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

com

针灸 临床杂志 2
0O8年第 2
4卷第 5期 

医 籍 探 析 

“明 堂 图"源 流 简考 *
 
潘 萍,
郭  义 ,
王 东强 

天津中医药大学 ,
天津 3
001
93)
 

摘 要:目的:
考证“明堂图”
发展 源流,
辨 清传承脉络 ,
加深对腧穴理论的认识。方法:
参考前人 的文献 
研 究成果 ,并与 史 书资料记 载相 比较 ,
还 原 明堂 图渊 源的本 来 面 目。 结果 :明晰 了明堂 图的衍 变过程 ,
对 
腧穴理论有 了新的认识。结论 :
明堂图源于《黄帝明堂经》,出现于汉代 ;
图例呈现 多样化 ;
主要的三种传 
承形式都是在三人 图的基础上进行衍化、发展 的。
 
关键词 :
明堂图; 源流 ;
《黄帝明堂经》  
中图分类号 :
R24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005—0779(20
08)
05—0001—03
 

我国古代存留下来大量的腧穴图、 孔穴图, 现在均  是梁《明堂图》的一个版本 。从有 限的文字记载来看 ,


 
称为“明堂图”。但严格意义上 的“ 明堂图” 是根据《 黄  这些早期的偃侧图只是很简单 的点出腧穴的位置 ,并 
帝明堂经》 及其注本 、重编本所绘制的针灸腧穴图。经  且所绘腧穴与后世的明堂图比较其数 目也较少。而秦 
络图有别 于腧穴 图 ,
在 早期 绘制 的很 少 ,
保 留下 来 的更  氏承祖偃侧杂针灸经在孙思邈《千金翼方》 卷二十六载 
不多,
较 难考证 。
  有秦氏承祖的《 孔穴 图》,
但《千金翼方》
所提秦氏承祖 
古代针灸图多为腧穴 图, 又称 “明堂图”。汉代在  《孔穴图》与《
隋书 ・经籍志》记载的“明堂孔穴 图”
是何 
针灸著作中主要 以插 图形式出现 ; 到五代十国至唐时  种关系,
还待进一步考证。
 
期, 因使用缯帛和长卷缮写书籍 , 针灸著作中的插图呈  2 中国存世 最早 的 明堂 图 
现出大小各异的现象 ; 至宋代 ,随着印刷术 的发展 , 医  1
990年 ,在我国敦煌 出土的古代医学卷子中, 见 
学 书籍 中的插 图多 以小 图为主 ,
大 图则 单独 成册 发行 。
  到三 片针 灸 腧 穴 文 献 残 页 ,
经 考 证 确 认 是 《黄 帝 明堂 
因不同时代的书籍中腧穴图图样大小不一 ,比例不准 ,
  经》的一种古传本 , 其 中图文相间的针灸明堂图保存最 
版本繁多 ,
并且穴位标注也不统一 ,
这使得明堂图在接  为完整 ,
绘制年代为唐咸通年问【
3J
。其残卷保存一正 
下来的元代、
清代乃至 民国之后 的传 承受到 了极大的  面人形的上半身图,
并存有一部分穴名 、
部位、
主治和 
影响,
并给后世医家学 习带来诸 多不便 。所 以考证 明  灸壮等内容。而在图的正 中、
面首 的正上方,
写着“明 
堂图的历史源流, 揭示其发展 、 演变过程 , 对于后人进  堂”
两字 ,
这是所有已知考古发现和古医籍中以“明堂” 

步深人学习腧穴理论体系将大有裨益。同时, 正 确  两字与腧穴图对应记录的最直接有力的实物证据,
也 
理 解 明堂 图源 流对针 灸史 学 的丰 富和 发展具 有 重要 意 
是 目前已知中国存世最早 的明堂图。  
义。
 
3 甄权与中国最早的官修《 明堂针灸图》  
1 早期 的明堂 图— —“偃侧 图” 
据考证 ,
最早 记 录 甄 权 之 明堂 以及 官 修 明堂 的是 

偃侧图”
是早期文献腧穴 图的一种称谓。据《唐 
孙思邈的《
千金翼方》,该书卷二十六记载 :
“论日:安康 
志》记载,
三国时魏 国曹翕著有《十二经 明堂偃侧 图》,  公李袭誉称 :
武德中出镇潞州 ,
属随征士甄权 ,
以新撰 
《新唐书》
…1中载有“
曹 氏黄帝 十二经 明堂偃侧人 图十 

