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宗教

世界      文化 2020 年第 1 期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关于 religion 几个中文译名的解析
⊙ 韩  云

内容提要: 对 作为或一度作为 religion 译名的神教、神学、宗教、教等词语进行梳理与分析时发


现,目前流行通用的“宗教”一词存在着先天性语源缺陷。相比之下,
“教”字较之其
它译名差强人意,但须力避与现代教育之“教”的混用,尽管其历史以来亦不乏教育
之本质属性的表达。在 religion 的译名选择上,外延的广狭度应成为一个考量的因素,
即使之更加契合文化的属性,从而拓宽东西方交流的平台应成为今后致力的一个方向。
关  键  词: theologia 神教 神学 反向格义 宗教概念
作者简介: 韩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博士研究生。

近 代 以 来 围 绕 re l i g i o n 的 译 名 争 议 不 断 , 尤 其 是 对 宗 教 学 界 来 说 意 味 深 远 。 这 种 争 议 表
面上来看似乎只是一个语辞翻译、格义的小问题,实则在深层底蕴处却关乎东西方文化交流
的平等原则与价 值 取 向 的 选 择 。 历 史 上 关 于 r e l i g i o n 的 中 文 对 译 问 题 , 在 中 国 本 土 有 两 个 节点
争 议 比 较 激 烈, 一 个 是 在 民 国 初 年 , 有 着 基 督 教 再 次 传 入 及 和 制 中 文 输 入 的 背 景 , 另 一 个 则
是 进 入 2 1 世 纪 以 来, 伴 随 着 中 国 宗 教 学 学 科 建 设 、 学 术 评 价 体 系 及 话 语 体 系 构 建 而 产 生 的 ,
反 映 的 是 发 源 于 西 方 的 , 以 sc i e nc e 的 思 维 、 模 式 来 研 究 r e l i g i o n 以 及 其 它 相 关 人 文 学 科 的 做
法,在本土化过程中激起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本位意识与文化自觉。religion 的对译争议只是东
西 方 文 明 遭 遇 而 交 锋 的 冰 山 之 一 角, 但 对 其 再 认 识 却 也 可 以 是 中 国 文 化 传 统 重 新 建 构 的 一 块
基 石, 成 为 中 华 文 明 再 出 发 的 一 个 基 点 , 这 或 许 也 是 古 今 中 外 的 学 者 对 此 多 有 着 墨 的 一 种 考
量。 本 文 拟 重 点 对 神 教 、 教 、 神 学、 宗 教 等 概 念 进 行 辨 析 以 别 优 劣 之 次 序 , 以 期 对 当 下 正 在
开展的宗教中国 化 理 论 与 实 践 有 所 裨 益 。

一、关于神教
清朝驻美参 赞 彭 光 誉 曾 援 引 的 当 时 《韦 氏 字 典 》( W e b s t e r ’ s D i c t i o n a r y ) 的 r e l i g i o n 定义
为“教人顺神、 拜 神 、 爱 神 、 诚 心 事 真 神 之 理 也 。” A 可 见 神 在 r e l i g i o n 概 念 中 的 核 心 地 位以
及 re l i g i o n 与 神 的 不 可 分 割 性。 因 为“r e l i g i o n ” 一 词 含 有 “ 与 神 同 在 ” 以 及 “ 与 神 盟 约 ” 双
重 意 义, 因 此 其 本 身 带 有 较 为 浓 烈 的 主 动 性 与 被 动 性 的 张 力 , 充 分 显 现 出 西 方 宗 教 内 在 启 示
性 、 矛 盾 性 、 冲 突 性 、 分 裂 性 的 精 神 特 质。 又 如 1879 年 在 上 海 出 版 的《 萨 摩 辞 书 》 中 以 宗 旨
/ 神 教 来 释 义 re l i g i o n 。 其 实 早 在 明 治 初 年 r e l i g o n 就 有 神 道 、 神 教 、 宗 教 等 近 1 0 种 译 词 , 据
聂 长 顺 考 证, 其 中 半 数 以 上 源 自 汉 传 佛 典 文 献 中 , 而 神 教 则 在 堀 达 之 助 编 著 《 英 和 对 译 袖 珍
辞 书 》(1862 年 版 ) 中 就 已 出 现 。 朱 希 祖 ( 1 8 7 9 — 1 9 4 4 ) 在 分 析 了 宗 教 作 为 名 词 与 动 词 之 意
涵 以 及 re l i g i o n 的 字 源 与 界 说 后, 得 出 了 强 行 将 二 者 对 译 则 属 于 不 谛 不 词 之 为 的 结 论 , 并 主
张将 religion 译 为 神 教 。

鄙意以为 Religion 之译为宗教,不如译为“神教”。征之于古义,则有“圣人以神道设教”之


语;征之于事实,则有“一神教”“多神教”之言;合之于 Religion 之字源,则教字已涵有信仰之

A 陈熙远:
《“宗教”——一个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关键词》,
《新史学》,2002 年第 4 期。

09 2
关于 religion 几个中文 译名的解析
意义;稽之于 Religion 之界说,则神字已具有超然之权力。如此,则译义既较密合,亦且明了,
而吾国人误解宗教之弊,亦可除矣。A

接 下 来 朱 希 祖 又 分 别 例 证 了 孔 教、 佛 教 之 不 宜 用 宗 教 之 名 的 原 因, 指 出 孔 教 是 重 人 事、
重 现 世 的 圣 贤 之 教 , 而 孔 子 本 人 则 更 是 对 鬼 神 敬 而 远 之, 不 语 怪 力 乱 神, 至 于 佛 教, 他 认 为
可 用 神 教 称 之, 因 为 佛 即 是 神 , 极 乐 世 界 、 阿 弥 陀 佛 、 十 方 菩 萨 都 有 神 秘 色 彩 , 而 宗 教 却 是
一个兼容有神与非神的词项,因此易生误导国人之弊,故有上述神教之主张。陈熙远指出朱
希 祖 以 神 教 代 替 宗 教 的 主 张 中 实 际 上 隐 含 了 一 个 理 论 预 设, 即“ 以 中 文 字 义 来 斟 酌‘ 宗 教 ’
一 词 内 涵 乃 是 非 法 的 进 路 ; 即 使 ‘ 宗 教 ’ 没 有 改 成 ‘ 神 教 ’, 它 也 只 能 当 作 一 个 符 码 , 一 个
对 应 于 西 方‘r e l i g i o n’ 的 中 文 代 号, 对 其 意 义 的 确 实 掌 握 只 能 取 经 于 西 方 , 诉 诸 西 方 正 统 的
定 义 。 一 如 彭 光 誉 援 用 ‘ 西 文 字 书 ’ 来 解 释‘ 尔 釐 利 景 ’, 朱 希 祖 也 特 意 征 引 西 文 的 定 义 来
支 持 其 改 译‘ r e l i g i o n ’ 为 ‘ 神 教 ’ 的 正 当 性 , 因 为 对 他 而 言 这 是 甄 定 ‘ 宗 教 ’ 意 涵 的 最 终 法
源。”B 或许也 正 是 基 于 对 这 一 最 终 法源 的 肯 定 , 饶 宗 颐 认 为 “ 宗 教 一 词 意 义 出 于 对 神 虔敬的
表示”C 李申 则 依 据 《 说 文 解 字 》 推 断 出 宗 教 乃 是 与 神 有 关 的 教 , 在 指 代 人 神 关 系 的 意 义上与
re l i g i o n 类 似。 日 本 学 者 岛 园 进 指 出 “ 如 果 说 泛 灵 论 与 ‘ 神 ’ 的 经 验 有 关, 那 么 , 制 度 化 的
宗教则与伪 装 成 文 化 的 ‘ 神 ’ 有 关 。”D 意 为 无 论 是 泛 灵 论 的 原 初 状 态 的 宗 教 还 是 制 度 化 的压
迫、 束 缚 个 性 的 宗 教 , 对 神 的 敬 畏 与 体 悟 都 是 宗 教 的 核 心 要 素。 此 外, 段 德 智 还 揭 示 了 宗 教
的神秘性本质特征以及宗教文化的神圣性。E 可见,近代以来的上述学者绝大程度上是受到
了 re l i g i o n 对 宗 教 的 格 义 的 影 响, 而 把 神 的 元 素 置 于 定 谳 译 名 的 核 心 地 位, 虽 然 有 的 学 者 对
个别的教如 佛 教 有 些 误 解 。

