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2017年 2期  满族研究  No2,2017 


总第 1
27期)
  MANCHU MI
NORITY 
RESEARCH  (Ge
rer
al№.
127)
 

清代 请 安折 再探 
— —

兼谈请安折 与召见 问题 

刘文华 L
 
(1.
北 京师 范 大学历 史 学 院 ,
2.q
-国第一历 史档 案馆 ,
  北京 1
00031)
 

摘 要 :中国第一 历史档案馆所藏 清代 请安折档案 约 1


6万 多件 。清代请安折 绝大 多数都 无具折 时间 ,
很 多都 不具官衔 ,大部分在 奏 
折末尾都 有朱批 。乾隆 以后 ,有权 上请安折的官 员资格 范围逐渐 固定 下来 。在 多种 情形下 ,
清代京 内外 高级 官员抵 京或到行在 向皇帝 
递折请安 ,
一般 情况下会被 召见。召见之时 ,
皇帝可能会在请安折上 写下朱笔评价 ,这对官员的仕 宦生涯往往有着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 :
请安折 ;
请安;
召见 ;
朱批 记载 
中图分类号 :
K2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
006.
365X(2016)
02.
0045.
07 

请 安 折 是 极 具 满 族 特 色 的清 代 制 度 ,是 清 代 君 臣 间 交 流 沟 通 的 重 要 工 具 ,学 界关 于请 安 折 的研 
究并 不多 ,
其 中强光美 、
陈鹏的《清代请安折初探》n
1(以下简称 《
初探 》)
是 主要 的一篇 。该文爬梳典 
籍 及档案资料 ,
对清代请安折作 了比较全面开创 的研 究 。但是 , 《初探》的立论基于所搜集 的朱批 、
 
录副奏折 中的 2
000余件请 安折 ,
正如作者 所说 的“目前 收集的清代请 安折数量还 非常有 限”,
毕竟 
朱批 、
录副奏折 以外还存有数量庞大的请 安折档案 ,
其 观点难免有偏颇 、
欠缺之处。
 
《初探》文考察 了请安折制度 的演变 , 分析 了请 安折的 内容及朱批 ,
归纳 了请安折 的多层政治 内 
涵 。《初探》文谈 及请安 折 内容 时说 “许多请 安折在请安 之外还 附带 奏陈他事 ……可谓包 罗万象 ”,
 
所 举 之 例 皆 是 康 熙 、雍 正 时 期 请 安 折 ;归 纳请 安 折 的政 治 内涵 ,
包 括 维 系礼 制 、
联 络感情笼络人心 、
 
训诫劝勉 、监视 与控制 、亲疏之分满汉 之别 等 ,
所举大部分也是康熙 、
雍正 时的例 子 ;
这些特点其实 
都 只适用 于康 雍时期 。从清代 奏折发展 历程来看 ,
康雍 皆属特殊时期 ,
康 熙时期 是奏折 的草创阶 
段,
有一种观点 认为奏折源于请安 折 ,
且不论此观点是否有 足够 说服力 ,
但康熙时请安折 与奏事折 
并 未 严 格 区分 ,是 可 以肯 定 的 。雍 正 时期 大 力 扩 大 奏 折 的 使 用 范 围 ,
此 时奏 折 制 度 还 处 于 剧 烈 变 化 
阶 段 。直 至 乾 隆 时 期 ,奏 折 的 使 用 逐 渐 规 范 稳 定 ,最 终 形 成 了 奏 折 制 度 。 所 谓 请 安 折 的 “训 诫 劝 
勉 ”、“监 视 与 控 制 ”等 政 治 内涵 在 清 代 奏 折 制 度 稳 定 后 ,
是 几 乎 不 存 在 的 ,其 主 要 意 义 在 于维 系 礼 
制与联络君 臣感 情 。总 的来说 ,
《初探 》
文将不 少只适用于康雍 时期请 安折的特征加诸整个清代请 
安 折 上 ,这是 需 要 辨别 的 。 笔 者 曾参 与 中 国第 一历 史 档 案馆 请 安 折 档 案 的整 理 ,
现 根 据 所 见 对请 安 
折 问题 再加 探 讨 ,
对 前 人 研 究 加 以补 充 、修 正 ,着 重 探讨 请 安 折 与 召见 及 朱 批 记 载 的 问题 。
 

、 请安折档案概况 与特 点 

史 馆将馆 藏绝大部 分请安 折汇集 , 编为一个 单独 的类项 , 是 为请安 折档案 。请安折 档案共 
5069卷 ,
每 卷 约 二 三 十件 ,
共 160000多 件 ,
其 中汉 文 请 安 折 约 占一 半 ,
满 文 折 约 占五 分 之 二 ,
剩 下 的 

45 ・
 
为满 汉合璧折 。满汉 合璧折与通 常的清代满汉合璧 公文一样 , 汉文 自右 向左 , 开 面为 “奏” 字, 接着 
是 请 安 正 文 ,满 文 则 从 左 到 右 ,开 面 为 满 文 奏 字 ,之 后 是 满 文 请 安 正 文 。在 请 安 折 档 案 中 ,绝 大 部 
分 是 请 安 折 (有 时 简 称 为 安 折 ),也 有 部 分 贺 元 旦 、祝 万 寿 折 ,另 有 少 量 进 单 ,还 掺 杂 有 一 点 奏 事 
折 。 贺元 旦 与祝 万 寿 折 与 请 安 折 并 不 相 同 , 不 可 混 淆 。在 清 代 大 臣 的 私人 记 录 中 , 也 把 请 安 折 与 贺 
元 旦 折 分 开 。如 咸 丰 三 年 (1853),王 庆 云 调 任 陕 西 巡 抚 ,到 任 不 久 , 就 拜 发 奏 折 。折 件 比较 多 ,分 
为 两 匣 ,“第 一 匣 :
元 旦折 ,
请 安 折 ,到 任 折 ,
雨 雪 麦 苗 月 折 ”【

]。所 谓 “元 旦 折 ”,就 是 贺 元 旦 折 ,王 庆 
云上 折 时 是 咸 丰 三 年 十 二 月 ,
将 近元旦 ,
所 以 除 上请 安 折 外 ,还 需 上 贺 元 旦 折 。 请 安 折 档 案 中 所 见 
贺 元 旦 与祝 万 寿折 举 例 如 下 。
 
