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9

1.

半截子唯物主义:
(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自然观:唯物主义
历史观:唯心主义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独特的贡献 【历史观上也坚持唯物主义】 【群众史观】 批注 [Morgan1]: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


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唯心史观:英雄创造历史,历史可以由个别人物决定 【英雄史观】 批注 [Morgan2]: “人们自己(we)创
造自己(ours)的历史” √
【历史人物在特定时期/某些时候可以决定/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总方向/总进程。 ×】
但他们并
: 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
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 🔺根本分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vs.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


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 具体表现:
神创造历史 ×
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vs. 英雄创造历史 观念创造历史 ×
超人创造历史 ×
 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否承认
批注 [W用3]: 🔺主要缺陷:
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是否承认
至多考察了人的活动的思想动机,

而没有进一步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
🔺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3. 英雄史观的产生根源:
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
1) 认识根源:人们的认识停留在历史现象的表面 本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
展史, :
2) 社会历史根源: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 ①. 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
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 阶级根源: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需要宣扬唯心史观,抹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英雄史观得以产生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②. 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③. 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批注 [W用4]: =历史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批注 [Morgan5]: 即不是本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个对子 社会存在: 地理 人口 生产方式(根本)
社会意识: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语言学等)
社会形态更替: 统一性与多样性 必然性与选择性 前进行与曲折性
社会历史发展
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唯物史观 的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其他动力: 阶级斗争 革命 改革 科技

一个前提 人是“现实的人”,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在社会历史 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
发展中的作用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个人: 普通个人 历史人物 杰出人物
批注 [W用6]: A 是……
B 是……
A 与 B 之间的关系
1. 社会存在【keywords-考概念辨析】 【历史领域中的“物质”概念】

1)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也称

2) 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包括 批注 [W用7]:
①. 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
①. 自然地理环境: 用,
②. 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
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 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形态的更替

i.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 来源,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进行生活和生产 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不能对应


“根本性的”keywords,可以对应“影响”
ii. 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批注 [Morgan8]: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
iii. 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要受到 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 生活条件中(among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物质生产方式),生产方
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批注 [W用9]: 人出现之前,自然地理
②. 人口因素: 环境就已经存在了

 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做题技巧:


Forever~绿、自然
i. 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ii. 人口的 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批注 [W用10]: 适度的人口
批注 [W用11]: 过密或过疏的人口

③. ▲物质生产方式: 【对应一切“根本性”keywords:
“决定”、
“基础”、
“首要前提”、
“最……”】

i.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是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批注 [W用12]: 生产的物质内容
批注 [W用13]: 生产的社会形式
ii.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及决定力量
A.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B. 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批注 [W用14]: 生产方式:机器还是


手工
C. 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

D. 其变化发展 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 社会意识:
【考“帽子”对应】【具体的、历史的】 【历史领域中的意识】

社会
社会
意识形式
心理

风俗习惯

1)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 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 社会意识 包括:
【“失心疯”】 批注 [W用15]: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结
构,多种划分方式:
①. 社会心理【底层次】 ①. 根据不同的主体划分:
A. 个人意识;
②. 自发形成的 风俗习惯 B. 群体意识

③. 社会意识形式【高层次】 ②. 根据不同的层次划分:
A. 社会心理【低层次】
i. 是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觉的、系统的、定型的社会意识,以理性认识为主 B. 社会意识形式【高层次】
批注 [W用16]: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由
ii. 以 社会心理为基础,并对社会心理起指导作用
于反映社会存在的方面不同、方式不
iii. 包括: 同,因而作用也不同。

A. 意识形态: 【=观念上层建筑】 【能加阶级前缀】 批注 [W用17]: 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


批注 [W用18]: e.g. “社会主义……”
a) 是指反映社会的 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
批注 [W用19]: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
b) 主要包括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
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因为
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批注 [W用20]: 后面 5 个词汇都要背
B. 非意识形态: 【不能加阶级前缀】
批注 [W用21]:
a) 不具有社会 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性质 🔺单选题中没考过,今年很容易考

b) 不反映特定 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是


、 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
c) 不服务于特定 经济政治制度和特定阶级
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居于 ,
d) 包括自然科学和语言学、形式逻辑等一部分社会科学
起 。

