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2016 /05 总第 37 期 JOURNAL OF ETHNOLOGY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9391. 2016. 05. 003

地方感何以可能
——— 兼评段义孚《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s of Experience》一书

王 健 李子卿 孙 慧 杨 子

[摘要]段义孚将经验界定为感觉和思想的复合体 ,进而聚焦于感觉,以感觉来联结空
间和地方。我们认为,段的研究奠基于一套基本理念之上: 人们通过身体 ( body) 形成空间
感,
通过心性( mind) 形成地方感,从空间感到地方感,空间与地方被感觉联结成为一个连续
体。当下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同样面临如何处理空间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跨越地理学与人类
学的学科藩篱,段的研究对历史人类学和感觉人类学来说值得借鉴 。
[关键词]感觉; 空间; 地方; 地方感
中图分类号: C91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9391( 2016) 05 - 0015 - 06 第

基金项 目: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清 水 江 文 书 整 理 与 研 究 ”( 项 目 编 号: 卷
11&ZD096) ;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转型与适应———天柱县新
舟村的宗族民族志”( 项目编号: 12JD168) 。
作者简介: 王健 ( 1984 - ) ,男,汉族,云南曲靖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2013 级博士研究
凯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 李子卿( 1994 - ) ,女,苗族,贵州黔南
生,
人,凯里学院汉人文学院 2012 级本科生; 孙慧 ( 1992 - )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凯里学院汉
人文学院 2012 级本科生; 杨子 ( 1994 - ) ,女,白族,云南昆明人,凯里学院汉人文学院 2012
级本科生。贵州 凯里 556011

在相当长的学科史里,人类学、民族学一直 与地方”、“地方与空间 ”等议题中,引入“感觉 ”


将自己的研究定位为“客观的”、“理性的”、“集 视角( 也即地方感 ) 就成为一种必然。 国内“地
体的”、“普遍的 ”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从而使得 方感”的研究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旅游学和地
这个学科看起来“客观 ”而“科学 ”。 这就造成, 理学领域,在历史学、人类学领域尚鲜有涉及,
那些“主观的”、“个体性的 ”和“不属于理性 ”的 但已有一些学者正在探索: 杨念群通过北京“四
领域在该学科话语体系里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排 大门”信仰的个案研究 ② ,指出该信仰之所以可
斥,并被边缘化。感觉,正是这样一种传统人类 能,不 是 源 于 其“地 方 性 知 识 ”( local knowl-
学拒绝碰触的领域。 edge) ,而是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地
人类学研究走向“感觉 ”是自 20 世纪后期 方感。台文泽通过西汉水流域“犯丧”信仰的研
从美 国 开 始 的 ① 。1997 年,美 国 学 者 Classen 究,呈现出地方感在当地人群信仰、实践与社会
Constance 提 出“感 觉 人 类 学 ”( anthropology of 整合中的关键意义 ③ 。与此同时,一个根本性的
the senses) 这一概念以来,“感觉 ”( sense) 逐渐 命题也摆在了人类学家面前: 地方感何以可能?
成为当代西方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词 ”。 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必须回到人文地理学
在这一基础上,在历史人类学一贯关注的“国家 大师———段义孚及其代表作《Space and Place:

15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6 /05 总第 37 期

The Perspectives of Experience( 空间与地方 ) 》( 以 想) 、空间、地方三个主要关键词,并将本书的主


下简称《Space and Place》) 中去加以梳理。 题定位为 人 们 如 何 认 识、理 解、并 经 历 这 个 世
界。第二部分阐述感觉与空间的关系,包括第
一、段义孚其人其书
四至九章。 第三部分为第十至十四章,阐述地
Yi - Fu Tuan( 段义孚 ) 这一名字在 20 世纪
方和感觉的关系。 后两部分虽然是分别侧重阐
七十年代以来的美国地理学界名噪一时。 段义 述“感 - 空”、“地 - 感”的相互关系,但空间 - 感
孚的学术特色在于注重“人的感情和感觉 ”,将 觉 - 地方的相互关系其实是交织在一起并始终
传统地理学的“人 - 地关系”的“地”进一步引申 贯穿于全书的。
为“地方”,为将感觉( sense) 引入到空间( space)
与地方( place) 的研究中奠定基础,从而开创了 二、从经验到感觉
一个新的地方研究范式。 本书的三个关键概念分别是: 经验 ( experi-
段义孚生于 1930 年,美籍华裔学者,段祺瑞 ence) 和空间( space) 、地方 ( place) ,在英文书名
之孙。1933 年随家人移居澳洲。先后就读伦敦 中已经全部体现。 段义孚在导论中定位本书的
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地理学 主题是“人们如何经历或体验 ( experience) 、理
[2]( P. 5)
博士学位。2005 年 6 月 4 日,曾到北京师范大学 解世界” 。那么,经验的本质是什么呢?
做题为《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的学术报告。 经验在本质上是人们认识真实和建构真实
[2]( P. 8)
学如其人。学术与人生经历在段义孚这里 的模 式 ,包 括 原 初 模 糊 的 感 觉 ( inchoate
紧密地 交 织 和 纠 缠 在 一 起。 作 为 一 名 华 裔 学 feeling) 和清晰的观念( explicit conception) 两部分
者,他从未使用过英文名字,一直沿用“Yi - Fu ( preface,v) 。简言之,
就是感觉④ 和思想的综合。
第 Tuan”,据说是出于他对中国的特殊感觉[1]( P. 25) 人们通常认为,感觉和思想是对立的。 感
七 ( Tuan,
1998: 25) 。 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曾爬到 觉是主观 的、感 性 的,甚 至 非 理 性 的 和 碎 片 化

落基山上,远眺自己曾经多年辛勤研究的地理 的; 而思想则代表客观的、理性的。 段义孚纠正
空间时,他不禁自问: 自己的所有研究能够完满 道: 二者是经验连续体 ( experiential continuum)
地表达这地方的性质吗? 自己真的了解这地方 的两端,都 是 认 识 世 界 的 方 式 ( ways of know-
吗? 得到的是否定、失望与迷茫的自答后,他顿 ing) [2]( P. 10) 。也就是说,任何经验都同时混合了
悟: 印第安人原住民、黑人或白人的移民、路过 情绪( emotion) 色 彩 和 思 想 ( thought) 或 理 性 色
的卡车司机或旅游者与他对这一地理空间的感 彩。所以不存在完全非理性的感觉经验,也不
觉和感情并不相同,这些依附于同一地理空间 存在完全理性的观念经验。 我们不应该将二者
的“意义”不应该排除于学者的研究之外。在墨 分割开来看。段义孚的这一理解来自于英国著
西哥大学任教时,他开了一门“干燥地形 ”课程 名的 哲 学 家 和 政 治 思 想 家 奥 克 肖 特 ( Michael
的同时,还开了一门“对干燥地区的态度 ”( Atti- 1901 - 1990 ) 及其代表作《经验及其
Oakeshott,
tude to Dryland) ,从此“感觉 ”开始成为他学术 模式》( Experience and Its Modes,
1933) 。 在后者
的关键词,他将主观 的 感 觉 经 验 与 客 观 的“空 的研究基础上,段义孚对经验作出如下模式的
间”联系起来,成为 人 本 主 义 地 理 学 的 开 山 鼻 理解:
祖,从此在地理学史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
《Space and Place》一书出版于 1977 年,
很快
成为美国地理学学生的必读书目, 并一版再版, 至
2001 年出版到第八版,也即本文讨论的版本。在
地理学领域, 该书之所以是“巨著”是因为传统的
地理学者都是用客观的地理知识来解释地理现
象,
段义孚认为地理知识应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
两方面,这样才能完整地解释地理现象。
全书一共十四章,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
一部分为第一至三 章,介 绍 了 经 验 ( 感 觉 与 思 图一 经验( 根据段书 P. 8 译制)

16
2016 /05 总第 37 期 JOURNAL OF ETHNOLOGY

段还认为,经验“不仅包括( 难以言说的 ) 感 三、空间感何以可能: 身体


觉强烈的经验和可以言说的经验,也包括个体 所谓“空间 ”( space) ,在段义孚看来,可以
[2]( P. 100)
性的经验和集体性的经验 ” 。 任何经验 理解为“一个几何学单位 ( geometrical unit) ,如
都含有情绪 ( emotion) 色彩,同时任何经验都含 面积或体积,是可以度量的且能精确量化的单
[2]( P. 8)
有思想色彩 。 所以,在段义孚看来,经验 位。不太 严 谨 地 说,空 间 就 是 房 间 ⑤ ”
[2]( P. 51)