明堂》
示余 ,
余既 暗昧 ,
未之奇也。……尔后缙绅之 
二卷”。到两晋、
南北朝时 ,
《隋书 ・经籍志》著录有“秦 
士,
多写权图,
略遍华裔。……贞观中,
人为少府 ,
奉敕 
氏承祖偃侧杂针灸经 ,
偃侧人 经 ,
明堂孔穴 ,明堂孔穴 
修明堂 ,
与承务郎司马德逸 、太 医令谢季卿、
太常丞甄 
图,偃侧图”等, 但都已亡佚。从《隋书・ 经籍志》中注释 
立言等 ,
校定经 图,
于后 以所作呈示甄权。日: 人有七 
内容[2
]可知 ,
《明堂孔穴经》 及《明堂孔穴图》 来 自南朝・
 
尺之躯 ,藏府包其 内, 皮肤络其外 , 非有圣智, 孰能辨之 
梁《明堂孔穴》, 因此 ,
《隋书》中所提到 的《
偃侧图》 也应 
者 乎?吾 十有 八 而 志学 于 医 ,
今 年过 百 岁 ,
研综 经 方 ,
 
推究孔穴 ,
所疑更多矣。窃闻……。且事不师古 ,
远涉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基金重点课 题项 目(1.
批 准号 :
505
3703
0;2.
批准 
必泥。夫欲行针者必准轩辕正经 ,
用药者须依《神农本 
号:
306
727l
6) 
作者简介:
潘 萍(1
978一),
女。博士研究生 ,主要 从事 针灸经络 方面 的 
草》,
自余《名医别录》,
益多误耳。”
所提“新撰《明堂》”
 
基础研究。
  即为甄权所著《明堂人形 图》。而对是否甄权奉敕修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CA_
 ̄.Ma
y,2OO8,Vo1
.24,NO.
5 

堂有不 同 的看法 ,有人 [


 ]认 为 是甄 权 奉敕 修 明堂 ,
而  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该《图经》于 1
026年 由政府颁行 
王雪苔[
6J
先生对《千金翼方》卷二十六记载明堂修订过  全国,
是 我 国最 早 的 、
有 证 据 可 考 的 国家 颁 行 针 灸 教 
程的文字重新解读后认为 :
官修明堂的主持人非甄权 ,
  材,
也 可能 是 世 界上 最 早 的 由国 家颁 布 的 医学 教 材 。
 
而是时任少府监 的李袭誉 。官修 明堂 图的名称 当为  同时为 了防止 著作遗 失或谬误腧 穴而将 《图经》刻 印于 
《明堂针灸图》,
它是在《明堂人形 图》的基础上修订而  石碑 ,
并 且将 此石碑 与王 氏“考 明堂气 穴 经络 之 会 ”而 
成的。从整体文字方面来看 ,此番叙述应为安康公李  铸成的针灸铜人并立相辅行世 ,
互相对照 ,
以供研习。
 
袭誉所做 ,
官修明堂也可能是李氏及其他人共同修订。   6 铜 人 明堂图  ‘
 
笔者查阅二十五史 中《旧唐书・
方伎传》
关于甄权  腧穴图别称“ 铜人图” 或“ 铜人明堂 图”, 是指根据 
的记载,得知甄权与其弟甄立言从小立志研 医,
这 与  针灸铜人绘制 的腧穴图。王惟一在编撰成《铜人经》  
《千金》中“十有八而志学于医” 的记述有所吻合; 从甄  后,又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 。铜人脏腑可分可合, 体 
权传 文字 中 只 提 “甄 权 撰 脉 经 针 方 明 堂 人 形 图各 一  表刻有穴名, 作为教学和考试针灸医生之用。这两具 
卷”,而没有关于甄权参与修订官修 明堂图《明堂针灸  铜人 一具被 置于 大 相 国寺 ,
一 具 置 于医 官 院。后来 其 
图》的记载 ,如果是甄权官修明堂 , 在其传记里应有简  中一具遗失 ,另一具放置元代太医院的三皇庙内, 后因 
单记述 ,因此从 这两 个方 面 可佐 证 官修 《明 堂针灸 图》   为宋铜人 穴名模糊 而 于 明朝 “仿前 重作 ”,这具 仿 制 品 
非甄权 修订 ,而慨 叹 当时 医学 现状 的应 该是 阅览 官 修  后被珍藏于明、 清的太 医院内,
最终被俄军掠去 ,
现藏 
明堂后 的甄权 , 但 不可否认 甄权在 官修 明堂 中的作 用 。   于俄罗斯 的冬宫 【
9l。
 
