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3

NF P98-086

2011年10月

本文件仅供Saga Web客户个人使用,不作集体之用;
严禁以任何形式将本文件全部或部分上传到网上、复制以及翻版发
行。

著作权保护文件 经出版人授权发行

复制权所有,除非另行规定,否则在未
有 正 式批 准 的情 况下 ,不 得 以任 何形
式 , 也不 得 通过 任何 电子 或 机械 手段
(包括影印、微缩胶片)复制或使用该
文件的任何部分。

联系人:
法国标准化协会-Norm’lnfo
拉普莱纳-圣德尼 93571
弗朗西斯 德 普桑斯路 11 号
电话:01 41 62 76 44
传真:01 49 17 92 02
邮箱:norminfo@afnor.org
FA169297 ISSN 0335-3931

NF P 98-086
法国标准 2011年10月
分类指数:P 98-086

ICS : 93.080.20

公路路面结构尺寸确定

适用于新建路面

经批准的法国标准
2011年9月28日经法国标准化协会总监决策批准,并将于2011年10月28日生
效。
© AFNOR 2011 — 版权所有

替代了1992年12月经批准的NF P 98-086标准。

匹配性 截至本文件出版之日,尚未有涉及同一主题的国际或欧洲标准化著作。

分析 本文件规定了法国适用的确定公路路面新结构尺寸的方法。

描述 国际专有词库:公路、路面、结构、计算、荷载、工作荷载、模型。

变更 相较于被替代文件,对标准进行了校正。
校正

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出版和发行— 拉普莱纳 圣德尼93571 Cedex— 弗朗西斯 德 普桑斯路11号


电话:+33(0)1 41 62 80 00—传真: + 33 (0)1 49 17 90 00 — www.afnor.org

© AFNOR AFNOR 2011 第一次印刷 2011-10


-3- NF P 98-086

路面—土方工程—
BNSR CTD
尺寸确定和词汇术语

标准化委员会成员

主席:PIAU 先生

秘书处:PHAM DOAN 先生 — SETRA/CSEP

BALAY 先生 IFSTTAR

BOULET 先生 IFSTTAR

CASAN 先生 SYNTEC INGENIERIE

COTARD 先生 LRPC TOULOUSE

DAUBILLY 先生 FNTP

DELAVAL 先生 CETE NORD PICARDIE /CGI

DELOFFRE 女士 LRPC STRASBOURG

DELORME 先生 LEM

DEPETRINI 先生 SPECBEA

FONTANIER 先生 SETRA/BNSR

GIACOBI 女士 ASFA

GOYER 女士 LRPC SAINT BRIEUC

GUIRAUD 先生 SETRA/CSEP

HORNYCH 先生 IFSTTAR

LAURENT 先生 SPECBEA

LAYERLE 先生 USIRF

LEFEUVRE 先生 USIRF

MAUDUIT 女士 LRPC CLERMONT-FERRAND

NISSOUX 先生 SPECBEA
NF P 98-086 -4-

ODEON 先生 LRPC STRASBOURG

PIAU 先生 IFSTTAR

RAVIER 先生 SETRA/BNSR

SMERECKI 先生 AFNOR

THEILLOUT 先生 STAC

VARILLON 先生 LRPC CLERMONT-FERRAND

VERHEE 先生 USIRF
-5- NF P 98-086

目录
前言.................................................................................................................................................................. 11

1 适用范围 ....................................................................................................................................................... 11

2 规范性参考文件........................................................................................................................................... 11

3 术语和定义................................................................................................................................................... 13

3.1 公路路面结构.................................................................................................................................... 13

3.2 负荷.................................................................................................................................................... 15

3.3 冻融条件下确定尺寸所用参数 ........................................................................................................ 15

4 尺寸确定方法原理 ....................................................................................................................................... 16

5 力学尺寸确定............................................................................................................................................... 18

5.1 交通量-当量轴次换算 ...................................................................................................................... 18

5.2 计算容许应力.................................................................................................................................... 18

5.2.1 沥青材料的容许变形标准 εt,adm........................................................................................... 18

5.2.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和水泥混凝土的容许应力标准 σt,adm ........................................... 19

5.2.3 未经处理材料和路面土基的容许变形标准 εz,adm .............................................................. 19

5.2.4 调整系数................................................................................................................................. 20

5.3 确定参考荷载在结构中产生的应力................................................................................................ 21

5.4 对比结构中计算的应力和容许应力 ............................................................................................... 22

6 冻/融验算 ..................................................................................................................................................... 22

6.1 选择参考冬季.................................................................................................................................... 24

6.2 计算容许冻结指数 IA....................................................................................................................... 24

6.2.1 道路带基的冻结敏感性 ......................................................................................................... 24

6.2.2 带基冻裂材料顶部的容许结冰量 Qg ................................................................................... 25

6.2.3 路基非冻裂材料的保温性 Qng .............................................................................................. 26

6.2.4 融化期时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许可的补充结冰量 QM ..................................................... 26

6.2.5 路基的容许结冰量 QPF......................................................................................................... 27


NF P 98-086 -6-

6.2.6 路面结构带来的保温性......................................................................................................... 27

6.2.7 确定容许大气冻结指数 IA ................................................................................................... 29

6.3 对比容许冻结指数和参考冻结指数 ............................................................................................... 29

7 确定新建路面结构尺寸所需资料............................................................................................................... 29

7.1 项目上游确定的参数........................................................................................................................ 29

7.1.1 设计期限................................................................................................................................ 29

7.1.2 载重卡车交通量及其增长率................................................................................................. 30

7.1.3 计算风险................................................................................................................................. 30

7.1.4 参考冬季及参考冻结指数..................................................................................................... 30

7.2 载重卡车交通量................................................................................................................................ 30

7.2.1 年平均日交通量..................................................................................................................... 30

7.2.2 累计载重卡车交通量以及参考当量轴次............................................................................ 30

7.3 路面承载路基 ................................................................................................................................... 31

7.3.1 长期承载力............................................................................................................................. 32

7.3.2 路基的不均匀性 .................................................................................................................... 32

7.3.3 路基下方材料的冻结敏感性................................................................................................. 32

7.3.4 路基非冻裂材料的保温性..................................................................................................... 32

7.3.5 岩性底土层情况 ..................................................................................................................... 32

7.4 确定尺寸中所考虑的路面材料的特性......................................................................................... 32

7.4.1 未处理砂砾料......................................................................................................................... 32

7.4.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和压实混凝土 ................................................................................. 33

7.4.3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 33

7.4.4 水泥混凝土............................................................................................................................. 34

8 该方法在不同系列路面结构中的应用 .................................................................................................. 34

8.1 适用于所有路面结构的路基验算 ................................................................................................... 34

8.2 关于下层的未处理砂砾料层的验算 ............................................................................................... 34

8.3 柔性路面............................................................................................................................................ 35
-7- NF P 98-086

8.3.1 路面结构建模 .................................................................................................................... 35

8.3.2 尺寸确定标准 .................................................................................................................... 35

8.4 厚混凝土路面 ........................................................................................................................... 35

8.4.1 路面结构建模 .................................................................................................................... 35

8.4.2 尺寸确定标准 .................................................................................................................... 35

8.5 下层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的路面.................................................................................................... 36

8.5.1 路面结构建模 .................................................................................................................... 36

8.5.2 尺寸确定标准 .................................................................................................................... 37

8.6 混合结构路面 ........................................................................................................................... 37

8.6.1 路面结构建模 .................................................................................................................... 37

8.6.2 尺寸确定标准 .................................................................................................................... 37

8.7 反向结构路面................................................................................................................................. 38

8.7.1 路面结构建模 .................................................................................................................... 38

8.7.2 尺寸确定标准 .................................................................................................................... 38

8.8 水泥混凝土路面 ....................................................................................................................... 39

8.8.1 路面结构建模 .................................................................................................................... 39

8.8.2 尺寸确定标准 .................................................................................................................... 39

8.8.3 确定钢材尺寸 .................................................................................................................... 40

8.8.4 排水层上板结构情况 ........................................................................................................ 40

附录 A (参考) 定义 ....................................................................................................................................... 41

A.1 公路路面结构 ............................................................................................................................... 41

A.2 确定路面尺寸时所用参数 ........................................................................................................... 41

A.2.1 交通量 .................................................................................................................................... 41

A.2.4 确定路面尺寸时所用概念 .................................................................................................... 43

附录 B (规范性) 面层的选择 ........................................................................................................................ 45

B.1 沥青混合料行车层 ....................................................................................................................... 45

B.1.1 乡村或城郊环境中 NE≤250 000 的路面.............................................................................. 46


NF P 98-086 -8-

B.1.2 乡村或城郊环境中 NE>250 000 的路面 ............................................................................. 46

B.1.3 城市路面 ................................................................................................................................ 47

B.2 混凝土行车层 ............................................................................................................................... 47

附录 C (参考) 平均磨耗系数值(CAM) ......................................................................................................... 48

附录 D (规范性) 确定路面尺寸时考虑土方上部和垫层 ............................................................................. 49

D.1 道路路基 ....................................................................................................................................... 49

D.2 确定尺寸时所考虑的路基不均匀系数 ....................................................................................... 49

D.3 路基组成材料的抗冻性能 ........................................................................................................... 49

附录 E (参考) 工程控制的选择 ..................................................................................................................... 51

E.1 设计期限 ....................................................................................................................................... 51

E.2 计算风险 ....................................................................................................................................... 51

E.2.1 参考风险值 ............................................................................................................................ 51

E.2.2 正态分布分位数 u 与尺寸确定风险 r 之间的关系 ............................................................ 52

E.3 参考冻结指数 ............................................................................................................................... 52

E.4 各车道载重卡车交通量分布 ....................................................................................................... 53

E.5 确定交通量等级 Ti ...................................................................................................................... 53

附录 F (规范性) 尺寸确定用路面材料特征:规范性部分 ......................................................................... 55

F.1 未处理砂砾料 ................................................................................................................................... 55

F.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 .................................................................................................................. 56

F.2.1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料以及火山灰砂砾以及公路专用压实混凝土 ............................ 56

F.2.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 ............................................................................................................ 56

F.2.3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共有要素 ....................................................................................... 57

F.3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 ...................................................................................................................... 57

F.3.1 概述 ........................................................................................................................................ 57

F.3.2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共有要素 ........................................................................................... 58

F.3.3 沥青砂砾料(EB-GB) ............................................................................................................. 59

F.3.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EB-EME) .............................................................................................. 60


-9- NF P 98-086

F.3.5 联结层和行车层用沥青材料................................................................................................ 60

F.4 水泥混凝土 ....................................................................................................................................... 62

附录 G (参考) 尺寸确定时路面材料特征:参考部分 ................................................................................. 64

G.1 未处理砂砾料 .................................................................................................................................. 64

G.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 ................................................................................................................. 65

G.2.1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共同的疲劳定律 .......................................................................... 65

G.2.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料和火山灰砂砾以及公路专用压实混凝土 ............................ 65

G.2.3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料 .................................................................................................... 66

G.3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 ..................................................................................................................... 67

G.3.1 疲劳定律 ............................................................................................................................ 67

G.3.2 沥青材料在 10℃, 10Hz 时的刚性模量 ........................................................................... 67

G.4 水泥混凝土....................................................................................................................................... 68

G.4.1 疲劳定律 ............................................................................................................................ 68

G.5 路面材料的冻结参数 ....................................................................................................................... 68

附录 H (规范性) 尺寸确定相关具体实施规定 ............................................................................................. 70

H.1 材料的厚度规则 ....................................................................................................................... 70

H.1.1 未处理砂砾料 ....................................................................................................................... 70

H.1.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 ...................................................................................................... 70

H.1.3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 .......................................................................................................... 70

H.2 路面层超宽 ....................................................................................................................................... 70

H.2.1 沥青结构或下层经过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的结构 ................................................................ 70

H.2.2 水泥混凝土结构.................................................................................................................... 71

H.3 不同路面结构的相关特性 ........................................................................................................... 71

H.3.1 厚沥青结构 ............................................................................................................................ 71

H.3.2 半刚性结构 ............................................................................................................................ 71

H.3.3 反向结构 ................................................................................................................................ 71

附录 I (参考) 计算沥青材料的等效温度 ...................................................................................................... 72


NF P 98-086 -10-

附录 J (规范性) 冻结条件下尺寸确定的热传导模型假设 .......................................................................... 73

附录 K (参考) 确定校准系数 kc..................................................................................................................... 75

K.1 目的 .................................................................................................................................................. 75

K.2 方法 .................................................................................................................................................. 75

附录 L (参考) 用于验证应力和应变计算方法的结构测试情况 ................................................................. 76

L.1 柔性结构 ................................................................................................................................... 76

L.2 厚沥青结构 ............................................................................................................................... 77

L.3 半刚性结构 ............................................................................................................................... 77

L.4 刚性结构 ................................................................................................................................... 78

附录 M (参考) 符号和缩写 ............................................................................................................................ 79

M.1 材料 ........................................................................................................................................... 79

M.2 尺寸确定参数 ........................................................................................................................... 80

M.3 路面承载面 ............................................................................................................................... 80

M.4 试验和实测值 ........................................................................................................................... 80

M.5 交通量 ...................................................................................................................................... 81

M.6 冻融验算 ................................................................................................................................... 81

参考资料.......................................................................................................................................................... 83
-11- NF P 98-086

前言
本文件规定了法国适用的确定公路路面新结构尺寸的方法。
文件中介绍了确定尺寸方法的原则、适用本文件所需的输入参数、以及所用材料的特性,并针对各类路
面结构,论述了确定尺寸的方法。文件中还论述了冻结验算方法。
本文件未涉及路面建设工程的施工问题。但是,附录中提供了路面设计相关实施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供载重卡车和汽车行驶,且最小交通量为T5或超过50 000当量轴次的新建路面。
文件中中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路面结构:柔性路面、厚沥青路面、半刚性路面、混合路面、倒装路面、水
泥混凝土路面。
文件中仅论述了下层和面层用的标准化路面材料。本标准中未涉及使用乳化砂砾料、模块化材料、冷铺
材料的情况。
本文件仅限于计算各层的厚度:其中未涉及路面纵断面和路面横断面。
标准化方法适用于各种城市道路,但具有市中心特征的路面除外(例如:有大量的地下管网和分支)。
同样,本文件中未列出能够考虑特定载荷(飞机、集装箱车、带有或没有轨道的公交车辆专用道上的公
共交通、静态载荷等)的要素。

2 规范性参考文件
适用本文件时,以下参考文件必不可少。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引用的版本可适用。凡是没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参考文件的最新版可适用(包括可能的修正)。

NF P 11-300,土方工程施工—公路基础设施路堤和垫层施工可用材料分类。
NF P 18-545, 骨料 – 定义、合格和成型要素。
NF P 94-117-1,土壤:勘探和测试 - 路基承载力 - 第1部分:板式静态荷载下的模量(EV2)
NF P 94-117-2,土壤:勘探和测试 - 路基承载力 - 第2部分:动态荷载下的模量
NF P 98-080-1 路面—土方工程—术语—第1部分:计算路面尺寸相关术语。
NF P 98-082, 路面-土方工程-确定公路路面尺寸-确定公路交通量用于标定路面结构尺寸。
NF P 98-114-2,路面下层—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的实验室研究方法—第2部分: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
NF P 98-086 -12-

NF P 98-150-1 沥青混合料—路面下层、联结层以及行车层的施工—第1 部分:热拌沥青混合料 - 组成成


分、配方、生产、运输、现场施工和控制
NF P 98-170,水泥混凝土路面— 施工和控制
NF P 98-233-1,路面试验—确定水硬黏结料处理材料的疲劳性能—第1部分:具有恒定应力范围的弯曲试

