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2009 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Jul.

2009 第 28 卷第三期 总第 59 期
作。中间的十年(651~660),则以翻译《俱舍论》为中心遍及与它
玄奘佛经翻译观 有关的著作。最后四年(660~664)则以《大般若经》的翻译为中
心。玄奘的翻译不管属于那个阶段,他都注意学说的源流变化,尽
可能地做出完整的介绍。
陈洁
二、翻译特点
(连云港师专外语系 江苏连云港 222006) 1.译经的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玄奘法师译出的佛教经、律、
论总量约占中国隋唐时期僧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比中国古代著
[摘 要]佛经翻译在中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历经了兴衰成败。涌 名翻译家鸠摩罗什、真谛、法护、义净、不空译经的总和还要多,
现了大批的翻译家,为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主要阐述了 占到《大藏经》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而且,翻译的经典种类齐全,
唐代的著名翻译家玄奘法师的翻译思想及价值。 内容丰富。玄奘西行印度取经,师承大乘有宗的戒贤法师,学习瑜
[关键词]佛经翻译;新译;五不翻 伽有宗的理论。但他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在全面掌握瑜伽论的
引言 基础上,对印度大乘空宗、小乘佛教甚至对婆罗门教的有关理论都
佛教源于古印度,后经孔雀王朝阿育王大弘佛法,使佛教在西 进行了钻研。在回国之后的译经过程中,玄奘对印度各部派的典籍
域各国广受推崇。两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由于其对于统治阶级 都有翻译。其中最重要的有大乘有宗的《瑜伽师地论》、 《解深密经》、
巩固政权的特殊作用,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很快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 《成唯识论》 ,大乘空宗的根本大典《大般若婆罗密多经》 ,有小乘
持,佛教翻译活动也从此展开。从东汉公元 148 年,安世高译经开 佛教的《阿毗达摩发智伦》 、 《阿毗达摩具舍论》 、《异部宗 轮证》等。
始,佛经翻译历经了魏晋南北朝时的发展,唐朝的兴盛以及北宋的 此外,他还将中国道教的经典《道德经》、《大乘起信论》翻译成梵
衰败,直至宋、元之后,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走向终止。千年佛经 文,流传到印度等地,开辟了中译梵的先河。
汉译,不仅促进了宗教的传播,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 2.得到朝廷支持,设立国家译场,进行佛经翻译。玄奘印度求
素,带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根据马祖毅的《中国翻译简史》,我国 学归国以后,婉拒了唐太宗让其还俗从政的要求。并求得太宗支持,
的佛经翻译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东汉桓帝 留在长安弘福寺内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在财力、场所、安全警
末年到西晋,是草创时期;第二阶段,从东晋到隋,是发展时期; 卫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和汇聚佛学研究的顶
第三阶段,唐代,是全盛时期;第四阶段,北宋,是基本结束时期。 尖人才 20 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从而组成
在佛经翻译发展的各个时期,我国均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翻译家, 了完备的国家译场。
例如:东汉时期的安世高(安清)、支谶;十六国时期的释道安、鸠 3.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开创了“新译”的里程碑。
摩罗什;唐代的玄奘、义净等。其中,玄奘被称作翻译家中的第一 玄奘精通梵文,汉语程度好,同时又具有极深厚的佛教文化功底和
人,他的翻译思想及成就对我国的佛教发展贡献颇多,就是在世界 理论知识,且具有出口成章、落笔即是的天分。因此,由他组织译
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场,来翻译佛经,无疑能够最透彻地理解佛经的本意,并用最贴切
一、翻译成果 的文字将经文翻译出来,曲尽佛经深奥的内涵。译场中汇聚的一大
玄奘(600-664),俗姓陈,名袆,在中国佛教翻译史上写下划 批高僧硕儒,通过完备而科学的译经程序,形成最终的、堪称完美
时代的辉煌一页。玄奘于贞观三年前往印度求学,于贞观十九年 的汉文经典。另外,玄奘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根据不同经文的义
(645)返回长安,同年二月六日得到敕命,在弘福寺开始翻译佛经, 理和语言,酌情使用翻译翻译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将佛经传译给
他带领灵润、慧贵等 22 弟子从事译经,于贞观二十年(646)完成了 中国读者。后世的译经家把玄奘以前所译的经典称为“旧译”,自玄
《菩萨经》、《佛地经》、《六门陀罗尼经》、《显扬圣教论》等四部经 奘之后所译的经典称为“新译”。
论的翻译。此后又翻译了《阿毗达摩杂集论》,口述《大唐西域记》。 三、翻译理论
贞观二十二年(648)迁移玉华宫,在那里翻译了《瑜伽师地论》,还 (一)对照旧译,提出了“五不翻”的原则。在《大正藏》本,
先后译出了无著的《摄大乘论》、无性的《摄大乘论释》、世亲的《摄 《翻译名义集》卷一的“婆伽婆”条中有这样的记载:
大乘论释》、《缘起圣道经》和《百法明理门论》等。永徽二年译出 唐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一、秘密故不翻,陀罗尼是。二、多含
了《发智论》,显庆二年在洛阳严日殿译了《观所缘 缘论》等,又 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义故。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
在明德宫译了《大毗婆沙论》等。显庆三年开始翻译《大般若经》, 顺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已来存梵音故。五、
到了显庆五年译完大本,到了龙朔三年十月全部译完 600 卷《大般 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若经》。在这 期间也同时翻译了《成唯识论》、《辩中边论》,《唯识 “不翻”并不是指不翻译,而是说“不意译”,主要采用音译法。
二十论》及《品类足论》等。历时共 19 年,先后译出佛典 75 部, 1.秘密不翻,佛经里有许多咒语,有其秘密的意思与作用,所
1335 卷。 以不翻。
据吕澂划分,玄奘的翻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六年(645~ 2.含义多不翻,即一词多义的梵文,在汉语中找不到适当的词
650)以翻译《瑜伽师地论》为中心,同时译了与此论学说有关的著 汇来表达,故保留原文,只作音译。
