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119

读钱大昕 《元史艺文志》
陈  高  华

  内容提要 :钱大昕 的 《元史 艺文志》 是一 部具有 重要价 值的目 录学著 作 , 是钱氏 对元史
研究的一大贡 献 。此书 比起以前的同类作 品有很 大的进步 , 但亦存 在一些 缺点 。 现有 的 《 元
史艺文志》 整理本都存在程度不等的问题 , 难以令人满意 , 期待新的整理本出现 。
关键词 :钱大昕   《 元史艺文志》  目录学
  
120    中  国  史  研  究 2007 年第 1 期  
读钱大昕 《 元史艺文志》 121
  
122    中  国  史  研  究 2007 年第 1 期  

丕烈借读各种元人著作 , 见于记载的即有 《金华黄先生文集》 、 《秘书监志》 、 《元统元年进


士录》 、 《石田先生文集》 、 《运使复斋郭公言行录》 、 《运使复斋郭公敏行录》 等 。① 二则黄
氏是很有水平的版本学家 。《元史艺文志》 成书后 , 黄氏认真校读 , 提出自己的意见 , 有
些已被钱大昕接受 , 补充到书内 , 如经部的 “李恕 《元诗音训》 四卷” 、 “王元杰 《春秋谳
义》 十二卷” 等条 。《元史艺文志》 的初次问世 , 也是黄氏刊刻的 。 钱大昕和黄丕烈的友
谊 , 是清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

钱 《志》 成书 , 参考了以前几种书目 , 特别是 《 书目》 和卢 《志》 , 有如上述 。 但和


以前各种同类著作相比 , 钱 《志》 的进步是很明显的 ,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分类的变化 。钱 《志》 的分类 , 仍然采用传统的经 、 史 、 子 、 集四部分类法 。 在
每一部下 , 又划分若干类 。将钱 《志》 和 《书目》 、 卢 《志》 比较 , 可以清楚看出三者分
类的因袭和变化 。
书名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书目》 12 类 15 类 13 类 8类

卢 《志》 11 类 16 类 13 类 8类

钱 《志》 12 类 14 类 14 类 8类

   《书目》 四部共 48 类 , 卢 《志》 四部亦 48 类 , 绝大多数类别名称是相同的 , 只有个


别调整 。《书目》 经部有 “四书” 类 , 卢 《志》 无 , 有关书目都并入 “经解” 类 。 卢 《志》
“史部” 比 《书目》 史部多出 “簿录” 类 (仅收 书一种)。② 《书目》 有 “别史” 类 , 卢
《志》 则是 “ 杂史” 类 。 两书 “ 子部” 分类几乎完全相同 , 只有 《书目》 子部的 “艺术”
类 , 卢 《志》 则称 “杂艺术” 类 。《书目》 集部有 “制诰” 类 , 卢 《志》 则作 “制诏” 类 ,
两书集部各类前后排列有较大变动 。从分类来看 , 《书目》 和卢 《志》 的关系密切 , 是很
清楚的 。
钱 《志》 和 《书目》 、 卢 《志》 比较 , 分类有较多的不同 :
(1)《书目》 和卢 《志》 “经部” 都有 “礼乐” 类 , 既收各种祭祀典礼著作 , 又收各种
音乐著作 。钱 《志》 改为 “乐” 类 , 只收音乐著作 , 将各种祭祀典礼著作调整到 “史部仪
注” 类 。和卢 《志》 一样 , 钱 《志》 不立 “四书” 类 。 钱 《志》 “经部” 下增设 “译语”
类 , 这是 《书目》 和卢 《志》 没有的 。 辽 、 金 、 元三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 契丹 、 女
真 、 蒙古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同时行用 。 与之相应 , 产生了不少译语课本和翻译著作 。

① 《竹汀先生日记钞》 , 收在 《嘉定钱大昕全集》 第八册内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7 年版 。


② 《四库全书总目》 “ 千顷堂书目” 条称 :“ 史部共 分十八门 , 其 `簿录' 一 门用尤袤 《 遂初堂书 目》 之例 , 以
收 《钱谱》 、 《蟹录》 之属古来无类可归者 , 最为允协 。” 按 , 《书目》 “ 簿录” 类所收是 明代各种 书目 , 未收
元人作品 (上海古籍本据 “ 别本” 补入元人作品一种)。
读钱大昕 《 元史艺文志》 123

