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參考答案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2020 至 2021 年度
第一學期評估
八年級 中國語文
卷一 閱讀能力
參考答案

1. P.1 考生須知(六)旁已顯示錯別字扣了多少分,總分已扣錯別字分。
2. 得分的題目才扣錯別字分。
3. 如有算錯分,請在評講完後找科任老師改分。

甲部 閱讀理解 (55 分)
第一篇(30 分)
1 本文共有 7 個段落,按內容大意可分成四個部分。試指出各個部分分別由哪些段落組成,

並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大意。(7 分)如答案長篇大論或大篇幅抄寫原文句子,未能擷取重點,

欠缺概括性,一律不能得滿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寫作者想看紅葉但總是未能成行,有一天卻在無意
一 第1段
中看到。
(3)寫作者與友人在冬日某天到鄉間(0.5 分)散步

(0.5 分),看到幽靜/優美(0.5 分)的風景(0.5


(1)第 2 至 3 段
二 分)。
(1 分)
 如答案欠缺概括性,大包圍式臚列各種景色或

大篇幅抄錄原文內容,0 分。

(4)寫作者發現了山中的楓林,因眼前楓樹的美態/

楓葉繽紛(或美麗)的顏色(1 分)/

(2)第 4 至 6 段 看到紅楓/描寫楓葉的顏色(0.5 分),令她感到



(1 分) 興奮不已/狂喜(1 分)/快樂/開心/歡喜(0.5 分),

所以不願離開。

 其他答案按合理度酌量給分。

(5)寫作者帶走兩片楓葉(0.5 分),以作紀念(0.5
四 第7段
分)。不捨/喜愛之情(0.5 分)

1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參考答案

2 根據本文第 2 和 3 段,回答以下問題。

(1) 作者和友人在鄉間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2 分)

A 岔路→山裏 A B C D

B 山裏→岔路    

C 路旁→山坡

D 山坡→樹下

(2) 承上題,他們看到了甚麼景物?(2 分)

 農舍、稻田、竹林

 林木、山泉、山石

 車子、紅雲、楓葉

 野花、羊齒類植物、人家

A 只有、 A B C D

B 只有、    

C 只有、、

D 只有、、

(3) 承(1)、(2)題,作者觀察景物的位置是否有轉移?(1 分)這是甚麼描寫手法?


(2 分)運用這種手法有何好處?(2 分)

作者觀察景物的位置○
1 ● 有轉移 / ○ 沒有轉移(1 分),可見這是運用了○
2 步

移法(2 分),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是能讓讀者有身歷其境之感/ 容易對文章產生

1 /○
聯想和共鳴 / 景物描寫有條理/能循序漸進地呈現沿途見聞(2 分)(如○ 2 答錯,

不予評分)。

2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參考答案

3 試從文中找出字詞分別形容作者發現楓樹時和離開楓樹時的心情。(每題 1 分,共 2
分)

(1) 發現楓樹時: 狂 喜 (段 4)/興奮(段 6)

(2) 離開楓樹時: 戀 戀 不 捨 (段 7)不忍遠去/流連不忍(0 分)

4 「說 紅 葉也許並不能完全形容這些楓葉的 顏色。」(第 5 段)在文章結構


上起了甚麼作用?(2 分)試加以說明。 (2 分)
作用 : 承上啟下/過渡。(2 分,只提及承上或啓下,1 分)) (如作用答錯,下面說明部
分不評分)

說明: 這句話既承接上段說眼前楓葉是紅色的/找到紅楓林/看到紅葉(1 分),

又引出下文,帶出/預示下文將會交代其實楓葉顏色是多變的/楓葉顏色不止

紅色一種/對楓葉各種顏色的描寫(1 分)。

這句話能從上段寫到眼前楓葉是 紅色的/找到紅楓林/看到紅葉(0.5 分),過渡


到(1 分)楓葉 顏色的多變/對楓葉各種顏色的描寫/楓葉顏色不止紅色
一種(0.5 分)。
 須清楚說明「說紅葉也許並不能完全形容這些楓葉的顏色。」這句話如何連接上下文。
 須運用「承接」、「開啟」/「引出」/「帶出」、「過渡」等關鍵詞語,並結合文章內容
進行分析。
 如解說部分表達得不夠清楚酌量給分。
 如只能指出段 4 寫作者發現紅葉,段 5 段寫紅葉的顏色,最多得 0.5 分。

5 作者為甚麼在離開楓林時帶走兩片楓葉?(4 分)
因為作者不捨得離開楓林(2 分),也想借楓葉把美景(1 分)銘記心中(1 分)/想紀念(1
分)賞楓的時光(1 分)。/因為作者喜愛楓葉(0.5 分)
 本題需要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如只複述原文內容,如「雙眼到底不是攝影機,無法把景