二、关于教
从宗教传播史的角度分析,religion 这样一个有着深厚的古罗马文化背景与拉丁文语源的
单词并非西学新名词,
“ 早 应 随 着 传 教 的 翻 译 活 动 获 得 汉 语 化 的 载 体, 而 无 须 曲 折 地 假 道 东 瀛
取 得‘ 宗 教 ’ 的 正 名, 再 飘 洋 转 程 到 中 国 。 揆 其 原 因 , 正 在 于 传 教 士 早 已 习 惯 使 用 传 统‘ 教 ’
传译此一概念 。” F 陈 熙 远 还 提 到 1 8 6 9 年 由 法 国 传 教 士 童 保 禄 ( P a u l Hu b e r t P e r n y ) 在巴黎
出 版 的 一 套 名 为 《 西 语 译 汉 入 门 》( D i c t i o n n a i r e F r a n c a i s - L a t i n - C h i n o i s ) 的 字 典 中 就 是 用
“教”来对译 religion/religio 的。日本明治初年的一些译词也多以“教”为主,因为“翻译者
们基本上一 致 认 为 , r eligion 是 一 种 ‘ 教 ’ 而 非 ‘ 真 理 ’。”G 也 不 是 现 代 印 地 语 中 的 d h a rm a 。
也 许 在 日 本 人 的 潜 意 识 里 就 早 已 认 定 r e l i g i o n 是 与 作 为 佛 教 代 指 的 “ 宗 教 ” 有 根 本 区 别 的,

A 朱希祖:
《论 Religion 之译名》,
《北京大学月刊》第 1 卷第 2 号,1919 年 2 月。
B 陈熙远:
《“宗教”——一个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关键词》,
《新史学》,2002 年第 4 期。
C 饶 宗颐:
《中国文学史上宗教与文学的特殊关系》,饶宗颐:
《师道师说:饶宗颐卷》,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 年版,第
319 页。
D[日]岛园进:
  《宗教概念的再探讨》,宇寒译,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 年第 7 期,原载日本《政策研究》,2000 年第 4
期。
E 参见徐𢏫《破解宗教的斯芬克斯之谜——论段德智对宗教本质的三重透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 年第 4
期。
F 陈熙远:
《“宗教”——一个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关键词》,
《新史学》,2002 年第 4 期。
G[日]渡边浩:
  《从“Religion”到“宗教”——明治前期日本人的一些思考和理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年第
3 期。