钱 《志》 中专门设 “ 译语” 类 , 便是收录译成契丹 、 女真 、 蒙古文字的中原传统文化作


品 , 以及汉人学习契丹 、 女真 、 蒙古语言文字的入门书 , 内属于辽朝的 4 种 , 属于金朝的
19 种 , 属于元朝的 13 种 。
(2)《书目》 “史部” 共 15 类 , 卢 《志》 为 16 类 。钱 《志》 将两书的 “国史” 类改为
“实录” 类 。《书目》 和卢 《志》 “史部” 都有 “食货” 类 , 均著录 18 种 (内有一种不同)。
中国古代正史均设 《食货志》 , 叙述各代的经济问题 , 如户籍 、 田制 、 货币 、 赋税等 。 而
卢 《志》 和 《书目》 两书的 “食货” 类 , 著录的却是工艺美术 、 饮食 、 兽医 、 药方等著
作 , 与史学意义上的 “食货” 相去甚远 。钱 《志》 “史部” 取消了 “食货” 类 , 将两书著
录的书目分别归入 “子部” 的 “杂艺术” 类和 “医书” 类 。《书目》 和卢 《志》 的 “史部”
均有 “史学” 类 。钱 《志》 不设 “ 史学” 类 , 前二书 “史学” 类著录的书目 , 分别归入
“编年” 类和 “史钞” 类 。
(3)钱 《志》 “子部” 设 “经济” 类 , 这是 《书目》 和卢 《志》 没有的 。“经济” 类共
收辽 、 金 、 元三朝各类经国济民的著作 42 种 , 内辽 、 金 5 种 , 元 37 种 。 在 《书目》 和卢
《志》 中 , 大多分别见于 “史部” 的 “典故” 类 (“故事” 类)和 “集部” 的 “表奏” 类 。
在钱 《志》 中 , 不设 “表奏” 类 , “典故” 则改为 “故事” 类 , 著录的书目有很大的调整 。
《书目》 与卢 《志》 的 “子部” 均有 “释家” 类和 “道家” 类 。 钱 《志》 则设 “道家” 类
和 “释道” 类 。“道家” 类著录阐发道教经典 (老子 、 庄子等)学说的作品 , “释道” 类则
收佛 、 道二教的教史 、 传记 、 语录等 。
以上是较大的几项变动 。 此外 , 有些 “类” 的名称作了改动 。 例如 “霸史” 改为 “古
史” , “典故” 改为 “故事” 。 “子部” 的 “历数” 改成 “历算” ① , “类书” 改成 “类事” 。
“集部” 的 “制举” 改为 “科举” 。
清末名学者文廷式说 :“钱氏补 《元史艺文志》 , 特立 `译语' 类 , 列 `小学' 之末 ,
体例最善 , 深得 《隋志》 之意 。” ② 在以上几处变动中 , “译语” 类的设立是很值得重视
的 , 在中国目录学史 上有重要 的意义 。 钱 《 志》 将 “经部 礼乐” 类 作适当 调整 , 改 为
“乐” 类 , 是合理的 。《书目》 和卢 《志》 设 “食货” 类和 “史学” 类 , “食货” 类著录的
书目名不符实 , “史学” 类著录的书目与其他类交叉 , 钱 《志》 取消这两类亦是妥当的 。
《书目》 和卢 《志》 在 “集部” 列 “表奏” 类 , 钱 《 志》 不立 , 另在 “ 子部” 立 “经济”
类 , 是合适的 , 但 “经济” 类似归于 “史部” 更妥 。 但钱 《志》 在 “子部” 立 “道家” 类
和 “释道” 类 , 过于牵强 , 不如分立 “释家” 、 “道家” 较妥 。
总之 , 钱 《志》 的分类 , 比起 《书目》 和卢 《志》 来 , 有不少改动 , 多数改动是合理
的。
二是改正错讹和补充说明 。 有的研究者认为 , “钱大昕的 《元史艺文志》 是根据各家