3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參考答案

物攝入心底」、「把景物攝入心底」、「要借助外物」等,0 分。

6 下列句子運用的是動態描寫,還是靜態描寫?(每題 2 分,共 4 分)
句子 靜態描寫 動態描寫
(1)路的右邊開始出現了一道奔騰跳躍在石頭上的山泉。  
(第 2 段)
(2)石壁縫中綻生着不知名的野花和密密麻麻的羊齒類植  
物。(第 3 段)

挑戰題:請填寫本文主旨。(5 分)
作者藉一次在鄉間散步時,偶然發現一個楓葉林(1 分)/一次在鄉間散步時的見聞(0.5 分),
描寫了鄉間恬靜的風光/鄉間美景(1 分),以及楓樹的燦爛美麗/楓葉美麗的顏色(1 分)/楓
葉的顏色(0.5 分)/照抄原文「色彩絢爛而和諧」(0 分),抒發了對飽覽楓紅美景的興奮(1
分)和對紅楓的喜愛/不捨/讚美之情(1 分)/對大自然的讚美或喜愛之情(0 分)。

第二篇(25 分)

原文 語譯

(前秦苻融任冀州牧)有老姥遇劫 (前秦苻融任冀州的行政長官)有個老婦人在
於路,唱賊,路人為逐擒之。賊反誣 路上遇到搶劫,拉長聲音喊有強盜,一個路人追趕
路人,時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
上去為老婦人捉住強盜。強盜反咬一口誣陷路人,
送之。
這時天色已經昏黑,沒有人知道其中哪個是強盜,
 唱賊:拉長聲音喊「有賊」。
於是就把他們都押送到官府。
 孰:誰,哪一個。
融見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 苻融見到他們後笑着説:「這個容易知道,可
並走,先出鳳陽門者非賊。」既而還 以讓兩個人一齊跑,先跑出鳳陽門的不是強盜。」
入,融正色謂後出者曰:「汝真賊也, 二人先後出鳳陽門,隨即回到公堂,苻融神色莊重
何誣人乎?」賊遂服罪。蓋以賊若善走, 地問後跑出鳳陽門的人:「你是真的強盜,為什麼
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賊也。 要誣陷別人呢?」強盜終於認罪了。原來因為強盜
 既而:過了一會兒。 如果擅長奔跑,必然不會被路人捉住,因此知道不
 正色:用嚴肅或嚴厲的神色。 擅長奔跑的那個人是強盜。

4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參考答案

7 試寫出以下句子中帶‧字的意思。(每題 1 分,共 6 分)

(1) 路人為逐擒之 逐:追逐/追趕/追


(2) 莫知其孰是 莫:沒有人/不


(3) 乃俱送之 俱:一起


(4) 蓋以賊若善走 善:善於/擅長


(5) 必不被擒 擒:捉住/捉/抓


(6) 故知不善走者賊也。 故:因此/所以

8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句子譯為白話文。(3 分)
汝真賊也,何誣人乎?
你是真的強盜(2 分),為什麼要誣陷/冤枉別人呢(1 分)?
 汝、誣各 1 分,判斷句式 1 分。
 完全曲解文意 0 分,句子不通順扣 0.5 分。
 如因添加其他字詞而使文意改變,即時答對字詞解釋也不給分。

9 試寫出以下句子中帶「之」字的詞性和意思。(每題 2 分,共 4 分)

句子 詞性 意思

‧ 動詞 到
例:乃俱送之

‧ 代詞 强盗/盜賊/賊/他
路人為逐擒之

10 苻融斷案的依據是(必須用原文語句作答,多抄或少抄皆不得分)「蓋以賊若善走,必
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賊也)。」(2 分)

11 以下哪一個成語不能形容文中苻融的行為?(2 分)
A 秉公辦理 A B C D
B 樂善好施    
C 不偏不倚
D 明察秋毫

5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參考答案

12 根據本文內容判斷以下各項。(每題 2 分,共 4 分)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1)老婦人是在回家的路上遇劫的。   
(2)路人幫助遇劫的老婦人。   

答案分析:
(1)原文「有老姥遇劫於路」沒有提及老婦人是否在回家路上遇到強盜。
(2)原文「路人為逐擒之」可見路人幫助老婦人捉強盜。

13 苻融斷案的方法對你有何啟示?(2 分)
如果我們能夠學會細心觀察和分析,欺騙手段就難逃我們的慧眼。/如果平時對生活沒有
深切的觀察和思考,遇事則難作判。/對貌似複雜的問題,只要抓住關鍵環節,讓事實説
話,問題就可迎刃而解。/要善於察言觀色,細緻全面地分析情形,抓住關鍵問題,針對
細節,作出判斷。(答案按合理度酌量給分;只需答對任何一個合理答案即可;其他合
理答案也可酌量給分。)

 如照抄第 11 題的答案不加以分析,0 分。例:


1. 我們做官/做事要秉公辦理/不偏不倚/明察秋毫。

14 本文運用了哪一種借事說理方法?(2 分)
A 先說理後敘事 A B C D
B 先敘事後說理    
C 把道理寄寓在故事中
D 借助故事人物說明道理

乙部 課文問答(20 分)

1 根據《濟南的冬天》回答以下問題。(9 分)

(1)第 1 段,「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響晴」一詞表達甚麼意思?( 2 分 )
A 天氣晴朗,心情舒暢。 A B C D
B 太陽火熱,地面騰響。    
C 颳風呼呼,響徹冬天。
D 日光刺眼,熱浪蒸騰。

(2)下面哪一項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暖如春的原因?(2 分)
A 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A B C D
B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點熱氣。    
C 古老的濟南,城內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
D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點口兒。

6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參考答案

(3)作者通過對濟南景色的細緻描寫,抒發了甚麼感情?(3 分)

抒發了對濟南 冬天景色(1 分)的讚美(1 分)和熱愛(1 分)之情。


(4)文中提及北平、倫敦及熱帶的地方,有甚麼好處? (2 分)

突出(1 分)濟南是個寶地(1 分)。 / 突出(1 分)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1 分) 。

2 根據《荷塘月色》回答以下問題。(11 分)
(1)閱讀以下選段,回答問題。
選段甲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第 2 段)
選段乙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算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牠們的,我甚麼都沒有。
(第 6 段)

選段甲的「寂寞」有兩層意思,試加以說明。(4 分)
一方面寫環境(1 分)的寂靜(1 分,「寧靜」/「安靜」0.5 分,「人很少」/「人很少」/「幽僻」
0 分 ) ,一方面暗示作者當時寂寞(1 分)的心境(1 分)。

荷塘月色既然是寧靜,為甚麼作者還要在選段乙寫蟬聲與蛙聲來破壞寧靜?(4分)
以熱鬧的蟬聲、蛙聲,襯托(2分)出作者心境的寂寞(2分) /孤獨(0.5分)。
用熱鬧的蟬聲和蛙聲襯托(2 分)自己內心依舊苦悶、哀愁的內心世界(2 分)。

(2)以下句子是屬於對月光的直接描寫還是間接描寫?(每題 1 分,共 3 分)
直接描寫 間接描寫

1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 ○

2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 ● ○

3 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 ●

7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參考答案

丙部 文言及文化知識(15 分)
1 判斷以下陳述。(每題 1 分,共 4 分)
正確 錯誤

(1) 八德指的是「孝、悌、仁(應是忠)、信、禮、義、廉、恥」。  

(2) 孝的四大層次指的是「孝養、孝順、孝敬、孝承」。  

(3) 在儒家的倫理範疇內,「從」(應是孝)與「悌」常並稱。  

(4) 「長幼有序」強調做事時以能力(應是以年齡)為依據,按次序進
 
行。

2 填上缺漏的詩句。(每題 1 分,共 4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2)同是宦遊人。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4)兒女共霑(沾)巾。

(錯別字扣 0.5 分)

3 以下句子出自《江革侍車》,試寫出句中帶‧字的意思。(每題 1 分,共 4 分)

(1) 革負母逃難。 負:背(著)/揹(著)

(2) 革輒涕泣求哀。 輒:總是/每每

(3) 或乃指避兵之方。 方:方向/方法

(4) 革轉客下邳。 客:客居

4 把下列句子譯成白話文。(3 分)

常采拾以為養。(《江革侍車》)
(江革)經常 靠採摘(1 分)拾取(1 分)/拾起(0 分) 來奉養母親(1 分)/養母親
(0.5 分) 。
(完全曲解文意 0 分,句子不通順扣 0.5 分)

8
八年級/中國語文/第一學期評估/卷一/參考答案

丁部 詞語及語文運用 (10 分)

1 寫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本字。(每題 1 分,共 2 分)

句子 本字

例: 甚矣,汝之不惠! 慧

(1) 由,誨女知之乎! 汝

(2) 至於負者歌於塗。 途

2 判斷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把正確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在方格內。(每題 1 分,共 4
分)

A. 呼告 B.頂真 C. 反問 D. 對偶 E. 借喻 F.排比

句子 答案

(1)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D

(2) 夜空中撒滿了鑽石,還有一個又圓又白的玉盤。 E

(3) 我已經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不能料理自己麼? C

(4) 高朗的天空,燦爛的陽光,温柔的海風,都為這幅彩畫增添了美感。 F

3 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成語。(每題 1 分,共 4 分)

(1) 白白與黑黑跨越了年齡、身份、地位的鴻溝,成爲莫逆之交。

(2) 他品德極壞,我已經和他割席絕交/割蓆絕交了。

(3) 這期壁報的版頭,設計本來很有創意,可惜曲高和寡,能看得懂並會欣賞它的人不多。

(4) 這些流氓犯、盜竊犯、詐騙犯都是一丘之貉,應嚴厲打擊。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接受)

―試卷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