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

博物馆教育活动模式分类研究
陈何毅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博物馆教育活动模式可以从基本属性、陈列展览属性、馆藏文物、空间和举办方式进行划分,其共同点主要为大众性、
生动性、全面性。博物馆应面向观众举办分层教育活动,分别是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的教育活动、针对不同需求的专业性教育
活动以及针对不同年龄的教育活动。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模式;活动分类
【中图分类号】G2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13-200-04
【本文著录格式】陈何毅 . 博物馆教育活动模式分类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2022,07(13):200-202,210.

博物馆社教活动通常围绕着馆藏中所包含的艺术、社会、 的教学活动。教育尽管可能不在陈列室中或着通过展览会完
科技等信息,多方位地分类、提取,再进行延伸、发散,进 成,但它又是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活动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
[1]
而设计出适应于某一观众群体的相应配套社教活动 。本文 成部分。它由于不受展品陈列的影响,故可供选择的内容更
阐述了基本属性、陈列展览属性、馆藏文物、空间和举办方 加广泛、多样化。由于博物馆中的陈列展品大都是静态的,
式的划分方式对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模式进行分类,针对博 而且馆内的文物标本留取情况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差别,参
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模式的分层进行论述,提出了博物馆社会 观者也很难参观并认识到藏品的丰富内容,所以,展览的配
教育活动的启示与建议,丰富相关研究理论内容的同时提供 套社教活动也就成为对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和人文宣传工作
了操作层面的建议。 的必要补充。由于馆内社会教育工作是一个讯息传递的过程,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模式的分类 为了达到文化宣传的效果,馆内宣教工作人员就需要立足于
(一)以基本属性划分 馆内的藏品,并利用陈列和教学对馆内的主题加以说明,参
从博物馆的基本属性上进行分类,社会教育活动可分为 观者可以通过参观和活动得到相应的讯息和感受。
地域文化特色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活动、红色教育活动、历 (三)以馆藏文物的立场进行划分
史教育活动等。如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追寻红四师 从馆藏文物的角度而言,社会教育活动可分为单一文物
足迹”“红色传人我来当”等活动属于红色教育活动。 的社教活动和系列文物的社教活动。以馆藏文物的立场进行
(二)以陈列展览的立场进行划分 划分顾名思义两者社教活动都是以文物为主题,通过探索文
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属性上,还可以区分为陈列的配套社 物背后的考古故事,蕴含的文化精神以及历史背景等,吸引
教活动和非陈列的配套社教活动。一般来说,博物馆最基本 参观者参加社教活动。例如,博物馆为了提高青少年对历史
的教育活动就是陈列展览,即博物馆利用文物﹑标本的形象 的认知水平,通过开展文物主题的手工活动,不仅可以让青
性和直观性作用于观众,并以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吸引观 少年认识历史、记住历史、尊重历史、保护历史,同时还提
者,给人以深远的印象。在字面上应该很好理解,就是在展 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览馆实行的社会教育活动。它通过选取某一种展品或几种具 (四)以空间划分
有特定内在关联性的藏品,确定一种题材,并充分地发掘其 从博物馆的空间上对社教活动进行解构,可分为馆内举
中的科学技术内容,宣传科普知识、传达科学技术精髓、激 办的社教活动和馆外社教活动。
活科学技术趣味。而陈列教育通常在博物馆的陈列室中开展, (五)以举办方式划分
可能是对单个藏品的专题式介绍或指导,也可能是通过设计 在社会教育活动的方式上再加以解构,就可以分成线上
教学单探索藏品的深刻事迹等,通过技术辅助员的创造性开 与线下的教育活动。线上教育活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宣传和
发,呈现形式丰富多样。而非陈列教育,也就是在展馆之外 推广文物保护,比如,运用哔哩哔哩平台举办社教项目,引
的区域开展教育,而不是把教学活动的主体限制在博物馆内 导宅在家里的博物院粉丝线上参加社教项目,并开创了新媒