09 3
宗教
世界      文化 2020 年第 1 期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是 教 化 下 层 社 会 的 世 外 教。“ 夫 教 者, 中 国 之 名 词 。 教 者 效 也 , 凡 学 、 觉 、 交 、 效 、 爻 、 孝 ,
皆 从 此 义。 大 意 乃 以 二 物 相 合 , 先 知 觉 后 知 , 先 觉 觉 后 觉 , 一 人 先 立 一 道 术 , 后 人 从 其 道 而
效之之云耳。”A 康 有 为 指 出 , 教 是 道 地的 中 文 且 是 单 文 , 而 不 似 宗 教 概 念 之 重 文 现 象 且 有 异
域 文 化 影 响 之 印 迹 。 甲 骨 文 中 就 有 关 于 教 字 的 多 种 写 法, 近 代 翻 译 名 家 严 复 直 到 1 8 9 5 年 仍 以
“‘ 教 ’ 者 所 以 事 天 神 , 致 民 以 不 可 知 者 也 。”B 教 字 在 先 秦 时 代 的 典
“教”为 religion 之 译 名 ,
籍 诸 如《 诗 经 》《 周 易 》《 乐 记 》《 礼 记 》《 左 传 》 中 也 频 频 出 现 。《 说 文 解 字 》 曰 :
“教,上所
施 、 下 所 效 也 。” 可 以 说 上 述 康 有 为 的“ 教 者 效 也 ” 正 是 借 鉴 的 此 上 行 下 效 、 言 传 身 教 之 义 。
至 于 爻 义,
《 易· 系 辞 下 》“ 爻 也 者 , 效 天 下 之 动 者 也 ”。 除 了 交 与 效, 可 知 其 余 各 字 古 体 皆 含
有爻部。据 197 7 年 版 《 辞 海 》 修 订 稿 , 交: 通 教 ; 乂 : 旧 指 所 谓 有 才 德 的 人 C 。 综 上 , 教 字
涵 义 深 远, 泽 被 广 大 。《 礼 记 · 学 记 》“ 故 曰 教 学 相 长 也 。” 教 之 外 延 在 康 有 为 那 里 不 仅 包 括 儒
教, 还 涵 摄 佛 教 、 道 教, 甚 至 九 十 六 外 道 或 外 教 也 囊 括 其 中 ,
“夫举国数千年皆尊奉其道而效
之, 不 谓 之 有 教、 不 谓 之 教 主 而 谓 何? 及 佛 、 道 之 起 , 于 是 有 各 从 其 道 术 而 效 之 者, 故 谓 之
佛 教、 道 教, 合 儒 教 言 之 而 曰 三 教。..... . 故 教 者 犹 道 也 , 佛 典 称 九 十 六 外 道 , 即 九 十 六 外 教,
道 与 教, 皆 有 是 教 云 尔。 苟 非 率 天 性 而 修 之 , 道 、 教 未 必 皆 精 美 也 。 故 教 乃 事 理 之 一 名 词,
有 之 非 必 足 贵 也, 有 教 未 必 足 贵 。 然 非 野 人 或 禽 兽 , 则 未 有 无 教 ; 若 果 无 教 , 则 惟 野 人 及 禽
兽 耳。 惟 教 术 之 不 一, 故 有 美 恶, 亦 惟 教 术 之 不 一 , 而 有 人 神 。 然 无 论 其 教 之 术 如 何 , 终 不
能不谓之为教也 。”D 首 句 康 有 为 即 示 意 中 国 乃 有 教 之 邦 , 且 ( 儒 ) 教 史 已 历 数 千 年 之 久 , 而
教 是 文 明 开 化 的 标 志, 亦 是 人 与 禽 兽 之 别 , 虽 然 “ 有 教 未 必 足 贵 ”。 这 是 因 为 一 方 面 只 有 率 性
而 修 的 教 才 堪 称 精 美, 另 一 方 面 教 之 术 的 不 同 也 会 孳 生 美 恶 之 分 与 人 神 之 异 。 又 如 “ 夫 ‘ 教 ’
之 道 多 矣: 有 以 神 道 为 教 者, 有 以 人 道 为 教 者 , 有 合 人 神 为 教 者 。” E 在 这 里 , 教 、 术 与 道 、
理 同 义 。 道 的 文 字 记 载 最 早 见 于 金 文 , 部 首 中 含 有 先 驱 、 途 径 、 探 索 等 义。《 庄 子 · 缮 性 》
“ 道 , 理 也 。 . . . . . . 道 无 不 理 ”《 管 子 · 君 臣 上 》“ 别 交 正 分 之 谓 理 , 顺 理 而 不 失 之 谓 道 ”《 韩 非
子· 解 老 》“ 万 物 各 异 理 , 而 道 尽 稽 万 物 之 理 . . . . . . 故 曰 : 道 , 理 之 者 也 。” 不 难 看 出 , 在 先 秦
时代道与理已经开始互解,在康有为的文章中又被用以释教。亦可见教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根深柢固与包罗万象,含义博广。也许正是基于上述这种考虑,才有了康有为对教与宗教
褒 贬 不 一 的 态 度 。 不 仅 是 宗 教 一 词 的“ 不 典 不 妥 ”, 而 且 宗 教 与 r e l i g i o n 的 对 译 一 方 面 使 得 后
者 外 延 骤 缩, 几 成 基 督 教 的 代 名 词 从 而 与 原 义 背 离 , 尤 为 严 重 的 后 果 是 导 致 了 宗 教 一 词 的 泛
神 化, 即 无 论 是 日 本 的 神 道、 希 腊 的 神 话 、 罗 马 的 诸 神 、 基 督 教 一 神 信 仰 的 混 入 , 宗 教 原 作
为无神论之佛教的专门指称之习用不再,甚至走向了完全相反的诠释轨道,而在实质上沦为
神 道( 此 处 为 泛 指 而 非 专 指 日 本 神 道 ) 或 神 教 的 特 定 称 谓, 这 种 弊 端 远 甚 于“ 野 僧 不 学, 迻
译 佛 典, 乃 全 用 双 字 ” F 的 格 式 之 畸 所 带 来 的 消 极 影 响 。 另 外 还 有 一 点 , 与 今 天 所 呼 吁 的 中
国 话 语 体 系、 学 科 体 系 以 及 学 术 评 价 体 系 有 关 , 也 即 中 国 传 统 历 来 的 通 才 通 识 教 育 与 近 代 以
来西方所形成的过分细化的分科机制之迥异,故中国学者多学贯四部且力倡学而优则仕,与
西 方 的 专 家、 专 门 之 学 问 殊 别, 具 体 到 宗 教 信 仰 而 言 , 西 方 启 蒙 时 代 以 来 所 主 张 的 政 教 分 离 ,

A 康有为:
《英国游记》,长沙:岳麓书社,2016 年版,第 91 页。
B 卢云昆编:
《严复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年版,第 56 页。
C 可见乂本身即含有教化的意思。
D 康有为:
《英国游记》,长沙:岳麓书社,2016 年版,第 91 页。
E 康有为:
《欧洲十一国游记》,钟叔河校点,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 71 页。
F 康有为:
《英国游记》,长沙:岳麓书社,2016 年版,第 93 页。

09 4
关于 religion 几个中文 译名的解析
在 前 现 代 的 中 国 甚 至 宗 教 与 教 育 都 不 曾 泾 渭 分 明 过 , 否 则 现 在 也 不 会 有 “ 弥 散 性 宗 教 ”“ 宗 法
性 宗 教 传 统 ” 之 说 的 出 笼, 这 大 概 也 是 康 有 为 在 教 与 学 的 概 念 分 析 中 没 有 明 确 化 而 颇 为 后 来
学者所诟病的原因之一。又或者说,宗教的本质是教育这一当下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在前现
代的中国是被 默 认 的 也 未 可 知 。