是 感 觉 ( feeling ) 和 思 想 ( thought ) 的 复 合 空间是运动的能力给予的( is given by the ability
[2]( P. 10)
体 。在英文里,视觉的“看见 ”即理性的 to move) ,或者说是因我们在其间运动而直接体
“理解”( 英文的 I see 意为 I understand) ,法文里 验到的
[2]( P. 12)
。 这似乎意味着,段 的 空 间 是 自
的“知道”( 法文 savoir 为“知道”之意) 即英文的 然空间或物理空间,与今天人类学、社会学研究
“味道”( 英文 savour 为“味道 ”之意 ) 。 根据语 的空间有一定差距。
言中的“见”“解 ”合一,“知”“味 ”一体可知,感 但是段对空间的界定并不止于此,他的空
觉和思维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分离,所谓感觉 间观念更像是从自然向人文,从物理空间向神
( feeling) / 思想 ( thought) 与主观 / 客观,非理性 / 话空间( 第七章 ) 过渡的,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
理性这样的二分对立应受到质疑。 正如段引用 文予以回答,我们权且将段的空间的起点理解
的苏珊 · 朗格 ( Susanne Langer) 的观点: “物理 为物理空间。
世界本质上是一个通过数学抽象来解释的真实 感觉,无疑是身体 ( body) 的感觉。 因而讨
世界; 感觉世界 ( the world of sense) 是一个通过 论感觉与空间的关系可以落实到身体与空间上
感官 直 接 提 供 的 抽 象 来 解 释 的 真 实 世 来( 第四章 ) 。 为此,段义孚在第四章中详释了
[2]( P. 9)
界” ,二者都是对真实的解释,尽管差异迥 身体与空间的关系,他认为,身体与空间的关系

然,但并不意味着孰对孰错,孰优孰劣。 本质上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人”与“世界”在

学界对感觉的偏见确实存在,在实证、实验 词源上同根( 英文的 world 的词根为 wer,意思就

等“科学原则 ”下,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几乎所 是 man) 。二者的关系是人作为客体包含于世
界,同时人还栖居于世界,改造并创造世界。 同
有学科都倾向于做“客观研究 ”。传统的空间 -
样身体并不仅仅是空间里的“肉体 ”( body) ,身
地方研 究 和 地 理 学 研 究 均 偏 向 客 观 理 性 的 领
体居于空间之中并通过人的意向 ( intention) 去
域,将感觉从“空间 - 地方 ”的体系内排除。 段
控制和规划空间。 因之,身体是有意识的鲜活
义孚从根本上剔除这一偏见,为他后来的人本
肉体 ( body is “lived body”) ,空 间 是 人 所 理 解
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
( construed) 的空间[2]( P. 34 - 35) 。 这就为“感觉 与
通过对经验的重新理解,段义孚将感觉纳
空间”这一论题奠下了“身体”之基。
入到“空间 - 地方”的研究中来,如下图所示:
引入“身体 ”这一概念加以讨论时,段义孚
很自然从知觉现象学那里找到了哲学的理论支
撑。在后者那里,对身体、感觉、空间早有研究。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在言说空间位置时,总
是或多或少暗示了身体的在场。 段义孚引入梅
洛 - 庞蒂 ( Merleau - Ponty) 的现象学论断: “当
图二 经验、空间与地方 我说某物在桌上时,我在意识里把我自己和桌
由于传统的经验偏重的是理性的、科学的、 子或物置于一起,而且在理论上,我试图使用某
实证的和客观的分析 ( 即上图中的思想方面 ) , 个合适的范畴去解释一种关系———我的身体和
段义孚在本书中聚焦于感觉,也就是说,本书就 外界物体之间的关系”
[2]( P. 45)
。举个例子:
是尝试在空间与地方之间,建立感觉之桥梁 ( 见 书在哪里 ?
后文) 。 书在桌上。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段排斥客观 这样的回答不仅仅是明确物的位置 ,还暗
的和实证的经验,而是在既有的研究体系下为 含了对话双方的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和进一步的
感觉找回应有的位置。 行动,比如它可能意味着“你 ( 身体 ) 离书比较