4 最早 的彩 色明 堂图—— 明堂三 人图  据考证北宋石藏用是直接根据针灸铜人绘制全身 
至唐 代 药 王孙 思邈 著 成 《千 金 要 方》和 《千 金 翼  腧穴图的第一人 , 其明堂图为正人形和伏人形各一幅,  
方 》,
后人[
6.
7]通 过 参 比考 证 《千 金 方 》腧 穴编 排 顺 序 、
  并且将 所有腧 穴按 经连接 ,因此石 藏 用 明堂 图和 以往 
著录内容和定位特点等 , 认为《千金要方》中的明堂图  的明堂 图有 了很大 的不 同 ,是腧 穴 发展 史 上一 个 重要 
主要参考官修的《明堂针灸图》, 而《千金翼方》中的明  的转 折点 ,也标 志 着腧 穴体 系 已发展成 熟 。石 氏明堂 
堂 图主要是 根据甄 权所 撰写 的《明堂人 形 图》著成 ,
“今  图后 被 明史 素重修并 彩绘 ,十二经穴用 五色 、 任 督脉穴 
所述针灸孔 穴 ,一依甄 公 明堂图为定 ,学者可 细详之 。”  用绿色。之后明代的丘睿再次修订并增加 了脏腑和骨 
(见《千金方》 序)
孙思邈在甄权明堂和官修明堂的基础  骼的内容, 这两人的明堂图后被赵文炳的《针灸大成》
 
上, 依据“
半之为图” 、“其孔穴相去亦皆半之”的原则 ,   所 刊引 。
 
重 新绘成 了“明堂经穴 图”,
即“三人 明堂 图”:仰人 明堂  7 针灸铜 人与明堂 图的差异 
图、 侧人明堂图和背人明堂图。孙氏在其《 千金要方》   针灸铜人是明堂腧穴图由文字到人身模型最直观 
卷二十九之明堂三人图第一中写到“ 十二经脉五色作  化、
立体化 的表达方式。但 明堂图和针灸铜人之间也 
之, 奇经八脉 ,以绿 色为之 ,
三人孔 穴共六百 五十穴 ,图  存在着差异。根据古籍文献对明堂图记载、 收录情况 ,
 
之 于后 ,
… …”,
这是 我 国现存有 文字可考 的 、
最早 的有  经 图示 比较后可 知 :
一是形 制上 的差异 ,
有 大尺幅 的挂 
关彩 色腧穴 图的记 载 。图中所用 的色彩 与相应经 脉的  图和插图或附图的不同; 一是内容上的差异 ,即全身总 
五行 属性相 对应 ,
绘 图 的尺寸 采 用正 常 人 大小 的一 半  穴 图和局部穴 图的差异 。
 
高 度按 比例 绘制 ,
其绘 图体例对 随后唐 代王焘 《外台秘  铜人图是根据铜 人绘制 ,经考最早根据针 灸铜人绘 
要 》之 明堂 图 以及 宋 以后 的 明堂 铜人 图的 演变 产生 了  制全身腧穴图的是石藏用, 而明堂图主要是根据“明堂” 
深远的影响,
但此时的明堂图中仍没有 出现完整的连  腧穴文献绘制。判定明堂图与铜人图的方法有两个: 一 
接十二经或十四经穴 的经穴连线 ,
可见唐代明堂图还  个是铜人图是以铜人为模特绘制的, 是临摹 图,因此从 
处于发展 阶段 。
  特定角度的人形图上, 只表现特定的穴, 而明堂图是一 
5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种示意 图,
不受此 限制 ,
可 以在正 人 图上表 现全部 的六 
北宋皇帝宋太宗 曾下令广收医书, 宋仁宗则诏命  阴经穴 ,
在伏人图上表现全部的六阳经穴。另一个是如 
北宋医家王惟一编修《针灸图经》, 王氏于天圣四年在  果铜人上的腧穴没有经穴连接线 ,
那么以此为模特的铜 
考证《内经》、
《难经》、
《明堂针灸 图》
等的基础上“纂集  人图中的腧穴连接次序会与明堂图有很大差别。 
旧闻,订正廖误”,根据早期偃侧 图图人的大小来衡量  8 明堂 图的图人及 内容衍化 
腧穴的分寸 ,对腧穴有效性进行考证 ,
增补删减后绘成  明堂图随着历 史 的发 展 而 不断 变化 ,图人 的多少 
即《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J,
简称《铜人经》。该书 3卷,
  及 图示 内容的变化是明堂图衍变的具体表现形式。通 
共载腧穴 6
57个,并附《穴腧都数》一卷。采用按经络  过对多本文献记载内容的梳理, 大致可 以理清 明堂 图 
和部位相结合的腧穴排列方法 ,
并按人形绘制人体正  之图人衍变脉络。唐代 以前传统的《明堂图》大都是 
面、侧面图,
标明腧穴的精确位置, 可见此时明堂图已  “偃侧图”,
为正人、
伏人、侧人三人 图。宋代则 出现 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针灸临床杂志 2
008年第 2
4卷第 5期  ・
3 ・
 