① 这可能与增加了几种算术著作有关 。
② 《纯常子枝语》 卷四 , 广陵书社 1990 年版 。
  
124    中  国  史  研  究 2007 年第 1 期  

书目辑成的 , 但对其中的错误并未加考证和纠谬” ① 。 这是不准确的 。 钱氏指出 , 他编纂


此书时 , 对前人和同时代人有关元代艺文的著作加以认真的考订 , 发现 “其中亦多讹 不
可据者 , 略举数事 , 以例其余 。非敢指前人之瑕疵 , 或者别裁苦心 , 偶有一得耳” 。 他举
出了 30 多个例子 , 有断代不当 (以宋人 、 明人为元人 , 或以元人为宋人 、 明人), 作者姓
名或书名错误 , 同一作者异名 , 同一著作重出 , 以及分类不妥 , 等等 。② 事实上 , 钱氏纠
正前人的错讹或补充其不足 , 还有很多 , 下面再举数例 。
实录 。《千顷堂书目》 “史部·国史” 类著录 :“《世祖实录》 姚燧修” 、 “《成宗实录》 畅
师文修” 、 “《武宗实录》 至顺元年苏天爵修” 、 “王恽 《世祖圣训》 六卷” 。 卢 《志》 同 。 而
钱 《志》 的 “史部” 则专立 “实录” 类 , 著录自 《太祖实录》 至 《宁宗实录》 共十五种 ,
也就是明初修 《元史》 时依据的十三朝实录 (十五种内睿宗拖雷 、 顺宗生前未称帝 , 故称
十三朝)。 还著录了与世祖 、 成宗 、 武宗 、 仁宗 、 英宗诸朝 《实录》 同时编纂的 《事目》 、
《圣训》 、 《制诰录》 , 并注明成书年代和编者 。这是很大的进步 。③
《千顷堂书目》 “史部·国史” 类有 “ 《元朝秘史》 十二卷” 。 没有任何说明 。 卢 《志》
“史部·国史” 类记 :“无名氏 《元朝秘史》 十二卷” , 下注云 :“其纪年称鼠儿 、 羊儿等 ,
不以干支 , 盖其国人所录 。” 钱 《志》 则在 “史部·杂史” 类著录 :“ 《元秘史》 十卷 , 《续
秘史》 二卷 。” 下注云 :“不著撰人 , 记太祖初起及太宗灭金事 , 皆国语旁译 , 疑即 《脱必
赤颜》 也 。
” 钱氏不但概括说明了此书内容 , 而且指出此书可能即是 《元史》 所说 《脱必
赤颜》 , 这是很重要的发现 。 后来 , 王国维专门就此作了考证 。④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 是
一部元朝法律文书的汇编 , 具有极高的价值 。《千顷堂书目》 “史部·政刑” 类著录 “《大元
圣政国朝典章》 一册” , 没有任何说明 。卢 《志》 “史部·政刑” 类同 , 下注 :“失名” 。 钱
《志》 则在 “史部·故事” 类著录 “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 六十卷” , 下注 :“始中统至延
” 。 又著录 :“ 《新集至治条例》” , 下注 :“不分卷 , 至治二年集” 。说明两书的时代 , 也
比 《书目》 和卢 《志》 有所进步 。
《书目》 和卢 《志》 的 “子部·道家” 类载 :“邱长春 《 溪集》 五卷 , 又 《语录》 一
卷 , 又 《西游记》 二卷 。” 以为 《西游记》 是邱处机 (邱长春)的作品 。 钱大昕说 :“ 《长
春真人西游记》 二卷 , 其弟子李志常所述 , 于西域道里风俗 , 颇足资考证 。 而世鲜传本 ,
予始于 《道藏》 钞得之 。” ⑤ 他了解这部书的内容 , 因此 , 在编纂 《艺文志》 时将它列入
“史部·地理” 类 , 并将此书作者正名为李志常 。 《吏学指南》 是一种法律辞书 , 对研究元
代社会 、 政治有重要价值 。《千顷堂书目》 将此书列为明代著作 。卢 《志》 史部 “政刑类”
收 “ 《吏学指南》 八卷” , 下注 :“失名” 。钱 《志》 子部 “经济类” 收 “徐元瑞 《吏学指
南》 八卷” , 下注 :“字君祥 , 吴人” 。 对作者姓名 、 籍贯都作了说明 。

① 李永忠 :《正史艺文志补撰初探》 , 《文献》 1996 年第 2 期。


② 《十驾斋养新录》 卷一四 《元艺文志》 。
③ 金门诏 《补三史艺文志》 也著录了各朝实录 , 但错讹甚多 。
④ 《蒙文 〈元朝秘史〉 跋》 。
⑤ 《跋长春真人西游记》 , 《潜研堂文集》 卷二九 , 《四部丛刊》 本。
读钱大昕 《 元史艺文志》 125