贺 元 旦 :“调 任 云 南 布 政 使 李 贞 栋 ,跪 贺 皇 上 元 旦 天 喜 ”。
  ‘
江 宁 副 都 统 奴 才 富 陛 、镶 蓝 旗 汉 军 
副都 统 奴 才 富 和 ,
跪 叩 慈安 皇太 后 元 旦 圣 节 ”。 [

 
祝 万 寿 :“提督 衔 山西 太 原 镇 总 兵 奴 才 蒋 临 照 ,跪 祝 皇上 万 寿 ”。I

[“奴 才 富 贵 九 叩首 ,
恭 祝 圣 主 
万 寿 万 万 寿 ”。 [

1“福 建 按 察 使 臣 谭 尚 忠 ,
跪 祝 皇 上 万 寿 圣 诞 ”。 [

】‘
‘奴 才 文 煜 吉 和 ,跪 祝 慈 禧 端 佑 康 
颐 皇太 后 万 寿万 万 寿 ”。
 
清 代 请 安 折 ,有 具 奏 时 间 的 极 少 ,绝 大 多 数 都 无 具 折 时 间 。 请 安 折 档 案 中 ,有 时 间 的 只 有 约 
4000件 ,
就在 这些档案 中 ,
很 多 也 不 是 请 安 折 本 身 写 明 时 间 ,而 是 依 据 请 安 折 封 套 所 具 的 时 间 。 如 
“福建水师提督奴才彭楚汉 , 跪请 皇上圣躬万安 ” 一折 , 本身并无具奏 时间 , 不过带有一封套 , 封套正 
面写 “内一件 , 光绪十三年六 月十七 日”, 背面写 “ 福建水 师提督奴才彭楚汉跪 封”。[ 9

也许 因为请安 
折 大 部 分 都 是 与其 他 有 明确 时 间 的 奏 事 折 一并 呈 递 ,
或 者 带 有 标 明时 间 的 封 套 ,
其时 间由此可知 ,
 
况 且 请 安 重 在 向皇 帝 致 意 ,
折 上 有 时 间与 否 并 不 是 那 么 重 要 ,
所 以大 部 分 请 安 折 都 没 有 具 奏 时 间 。
 
清代请安折 ,
很 多 都 不 具 官 衔 ,只有 臣某 某 ,或 奴 才某 某恭 请 圣 安 。如 “臣刘 统 勋 、臣高 斌 、臣 阿 
里衮 , 恭 请皇上圣 躬万安 。” n 尤其是旗 人 , 往往 只写 奴才某某恭请 圣安 。如 “奴才勒保跪请 皇上圣 
躬 万 安 ”J

ll,又 如 “奴 才 明伦 跪 请 皇 上 圣 躬 万 安 ”n
 。旗 人 官 员 不 具 官 衔 ,
将 军 都 统 等 大 员 还 好 ,皇 帝 
比较 熟 悉 ,
但 一 些 具 有 上 请 安 折 之 权 而 官 衔 又 较 小 的官 员 ,皇 帝 就 未 必 确 切 知 晓 了 。 于 是 ,道 光 二 
十 九 年 (1
849),皇 帝 不 得 不 下 谕 :
“嗣 后 盐 政 、
织 造 、热 河 总 管 及 各 关 监 督 等 呈 递 谢 恩 、
请 安 、奏 事 等 
折 暨 来 京 应 递 安 折 ,均 着 书写 官 衔 。”㈣这 些 盐 政 、织 造 、总 管 、及 关 监 督 ,
很 多 都 是 由 内务 府 司 员 担 
任,
难怪皇帝不够熟识 , 看 到奏折 时 ,
也许会将 官衔 与人名张冠李戴 ,所 以要求他们写清楚官衔 。
 
大部 分请安折 档案在奏折末 尾都有朱 批 ,一般汉 文折用汉 文批 ,
满文折 用满文批 ,
满汉 合璧折 
往 往 用 满 文 批 。朱 批 内容 ,除《初 探 》文 中提 到 的 “安 ”、“朕 安 ”、“朕 躬 安 ”、“朕 躬 甚 安 ”等 外 ,比较 常 
见 的 还 有 “览 ”,
一 般 批 于 贺 元 旦 或 祝 万 寿 的 折 件 上 。另 外 ,雍 正 帝 于 新 年 期 间 接 到 较 熟 悉 的 大 臣 
的请 安折或 贺元旦折 时 ,
还会朱批 “ 新 春大禧 ”、 “新春 同禧 ”、“新 年大禧 ”、“ 新 年 中外 同禧 ”等祝愿 
词 。还有一类朱批 ,
正 如 《初 探 》文 所 注 意 到 的 ,
写 的是 皇 帝 对 官 员 的 简 短 评 价 ,且 朱 批 不 在 奏 折 末 
尾,
而是位 于官员衔 名旁边 。这类朱批 比较特殊且重要 , 此处暂且不论 , 下文将具体详 细论述 。  
请 安 折 主 要 是 为 了 联 络 君 臣 感 情 之 用 ,臣 下 具 折 请 安 ,
礼 尚往 来 ,皇 帝 一 般 会 批 个 “朕 安 ”发 
回。 同 一 般 京 外 奏 折 的通 常 处 理 程 序 一 样 ,请 安 折 在 皇帝 朱 批 完 后 ,经 由原 上 奏 路 径 发 还 ,过 了一 
段 时 间 各 官 员将 朱 批 请 安 折 缴 回 。请 安 折 档 案 中 就 有 表 明 缴 回 的 “痕 迹 ”。如 有 一 件 封 套 装 着 的一 
组 四件档案 ,
封 套 上 写 “恭 缴 朱 批 四道 ”,
是 南 阳镇 总 兵 杨 芳 桂 贺 元 旦 、
请 安 的 四 件 折 子 。[