三、关于神学
中 文 神 学 亦 是 由 日 本 传 入 的 词 汇 , 可 稽 于 1897 年 康 有 为 编 印 的《 日 本 书 目 志 》。 西 文 神
学 ( t he o l o g i a ) 这 一 表 述 的 原 创 并 非 基 督 教 的 发 明 , 最 初 是 古 希 腊 哲 学 家 柏 拉 图 提 出 了 “ 神
学 ” 一 词, 意 在 对 世 界 本 源 、 根 本 性 存 在 展 开 理 性 研 究 和 逻 辑 梳 理 。 A 也 就 是 说 神 学 在 提 出
者柏拉图那里的原意与今天的哲学、逻辑同义。并且这种意义上的神学存在了 1000 多年,直
到中世纪经院哲学家阿拉伯尔等人将之确定为基督教的专用、核心术语,自此神学便自觉担
负 起 为 基 督 教 教 义 作 系 统 辩 护 的 责 任 。 中 世 纪 经 院 哲 学 家 奥 古 斯 丁、 安 瑟 尔 谟、 托 马 斯 · 阿
奎 那 同 时 也 是 著 名 的 神 学 家 , 故 而 有 中 世 纪 哲 学 被 称 为 神 学 之 婢 女 的 说 法。 伴 随 着 启 蒙 运
动 的 兴 起, 哲 学 、 科 学 相 继 从 基 督 教 的 笼 罩 下 解 脱 出 来 , 纷 纷 宣 布 独 立 , 而 麦 克 斯· 缪 勒 的
《宗教学导论》则可以看作是对(基督教)神学的釜底抽薪之作。历史地看启蒙运动的纵深化
延展是对基督教神学又一次“反叛”胜利的标志性事件,使得部分基督教研究得以摆脱历史
以 来( 基 督 教 ) 神 学 的 束 缚, 而 以 客 观 、 理 性 、 科 学 的 态 度 , 中 立 不 倚 的 立 场 进 行, 并 使 之
具 备 了 作 为 一 门 学 科 即 宗 教 学 ( sc i e n c e o f r e l i g i o n ) 的 科 学 性 质 。 对 基 督 教 开 展 的 宗 教 研 究
与宗教学研究的根本区别在于立场、方法、态度,至于研究对象、研究资料、研究视角等方
面 很 多 都 是 一 致 、 趋 同 或 交 叉 的 , 难 分 彼 此。 这 种 区 别 类 似 于 教 义 神 学 与 学 术 神 学, 卓 新 平
先 生 指 出“ 自 古 至 今 , 对 ‘ 神 ’ 的 学 术 研 究 既 有 基 督 教 的 , 也 有 其 它 宗 教 的 , 还 有 教 外 学 术
界 的; 既 有‘ 有 神 论 ’ 的, 亦 有‘ 无 神 论 ’ 的 ; 特 别 是 近 现 代 宗 教 学 创 立 以 来, 不 少 人 重 新
从 纯 学 术 角 度 来 客 观 研 究 ‘ 神 ’ 的 问 题, 这 样, 就 出 现 了 有 别 于 信 仰 范 围 内‘ 教 义 神 学 ’ 的
教 外‘ 学 术 神 学 ’, 形 成 一 种 回 到 古 希 腊 哲 学 原 点 、 返 璞 归 真 的 ‘ 神 学 ’ 研 究 思 潮 。” B 毛 泽
东 主 席 在 19 6 3 年 1 2 月 3 0 日 对 2 5 日 中 共 中 央 外 事 小 组 、 中 央 宣 传 部 关 于 加 强 研 究 外 国 工 作
的 报 告, 做 出 了 “ 加 强 宗 教 问 题 的 研 究 ” 的 重 要 批 示, 其 中 有 一 条 就 是“ 不 批 判 神 学 就 不 能
写 好 哲 学 史, 也 不 能 写 好 文 学 史 或 世 界 史 。” C 事 实 上 学 术 神 学 正 是 在 对 教 义 神 学 批 判 的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 是 对 神 学 之 本 原 的 回 归 。 形 式 上 看 神 学 可 有 教 义 神 学 与 学 术 神 学 两 种 区 分, 内
容 上 二 者 的 区 别 则 可 参 照 上 述 宗 教 研 究 与 宗 教 学 研 究, 有 的 是 立 场、 方 法、 指 归 的 不 同 , 其
它 方 面 多 是 混 杂 交 叉 难 以 明 确 界 线 的 。 这 或 许 也 是 在 缪 勒 《 宗 教 学 导 论 》 中 , sc i e nc e o f
religion 与 th eology 依 然 处 于 混 用 的 状 态 , 即 一 方 面 坚 持 以 s c i e n c e 的 方 法 研 究 r e l i g i o n, 另
一方面又以比较神学与理论神学来划分 religion 的内容的一个原因。按照卓新平先生的设想,
在 学 术 神 学 的 推 动 下 作 折 返 回 溯 的 运 动 时 , 神 学 与 学 术 神 学 之 间 存 在 着 合 二 为 一 的 可 能, 届
时 sc i e nc e o f r e l i g i o n 的 使 命 也 即 可 宣 告 终 结 。 从 而 “ 形 成 一 种 回 到 古 希 腊 原 点 、 返 璞 归 真
的‘神学’ 研 究 思 潮 。”D 但 这 极 可 能 只 是 一 个 无 限 祛 魅 的 过 程 , 一 种 美 好 的 愿 景 , 只 能无限
接 近 而 无 法 完 全 臻 至, 所 以 这 个 过 程 可 以 说 是 基 督 教 后 的 神 学 逐 渐 向 柏 拉 图 的 神 学 复 原 的 过

A 卓新平:
《研究世界宗教促进人类和平——世界宗教所建所 50 周年感言》,
《世界宗教研究》,2014 年第 3 期。
B 同上。
C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文集》第 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 353 页。
D 卓新平:
《研究世界宗教促进人类和平——世界宗教所建所 50 周年感言》,
《世界宗教研究》,2014 年第 3 期。