NF P 98-234-2,路面试验—抗结冰性能—第2部分:土壤以及直径≤20毫米的处理或未处理粒状材料的冻
胀试验
NF P 98-734, 公路建设和维护设备— 粒状混合料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施工用滑模机—术语—规定
NF EN 206-1,混凝土— 第1部分:规格、性能、生产和合格性(分类指数:P 18-325-1)。
NF EN 12390-3,硬化混凝土试验—第3部分:试样抗压强度(分类指数:P 18-455)。
NF EN 12390-6 ,硬化混凝土试验—第6部分:试样劈裂抗拉强度(分类指数:P18-434)。
NF EN 12697-24+A1,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24部分:抗疲劳强度(分类指数:P 98-
818-24)。
NF EN 12697-25,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25部分:循环压力试验(分类指数:P 98-
818-25)。
NF EN 12697-26,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26部分:刚性模量(分类指数:P 98-818-
26)。
NF EN 13108-1,沥青混合料—材料规格—第1部分:沥青混合料(分类指数:P 98-819-1)。
NF EN 13108-2,沥青混合料—材料规格—第2部分:特薄层沥青混凝土(分类指数:P 98-819-2)。
NF EN 13108-6,沥青混合料—材料规格—第6部分:公路专用浇注式沥青(分类指数:P 98-819-6)。
NF EN 13108-7,沥青混合料—材料规格—第7部分:排水沥青混凝土(分类指数:P 98-819-7)。
prNF EN 13108-9,沥青混合料—材料规格—第9部分:超薄层沥青混凝土(BBUM)(分类指数:P 98-
819-9)。1)
NF EN 13108-20,沥青混合料—材料规格—第20部分:配方测试(分类指数:P 98-819-1) (分类指数:P
98-819-20)。
NF EN 13285, 未处理砂砾料-规格(分类指数:P 98-845)。
NF EN 13286-40, 未经和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混合料 - 第40部分:确定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混合料直接
抗拉强度的试验方法(分类指数:P 98-846-40)。

1
制备中。
-13- NF P 98-086

NF EN 13286-43,未经和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混合料 - 第43部分:确定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混合料弹性模
量的试验方法(分类指数:P 98-846-43)。
NF EN 13877-1,混凝土路面— 第1部分:材料(分类指数:P 98-870-1)。
NF EN 13877-3,混凝土路面— 第3部分:混凝土路面拟用销钉规范(分类指数:P 98-870-3)。
NF EN 14227-1,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混合料—规格— 第1部分:水泥处理粒状混合料(分类指数: P 98-887-
1)。
NF EN 14227-2,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混合料—规格— 第2部分:炉渣处理混合料(分类指数: P 98-887-2)。
NF EN 14227-3,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混合料—规格— 第3部分:粉煤灰处理混合料(分类指数: P 98-887-3)。
NF EN 14227-5,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混合料—规格— 第5部分:公路用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的混合料(分类指
数: P 98-887-5)。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可适用上述所列标准中出现的术语和定义,如有必要,并在本文件附录A中列出。文件中还使用了
如下术语和定义。

3.1 公路路面结构
3.1.1
路面结构
路面承载路基上设置的所有材料叠放层,用于分散原地面上由于车辆通行而产生的应力(图1)。附录A
中给出了路面各层的定义。

土方整平层
道路路基
行车层
面层
联结层

基层
下层

底基层

垫层

土方上部 土基

图1-路面结构示意图
NF P 98-086 -14-

3.1.2
土方上部
原土(挖方情况下)或填料(填方情况下)约1米厚的上部区域。土方上部是垫层的承载面,如未设置垫
层,则为路面各层的承载面
3.1.3
土方整平层
土方上部(PST)中用于支撑垫层(若设置有垫层)的面
3.1.4
垫层
位于土方上部和路面各层之间的一层,该层可以使土基特征均匀化,实现并保持设计和计算路面尺寸时
假设所取的几何、力学、水力和热力性能。垫层可以使用现场材料或换填材料,经过处理或未经过处理
的材料
3.1.5
道路路基
承载路面各层的垫层表面。如果未设置垫层,路基则等同于土方整平层。
3.1.6
柔性结构
在一层或多层未经处理的粒状材料上设置厚度小于等于0.12米的沥青材料覆盖层的结构,若为交通量极小
的路面,则该覆盖层仅为处治层,或柔性沥青混凝土
3.1.7
厚沥青结构
面层和基层采用沥青材料的结构;底基层可以采用沥青材料也可采用未处理砂砾料。沥青材料的总厚度
超过0.12米。
3.1.8
下层经过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的结构或半刚性结构
是指下层为经过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的材料,且在下层上设置一层或多层沥青材料的结构。
3.1.9
混合结构
设置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的底基层,在底基层上铺设沥青材料的行车层和基层的结构。沥青材料的厚
度占路面总厚度之比K介于0.4和0.5之间。
3.1.10
倒装结构
设置经过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的底基层,在底基层上铺设一层厚度介于0.10米和0.12米的未处理砂砾料
层,然后在未处理砂砾料层上铺设沥青层的结构
3.1.11
水泥混凝土结构
该结构的行车基层水泥混凝土超过0.12米
3.1.12
城市路面
城市不可或缺部分的路面。通常,车道有四种参考类别:交通量不大的连接线、分流车道、主车道、公
-15- NF P 98-086

共交通专用车道(本文件未涉及)[6]若有具体结构目录,则类别可以随相应的城市体情况变更
3.1.13
乡村或城郊环境中的路面
除城市路面以外的所有公路路面
3.1.14
界面
两个性质相同或性质不同的路面层之间的接触面。在尺寸确定方法中,界面的机械工作可以为粘合型、
滑移型或半粘合型,具体取决于接触材料。界面应为封闭界面,通过调整系数可确保考虑其他物理情况
3.1.15
粘合界面
所有的位移均假设为连续位移,界面平面中的变形也为连续变形
3.1.16
滑移界面
水平剪切应力假设为零。界面平面中的变形为非连续变形。
3.1.17
半粘合界面
粘合界面和滑移界面所得结果总和的一半所对应的计算假设。

3.2 负荷
3.2.1
负荷
计算路面结构所得到的应力或弹性应变
3.2.2
路面层中容许应力或应变负荷
路面层的应力强度或弹性应变强度,不得超过该强度值

3.3 冻融条件下确定尺寸所用参数
3.3.1
冻结指数
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段,零度以下日平均气温总和绝对值的指数表示方式为摄氏度×天(°C.j)。NF P
98-080-1标准中论述了冻结指数的计算方法。
3.3.2
结冰量
冻结指数的平方根
3.3.3
容许冻结指数 IA
与项目预先规定的损伤相关且路面可承受的大气冻结指数
NF P 98-086 -16-

3.3.4
参考冻结指数IR
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为确定路面尺寸而选定的大气冻结指数
3.3.5
冻结敏感性
表示冻融作用下土壤或粒状材料性能特征的量。根据NF P 98-234-2标准,通过冻胀试验确定敏感性。
3.3.6
解冻用护栏
为了保护路面结构,根据公路交通法规,可能在解冻阶段设置。其主要表现为限制吨位。

4 尺寸确定方法原理
确定路面尺寸的方法包括力学尺寸确定和冻结作用下结构的尺寸确定。
力学尺寸确定旨在验证所选结构可以承受根据规定设计时间内的累计重载交通量。假设轻型车辆交通量
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验证涉及以下两项的对比:
— 力学量(应力、应变),这些量代表路面结构在标准轴通过时的性能,并使用线性弹性模型计算;
— 这些量的容许值,是在重复载荷下材料的机械强度的函数,考虑到尺寸确定方法的概率性质和刚性
路面的不连续性,容许值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种调整系数。
因此,路面计算中的应力必须小于或等于容许应力。通过连续迭代来确定各层的最小厚度,以满足该标
准。
然后,对通过力学计算得到的结构进行冻融条件下的验算。该方法基于计算路面的容许冻结指数,该指
数必须高于所取参考冬季的冻结指数。该步骤可能会导致改变力学计算得到的厚度。如果增加厚度不能
确定道路结构的尺寸,则可以变更路面材料或土基和垫层(如有)材料。
最后,考虑施工技术限制调整各层的厚度(说明详见附录F和附录G)。
确定路面的尺寸时,需要事先规定项目数据以及一定数量尺寸参数的选择。尤其需要确定风险、确定尺
寸的期限、交通量假设以及冻结条件下验算的参考冬季。
步骤详见图2。
-17- NF P 98-086

收集项目数据:

交通量,土基特征

选择确定尺寸的参数:
改变材料

设计期限、垫层的性质和厚度、结构类型、下层材料、行车
层、参考冬季、风险

确定容许应力和应变

预先确定尺寸

初始化厚度

参考荷载下的结构计算

计算结构中的应力和/或变形 改变厚度

将容许应力和/或变形与计算所得最大值进行比
未经验算标准

已验算标准

调整计算所得厚度
考虑材料和材料施工的相关技术限制

耐冻融性验算*

选择参考冻结指数 IR 值

计算路面的容许冻结指数 IA

对比:IA>IR?
未经验算的对比

*可选验算

图2—新建公路路面设计方法原理图
NF P 98-086 -18-

5 力学尺寸确定
结构的力学尺寸确定是基于:
— 将项目中所考虑的载重卡车交通量等同于标准轴的加载循环次数NE(双轮单轴,总载荷为
130kN - NF P 98-082);
— 计算随NE值、路基和非结合层永久变形风险、结合层(沥青或水硬性)疲劳风险变化的容许应
力,;
— 使用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多层线性弹性模型(Burmister模型)计算参考载荷(加载到65 kN - NF P 98-
082的双轮半轴)在结构中引起的应力,在该模型中,材料刚度通过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表示。土基
和垫层(如有)由半无限层表示,其杨氏模量等于相关路基等级的刚性模量;
— 针对沥青材料,选取可以根据实验室规则确定适用确定尺寸方法时拟用材料特性的应力频率/加载
时间和等效温度。一般情况下,取相关应力频率等于10Hz,取加载时间等于0.02s。等效温度θeq
则为使结构的年累计损伤与一年中实际温度变化影响下路面所受损伤相同的恒定温度。确定含
沥青层路面的尺寸时,法国本土所采用的等效温度值是θeq= 15°C。其他气象条件下等效温度的计
算原理详见附件I。

5.1 交通量-当量轴次换算
确定尺寸期间经过该道路的载重卡车交通量,记为载重卡车的累计数量NPL,转换为标准轴通行的等
效数量NE(NF P 98-082)。计算详见7.2条。计算基础是NPL 数量与等价系数的乘积,等价系数称为
交通量平均磨耗系数,用CAM表示,其值取决于道路结构的性质和载重卡车交通量的构成(载重卡
车大小和通行频率)。NF P 98-080-082标准中论述了该系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涉及法国公路法或第
96/53/CE号欧盟指令中未论述的载重卡车交通区域时,必须使用这种方法。涉及其他区域时,若没有进
行此类计算所需的资料,则可以使用附录C中所给CAM系数值。

5.2 计算容许应力
尺寸确定方法区分了三种损伤机制,而这三种损伤机制有三种容许应力表现:
— 沥青材料疲劳造成的损伤,根据其最大容许可逆水平拉伸变形εt,adm考虑;
—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和水泥混凝土疲劳造成的损伤,根据其最大容许水平拉应力σt,adm 考虑;
— 未经处理材料的累计永久变形造成的损伤,根据其最大容许可逆垂直变形εz,adm考虑。
5.2.1 沥青材料的容许变形标准 εt,adm
对于经受弯曲延伸的沥青层,根据方程1计算等效温度θeq时的容许变形。
-19- NF P 98-086

方程1:沥青材料的容许变形方程

式中:
ε6 (10°C ; 25 Hz) 沥青材料疲劳法则的参数,表示可有106 循环寿命的变形。ε6由标准化两点弯曲疲
劳试验确定(NF EN 12697-24,附录A)。在10°C和25Hz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b 沥青材料疲劳法则的斜率(-1 <b <0);
E(10°C,10Hz) 在10°C和10Hz条件下根据NF EN 12697-26标准附录A,或者NF EN 12697-26标
准,附录F获得的刚性模量;
E (θeq,10 Hz) 在θeq 和10Hz条件下根据NF EN 12697-26标准附录A,或者NF EN 12697-26标
准,附录F获得的刚性模量;
NE 标准轴通过数量;
kc, kr, ks 5.2.4条所述的调整系数,其值见附录D和附录F。

5.2.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和水泥混凝土的容许应力标准 σt,adm


使用这些材料形成的路面层,经受弯曲拉力,根据方程2计算容许应力。
方程2: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的容许应力方程

式中:
σ6 表示成熟期为360天的试样通过106次循环弯曲疲劳使用寿命应力的参数(NF P 98-233-1)
b 材料疲劳法则的斜率(-1 <b <0)
NE 标准轴通过数量;
kc, kr, ks, kd 5.2.4条所述的调整系数,其值见附录D和附录F。

5.2.3 未经处理材料和路面土基的容许变形标准 εz,adm


未经处理材料层和土基的容许应力是指根据方程3计算的该层表面的垂直变形。
方程3:未经处理材料和路面土基的容许变形方程

式中:
A, b 根据交通量等级、材料类型和结构而定的参数,具体见8.1条(– 1<b< 0);
NE 标准轴通行量。
NF P 98-086 -20-

5.2.4 调整系数
对于用沥青或水硬性结合料处理路面层的疲劳开裂标准,通过不同的系数kr、 ks、kd 和 kc 来调整变
形值或容许应力值。相关系数详见以下各条。

5.2.4.1 风险系数kr
尺寸确定方法通过风险系数r,根据材料力学性能和路面层厚度的分散情况,论述了路面使用寿命的
概率方法。假设这两种现象均符合独立的正态分布,则由此产生的分布即为正态分布。通过计算风险r考
虑该正态分布。计算风险值为本项目的数据的一部分,具体规定如下。
在确定尺寸阶段,风险代表了在对区间没有任何结构性维护工作的情况下,拟重建路面的线性比例的期
望值(根据概率理论)。
该风险值r还与标准正态变量的值(用u表示)相关联,其关系见附录E。这有助于计算风险系数 kr
(方程4),风险系数则根据选定的计算风险r修改变形或应力的值。
方程4:计算风险系数kr

其中:
u 与风险r相关的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值。u与r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转换表详见附录E;
b 相关层材料疲劳线的斜率,每类材料的斜率值详见附录F(-1 <b <0);
SN 导致疲劳断裂的循环次数对数的标准偏差,每类材料的偏差值详见附录F;
Sh 施工材料下层各层厚度的标准偏差,以米为单位,每类材料的偏差值详见附录F;
c 将变形的变化量与路面厚度的变化量相关联的系数,用m-1表示。常用结构研究中确定的c值等于 2
m-1。

5.2.4.2 路基系数ks
系数k表示了路基承载力可能的不均匀性,当路基承载力较弱时,这种不均匀性对结构更加不利。该
系数仅影响路基之上铺设的路面层,且视路基承载力而定。
ks的值详见附录D。

5.2.4.3 不连续系数kd
对于刚性路面或由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铺设的路面,使用连续路面模型不能明确地考虑板间不连续
性或由收缩裂缝产生的不连续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连续性会根据季节性温度和日常热梯
度的变化,导致应力集中、支撑和啮合条件变化。不连续系数用kd表示,使用有限元计算进行评估。
其作用是整合这些应力增强效应,从而可以将不连续路面的计算调至连续线性弹性模型。计算基层容
许应力时,考虑该系数。
kd的值详见附录F。
-21- NF P 98-086

5.2.4.4 校准系数kr
校准系数用kc表示,用于校正计算方法的预测与实际路面性能观察之间的偏差。
当计算模型或疲劳试验规程与本文件中所述模型或规程不同时,直接使用附录F中提供的kc值未被标
准化。
确定15°C以外的等效温度的校准系数值需要在足以考虑季节性气候影响的一段时间内分析通行路面的性
能。本文件的附录K概述了确定校准系数时应采取的方法。

5.3 确定参考荷载在结构中产生的应力
通过半无限线性弹性多层模型(Burmister模型)进行计算参考荷载下在路面结构中引起的应力。
该模型通过一系列厚度有限和平面恒定的层来描述整个路面结构。只有上限为路基的下层的深度才是无
限大。每层由具有线性弹性性能的各向同性均质材料组成,弹性性能用杨氏模量E,泊松比ν表示。
根据接触材料的不同,界面条件可为粘合型,也可为滑移型。半粘合界面定义为等于粘合界面和滑移界
面连续所得总和的一半。
根据材料性质拟考虑的力学参数(E,ν)值详见附录F。视接触材料性质而定的界面条件详见该文件
第8条。
按65kN的双轮半轴相应的参考荷载进行计算。该荷载为两个中心相距0.375米,半径为0.125米的圆盘,同
时路面表面施加0.662 MPa的均匀压力(图3)。
对于位于结构最关键位置的所有点:荷载中心垂线或参考半轴重心垂线(图3),计算结合材料层的底部
和未结合层顶部的应力(应力和可逆应变)。所选用于确定尺寸的值为确定尺寸标准所涉及各路面层的
应力或应变的极值。

面层

路面下层

道路路基

计算点

图3-设置计算点
NF P 98-086 -22-

可以通过任何与本文件中所述假设相符的计算代码进行计算,即:
— 采取设置在无限厚度(或极厚)层上有限厚度层堆叠的形式进行的结构描述; 各层的水平延伸必
须足够大,确保边界条件不影响应力的计算;
— 造成位移(粘合)连续性或零剪切应力(滑移)的层间界面条件;
— 每种构成材料的各向同性线性弹性状态定律;
— 通过施加在圆形表面上的均匀垂直接触压力进行的荷载描述;
— 可根据Burmister理论模型,确保确定尺寸时应力计算的相对准确性达到千分之五的所有事项。为
此,将参考附录L的结果验证计算工具。

5.4 对比结构中计算的应力和容许应力
在因弯曲疲劳或永久变形而遭受损伤风险的各层中计算的应力必须小于或等于容许应力的绝对值。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通过增加各层的厚度或通过改变路面结构或垫层材料的性质来重复计算,直到所
有设计标准都经过验证。

6 冻/融验算
尽管建议进行冻结/融化条件下的验算,但不作强制要求。应在使用该文件前选择是否进行本次验算。若
进行验算,则需要:
— 选定参考冬季,其特征在于保护路面应注意的冻结指数IR;
— 根据现场土壤确定路基的容许结冰量QPF ,确定所选垫层以及路面的力学强度。相应的冻结指
数等于QPF的平方,用It表示;
— 根据It和路面上层热量传递模型计算表面容许冻结指数IS;
— 根据IS计算大气容许冻结指数IA
— 对比IA和IR。
图4综合了冻融验算方法。
-23- NF P 98-086

根据其冻结指数 IR 选择参考冬季 计算容许冻结指数 IA

计算{整平层+垫层} 的容许冻结量 QPF;

计算带基冻裂材料表面的容许冻结量 Qg

路基非冻裂材料的保温性 Qng

融化阶段的允许增量 Qm

路面结构的保温性研究

根据 It 计算 IS

确定容许冻结冻结指数 IA

验证耐冻融性
IA>IR?

