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第 52 集 | 三位一體格裡格

導語

本集節目介紹了 19 世紀的北歐的古典音樂狀況,以及挪威作曲家格裡格。北歐

的文化發展比較晚,格裡格作為民族樂派代表作曲家之一,建立了挪威音樂學院。

他的音樂有三個特色。第一,他不排斥西歐觀點,使用比較多德奧的傳統形式,。

第二,他相當有挪威意識,作品中常有本國的旋律和聲與民俗素材。第三,他有

自己的原創性,脫離於任何地域影響。

大家好,我是焦元溥,歡迎您收聽《焦享樂》,一聽就懂的古典音樂史。

1.北境之音

在這集節目,我們要把焦點放在北歐,特別是挪威的格裡格,看看他的作品,以

及北歐的音樂發展。

北歐的藝術文化發展比較晚,對 18、19 世紀的北歐而言,像是日爾曼諸邦國,

還有法國,甚至義大利,那才是有高度文明的地方。格裡格寫過一個非常著名的

作品叫做《霍爾堡時代》組曲,這個霍爾堡是誰呢?他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他本來是挪威人,後來定居丹麥。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一般所謂有教養的丹麥

人,寫信用拉丁文,和女士們講話用法文,呼喊他們的狗用德文,只有在呼喚僕

人和罵人的時候才會用丹麥語。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霍爾堡仍然用丹麥文寫作,

而且在各個領域都達到很好的成就,也使得丹麥文得以規範化,成為具有文學價

值的語言。因此在 1884 年,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都在紀念霍爾堡的 200 歲冥

誕,而格裡格則寫了《霍爾堡時代》這精彩的作品。
[播放格裡格《霍爾堡時代》音樂片段]

知道這樣的文化背景,再來看格裡格的成就,或許會覺得他更不容易。在這集節

目裡,我們將先簡單介紹他的生平,再來分析他的作曲特色。

格裡格出生於 1843 年,在 1907 年過世,在他的人生期間,挪威主要是在瑞典挪

威聯盟的體制之下。挪威在 14 世紀末的時候,被丹麥統治,後來在 1814 年,丹

麥把挪威割讓給瑞典。雖然挪威趁機想要獨立,但是瑞典發動了一場戰爭,後來

這兩個國家就組成了挪威—瑞典聯盟,是邦聯的形式。挪威真正獨立為君主國,

那是 1905 年的事情。格裡格出生於貝根,6 歲的時候由母親啟蒙學習音樂跟鋼


琴,後來展現出相當的天分。他們家認識著名的小提琴大師奧勒·布林,在格裡

格 13 歲的時候,布林建議他應該接受更好的音樂訓練,但本地沒有辦法提供這

種訓練,要去就去當時鼎鼎大名的萊比錫音樂院。格裡格最後也在 15 歲的時候

去了,待了 4 年,但是他並不喜歡那邊的教學,覺得老師非常教條化,給的功課

也太多。但在音樂院裡面,他發展成很好的鋼琴家,也發展出良好的作曲技巧。

之後格裡格到丹麥的首府哥本哈根發展,當時那兒是北歐最重要的大城市。他認

識了許多傑出的作曲家,也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風格。1866 年,他回到挪威,住

在今日奧斯陸的地方,開始了多樣的音樂活動。他組織挪威音樂會,擔任愛樂協

會的指揮,還建立了挪威音樂學院。他鼎鼎大名的《A 小調鋼琴協奏曲》,就是

這個時期的作品。
[播放格裡格《A 小調鋼琴協奏曲》音樂片段]

從格裡格多樣化的活動,我們確實可以認為,他是一位民族作曲家,特別是他做

的很多事情,都跟推動挪威的文化自主有關。但不見得所有人都欣賞他,他也招

致了很多嫉妒的眼光。就在這個時候,他得到了意外的友誼,就是李斯特。晚年

的李斯特看到格裡格的作品,非常地欣賞,不但寫信讚揚他的成就,兩人後來更

成為朋友。李斯特的鼓勵,讓格裡格更加勇往直前,他在 1873 年,30 歲那一年

回到故鄉貝根,開始漫長而勤奮的創作。

2.創造民族特色還是創造個人風格?
在這首《A 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音樂聲中,我們要開始分析格裡格的音

