种特殊标记‚有
绰号意义。将家族名和本人名结合起来‚其位置并不固定‚有时在主名前‚有时在主名之后。
三、古代维吾尔人名的构成形式
(1)单名的构成形式。在单名构成中‚最常见的动词加 m¨ iš 这种形式‚这种形式多见于尊
如 bolm¨
号‚ iaš itim¨
iš tutm¨
iš ‚这在《
经济文书》中也可经常见到‚如üzünm¨
iš 、
turm¨
iš 、
tohtam¨
iš 等‚
m¨iš
在古突厥语中是构成过去时形态动词的一种后缀‚这种由形态动词充当人名的现象可以说是
古代维吾尔人名形式的一个特点‚因为 m¨ iš 这一词尾虽然在现代维吾尔语中仍然存在‚但以这
种形式构成的人名几乎已见不到了。
另有表职业的后缀či 在部分人名中也可看到‚除上文提及的以职业名做人名的例子外‚
还有 tämirči、tägirči、
¨inanc̈i、e¨
lci 等。还有一些词语‚单独可做人名‚有时也附加一些成分做人
名‚如 qul(奴仆‚也直接做人名)加¨i‚变成 qu¨
li‚仍做人名‚
qut(福、尊前)‚加¨
i 构成 qut¨
i‚或加 lu
构成 qutlu 都可做人名。总之‚维吾尔人名的单名中加后缀派生的单名数量较少‚大多都是词
根性的‚这同现代维吾尔人名名前名后多润色成分有着较明显的区别。
(2)双名的构成形式。双名在维吾尔远古时期几乎没有‚回纥汗国时期的可汗名也多是单
名‚但在《 经济文书》中‚双名却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双名有个别可以放入其家庭环境中‚利用
资料鉴别其亲属关系和它在结构中的中心名字‚但大多数双名是不好断定它哪一部分是中心
成分‚哪一部分是区别血缘或家族的从属成份‚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可做比较研究‚但从意义
上看‚双名的组成成份中有一部分为古代尊号或官号‚如 qan、 bägqara、 il 等‚它们多位于双名的
前一部分‚如 qan oƔul、
qan、
toyäšn、
qan、
turmäš 、
bäg buqa、
bäg bars、 bäg tömür‚il buqa、iˇ
lci tiri 等‚另
外 qara 一词虽不单独做名‚但常出现在双名的前一部分中‚如 qara baƔši、 qara buqa、 qara käräy、
qara oquy、
qara toqma、
qara tegin 等‚而象 tegin(王子)、
tümän(百户长)、
baƔši(神汉)、 toyän(道人)、
qul(奴仆)、 köng(女奴)这些表示人物身份的名字则常出现在人名的后一部分‚(有时也将它看
成一种称谓‚这在现有的资料中说法很不一致‚因为这些称谓有的也的确慢慢演变成了人名‚
如 tegin 现在许多突厥民族的人名中都存在着)‚如 qara toy¨ in‚yuräktümän、buqa qulu、ar¨
iq tegin
等‚ 但也存在一些与此相反的例证‚如 bolur borluqči 一名‚borluqči 为耕种葡萄园者‚是位于双
名的后一部分‚而 udči qaya、
udčibuqa 之 udči 为牧牛人‚却位于双名的前一部分‚包括以上列举
的通常位于双名之前的某些名字也都有很多例外‚反映出这一时期维吾尔人名双名结构中某
些说明身份的限定成份位置并不十分固定。双名的出现是人名丰富完善的一种标志‚是人们
使用人名来区别个人时采取的一种积极的手段‚也是人名结构的一种经济选择‚单名可能重名
率较高‚三、四名又过于繁琐‚不便于称叫‚如同汉族人名在经历了单名、双名、甚至三名的变化
后‚
最终趋向使用双名(加姓三个字)一样。《经济文书》中还有一些由三部分构成的人名‚如
turuƔädgütoƔr¨
ii、
bämir buqa 等‚但数量很少。
四、古代维吾尔人名与蒙古人名之间的联系
本文之所以从此角度谈古代维吾尔人名的特点‚原因有三:其一‚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同属
阿尔泰语系‚两者有许多共同词汇‚而这些词汇的一部分都被选择做了人名‚如 arislan、bars、
batur 等。又如用于毗伽可汗尊号的 bilgä“智慧” 现在仍用于蒙古人名中;其二‚蒙古族建立元
97
5~1
朝以来‚信奉藏传佛教‚而维吾尔族在回纥汗国时期至高昌回鹘时期‚最晚至1 6世纪‚信
仰过摩尼教、佛教‚由于宗教信仰的一致‚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人名也为两族共同采用‚如
toy¨
in“道人”蒙古人也常加在人名后表示身份‚又如 bu yan“福份‚功德” 蒙古人名中也有‚现常
译作“宝音”;其三‚高昌回鹘汗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在蒙古元朝的统治之下‚民族之间
有过密切的接触‚或维吾尔人使用蒙古人名‚或蒙古族突厥化后改用回鹘语但仍保留蒙古人名
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而《 3~1
经济文书》所收集的材料多系1 4世纪高昌回鹘汗国时期的经济
合同及契约文书等‚因此人名中存在同蒙古人名相似或相同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以下试举
tamir 或 tömür“铁”、
几例: buqa“公牛”在蒙古人名中也常用于人名‚buqa 汉文史籍中多译作“ 不
花”‚如《
元史》中记载的曾成功解决回回争讼的蒙古大臣怯烈氏人速哥之子一名曰忽都儿不
7
1
〇 8
1