09 5
宗教
世界      文化 2020 年第 1 期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程, 是 一 个 概 念 外 延 不 断 扩 展、 与 当 初 的 收 缩 正 相 反 对 的 一 个 膨 胀 的 过 程 。 至 于 t h e o l o g i a 与
sc i e nc e o f re l i g i o n 的 关 系 , 可 以 概 括 地 划 分 为 以 下 三 个 阶 段 进 行 简 单 的 说 明。 在 柏 拉 图 时
期, 虽 然 英 国 文 学 评 论 家 怀 特 海 说 过 西 方 哲 学 史 就 是 对 柏 拉 图 的 注 脚 , 但 实 际 上 柏 拉 图 同 时
也是以其神秘主义和灵魂学说对后来的基督教哲学和神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希腊民族
虽然以哲学著称于世,却也在荷马之前就拥有了自己的宗教,可以说古希腊宗教与哲学对立
统一于其文化传统之中,因此虽然柏拉图提出了神学(theologia)一词并旨在以理性与逻辑
至 上 的 原 则 展 开 对 哲 学 终 极 问 题 的 研 究, 但 始 终 难 以 摆 脱 神 的 影 响 , 其 实 t h e o l o g i a 的 本 意 即
是关于“神”(th eos) 的 “ 学 问 ”( logos ) A 。 但 现 实 中 在 涉 及 终 极 问 题 的 解 释 上 哲 学 与 逻辑
是 有 限 的, 也 正 是 在 这 里 可 以 与 宗 教 共 生 共 存 , 可 见 t h e o l o g i a 与 s c i e n c e o f r e l i g i o n 有 重 合
的部分。在柏拉 图 之 后 直 到 缪 勒 提 出 sci e n c e o f r e l i g i o n 学 科 的 设 立 之 前 , 是 护 教 神 学 或 教 义
神学占据统治地 位 的 中 世 纪 , 对 r eligion 进 行 客 观 中 立 的 研 究 是 很 难 开 展 的 。 最 后 缪 勒 的 《宗
教 学 导 论 》 出 版 到 现 在 , scien ce of r elig i o n 有 还 原 为 t h e o l o g i a 的 趋 势 。 因 此 可 以 得 出 结 论,
theologia 的外延自 始 至 终 是 超 出 scien ce o f r e l i g i o n 的 , 尤 其 是 在 今 天 这 种 趋 同 的 倾 向 越 来越
明 显, 所 以 即 便 以 前 者 代 替 后 者 的 称 谓, 也 并 非 意 味 着 倒 退 到 中 世 纪 的 神 学 状 态 。“ 神 学 ” 就
狭 义 而 言 专 指“ 基 督 教 神 学 ” 以 及 “ 神 学 ” 就 广 义 而 论 则 是 对 “ 神 ” 这 一 问 题 的 探 究 。 B 广
义的神学即 the ologia, 自 然 可 以 涵 括 且 不限 于 基 督 教 神 学 与 s c i e n c e o f r e l i g i o n 。 而 且 在 中 文
中“ 教 学 相 长 ”,
“ 教 ” 有 “ 效 ” 意 , 在 模 仿、 师 法 之 义 上 二 者 对 等, 这 样 一 来 神 学 实 则 涵 盖
了有神之教及至 漫 长 中 世 纪 的 教 义 神 学 ,与 含 有 神 、 逻 格 斯 词 根 的 t h e o l o g i a 也 渐 趋 一 致 了 。
就 中 文 而 言, 神 学 一 词 中 的“ 神 ” 在 《 说 文 解 字 》 中 被 表 述 为 “ 天 神 , 引 出 万 物 者 也 ”,
不仅有着与基督教创世说相类似的意蕴,在描述神的力量不可思议,神的不平凡的属性等方
面 也 有 着 可 类 比 性。 至 于“ 学 ” 字, 对 于 一 贯 重 视“ 教 学 相 长 ” 治 学 传 统 的 中 国 社 会 来 说
自 然 是 学 不 可 一 日 无 师 了, 对 应 于 西 方 则 是 教 父 、 神 父 、 牧 师, 有 形 的 神 学 院 、 修 道 院 、 教
会, 以 及 形 上 的 学 术、 学 理、 学 科 等 等。 日 本 译 介 西 学 的 名 家 中 村 正 直, 在 翻 译 约 翰 · 斯 图
亚特·穆勒(Joh n S tu ar t Mill) 的 政 治 学著 作 《 论 自 由 》 时 , 便 以 神 教 / 学 科 对 r e l i g i o n 进 行
注 释。 历 史 地 看 , 神 学 早 在 阿 拉 伯 尔 时 期 就 已 是 基 督 教 的 核 心 术 语 与 专 利 了 , 或 许 因 此 才 有
缪勒将 science of r eligion 与 th eology 混用 的 情 况 产 生 , 而 在 其 著 作 中 将 神 名 由 主 动 性 变 为 主
体 性, 将 神 本 体 的 丰 富 多 样 性 变 为 实 在 统 一 性 的 倾 向 。 这 些 都 令 人 不 难 从 中 窥 见 , 基 督 教 在
历 经 柏 拉 图、 西 塞 罗、 奥 古 斯 丁 的 阐 释, 希 腊 化 、 拉 丁 化 时 期 的 建 构 后 的 主 体 性 的 日 渐 凸 出 ,
科学主义色彩的渐趋显明,以致与原始基督教的裂痕变得愈发难以弥合。或许正是在这个意
义 上, 尼 采 才 敢 于 断 言“ 上 帝 死 了 ”, 其 时 的 心 境 想 来 大 概 也 不 亚 于 当 年 量 子 力 学 冲 击 下 的 原
子论学者所濒临的绝地,只差那“惊险的一跃”了。一言以蔽之,神与学之并举,颇符合西
方孜孜以求终极实在的心理遗存,以及一贯重视知识论的文化传统,也契合了近现代以来西
方 研 究 主 体 的 广 泛 性 , 研 究 视 角 、 研 究 理 论、 研 究 方 法 的 丰 富 性 的 时 代 潮 流, 当 然 尤 为 重 要
的 是, 从 此 与 中 国 的 教 、 宗 教 、 神 教 有 了 截 然 的 分 野, 从 而 才 有 可 能 最 大 限 度 地 满 足 格 义 的
自 洽 性, 规 避 反 向 格 义 之 流 弊 , 为 在 新 的 、 更 为 具 体 的 平 台 上 展 开 平 等 交 流 对 话 提 供 了 某 种
能够尝试的可行 性 。

A 卓 新平:
《简论西方哲学神学》,金泽、赵广明编:
《宗教与哲学》(第二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年版,第
71 页。
B 卓新平:
《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中国宗教学——纪念毛主席诞辰 120 周年暨批示建立世界宗教研究所 50 周年》,
《中国民族报》,2013 年 8 月 6 日。