~~~~~~~~~~~~~~~~~~~~~~~~~~~~~~~~~~~~~~~~~~~~~~~~~~~~~~~~~~~~~~~~~~~~~~~~~~~~~~~~~~~~~~~~~~~~~~~~~~~~~~~~~~~~~~~~~~~~~~~
通过对外销员从业资格考试“国际商务英语”试卷的分析,我 ——The Exam-Analysis of Certificate of Export-Oriented Salesman
们总结出:商务英语应用写作的教学方法应该有与此考试相对应的 Abstract: With our entering the WTO, we do more trade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对莘莘学子有所帮助,对各商务英语专业的老 the demand for excellent foreign trader is larger and larger. In order to be more
师有所启发,最终帮助学子们考取合格的证书,达到“双证”毕业 competitive in hunting for job, the students of business English in vocational and
的目标,找到称心的工作。 technical colleges spare no effort to gain the Certificate of Export-Oriented Salesman.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will study one of the exam paper——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and
[1]全国国际商务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国际商务英语[M].中 analyz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 to help the students pass the
国商务出版社,2007. examination, reaching the target of graduating with two certificates.
[2]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人事教育劳动司.外经贸英语[M].对外经济贸易大 Key words: graduating with two certificates; Certificate of Export-Oriented
学出版社,2004. Salesman;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method
[3]尹小莹.外贸英语函电[M].西安交大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郑婉辉(1981-),女,广东潮阳人,民办南华工商学院外
The Target of Graduating with Two Certificate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Business 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的教学和各类商务英语考证。
English Writing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收稿日期:2009-02-14
102
2009 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Jul.2009 第 28 卷第三期 总第 59 期

浅议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高职英语教育中的作用
张平梅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陕西宝鸡 721008)

[摘 要]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困境,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良好的英 clever”。本来应该说“Thank you!”而有些人却会说“No”。这些


语学习习惯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常见错误让人啼笑皆非。广大英语教师对教学兢兢业业,但收效甚
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改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效果。 微,很多教师觉得自己重复多次单词和知识点学生还是一而再,再
[关键词]高职;学习习惯;教育教学 而三地出错,好多学生上课时表情茫然,不知所措,单词测试中交
一、引言 白卷的大有人在,所有的这些状况使老师怨声四起,觉得教学无从
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逐渐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 下手,许多老师都感慨道:“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
某种行为的特殊倾向。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作者奥格曼狄诺 教英语了”。在涉足英语教学的初期,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彷徨,然而
曾指出:“成功与失败最大的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由此可见, 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追根溯源,我发现改变现状就要从培养学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导致不同结果最根本最本质的原因。英 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入手。
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际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要学习 三、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改善英语教育教学效
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 果
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要有大量的听、说、读、写四种技 1.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培根曾说: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
能的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学习英语 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的生活习惯又是所
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语习惯的培养过程。有关教学研究表明, 有习惯的基础。学生升入高职院校之后,而对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