批注 [W用22]: 绘画、电影(“建国后
不能成精”)

批注 [W用23]: e.g.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批注 [W用24]: 每个国家都有,且学
的都是一样的
(≠不是意识形态)
批注 [W用25]: e.g. 数学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 辩证关系(辩证统一)【同“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样】 批注 [W用26]: 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 依赖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来源,变化,交往产物;

①.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 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能动反映 【自发产生 ×】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


同一个时代/…~不完全同步、不平衡;
②.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产生社会意识的 基础,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能动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相互作用(比
如道德法律相互影响)等
③. 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 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生活决定意识 √】【自发产生 ×】
批注 [W用27]: “……决定……”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
④. 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
随着

社会发展理念,特别是路线、方针、
政策是否正确,取决于它们能否正确
反映社会存在
2) 社会意识具有 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从根本上受制于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 批注 [W用28]:
不能无感而发,无病呻吟
①.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同步变化/立刻反映 ×; 时间差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i. 不完全同步性:
【历时】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失序”

A. 进步的(领先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批注 [W用29]:
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
B. 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批注 [W用30]: 故: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经济的事
ii. 不平衡性:
【共时】 实)
,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变化
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A.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的
批注 [W用31]: 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
B. 某些经济水平 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
产生的
批注 [W用32]: 社会意识是具体的、
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
②. 社会意识内部 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
历史趋势
【不管怎么变化、发展,其根源总是
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中】
③.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批注 [W用33]: 肯定会变化,只是可

“能动作用”
(中性词)--始终积极 × 能有“时间差”

批注 [W用34]: 社会意识并非消极被
—积极或消极 √】
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
i. 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 凭空出现,社会意识只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 批注 [W用35]: 能动性

ii. 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的功能和价值 批注 [W用36]: 中国现在处在社会主


社会意识必然具有满足一定
义时代,但有些思想还是封建时代的:
iii. 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 男女地位不平等
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
批注 [W用37]: 恩格斯:
“经济上落后
的国家或地区,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
奏第一小提琴”
批注 [W用38]:
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风俗习惯

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统一性,决
定了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也必然是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e.g. 道德与法律;艺术与宗教

批注 [W用39]: (所以不会跟着社会
存在变))
某些想法,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
样。e.g. 审美(社会心理)—细腰

批注 [W用40]: 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
活动实现的

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要实现思想就
要付诸实践,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
民群众
批注 [W用41]:
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努力、
要奋斗。但是这种努力、奋斗要根据
规律的

尊客主能:
① 要知道历史规律(社会历史发展
基本矛盾)是什么【(二)】
② (历史规律不是自发的,需要人
的参与)不能傻等,人要努力 【
(三)】
批注 [W用42]:
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解决社会矛盾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最最基本;重点考概念辨析: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 批注 [W用43]: ~社会经济状况

批注 [W用44]: 物质生活的矛盾
🔺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
批注 [W用45]:
①. 🔺生产力: “生产”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i. 地位: 【对应一切第一梯队的 keywords】


A. 是人类 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

B. 🔺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社会基本矛盾=历史规律】 批注 [Morgan46]:


生产力/生产关系
C. 是揭示 社会形态更替的最根本动力,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批注 [W用47]: 全世界的社会状态发
生革命是因为科技进步刺激了生产
D. 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 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一定会对生
产关系有要求,会促进不符合当下生
E.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变革,这样
F. 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就可能进行革命了
G. 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批注 [W用48]:
不是自发进行的,需要人的参与
批注 [W用49]: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
H.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
要把坚持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有问
题的关键,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
I.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向前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和人的全面发展

ii. 定义:
批注 [Morgan50]: 实践中介
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批注 [W用51]: 生产力若不是客观的,
A. 水平: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 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就不会这么难。
生产力的