花‚
一名曰不花。 元朝重臣忙哥撒儿之子一名曰也先贴木儿‚一名曰贴木儿不花‚ 后一名和
经济文书》中有一人名 somači‚此词在蒙古语中为
前文所述元朝一畏吾尔大臣正相同。又如《
“射箭人”之意。再如《
经济文书》中出现的 burultay‚这一人名在蒙古族的传说中是一位聪明、
智慧的传奇人物的名字。类似这样人名肯定还有不少‚只是由于我们知识能力有限而无法将
其一一例举出来。不管怎样‚通过人名我们可以了解到民族接触过程中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给人命名是一个将语言材料转化为姓名的过程‚因此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一切内容包括民
族文化、民族历史、异文化的影响等都有可能随之进入姓名之中‚因此对姓名的研究实际上是
选取一个角度对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进一步认识的一种方式。研究古代维吾尔人名对
研究古代维吾尔历史、语言、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
做。

注释:
①林耀华主编《
民族学概论》(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
997年版‚第2
0页。
②杨圣敏校注《
资治通鉴突厥回鹘史料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
992年版‚第2
29页。
③④⑧〇
5刘美崧《
1 两唐书回纥传回鹘传疏证》‚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
988年版‚第6
5、8
4、
1
74—1
75、
174页。
⑤⑥⑨〇
4 李经伟《吐鲁番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新疆人民出版社1
1 996年版‚第5、
106、
1
05、
25页。
⑦纳日碧力戈《
姓名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97年版‚第1
79—1
83页。
⑩程溯洛《
唐宋回鹘史论集》‚人民出版社1
993年版‚第4
36页。
1〇
〇 2〇
1 3〇
1 7〇
1 8《
1 1
元史》卷14—1
30、卷1
31—1
47‚中华书局出版‚第3
128、
317
4、3
000、
305
3、3
058
页。
6苏北海、黄建华《
1
〇 哈密、吐鲁番维吾尔王历史》(清朝至民国)‚新疆大学出版社1
993年
2
版‚第11页。
7蒙古人名材料由中央民族大学9
1
〇 8级蒙古族博士生朝克图同学提供。

〔海峰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部  博士生〕  (责任编辑  陈柏萍)  

9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