41也 有 少 
部 分 请 安 折 是 没 有 朱 批 的 。有 的 是 同一 批 到 达 御 前 的 奏 折 中 ,
请安折 重复 ,
皇 帝 就 只批 了一 件 ,
还 
有 一 件 就 未 予 朱 批 。如 巡 视 台湾 御 史伊 灵 阿 、
巡 视 台 湾 兼 理 学 政 御 史 杨 开 鼎 的请 安 折 ,
有 一 白色 夹 
条 ,上 写 “乾 隆 十 四年 八 月 二 十 九 日伊 灵 阿 等 请 安 折 二 封 ,已奉 朱 批 一 封 ,发 去 ,其 未 奉 朱 批 此 一 
封, 不给 去 , 记此 ”。【 】
 文 中已奉 朱批 的一封 , 已发去 , 未奉朱批 的一封 “不给去 ”, 意思 自然是不 发 
回 。 又 如 安 徽 巡 抚 卫 哲 治 请 安 折 ,有 白色 夹 条 ,上 写 “乾 隆 十 五 年 八 月 十 六 日卫 哲 治 重 复 请 安 折 
子 ,无 批 ”。n 南 澳 镇 总 兵 官 倪 鸿 范请 安 折 一 封 ,有 白色 夹 条 ,上 写 “十 五 年 十 一 月 十 五 日重 复 请 安 
折, 不给 去 , 记 此 ”。[1
 贵 州 古 州 镇 总 兵 宋 爱 请 安 折 ,有 白色 夹 条 ,上 写 “乾 隆 十 六 年 十 一 月 十八 日,
 

46 ・
 
宋爱请安折二封 , 奉朱笔批 了一封 , 随折发 回去 , 未批 的一封 , 不给去 , 记此”。【 l 以上各请 安折都是 
皇 帝 未 加 朱 批 ,也 就 没 有 发 回。此 类 请 安 折 还 有 不 少 。
 
上请 安 折 的人 员 , 如 《初 探 》文 所 述 ,
是 “经 历 了一 个 逐 步 放 开 的 过程 ”,
雍 正 时 期 ,具有 上 奏折 权 
官 员 的 范 围扩 大 了 很 多 ,乾 隆 时逐 渐 加 以调 整 ,
然 后 稳 定 形成 制 度 。 大体 来 说 ,
乾 隆 时 期 及 以后 ,
上 
请 安 折 的 人 员 范 围 比上 奏 折 的人 员 范 围稍 小 。在 某 些 特 殊 情 形 下 ,
如 道 府 官 员 、副将 参 将 等授 职后 
在京谢 恩请训 ,
是 可 以上 谢 恩 请 训 折 的 ,但 平 时 他 们 并 无 资 格 上 请 安 折 。具 有 上 请 安 折 资 格 的人 
员,
外 省 大 致 包 括 文 官 按 察 使 以上 ,以及 织 造 、盐 政 、
税 关 监 督 、热 河 总 管 等 ,武 官 总 兵 以上 ,
驻 防副 
都 统 (包 括 某 些 城 守 尉 )以 上 ,
盛 京 各 部 堂 官 等 ,京 官 中则 与 具 有 奏 折 资格 的人 员 构 成 基 本 相 同 。
 
对 于外 省 官 员 来 说 ,
请 安 折 主 要 是 因便 而递 ,即 官 员 有 陈奏 折 件 的 时 候 ,
附 便 呈 递 请 安 折 。乾 
隆帝 就 在 吏 部 尚 书署 陕 西 总 督 刘 于义 请 安 折 上 批 :“朕 安 。 以后 若 无 陈 奏 事 件 ,
不 必 专 差 请 安 。”u
 
前 面 提 到 陕 西 巡 抚 王 庆 云 到 任后 拜 发 奏 折 ,有 两 匣 ,第 一 匣 是 请 安 折 、
元旦 折等 ,
第 二 匣 是 “新 赋 并 
征 折 ,内 附 缓 贴 誊 黄 密 片 ”,“既别 匣 装 盛 ,
故 再 用 安 折 ”,由此 可 见 ,一 匣 奏 折 即 有 一 请 安 折 。 虽 是 
同 日发 递 ,但 填 写 不 同 的 日期 ,“第 一 匣 填 十八 日,第 二 匣 填 二 十 日”。 【

伽咸 丰 四年 (1854)正 月 十 八 
日,陕西巡抚 王庆云“晨起 ,拜发折 四件 、 片四件 ”,
并说 “请 安折每次皆在诸折之前 ”, 口
u说 明地方督 
抚等封疆 大吏每次递折都上请安折 , 并 且请 安折放在前 面。揆诸前后 文义 , 所 谓一“次”, 应 是指具 
奏 时间是 同一 日的 。同一天 拜发奏 折 ,
但 填写两 个不 同 日期 的 ,
应该 算做两 次 。清代 中后期 ,提 
督 、总 兵 、布 政 使 、按 察 使 、
副都统等官员 ,
很 少 上 奏 事 折 ,于是 他 们 的请 安 折 、万 寿 折 、元 旦 折 ,就成 
为 专 差 呈 递 的 了 。 京 内官 员 相 对 有 比 较 多 的 机 会 向 皇帝 请 安 ,
如 召 见 时 ,常 朝 时 ,或 皇 帝 出行 时在 
跸路旁磕头请安 ,
所 以 无 需 特 意 定 期 上 请 安 折 请 安 。不 过 ,当 皇帝 巡 幸 时 ,京 内官 员 就 必 须 定 期 递 
请 安 折 了 。 比如 庚 子 事 变 期 间 ,
慈 禧 太 后 与光 绪 皇 帝 逃 到 西 安 ,
每 月 朔 望 日,在 京 的 王 公 百 官 呈 递 
请 安折一次 ,
由钦派 留京办事处汇总转交 兵部捷 报处送往西安 。因折件过多 ,
后采取 了变通方式 ,
 
改 由 留京 办事 处 “咨取 在 京 王 公 文 武 大 臣堂 衔 缮 折 联 衔请 安 ”。
 

二、
具折请安召 见与朱批 记载 

前面提到有一类请安折 ,
末尾并无“朕安 ”
之类的朱批 ,
而是在具折官员衔名旁边有 皇帝朱笔简 
短评价 , 常见 的如 “去得 ”、 “似可 ”、 “将就”等 。这些朱笔评价 , 被称为朱批记载 。这类请安折 , 与清 
代 召 见 制 度 有 关 。关 于朱 批 记 载 问 题 ,
笔 者 另 有 专 文 探 讨 ,此 处 不 再 过 多涉 及 ,只详 细 阐述 官 员 呈 
递 请 安 折 召 见 与 朱 批 记 载 的问 题 。[