B. 🔺生产力的性质: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主要是劳动资料/劳动手段的性质 e.g.“是否到达某一个高度”是通过
C. 生产力的状况:是生产力水平和性质的统一,表现为生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 是否达到一定的经济实力来确定的,
而目前的高度/经济实力是客观的
D.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level,不能主观认定。
a) 与生产力水平、性质、状况的规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批注 [W用52]: 有“心”字旁,表示
b) 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取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是主观范畴
批注 [Morgan53]: 实践:
iii. 特征: 【生产力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客观实在性
自觉能动性
A. 客观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 ×】 社会历史性

B. 社会历史性 批注 [W用54]: 【=会变的】


不同时代,有其独特的客观的生产力
水平、性质和状况
iv. 三个 基本要素: 【🔺只有三个】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不是基本要素】

A. 劳动者:
【人】 批注 [W用55]: ~主体、自主性力量

a) 劳动者是人,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劳动者

b)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 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c) 🔺劳动者是生产力基本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力资源/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战略资源—— 】

B. 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种】

a) 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 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b) 🔺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穿帮】 批注 [W用56]: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


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么生
【生产力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劳动资料的性质 √】 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认知壁垒”、
“思想钢印”(思考、
做事的既定模式)、
“回声室效应”:
C. 劳动对象:
【田】 老是在一个领域,接触到的都是些同
质性的信息
a) 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被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
一切
需要接触新的事物,打破“认知壁垒”
b) 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
批注 [Morgan57]: 还包括生产深度
加工的对象
c) 劳动对象不同,往往会影响劳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v. 人类普遍 交往 批注 [Morgan58]: 在人类社会发展


过程中,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
A. 物质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基础和根源 组成部分,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
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
B. 精神交往是物质交往的产物,渗透于物质交往中 制约着交往的水平。
②. 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 交往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
vi.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 ④. 交往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A. 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批注 [Morgan59]: 世界历史体现着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
B.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为 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路径 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最重要的是强
调整个世界的相互关联性

批注 [Morgan60]: ∵共产主义是:
“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
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②. 生产关系: 【🔺同义转述:生产关系=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批注 [Morgan61]: 根据生产关系的
不同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 5 种社
i. 定义: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客观的】 会形态:
①. 原始社会
②. 奴隶社会
③. 封建社会
ii. 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与 社会关系: ④. 资本主义社会
⑤. 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
A. ♥ 最基本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

批注 [W用62]:
B. 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 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饱暖思淫欲”】 在生产中可能形成的所有关系

e.g.产品的分配、生产、买卖、消费

iii. 生产关系包括: 为了消费而生产,生产反过来也推动


消费
A.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批注 [W用63]:
B. 产品分配关系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批注 [W用64]: 一种血缘关系
a) ♥ 是 最基本、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关系: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批注 [W用65]: 归谁所有;经济上的
话语权
b) 是区分不同 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经济上独立的人,思想上也会更独立
一下
c) 历史上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性质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生产什么是由拥有什么决定的
1st) 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
批注 [W用66]: 生产、分配、交换和
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
2nd)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提决定的
批注 [Morgan67]:
=生产力+生产关系

批注 [W用68]: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公有制
批注 [W用69]:
①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现阶段:这两
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是并存的
②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生
产资料为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必将取
代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
关系
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批注 [W用70]: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
i. 矛盾运动: 占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
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A. 是社会生产 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批注 [W用71]: 有机结合和统一

a) 生产的物质 内容—生产力

b) 生产的社会 形式—生产关系 批注 [Morgan72]: 其具体实现形式:


经济体制

B. 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 批注 [W用73]:


决定“性质”和“变化”
a) 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 批注 [W用74]: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
b) 生产力的 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 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
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 能动的反作用 的社会”
批注 [W用75]:
a) 当生产关系 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
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
b) 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
ii. 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规律 变化
批注 [W用76]: 客观的
批注 [W用77]: 中性词
Container:生产关系 批注 [Morgan78]:

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以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belongs to

社会存在)

Content:生产力

批注 [W用79]: ?
① 不能用道德说教来评判历史的功
过是非,也不能从道德的角度对历史
iii.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进行解读。
② 历史是时间的过去,创造历史的
A. 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 “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是人民,传承历史的也是人民,人民
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评判者。
③ 对历史的评判要从客观的角度出
发,对历史的解读也有理性的思维方
B. 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式,历史的功过是非只是历史的片面
表现。
C. 并且把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 的客观依据 ④ 不同时代的人对历史有不同的判
定,最好评判历史的方式是从天下着
眼,从国家入手,从民族出发,以人
为本。
D.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批注 [Morgan80]: 社会形态更替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
主义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考察同义词、概念辨析】 批注 [W用81]: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社会(形态)—大厦;
批注 [Morgan82]: 发生质变需要
社会关系的两个部分 —(经济基础-骨骼)+(上层建筑-血肉)】

历朝历代革命失败的原因:没有“动
土”
,没有改变所有制关系(普天之
①.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大厦的根基/骨骼】 下莫非王土)

真正做了实操的是中国共产党——
i. 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往往存在多种 生产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土地改革、土地革命(封建地主所有
制→农民所有-耕者有其田),由此推
倒了/铲平了封建社会统治的根基
(生产资料归封建地主所有)
ii. 经济基础与 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e.g. 辛亥革命:
A. 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 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只是推翻了皇帝,但是“骨骼” (生
产关系/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基
B. 经济体制与 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在实践中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 础)没有变,社会这座“大厦”的根
本性质是不会变化的
新文化运动:只改上层建筑,行不通
批注 [Morgan83]:
②.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大厦的血肉】
e.g. 公有制、私有制并存

i. 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意识形态】 批注 [Morgan84]: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批注 [Morgan85]:
ii.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 (e.g. 公有制-社会主义;
私有制-资本主义)
A. 国家 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
批注 [Morgan86]:
B. 国家 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国家机器】 形式是多样的。
(e.g.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批注 [W用87]: e.g.中国的经济基础
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iii.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 关系:
批注 [Morgan88]: 形式是多样的。
A.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在中国,
 经济制度
B. 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建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观念上层建筑) =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质、内容)
 经济体制
C.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市场经济(形式)

批注 [W用89]: 因此:
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得当,对于基本
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
和生产力的发展往往起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
批注 [W用90]: 建立在“骨骼”之上
的,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批注 [W用91]: 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
批注 [W用92]:
看不见的、以思想形式存在的
批注 [W用93]: 看得见的是最重要的
比较难的概念辨析,是问你判断:
下列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是 e)
a)社会心理
b)政治法律思想
(观念上层建筑)
c)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观念上层建筑)
d)逻辑学、语言学
e)政治法律制度
批注 [W用94]: 最直接的(major)
③.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i. 矛盾运动: 【相互作用】

A. 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 批注 [W用95]: (性质、变化)


归根到底 √
a) 经济基础的 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唯一、直接 ×(∵承认反作用)

b) 经济基础地 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其变革的方向 ①.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 任何上层建筑的产生、存在和
B.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 发展,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从社会的
经济结构中得到说明
a) 集中表现在: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批注 [Morgan96]: 上层建筑是经济
b) 反作用的 后果:
【取决于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基础得以确立其统治地位并获得巩
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1st) 当它为 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批注 [W用97]: 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和
2nd) 当它为 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依靠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
位,通过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
排除异己势力及其思想,力图将社会
ii. 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特别是经济关系控制在“秩序”的范
围内,维护自己在经济基础上的统治
地位和根本利益