三人 明堂 图的 另外 表现 形 式— — “十二 人 行 图 ”,即正  入门》以及晚清的《针灸集成》中所载腧穴图据考证亦 


人形、伏人形 、 侧人形 各 四幅 ,本质 上仍是 “ 三人 图” 。
  为元三人 明堂图的重修图。
 
而出现 “十二 人行 图 ”的原 因是 印 刷术 的 出现 ,由 于 限  9.
3 以简图形式流传 从忽 氏《明堂 图》
简化而来 的 
制了图的大小 ,
才使得“
三人图”出现 了不 同的表现形  简化图系列, 主要是《医学人I '
-J
)将原图简化后被吴文 
式 。另 外 ,
在宋代 还 出现 了 只有正人 、
伏人 二 图 的铜人  炳《针灸大成》和明末张景岳的《 类经图翼》 所转引。吴 
明堂图, 也是一种腧穴 图, 只是将腧穴表现在铸造的铜  文炳《 针灸大成 咳4 针灸大成序》中写道“ 古今 医统、 乾 
人 身上 。元 代 在 传 统 三人 图 中又 增 加 了一 幅 脏 腑 全  坤生 意 、医学入 门 、医经 小 学 、
针 灸 杼 要 、针 灸 聚英 、针 
图, 共有 四图 ,
这 在很 大 程 度 上 丰 富 了 明堂 图 的 内容 。
  灸捷要 , 凡有关于针灸者悉 探集之”, 而《 类经 图翼》 卷 
此外 ,
在王焘 的《夕f

台秘要》中还载有名为“十二身流注  三、四论述十二经脏腑图以及十二井 荥俞原经合 总图 
五脏六腑明堂” 的彩绘“明堂图人 ”,
它是在孑
L穴 图中表  等内容经考均是转引《医学入门》
而来。至清代吴谦等 
现脏腑形象的 , 是十二人身彩色针灸腧穴图。
  人编撰医典《
医宗金鉴》又转引《 类经 图翼》的简化图,
 
9 明堂 图 的不 同传本  而清代孙震元《疡科会粹》的简化 图比《类经图翼》
更加 
为考查现有文字及 图片资料 中到底保存了多少最  简略,
几乎与经脉图相似, 所以其保 留原图的因素也越 
初 明堂图原始痕迹, 笔者对所搜集的文献 和多种史类  来 越少 。
 