 
召 见 臣僚 是 清 代 皇 帝 政 事 常 态 ,通 过 召 见 ,皇帝 得 以 了解 官 员 、获 取 信 息 、
训 谕诫 饬 、
处理政务 ,
 
或 是 彰 显 恩 典 。召 见 可 大致 主 要 分 为 奏 事 召 见 与 礼 仪 性 召见 两 种 。 奏 事 召 见 如 京 内某 衙 门 值 日,
 
又如某 官员呈递奏事折 ,
该衙 门堂官于值 E
t当天 ,
该 官 员 于 递 折 当 日都 应 该 至 官 门 外 预 备 召 见 ,这 
两种情 形下 ,
皇帝 有可能 召见 ,
也有可 能不 召见 。礼仪性 召见是指礼节 、
仪式性 的召见 ,
如谢 恩召 
见 、请 安 召 见 等 。
 
请 安召见 , 是 指 清代 京 内外 高级 官 员 抵 京 或 到 行 宫 ,
或 者 是 在 京 时 ,向皇 帝 递 折 请 安 ,被 召见。  
这 主要 包括官员新 任到京 ( 或行在 ) 请安、 任职 三年期满或年 班陛见请安 、 终养服 阙病痊请安 三种 
情 形 。通 过 召 见 ,皇 帝 得 以 了解 官 员 ,
形 成评价 ,并 朱笔批 于请安折上 , 成 为 朱 批 记 载 。 以下 分 别 
论 述 这 三 种请 安 召 见 与 朱批 记 载情 形 。
 
第 一种 是 内外 高 级 官 员 新 任 到 京 请 安 的情 形 。清 代 外 省 官 员 ,如 新 任 文 官 按 察 使 以上 、
武 官 总 
兵 以上 、驻 防副都统 (包括某些城 守尉 )以上 , 就有资格具折 谢恩并请 陛见 。如 获允准 ,
便可来京 。
 
到京 城 以后 ,就 具 请 安 折 到 宫 门请 安 ,皇 帝 一 般 会 予 召见 。
 
这 在 清 人 年 谱 中多 有 记 载 。道 光 元 年 (18
21),
罗 思 举 调 任 四川 提 督 ,
于 十 月 初 三 日抵 京 ,“诣 宫 
门 递 折请 安 ,预 备 召 见 ”[

4],于 初 四 日丑 刻 诣 景 运 门朝 房 ,卯 刻 召 入养 心 殿 被 道 光帝 召 见 。 同 治 三年 

47 ・
 
(186
4),直隶 总督刘 长佑于正月二 十三 日入都 , “夜漏 四下恭诣宫 门请安 ”, 接 连被召见 , “垂询军 事 
及地方情形甚详 , 且 慰 劳 周 至 ”。
  光 绪 九 年 (1883)二 月 ,裴 荫 森 补 授 福 建 布 政 使 ,上 折 谢 恩 请 求 陛 
见 ,奉 旨着 来 见 。九 月 初 六 日裴 荫 森 人 都 , 诣 宫 门请 安 ,召见 两 次 。  
由于 请 安 折 一 般 不 具 上 奏 时 期 ,我 们 难 以依 据 时 间 判 定 哪 些 请 安 折 是 新 任 高 级 官 员 来 京 具 折 
请安时所上 。不过 , 有些请安折还是在 职衔上 留下痕迹 , 让我们 据以推断 。  
如 “调 任 四 川 按 察 使 臣 张 诚 基 ,跪 请 皇 上 圣 躬 万 安 ”一 折 ,朱 批 为 “似 可 ”。
  查 乾 隆 五 十 年 
(1
785),张 诚 基 由 贵 州 按 察 使 改 任 四 川 按 察 使 ,上 折 奏 请 陛 见 ,奉 军 机 大 臣 廷 寄 准 予 来 热 河 请 
训 。雎卅于 是 张 诚 基 赴 热 河 陛见 ,递 请 安 折 ,因 系 平 级 改 任 ,所 以写 “调 任 四Ji
I按 察 使 ”。乾 隆 帝 予 以 
召见 ,
朱 笔 写 下 “似 可 ”的 评 价 。
 
又 如 请 安 折 “新 调 江 西 按 察 使 臣魏 元 娘 ,跪 请 皇 上 圣 躬 万 安 ”
 ,查 道 光 二 年 (1
822),魏 元 娘 由 
云 南 迤 南 道 升 任 四川 按 察 使 ,奏 请 陛 见 允 准 ,至 直 隶 保 定 府 时 ,
才获知 又改任 江西按察使 ,
于 是 继 
续 往 京 城 进 发 ,“趋 诣 宫 门跪 聆 训 示 ”。
  魏 元 娘 到 京 递 折 请 安 ,因 系 最 近 才 改 调 ,所 以写 “新 调 江 西 
按 察 使 ”。道 光 帝 召 见 之 后 ,
在 请 安 折 上 施 以朱 批 记 载 “明 白似 可 ”。
 
再 如 “新 授 山东 布 政 使 臣陆 言 , 跪 请 皇 上 圣 躬 万 安 ”[
31
L-折, 查 陆 言 道 光 二 年 由湖 北 按 察 使 升 任 
山东布政使 , 奏请陛见 , 奉朱批 “ 准来见 ”  。陆言到京之后 , 赴宫 门具折请安 , 因系新任 , 故写“新授 
山东 布 政 使 ”。道 光 帝 召见 后 , 朱 笔 评 价 “明 白干 练 , 可 靠 之人 ”, 相 当认 可 。 
像 以上 新 任 高 级 官员 到 京 递 折 请 安 召见 情 形 , 可 能是 调 任 , 也 可能是升任 , 往 往 在 请 安 折 的 职 
衔上写调任 、 升 任 、新 任 、新 授 等 等 ,此 类 档 案 在 请 安 折 档 案 或 宫 中朱 批 奏 折都 有 不 少 。
 