力学优化可能
经过验算的对比 未经验算的对比

经过验证的尺寸
改变路面结构


改变垫层的性质或厚度


改变 IR-重新评估道路使
用等级

图4-路面结构冻融验算原理图
NF P 98-086 -24-

图5介绍了冻融验算时所用的量。

道路路基

路面结构

垫层和土基

图5-冻融验算时所用量的设计大小
6.1 选择参考冬季
参考冬季的特征在于其冻结指数,用IR表示。NF P 98-080-1标准中介绍了该指数的计算方法。可能
设置融化屏障的频率取决于该项选择。

6.2 计算容许冻结指数 IA
根据路面各层和垫层(若垫层为非冻裂材料)的保温性以及冻裂材料表面的容许冻结量评估路面的
容许冻结指数IA。

6.2.1 路面支撑层的冻结敏感性
6.2.1.1 路面支撑层所用材料的冻结敏感性
除非根据冻结验算,可另行选择材料,否则,垫层应优先选用非冻裂材料。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垫层中使用的材料的最小特性都必须符合SETRA-LCPC指南“路堤和垫层施工”以及
“使用石灰和/或水硬性结合料处理土壤-适用于路堤和垫层施工”规定的标准。
根据冻胀试验的斜率p,构成土方上部(位于垫层下)的材料分为三类:非冻裂类(SGn),不易冻
裂类(SGp)或极易冻裂类(SGt)。分类方法详见7.3.3条。通过这一分类方法,可进行以下划分。

6.2.1.2路面支撑层划分
土基和垫层可以划分为冻结敏感性等级相同的层。因冻融验算的需要,土基和垫层表示为冻结敏感性随
深度增加的层。进行该划分的方法:
— 将位于不易冻裂层下的非冻裂材料等同于不易冻裂材料(SGp);
— 将位于极易冻裂层下的材料等同于极易冻裂材料(SGt)。
这种划分形成了路基的三种形态,分别为a, b和c,如图6所示。hn和 hp 这两个量分别是指非冻裂层(SGn)
的厚度和不易冻裂层(SGp)的厚度。若为a形态,则材料为非冻裂材料,在该阶段终止冻融验算。
-25- NF P 98-086

a 形态 b 形态 c 形态

图6-基础[土基&垫层]的标准形态
6.2.2 支撑层用冻裂材料顶部的容许结冰量 Qg
若为图6所示的b类形态,则根据方程5确定冻裂层表面的容许结冰量Qg
方程5:计算图6所述b类形态下的Qg

式中:
Qg 是指易冻裂层表面的容许结冰量,单位 (°C.天)1/2 ;
p 是指根据NF P 98-234-2标准的冻胀试验斜率,单位毫米/(°C.小时)1/2;
若为图6所示的c类形态,则根据方程6确定冻裂层表面的容许结冰量Qg。
方程6:计算Qg

式中:
Qg 是指易冻裂层表面的容许结冰量,单位 (°C.天)1/2 ;
hp 是指不易冻裂材料的厚度,单位米(m);
Qg (SGp) 是指不易冻裂材料的容许结冰量,单位 (°C.天)1/2 ;
Qg (SGt) 是指极易冻裂材料的容许结冰量,单位(°C.天)1/2 。
NF P 98-086 -26-

6.2.3 路基非冻裂材料的保温性 Qng


非冻裂路基材料的保温性随材料的性质和厚度而定。保温性用Qng,表示,根据方程7计算。
方程7:计算Qng

式中:
Qng 是指路基非冻裂层保温性相应的结冰量,单位是(°C.天)1/2;若垫层所用材料为非冻裂材料,则
Qng的值等于零。
hp: 是指非冻裂材料的厚度,单位米(m);
An 取决于垫层材料性质的系数,单位是(°C.天)1/2.m-1,其值详见附录D。

6.2.4 融化期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许可的补充霜冻结冰量 QM
6.2.4.1 厚路面情况 —结合层厚度 >0.20米
路基上部可以出现正在融化的薄解冻层。融化在路面体中引起的应力比正常期观测到的应力更大。许可
结冰量QM也称作力学结冰量,取决于材料厚度e,假设受到融化影响,其中还考虑到降级力学量。
计算e时,寻找导致已用于道路力学尺寸确定的应力(不包括冻融期)增加了5%的值来迭代。对于复
合结构而言,增加的应力是底基层底部的拉应力。厚度e转换成根据方程8传递至承载路面的结冰量,
用QM表示。
方程8:计算QM,单位是(°C.天)1/2

式中:
hp:是指解冻层的厚度,单位米(m);
按照以下假设计算e:
— 对于厚度为e,且位于路基顶部的解冻层,其模量取值等于:非冻融条件下,确定尺寸时所选
定的路基模量除以10。
— 土基剩余部分模量等于冻融期路基模量;
— 解冻层的上下界面粘合;
— 整个解冻期内解冻土层的力学特征取恒定不变。
问题的其他数据保持不变。

6.2.4.2 薄路面情况 — 结合层厚度 ≤0.20米


对于联结层厚度小于或等于0.20米的薄路面,其QM值为零。
-27- NF P 98-086

6.2.5 路基的容许结冰量 QPF


根据方程9计算道路承载路基的容许结冰量QPF。
方程9:计算QPF

式中:
QPF 是指道路路基的容许结冰量,单位 (°C.天)1/2 ;
Qn 是指非冻裂层保温性相应的结冰量,单位是(°C;天)1/2;
Qg 是指易冻裂层表面的容许结冰量,单位 (°C.天)1/2 ;
QM 是指力学结冰量,单位 (°C.天)1/2 。

6.2.6 路面结构带来的保温性
根据施加在路面表面的冻结指数IS,从传递到路面结构底部的冻结指数It,得到路面结构带来的保温
性,取It 等于QPF2
IS与It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热传导模型(带相变的傅立叶一维模型),也可以通过简化表达式进
行评估。表达式的细节如下所述。
数字计算
使用数字代码需要:
— 描述结构的多层几何形状和每层的热力学特性(密度、含水量、材料结冰和未结冰状态下的传导
性、质量热容量); 该模型的边界位于路基顶部下方深40米处。
— 定义初始条件。所选计算初始温度条件如下:表面温度为1°C,到路基顶部下方深10米处,线性变
化至14°C 。从–10 米处开始,温度均一,保持在14°C;
— 定义路面表面温度随时间演变规律条件:路面表面的典型冷却温度从1°C到-5°C,根据初始斜率的
双曲线法则等于-0.833°C/h,其图形表示详见图7。相关表达式见方程10。模型底部温度保持在
14°C。
— 附录J中所提供方程的求解控制传热。
方程10:路面表面温度随时间演变规律

式中:
Ts 表面温度,单位摄氏度(°C) ;
temps 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NF P 98-086 -28-

图例
X 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h)
Y 表面温度(°C)
图7—冻结计算的表面温度演变法则
用于计算冻结面传播的路面材料和土壤的特性见附录G。
简化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由IS的平方根与It的平方根之间关系的线性化得到的保守表达式(方程11)适用。
方程11:根据It的IS表达式

式中:
It 传递冻结指数,用°C.天表示;
IS 路面表面冻结指数,用°C.天表示;
a, b 用(°C.天 )1/2. m-1 表示,取决于材料性质,具体值见附录G;
h 是指相关层的厚度,单位米(m)。
若路面结构各层材料不同,方程11中的a和b值从方程12获得。
方程12:计算方程11中的系数a与b

式中:
a, b 方程11中确定的系数;
ai, bi 用(°C.天 )1/2. m-1 表示,并与i 层相关的系数,具体值见附录G;
hi 是指i层的厚度,单位米(m)。
-29- NF P 98-086

6.2.7 确定容许大气冻结指数 IA
通过6.2.6中确定的IS和It 的关系,可以得到与特殊值It(等于QPF2)相关的表面冻结指数IS的值。
根据表面冻结指数与大气冻结指数间所确定的近似关系,得到IS相应的大气冻结指数Iatm ,同时考虑
路面表面的对流和辐射现象(方程13)。该方程在法国本土有效。
方程13:计算Iatm

式中:
IS 路面表面冻结指数,用°C.天表示;
Iatm 大气冻结指数,用°C.天表示。
如此确定的Iatm 值即为路面容许冻结指数,用IA表示。

6.3 对比容许冻结指数和参考冻结指数
如果路面容许冻结指数IA的值大于或等于所选参考冻结指数IR的值,则冻融验算合格。
如若不然,则重新进行验算,具体方法包括改变垫层的性质和/或厚度、改变结构材料、降低土基冻
结敏感性、或调整参考冻结指数IR。

7 确定新建路面结构尺寸所需数据
尺寸确定方法考虑以下数据:
— 项目上游确定的参数;
— 道路承载路基的特性;
— 路面材料特性以及材料施工质量。

7.1 项目上游确定的参数
项目上游选定的路面力学尺寸设计所需输入参数如下:
— 设计期限;
— 载重卡车交通量及其增长率;
— 计算的风险;
— 参考的冬季。

7.1.1 设计期限
设计期限(用d表示,以年为单位)是指规定的结构计算期限。通过这一期限,可以计算设计时需要考虑
的累计载重卡车交通量。
附录E中有期限d的一些示例。
NF P 98-086 -30-

7.1.2 载重卡车交通量及其增长率
载重卡车交通量及其变化见7.2条。

7.1.3 计算风险
设计期限d相关的计算风险r(用%表示)见5.2.4.1。
计算风险的常用值见附录E。这些值随结构类型、材料性质以及交通量等级变化。

7.1.4 参考冬季及参考冻结指数
参考冻结指数IR相应的冬季即为参考冬季,是指需要对路面采取保护措施的冬季。参考冬季可以是已知
的最寒冷冬季(代表了自1950年来最高冻结冻指数的特殊冬季,用HE表示),十年一遇冬季(寒冷程度
为每十年一遇的非特殊严冬,用HRNE表示)或任何其它冬季。
附录E介绍了常用IR值的参考文件。

7.2 载重卡车交通量
轻型车辆对道路毁坏产生的影响忽略不计,只考虑载重卡车交通量。载重卡车定义见0。

7.2.1 年平均日交通量
载重卡车交通量以单向载重卡车数量表示,计入投入使用之日的年平均日交通量(TMJA)。选取交通量
最大的行车道进行计算。基于道路行车道数量的年平均日交通计算规则详见附录E。
如果以更长期限内(如月或年)载重卡车数量确定交通量,则该数量应除以相关期限相应的天数,
转换成年平均日交通量。
如果应用前述规定所需的要素不可用,则可以根据标准NF P 98-082附录D中描述的其他方法估计载重卡
车的数量。
根据年平均日交通量(TMJA)可以确定选择某些参数(风险等级、磨耗系数、施工规定、使用某些材
料的限制)所需的“交通量等级”,根据附录E中规定的限制而定。

7.2.2 累计载重卡车交通量以及参考当量轴次
确定道路的力学尺寸时,还必须确定设计期限内的累计交通量。
根据所选设计期限内的累计载重卡车交通量来确定路面的力学尺寸。累计交通量用载重卡车累计数
量(NPL)表示,并根据方程14计算。
方程14:计算NPL

式中:
NPL 载重卡车的累计数量;
TMJA 年平均日交通量,用投入使用当年或相关期限,交通量最大车道每天/单向载重卡车
(PL)数量表示;
C 设计期限累计交通量系数。
-31- NF P 98-086

待考虑的年平均日交通量的值如下:
— 若知道年平均日交通量的具体值,则将该值用于计算载重卡车的累计数量(NPL);
— 若年平均日交通量表现为投入使用时的日交通量等级,则根据相关交通量等级几何平均数的相应
TMJA计算NPL (附录E)
系数C的计算取决于载重卡车交通量的增长假设。方程15为算术增长的累计n年的表达式,方程16为几
何增长的累计n年的表达式。
方程15:计算算术增长的C

式中:
τ 载重卡车交通量的算术增长率,用%表示
n 累计的年数
方程16:计算几何增长的C

式中:
τ 载重卡车交通量的几何增长率,用%表示
n 累计的年数
若为整个设计期限内的增长率恒定这一最简单的情况,则累计周期n等于设计期限d。
如若不然,则根据增长率恒定的周期数来计算系数C 。每一期限期初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从上一阶段
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减去。将计算得到的各个NPL(使用上述公式)相加汇总得到总NPL。
为了确定尺寸,使用交通量平均磨耗系数CAM将设计期限内的累计载重卡车数量转换成参考当量轴次
(NE),参照方程17。
方程17:根据NPL计算NE

式中:
NE 参考当量轴次
NPL 设计期限d内的累计载重卡车数量
CAM 5.1条所述的交通量平均磨耗系数相关值见附录C,以供参考。

7.3 路面承载路基
为了确定路面尺寸,从以下四大特征介绍承载路基:
— 路基的长期承载力;
— 路基的不均匀率;
— 路基组成材料的冻结敏感性;
— 路基非冻裂材料带来的保温性。
岩性基础情况在7.3.5节中有具体阐述。
NF P 98-086 -32-

7.3.1 长期承载力
为了确定路面尺寸,根据路基的刚性模量水平,确定了路基的五种长期承载力,用PFi表示。相关值
见附录D。
计算标准轴通过时在路面中引起的应力时,路基被视为均匀的弹性半空间,该半空间具有以下两项值:
— 路基长期承载力等级下限相应的刚性模量值(附录D);
— 泊松系数值,统一定为0.35。

7.3.2 路基的不均匀性
根据第5.2.4.2节所述的调整系数ks考虑局部可能存在的承载力不均匀对尺寸确定的影响,调整系数
值详见附录D。

7.3.3 路基下方材料的冻结敏感性
路面路基下方材料的冻结敏感性是第6条所示冻融验算的一项输入参数。冻胀试验结束后确定敏感性(NF
P 98-234-2)。该测试突出了材料对低温吸收现象的敏感性。试验时的实测斜率值决定了材料的冻结敏感
性等级。这些值的范围确定了相应等级,详见附录D。若未进行该项试验,附录D中给出了可用于评估材
料冻结敏感性的补充项。

7.3.4 路基非冻裂材料的保温性
组成路基的非冻裂材料带来的保温性是第6条所示路面冻融验算的一项输入参数。通过参数An 可以计算
非冻裂材料带来的结冰量Qng,该参数随所用各类材料的性质和厚度变化。数值见附录D。

7.3.5 岩性基础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道路承载路基被视为一个均匀的弹性半空间。该空间的刚性模量为10 000 MPa,泊松比
为0.25。

