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散文单元

散文类型:议论(叙述事情,塑造人物)、描写、记叙、抒情
基本特点:
内容:题材广泛,以小见大
意义:立意深刻,构思精巧
风格: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技巧: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
目的:反映生活,塑造形象,托物言志,抒情表意

散文线索:
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
时间
地点
作者的情感变化
思维发散

议论类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
笔法角度看,是散文,侧重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议论文属政论语体,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
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的语言

描写属于技巧,是表现方式之一
内容始终专注于记叙人,事、描写的作用的是增色,不是线索/重点

描写类散文:
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写作手法
以人文环境(《听弧》),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描述对象
注重描写景/物的形、声、色、味与神韵
描写类散文大多状物,写景,通过描写进行抒情写意
状物:特定事物为线索
在物件上寄托情谊 将物件人格化
写景:行踪、视角为线索
以客观化为主,实写/真实/少修饰 E.g 笔直的一条路,近旁两排垂杨
以感觉化为主,从客体感知入手 E.g 笔直的一条路直戳眼前,近旁垂杨绵软招展
以情意化为主,景物人格化,蕴含情意
E. g 路刚强执拗,那是半点不肯虚与委蛇;倒显得近旁两排垂杨懒散不已,矫揉造作。
人物:
1. 人格化: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外貌描写:肖像,外貌,神态
2. 非人格化:细节概括,侧面正面,白描细描
景物:
1. 以距离区分:近景远景
2. 以状态区分:动景静景
3. 以氛围区分:烘托渲染,衬托对比,动静相衬, 明暗对比

外貌描写 VS 肖像描写
(一)要求不同
外貌: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肖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能区别于其他人物的
独有特征。
(二)范围不同
外貌:范围大,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言谈举止
肖像: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
(三)表达不同
外貌描写: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作为二级标题:线索(结构),修辞,语言风格】
细节 VS 概括描写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其周围环境等细腻、具体的描绘
白描 VS 细描
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描绘,刻画,像工笔画一样,纤毫毕肖
通常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
正面 VS 侧面描写

抒情类散文:
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注重抒发情感,以情动人的散文
大致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以“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抒情散文常见修辞方法
象征:以物征事,即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活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活
深刻的寓意。特征: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喻体,本体,比喻词同时出现的比喻
2.暗喻: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3.借喻:本体和喻体各代表的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
E.g 夜空中银盘高挂起
博喻:用多个喻体重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借代:借代中借体表示的事物必须与本体表示的事物相关
E.g
区别:借喻侧重表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借代---相关性】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 1 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缩
小或超前的修辞方式

对比:通过比较,加以描述或说明。常见于抒情,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活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
1. 意义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E.g 《红楼梦》中勘破春景不长
2. 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道是无晴却有情 晴天的晴 内在:感情的情

记叙类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多以人物,事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记叙为主要表现方式,借
记人叙事来抒情写意,带着极强的感情色彩
l 记人散文 (大多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体现真情实感)
可以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生命历程、侧面、细节、生活片段或场景
切记停留在人物、事情表面,需要思考故事背后的情理意趣

如何通过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问题的想法、看法、主观的愿望?
如何通过一个人物个别的问题,表现对整个人类的广泛关注?
如何由写人引出深刻的寓意,从而拓展文意,揭示出作者对人生意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记人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小说写人,是要塑造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此反映客观现实
散文写人,是要表现作者的感情,表达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某种感受,表达内心主观感情

小说写人要虚构,要典型化
散文则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写

小说写人讲究形象的丰满、性格的发展,展现全貌
散文写人则要抓住某些局部片段,细节特征,突出刻画人物性格种的某一种特征,不求展现人
物的全貌,而要突出人物的神韵。

记人散文
选定人物对象来写,是因为这个人和作者有深厚的感情
散文写人一定是从作者的角度来写人,明确表达作者的所见,所想和经历
是作者对所写人物情感的表露,是作者的人生态度的表白,是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评价

l 记事散文
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抒发真实的情感。是为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感受,事件只是情感
载体。记叙过程是抒写情感的过程,有浓厚的抒情性。
特点:
l 条理清晰(交代时空,人物,原因)
l 详略得当,记叙结合
过程略写,重点内容详写----借具体细节的刻画来表现作者的体验和感受,渲染情感,深化意

l 角度恰当,主线明确
选择恰当的角度来抒发感情,突出主旨
l 以小见大,立意深远,引发思考
在平凡和常见的题材中,发掘深刻的思想意蕴。

*记事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l 表情达意的方式
散文中可以清楚看到作者想表达的观念和情绪
小说则是把想要表达的观念和情绪隐藏再故事里,需要读者去发掘。
l 作者是否隐藏
散文叙事有作者的影子,处处可见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表述
小说的叙事往往是表现作品人物的经历、人物的感受,没有作者主观的抒情和议论。
l 叙述角度不同
散文主观地抒情
小说客观地叙述故事
l 情节完整 VS 情感动人
散文:有动人的画面和细节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情感的感染力
小说:故事性强,有完整的情节,有尖锐的冲突,注重悬念和巧合的设置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我的村庄有一场风那么大
有一粒尘土到一颗星辰那么高远
有一年四季和一村庄人的一生那样久远”
(以小见大)星辰包罗万象
1. 通过个性去触碰人类的共性,寻找生命存在的本质【自我---全人类】
轮回 无法挣脱的恐惧感→出走→飘萍(虽然挣脱故土,但无处可去,发现带给他恐惧之物也给
他安定 非常身
依赖性和逃脱性形成张力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村庄看似是一个小集体的集合
虽然朝夕相处,实际上趋势冷漠,漫不经心的,有人与人之间鸿沟
小时候/年轻
2.一个人=孤独 人与人 人与动物
小孩--天真者/弱者
老者--世故者/智者