17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6 /05 总第 37 期

[2]( P. 3)
近,你帮我拿过来 ”,或“你 ( 身体 ) 离书比较近, 就是这个地方的气味( aura) 。
你自己拿 ”等等。 人们对空间位置的陈述往往 地方( place) ,在 段 义 孚 看 来,是 一 个 对 象
暗含了身体的在场,“距离是指对“我 ”( self) 而 ( object) [2]( P. 17) ,一个能够抓住我们注意力 ( at-
[2]( P. 47)
言的 距 离 ” 。 事 实 上,最 初 对 空 间 的 度 tention) 的安稳的对象 ( stable object) [2]( P. 161) ; 一
量,也是从身体的某些部位转化而来的。 如詹 个凝 聚 了 价 值 观 念 并 且 能 够 栖 居 的 对
[2]( P. 16)
姆斯 · 斯科特 ( James Scott) 注意到的: “早期大 象 ; 是 价 值 和 养 育 支 持 ( value,nurture
多数的度量单位都是以人为尺度的 ( were human and support) 的焦点[2]( P. 29) 。
in scale) ,例如表示距离时,‘扔石头那么远 ’, 我们对 某 一 特 定 空 间 会 形 成 特 定 的 空 间
[3]( P. 25)
‘能听到的那样远’,表示体积用‘一捧’” 感,同样我们对地方也会形成地方感 ( sense of
( Scott, 1998: 25) ; 在中国西南的日常用语中则 place) 。如我们对故乡的依恋( 第十一章) 。
会使用“一拃”、“一排 ”( 展开双臂成直线的距 如果说空间感是因为人的移动或迁移而形
离) 等度量词汇,都能说明这一点。 成的,地方感则是因为人们迁移或移动的中止
身体是充满感觉的躯体,空间是相对于身 而形成。当某一个点 ( locality) 能满足人们的生
体而言的或暗含了身体在场的空间,空间是一 存需要,人们停留在那里,使得那个点成为感觉
[2]( P. 138)
种感觉,无论空旷 ( spaciousness) 还是拥挤都一 价值 中 心 ,地 方 感 的 形 成 就 得 以 可 能。
样( 第五章) 。但是空间又不仅仅是一种复杂和 如果说我们的空间感是身体赋予的话,那么地
[2]( P. 198)
多变的……感觉( feeling) ,它还是人们生存之条 方感则是由人的心性 ( mind) 运作而成 。
[2]( P. 57)
件 。由此,段义孚研究了附 着 于 建 筑 空 从游牧民到都市白领,都会对那个“生我养我的
间的意识 ( 第八章 ) ,这种空间意识 ( awareness) 地方”形成一种地方感,尽管各自的地方感迥然