09 6
关于 religion 几个中文 译名的解析
四、关于宗教
考 究 宗 教 一 词 的 应 用, 可 以 见 证 其 在 1 9 世 纪 后 半 期 至 2 0 世 纪 初 一 段 特 定 的 历 史 时 期 内
所 实 现 的 一 系 列 的 “ 质 的 飞 跃 ”。 可 以 说 “ 宗 教 ” 之 于 2 0 世 纪 以 前 的 中 国 是 潜 隐 的 、 局 部 的、
狭 隘 的, 从 一 个 佛 教 专 门 术 语 到 学 术 专 业 措 辞 再 到 百 姓 的 通 俗 用 语 , 在 或 抽 象 或 具 体 的 角 色
不 断 轮 换 中 经 历 了 曲 折 的 过 程。 宗 教 与 r e l i g i o n 的 对 译 是 伴 随 西 学 东 渐 而 来 的 , 近 代 以 来 中
国 对 欧 美 的 研 究 在 相 当 长 的 历 史 时 期 内 多 是 假 道 于 日 本 , 宗 教 、 哲 学 、 科 学 、 社 会 、 主 义、
自 由、 民 主、 运 动 等 一 系 列 和 制 中 文 , 便 是 乘 着 这 股 “ 东 风 ” 于 清 季 传 入 中 国 的 。 张 之 洞 在
陈 述 留 学 东 洋 的 理 由 时, 其 中 就 讲 到 “ 东 文 近 于 中 文 , 易 通 晓 ; 西 学 甚 繁 , 凡 西 学 不 切 要 者,
东人已删节而 酌 改 之 … … 事 半 功 倍 , 无 过 于 此 。”A 然 而 凡 事 有 其 利 必 有 其 弊 , 这 种 看 似务实
取 巧 的 做 法 本 质 上 却 是 在 拾 人 牙 慧, 因 此 面 对 新 时 代 呼 声 日 高 的 话 语 权 建 设 时 愈 发 暴 露 出 其
消 极 而 拙 劣 的 一 面。 宗 教 一 词 就 曾 被 康 有 为 、 朱 希 祖 等 学 者 批 判 拒 斥 。 康 有 为 给 出 的 理 由 是 ,
“‘ 宗 教 ’ 二 字 不 典 不 妥 , 在 日 人 已 属 不 可 , 况 吾 国 人 ? 故 必 不 可 引 之 于 笔 端 。” 所 谓 “ 不 典 ”
是 指 在 中 国 历 史 典 籍 中 找 不 到 任 何 依 据, 显 然 这 里 的 典 籍 并 未 将 僧 祐 的《 弘 明 集 》 考 虑 在
内, 故 康 有 为 认 为 这 是 “ 日 人 之 加 宗 于 教 而 以 为 名 词 ” 的 重 文 之 陋 俗 使 然 。 B 也 就 是 说, 宗
教二字的首次连用在他看来发端于日本。其实,这不仅是康有为个人的看法,很多现代学者
也 持 此 说, 对 此 可 参 见 高 名 凯、 刘 正 埮 的 《 现 代 汉 语 外 来 词 研 究 》( 1 9 5 8 )、 周 振 鹤 、 游 汝 杰
的《 方 言 与 中 国 文 化 》( 1 9 86 ), 但 康 有 为 也 深 谙 其 更 进 一 步 的 原 因 是 日 本 受 了 当 时 所 引 入 中
国 佛 典 的 影 响, 而 中 国 僧 侣 在 进 行 中 梵 对 译 时 “ 全 用 双 字 ”, 却 无 视 教 大 宗 小 、 教 先 宗 后 的 事
实, 其 “ 不 妥 ” 便 由 此 而 生 。 如 前 所 述 , 朱 希 祖 则 主 要 在 词 性 上 分 析 了 宗 教 的 不 谛 不 词 , 作 为
名 词 的 宗 是 与 祖 相 连 的 , 但 佛 祖 与 契 祖 显 然 不 可 同 日 而 语; 作 为 动 词 的 宗, 其 宾 语“ 教 ” 字
却难以特指 , 亦 难 以 排 除 与 教 育 之 教 的 混 同 。 接 着 朱 希 祖 又 论 证 了 以 宗 教 对 译 r e l i g i o n 之不适
不恰,并因此而溯及 religion 的拉丁文字源且阐释 religion 的界说,整个过程虽欠精详,但因
宗教一词本身的缺陷,使得以之对译任何外文都难掩其谬,故而朱希祖所做的相关结论虽简
却 不 失 其 当 。 谢 扶 雅 ( 1892 — 1991 ) 认 为, 西 学 东 渐 中 最 不 成 功 的 一 个 译 名 便 是 宗 教 , 并 说
“ 道 ” 字 相 比 之 下 还 差 强 人 意, 但 又 可 惜 其 早 已 成 为 道 教 的 专 用 语, 故 而 只 好 希 冀 国 人 对 宗
教 一 语 勿 作 望 文 生 义 之 举 , 应 “ 留 意 于 世 界 各 大 宗 教 之 内 容 , 而 自 立 一 ‘ 宗 教 ’ 之 观 念 ” C,
如 此 方 可 免 除 一 些 不 必 要 的 争 议 与 纠 葛 。 其 实 , 道 法 自 然 与 “ 道 不 行 , 乘 桴 浮 于 海 ”(《 论
语· 公 冶 长 》) 的 道 之 内 涵 也 是 当 下 的 r e l i g i o n 难 以 容 纳 的 。 而 在 对 宗 教 一 词 的 合 法 性 认 知 判
断 上, 李 申 的 观 点 有 些 独 特 , 指 出 这“ 是 用 中 国 固 有 的 词 汇 去 表 达 外 国 词 汇 的 意 义 ”。 D 其
依 据 仅 是 《 说 文 解 字 》 对 宗 字 的 释 义 , 即 “ 尊 祖 庙 ”“ 天 垂 象 见 吉 凶 所 以 示 人 也 ”, 故 而 未 免
有 以 字 解 词 、 望 文 生 义 之 嫌。 所 以 ,
“要探讨古代汉语中固有的‘宗教’与 religion 意义的异
同,首先就 要 弄 清 楚 佛 教 如 何 在 这 些 文 献 中 使 用 ‘ 宗 教 ’ 一 词 。”E 这 里 的 文 献 主 要 是 指中国
佛 教 自 古 以 来 形 成 的 包 括 经 律 论 在 内 的 各 种 译 著 与 撰 述 的 典 籍。 一 般 认 为 , 后 梁 右 仆 射 袁 昂
( 46 1 — 5 4 0 ) 在 其《 答 释 法 云 书 难 范 缜 神 灭 论 》( 见 南 朝 梁 僧 祐 撰 《 弘 明 集 》) 的 书 信 中 曾 提

A 张之洞:
《劝学篇》,新北:华艺学术出版社,2015 年版,第 60 页。
B 康有为:
《英国游记》,钟叔河主编:
《走向世界丛书》,长沙:岳麓书社,2016 年版,第 93 — 94 页。
C 谢扶雅:
《宗教哲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第 205 页。
D 李申:
《宗教论》(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7 页。
E 曾传辉:
《宗教概念之迻译与格义》,
《世界宗教研究》,2015 年第 5 期。