樂創作特色,我大概歸納成三點。

第一,他的作品常常可以見到德奧樂風的形式,雖然他不喜歡自己在萊比錫音樂

學院的學習,但是真的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就以這首《A 小調鋼琴協奏曲》來說,

它具有非常明確的古典格式,無論是奏鳴曲式的架構,或者是三個樂章快慢快的

安排,都相當傳統。他不像俄國強力集團,非要找出自己的作曲方式,非要寫出

和當時西歐不一樣的作曲觀點。這不是說格裡格缺乏原創性,而是他比較順其自

然。雖然的確有很多人覺得,這是一位比較保守,不是特別具有開創性的作曲家。

[播放格裡格《A 小調鋼琴協奏曲》音樂片段]

在這樣優美的旋律中,我們來看格裡格創作的第二點特色,就是在音樂上面,他

的確也可以稱為是挪威作曲家。格裡格用了非常多屬於挪威的音樂元素,包括旋

律、和聲、舞蹈、素材等等都有民俗音樂的背景。他也以挪威的故事,或挪威劇

作家的作品寫作。

不過我們並不能把格裡格所有的作品都稱為是挪威風格,或一定是具有挪威特色

的音樂素材。比方說在這首鋼琴協奏曲裡面,剛才第一主題的舞蹈節奏,的確和

挪威的民俗舞曲有關。但我們現在聽到這樣優美的第二主題,就不見得是挪威的

音樂特色了。就像我們之前介紹過的斯美塔那一樣,有志氣的作曲家,雖然會引

用民俗音樂的素材,但他們做更多的是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原創音樂,而不是只是

把民俗音樂拿來編曲而已。因此格裡格雖然會運用民俗素材,但是他很少直接引

用,甚至在很多作品裡面,也不刻意去表現挪威式的風格。對格裡格而言,他覺

得《培爾·金特組曲》的《蘇爾維格之歌》才算得上是他極少數刻意以挪威風格

譜寫的作品。
3.強拗的挪威風味也有幽默

用格裡格自己的話來說,這或許是他唯一模仿民間音樂的歌,無論此話是否為真,

這首歌的和聲編排,仍然相當的西歐化。甚至在格裡格眼裡,過於挪威化,可能

還是負面的義涵,雖然他是鼓動民族音樂的作曲家,但是過於鄉土風,對他來講,

可能還是有種粗鄙的感覺。比方說同樣來自《培爾·金特》,這鼎鼎大名的《山

魔王的宮殿中》。

[播放格裡格《山魔王的宮殿中》音樂片段]
這是收錄在《培爾·金特組曲》裡面的管弦樂版,而在實際的戲劇音樂中,這一

段要加上合唱。

[播放格裡格《山魔王的宮殿中》音樂片段]

無論您聽到的是哪一個版本,對於這個主旋律,格裡格自己的評價其實相當有趣。

我們覺得它可能很好玩,但他覺得,寫的這段音樂,連他自己都無法忍受,像牛

糞,過於自我感覺良好,也過於挪威風味了。但格裡格希望,這段音樂能夠帶來

一些諷刺跟幽默。我們來聽一下同樣用這一段素材,當培爾·金特厭倦了山妖王

國,想要回到人世,憤怒的山妖大王叫眾小妖精來抓他的場景。

[播放格裡格《山魔王的宮殿中》音樂片段]

我們聽到了格裡格如何運用這一段簡單的旋律,發展出這個驚心動魄的場景,主

題變化並不複雜,但非常有效果。

[播放格裡格《山魔王的宮殿中》音樂片段]

這個戲劇場景最終發展成越來越驚險的追逐,而音樂也邁向白熱化。

[播放格裡格《山魔王的宮殿中》音樂片段]