④. 国家: 批注 [Morgan98]:
私有制 or 公有制
i. 不是 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批注 [Morgan99]: (适合生产力发
展要求)
批注 [Morgan100]:
ii. 实质: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阶级统治的工具】 ①. 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
发展方向及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
A. 是在 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保证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 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期落后于或不适
应自己的发展
B. 是一种具有 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
②.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
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
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
C. 国家和社会完全统一之日 也就是国家消亡之时
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D. 国家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必然会消亡的 批注 [W用101]: 全世界进入共产主
义,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批注 [W用102]: 一直会有阶级的,一
定会有阶级斗争的存在
e.g.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无形(根本)

有形(体现)

批注 [W用103]: “以阶级斗争为纲”
是不对的,现在考试的时候不太会强
调“阶级斗争”
批注 [W用104]:
1) 阶级斗争: 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了,不用革命

①. 阶级: 批注 [W用105]: 【在毛中特里面考,


考习近平主席地讲话】
i. 阶级是一个 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批注 [W用106]: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
ii. 阶级的 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同经济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社会现象
②. 阶级斗争: 批注 [W用107]: “所谓阶级,就是
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
i. 定义:是阶级利益根本(adv.)冲突(v.)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
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ii. 根源于:
批注 [W用108]: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
A. 阶级之间 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
B. 社会 经济关系的冲突 来

C. 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 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 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这


一)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iii. 阶级斗争是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批注 [W用109]: 当社会基本矛盾尖
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
A.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 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B. 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时)
,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
阶级斗争及其作用受到一定
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
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
批注 [W用110]: 对于阶级斗争的历
2) 社会革命: 史作用,必须从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
的状况、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来说明。
3) 改革:
e.g.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放
全人类为最终目的的斗争,其历史进
步作用是其他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
批注 [Morgan111]:
是历史的火车头,

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

批注 [Morgan112]: 是同一种社会形
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还
是量变)
4) 科学技术:
【很容易出干扰选项】【历史~革命力量】

①. 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基本要素” ×】 批注 [Morgan113]: 科学技术能够应


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者、
i. 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 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科技……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基本因素相
结合,从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ii. 科学技术是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批注 [Morgan114]: “人种田”
【科技……人才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 批注 [W用115]: 科技—

【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 如果要对应第一梯队的 keywords


( “根本”、
“决定”、
“第一”等等)
,必须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
出现“生产”。
也就是说,科技的第一梯队的概念都
是对于生产的刺激
②.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技革命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
批注 [W用116]: only 人
i. 对 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批注 [Morgan117]: 科学技术的发展
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
A. 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科技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基本因素/要素 ×】
意味着人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
B.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社会关系改变】 财富,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批注 [W用118]: 不是”第一梯队“的
C. 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

批注 [Morgan119]: “手推磨产生的
ii.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
业资本家的社会”

批注 [Morgan120]: 现代科技革命把
iii. 促进了 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技→生产→🔺消费→思维、生活方式】 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要求人们不断
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
需要【支付宝、微信】

批注 [W用121]: 新的知识理论结构;
③. 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双刃剑】
新的理论工具;现代化技术手段
e.g. printed book → (ipad)ebook
digital analytics

批注 [W用122]: 极大的、第一性的、
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不能指望教育改变人的思维、想法,
但是消费是一定能改变的(不是所有
人都会接受教育,但是所有人都会消
费)
批注 [W用123]:
消费关系→一种生产关系

批注 [W用124]: 原因:
①. 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识不够
②.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
有力的控制手段

批注 [W用125]: (与社会制度有关)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常常被
资产阶级用作剥削压迫人民的工具,
并非都能使人摆脱贫困,促进人的身
心健康发展

批注 [W用126]: (基因编辑、克隆人)
关键在于:人怎么用
马克思:谨慎地对待科技
3.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理解,同义转述】 批注 [W用127]: 根本标志:
社会制度的改变