三是书目的增补 。卢 《志》 和 《书目》 著录的元代著作数目 , 大体相当 , 略有变化 。


而钱 《志》 则有大量的增加 , 请看下表 :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总计

《书目》 652 255 397 642 1946


卢 《志》 573 279 407 643 1902

钱 《志》 772 423 670 1056 2921

  王重民先生说钱氏 “补的能比黄虞稷要多三分之一” ① 。钱 《志》 辽金部分比 《书目》


增加不多 , 可略而不论 。 根 据右表统 计 , 《书目》 元代 部分为 1946 种 , 如按王说 , 钱
《志》 元代部分补的应比 《书目》 多六百余种 。 这显然是不够准确的 。钱 《志》 元代部分
为 2921 种 , 要比 《书目》 多千种左右 。 也就是说 , 钱 《志》 所收书目有三分之一左右是
新增加的 。
四部之中 , “集部” 增补最多 , 多出四百种左右 。 其次是 “子部” , 多出二百七十种左
右 。增补部分 , 固然有不少来自其他目录学著作 , 如经部主要据朱彝尊 《经义考》 ② , 但
有相当多是钱氏自行搜集的资料 。 这是钱氏一大贡献 。上面所引 《十驾斋养新录》 文字中
钱氏讲得很清楚 , 为了补撰 《元史艺文志》 , 他看过数百种元 、 明诸家文集 、 志乘 、 小说 。
这并不夸大 , 传世的 《竹汀先生日记钞》 , 记录了钱大昕晚年任苏州紫阳书院山长 (公元
1788 —1804 年)期间看过的各种典籍 , 其中便有多种元人著作 。他先后为元人著作写下了
不少读书札记 , 例如 , 《潜研堂文集》 中有 “跋大金国志” 、 “跋元名臣事略” 、 “跋元秘
史” 、 “跋元圣政典章” 、 “跋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 (以上见卷二八), “ 跋元大一统志残
本” 、 “跋元混一方舆胜览” 、 “跋至元嘉禾志” 、 “跋齐乘” 、 “跋杨惠昆山郡志” 、 “跋长春真
人西游记” (以上见卷二九), “跋太乙统宗宝鉴” 、 “跋艺圃搜奇” 、 “跋山房随笔” 、 “跋南
村辍耕录” (以上见卷三 ★), “跋遗山集” 、 “跋雪楼集” 、 “跋清容居士集” 、 “ 跋汉泉漫
稿” 、 “跋道园类稿” 、 “跋金华黄先生文集” 、 “跋倪云林诗集” 、 “跋元诗前后集” (以上见
卷三一)。《十驾斋养新录》 中有 “孔氏祖庭广记” 、 “东平王世家” 、 “圣武亲征录” 、 “平宋
录” 、 “复斋郭公言行录及敏行录” (以上见卷一三), “金陵新志” 、 “癸辛杂识” 、 “梦粱
录” 、 “辍耕录” 、 “测圜海镜细草” 、 “革象新书” 、 “太乙统宗宝鉴” 、 “陵阳先生文集” 、 “石
田集” 、 “金华黄先生集” (以上见卷一四)。 以上各书大多是罕见的珍本 、 钞本 , 具有很高
的文献价值 。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元人著作 , 因而所作 《元史艺文志》 既能改正前人的错
误 , 又能作大量的增补 。 比起以前的同类作品来 , 有明显的进步 。
钱 《志》 新增的如 《庙学典礼》 、 《庚申外史》 、 《汝南遗事》 、 《秘书监志》 等 , 都是元
代的重要文献 。 例如 , 钱 《志》 “史部·职官” 类收 “ 《秘书监志》 十一卷” 。元朝的秘书监
主管图籍和天文历数 , 《秘书监志》 保存了元代典籍收藏和 《 大元一统志》 纂修经过等重