第二种是外省 高级官员任职三年期满或 年班陛见请安 的情形 。各 省文官布政使 、 按察使 以上 、  
武官总 兵 以上 ,
都有 三年期满 , 奏请 陛见 的规 定 。p  盛 京等处将 军 、 副都统等 , 每年俱各轮班 陛见 ,  
各省驻 防将军 、副 都 统 亦 然 ,盛 京 五 部 侍 郎 也 每 年 轮 流 一 人 来 京 陛 见 ,
称 为 年 班 。p
 年 班 俱 要 求 于 
十二月到京 。
 
向来 由 内务 府 官 员 担 任 的各 盐 政 、织 造 、关 差 ,每 届 一 年 期 满 ,即需 奏 明请 旨更 换 或续 任 。这 些 
年 满 来 京 的 内 务 府 官 员 ,需 向 皇 帝 递 折 请 安 ,听候 召 见 。不 过 ,
担 任 盐 政 、织 造 、
关 差的 ,
一 般 是 内 
务府 郎中 、
员外 郎等 司员 ,品衔 较低 , 而一般来 说外省 藩臬 等 以上大员 才有 到京递折请 安 的资格 。  
于是 ,
嘉庆 十九年 (1
814)皇帝 下 旨, “嗣后盐政 、 织造、 钞关 ,如 司员 年满来京 , 俱照依新疆 等处侍卫 
换班之例 ,毋庸递请安折 , 所 有 应 奏 事 件 着 总管 内务 府 大 臣代 奏 。”
  嘉 庆 帝 下 旨令 如 果 是 以 内务 府 
司员 品衔担任 盐政 、 织 造 、关 差 的 年 满 到 京 ,
毋 庸 递 请 安 折 ,就 是 剥 夺 了 他 们 直 接 递 请 安 折 面 见 皇 
帝 的资 格 ,
改 由总 管 内务 府 大 臣代 奏 ,由 皇帝 决 定 是 否 召 见 。 
任 职 三 年 期 满 或 年 班 陛 见 请 安 召 见 的 情 形 ,在 清 人 年 谱 中 ,
也 有 一 些 记 载 。 如 嘉 庆 二 十 四年 
(1
819)十 二 月 ,
盛 京 礼 部 侍 郎 升 寅 因年 班 人 觐 ,于 十 七 日到 京 ,“具 折 恭 请 圣 安 ,召 见 褒 奖 ”。道 光 
四 年 (1824)十 二 月 ,改 任 盛 京 刑 部 侍 郎 的 升 寅 又 年 班 人 觐 ,于 二 十 日“抵 都 请 安 ,叠 蒙 召 见 四 
次 ”。
  这 种 情 形 下 请 安 被 召见 并 被 施 以朱 批 记 载 的 档 案 ,在请 安 折 档 案 或 宫 中 朱 批 奏 折 中应 该 存 
在 ,只 是 没 有 可 资 判 定 的标 记 ,
难 以辨 别 。
 
第 三 种 是 内外 高 级 官 员 终 养 完 毕 、服 阙 或 病 痊 请 安 情 形 。 清 代 官 员 ,
不管是终养 、
或 者 丁忧 、
还 
是重病难 以履职等 ,
都 应 该 离 职 。在 终 养 完 毕 、丁忧 服 阙 ,或 疾 病 痊 愈 后 ,
应该或起 复或销假 ,
重 新 
任 职 。如 嘉 庆 二 十 四年 就 规 定 ,“嗣 后 遇 有 提 督 、总兵 病 痊 起 用 旗 员 ,身 任 绿 营 者 ,由该 旗 都 统 等 验 
看 咨 部 ,由部 知 照 军 机 处 令 该 员 具 折 请 安 ,
候 旨简 用 。”
  皇帝让病痊旗员提督 、
总兵具折请安 ,
就 是 
为 了召见 , 亲 自察看该员 身体情况 、 精 神面貌是 否适合再度 任职 , 然后下 旨或予简用 或令 休致 。旗 
员武 官提督 、总兵如 此 , 其 他 内外 高级 官 员亦然 , 都应 该 赴京递 折请 安 ,听候 召见 , 由皇帝酌 情任 
用 。此 类 情 形 ,在 清 人 日记 年 谱 中颇 有 记 载 。
 
道 光 二 十 五 年 (18
45),以病 解 任 回家 调 养 的 闽 浙 总 督 杨 国桢 ,由 四川 起 程 赴 京 销 假 。 四月 初 七 
日到京 ,
初九 日,
“赴宫 门递折请 安 ,当蒙 召见 ,
询 问连年病 状”,
道光 帝看到杨 国桢腿疾 未愈 ,
就 让 

48 ・
 
他 “寻 个 清 静 地 方 养 着 好 了再 说 ”。 到 了八 月 ,杨 国 桢 考 虑 旅 费 将 尽 ,难 于 久 住 ,虽 然 腿 疾 尚未 复 
元 ,还 是 于 初 三 E
l“复递 折 请 安 ,当蒙 召 见 ”,
道 光 帝 说 “朕 代 你 想 ,
此 时叫你署 1
訇书侍 郎 缺 ,
你 现 在 
腿疾未愈 ,
到 累 了 你 。你 又 无 子 弟 在 京 当差 ,
调 养 亦 觉 不 便 … …现 在 秋 高气 爽 正 好 走 路 ,
你 就 回去 
罢”。[ 3
 1于是杨 国桢就返 回老家。这是病痊赴京请安 的例子 。  
道 光 三 十 年 (1850)二 月 二 十六 日,户部 右侍 郎翁 心存 因感 受 风 寒 请 假 五 日 , 奉 旨赏 假 十 日。三 
月 初 五 日,身 体 康 复 的翁 心 存 “具 折 销 假 ”, 具 的是 什 么折 呢 ? 翁 氏 自注 “用 白折 请 安 ”,显 然 是 递 请 
安 折 销 假 。之 后 ,翁 心 存 “辰 刻 召 见 勤政 殿 东 书房 ”。   这 是 因病 康 复 请 安 销 假 的 例 子 。
 