1) 社会形态的 内涵: 【社会形态(大厦)=经济基础(骨骼)+上层建筑(血肉)】

①. 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

②.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③. 是社会的 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④.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就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

2) 社会形态 更替

①. 统一性:
【共性、典型】

 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批注 [Morgan128]: 落后→前进


(≠逐个经历)
根据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 (=顺序性)

 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批注 [W用129]: 都是剥削制度
 共产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不同的是:
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
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完
②. 多样性:
【个性、特殊(不同的国情)】 全的人身自由基础上的“平等”关系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剥削剩
 虽然社会形态更替有其一般过程和规律,但是就 某一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的历程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 余价值具有隐蔽性】

批注 [W用130]:
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批注 [Morgan131]:
①. 有些国家在发展中经历了几种
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典型过程,也
有些国家在发展中超越了一个甚至
几个社会形态而跨越式地向前发展

②. 有些国家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
段上社会形态性质不够典型,甚至
多种社会形态特征交叉渗透

③.有些国家在一定时期由较为落
后的社会形态快速跃进为新进的社
会形态,而有些国家的社会形态则
长期陷于停滞状态

④.即使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
国家也会显现出不同特点
③. 必然性:【尊客】

 指社会形态 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批注 [Morgan132]: 社会形态更替归


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其中(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④. 人们的 历史选择性:【主能】 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
的决定意义。
i. 社会发展的 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ii.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
客观必然性
iii.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 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批注 [Morgan133]:
规律的客观性:
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
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⑤. 前进性、顺序性: 的基础上(不能自由选择任何社会制
度),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
 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指 5 种社会形态 性【尊客主能】

⑥. 曲折性、跨越性: 【曲折性为跨越性提供了条件和契机】 批注 [Morgan134]: 一种新社会制度


取代旧社会制度:
i. 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社会形态更替的 反复甚至倒退现象 【可能出现的重大挫折甚至倒退有可能改变历史的总趋势 ×】  有时并不是从旧社会制度发展
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开始,
ii.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迄今最进步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某种跨越性,是合乎规律的 【e.g. 英、法】
 而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很完善
或者很不充分的地方突破
【e.g. 苏联俄国、中国】

批注 [W用135]: 从世界历史看:
 历史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历史的前进是合规律和合目的的统一 【尊客主能】 ①. 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
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
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②. 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
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
过程

批注 [W用136]: 不是历史倒退,只是
一种现象(不是本质);从长远来看/
总序,历史肯定是前进的

批注 [W用137]: 历史的总趋势=历
史进程=历史发展方向=历史规律
(不能改)

批注 [W用138]: “跨越式”也是向前,
没有倒退。故:符合规律

批注 [Morgan139]:

批注 [Morgan140]: (国情、计划)

批注 [W用141]: 正确观点:
“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
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做
出正确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
有作为”
1. 概念理解【前提】
人的

1) 现实的人:
【现实的人就是历史的主体 ×】 批注 [W用142]:
现实的人=个人+群体
现实的人是基于 自身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能动性的人 【刚出生的孩子 ×】 人民群众才是主体

①. 人不是 抽象的,而是现实的 批注 [W用143]: “总体的人”


~category
②.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批注 [Morgan144]: 人是社会关系的
总和,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是历史的
具体的,是会变化的

2) 社会属性:

人的 本质属性
 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

 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本质属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会变的】 批注 [W用145]: 人们的现实社会关


系归根到底受生产关系的制约

人的 本质
 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 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批注 [Morgan146]:
e.g.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朋友,不
同的社会关系

3) “合力论”: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人们创造他们的历史 (by 恩格斯) 【合力 √】 批注 [W用147]: “无论历史的结局