7.4 确定尺寸中所考虑的路面材料的特性
本文件仅适用于使用以下所列标准化路面材料的情况。

7.4.1 未处理砂砾料
NF EN 13285标准中定义了未处理砂砾料。未处理砂砾料分为A类和B类。其中A类仅由一部分构成,其级
配均匀性已成体系。B类则是几种不同粒状部分按照规定比例,在拌合站中搅拌并加湿后重组的产物。
计算标准轴通过时在路面中产生的应力时,根据材料的弹性特征(包括刚性模量和泊松比)考虑材料。
拟用未处理砂砾料的刚性模量值见附录F。
-33- NF P 98-086

7.4.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和压实混凝土
NF EN 14227系列中的EN标准介绍了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和压实混凝土。
本文件涉及以下标准化材料:
— 水泥砂砾料:经水泥处理的粒状混合物;
— 矿渣砂砾料:经B2矿渣处理的混合料;
— 石灰-粉煤灰(硅质粉煤灰)砂砾料:经粉煤灰2处理的混合料;
— 公路用水硬性结合料砾石:经公路用水硬性结合料2处理的混合料;
— 矿渣-粉煤灰-石灰砾石:经粉煤灰2处理的混合料;
— 水硬性粉煤灰砾石:经粉煤灰2处理的混合料;
— 压实道路混凝土和用高性能水硬性结合料或火山灰粘结剂处理的砾石;
— 矿渣砂:经B3矿渣处理的混合料;
— 水泥砂:用水泥处理的粒状混合料;
— 公路用水硬性结合料砂料:经公路用水硬性结合料3处理的混合料;
— 矿渣-粉煤灰-石灰砂:经粉煤灰3处理的混合料;
— 水硬性粉煤灰砂:经粉煤灰3处理的混合料;
— 石灰粉煤灰砂:经粉煤灰3处理的混合料;
根据多组参数考虑这些材料,具体包括:
— 材料的弹性性能:刚性模量和泊松系数;
— 疲劳性能:σ6, b 和 SN;
— 校准系数:kc ;
— 不连续系数:kd。
这些参数的值见附录F。

7.4.3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
NF EN 13108系列中的EN标准介绍了经沥青结合料处理的材料。
本文件涉及以下标准化材料:
— 下层所用沥青砂砾料;
— 下层所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 行车层和联结层所用其他沥青混凝土。
根据多组参数考虑这些材料,具体包括:
— 材料的可逆性,弹性定律情况下:刚性模量和泊松比;
— 疲劳性能:ε6, b 和SN ;
— 校准系数:kc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的尺寸参数详见附录F。
NF P 98-086 -34-

7.4.4 水泥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符合NF EN 206-1标准及其附录、以及NF EN 13877-1标准和 NF P 98-170标准。
钢筋混凝土中所用钢材符合NF P 98-170标准第4条。根据多组参数考虑这些材料,具体包括:
— 材料的可逆性:刚性模量和泊松系数;
— 疲劳性能:σ6, b 和 SN;
— 校准系数:kc
— 不连续系数:kd.
参数值见附录F。

8 该方法在不同系列路面结构中的应用
该部分就各类结构阐述了以下内容:
— 用于计算的建模假设;
— 用于尺寸确定的标准。

8.1 适用于所有路面结构的路基验算
如下所示标准适用于不同系列结构。
必须验证路基的永久变形在结构的使用寿命内尚可接受。本次验算以根据Burmister多层模型在路基顶
部计算出的最大可逆垂直变形值εz为基础。
εz值必须小于等式18或等式19中根据NE确定的容许值。
当NE 超过250 000时:
等式18:计算NE超过250 000时的εz,adm

当NE小于或等于250 000时:
等式19:计算NE小于或等于250 000时的εz,adm

8.2 关于下层未处理砂砾料层的验算
如下所示标准适用于不同系列结构。
若NE交通量小于或等于250 000,则未就下层材料引入计算标准。根据经验,未处理砂砾料(GNT)
耐永久变形风险的能力取决于材料特征的选择。
在其他情况下(NE大于或等于250 000),大半径车辙的验算则是针对在未处理砂砾料层顶部,
根据Burmister多层模型计算出的最大可逆垂直变形εz 。
εz值必须小于等式20根据NE确定的容许值。
等式20:计算下层未处理砂砾料层的εz,adm
-35- NF P 98-086

8.3 柔性路面
8.3.1 路面结构建模
该结构由多层弹性体表示,且各层粘合在一起。
根据交通量选择面层的厚度和性质(附录B)。
如果NE 小于或等于100 000,则基层厚0.15米,若NE 大于100 000,则基层厚0.20米。
尺寸确定仅涉及底基层。底基层分为底基下层,底基下层从路基开始最大厚度为0.25米。每一底基下层
均有刚性模量,从路基到基层递增。
拟考虑的材料刚性模量、底基层下层模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泊松比详见附录F。

8.3.2 尺寸确定标准
通过路基永久变形唯一标准的计算来进行路面验算(方程19)。

8.4 厚混凝土路面
8.4.1 路面结构建模
该结构由多层弹性体表示,与路基承载层上的底基层完全相同,各层粘合在一起。拟考虑的确定材料刚
性模量的规则以及泊松系数详见附录F。
预先选择行车层以及联结层(如有)的厚度和性质(附录B)。
尺寸确定涉及下层的厚度。
对于基层为沥青材料,底基层为NF EN 13285标准B类未处理砂砾料的下层而言,若为PF3,则在底基层的
最小厚度为0.15米;若为PF2,则为0.25米;若为PF1,则为0.45米。尺寸确定仅涉及沥青材料基层的厚
度(一般来说,路基相关标准已自动经过验算)。
若下层为沥青材料,则底基层的厚度至少应等于基层厚度加上0.01米。

8.4.2 尺寸确定标准
通过以下各项的计算,进行路面验算:
— 沥青层底部的疲劳断裂:沥青层底部的伸长率 εt 必须保持低于根据等式1计算得出的容许值
εt,adm ;
— 非粘合层以及路基的永久变形:非粘合层以及承载路基表面的可逆垂直变形εz必须保持小于极
限值εz,adm (等式18或等式19和等式20)。
NF P 98-086 -36-

8.5 下层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的路面
8.5.1 路面结构建模
该路面由多层弹性体表示。材料的刚性模量以及泊松系数附录F第F.2条。
预先选择行车层以及联结层(如有)的厚度和性质(附录B)。
尺寸确定涉及下层的厚度。
分别论述结构下层分为两层的情况与结构只有一层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下层的情况。

8.5.1.1 结构下层分为两层的情况
确定底基层的最小厚度后确定尺寸。最小厚度视路基等级而定:PF2,0.20米;PF3 0.18米;PF4,0.15
米。
此外,为了将基层和底基层之间的界面与路面表面分开,基层厚度的取值至少应等于底基层加上0.05
米,但底基层为2级水硬性砂料的路面除外,此类路面基层的厚度的取值至少应等于底基层的厚度加上
0.10米。

8.5.1.2 结构只有一层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下层的情况
累计交通量NE≥106时,力学等级大于或等于T2(NF EN 14227)的材料的最小厚度值必须为0.25米。若
NE<106,则最小厚度为0.15米。
确定底基层的最小厚度后确定尺寸。最小厚度视路基等级而定:PF2,0.20米;PF3,0.18米;PF4,0.15
米。

8.5.1.3 结合条件
在底基层-承载路基界面和面层-基层界面,假设两层间均粘合在一起。
在基层-底基层界面,待确定条件取决于水硬性结合料的性质。
— 若为砾石-粉煤灰-石灰或4级的水泥砾石,则各层是滑移的。
— 若为级配矿渣碎石,则各层粘合在一起;
— 若为其他粘结剂,则结合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条件。然而,对比计算结果与这些结构性能观
察后,表明滑移假设过于悲观。因此选取该层底部的应力表达式等于粘合情况和滑移情况(半粘合
情况)下所得值总和的一半。这种情况主要是基层为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碎石,底基层为水硬性结合
料处理砂料的结构。
在基础-土基界面,各层推测为粘合,但是用沥青乳液非砾石固化层除外,此时各层视为滑移。
-37- NF P 98-086

8.5.2 尺寸确定标准
通过以下各项的计算,进行下层经过水硬性结合料处理路面的验算:
— 结合层底部的疲劳断裂:根据Burmister模型计算得到的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层底部拉应力σt 必
须小于根据方程2计算得出的容许值σt,adm。如果仅有一层或者各层是粘合的,需考虑的基准面即
为经过处理下层的底部。否则,在各处理层底部验证该标准。
— 非结合层以及路基的永久变形:根据Burmister模型计算得到的非结合层以及承载路基表面的可
逆垂直变形εz必须保持小于极限值εz,adm (方程18或方程19和方程20)。
如果基层/底基层的界面是滑移的或半粘合的,则 ks 仅适用于计算底基层底部容许应力,对基层而
言,ks等于1。

8.6 混合结构路面
8.6.1 路面结构建模
该结构由多层弹性体表示。材料的刚性模量以及泊松比详见附录F。基层视为粘合在路面承载路基上。
预先选择磨耗层以及联结层(如有)的厚度和性质(附录B)。沥青材料厚度与路面总厚度之比介于0.4
到0.5;在连续计算期间,都必须满足这一条件。
根据8.6.2.阐述的计算方法,分两个阶段确定尺寸。
1) 第一阶段 年,在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的底基层完全损伤前,所有路面层均视为粘合在一起。
2) 第一阶段 年,假设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层出现疲劳损伤。取残余模量等于初始模量的1/5,且沥
青材料—水硬性材料界面视为滑移界面。因此,是沥青材料基层吸收弯曲拉应力。
尺寸确定涉及下层的厚度。

8.6.2 尺寸确定标准
通过以下各项的计算,进行混合结构路面验算:
— 第1阶段时,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层底部的疲劳断裂:根据Burmister模型计算得到的经水硬
性结合料处理层底部拉应力σt 必须小于根据方程2计算得出的容许值;
— 第2阶段时,沥青层底部的疲劳断裂:根据Burmister模型计算得到的沥青层底部的伸长率εt必须
保持低于根据方程1计算得出的容许值;
— 非结合层以及路基的永久变形:根据Burmister模型计算得到的非结合层以及承载路基表面的可
逆垂直变形εz必须保持小于极限值εz,adm (方程18或方程19和方程20)。
对于水硬性结合料处理层,计算NE时,应使用CAM系数,该系数与下层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路面适
用的系数相同(附录C)。
对于沥青层,计算NE时,应使用CAM系数,该系数与沥青路面适用的系数相同(附录C)。
NF P 98-086 -38-

确定尺寸计算的步骤如下:
— 第1阶段,计算底基层底部的应力σt 。根据方程2中得到标准轴等效通过数量,然后应用方程17
计算相应的累计载重卡车数量NPL1 ;
— 第2阶段,计算基层底部的应变εt 。根据方程1中得到标准轴等效通过数量,然后应用方程17计
算相应的累计载重卡车数量NPL2 ;
— 最后计算导致路面损毁的载重卡车总数量NPL1 + NPL2。如果NPL1 + NPL2 > NPL(路面设计期限内相
应的载重卡车数量),则可使用该结构。

8.7 倒装结构路面
8.7.1 路面结构建模
该结构由多层弹性体表示,且各层粘合在一起。基层-路基界面粘合。
拟考虑的材料刚性模量以及泊松比见附录F。若无具体研究给出的数值,则取未处理天然碎石层的刚性模
量等于480 MPa。
预先选择磨耗层以及联结层(如有)的厚度和性质(附录B)。取中间粒状层的厚度等于0.12米。
尺寸确定仅涉及沥青材料下层和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下层的厚度。

8.7.2 尺寸确定标准
通过以下各项的计算,进行倒装结构路面验算:
— 沥青层底部的疲劳断裂:根据Burmister模型计算得到的沥青层底部的伸长率εt必须小于根据方
程1计算得出的容许值εt,adm ;
—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层的疲劳断裂:根据Burmister模型计算得到的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层底部拉
应力σt 必须小于根据方程2计算得出的容许值σt,adm ;
— 支撑层的永久变形:根据Burmister模型计算得到的承载路基表面的垂直变形εz必须小于容许值
εz,adm (方程18或方程19);
— 未处理砂砾料层的车辙:根据Burmister模型计算得到的未处理砂砾料表面的垂直变形εz必须小
于容许值εz,adm 。该值考虑到该中间层厚度较小,且根据其质量,还加上了根据方程18和方程19
所得值的20%。
鉴于该加湿砂砾料中间层厚度较小,且考虑到其质量,该层的容许极限垂直应变εz,GNT可比其他结构
极限垂直应变高20%。
若NE>250 000,根据方程21得出倒装结构未处理砂砾料表面的极限垂直变形。
方程21:计算NE>250 000时,反向结构中未处理砂砾料的εz,adm

若NE≤250 000,根据方程22得出反向结构未处理砂砾料表面的极限垂直变形。
方程22:计算NE≤250 000时,反向结构中未处理砂砾料的εz,adm
-39- NF P 98-086

8.8 水泥混凝土路面
本文件中所选结构如下:
— 交通量低于或等于T3时,垫层上铺混凝土板(带或不带传力杆);
— 贫混凝土或水硬砾料基础上铺带传力杆或不带传力杆混凝土板,或浇连续配筋混凝土(BAC);
— 3级沥青碎石基础上浇连续配筋混凝土;
— 交通量低于或等于T1时,3级沥青碎石基础上浇带传力杆水泥混凝土;
— 沥青混凝土上浇连续配筋混凝土;
— 未处理砂砾料排水层上铺混凝土板。8.8.4中具体论述了该结构,根据经验确定该结构的尺寸。

8.8.1 路面结构建模
该结构由多层连续弹性体表示。第5条中所述系数 kd 考虑了横向不连续性和热梯度影响,系数值详见
F.4。
各层之间的联结条件如下:
— 沥青混合料行车层或表面磨耗处治层(ESU)与其支撑之间的界面:粘合
— 如果垫层未经处理,则垫层上铺混凝土板界面:粘合;否则,则为滑移;
— 混凝土板或连续配筋混凝土与贫混凝土或水硬砾料基础之间的界面:滑移;
— 沥青碎石基础上浇连续配筋混凝土界面:15年为粘合,之后为滑移;
— 沥青碎石基础上浇带传力杆水泥混凝土界面:半粘合;
— 沥青混凝土上浇连续配筋混凝土界面:滑移;
— 基层-承载路基界面:粘合。
材料的刚性模量以及泊松比见F.4。
尺寸确定行车基层和底基层的厚度。
贫混凝土基础路面的底基层的最小厚度为:PF2时,0.18米;PF3时 0.15米;PF4时,0.12米。水硬性结合
料处理材料基础路面的底基层的最小厚度为:PF2时,0.20米;PF3时 0.18米;PF4时,0.15米。
只有在PF3或PF4路基上,才能进行3级沥青碎石基础上的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此时,沥青材料的
最小厚度为0.08米。

只有当路基的性能至少达到PF2qs时,才能进行3级沥青碎石基础上的带传力杆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
此时,沥青材料的最小厚度为0.08米。
只有当路基为PF3或PF4时,才能进行半细料沥青混凝土上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半细料沥青混凝土
的最小厚度为0.05米。

8.8.2 尺寸确定标准
对于贫混凝土以及水硬砾料基础:
通过计算行车基层底部和底基层底部的疲劳断裂来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验算;根据Burmister模型计算得
到的水泥混凝土或水硬砾料层底部的拉应力σt必须小于根据公式2计算得到的容许值。
如果基层/底基层的界面是滑移的或半粘合的,则系数ks仅适用于计算底基层底部容许应力,对基层
而言,ks等于1。
NF P 98-086 -40-

对于沥青基础:
确定3级沥青碎石上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应分连续两个阶段进行:前15年,连续配筋混凝土视为
与3级沥青碎石层粘合;在剩余寿命期内,连续配筋混凝土则视为在基面上滑移。
根据Burmister模型计算这个两个工作阶段内任一阶段的3级沥青碎石底基层底部外力(应变)和连续配筋
混凝土底部外力(应力)。此时,根据计算得到的应力,通过反演每种材料的疲劳定律(方程1和方程
2)来确定各个计算阶段各层(底基层和基层)的标准轴等效通行数量,并转换成载重卡车数量(方程
17)。这两个计算阶段得到的通行数量之和即为相关结构中这两层(基层和底基层)各层的容许载重卡
车通行总量。
通过连续配筋混凝土厚度迭代,进行计算,直到这两层(基层和底基层)各层的容许载重卡车总数量高
于或等于所定假设(日交通量、计算期限和增长率)相应的载重卡车数量。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验证第1阶段的寿命至少大于等于15年。