其实是一种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感觉: “房屋盖在 不同。

哪里,用何种材料,盖成何种形式 …… 造屋者在 最典型 的 地 方 感 就 是 恋 地 情 节 ( Topophil-

创造一个世界,个中他要调适身体和及其所处 ia) ,所谓恋地情节就是人与地方或居住地之间
[2]( P. 102)
的外在自然之间的关系 ”。 的情感连带 ( Tuan,1974 ) ,简 言 之,就 是“人 地
同样基于身体与空间关系的基础上 ,段义 情”。这种连带可以是美学意义的,感觉层面的
孚提出了空间能力 ( spatial ability) 的概念 ( 第六 或情感方面的。即便是经常迁移的游牧民也会
章) ,空间能力其实基于身体或躯体对空间的感 有地方感。 尽管他们经常迁移,但其实是在特
知基础上形成的能力,是一种人和动物都拥有 定区域内按照固定线路移动,每年停驻和扎营
的能力,它相对于空间知识而言,后者为人所独 的地方因水草而可循迹。 与定居的农业社会一
有。正是基于身体这一特性,所以“空间能力本 样,会形成了对某一地方( 如“敕勒川,阴山下”)
质 上 是 活 的 ( livelihood ) ,空 间 知 识 则 不 的特定感觉和情感( 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
[2]( P. 74)
是” 。这种空间能力源自空间感 ( sense of 低现牛羊”) 。
space) ,对于空间感这一概念,段义孚并未给出 在地方感的意义上,段义孚认为,所谓的民
明确界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 段称空 族 - 国家( nation - state) ,就是各个成员对一个
[2]( P. 118)
间感是我们的移动带来的 。比如当我们 “大地方”注入情感,依恋和依附它,尽管成员们
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地飞舞,并准确地打出一 对其没有多少直接性的感觉体验 ( direct experi-
行行文字时,我们对键盘上每个单元的空间感 ence) [2]( P. 18) 。因此可以说,如果说安德森 ( Ben-
知就会体现出来,尤其是对比于一位不熟悉电 edict Anderson) 是主张成员通过想象建构了“共
脑输入的人来说,两个人对同一个空间 ( 键盘 ) 同体”国家 ( Anderson,1983 ) 的话,那么段义孚
的不同空间感对比就会非常明显 。 则认为是成员对一个“大地方”进行地方感的建
构而形成民族 - 国家。
四、地方感
五、地方—心性( mind) —地方感
空间与感觉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地方与
感觉的关系同样错综复杂。 段义孚问道: “什么 空间和地方都与感觉有着复杂关系 ,二者
能做为一个地方的认同身份 ( identity) ”? 或许 也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一些哲学家甚至混用二

18
2016 /05 总第 37 期 JOURNAL OF ETHNOLOGY

者,如亚里士多德,就使用处所( place) 来作为他 感情色彩自左向右地不断加重,地方感日益凸


的十大范畴之一,但亚里士多德的处所又含有 显,空间会转变为地方。 这意味着,不存在完全
明显的空间( space) 色彩。 自然的空间 ( 空间都是人所理解的空间 ) ,也不
在段义孚这里,二者显然不能混用: “地方 存在完全文化的地方 ( 地方必然位于一定的地
[2]( P. 3)
是安全的,空间是自由的 ” 。 段认为在西 理空间 ) ,二者通 过 感 觉 连 成 一 个 有 机 的 连 续
方文化里,空间意味着自由,( 因为) 空间意味着 体,而不是孤立的和对立的两极。
开放( open) 。 但另一方面,开放又意味着自由 致谢: 本文的完成得益于蒲涛、王君、杨旸、李金兰、
被威胁,被暴露和易受攻击。“坏的( bad) ”这字 吴学成等人的参与讨论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的原义就是“开的”( open) 。开阔的空间意味着
没有道路 和 路 标,就 像 一 张 白 纸,缺 乏 人 文 意 注释:
义。我们可以“野的 ”( wild 在英语中兼有“荒 ①这一转变起于 20 世纪八十年代甚至更
野”和“未开化”之意) 或自然色彩浓烈来理解空 早。其起因可能与后现代对人类学一贯的“视
间。 觉中心主义 ( visualism) ”的批判与反思密切相
但是空间与地方并非截然分离,二者绝非 关 ( 具 体 参 阅 James Clifford 等 主 编 的 Writing
是对立的两极,段认为空间可以转换为地方: Cultural 一书的“导论”) 。感觉人类学研究的先
“当空间被封闭( enclosed) 且被赋予人文意 驱代表人物有 Walter J. Ong ( 1969; 1982) ,Ste-
[2]( P. 54)
义( humanized) 时,它就变成地方” 。 ven Feld ( 1982 ) ,David Howes ( 1988; 1991 ) ,
“当我们对空间感觉到十分熟悉的时候,空 Desjarlais( 1992 ) ,Classen Constance ( 1997 ) 和
[2]( P. 73)
间就变成了地方”。 Paul Stoller ( 1997) 等,其中 Steven Feld 在 1982