“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 式感到既兴奋又茫然。大学生活相对中学来说要轻松自由一些,但
学习习惯。不少英语优秀者用自己的学习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英 并不等于放纵。然而有些学生却把这种“自由”发挥到了极致,晚
语学习习惯=成功。” 上上网聊天、打游戏到深夜甚至通宵,早上上课铃快响了才急急忙
二、目前高职英语教育现状 忙起床奔到教室,其精神状态可想而知。更有甚者常常旷课去网吧,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外做兼职等等,把学习完全当成了“副业”。从小到大我们读过
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出版了《高职高专 许多伟人的故事,他们中无一例外都有着严谨的生活作风和习惯。
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同时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推出 我们广大高职学生首先要从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细节上处
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这一系列要求把高职英语教育摆在 处约束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既要保证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育由于诸多原因导致 又要在学习之外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行广泛阅读,以此来开
其教学效果让人很不满意。在我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高 阔眼界,使自己的生活阅历更加丰富。
职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 2.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因。比如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提倡学生大声朗读,而许多学生读英语 2.1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培养良好的英语
课文时几乎不出声;阅读中遇到了生单词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经验乱 学习习惯也要从这五方面着手。
猜其义,很少有学生能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在口语练习中,好多 (1)“听”的习惯。听力是高职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首
学生不停地问老师和同学这个词怎么说,那个意思怎么表达,或者 先,因为他们信心不足,有许多材料并不是一遍就能听懂的,而大
拿出电子词典先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然后再读出来,这样生硬的口 多数人都是浅尝辄止;甚至很多人习惯于听到英语后先翻译成汉语,
语说者辛苦,听者费劲。比如他们要说“我非常喜欢音乐。”按汉语 再听下句,这样的汉语化思维肯定跟不上录音带的步伐。所以在听
意思直译成“I’m very like music”,别人夸他说“You are very 录音带时一般分三个步骤:首先要集中精力用心去听,要注意抓住
~~~~~~~~~~~~~~~~~~~~~~~~~~~~~~~~~~~~~~~~~~~~~~~~~~~~~~~~~~~~~~~~~~~~~~~~~~~~~~~~~~~~~~~~~~~~~~~~~~~~~~~~~~~~~~~~~~~~~~~
3.此土所无不翻,佛教中的“娑罗树”,是印度特有的一种树; 顺易懂。这与西方的翻译理论是一致的,对我们后世的翻译活动有
佛陀在双林树(两棵娑罗树)下涅盘,中国没这种树,所以只音译。 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顺古不翻,即是顺着古人译的意思。在玄奘法师规定“五不 结语
翻”之前,已有古人把某 些佛教专用语译出,如“阿耨多罗三藐三 我国的翻译理论始于佛经翻译,在数百年的译经史中,翻译家
菩提”,以后的译经师就照用,不再作新的翻译,以免造成混乱。 的丰富经验为现代翻译理论的开创奠定了基础。玄奘提出的翻译理
5.尊重不翻:如人名“舍利弗”,在《心经》中奘师译作“舍利 论也许无法和当今的翻译大家之言相比拟,但其理论精华却影响后
子”;“舍利”是一种眼极锋利,舌最灵巧的鹫鹭。舍利弗的母亲用 世极为深远。而这些理论实际上在今天潜移默化或影响着我们的翻
为名,鹫之子,得名舍利子,如要翻译,则是“鹫的儿子”,但为了 译工作。这位“中国译经史上的划时代人物”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历
尊重那个人,所以不翻。 史性卓绝贡献,不仅对我国当今的翻译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
(二)采用多种翻译技巧。印度柏乐天和我过张建木曾对勘过 义,而且对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翻译传统、弘扬译学民族精神,
玄奘译的《集论》和《俱舍论》,指出其用了多种翻译技巧,如:补 以及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翻译事业也无不具有重要的
充法、省略法、变位法、分合法、译名假借法和代词还原法等。多 深远意义。
种翻译技巧的熟练使用,使得玄奘的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了高 参考文献:
度的统一,质量很高。 [1]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三)提出“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我国的翻译 [2]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理论随着佛经的发展而有了一定的进步。支谦的“因循本旨,不加 [3]陈全明.论玄奘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历史性贡献[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
文饰”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翻译理论,之后道安在论及佛经翻译时又 校学报,2000(1).
提出了“案本而传”。这些无疑是“直译”说的最早版本。随着佛教 [4]吕洁.论佛经翻译理论中的文与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3).
的进一步普及,玄奘大师发展了魏晋时期翻译理论,提出了“既须 作者简介: 陈洁(1980-),女,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南京
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这就在“案本”的基础上兼顾了接 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受的层面。他强调译文既要忠实、真切地反映原文的原意,又要通 收稿日期:2009-02-14
10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