8.8.3 确定钢材尺寸
根据确定结构尺寸时所发现的混凝土板的厚度来确定钢材尺寸。
标准NF P 98-170附录C中规定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钢材、钢筋、加强筋的使用条件,并确定了传力杆
的数量和特征。传力杆应符合NF EN 13877-3标准。

8.8.4 排水层上板结构情况
凭经验确定该结构的尺寸。行车基层为5级非配筋不带传力杆水泥混凝土(BC5)。底基层为排水层
(CD),由厚0.10米的10/20或20/30材料组成。
LCPC-SETRA的《新建路面结构手册》中(1998),根据路基等级和交通量定义了表1中所述结构。
表1-排水层上板结构的经验厚度,根据累计载重卡车量而定

PF2 PF3 PF4

6.106 PL≤ NPL≤14.106 PL 0.37米 — BC5 0.35米 — BC5 0.33米 — BC5

2,5.106 PL≤NPL< 6.106 PL 0.36米 — BC5 0.33米 — BC5 0.31米 — BC5

1.5.106 PL≤NPL< 2.5.106 PL 0.34米 — BC5 0.31米 — BC5 0.30米 — BC5

0.5.106 PL≤NPL< 1.5.106 PL 0.29米— BC5 0.27米 — BC5 0.25米 — BC5

NPL<0.5.106 PL 0.28米 — BC5 0.26米 — BC5 0.24米 — BC5


-41- NF P 98-086

附录 A
(参考)
定义
A.1 公路路面结构
A.1.1
路面
是指由一层或多层组成,用于方便地面上交通通行的结构
A.1.2
基础层
一次性施工的路面组成部分
A.1.3

路面的结构组成部分,由唯一的标准化产品组成。一层可以分成一个或多个基础层。
A.1.4
面层
同行车接触的路面层次。面层可以分为一层或多层,包括行车层和联结层
A.1.5
行车层
同行车接触的路面上层
A.1.6
联结层
行车层和基层之间的路面层
A.1.7
路面下层
路面主要的结构组成部分。下层可以分为一层或多层,包括基层和和底基层
A.1.8
行车基层
基层和行车层为同一层的路面层

A.2 确定路面尺寸时所用参数
NF P 98-080-1和NF P 98-082标准中给出了交通量特征相关术语的定义。
A.2.1 交通量
A.2.1.1
标准轴
荷载P0等于130kN的双轮单轴
NF P 98-086 -42-

A.2.1.2
参考荷载
确定尺寸时所用参考荷载用标准轴的一轮表示。使用半径为0.125米,中心距离为0.375米的两个圆盘,同
时在路面表面施加均匀分布、大小为0.662MPa的压力进行描述;另一个半轴对该双轮垂直线上点的影响
忽略不计
A.2.1.3
载重卡车
根据NF P 98-082标准的规定,车辆总重量额定值(PTAC)大于35 kN的车辆
A.2.1.4
交通量
特定时期内的车辆通行数(如第5条规定,根据车道宽度,选择一条车道或整条道路)。确定尺寸时,仅
考虑载重卡车交通量
A.2.1.5
重型卡车年平均日交通量
在计算期内,就交通量最大的车道,所统计到并进行平均的所有载重卡车交通量,用年平均日交通量
(TMJA)表示
A.2.1.6
交通量等级
根据日平均交通量(TMJA)确定,用Ti表示
A.2.1.7
车轴的侵蚀
此类磨耗用A表示,根据道路疲劳损伤估计。与荷载为P0的参考标准轴经过时造成的损伤相比,此类侵
害是指荷载为P的轴通过时造成的损伤
A.2.1.8
载重卡车的侵蚀
载重卡车的磨耗等于车辆所有轴的磨耗之和
A.2.1.9
交通量的侵蚀
给定交通量的所有车辆的磨耗的算术总和
A.2.1.10
平均磨耗系数CAM
给定交通的平均磨耗系数是指相关载重卡车交通量除以组成该交通量的载重卡车数后的磨耗
A.2.1.11
等效累计交通量NE
在规定的设计期限内,交通量最大的车道上载重卡车累计交通量相应的标准轴通行数
A.2.2
设计期限
计算路面结构尺寸所选年数d
-43- NF P 98-086

A.2.3
风险
在设计期限内,在不进行任何结构维护操作的情况下,出现可能需要进行类似于路面重建加固工程损坏
的概率r(%)

A.2.4 确定路面尺寸时所用概念
A.2.4.1
疲劳定律
根据实验室循环试验确定的关系,规定了根据所施加应力的范围,导致试样“断裂”的循环次数。该尺
寸确定方法使用相同的损伤定律公式,根据韦勒曲线和Miner原理描述了其关乎沥青材料的疲劳和预裂缝
或未结合粒状材料中的永久变形。只改变控制现象和这些定律参数数值的外力(应力或可逆应变)的性
质。
A.2.4.2
韦勒曲线
表示试样随所施加应力范围s在疲劳状态下的寿命N的曲线。通常该曲线用方程A.1或 A.2表示。

式中:
N 断裂加载循环次数;
s 应力范围;
b, α, β 验证以下条件的参数:– 1<b<0 ; α>0 且β> 0。
通过引入1百万次循环断裂的常规应力范围s6,韦勒曲线再次写入:

A.2.4.3
Miner原理
不同级别应力相应的疲劳损伤累计规律
基本损伤di 由方程A.4表示。

式中:
Ni si荷载下相应的寿命。
根据Miner原理,无论施加应力的顺序如何,某种承受不同级别应力材料的基本损伤总和等于1(断裂
时)。
NF P 98-086 -44-

式中:
di si 荷载下的基本损伤;
Ni 应力范围si荷载进行循环的次数
A.2.4.4
路面层中容许应力值或应变值
为了确保超过该层特定点的设计容许应力的概率小于或等于风险r,路面层中不得被超过的应力值或
应变值。
-45- NF P 98-086

附录 B
(规范性)
面层的选择

B.1 沥青混合料行车层
沥青面层取决于结构和交通量。根据所需面层特征(噪音、 黏着力、下层保护、用户舒适性),可采用
不同的工艺。表B.1中规定了不同工艺可使用的厚度。
表 B.1 — 行车层不同工艺的厚度范围

工艺 标准 粒度 厚度 (米)

半细粒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1 EB10 0.05至0.07


BBSG EB14 0.06至0.09

薄层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1 EB10 0.03至0.04


BBM EB14 0.035至0.05

排水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7 BBDr6 0.03至0.04


BBDr BBDr10 0.04至0.05

矿渣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1 EB10 –1类 0.04至0.05


BBS EB10 –2类 0.04至0.05
(NE≤250 000路面用沥青混凝土) EB10 –3类 0.08
EB10 –4类 0.10至0.12

特薄层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2 BBTM10 0.02至0.03


BBTM BBTM6 0.02至0.03

超薄层沥青混凝土 prNF EN 13108-9 (2010 UTLAC10 0.015


年5月) UTLAC6 0.015
BBUM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1 EB10 0.05至0.07


BBME EB14 0.06至0.09

表面处治层 NF EN 12271
ES

浇注式沥青 NF EN 13108-6
NF P 98-086 -46-

B.1.1 乡村或城郊环境中 NE≤250 000 的路面


NE≤100 000的柔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的行车层可改用耐磨表面处治层(ESU)。
图 B.1中给出了NE≤250 000的柔性路面面层的厚度,该厚度随累计交通量变化(经验反馈得出的曲线)。
沥青材料面层的厚度(厘米)

累计交通量(130KN 轴)

图B.1 — 交通量不大且下层为粒状材料的路面沥青材料面层的厚度

B.1.2 乡村或城郊环境中 NE>250 000 的路面


B.1.2.1 厚沥青结构、混合结构和倒装结构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根据各类工艺的技术限制以及路面结构的总厚度来确定面层(行车层和联结层)
厚度。
但是建议联结层的厚度在0.05米至0.07米之间。如果行车层较薄或特别薄,则该厚度范围可扩大至0.09
米。

B.1.2.2 半刚性结构
对于下层经过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的路面,根据观测到的实际路面性能,可以采用表B.2中所述的最小厚度
值。
表B.2—半刚性路面面层的最小厚度

交通量等级 面层的最小厚度(米)

T≤T2 0.06

T=T1 0.08

T≥T0 0.10至0.14
-47- NF P 98-086

B.1.3 城市路面
城市路面的行车层根据下层材料和路面所承载的最大交通量而定。这些规则详见表B. 3。需注意,路面
维护时,会广泛使用表面处治层、砂浆、ECF、 特薄层沥青混凝土、超薄层沥青混凝土等工艺方法。

表B.3 —城市路面行车层所用的各类工艺方法

车道类型 面层 底层

未处理砂砾料
表面处治层
连接线 未处理砂砾料或沥青砂砾料
薄层混凝土
年平均日交通量(TMJA) 未处理砂砾料或沥青砂砾料或水硬性
半细料沥青混凝土
≤ 25 结合料处理材料
水泥混凝土

沥青砂砾料或水泥混凝土
ECF
水泥混凝土
地沥青
分流车道 沥青砂砾料或未处理砂砾料
薄层沥青混凝土
年平均日交通量(TMJA) 未处理砂砾料
半细料沥青混凝土
≤ 150
未处理砂砾料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2级水泥混凝土或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
水泥混凝土
料或未处理砂砾料

沥青砂砾料或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ECF
沥青砂砾料或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或水
特薄层沥青混凝土-超薄层沥青 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
混凝土
主干道 沥青砂砾料或未处理砂砾料
3级薄层沥青混凝土
年平均日交通量(TMJA)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或水硬性结合料处
≤ 1,000 半细料沥青混凝土 理材料或未处理砂砾料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沥青砂砾料或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凝土 2级水泥混凝土或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
料或沥青砂砾料或未处理砂砾料

B.2 混凝土行车层
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的行车层同样也是其基层。骨料的特性及其粒度的选择应满足附着力的要求。混
凝土的表面处理(剥离、清扫、喷丸等)也根据所需的使用特性进行调整。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选择铺设薄沥青混合料层、特薄沥青混合料层或表面处治层。
NF P 98-086 -48-

附录 C
(参考)
平均磨耗系数值(CAM)

NF P 98-082标准中介绍了平均磨耗系数的计算方法。若未确定交通量组成(车轴类型分布以及车轴荷
载),则可适用下述表格C.1、C.2、C.3中所给的根据路面类型而定的平均磨耗系数值。
具有高速公路性质的道路是指高速公路、确保高速公路网络连续性的连接线以及和土地规划的重要连接
线。此类道路的特征在于载重卡车所占份额大(超过10%),且优先配置五轴及以上的载重卡车。

表C.1 — 高速公路性质道路根据交通量以及材料类型而定的平均磨耗系数

T2 T1 T0 TS Tex

沥青材料CAM 0.8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及混凝土CAM 1.3

土方、未处理砂砾料CAM 1

表C.2 — 非高速公路性质道路根据交通量以及材料类型而定的平均磨耗系数

T2, T1,
T5 T4 T3- T3+
T0

沥青材料CAM 0.3 0.3 0.4 0.5 0.5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及混凝土CAM 0.4 0.5 0.6 0.6 0.8

土方、未处理砂砾料CAM 0.4 0.5 0.6 0.75 1

表C.3— 城市环境路面根据交通量以及材料类型而定的平均磨耗系数

交通量大的主
连接线 分流车道
车道

沥青材料CAM 0.1 0.2 0.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及混凝土CAM 0.1 0.2 0.4

环形交叉口的CAM 0.2 0.5 1.0


-49- NF P 98-086

附录 D
(规范性)
确定路面尺寸时考虑土方上部和垫层

D.1 道路路基
在平板静态负载或者动态负载下评估道路路基的长期承载力。NF P 94-117-1标准中规定了静态负载下
确定EV2模量。NF P 97-117-2标准中规定了动态负载下的模量EDYN2。
根据静态负载或者动态负载下的模量值(见表D.1)确定道路承载路基的长期承载力等级。

表D.1 — 路面承载路基长期承载力等级

EV2或EDYN2 模量(MPa) 20 50 80 120 200

路基等级 PF1 PF2 PF2qs PF3 PF4

qs
Pf2 级又称优质PF2,属于中间计算等级,该等级可以对验收特征可确保长期承载力的值介于80MPa和
120MPa的路基进行评估。迄今此类路基的验收尚未实现标准化。

D.2 确定尺寸时所考虑的路基不均匀系数
尺寸计算时所用的视路基而定的不均匀性系数ks详见表D.2。
表D.2 — 根据承载路基的长期承载力等级需要考虑的ks值

模量 E<50 MPa 50 MPa≤E<80 MPa 80 MPa≤E<120 MPa E≥120 MPa

ks 1/1.2 1/1.1 1/1.065 1

D.3 路基组成材料的抗冻性能
路基材料分为非冻裂(SGn)、不易冻裂(SGp)、极易冻裂(SGt)三类。按照表D.3中给出的数值范围,
根据冻胀试验斜率确定(详NF P 98-234-2)具体分类。
一般以冻胀试验为准。但是,若无法获取试验结果,则可采用表D.4中所述作为参考的抗冻敏感性等级。
表D.4选取各种材料的最高敏感性等级(10%以上的情况中出现)编制而成。因此,严格应用该表可能会
导致高估抗冻敏感性,尤其是细粒土的抗冻敏感性。在目前知识状态下,无法对表D.4中未列材料进行评
价。因此,必须进行冻胀试验。
NF P 98-086 -50-

最后,若未进行此项试验,对于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的土壤,混合物在第一次统计到出现冻结之日,其
径向拉伸强度Rtb必须大于0.25MPa,才能被视为非冻裂。当垫层(挖方区、尤其是排水不善)的材料有进
水风险时,该限值可能上调至0.3 MPa。在参考温度为20℃的情况下,通过实验室处理研究确定该强度。

表D.3 — 根据NF P 98-080-1标准的冻裂性材料分类

0.05 0.40 试验斜率(mm/(℃.h)1/2)

SGn SGp SGt

表D.4 —抗冻敏感性参考等级

未经处理土料或材料的土工分类 若未进行冻胀试验,则可采用抗 Qg值 ,


(根据 NF P 11-300标准) 冻敏感性等级 单位:(℃.j)1/2

80μm通过量<或=3%的非水敏性材料 SGn —

B1,B3, A3, A4 SGp 2.5 (p=0.4 mm/(℃.h)1/2)

A1、A2、B2、 B4、B5、B6、 R1、R3 SGt 0 (p=1 mm/(℃.h)1/2)

通过参数An,可以评估非冻裂材料的保温性。其值视相关材料而定,详见表D.5。

表D.5 — 视垫层材料性质而定的An值

未经过处理 经过处理

未处理砂砾料或
材料 (C1) A1–A2–A3经 (C1) B2至B6经水硬性
80μm通过量<或
石灰或水硬性结合 结合料处理(含或不 粉煤灰
=3%的非水敏性材
料处理 含石灰)

An (°C.天)1/2 /m-1 12 14 13 17

A–B–C–D:NF P 11-300标准规定的材料等级
GNT:NF P 18-545与NF EN 13285标准规定的未处理砂砾料
-51- NF P 98-086

附录 E
(参考)
工程控制的选择
业主根据用于一直保持公路网同质部分目标服务水平的资料情况,而规定的投资维护策略是选择本附录
中所述设计参数的前提。

E.1 设计期限
国家已根据相关路网类型选定了两种可能的设计期限,以供参考,详见1998年版新建路面典型结构手
册。结构性公路网路面的的规定设计期限为30年;非结构性公路网路面的设计期限则为20年。地方行政
区域则习惯上选择15至30年的设计期限。
城市路面的设计期限一般为10年至20年,见参考文件《城市路面结构尺寸确定》所述[6]。

E.2 计算风险
E.2.1 参考风险值
路面结构设计与尺寸确定技术指南中规定了T0至T3交通量的计算风险值。TS、 Tex、 T3、T4、以及T5交
通量等级的风险值根据新建路面标准结构手册﹝2﹞中的值类推确定。相关风险值详见表E.1。

表E.1 —根据结构类型、材料以及城郊及乡村交通量等级确定的风险值(以%表示)