《狗这一辈子》
实际说着一辈子活在村子里的人
以狗喻人 狗跟人年轻时都闯祸 有攻击性
但是当狗年老后 没有利用价值 人可坐享其成
狗本是看家守院 狗=受人驱使的工具
控制欲
无法选择命运的角色 与《偷苞谷的盗》相似 《活着》《局外人》

《通驴性的人》
动物是人物的符号象征
驴--动物特点:重欲、奸猾、世故、反叛、倔强、自在、坦荡、自得其乐
村庄中生活里的人
以驴写人 衬托人性荒谬 我描写动物
动物矮化我 与《人畜共居的村庄》
”我们是一根缰绳两头的动物,说不上谁牵着谁”--------人与驴的互相陪伴扶持
以驴性凝视人类文明,反思人性
对驴的动物性的赞美, 人类以“文明”披身作衣反而违背天性
“我是通驴性的人。而且我认为,一个人只有通了驴性,方能一通百通,更通晓人性。”
自我观照
“我的激动、兴奋和无可名状的情绪也通过缰绳传递给驴。一根绳那头的生命,幸福
欲望的放大与投射 驴作为人的“投影”
“你从驴背上看世界,世界正从驴胯下看你” 镜像 与洛夫《石榴树》类似
荒谬、荒诞、悖理
以驴 对生殖器的崇拜 农村原始性 对人性的思考 关照整个人类社会

《空气中多了一个人的呼吸》
超现实 新感觉派,注重描绘个人的感觉 *可与《卡夫卡》相比
村庄残酷性
巨大的讽刺性
思想上的麻木不仁
人情冷漠 对比

《我改变的事物》
村中的人追寻口&性欲,认为“我”是漫无目的
哲思 命运的捉弄,人事无常
“改变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全文联系的开始,充满哲理

功利主义(村里人)农具和衣服
自然主义(我)我的独特性 与村里人格格不入
“我得给自己找点闲事,找个理由活下去“生命的意义
“我与村中万物之间的联系”
主宰-----工具

《逃跑的马》
马和驴是不同性子的人
马--按部就班
从村庄中大多数人的宿命中跳脱出来
“我”的选择 “我”的挣脱
环形结构 (首尾呼应)“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不骑马”
(中间诠释)“马肯定有它自己的事情”与“马朝它自己的方向走了”呼应
焦虑感
拴在一户人家草棚里的一匹马 宿命 目的
在年老体衰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飞逝
我时常看到一个老人牵着马 意象并置
人与家畜矛盾的关系 残酷性 人一定看清了命运的宿命的无力挣扎感
反复在诸多篇章中里写家畜的交配繁衍 动物性 原始性
其实马压根不需要人。人的最大毛病,是爱以自己的习好度量其他事物
(人干预感,替代干、刻画生存的原始冲动 不仅对马 也对人
命运最可怕之处 在于其确定性
作者都是通过自己接近人类。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最终发出人类的声音,但在这之前他首先要
发出属于自己的单独的声音。 刘亮程自述
《与虫共眠》
虫子的一生快乐 短暂但不压抑 反而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人的一生很长,但很压抑。具有负担
渺小 平凡 回归生命的简单与简洁 一味追求欲望的满足只会增加负担
《冯四》
冯四是一个象征,农村光棍的缩影
“很多年,我注意着冯四这个人”观察与被观察
始终绕不开原始欲望的讨论
视伟大为无趣 追求平凡 观察村里人的一生----悖理
“他好像很在乎自己是不是黄沙梁人” 在意户籍是归属
经常出门在外的冯四,似乎从来也没走出黄沙梁“---是“我”的折射
实则写驴 实则谈人
看似谈驴的适应 实则谈人
“驴在哪都是拉车,往哪拉都一样用力”
冯四在乎母驴的去向,情不自禁共情公驴,实则写自己内心的欲望。
冯四的谎言成为了两人一天前行的目的 他意识到一天的流逝 价值与时间的流失
人生诸多时刻都是在欲望编织出的“自欺欺人”的谎言中消磨价值与意义
时间公平地对待有目的与无目的之人
在议论冯四的一生 也在议论冯四“荒废”的一天
农具是农人的武器
“身体总要摆出一种姿态--叫劳动、体育或打斗”--消解了冯四行为的负面意义,建构了价值
漫无目的也是一种对抗人生的目的 自我欺骗也是一种另类的建构
我的观察也是一种洞悉人类、性的行为
讨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 消解生命的伟大之处

《别人的村庄》
我占有无主的房子
没有合法和不合法,都是占有前人的房子
我从黄沙梁来

《一个人的村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