咸 丰 九 年 (1859)八 月 ,丁 兼 祧 继 母 忧 一 年 服 满 在 京 的前 任 甘 肃 布 政 使 张集 馨 ,“宦 情 久 淡 ”,不 
想 再 任 官 。 拟 报 明吏 部 , 交 稽 勋 司 注 册 后 ,就 算 起 服 了 ,而不 欲 递 折 面 见 皇 帝 。但 又 怕 不 递 折 遭 受 
处 分 ,于是 问 询 军 机 大 臣兵 部 尚 书 陈 孚 恩 ,陈 孚 恩 回答 说 :“呈 到 吏 部 不 过 三 日 , 必要 咨到军机处 ,  
吏 部 断 不 能 压 阁 。 到 军 机 处 即 El奏 一 句 ,言 吏 部 来 咨 ,某 人 业 经起 复 。倘 上 问 日 ,此人 现在何处 ?  
枢 臣必 对 行 查 吏 部 ,或 径 云 在 京 。 而 不 递 折 请 安 ,恐 有 处 分 ,不 如 照 例 办 理 为 是 。”于 是 ,张 集 馨 只 
好 于 十 九 日赴 园 ,
递请 安折 ,
二十 E
t在 勤 政 殿 后 桶 扇 被 召 见 。 十 多 天 后 ,张集 馨 被 赏 加 三 品 顶 带 ,
 
署 理 福 建 布政 使 。
  这是 丁 忧服 阙请 安 召见 的例 子 。
 
在档案 中 ,
此 类 事 例 也 不 少 ,只不 过 ,
也 是 没 有 明确 特 征 ,
需推理断定 。
 
如 请 安 折 “原 任 河 南 布 政 使 臣徐 士 林 ,
谨 奏恭 请 皇 上 圣 安 ”,
乾 隆 帝 朱 批 :“此 人 颇 去得 ,诚 实 而 
解 事 ”。
  查 乾 隆元 年 (1736),徐 士 林 升 任 河 南 布 政 使 ,因父 病 重 奏 请 回籍 终 养 获 准 ,
后 徐 父病 故 ,
 
徐士林在籍服忧期 间 ,
先 后 以葬 父 婉 拒 了乾 隆 三 年 (1738)五月 令 其 署 理 苏 州 布 政 使 ,以母 病 侍奉 汤 
药 再 次 婉 拒 四年 正 月 令 其 以 布政 使 署 理 江 苏 巡 抚 的谕 旨 ,
t4
2]
使 得 皇 帝 都 责 怪 他 “过 于 固执 ”
 ,直 到 
乾隆 四年三月 因其母病愈 , 才“星驰赴 阙叩谢 天恩 , 四月初三 日蒙皇上天恩 , 特赐召见”  ,此请安折 
应该 即 是 乾 隆 四年 (1
739)四月 初 三 日徐 士林 以原 任 河 南 布政 使 的 身份 具 折 请 安 所 上 。乾 隆 帝 的召 
见后 , 对 徐 士 林 相 当认 可 ,然 后 实 授 他 江 苏 布 政 使 。徐 士林 职 衔 写 “原 任 河 南 布 政 使 ”,而 不 写 “署 
理 苏州布政 使 ”, 表 明他并 未听从夺 情署理苏 州布政使 的谕 旨 , 这显示 了他对礼制 的坚守 , 也 留下 
了让 我 们 推 断 的依 据 。 
又 如 “前 任 福 建 按 察 使 臣 王绍 兰 ,跪 请 皇上 圣 躬 万 安 ”一 折  , 查 王 绍 兰 于 嘉 庆 十 三 年 (1808)升 
任 福 建 按 察 使 ,十 四年 (1809)二 月 丁 忧 去 职 ,
汉 人 官 员 须 持 服 27个 月 ,大 概 是 嘉 庆 十 六 年 (1811)八 
月 服 阙 。 服 满 后 ,王 绍 兰 即 以 “前 任 福 建 布 按察 使 ”的 身 份 ,进 京 递 请 安 折 面见 皇 帝 ,
候 旨简用 。嘉 
庆帝召见 王绍 兰时 ,
对 其评价还不错 ,
朱笔批下 “
似可 ”
二字 ,
于是 ,
这年十月 ,
王绍兰仍授福建按察 
使。
 
再 如 叶名 琛 请 安 折 :“前 任 甘 肃 布 政 使 臣 叶名 琛 ,
跪 请皇上圣躬万安 ”
 ,朱 批 “好 ”。查 叶名 琛 
于道光 二十三年 (1
843)
在甘肃 布政使 上丁忧免 职 ,
于二十六年 (1
846)
九月 以服 阙甘肃布政使补授 
广东 布政使。这道 请安折应该就 是叶名琛服 阙后 到京请安时所上 , 道光帝 对他评价相 当高 , 所 以才 
会让他 调任钱粮重镇广东担任布政使 。  
除 了 以上 常 见 的三 种 情 形 之 外 ,还 有其 他 比较 特 殊 的 因事 到 京 或 行 宫 请 安 召见 情 形 。  
嘉 庆 十 五 年 (1810),皇 帝 下 谕 旨 :“向来 秋 猕 启 銮 以前 , 直 隶 总 督 、提 督 、密 云 副都 统 、马 兰镇 总 
兵、 长 芦 盐 政 俱 于 启 銮 前 一 日齐 赴 御 园 请 安 ,伊 等 既 经 来 园 ,即 不 能 不 一 体 召 见 ,
及 见 面 时 并 无 陈 
奏事 件 , 且 伊 等 次 日即诣 清 河 接 驾 ,随 至 南 石 槽 递 折 请 安 ,听 候 召 见 ,是 先 期 赴 园 一 节 实 属 繁 文 。 
嗣 后 启 銮 前 一 日,该 总 督 、提督 、 密 云 副都 统 、马 兰 镇 总 兵 、长芦 盐 政俱 不 准 赴 园请 安 。”[47
 看 来 ,向来 
皇帝秋 天赴热河之前 , 有 直 隶 总督 等 地 方 高 级 官员 到 京 城 请 安 召 见 的惯 例 。嘉 庆 帝 鉴 于 他 们 在 皇 
帝 启 銮 前 请 安 面 见 ,只是 出 于礼 仪 ,并 无 奏 事 ,且 到 了南石 槽 仍 然 要 递 折 请 安 ,就 把 这一 惯例 废 除 。  
又 如 乾 隆 三 十 年 (1765),乾 隆帝 南 巡 过 程 中 ,
沿 途 官 员 甚 至 隔省 官 员 都 得 亲 自到 驻 跸 地 接 驾 请 
安 。档 案 中有 由一 个 箍 箍 住 的 一 组 四件 请 安 折 档 案 ,箍 上 写 “三 十 年 南 巡 总兵 记 载 ”。其 一 是 “山 
东 登 州 总 兵 官 奴 才 马 之 骐跪 请 皇 上 圣 躬 万 安 ”,
名 字 左 边 朱 批 “且 将 就 而 已 ,不 甚 满 意 ”。其 二 是 浙 