09 7
宗教
世界      文化 2020 年第 1 期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到的“仰寻圣典, 既 显 言 不 无 , 但 应 宗 教, 归 依 其 有 ”A , 是 宗 教 二 字 的 首 次 连 用 , 而 “ 逮至
宋代,佛门相关 典 籍 里 ‘ 宗 教 ’ 几 成 习 语 。”B 但 宗 与 教 的 地 位 、 作 用 、 大 小 却 与 近 代 以 来的
见 解 有 所 不 同 甚 至 正 相 反 对。 宗 为 宗 本 义 , 教 为 辅 助 手 段 , 以 教 阐 宗 , 如 明 末 董 其 昌 在 《 佛
祖 纲 目 序 》 中 称 作 者 “ 其 意 以 宗 为 主 , 以 教 为 辅 ”。 或 可 以 理 解 这 是 从 宗 教 的 字 面 展 开 的 解
释, 即 宗 者 本 也 , 宗 教 者 , 有 所 本 而 以 为 教 也 。 清 末 康 有 为 、 刘 锦 藻 、 严 复 、 宋 恕 、 朱 希 祖
等 人 却 或 言 教 宗 , 或 主 教 在 宗 先 且 教 大 宗 小 。 后 来 学 者 吕 大 吉 、 陈 熙 远 也 持 类 似 观 点 , 1 9 80
年 修 订 版 的《 辞 源 》 对 宗 教 的 解 释 为“ 佛 教 以 佛 陀 所 说 为 教 , 佛 弟 子 所 说 为 宗 , 宗 为 教 的 分
派 , 合 称 宗 教 , 指 佛 教 的 教 理 。” 虽 然 洎 宋 元 以 降, 宗 教 的 外 延 不 断 扩 展, 以 致 不 仅 佛 教 专 用 ,
道 教、 儒 生 乃 至 民 间 教 派 也 用 以 自 称, 甚 而 还 有 以 宗 教 命 名 官 职、 称 谓 人 物、 地 方 的 情 况 存
在, 但 从 19 世 纪 下 半 叶 开 始 , 当 人 们 有 意 或 无 意 地 用 r e l i g i o n 与 宗 教 相 对 应 时 , 后 者 所 包 含
的 内 容 就 急 剧 地 发 生 变 化 , 缩 小 甚 至 其 本 身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都 受 到 了 质 疑, 梁 启 超、 胡 适、 钱
穆 等 就 明 白 表 达 过 中 国 无 宗 教 之 论 , 而 陈 独 秀、 蔡 元 培、 冯 友 兰、 梁 漱 溟 则 提 出 各 种 宗 教 替
代 说, 出 现 这 种 情 况 的 根 本 原 因 在 于“ 中 文 辞 源 意 义 上 的‘ 宗 教 ’ 所 指 向 的 宗 教 领 域, 与 西
方 的 re l i g i o n, 尤 其 是 犹 太 基 督 教 所 理 解 的 r e l i g i o n 概 念, 无 论 就 所 要 达 到 的 目 标 还 是 就 其 所
表示的含义都有 所 不 同 。” C 而 这 种 由 不 同 历 史 文 化 所 形 成 的 宗 教 与 r e l i g i o n 的 理 念 、 视 野在
交流实践中又存在着加深彼此间这种“天然”分歧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所传入者的母体文化
比 较 强 势、 出 现 文 化 支 配 时 , 还 可 能 出 现 与 通 常 情 况 下 的 格 义 相 对 的 、 所 谓 的 反 向 格 义 的 现
象, 可 以 说 这 种 现 象 是 文 化 交 流 中 物 理 学 领 域 的 势 差 原 理 在 语 言 学 中 的 展 示 。 由 于 特 定 历 史
际 遇,
“ 宗 教 ” 一 开 始 就 被 置 于 了 反 向 格 义 的 话 语 体 系 下, 这 种 情 形 与 佛 教 初 传 中 国 后 的 附 玄
格 义、 连 类 之 说 有 很 大 不 同, 质 言 之 是 没 有 意 识 到 或 者 根 本 就 丧 失 了 格 义 的 主 动 性 、 主 动 权 。
潘 文 国 指 出,
“在跨文化传播和翻译中,
‘ 格 义 ’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过 程 。‘ 格 义 ’ 之 后 , 需 要 做 的
是‘ 正 名 ’, 这 是 纠 正 ‘ 格 义 ’ 之 弊 , 准 确 进 行 文 化 传 播 的 重 要 一 环 。” D 格 义 之 弊 、 格 义 之
不 充 分 与 反 向 格 义 的 误 解 叠 加 后 的“ 宗 教 ” 在 中 国 一 直 以 来 都 颇 为 尴 尬 的 境 遇 也 不 是 没 有 来
由 的, 因 此 需 要 格 义 与 正 名 。 从 文 化 发 生 学 的 角 度 看 , 西 方 语 境 下 的 r e l i g i o n 脱 胎 于 犹 太 教,
有着认主独一的历史传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纯粹性、至上性,后虽经希腊化、拉丁化时
期 的 建 构, 以 及 之 后 的 宗 教 改 革 、 宗 派 分 立、 世 俗 化 等 一 系 列 因 素 的 挑 战, 乃 至 途 径 日 本 时
对 萨 满 教、 神 道 ( 产 生 了 神 佛 习 合 学 说 ) 的 吸 纳 , 这 一 点 却 都 始 终 如 一 地 得 以 贯 彻 并 延 续 下
来。 罗 素 对 此 有 着 深 刻 自 省 的 表 述:
“我们从犹太人那里学到了不宽容的看法,认为一个人如
果接受了一种宗教,就不能再接受别的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有这样正统的教义,规定
没有人可同时信仰这两个宗教。而中国则不存在这种不相容:一个人可以是佛教徒,同时又
是孔教徒,两者 并 行 而 不 悖 。”E 中 华 文 化 海 纳 百 川 、 兼 容 并 包 的 中 庸 、 中 正 、 中 和 、 中 道之
精神特质也深深影响到了作为一种文化的宗教,如邪教之仍称为教便是一个有力的反证,而
不似西方对于异 端 、 迷 信 等 的 极 端 仇 视 与极 力 撇 清 。 故 此 r e l i g i o n 在 中 国 的 文 化 境 遇 中 一 直 以
来都鲜有匹配之词。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基督教在中华大地的宣教史中屡战屡败、昙花一现的

A 李小荣:
《弘明集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年版,第 506 页。
B 陈熙远:
《“宗教”——一个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关键词》,
《新史学》,2002 年第 4 期。
C 姚新中:
《“religion”和宗教——中国与犹太—基督教有关宗教概念理解的比较研究》,赵艳霞译,
《学海》,2004 年第 1 期。
D 潘文国:
《从“格义”到“正名”——翻译传播中华文化的必要一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年第 5
期。
E[英]伯特兰·罗素:
  《中国问题》,秦悦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年版,第 150 页。

09 8
关于 religion 几个中文 译名的解析
一个文化深层的原因,而当下呼之欲出的神学思想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基督教中国化实
践 也 许 正 是 对 此 所 做 出 的 积 极 回 应。 综 上 分 析 , 若 是 一 味 放 任 r e l i g i o n 的 反 向 格 义 或 坚 持 宗
教对 religon 的 格 义 , 那 么 宗 教 的 合 法 性 、 中 国 是 不 是 一 个 有 r e l i g i o n 的 国 度 将 继 续 备 受质疑,
如 利 玛 窦 在《 中 国 札 记 》 里 就 曾 把 中 国 传 统 的 儒 释 道 三 教 贬 损 为 “ 中 国 人 的 全 部 迷 信 ”。 如 此
一来中西交流也会僵在原地甚至隔膜会变得更加难以弥合,也就背离了文明互鉴的初心与本
意, 直 至 双 方 变 成 彼 此 眼 中 的 另 类 , 未 免 东 西 方 宗 教 文 化 交 流 交 往 在 歧 路 上 越 走 越 远 , 甚 至
难以为继以致分道扬镳。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对以前的格义进行再格义从而正名,也即变反向
格 义 为 正 向 格 义 , 换 句 话 说 即 是 取 “ 六 经 注 我 ” 而 非“ 我 注 六 经 ” 之 义。 这 不 仅 是 因 为 宗 教
一 词 的 内 涵 与 r e l i g i o n 有 相 当 的 疏 离 感 , 其 外 延 更 是 后 者 所 难 以 容 纳 的 。“ 自 古 以 来 , 宗 教 之
间彼此诠释并 获 得 理 解 是 不 同 人 类 不 同族 群 之 间 彼 此 认 识 的 重 要 途 径 。”A 而 “ 关 于 中 国文化
宗教性的诠 释 , 是 从 中 西 文 化 交 流 和 碰 撞 才 开 始 的 。”B 历 史 以 来 的 种 种 译 名 之 争 可 谓 是 这种
诠释的标志性事件。中西分属两大不同的世界文化系统,一方面文化是宗教的本质规定性之
一,同时宗 教 又 是 文 化 过 程 的 一 部 分 , 这 也 就 意 味 着 宗 教 对 r e l i g i o n 的 诠 释 不 是 对 等 的 ,也不
可能是唯一的,更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只能进行不断的相互诠释,从文化整体、背景、情
境去逐渐理解和把握。否则“很多自远古以来形成的中国人世界观和共享性精神遗产都无法
进 入 学 术 讨 论 的 范 畴 之 中 ” C 。 任 何 文 化 间 的 交 流 也 只 有 在 相 对 平 等 、 相 互 作 用 、 自 我 调 适、
开放包容的 状 态 下 才 能 得 以 持 续 下 去 , 也 才 能 赋 予 各 自 的 文 化 以 新 生 、 文 明 以 多 彩 。