书籍进行 整理 比较 研 究后 ,
认 为 明堂 图传 本 在 其 历 史  此外 ,
明堂 图还 有 以分解 图形式 流传 的 ,
主要 是 以 
演 化过 程 中 ,
主要 以三 种形 式流传 。即 以原 图形 式 , 重  明堂 图三人 图 中的每一 幅 图分 作若 干部 分 以插 图形式 
修 图形式 ,或 简 图形 式 流传 。这 三种 传 本 较 好 的保 留  出现,
比如《
类经图翼》和几种明刊本的《针灸大成》
等。 
了最初明堂图的痕迹 , 通过它们 , 可以更好的了解 明堂  l
O 结论 
图衍 变 过程 。
  通过 以上 对 明堂 图 源流 的发 掘 和考 证 ,
我 们 了解 
9.
1  以原 图形式流传  由于孙思邈的“ 三人 明堂 图”   了明堂 图的渊 源 、
衍 化 和发 展 过 程 以及 在 各 个 时期 的 
早 已亡佚 ,所 以仅从 现有 资 料可考 的 医籍文 献看 , 保有  不同表现形式。最早 的明堂图源于《黄帝 明堂经》, 出 
明堂图最初 元 素最 多 的 当属 元 代 三 人 明 堂 图 ,此 图为  现 于汉代 ,在 随后 的不 同历 史时期 , 出现 了不 同的表现 
元忽泰必列所著。在赵文炳的《针灸大成 ・ 针道源流》   形式。其中早期 的偃侧 图是 正人、 伏人 、侧 人 的三人 
篇 中记有 :
“金 兰循 经 ,
元 翰林 学士 忽泰 必列 所著 ,
其子  图;宋 代 明堂 图是正 、伏 的两 人 图和正 、伏、侧人 的十二 
光济铨次。大德癸卯 ,
平江郡文学岩陵邵文龙为之序。
  人 图;而元代 以传 统正 、伏、 侧 三人 图为 主 ,
也 有在此基 
首绘 脏腑前 后二 图 ,中述 手 足 三 阴 、三 阳走 属 ,
继 取 十  础上 加 了脏 腑 图而成 四人 图的 。而 明堂 图的传 承 主要 
四经络 流注 ,
各 为 注 释 ,列 图 于后 ,
传 之 北 方 。 自恒 山  有三种形式 , 即原 图、重修图和简 图, 但都是在三人图 
董氏锓梓吴门 ,
传者始广。”据黄龙祥研究员考证 ,《金  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衍化。随着历史年代的变迁 ,
 
兰循经》中附有大幅的折叠 图,
为传世的“明堂 图”
的四  明堂 图逐渐 趋 于向简 化方 向发 展 。
 
幅,并认为该 图很可能是参考 了当时流传 的石藏用 图  参考文献 :
 
的一种 传本 铜人 图。而我 们知 道石 藏用是 根据 宋针 灸  [1] 欧阳修 ,
宋祁 .新唐 书・艺文志 [M].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
986:
 
42s
l2 
铜人绘制腧穴图的第一人 , 从这一点我们可 以了解元 

2] 张增 敏 ,
吕霞霞 .
古<明堂经>
考 析[
J].山东 中医药大学学报 ,
2OO2,
 
代三人图的最初来 源。在 中国传世文献中直接引用忽 
26(
1):
56—58
 
氏三人明堂图原图最早 的文献是《 玄门脉诀 内照图》及  [
3] 张侬 .
中国存世最早的针灸 图[
J].
社科纵横 ,
199
4,4:
41—42
 
吴岜《针方六集》。因为忽氏原图较大 , 明代吴 岜将原  [
4] 庆慧,
宋红湘 .
甄权及其对针灸学 发展 的贡献 [
J].中国针灸 ,1
997,
 
图分五段拼版 而录于《针方六集》, 后被 明初《医学纲  9:565—566 


5] 韩锺 ,
李鼎 .
甄权<针方>和<明堂人形 图>考 辨[
J].
上海针灸杂志 ,
 
目》整版摹绘而附于该书中, 后经清代乐泽镜宇 氏详加 
1989,3:86—88 
校勘刻于石 ,
以原 图形式流传的这支精品图,
保 留了明 

6] 王雪苔 .
唐代甄权‘明堂人形图>与官修 ‘明堂针灸 图>考 [
J].中华 
堂图原图中腧穴的精华部分。   医史杂志 ,
2003,
33(
4):
214—21
6 
9.
2 以重修图形式流传  明堂 图的重修 图系列是元  [
7] 李玲莉 .
略论 孙思邈 对针灸学 的贡 献 [
J].中国针灸 ,1
994,
增 刊:
 
代忽 氏三人明堂图在明代、
清代及 民国时 ,在文字和内  265—267 


8] 熊冠宇 .
北宋东 京的针 灸学成就 [
J].
河南 中医学 院学报 。
2O0
4,4 
容上作了修改的明堂图, 所 以重修 图与原图差异较大 。  

2).
82—8
3 
赵文炳在《 针灸大成》卷一 “ 仰人周身 总穴 图”中所绘 

9] 黄龙祥 .
<中国针灸史图鉴>上卷 [
M].
青 岛:
青岛 出版社 ,
2003,11
: 
“仰人周 身总 穴 图 、
伏 人 周 身总 穴 图”均 是 元 三人 明 堂  l84 
图的重修 图形式 的再 现 。他 主要 是将元 代 三人 图腧 穴  收 稿 日期 :
200
8一O1—0
8 
形式转绘于仰人、伏人两 幅图上 。而明代李梃 《医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