200 Chinese national Expo


The world fair 文博天地

体的社教传播。线上教育活动包括博物馆直播,这也是近些 中小学生、中青年和老年人群分层开展。如针对学龄前儿童,
年博物馆信息化发展成效的一个体现,VR、5G 等新兴科技 在母亲节、父亲节可以开展相应的亲子系列活动,由家长带
的蓬勃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博物馆运用线上教育活动,实现 领幼儿体验;针对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开展手工化石探索活动
[2]
社教功能 。比如,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为进一步完善博物 等,也可以利用重要节日让中小学生铭记历史。针对中青年
馆面向全社会公共历史文明的教育功能,以适应中国人民群 可以在节假日举行主题远足和青年探险;针对老年人可以开
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要,以“线上 + 线下”的形式开展 展“重阳节走进敬老院”“老年干部笔会”等活动,让老年
教育活动,在配合中小学生课堂教育、乡土人文历史熏陶、 人体会到社会的关爱和关注。广东革命博物馆针对不同年龄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方面不断创新。 开展了“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的系列活动,针
线下的教育活动是该馆走向广大民众、服务于公众最直 对大学生开展“激扬青春 红色传承”,带领大学生随着“红
观、高效的方式,以典藏、研讨、陈列等线下社会教育活动 色轻骑兵”追寻红四师的革命足迹,将红色教育融入大学生
中实现了对社会不同层面公民的共同参与性,以满足当下社 的思政教育。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诵读红色经典”活动,针
会不同层面人员的需要,让社会公民通过参观博物馆、亲身 对小学生、学龄前儿童打造图文并茂呈现红四师转战过程的
参加各式各样的社教活动,以实现学习文化的目的,同时进 历史遗迹、历史故事的图书《走红广东——红色轻骑兵之追
[3]
行对精神文明的教育与提高 。 寻红四师革命足迹》;面向全年龄观众举办“广州起义”主
题图片展、文艺展演、话剧主题曲演唱、木偶剧等活动让党
表 1 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模式的分类 史学习教育变得更为生动鲜活、切实可感。
划分形式 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模式的分类 三、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模式的共同点
地域文化特色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活动、红色教育
基本属性 (一)大众性
活动、历史教育活动
陈列展览 陈列的配套社教活动和非陈列的配套社教活动
由于博物馆是面对公民开放的非营利机构和永久性的社

馆藏文物 单一文物的社教活动和系列文物的社教活动 会公益组织。所以,其教育大众化特点非常突出,每一位人


活动空间 馆内举办的社教活动和馆外社教活动 民群众都拥有自主入馆参观或教学的权力,而没有由于个人
举办方式 线上、线下社会教育活动 性格、学历、职务的差异而产生任何影响。这也就充分展示
了博物馆的个性化服务水平,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从优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模式的分层研究 质的公共服务中提升自己的社会素养和人文知识。同时广泛
(一)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的教育活动 性,博物馆的教育对象也不受个人身份、性格、职位、年纪、
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的教育活动是指为了扩大博物馆对 国籍、民族、文教水平等的因素影响,人们只要喜欢,就随
社教活动的公民参与性,进一步增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力量 时都可以到博物馆参观或受教。来到博物馆参观的有幼儿、
和社会影响力,将在当前基础上逐步完善社会教育服务范畴, 青年、中年,也有老人,有职工、村民、政府机关干部、军官,
开展使各个年龄段人群均可参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进 也有文人和中小学生,乃至有国内外游客、海外侨胞、政府
而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这同时也是对博物馆终身教 部门干部,他们的身份不同,目的不同,要求也各不相同,
育与继续教育目标理念的进一步探讨。 有的是来开阔视野的,有的是抱着科学研究的目的而来的,
(二)针对不同需求的专业性教育活动 有的则是纯休闲玩乐的,都显示出了大众性 [4]。
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机构,其观众人群呈多元化,年龄段 (二)生动性
分布也相当大,同时观众受教育程度也有一定差异。观众的 博物馆的生动性特点主要是指博物馆人员在进行社教活
不同,就决定了其需求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博物馆针对不同 动过程中,以多媒体为基础,面向公众全方位展览展示内文
需求的专业性教育活动。如建筑博物馆既具有科普功能,同 物收藏情况。当陈列富有时代性的文物收藏情况时,博物馆
时也是古建筑专业院校的教学基地,针对有古建筑需求的观 社教人员也会运用多媒体向公众展示一些有关的影像资料及
众,可以开展古建测绘调查等活动。比如,云锦博物馆可以 照片,以更良好的方式动员公民的社会参与意识,使其可以
针对有云锦需求的观众开展云锦织造工艺品展览活动。 透过欣赏影片,对文物发展史和背景知识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还可通过相应的宣传手段,使博物馆社教活动面向 从而切实提升自己的素质,以及培养自己的中华民族归属感
特殊人群开展,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惠及更多群众。 和尊荣感等。由于博物馆的藏品数量丰富,不少藏品都利用
(三)针对不同年龄的教育活动 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陈列,并借助一些录像资
博物馆教育活动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包括学龄前儿童、 源和动漫作品,还可以对场景进行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复原。