49 ・
 
江 黄岩镇 总兵 黄士 俊 , 朱 批 “尚 妥 当 ,然 只 可 此 任 而 已 ,口 老 尚 可 ”。 其 三 是 浙 江 温 州 镇 总 兵 段 秀 
林,朱 批 “妥 当 ,
亦 可 ”。第 四件 是 福 建 漳 州 镇 总兵 官 任 澍 , 朱 批 “有 出息 , 好 的 ”。
 。 马之 琪 等 总兵 在 
南 巡 过 程 中 到驻 跸 行 宫 递 折请 安 ,乾 隆 帝 召 见 之后 ,
将 简要 评 价 朱 笔 批 于请 安 折 上 。
 
必 须 指 出 的是 ,虽 然 清 代 内外 高 级 官 员 递 请 安 折 召 见 的 情 形 很 多 ,
但 并 不 是 都 有 朱 批 记 载 。对 
于 大 学 士 尚 书 侍 郎 都 御 史 等 京 官 ,总 督 巡 抚 等 外 官 ,皇 帝 都 已 经 比较 熟 悉 了 ,
早 已形 成 定 论 ,默 识 
于 心 ,已不 需 要 再 于 请 安 召见 时 朱 笔 评 价 。所 以 ,
有 朱 批 记 载 的 请 安 折 以布 政 使 、按 察 使 、总 兵 等 
所 上 为 主 。 在请 安 折 档 案 及 宫 中朱 批 奏 折 中 ,这样 有 朱 批 记 载 的 请 安 折 大 概 有 几 百 件 。
 
在 以上 具 折 请 安 召 见 的 情 形 中 ,请 安 折 实 际 上 是 充 当 了一 种 类 似 “拜 帖 ”的作 用 ,高级 官 员 因各 
种缘 由趋诣宫门 ,
向皇帝呈递请 安折 ,
发出“臣下请见 ”的信号 ,
预备 召见 。
 

三、
小 结 

清代 请 安 折 是 大 臣与 皇 帝 联 系 的 重要 工具 ,
康 熙 至 乾 隆 年 间 ,其 经 历 了私 人 纽 带 到正 式 公 文 的 
演 变 。具 折 请 安 资 格 是 一 种 重 要 的权 力 ,有 上 请 安 折 的 资 格 ,意 味 着 该 官 员 能 与 皇 帝 建 立 直 接 联 
系 ,并 且 进 京 时 能 趋 赴 宫 门具 折 请 安 ,听 候 召见 。与 皇 帝 的直 接 联 系 ,及 “独 对 ”的 资格 ,在 清 代 君 
主专制 的体制下 ,
对 下大 臣而言 ,
是极其 重要 的。一史馆 藏清代请安折档案 达 1
600
00多件 ,
其 内容 
与价值还有 待研究者们 的探索与发掘 。尤其是有朱批 记载 的请安 折 ,记录 了皇帝 对诸多所 召见 臣 
僚 的 观 感 与评 价 。对 于被 召 见 官 员 来 说 ,皇 帝 的评 价 对 其 仕 宦 生 涯 往 往 有 着 决 定 性 的 影 响 。通 过 
对 某 一 皇 帝 朱 批 记 载 的分 析 研 究 ,
则 能 够 加 深 我 们 对 于该 皇帝 的认 识 。 总 之 ,
朱 批 记 载请 安 折是 清 
代 人 物 研 究 的重 要 资 料 。
 

注释 :
 

1】强光美 、
陈鹏 :
《清代请安折初探 》,
《历史档案 》,
201
3年第 3期。
 

2](
清)王庆云 :
《荆花馆 日记》,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01
5年 ,
第565页。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以下简称一 史馆)
藏请安折 档案 ,
档号 0
4.O1
.042
.00
003
0。0
022。
 

4】一史馆 藏请 安折档案 ,
档号 0
4 O1
.042
.000
008
.0002,
此件是满汉合 璧折 ,
且相 当少见 的有具文时 间 :
同治六 年十二月 
初 八 日。
 

5】一史馆藏请安折 档案 ,
档号 O4.
0 
1.
042
.000
040
 002
2. 

6】一史馆藏请安折 档案 ,
档号O
4.O1
.042.
000
001
.0011
. 

7]一史馆藏请安折 档案 ,
档号 0
4.01
.042.
000
061
.001
6. 

8】一史馆藏请安折 档案 ,
档号 0
4.O1
.042.
000
001
.0001
. 

9】一史馆藏请安折 档案 ,
档号0
4.O1
.042.
000
008.
000
4. 

10】一史馆藏请安折档案 ,
档号 0
4.O1
.04
2.00
0020
.00
24.
 

11】一史馆藏请 安折档案 ,
档号0
4。O1
.042.
000
050.
001
4,此件后面几件都是勒保 的请 安折 ,
皆无 职衔 。
 

12]一史馆藏请安折档案 ,
档号 0
4.O1
.04
2.00
0061
.00
05.
 

13】(
光绪)
《清会典事例》,
一史馆藏刻本 ,
卷11
90。
 

14】一史馆藏请安折档案 ,
档号 0
4—01
.04
2—00
0073
—00
01、
0002、
000
3、00
04.
 

15】一史馆藏请安折档案 ,
档号 04
.01
.04
2.001
147
.00
08.
 

16】一史馆藏请安折档案 ,
档号 0
4.O1
.042
.001
431
-00
24.
 