“当 空 间 获 得 定 义 ( definition ) 和 意 义 年出版的 Sound and sentiment ( 声音与情感 ) 可

( meaning) 的时候,空间转变为地方。 这种意义 以看做是感觉人类学的第一部民族志 。

和定义便是亲切经验 ( intimate experience) 。 这 ②参见杨念群《民国 初 年 北 京 地 区“四 大
种亲切经验根植于人们的内心,难以言说,甚至 门”信 仰 与“地 方 感 觉 ”的 构 造———兼 论 京 郊
我们没有意识到其存在”。
[2]( P. 136)
“巫”与“医”的近代角色之争 》,载孙江主编《事
综合考察下来,这里的空间转换为地方的 件·记忆·叙述》,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关键因素是文化,具体来说,是经验。 鉴于段义 ③参见台文泽《地方感、民间信仰与村落整
孚在本书中对感觉自始至终的贯通,我们进一 合———西汉水 流 域“ 犯 丧 ” 信 仰 的 人 类 学 研
步认为,在段义孚这里,空间与地方的关系,可 究》,载《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
能正如段义孚对经验的理解一样,是一个连续 2016 年第 1 期,第 77 - 82 页。
体。感觉则是这个连续体的重要衔接因素。 如 ④在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在本书的写作
下图所示: 中,关于“感觉”一词的英文表述,段一直交替使
用 feeling 和 sense 两个词。检索全书正文部分:
sense 一共出现 176 次,而 feel 与 feeling 共出现
149 次。但若说段将两个词混用,则欠妥。段在
“空间感”和“地方感”等涉及到意义( sense 的另
一重释义就是“意义 ”,如 make sense) 色彩较重
的关键表述时,一直坚持使用 sense; 在强调人们
直接的 感 官 感 受 的 语 境 中,段 使 用 的 大 多 是
图三 空间、地方与感觉 feeling。借用本文段对经验的“连续体 ”解读模
几何空间或物理空间处于这个连续体的最 型,我们认为: 或许可以将 feeling 和 sense 理解
左端,地 方 处 于 连 续 体 的 最 右 端。 因 为 身 体 为一个从左至右的“连续体 ”,随着感觉的“意
( body) ,我 们 对 于 空 间 拥 有 空 间 感; 因 为 心 性 义”从左至右的加强,feeling 变成了 sense。
( mind) ,对应于地方拥有地方感,无论空间感还 ⑤ 原 文 为 space means room。 英 文 中 的
是地方感,都以人的感觉为根基。 随着感觉和 room 有“房间”的意思,也有“空间”、“余地 ”等

19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6 /05 总第 37 期

意思———笔者注。 Press. 1998.


[4]Classen C. Foundations for an Anthropolo-
参考文献: gy of the Senses[J].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1]Tuan Y F. A Life of Learning( Charles Ho- Journal,1997, 49( 153) ,401 - 412.
mer Haskins Lecture by Yi - Fu Tuan) [R]. New- [5]James Clifford,George E Marcus. Writ-
York: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ing Culture: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ethnography
1998. [C].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2]Tuan Y F.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 [6]Tuan Y F. Topophilia. A Study of envi-
tives of Experience[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ron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and Value[M].
Minnesota Press,2001.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3]James C. Scott. Seeing Like a State: How 1974.
Certain Schemes to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Have Failed [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收稿日期: 2016 - 07 - 11 责任编辑: 许瑶丽



20
2016 /05 总第 37 期 JOURNAL OF ETHNOLOGY

How is Sense of Place Possible?


An Analysis of Yi-Fu Tuan’s Space and Place

Wang Jian1 ,Li Ziqing2 ,Sun Hui3 ,Yang Zi4

( 1. Sun Yat -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510275,China;


2. 3. 4. Kaili University,Kaili,556011,Guizou,China)
JOURNAL OF ETHNOLOGY,VOL. 7,NO. 5,15 - 20,2016 ( CN51 - 1731 / C,in Chinese)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9391. 2016. 05. 03

Abstract: In the first century of Anthrop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nse and Space ”
( 1870 - 1970) ,almost all social sciences studies and “Place and Sense”,the interrelation of space
focused on “objective”,“rational”,“collective”, - sense - place runs through the whole book. The
and “universal”socio - cultural facts. This orien- three key words ( experience,space and place )
tation excluded and marginalized those “subjec- are fully reflected in the title of the book ( Space
tive”,“individual”and “non - rational”fields in and Place—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What,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the discipline. “Sense ” then,is the nature of experience?