Tex TS T0 T1 T2 T3 T4 T5

沥青材

厚混凝土结构和半刚 1.0 1.0 2.0 5.0 12.0 25.0 30.0 30.0
水硬性
性结构 结合料 1.0 1.0 2.5 5.0 7.5 12.0 25.0 25.0
处理材

沥青材

1.0 1.0 2.0 5.0 12.0 25.0 30.0 30.0
倒装结构 水硬性
结合料 1.0 2.0 5.0 10.0 15.0 24.0 25.0 25.0
处理材

沥青材

1.0 1.0 2.0 5.0 12.0 25.0 30.0 30.0
混合结构 水硬性
结合料 1.0 2.0 3.0 10.0 20.0 35.0 50.0 50.0
处理材

混凝土结构
行车基层 1.0 1.0 2.8 5.0 7.5 15 25.0 25.0

除连续配筋混凝土和带传力杆 2.0 2.0 5.6 10.0 15.0 25.0 25.0 25.0


NF P 98-086 -52-

水泥混凝土以外的底基层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连续配筋混凝土和带传力杆水
泥混凝土基底层

参考文件《城市路面结构尺寸确定》[6]中所述的城市路面风险系数详见表E.2。它们与结构类型无关。

表E.2 —与城市路面交通量等级相关的风险值

连接线 分流车道 交通量大的主车道

风险 25.0 25.0 5.0

E.2.2 正态分布分位数 u 与尺寸确定风险 r 之间的关系

u 与r的关系详见方程E.1。它反映了随机变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式中:
r 设计尺寸风险;
u 正态分布分位数。
与风险r相关的的u(正态分布分位数)的主要值详见表E.3。
表E.3 — 风险r相关u值

r (%) u r (%) u r
u
(%)
1 -2.326 5.6 -1.590
23 -0.739
1.5 -2.170 7.5 -1.439
24 -0.706
2 -2.054 10 -1.282
25 -0.674
2.5 -1.960 11.5 -1.200
30 -0.524
2.8 -1.911 12 -1.175
35 -0.385
3 -1.881 15 -1.036
40 -0.253
5 -1.645 20 -0.842
50 0

E.3 参考冻结指数
新建路面标准结构手册使用说明书附录2中给出了1951-1997年主要气象站特殊冬季和非特殊严寒冬季的
冻结指数。
这些数值反映了各个气象站本身的特征,并不完全代表整个省的情况。若要确定远离主要气象站项目的
冻结指数,建议从最靠近该路线的气候站收集可用数据。
-53- NF P 98-086

E.4 各车道载重卡车交通量分布
若对各个车道载重卡车交通量分布没有准确了解,则采用如下分布:
— 2车道路面

- 宽度<5米: TMJA = 100%的载重卡车交通量 (双向);

- 5米≤ 宽度<6米: TMJA = 75 %的载重卡车交通量 (双向);

- 宽度≥6米: TMJA = 50 %的载重卡车交通量 (双向);


— 乡村地区2*2车道路面:

- 慢车道: TMJA = 90%的单向载重卡车交通量;

- 快车道: TMJA = 10 %的单向载重卡车交通量;


— 城郊地区2*2车道路面:

-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 若无资料: 慢车道:TMJA = 75 %的单向载重卡车交通量;


快车道:TMJA = 25 %的单向载重卡车交通量;
— 乡村地区2*3车道路面:

- 慢车道: TMJA = 80 %的单向载重卡车交通量;

- 中间车道: TMJA = 20 %的单向载重卡车交通量;


— 城郊地区2*3车道路面:

- 慢车道: TMJA = 65 %的单向载重卡车交通量;

- 中间车道: TMJA = 30 %的单向载重卡车交通量;

- 快车道: TMJA = 5%的单向载重卡车交通量;

E.5 确定交通量等级 Ti
表E.4中规定了城郊以及乡村地区路面的交通量等级Ti 及其几何平均数(用Mg表示)。

表 E.4 — 根据TMJA确定交通量等级及相关几何平均数

等级 T5 T4 T3 T2 T1 T0 TS TEX

T3- T3+ T2- T2+ T1- T1+ T0- T0+ TS- TS+

Mg 5 35 65 115 175 245 390 615 950 1550 2450 3875 5920

年平 1 25 50 85 150 200 300 500 750 1200 2000 3000 5000 7000
均日
交通

本文件中所涉及的城市路面是指:
— 交通量不大,TMJA等于25(T5)的连接道;
NF P 98-086 -54-

— TMJA 介于25至150之间(T4和T3)的分流车道;
— TMJA介于150至1000之间(T2、T1和T0)的载重卡车主车道。
-55- NF P 98-086

附录 F
(规范性)
尺寸确定用路面材料特征:规范性部分

附录F中论述了路面材料的规范性部分,附录G则论述了参考性部分。考虑到城市路面工程施工难度,通
常使用如文件所述的具体材料特性[6]。

F.1 未处理砂砾料
根据交通量使用未处理砂砾料的条件、以及当NE≤250 000时在基层使用未处理砂砾料的条件详见附录G。
关于该材料的施工规定见附录H。
表F.1中给出了确定路面尺寸时所用未处理砂砾料的刚性模量值。取这些材料的泊松比等于0.35。
表F.1 —确定尺寸时未处理砂砾料层的刚性模量值

交通量等级低于或等于T3的路面
NF EN 13285标准中规定的类别

基层 1类:EGNT=600MPa

2类:EGNT=400MPa

3类:EGNT=200MPa

底基层 EGNT{1} = 3 E承载路基


(未处理砂砾料细分为0.25米厚的子层,下标为i, EGNT {子层i} = k EGNT {子层(i-1)}
从下至上递增)
k随未处理砂砾料类别变化

类别 1 2 3

k 3 2.5 2

不超过基层所示值的EGNT,见表G.1。

交通量等级为T2或T1的路面–基础为未处理砂砾料的厚沥青结构

底基层 EGNT{1} = 3 E承载路基


(未处理砂砾料细分为0.25米厚的子层) EGNT {子层i} = 3 EGNT {子层(i-1)}
不超过360MPa的EGNT

倒装结构路面(B类未处理砂砾料)

EGNT=480MPa

注:各结构模量值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未处理砂砾料的非线性特征,以及刚性随平均应力增加
(基层的模量比底基层更高,沥青层越薄,值更大)。
城市路面基层所用未处理砂砾料为2类B级。模量为400MPa。底基层所用未处理砂砾料为2类A级,且其模
量等于路基模量的2.5倍。
NF P 98-086 -56-

F.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
尺寸确定参数值由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的类别而定,而相关类别则是根据360天内估计和实测的力学性
能确定。
通过振动压缩时所取试样的直接拉伸试验评估弹性性能,并测量弹性模量(NF EN 13286-40和NF EN
13286-43)。这些试样在20℃的温度下保存在防水套中。
通过对预埋在其底部的梯形试样进行弯曲试验来评估疲劳性能(NF P 98-233-1)。通过该测试,可以确
定106 次加载循环相应的应力水平σ6 以及在该应力水平下N的十进对数的分散标准偏差SN。若未进行该试
验,则根据第G.2条中给出了通行关系的直接抗拉强度来估算疲劳性能。
若无试验结果,则确定尺寸时考虑到的标准化材料的刚性模量值以及疲劳参数如下。对于大于模量E最小
值以及疲劳强度σ6最小值的特征,如果在研究使用现场组成成分配制而成材料的配方时,确实得到了这
些特征,则确定尺寸时可以予以考虑。但是,这些值不能超过比相关材料等级高的材料等级的参考值。

F.2.1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料以及火山灰砂砾以及公路专用压实混凝土
表F.2为成分和性能符合第2条规定标准的经过处理砂砾料所用的参考用计算参数值。最后一列为基本公
式应得到的Rt360的相关最小值。

表F.2符合标准的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料计算参数的参考值

E σ6 Rt360最小
材料 3
–1/b SN Sh
(10 MPa) (MPa) (MPa)

水泥砂砾料(T3)
公路用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料(T3) 23 0.75 15 1 1.15
水硬性粉煤灰砂砾料(T3)

水泥砂砾料(T4) 25 1.2 15 1 1.8

粒状矿渣砂砾料(T2)
15 0.60 12.5 1 0.03 0.90
预磨矿渣砂砾料(石灰活化)(T2)

预磨矿渣砂砾料(T3)
20 0.70 13.7 1 1.05
(硫酸盐或钙活化剂)

石灰硅铝粉煤灰砂砾料(T3) 30 1.40 16 1 2.10

压实混凝土(T5) 28 1.85 15 1 2.8

F.2.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
由于砂料来源多样,以及考虑到即时稳定性和长期力学性能需要粘结剂组成和配比不同,因此每次都应
进行特定的实验室研究(NF P 98-114-2)。通过该研究,应可以确定基础配方对现场不可避免分散的敏感
性(组成和施工)。
通过将根据基础配方得到的刚性模量值和强度值减少25%,可以了解该配方对组成部分变化的敏感性。
-57- NF P 98-086

若未进行特定实验室研究,则表F.3中提供了计算参数的参考值。
表F.3 —符合标准的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料计算参数值

等级 E σ6
材料 3
–1/b SN Sh
Ti (10 MPa) (MPa)

T3 12.5 0.65
矿渣砂或
T2 8.5 0.425 10 0.8 0.025
石灰火山灰砂
T1 3.7 0.175

水泥砂或 T3 17.2 0.75


石灰硅铝粉煤灰砂 T2 12 0.50
12 0.8 0.025

公路用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 T1 5 0.21

F.2.3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共有要素
F.2.3.1 泊松系数 kd和kc
取泊松系数等于0.25。
针对基层,为考虑不连续的影响而引入的系数kd:
— 若为T4级的已处理砂砾料(NF EN 14227)和压实混凝土,则等于1/1.25。
— 若为T2或T3的已处理砂砾料(NF EN 14227)和已处理砂,则等于1。
系数kc 则取表F.4中所提供的值。

表F.4 —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的系数kc的值

材料 kc

水泥砂砾料以及 T3、T2级公路水硬性结合
1.4
料处理砂砾料

其他经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 1.5

F.3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
F.3.1 概述
NF EN 13108系列标准针对沥青混合物,根据一般特征(级配、空隙百分比特点(空隙含量)、水敏性
(耐水性、抗永久变形强度(车辙试验)),同时辅以经验特征或基本特征规定了沥青混合料的配方。
由此可见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之为经验法,一种则称为基本法。
由于这两种方法互不兼容,因此不能将“经验”和“基准”规范结合起来。方法的选择需要视材料和本文件的
适用背景而定。例如,对于特薄层沥青混凝土(BBTM)、沥青混合料-薄层沥青混凝土(EB-BBM)以
及排水沥青混凝土(BBDr),规范基于 «一般 + 经验»方法。
NF P 98-086 -58-

对于两种方法都可适用的材料,则在适用本文件时,必须规定选择使用的方法。
«一般 + 基准»方法适用于3级或4级配方研究(NF EN 13108-20)。它主要适用于结构材料。通过这一方法,
可以提供确定沥青砂砾料、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或半细料沥青混凝土(更少情况下)
尺寸时,实测的刚性模量值和疲劳性能。
根据所采用的方法确定补充特征:
— “经验”特征:此类特征在于确定混合物的最低沥青含量(以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规定粘结剂的性质,并规定特征过筛的级配范围;
— “基本”特征:此类特征以刚性模量和抗疲劳强度为基础。抗永久变形强度可以通过重复施压型式试
验(NF EN 12697-25)反映,此类试验不代替车辙试验用于常规配方检验。

F.3.2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共有要素
F.3.2.1 泊松系数、下层材料厚度容差(Sh)
取泊松系数等于0.35。
Sh计算规则见方程F.1,其中h是指下层厚度。如果路基设置成大于或小于0.015米,则路基上所设置路面
层的分散可以取等于0.015米。


F.3.2.2 获得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的尺寸确定参数
按照NF EN 13108-20标准中介绍的方式,在实验室开展配方测试时确定现场所用材料中沥青混合料的特
征。
NF EN 12697系列标准介绍了基础配方试验。
根据基本法,从实验室制备试样的标准化实验中结果得到尺寸确定所需数据。
根据以下任一模量试验来估计15°C,10 Hz条件下的刚性模量E(NF EN 12697-26):
— 两点弯曲试验(NF EN 12697-26,附录A),取15℃和10 Hz时的模量;
— 直接拉伸试验,取在0.02s和15℃时计算的模量(NF EN 12697-26,附录E)。
根据在10°C和25Hz下进行的弯曲疲劳试验(NF EN 12697-24,附录A)评估疲劳性能。疲劳曲线由方程7
给出的形式关系表示。结果的分散情况(断裂时,基于log10N)表示为标准偏差SN。
如果使用经验法,则确定尺寸时使用下面给出的统一值。
-59- NF P 98-086

F.3.3 沥青砂砾料(EB-GB)
沥青砂砾料根据性能分为三级,根据粒度则分为两类(0/14或0/20)。可以按照NF EN 13108-1标准中所
述的经验法或基本法进行沥青砂砾料的分类。EB–GB4级需要根据基本法确定特征。
F.3.3.1 经验法
尺寸计算时所用模量值见表F.5。
表F.5 — 确定EB-GB(沥青砂砾料)尺寸时需考虑的特征(经验法)

等级 2 3

15℃ -10 Hz或0.02s时


9,000 9,000
的模量(MPa)

ε6 (μdéf) 80 90
常规计算值
–1/b 5 5

SN 0.3 0.3

kc 1.3 1.3

F.3.3.2 基本法

根据基本法,关于沥青混合料的NF EN 13108-1标准在前言中规定了每一等级材料的最小模量值E和
应变ε6 (在10℃和25 Hz条件下) ,具体见表F.6。这些值用于在取得相关材料的实验室试验结果前进行预
先尺寸确定。
对于大于模量E最小值以及疲劳特征ε6最小值的特征,如果在研究使用现场组成成分、按规定的空隙比例
配制而成材料的配方时,确实得到了这些特征,则确定尺寸时可以予以考虑。但是,这些特征不得超过
相关等级的最大值(表F.6)。
表F.6 —确定尺寸时根据基本法拟选定的EB-GB最小和最大力学特征

等级 2 3 4

15℃ -10 Hz或0.02秒时的模量


9,000 9,000 11,000
(MPa)
最小值
ε6 (μdéf) 80 90 100

15℃ -10 Hz或0.02秒时的模量


11,000 11,000 14,000
(MPa)
最大值
ε6 (μdéf) 90 100 115

–1/b 5 5 5

统一应用值 SN 0.3 0.3 0.3

kc 1.3 1.3 1.3


NF P 98-086 -60-

F.3.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EB-EME)
根据基本法确定这些材料的特征。关于沥青混合料的NF EN 13108-1标准在前言中规定了每一等级材料的
最小模量值E和应变ε6 (10℃且25 Hz条件下) ,具体见表F.7。 这些值用于在取得相关材料的实验室试验结
果前进行预先尺寸确定。
对于大于模量E最小值以及疲劳特征ε6 最小值的特征,如果在研究使用现场组成成分、按规定的空隙比例
配制而成材料的配方时,确实得到了这些特征,则确定尺寸时可以予以考虑。但是,这些特征不得超过
相关等级的最大值(表F.7)
表F.7 —确定尺寸时根据基本法拟选定的EB-EME最小和最大力学特征

等级 1 2

15℃-10 Hz或0.02s时的模量
14,000 14,000
(MPa)
最小值和常规值
ε6 (μdéf) 100 130

15℃-10 Hz或0.02s时的模量
17,000 17,000
(MPa)
最大值
ε6 (μdéf) 115 145

–1/b 5 5

统一应用的值 SN 0.3 0.25

kc 1 1

F.3.5 联结层和行车层用沥青材料
联结层和行车层用材料根据其类型可以通过经验法或基础法确定其特征。下表F.8指出了标准允许的方
法。
表F.8 — 确定联结层和行车层用沥青材料特征的方法

经验法E或基本法F
产品 标准 名称
标准允许 建议

半细粒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1 1、2、 3 级的EB-BBSG E或F E或F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1 1、2、 3 级的EB-BBME F F