①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 , 第 211 — 212 页 。


② 何佑森 :《元史艺文志补注》 卷一 。
  
126    中  国  史  研  究 2007 年第 1 期  

要资料 , 《千顷堂书目》 和卢 《志》 都没有著录 , 钱大昕是从黄丕烈处借阅此书的 。① 又


如 , 王鹗撰 《汝南遗事》 , 是金朝亡国的重要文献 。“卢绍弓 《补辽金元三史艺文志》 未收
王鹗书 , 钱辛楣 《补元史艺文志》 `杂史' 类并录之 。” ② 《 庙学典礼》 是研究元代教育制
度的重要文献 。《庚申外史》 记录了顺帝一朝政治和社会生活 , 可补 《元史·顺帝纪》 之不
足。
我们还可以 “集部·科举” 类为例 。过去的书目一般不收科举类书籍 。《书目》 的 “集
部” 立 “制举” 类 , 卢 《志》 同 。《四库总目提要》 认为此类书籍为数众多 , “其生其灭 ,
如烟云之变现 , 泡沫之聚散” , 没有什么价值 , 对此加以非议 。③ 《书目》 的 “集部·制举”
类收书 7 种 。卢 《志》 “集部·制举” 类收书 8 种 , 比 《书目》 多出 1 种 。 两书所收都是科
举应试文章的写作指南 , 有的讲述作文要领 , 有的则是作文示范 。 钱 《志》 将 “制举” 类
改为 “科举” 类 , 而且扩大范围 , 收书 21 种 , 新增诸书中有 《元赋青云梯》 、 《 江浙延
首科程文》 、 《大科三场文选》 、 《历举三场文选》 等 , 都是科举考试程文的辑录 , 对于研究
元朝科举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④ 此外还有 《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 , 亦是前人未曾著录的
科举文献 , 却被收在 “史部·职官” 类 。 由于元代科举这些重要文献的发现 , 钱大昕曾有
意对有元一代科举制度作全面系统的研究 , 可惜未能完成 , 但为此辑录的资料则保存了下
来 。⑤
元人著作数量问题需要作一些讨论 。1981 年 , 李致忠先生发表 《元代刻书述略》 , 对
元代刻书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 很有价值 。 其中说 :“据清钱大昕 《补元史艺文志》 的统
计 , 元代刻印 、 流通的图书 , 经部为 804 种 , 史部为 477 种 , 子部为 763 种 , 集部为 1098
种 , 凡 3142 种 。前 、 后历史不到百年的元朝 , 有如此众多的图书传播于社会上 , 不能不
说是可观的盛况 。” ⑥ 后来 , 在 《古代版印通论》 中 , 李先生又作了同样的论述 。⑦ 近年元
代版本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 接连出版了几种著作 。 在讨论元代著作的数量问题
时 , 这些著作无例外地都引用了李先生的上述统计数字 , 但都没有注明出处 , 如潘国允 、
赵坤娟的 《蒙元版刻综录》 ⑧ , 陈洪彦的 《中国版本文化丛书·元本》 ⑨、 田建平的 《元代出
版史》 1
0
。这个论断其实是可以商榷的 。
(1)据李先生所述 , 则钱 《志》 著录的元代图书为 3142 种 。而据我们上面的统计 ,

① 《竹汀先生日记钞》 。
② 《纯常子枝语》 卷八 。“ 并录之” 指钱 《志》 将记载金末史事诸书均加收录 。
③ 《四库全书总目》 卷八五 《史部目录类一》 “ 千顷堂书目” 条 。
④ 请参看我写的 《两种三场文选中所见元代科举人物名录》 , 《中 国社学科会院历 史研究所学刊》 第一集 , 社科
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
⑤ 《元进士考》 (稿本), 收在 《嘉定钱大昕全集》 第五册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7 年版 。
⑥ 李致忠 :《元代刻书述略》 , 《文献》 第 10 辑 (1981 年)。
⑦ 李致忠 :《古代版印通论》 , 紫禁城出版社 2000 年版 , 第 191 —192 页 。
⑧ 潘国允 、 赵坤娟 :《蒙元版刻综录》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 第 12 页 。
⑨ 陈洪彦 :《中国版本文化丛书·元本》 ,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 , 第 8 页 。
0
1 田建平 :《元代出版史》 ,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 第 69 页 。
读钱大昕 《 元史艺文志》 127
  
128    中  国  史  研  究 2007 年第 1 期  
读钱大昕 《 元史艺文志》 129
  
130    中  国  史  研  究 2007 年第 1 期  
读钱大昕 《 元史艺文志》 131
  
132    中  国  史  研  究 2007 年第 1 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