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
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
的历史,
4) “人们自己(we)创造自己的(ours)历史” √ 【(神、观念、超人)创造历史 ×】 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
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
【人人(one)创造自己的(one’s)历史 ×】 合力,就是历史”
批注 [W用148]: 普通个人
批注 [Morgan149]:
追求自己的目的 √
2. 分类【注意主谓搭配】
人的 批注 [W用150]: 受到社会发展客观
规律的制约
1) 人人/个人/每个人/英雄 【+影响历史(不能是“决定”、
“创造”)/合力】 批注 [Morgan151]: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 ×】 批注 [W用152]: Creator –创造者 ×


批注 [Morgan153]:
①. 普通个人:
【“合力”中较小的力量】
在历史上作用较小的个人
批注 [Morgan154]:
在历史上作用较大的个人
②. 历史人物:
【“合力”中较大的力量】 (有 百度百科 的人)
批注 [Morgan155]:
i. 内涵:
历史总方向、总进程 ×
A. 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 历史发展的结局 ×
批注 [W用156]: 从而导致历史发生
B. 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
批注 [Morgan157]:
(e.g.穿越者改变个别事件~但历史的
ii. 地位: 纠正力保证历史的总方向不变)

批注 [W用158]: 历史规律
A. 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
批注 [W用159]: 分析或评价个人的历
B. 有时能够 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 史作用时,要坚持历史的、具体的观
点,不应简单化;要用历史分析法和
【🔺任何人都不可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总方向、总趋势 √】 阶级分析法辩证看待个人的作用
批注 [W用160]: e.g. 杰出的科学家、
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的创造性
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
iii. 发挥 作用的性质: 【中性词:“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 ×】 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 有些起 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 【毛泽东 √】 批注 [W用161]:
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特别是无
 杰出人物/英雄人物 【蒋介石 ×】 产阶级的领袖人物所提出的思想
①. 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a) 首先发现或提出新的历史任务
往往 ②. 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
③. 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
b) 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 作用

c) 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一般人强烈 有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
代表,在特定条件下运用其权力满足
了社会某些方面的需要,对历史发展
也会起到某种甚至是重大的促进作
 领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中
用。
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批注 [W用162]: 有些事情是只有杰
出人物才能做到的
批注 [Morgan163]:
①. 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
B. 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 【蒋介石 √】
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领导
者;
②.对该集团的生存发展有重大影
C. 任何 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 响的人物
批注 [Morgan164]: 是在长期的群众
【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斗争、群众实践中产生的,是无产阶
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其历
史作用和历史贡献是重大而深远的。
批注 [W用165]:
时势造英雄(当时需要)
批注 [W用166]: 恩格斯:
“恰巧拿破
仑做了法国的军事独裁者,是因为当
时的法国需要这样的人,假如没有拿
破仑这个人,那么也会有别人来扮演
这个角色。 ”
批注 [W用167]: 没有人的主观意志
可以决定英雄人物的出现
2) 人民群众/人们/人民 【+创造、决定历史】 批注 [W用168]: 按照历史规律(创造、
决定)
①. 内涵: 【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 历史范畴 【=会变的】 马克思:“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他们
A. 其中 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
B. 🔺特殊时候,人民群众包括剥削阶级 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
C. 当代中国,凡是拥护、参加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承继下来的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
件、精神文化条件)下创造。”
批注 [W用169]: 历史的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i. 从 质上看: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 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
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ii. 从 量上看: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会变的(不同时期的成分不同)
~现实的、具体的 √
②.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注意 keywords】: 抽象的 ×】

批注 [W用170]: 邓小平认为🔺知识
i. 是 社会历史、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 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ii. 是 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 工人阶级=无产阶级

批注 [W用171]: e.g. 抗日战争时期


批注 [Morgan172]:
iii.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 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批注 [Morgan173]: 在社会基本矛盾
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
iv.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①. 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
力量,
v.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决定方向 ×】 ②. 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愿望
的社会力量
③. 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
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vi. 是社会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vii. 是社会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viii. 是社会 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批注 [Morgan174]:
党的生命线
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