薄层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1 1、2、 3 级的EB-BBM E, F E

柔性路面用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1 EB-BBS E,F E

特薄层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2 BBTM E E

排水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7 BBDr E E


-61- NF P 98-086

F.3.5.1 基本法
对于适用基本法的材料(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甚至是半细粒沥青混凝土),NF EN 13108-1标准规定了
各个级别材料模量E(15℃;10 Hz 或 0.02s条件下)和应变ε6的最小值(10℃ 和25 Hz)。
应变ε6的值源自施加变形(在10℃和25 Hz条件下)的两点弯曲疲劳试验(12697-24+A1标准)。
若确实根据现场组成成分、以及规定的空隙比例得到了所选性能,则确定尺寸时,可以考虑超过标准中
所示最小值,但未超过表F.9中值的特征。
表F.9 —基本法中确定尺寸时拟选联结层和行车层用材料的最小和最大力学特征

半细粒沥青混凝土 高模量沥青混凝
(EB-BBSG) 土(EB-BBME)

等级 1 2和3 1 2和3

15℃ -10 Hz时的模量(MPa) 5,500 7,000 9,000 11,000


最小值和常规值
ε6 (μdéf) 100 100 100 100

15℃ -10 Hz时的模量(MPa) 9,000 11,000 11,000 14,000


最大值
ε6 (μdéf) 115 130 115 130

–1/b 5 5 5 5

统一应用的值 SN 0.25 0.25 0.25 0.25

kc 1.1 1.1 1.1 1.1

F.3.5.2 经验法
尺寸计算时,适用经验方法的材料的E值、ε6值,疲劳曲线的斜率b、以及尺寸计算期间所用N的十进
制对数的标准偏差SN 详见表F.10。
表F.10 —经验法中确定尺寸时拟选联结层和行车层用材料的特征

常规计算值

材料 S (MPa) ε6 (μdef)
–1/b SN kc
15 °C – 10 Hz或0.02s 10°C – 25 Hz

1 级 半 细 粒 沥 青 混 凝 土 (EB-
5,500 100 5 0.25 1.1
BBSG)

2级和3级半细粒沥青混凝土(EB-
7,000 100 5 0.25 1.1
BBSG)

薄层沥青混凝土(BBM) 5,500

特薄层沥青混凝土(BBTM) 3,000
无内容
排水沥青混凝土(BBDr) 3,000

公路专用浇注式沥青(ACR) 5,500
NF P 98-086 -62-

尺寸计算时,不考虑小于或等于0.02米的行车层。

F.4 水泥混凝土
确定尺寸参数视混凝土类别而定,而混凝土类别按照NF P 98-170标准的表1,根据混凝土28天力学强度
确定。只进行符合NF EN 12390-3标准的抗压试验和符合NF EN 12390-6标准的劈裂试验。
取泊松比等于0.25。所有情况下系数kc均取等于 1.5。
参数Sh取决于施工设备以及在路面层中的位置,如表F.11所示。设备分为三种类型:
— A型设备: 表面震动;
— B型设备: 在固定模板上使用一组振动针;
— C型设备: 满足NF P 98-734标准规定特征的滑模机。

表F.11 — 水泥混凝土Sh 参数值

设备类型 A B C

垫层上的单层混凝土 0.03米 0.03米 0.03米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贫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基础上的基层/行车层 0.03米 0.02米 0.01米

表F.12中给出了系数kd的值。
表F.12 — 水泥混凝土系数kd的值

kd

垫层上的水泥混凝土板或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或水泥混凝
1/1.7
土/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

带传力杆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或带传力杆水泥混凝土/水
1/1.47
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

连续配筋混凝土/贫混凝土 1/1.37

带传力杆水泥混凝土/ 沥青混合料 1/1.37

连续配筋混凝土/3类沥青砂砾料 1/1.07

水泥混凝土用计算参数参考值详见表F.13。对于大于模量E最小值以及疲劳特征σ6最小值的特征,如果在
研究使用现场组成成分配制而成材料的配方时,确实得到了这些特征,且没有超过表F.13规定的最大
值,则确定尺寸时可以予以考虑。
表 F.13 — 符合NF P 98-170标准的混凝土计算参数

类别 2 3 4 5

模量(MPa) 20,000 24,000 24,000 35,000


参考值
σ6 (MPa) 1.37 1.63 1.95 2.15

最大值 模量(MPa) 22,000 24,000 29,500 35,000


-63- NF P 98-086

σ6 (MPa) 1.50 1.79 2.09 2.39

–1/b 14 15 15 16
统一应用的值
SN 1 1 1 1

纵向钢筋配筋率的计算取决于方程F.2(Vetter方程)的应用。通过该方程,可以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的配
筋率,以及与混凝土直接抗拉强度成正比的所用钢筋量。在该方程中,施加给钢筋的安全系数取等于
0.75。

式中:
P 钢材截面与混凝土截面之比(单位%);
f 基础上混凝土的摩擦系数;
σbt 混凝土的直接抗拉强度 (单位 MPa);
σae 钢筋的弹性极限 (单位 MPa);
N 钢筋模量和混凝土模量之比。
表F.14中给出了根据所用钢品种常用的Pa比率。
表F.14 — 根据钢品种而定的Pa常用值

混凝土Rc (单位 MPa) 2.63 2.15 1.95

FeE400 1.04 0.84 0.76

FeE450 0.92 0.74 0.67

FeE500 0.82 0.67 0.60


NF P 98-086 -64-

附录 G
(参考)
尺寸确定时路面材料特征:参考部分

G.1 未处理砂砾料
表G.1中根据NF EN 13285和NF P 18-545标准给出了轻交通量路面基层使用未处理砂砾料的条件。表G.2.
中规定了根据交通量等级使用未处理砂砾料的条件。

表G.1 — 轻交通量路面基层使用未处理砂砾料的条件(NE <250 000)

标准 使用1类 使用2类 使用3类

交通量 T3 T < T3 T3- T4 — T5 T5

d/D 0/14或 0/20 0/14或 0/20 0/31.5 不超过0/60

砂的清洁度 b c 35≤ES10 %< 45

内在特征 C D C D LA<50且MDE<45

Ic 100 ≥ 60 ≥ 60 ≥ 30

细粒 Ip ≤ 6

表G.2 —根据类型或三轴重复加载试验(TCR)所确定的力学性能等级而使用未处理砂砾料的条件

交通量等级
用途
T5 T4 T3 T2, T1

A、 B1、 B2或力学 B1、 B2或力学等


基层 B2或力学等级C2 不允许
等级C3 级C3

A、 B1、 B2或力学 A、 B1、 B2或力 B2 或 力 学 等 级


底基层 B2或力学等级C2
等级C3 学等级C3 C2

«A» 和 «B1»未处理砂砾料在葡式最佳实验下的密实度为80%。«B2»未处理砂砾料在葡式最佳实验下的
密实度则为82%。
若是根据三轴重复加载试验(NF EN 13286-7)确定了未处理砂砾料的力学性能,则考虑力学性能等
级。
-65- NF P 98-086

G.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
G.2.1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共同的疲劳定律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的疲劳定律的程式详见方程G.1。

式中:
σ6 表示成熟期为360天的试样通过106 次循环弯曲疲劳使用寿命应力的参数;
b 材料疲劳定律的斜率;
N 进行循环的次数。

G.2.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料和火山灰砂砾以及公路专用压实混凝土
尺寸确定参数与实验室试验值的关系详见方程G.2和G.3。Rσ6⁄ Rt 系数的值详见表G.3。

式中:
E 进行尺寸确定计算时所用模量;
E360 360天评估的模量。

式中:
σ6 表示成熟期为360天的试样通过106次循环弯曲疲劳使用寿命应力的参数;
Rσ6/Rt σ6和Rt360之间的通过系数 。该系数的值详见表G.3;
Rt360 360天评估的的无侧限抗拉强度。
表G.3 —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料通过量系数Rσ6⁄ Rt 的参考值

材料 Rσ6 ⁄ R t

水泥砂砾 0.95

粒状矿渣砂砾料
0.96
预磨矿渣砂砾料(石灰活化)

预磨矿渣砂砾料(硫酸盐或钙活化) 1

石灰硅铝粉煤灰砂砾料 0.95

压实混凝土以及高性能水硬砂砾料 0.95
NF P 98-086 -66-

可以根据28天、60天或90天的实测值,通过表G.4中给出的相应系数来估算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料360
天的强度值和模量值(若无具体研究)。
表 G.4 — 根据NF EN 14227系列标准评估一年力学性能应考虑的关联系数

混合料 龄期(天),n Rt n/Rt360 En/E360

矿渣砂砾料 90 0.70 0.70

公路用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 60 0.65 0.70

石灰硅铝粉煤灰砂砾料 90 0.65 0.75

水硬性粉煤灰砂砾 60 0.60 0.65

水泥砂砾 28 0.60 0.65

G.2.3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料
尺寸确定参数与实验室试验值的关系详见方程G.4和G.5。Rσ6⁄ Rt 系数的值详见表G.5。

式中:
σ6 表示成熟期为360天的试样通过106 次循环弯曲疲劳使用寿命应力的参数;
Rσ6⁄ Rt σ6 和Rt360间的通过系数;
Rt360 360天评估的的无侧限抗拉强度。

式中:
E 进行尺寸确定计算时所用模量;
E360 360天评估的模量。

表G.5 —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通过量系数 Rσ6⁄ Rt 的参考值

材料 Rσ6 ⁄ Rt

矿渣砂或石灰火山灰砂 0.85

水泥砂或石灰硅铝粉煤灰砂或水硬煤灰砂或公路水硬性结合料砂 0.93
-67- NF P 98-086

可以根据28天、60天或90天的实测值,通过表G.6中给出的相应系数来估算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料360天
的强度值和模量值(若无具体研究)。
表 G.6 — 根据NF EN 14227系列标准评估一年力学性能应考虑的关联系数

混合料 龄期(天),n Rt n/Rt360 E n/E360

矿渣砂 90 0.70 0.75

公路用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的砂砾 60 0.65 0.70

石灰硅铝粉煤灰砂 90 0.65 0.75

水泥砂 28 0.60 0.65

G.3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
G.3.1 疲劳定律
沥青材料的疲劳定律程式见方程G.6。

式中:
ε6 沥青材料的疲劳定律参数,代表106次循环寿命的变形;
b 沥青材料疲劳定律的斜率;
N 施加应力的的次数。

G.3.2 沥青材料在 10℃ , 10Hz 时的刚性模量


应用方程1需要已知沥青材料在10℃, 10Hz时的刚性模量。该刚性模量可根据与15℃, 10 Hz时的刚性模量
比例计算,其值随材料类型变化,具体见表G.7。
表G.7 —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在10℃, 10Hz时的刚性模量

比例
材料
E (10 °C, 10 Hz)/E (15 °C, 10 Hz)

EB – GB2 1.32
EB – GB3 1.32
EB – GB4 1.30
EB – EME1 1.21
常规计算值 EB – EME2 1.21
EB – BBSG1 1.33
EB – BBSG2以及EB–BBSG3 1.33

EB – BBME1 1.33

EB – BBME2以及EB–BBME3 1.33
NF P 98-086 -68-

G.4 水泥混凝土
G.4.1 疲劳定律
水泥混凝土的疲劳定律程式见方程G.7。

式中:
σ6 表示成熟期为360天的试样通过106 次循环弯曲疲劳使用寿命应力的参数;
b 材料疲劳定律的斜率;
N 进行循环的次数。
尺寸确定参数与实验室测试值之间的关系见方程G.8。

式中:
σ6 表示成熟期为360天的试样通过106 次循环弯曲疲劳使用寿命应力的参数;
ft 劈裂平均抗拉强度(巴西试验)。
对于符合NF P 98-170标准的材料,表G8中给出了尺寸确定方法中应考虑的28天劈裂平均抗拉强度(ft)的
代表值。这些值是从生产厂得到,可让劈裂强度测试得到0.3MPa的标准偏差。
表G.8 — 标准化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参考值

材料 Ft平均(MPa) E (MPa)
(类别:NF P 98-170) 28天时 28天时

5 3.3 35,000

4 3 24,000

3 2.5 24,000

2 2.1 20,000

G.5 路面材料的冻结参数
对于参数a和b,表G.9和表G.10中提供了应用冻/融验算方法所需的材料参数。
热容计算见附录I。
-69- NF P 98-086

表G.9 — 路面结构中冻结面传递计算用路面材料和土壤相关特征

ρd W kng (W.K- kg (W.K-1.m-


名称 1
(kg/m3) (%) .m-1) 1
)

沥青混凝土 2,350 1 2.00 2.10

沥青沙砾料 2,350 1 1.90 1.90

高模量沥青混
2,390 1 2.35 2.40
合料

SB 1,990 5.5 1.50 1.70

矿渣砂砾料 2,150 4 1.40 1.50

矿渣处理砂 1,900 7 1.10 1.30

水泥砂砾料 2,250 3 1.80 1.90

水泥处理砂 1,900 8 1.42 1.66

粉煤灰 1,350 14 0.60 0.93

粉煤灰砂砾料 2,250 5 1.90 2.10

火山灰砂砾料 2,150 4 1.10 1.20

混凝土 2,300 3 1.70 1.90

未处理砂砾料 2,200 4 1.80 2.00

A类土 1,300 32 1.10 1.80

表G.10 — 系数a和b的值,单位 (℃.天)1/2.m-1

材料 BB–GB –EME BC – GC – GL – GNT GCV LTCC SL — SC

a 0.8 0.8 1.2 1.2 1.2

b 6 10 13 14 15
NF P 98-086 -70-

附录 H
(规范性)
尺寸确定相关具体实施规定
这些规定适用于城市间路面。

H.1 材料的厚度规则
H.1.1 未处理砂砾料
为了到达到最佳压实度,0/14未处理砂砾料的最小厚度为0.10米,0/20未处理砂砾料则为0.15米。而对
于0/14或0/20砂砾料,每一层的最大压实厚度可达到0.35米。优先使用B型未处理砂砾料。

H.1.2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
一层处理砂砾料或压实混凝土的最小厚度为0.15米。0/14或0/20砂砾料单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为0.32米
(压实后的厚度)。
一层处理砂的最小厚度为0.18米。单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为0.32米。

H.1.3 沥青结合料处理材料
沥青砂砾料层施工使用平均厚度(NF P 98 150-1)介于:
l 若为EB14-GB,0.08米至0.14米;
l 若为EB20-GB,0.10米至0.16米.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层施工使用平均厚度介于:
l 若为EB10-EME,0.06米至0.08米;
l 若为EB14-EME,0.07米至0.13米;
l 若为EB20-EME,0.09米至0.15米。

H.2 路面层加宽
H.2.1 沥青结构或下层经过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的结构
与路面的标称宽度相较,沥青行车层两侧各设置0.25米的超宽。为了确保良好的施工条件,每一路面层
都比其上一层宽0.20米。
-71- NF P 98-086

H.2.2 水泥混凝土结构
为了减少行车基层混凝土板的应力,根据交通量为混凝土板设置超宽,见表 H.1。
与行车基层相比,底基层的超宽为:
l 若为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料基础,则右侧0.30米;若为贫混凝土或沥青砂砾料,则为0.10米;
l 中央分隔带(TPC)侧0.10米。
表H.1 — 混凝土路面板的超宽(单位:米)

交通量等级 T0–T1 T2 ≤ T3

右侧 0.75 0.50 0.25

中央分隔带
0.25 0.25 0.25

H.3 不同路面结构的相关特性
H.3.1 厚沥青结构
如果路面下层分为两层,则底基层的厚度等于基层的厚度或比其多一厘米。
如果路面下层分为三层,则最下层的厚度等于中间层的厚度或比其多一厘米,而中间层厚度则等于其上
覆层的厚度或比其多一厘米。

H.3.2 半刚性结构
对于所有半刚性结构(底基层为2级水硬性砂料的路面除外),其基层厚度不得超过底基层厚度加上0.05
米。
对于GH/SH2结构,基层的厚度至少应等于基底层厚度加上0.01米。
与路面的标称宽度相较,沥青行车层两侧各设置0.25米的超宽。为了确保良好的施工条件,每一路面层
都比其上一层宽0.20米。
对于下层经过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的结构,在以下情况下,基层必须设有预裂缝:
— 累计交通量大于650万辆载重卡车;
— 基层为T4级或更高级的水泥砂砾料(无论其交通量的大小)。
可以使用延迟反射裂缝的系统,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作为预裂缝的补充而使用。

H.3.3 倒装结构
与路面的标称宽度相较,沥青行车层两侧各设置0.25米的超宽。为了确保良好的施工条件,每一路面层
都比其上一层宽0.20米。
NF P 98-086 -72-