结  语
宗教的字面意义及其后来的混入义都显示了中文的包容力,没有发生顾此失彼、此消彼
长的词义削减,更加具有了作为二阶性类概念的性质,但本质上是一个虚词,因为迄今为止
都 没 有 一 个 为 举 世 所 公 认 的 宗 教 定 义。 而 在 中 国 的 现 实 语 境 中 却 可 以 实 指, 涵 容 诸 教 各 派,
是 各 教、 诸 派 的 代 称 。 当 代 “ 宗 教 文 化 说 ” 深 入 人 心, 这 或 许 是 从 侧 面 反 映 了 一 些 中 国 传 统
文化的特质,同时也映射出东西方文化交流在实质层面上的步履维艰,尤其是西方文化对于
纯 粹、 理 性 的 坚 守 以 及 神 人 之 间 的 二 元 冲 突 难 以 化 解 的 历 史 与 现 实 困 境 。 鉴 于 习 惯 势 力 的 强
大, 如 果 坚 持 以 宗 教 对 译 r e l i g i o n , 则 须 r e l i g i o n 的 发 源 地 及 习 用 地 进 行 相 应 的 再 格 义, 使 二
者 在 内 涵 与 外 延 上 尽 可 能 地 保 持 大 体 一 致。 简 单 说 来, 也 就 是 使 religion 不 仅 包 括 一 神 教 也
包括多神教,不仅指代有神教也可指代无神教乃至无神论,这样一来才比较符合宗教目前几
乎 涵 盖 所 有 正 统 信 仰 的 囊 括 性, 也 满 足 了 对 其 拉 丁 文 词 根 r e l i g i o 的 还 原 性 解 读 , 并 不 会 违 背
柏 拉 图 之 th eologia 的 初 衷 。 之 所 以 会 出 现 这 种 一 致 性 , 在 于 宗 教 、 r e l i g i o n 、 t h e o l o g i a 是 先
民藉由思辨推理或经验直观把握、探索、感悟宇宙实相或真理真如的方式或途径,这种方式
或途径在原初 或 始 发 态 时 呈 现 出 某 种 趋 同 或 类 似 现 象 也 是 人 性 的 必 然 。
宗 教 一 词 先 天 不 足 , 至 少 缺 乏 语 源 学 上 的 合 法 性; 教 字 文 化 渊 源 深 厚, 既 典 且 妥, 但 与
当下教育之教难以撇清,虽然有神的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教育,而政教分离之教显然不是教
育 之 教; 神 教 虽 然 能 够 涵 括 自 古 以 来 的 绝 大 多 数 教 、 宗 , 但 至 少 于 佛 教 、 儒 教 是 难 以 周 延 的;
而 神 学( t h e o l o g i a ) 虽 然 能 够 包 藏 西 方 自 柏 拉 图 以 降 的 有 神 、 无 神 信 仰 , 但 于 其 之 前 的 古 希

A 范丽珠、陈纳:
《在跨文化的诠释中确立典范——杨庆堃关于中国弥漫性宗教概念的意义》,
《世界宗教文化》,2010 年第 3
期。
B 邹昌林:
《中国文化研究中的“宗教”释意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 年第 6 期。
C 范丽珠:
《西方宗教理论下中国宗教研究的困境》,
《南京大学学报》,2009 年第 2 期。

09 9
宗教
世界      文化 2020 年第 1 期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腊 神 话 时 期 以 及 古 罗 马 的 原 初 有 神 崇 拜 是 无 力 指 涉 的 , 而 且 与 中 世 纪 的 基 督 教 神 学 也 有 别,
更不能称谓其他不以学为尚的教、宗。此外,又有时任清朝外交官的曾纪泽以尔釐利景音译
r e l i g i o n, 虽 然 这 样 可 以 最 小 化 歧 义 的 发 生 , 也 符 合 多 义 可 不 翻 的 译 介 原 则 , 但 正 如 佛 ( 陀 )、
浮 屠 对 应 于 b u dd ha 一 样, 因 是 核 心 语 词 故 在 实 际 交 流 中 还 需 “ 觉 者 ” 对 之 意 译 , 且 尔 釐 利 景
的音节特点也不太适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事实上任何格义都不可能避免弊病的出现,这是由
文 化、 语 境 的 异 质 性 决 定 的 , 难 以 尽 善 尽 美, 但 格 义 之 偏 的 程 度 却 可 以 不 同, 因 此 大 抵 优 劣
次 序 可 做 如 下 排 列 , 即 教 、 神 学 、 神 教 、 宗 教, 曾 传 辉 也 认 为 “ 用‘ 神 教 ’ 对 应 r e l i g i o n 比
‘ 宗 教 ’ 更 为 准 确 , 也 更 加 符 合 汉 语 的 习 惯 表 达 法 。” A 事 实 上 , 从 教 到 宗 教 的 转 译 反 映 的 是
从格义到反向格义的蜕变,是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退化,是清季民初势不可挡的西学东渐之
洪流的消极一面 。 而 当 宗 教 沦 为 对 应 于 re l i g i o n 的 符 号 时 , 物 理 学 领 域 的 势 差 原 理 开 始 在 文 化
交 流 中 显 现, 可 以 说 近 代 以 来 如 科 学、 哲 学 等 诸 多 学 术 争 议 大 多 与 这 种 反 向 格 义 、 削 足 适 履 、
枘 圆 凿 方 式 的 概 念 解 读 与 理 论 诠 释 有 关, 也 可 以 看 作 是 民 族 文 化 自 信 心 的 跌 落 在 语 言 文 化 学
上 的 展 示, 因 为 语 言 是 文 化 的 载 体 , 是 存 在 的 家 。 本 文 对 r e l i g i o n 的 译 名 探 讨 只 是 针 对 此 弊
的 一 点 尝 试, 也 许 将 来 会 有 更 合 适 的 对 译 词 项 问 世 , 也 许 会 出 现 缪 勒 所 预 见 的 世 界 各 大 宗 教
终将在“心理宗 教 中 合 流 ”B 的 景 象 。 希 望 其 意 义 非 只 是 指 涉 语 言 纯 洁 性 乃 至 宗 教 学 理 论 ,亦
当从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构以及相关学科、学术评价体系、话语权的重新定位与确立的时
代 任 务, 并 希 望 以 此 为 契 机 引 发 学 界 对 一 些 新 词 、 新 论 、 新 范 式 以 及 大 量 和 制 中 文 的 合 法 性
与合理性进行重 新 审 视 、 检 测 的 共 鸣 与 意 识 。

(责任编辑  周广荣)

A 曾传辉:
《宗教概念之迻译与格义》,
《世界宗教研究》,2015 年第 5 期。
B[英]麦克斯·缪勒: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金泽译,中译本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第 3 页。

10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