was such a field,refused by the gatekeepers of tra- Tuan holds that the essentiality of experience

ditional anthropology. is how a person knows and constructs reality,ran- 卷
Since 1980s,more and more anthropologists ging from inchoate feelings to explicit conception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sense. laying Essentially,experience equals feeling plus thought.
the foundations for an “anthropology of the sen- It is generally argued that feeling and thought are
ses”. With the gradual influence of Western An- opposites. Feeling is subjective and non - rational.
thropology of the senses,“sense of place”is be- Thought is objective and rational. Tuan however
coming a current academic phrase in Chinese An- argues that both of them belong to different poles of
thropology. Meanwhile, a fundamental question an experiential continuum and are ways of knowing
has to be asked: how is sense of place possible? In the world. Through a new understanding of experi-
order to explore this question,we must go back to ence,Tuan puts feelings to the study of “space -
Yi - Fu Tuan,a renowned humanistic geographer place”.
and his master work,Space and Place. Tuan considers space as a geometrical unit
Space and Place contains a total of fourteen ( area or volume) ,it is a measurable and unam-
chapters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biguous quantity. More loosely speaking, space
first part,chapters 1 to 3,discusses three key means “room”; Space “is given by the ability to
words: experience,space,and place. Meanwhile, move”. However,sense is the sense of a lived
this part identifies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the body or ma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book: how do human beings understand and expe- and spac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body and
rience the world? The second part,ranging from space,or essentially,the world. When a man ( or
chapters 4 to 9,and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 lived body ) moves in the world or space, the
tween sense and space. The third part,chapters 10 movement in turn gives him a sense of space.
to 14,interpre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Place,in Tuan’s view,is a type of object,an
and sense. Although the latter two parts introduce object in which one can dwell ( p. 12) ,a stable ob-

101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6 /05 总第 37 期

ject that catches our attention( p. 161) ; a focus of an focuses on feeling and sense,which is the con-
value,of nurture and support ( p. 29) . If we have junction of space and place. We believe that Tu-
a sense of space because we can move,then we an’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set of views: People
have a sense of place because of a pause in move- have a sense of space from the body,as well as a
ment. The pause makes it possible for a locality to sense of place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mind. From
become a center of felt value ( p. 138 ) . Sense of sense of space to sense of place,space and place
place is mind at work ( p. 198 ) ,while sense of become a continuum for the sake of sense. Nowa-
space is body at work. The most typical sense of days,historical anthropology still has problems in
place is topophilia,which is the feeling - link be-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tween person and place ( Tuan,1974 ) ,and be- place,so Tuan’s research,which has already bro-
comes mixed with the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 a- ken boundaries between the disciplines of geogra-
mong certain peoples and a love of certain aspects phy and anthropology,is worthy of closer atten-
of such a place. tion.
Actually,place has a lot of similarities with Key Words: sense; space; place; sense of
the character of space. For example,one place in- place
cludes several spaces while it contains another lar-
ger space. Nevertheless,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ferences:
the two is also obvious. Tuan argues that “Place is Classen C. Foundations for an Anthropology
第 security,space is freedom ” ( p. 3 ) ,and Space of the Senses. In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
七 lies open as a common symbol of freedom in the 49( 153) ,401 - 412.
nal,1997,
卷 Western world. On the negative side,space and James Clifford, George E Marcus. Writing
freedom are a threat. A root meaning of the word Culture: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Ethnography.
“bad”is“open”. To be open and free is to be ex-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posed and vulnerable. Compared to space,place is James C. Scott: Seeing Like a State: How
a calm center of established values ( p. 54) . While Certain Schemes to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space and place is not a duality,according to Tu- Have Faile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an,space can transform into place. 1998.
In a word,the key factor of the transformation Tuan Y F. Topophilia: A Study of Environ-
is culture,or more concretely,human experience. 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and Value. Engle-
Based on this,we further propose that space and wood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74.
place is a continuum,just like Tuan’s understand- Tuan Y F.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s
ing of experience as a continuum,and sense is a of Experienc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
significant link to it. ta Press,2001.
To summarize,Yi - Fu Tuan argues that ex- Tuan Y F. A Life of Learning ( Charles Homer
perience is a compound of feeling and thought in Haskins Lecture by Yi - Fu Tuan) . New York: A-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Tu- 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1998.

10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