附录 I
(参考)
计算沥青材料的等效温度

沥青材料的疲劳性能随温度变化,应力等级和路面损伤程度在年内随气温周期波动。
恒定温度又称等效温度θéq,尺寸确定计算是针对该温度进行的计算。等效温度是指根据相关现场年温度
分布,一年内路面沥青层所受到的损伤之和等于相同交通量路面在恒定温度θéq下所受到损伤的温度。
应用Miner原理确定等效温度。
对于固定温度θi,规定以下量:
ε(θi) 标准设计轴下路面沥青层的最大设计拉伸应变(根据设计路面的结构计算得到的值,随温度θi时
沥青层弹性模量值变化);
ε6(θi) 是在106次循环后获得θi℃和频率f为25Hz时,概率为50%的试样弯曲断裂的应变幅度。假设:

Ni(θi) 在实验室中引起变形水平ε(θi)疲劳断裂的加载次数 ;根据方程 A.3:

n(θi) 路面在温度θi时的年当量轴次 。
根据等效温度概念的定义,得出了方程I.1。

根据函数N(θ)表达式,等效温度可间接表示为方程:

注:该方程表明原则上等效温度取决于所研究结构。但是在实际中,通常使用唯一的等效温度,视相关
气候区而定。因此根据当地代表性典型路面结构计算确定θéq 。
-73- NF P 98-086

附录 J
(规范性)
冻结条件下尺寸确定的热传导模型假设

含水的多孔结构在寒冷作用下会霜冻。有时可能会同时出现温度低于0℃的冻结区和未冻结区。
相关模型中,通过等温面θ=0℃(又称为冻结面)将这两个区域分开,原则上,该冻结面的位置未知且
随时间变化,是问题的未知数之一。 位置的确定取决于冻结面相变热力学平衡(Stefan方程)。
尺寸确定方法的热传导模型是瞬态的一维多层模型(沿垂直方向z),因此取决于以下方程。
未霜冻区
热平衡用热量方程表示,没有源项(方程J.1)。

式中:
θ 温度;
ng
c 未冻结部分材料的体积比热;
ng
k 未冻结部分材料的导热系数。
ng
c 根据如下关系式计算:

式中:
ρd 材料干密度;
ρw 水的密度(冻结和未冻结状态的唯一值):1 000 千克/立方米;
cmat 所有路面材料的相关唯一比热容,等于 836 J/K/kg;
ng
cw 未结冰状态下水的比热容,等于4 180J/K/kg;

por
n 所谓饱和材料的孔隙度,根据单位质量含水量W(%)确定,关系式为: ;其中W
(%) 材料单位质量水含量,用百分比表示。
冻结区
热平衡用热量方程表示,没有源项(方程J.2)。

式中:
g
ρ 冻结状态下材料的密度;
g
c 冻结部分材料的体积比热;
g
k 冻结部分材料的导热系数;
NF P 98-086 -74-
g
c 根据关系式计算:

式中:
g
cw 结冰状态下水的比热容,等于2 090 J/K/kg。
冻结面
霜冻区和非冻结区之间的分离面(冻结面)是热梯度不连续所在位置,该不连续称之为“Stefan跳跃”。
它的演变定律(方程J.3)与冻结面处的量有关:

式中:
f
V 冻结面的垂直位移速度(朝上或朝下);
ng
k 处于冻结面传递的非冻结状态材料的导热系数;
g
k 处于冻结面传递的冻结状态材料的导热系数;
ng
θ 冻结面附近未冻结区的温度;
g
θ 冻结面附近冻结区的温度;
L 水的单位质量潜热,取值等于334 kJ/kg;
porf
n 位于冻结面处材料的孔隙率。
根据材料而使用的数值见附录G。
-75- NF P 98-086

附录 K
(参考)
确定校准系数 kc

K.1 目的
尺寸确定的计算模型只能部分反映路面的实际性能;因此必须通过对并入或未并入公路网的实际路面进
行观察,来验证从模型中得到的计算结果。
对于一类结构,对比其模型结果与现场观察的目的在于:
— 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应力、应变以及位移和路面实测的应力、应变以及位移,来验证计算模型,以
确定应用于计算值的对应关系,以使它们与实测值一致;
— 确定对容许值要进行的修正,以使结构的寿命与处于相同风险水平现场观察到的完全一致。
通过一系列对比实现这两项工作-理论尺寸/实际路面的性能观测。对比工作应持续展开,有时则长达数
年。

K.2 方法
通过测量所选极限标准的相应参数,并通过与基准路段进行比较,在实际路面段上验证各类路面的模
型。
基准路段上可配备传感器。若没有,可以根据偏心率试验测量水硬性或沥青结合料处理路面的相对位
移。
进行柔性路面的弯沉测量(NF P 98-200-1)和参考载荷下的曲率半径测量。
基准路段:
— 可以是现有公路网中的一组路段。这些路段的试验应包括气候影响和老化影响的证明资料,以及实
际分散的证明资料;
— 也可以是全尺寸加速试验装置,前提是这些装置尺寸满足要求。
这些基准路段必须足够长,且其长度具有代表性,以保证处于传统生产和施工条件下(长30米,宽2.50
米)。
针对各个基准路段,掌握有以下资料:
— 参考当量轴次或参考荷载,NE;
— 路面各组成层的性质、厚度和特征,尤其是不同层组成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土基的力学性能;
— 各层之间的联结类型;
— 检查结果以及现场施工。
对于全新的技术,基准路段的数量必须足够多(达到5至15)才能进行统计解释。
NF P 98-086 -76-

附录 L
(参考)
用于验证应力和应变计算方法的结构测试情况

本附录中的各组数据和结果都是为了验证,所选用于计算各种情况下,参考荷载在路面结构中导致的力
学负荷(应力、应变)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方法”一词既指所用计算工具(例如计算图表、半解析解计算程序、有限元软件等),也指可与计算
的准确性同时应考虑的应用条件。例如:假设使用有限元方法,则准确性主要与实施条件相关,包括所
用网格细度以及从其边界到荷载距离。
为了满足5.3条规定的准确性标准,设计以及计算得到的应力必须:
— 可以确定其基本情况(水平-纵向、横向-或垂直的应变或应力,具体视容许值相关标准的性质而
定)
— 可以确定其位置(也就是说根据具体情况,在单轮中心或双轮中心,若为水平应力,则在该层底
部,若为垂直应力,则在该层顶部)
— 在针对法国65kN标准双轮编制的以下表格右侧一列所列值范围内。
注—=采用如下符号惯例:
符号> 0→收缩变形,压应力;
符号< 0→拉伸变形,拉应力;

L.1 柔性结构
数据集来源:新建路面标准结构手册(1998年版)27号卡片,累计交通量TC2,路基PF4,非结构化网
络。

厚度 与下部层的 刚性模量 泊松
材料 规定的结果范围
(米) 界面 (MPa) 比

沥青混凝
0.05 粘合 5,400 0.35

未处理砂
0.15 粘合 600 0.35
砾料

εz(μdef) 车轮中心
PF4 无限 200 0.35
772±4
-77- NF P 98-086

L.2 厚沥青结构
数据集来源:新建路面标准结构手册(1998年版)3号卡片,累计交通量TC4,路基PF4,非结构化路网。

刚性模量
材料 厚度 (米) 与下部层的界面 泊松比 规定的结果范围
(MPa)

沥青混凝土 0.025 粘合 5,400 0.35

εlongi (μdef)车轮
高模量沥青 中心
0.10 粘合 14,000 0.35
混合料2
–124±1

εz (µdef)车轮中
PF4 无限 200 0.35 心
439±3

数据集来源:新建路面标准结构手册(1998年版)3号卡片,累计交通量TC5,路基PF2,结构化路网。

与下部层的界 刚性模量
材料 厚度 (米) 泊松比 规定的结果范围:同表1
面 (MPa)

沥青混凝
0.025 粘合 5,400 0.35

高模量沥
青混合料 0.11 粘合 14,000 0.35
2

高模量沥 εlongi(μdef) 双轮中心


青混合料 0.12 粘合 14,000 0.35
2 –66.0±0.4

εz(μdef) 双轮中心
PF2 无限 50 0.35
251 ±2

L.3 半刚性结构
数据集来源:新建路面标准结构手册(1998年版)4号卡片,累计交通量TC5,路基PF2,结构化路网。

与下部层的界 刚性模量
材料 厚度 (米) 泊松比 规定的结果范围
面 (MPa)

沥青混凝
0.08 粘合 5,400 0.35

σlongi(Mpa)双轮中心
水泥砂砾3 0.22 半粘合 23,000 0.25
–0.454±0.003

σlongi(Mpa)双轮中心
水泥砂砾3 0.20 粘合 23,000 0.25
–0.562±0.003

PF2 无限 50 0.35 εz(μdef) 双轮中心


NF P 98-086 -78-

93.6±0.5
实际未设计值

L.4 刚性结构
数据集来源:新建路面标准结构手册(1998年版)22号卡片,累计交通量TC5,路基PF2,结构化路网。

与下部层的界 刚性模量
材料 厚度 (米) 泊松比 规定的结果范围
面 (MPa)

水泥混凝
σlongi(Mpa)双轮中心
土5 0.23 滑移 35,000 0.25
–1.266±0.006
(BC5)

水泥混凝
σlongi(Mpa)双轮中心
土2 0.18 粘合 20,000 0.25
–0.553±0.003
(BC2)

εz(μdef) 双轮中心
PF2 无限元 50 0.35 125 ± 1
实际未设计的值
-79- NF P 98-086

附录 M
(参考)
符号和缩写
M.1 材料
ACR 公路专用浇注式沥青
BAC 连续配筋混凝土
BB 沥青混凝土
BBDr 排水沥青混凝土
BBM 薄层沥青混凝土
BBME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BBSG 半细粒沥青混凝土
BBTM 特薄层沥青混凝土
BBUM 超薄层沥青混凝土
BC 水泥混凝土
BCg 带传力杆水泥混凝土
BM 贫混凝土
EB 沥青混合料
EME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EB—GB 沥青砂砾料
ESU 表面磨耗处治层
GC 水泥砂砾
GCV 粉煤灰砂砾
GH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砂砾
GL 矿渣砂砾料
GNT 未处理砂砾料(A型或B型)
GPz 石灰火山灰砂砾料
LTCC 石灰水泥处理黏土
MTLH 水硬性结合料处理材料
SC 水泥处理砂
SL 矿渣处理砂
NF P 98-086 -80-

M.2 尺寸确定参数
d 设计期限(年)
E 胡克定律杨氏模量,用于确定材料刚度特征(MPa)
E(θ, f) 温度θ和频率f下的复合模量标准 (MPa)
f 频率(Hz)
kc 校准系数
kd 计算混凝土和半刚性路面结构的不连续性容许应力时,考虑了混凝土以及半刚性路面热梯度
影响的系数
kr 根据计算风险和分散系数调整应变和容许应力值的系数
ks 考虑下层未结合层承载力局部不均匀性的系数
r 计算风险
εt,adm 延伸时容许水平可逆变形
εz,adm 受压时容许垂直可逆变形
εt 水平面中最大延伸可逆变形
εz 最大垂直可逆变形
ε6 在10℃和25Hz的条件下,在至少106次循环后沥青混合料试样出现概率为50%的弯曲常规断
裂的变形幅度
ε6(θ,f) 在θ℃和频率为f的条件下,在至少106次循环后试样出现概率为50%的弯曲断裂的变形幅度
ν 泊松比
θ 设计温度(℃)
θeq 等效温度 (℃)
σt,adm 该层底部的容许拉应力(MPa)
σt 水平面中的最大拉应力(MPa)
σ6 试样360天出现106次循环弯曲拉伸断裂的应力(MPa)

M.3 路面承载面
ARi 土方整平层的长期承载力等级i
PFj 路面承载路基的长期承载力等级j
PST 土方上部

M.4 试验和实测值
Ec 30%无侧限抗压强度时的正割模量 (MPa)
Et 30%直接抗拉强度(MPa)时的正割模量
EV2 二次加载循环时的平板模量
Rc 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Rf 抗弯强度 (MPa)
Rt 直接抗拉强度 (MPa)
-81- NF P 98-086

M.5 交通量
A 交通磨耗
CAM 相较于标准轴,载重卡车的平均磨耗系数
NPL 所选计算期内载重卡车的累计数量或累计交通量
t 交通量增长率(%)
C 交通量累计系数
NE 所选计算期内载重卡车累计交通量相应的参考当量轴次
TMJA 年平均日交通量
PL 载重卡车(有效荷载大于或等于50kN的车辆)
Ti 投入使用时的交通量等级
Mg 相关交通量等级的几何平均值

M.6 冻融验算
cmat 所有路面材料使用的唯一比热容,等于 836 J/K/kg
cwg 结冰状态下水的比热容,等于 2 090 J/K/kg
cwng 未结冰状态下水的比热容,等于4 180J/K/kg
hn 路基非冻裂材料厚度(米)
hp 路基不易冻裂材料厚度(米)
HE 特殊冬季
HRNE 非特殊严冬
Iatm 大气冻结指数
IA 路面容许冻结指数(℃.天)
IR 参考冬季冻结指数(℃.天)
IS 表面冻结指数(℃.天)
It 传递至路面结构底部的冻结指数(℃.天)
kg 冻土导热系数 (W/m. ℃)
Kng 非冻土导热系数(W/m. ℃)
pof
n 所谓饱和材料的孔隙率
porf
n 位于冻结面处材料的孔隙率
p 冻胀试验时得到的斜率((mm/(℃.小时)1/2)
QPF 路基容许结冰量((℃.天)1/2)
Qg 土基易冻裂材料表面传递至易冻裂土层的容许结冰量 ( (℃.天)1/2)
Qng 垫层和土基的抗冻材料带来的保温性 ((℃.天)1/2)
QM 力学结冰量 ;传递到易冻土层,等于路面结构有限损伤增量((℃.天)1/2)的结冰量;或土基易
冻材料表面允许的额外结冰量, 源自结合材料足够厚的路面在融化阶段可以出现有限损伤
增量
Vf 冻结面的垂直速度(m/s)
NF P 98-086 -82-

W(%) 材料单位质量水含量,用百分比表示
рd 材料的干密度
рw 水的密度
-83- NF P 98-086

参考资料
[1] 路面结构设计和尺寸确定,公路与高速公路技术设计院(SETRA)-道路与桥梁研究中心(LCPC),
1994年。
[2] 新建路面标准结构手册, SETRA-LCPC, 1998年。
[3] 路堤和垫层施工,《公路工程指南》(GTR),技术指南,SETRA-LCPC, 1992年。
[4] 石灰和/或水硬性结合料处理土壤GTS-适用于路堤和垫层的施工,技术指南,SETRA-LCPC,2000
年。
[5] 公路路面、线路尺寸确定,Peyronne C.,Caroff G.,ENPC出版社,巴黎,1984年。
[6] 城市路面尺寸确定,技术指南, CERTU, 2000年。
[7] 城市环境中环形交叉口的结构设计,技术指南,CERTU,2000。
[8] 热拌沥青混合料—国家公路网标准应用指南,GUN, SETRA-LCPC, 1994年。
[9] 热拌沥青混合料—新NF EN标准的应用,情况说明书,IDRRIM (前身:法国公路技术委员会
(CFTR)), 2008年。
[10] 国家公路网中的新建路面施工 —备选方案规范,技术指南,SETRA-LCPC,2002年。
[11] 区域技术指南的验算,情况说明书,IDRRIM(前身 CFTR),2004年。
[12] 冻融循环下公路结构的热力性能;实验模拟和数字模拟 Frémond M., Caniard L., Dupas A., Lévy M.,
Coll.跨学科的“冻结作用的问题”,基础和应用研究,巴黎-勒阿弗尔,1975年。
[13] 土壤和路面冻结,由Frémond M和Williams P.负责的集体著作,法语版 路桥出版社(巴黎)英文版
卡尔顿大学(加拿大渥太华),1979年
[14] 城市路面-确定城市路面尺寸软件, CERTU, 2008年。
[15] NF P 98-200-1,路面试验 —活荷载所引起弯沉的测量— 第1部分: 定义、测量方法、特征值。
[16] NF EN 10080,混凝土配筋用钢筋 — 钢筋混凝土用可焊钢— 概述 (分类指数:A 35-010)。
[17] NF EN 13286-7,含或不含水硬性结合料的混合料 — 第7部分:不含水硬性结合料混合料的三轴循
环加载试验(分类指数: P 98-846-7)。
[18] 1996年7月25日颁布的第96/53/CE号指令,针对一些在共同体内行驶的公路车辆规定了关于国内与
国际交通时批准的最大尺寸和国际交通批准的最大载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