當培爾·金特覺得自己必然是死路一條了,突然山谷的鐘聲響起,妖怪要逃回家

了。

4.憑旋律名垂千古

如果大家有機會,不妨欣賞格裡格《培爾·金特》的完整劇樂,相信就會比光聽

組曲更能夠瞭解這位作曲家的創意。也從這一點,我們來看格裡格創作的第三點,

就是他一部分來自於德奧,一部分來自於挪威,但也有一部分是格裡格他自己的
心得啊。以他的《第三號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來說,這第一樂章雖然是奏鳴曲

式,可是我們感覺到的,卻是一組一組的旋律群,並非嚴謹的德奧傳統寫法。

如此寫法,某方面其實反映了格裡格創作上的弱處。他自己知道他不是像巴赫跟

貝多芬一樣的結構大師,但是他說,他可以為聽眾提供溫暖的休憩所在。這是格

裡格音樂非常迷人的地方,的確他沒有太多的大型作品,他的大型作品中,最著

名的也就是鋼琴協奏曲了。但是他總是能夠寫出非常迷人的小品,像他的《抒情

曲集》,這可以說是和孟德爾松《無言歌》並駕齊驅的鋼琴主語。他的歌曲多半

短小,就兩三分鐘,但是都非常迷人。就像這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在格裡格

最好的作品中,他總是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弱處轉化成優點,像他長達 20 分鐘的

鋼琴獨奏劇作《敘事曲》,就巧妙地以變奏曲的方式來開展故事,果然寫出了既

有巧妙結構,又有優美旋律,不但有挪威民俗風格,也有個人特色的經典。
[播放格裡格《敘事曲》音樂片段]

從這樣的優美旋律,我們知道格裡格名垂千古的原因。他雖然不是技巧最精湛的

作曲家,但總能寫出獨一無二,屬於他的甜美旋律,而這是非常大的成就。我們

只要比對一下,比他小 28 歲的瑞典作曲家斯丹哈默的作品,就可以知道,格裡

格的可貴。我們現在聽到的,是他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開頭。斯丹哈默是

傑出的作曲家、鋼琴家,也是指揮家,在當時的瑞典,也是非常著名的人物。而

這首鋼琴協奏曲,昔日也相當風行。沒錯,它優美悅耳,但也僅止于優美悅耳而

已,除非你音樂記憶力特佳,不然聽完它,你大概難以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播放斯丹哈默《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音樂片段]

就像我曾經為經典音樂下的定義,除了有技術性,也要有旋律性,而格裡格可能

就是旋律性的大師。在今天節目最後,我們聽的是他把自己的歌曲改編成的弦樂

合奏曲《最後的春天》,是不是一聽就讓人入迷呢?
[播放格裡格《最後的春天》音樂片段]

5.本集小結

在音樂聲中為大家整理本集的節目內容。我們簡單介紹了北歐的文化狀況,然後

我們聚焦在挪威作曲家格裡格。我們說格裡格的音樂,可能有三個特色。第一,

我們看到他多所使用德奧的傳統形式,至少並不排斥這些來自西歐的觀點。但第

二,他是相當有挪威意識的作曲家,音樂中常有挪威的旋律和聲與民俗音樂背景、

舞曲節奏,也以挪威的文學故事來當做寫作題材。第三,不只是有德奧形式和傳
統,也不只有自己賴以生活的土地,他也有個人的創建跟心得。欣賞格裡格的作

品,總是挪威、德奧和他自己,我們三個要一起考量。

而在下一集節目中,我們將看民族音樂中非常有趣又迷人的例子。就是大家都以

為他是匈牙利,但他其實不是匈牙利,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歡迎您繼續收聽《焦

享樂》!

*本集古典音樂配樂版權由“庫客音樂”授權提供。

※本文稿由「看理想」提供,遍路文化僅做「簡轉繁」之中文文稿轉換,
故可能出現不同翻譯與語意,特此告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