17】一史馆藏请安折档案 ,
档号 0
4.O1
.042
.001
390
.000
9. 

18】一史馆藏请安折档 案 ,
档号 O4一
O1—
042
—001
431
-00
29.
 

19】一史馆藏请安折档 案 ,
档号 O4.
O1.
042
.00
0051
-001
2. 

20】(
清)王庆 云 :
《荆花 馆 日记》,
北京 ,
商务 印书馆 ,
201
5年 ,
第565页。
 

21](
清)王庆 云 :
《荆花 馆 日记》,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01
5年 ,
第575页。
 

・  

5O ・
 

22】一史馆藏 内阁档案 ,
档号 0
2.1
6 0
28.
00001
8-01
46。
 

23】《
初 探》文注到 了乾隆 、
嘉庆、
道 光诸帝在请 安人名字两侧 做 出简单评语 ,
但未 知晓这是朱 批记载 ,
且未 意识 到这些 
是在皇帝 召见具折请安 的大臣以后才加以评价的 。笔者另有专文《“
朱批记载 ”
考》,
将在近期《清史研究 》中刊 出。
 

24](
清)罗思举 :
《罗壮勇公年谱》,
光绪《
振 绮堂丛 书》
本。 

25】(
清)邓辅 :
《刘 武惯公年谱》
卷 2,
光 绪铅 印《
刘武慎公遗 书》本 。
 

26】(
清)裴士骐《裴光禄年谱》卷 3,
光绪刻本 。
 

27]张诚基 :
《奏为恭请圣安 事》,
乾隆五十年 ,
一史馆 藏宫 中朱 批奏折 ,
档号 04
.01
.30
.00
79.
016.
 

28】张诚 基 :
《奏为 新调 四川按察使 请陛见事 》,
乾 隆五十年五月二 十六 日,
《奏报 奉 旨调补 四川 按察使交代 情形并起程 
驰诣行 在 日期事》,
乾隆五十年八月初九 日,
一史馆藏宫 中朱批奏折 ,
档 号分别 为 O
4.O1
.12.
021
1-027、
04.
O1.
12.
021
3.0
03.
 

29]一史馆藏请安折档案 ,
档号 04
.O1
.04
2.0
0008
0.0
009.
 

30]魏元娘 :
《奏为奉 旨补授 四川按 察使谢恩事 》,
道光二 年八月十八 E
l,《奏为行抵直 隶奉 旨调补 江西按察使谢 恩事 》,
 
道光二 年十二月初十 日,
一史馆藏宫 中朱批奏 折 ,
档号分别为 04
.01
.12
.03
65—
039、
04一
O1—
12—
036
7.0
63.
 

31]一史馆藏请安折档案 ,
档号 0
4.01
.042.
000
080.
001
2. 

32]陆 言 :
《奏为奉 旨补授 山东 布政使谢 恩请 陛见事 》,
道光 二年 六月 十一 E
l,一史 馆藏 宫 中朱批 奏折 ,
档 号 04
.01
.12.
 
0363.
043.
 


33】(
嘉庆 )
《清会典事例》,
卷53,
(乾隆 )
《清会典则例》,
卷10
4。 

34](
雍正 )
《大清会典》,
卷 11
4,(
嘉庆 )
《清会典事例》,
卷74。
 

35](
光绪 )
《清会典事例》,
卷11
90。
 

36】(
清)宝琳 :
《升勤直公 年谱》
卷上 ,
道光刻本 。
 

37】(
光绪 )
《清会典事例》,
卷11
48。
 

38](
清)杨 国桢 :
《海梁 氏 自叙 年谱》,
道光刻本 。
 

39](
清)翁心存 :
《翁心存 日记》,
北京 ,
中华 书局 ,
201
1年 ,
第 787页 。
 

40](
清)张集馨 :
《道咸宦海 见闻录》,
北京 ,
中华 书局 ,
1981年 ,
第255、
257页。
 

41】徐 士林 :
《奏 为恭请圣安 事》,
乾 隆四年 ,
一史馆藏宫 中朱批奏 折 ,
档号0
4.01
.13
.01
03—
003。原整 理者判断 为乾隆元 
年,
误。 

421徐士林 :
《奏请恩 准解任 回籍终 养事》,
乾 隆元 年 十月二 十八 日,
《奏为沥陈家母病 重服制未满恐 不能驰赴 苏州 布政 
使新任 事》,
乾隆三年 六月十五 日,
《奏 为臣母 病危实难护 江苏巡抚请特简贤员赴 任事》,
乾隆 四年正月 十八 日,
一史 馆藏 
宫 中朱批奏折档 案 ,
档号分别为 04
.01
.12
.00
05.
079、
04.
01.
12—
001
1-0
54、
04.
01.
12.
001
3.0
23.
 

43]《
清 高宗 实录》,
卷85,
乾 隆四年正 月丁丑。
 

44】徐士林 :
《奏为蒙恩 实授江苏 布政使特赐 召见 并赏克食谢 恩事》,
乾隆四年六月初二 E
t,一 史馆藏宫 中朱批 奏折 ,
档 
号 O4.
01.12.
0015-
053.
 

45】王绍兰 :
《奏 为恭请圣安事》,
嘉庆十六年 ,
一史馆藏 宫 中朱批奏折 ,
档号 0
4.01
.30.
008
0.0
02.
原整理者判断 为嘉 庆十 
三年 ,
误。 

46]叶名琛 :
《奏请 皇上圣躬万安 事》,
道光二十六年 ,
一史 馆藏宫 中朱批奏折 ,
档号 O
4.01
.15.
005
0.0
03.
原整理者判 断为 
道光二十年 ,
误。 

47】(
嘉庆 )
《清会典事例》,
卷 443。
 

48】一 史馆藏请 安折档案 ,
档号分别 为 0
4.O1
.041
-00
0078.
000
2、00
03、
0004、
0005
. 

49]《
初探 》
文说“
清代提 镇大员 因病或 丁忧开缺 的 ,
病愈或 丁忧期满需 重新起用 时 ,
可通过 呈递请安 折 向皇帝 发 出信 
号 ”,
注意到 了这一问题 ,
但不够深入。
 


责 任 编 辑 :闰立 新 ]
 

・ 
5l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