Chinese national Expo 201


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

这些生动性内容对教育来说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引起参观 活动实施前的观众调研问题,主要面向从未参与过博物馆教
者的注意,给参观者带来非常强烈的教育感受,并促进参观 育活动的参观者;而教育活动实施后,观众问卷调查的重点
者对有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此外,在地理地质领域,博物馆 对象则为曾参加过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参观者。博物馆就应该
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利用地理地质的微缩模式,能 设计出比较富有针对性的观众调研问题,而研究内容中除观
够在一个相对较小空间里同时对地理地质宏观和微观过程加 众的基础信息之外,还应该比较重视观众地域文化需求方面
[5]
以介绍与揭示,并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说明 。 的问题设置。在开展社教活动之前先采用线上与线下的方法
(三)全面性 进行需求调查。线上调查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发送短信的方式
全面性则是指博物馆内的馆藏覆盖面较广,通常根据不 来发送问卷,在当地电视节目贴上调查问卷的二维码吸引群
同的历史题材而区分为几个展览单元,并通过对各个历史时 众参与,在当地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发调查问卷的
代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以及有关社会内容等进行分类, 推文收集问卷。线下调查主要是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发放问卷
从而给全体参与者提供非常全面的历史认识内容,并培养参 收集数据。将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整合,判断群众需要的什
与者的综合素养。博物馆不但要保证博物馆收藏储量的丰富 么类型的社教活动,博物馆应尊重群众的人文需求来开展社
性,使之具备相应的跨时代特征和时代性特点,同时还必须 教活动。在开展社教活动之后需要调查参与者的满意度。收
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针对公众的参观需要,形成较为 集参与者的意见为下次开展同类型的社教活动积累经验。
完备的参观系统。所以,必须把各种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手 除了开展社教活动前后需要调查,平时也要畅通沟通渠
段和展馆布局加以充分融合,突破了时间、区域和文化等因 道来保持群众的互动,同样是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来实现。互
素对陈列展品空间的束缚,从而做到了对展览内涵和展馆空 动内容可以是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与群众文化
间的合理延伸,以便于给参观者带来更为丰富多样、更加新 活动相关的内容,对观众的意见与建议应及时地做出回应来
颖有趣味的展览信息和人文氛围,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博物馆 维持互动性。维持互动性的优点在于吸引群众关注的同时,
[6]
综合能力,使之达到了最佳的效益 。 尽可能地掌握群众对各类知识的认知水平,以便博物馆开展
四、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启示与建议 相应的课程和社教活动,从而提高当地群众人文素养。维持
(一)建设博物馆品牌 互动性的优点还在于有利于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提高人们
博物馆品牌文化和社教活动相辅相成,各个馆都有自己 的归属感,对当地历史形成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的文化陈列和馆藏的特色社教活动。博物馆要充分发挥本馆 另外,博物馆还应运用网络平台设计相关地理人文的线
的优势,培育特色,打响名牌,把品牌优势应用于城市传统 上微游或活动,并设有一定的带有当地人文特征的小礼品,
艺术的推广活动。名牌是在公共中形成的,但博物馆举办的 借此来维持线上参观者的热情和提高馆内人气。同时,博物
教育活动是和公共直接对话的,通过教育活动,实现教育功效, 馆也可定时举办相关地方人文的活动。
形成品牌效应。从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内容出发,把城市历 (三)联合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
史文化内容和博物馆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同当地的非遗传承 博物馆应该整合区域的学校、研究机构、其他博物馆的
机构等联合,运用有效资金,形成自己的博物馆产品。同时 资源,形成合作联盟,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配合博物馆开展
博物馆要适时掌握最新研究成果,从而拓宽文化活动的视野。 联合举办关于地方文化的教育活动。
博物馆的教育品牌优势并不仅仅表现在内容上,还能够从工 首先,从前文分析得知博物馆有不同的类型,而定位不
作人员的视角出发,培养富有本馆特点的馆内人员和志愿者。 同的博物馆资源优势也不同,因此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应该
而馆内志愿者也是一座博物馆中靓丽的风景线,为此,还可 联合起来,不仅可以全面地展现出区域的历史文化,还可以
以培养教育活动中的志愿者组织,并运用好社会资源,加强 丰富社教活动的内容,让社教活动更加专业、受众面更加广阔。
宣传力量,给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实施带来了新动力。形成品 博物馆之间的联合还可以共同发展,使博物馆成为地方文化
牌特色,也扩大了社会公众知名度。参与并组织大规模的公 的特色。
众交流活动,促进博物馆的推广,扩大参观者流量,进而增 其次,在博物馆联合的基础上,与文化产业寻求合作。
加文化交流活动的大众参与性和体验性。 一是与公司进行商业化合作,设计并创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
(二)畅通观众反馈渠道 化产品和文化 IP,将经济收益最大化。有了资金支持博物馆
博物馆活动畅通观众反馈渠道十分重要,它可以作为筹 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馆藏文物。二是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
划新活动和适时修正现有活动的基础。根据教育活动实施的 社教活动,不仅可以为社教活动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更可
阶段不同分为开展前的观众调研和开展后的观众调研。教育 以突破场地的约束,扩大社教活动的范围,从而加强了社教

(下转第 210 页)
202 Chinese national Expo
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

五、现代化设备添置
2016 年,为更好地对文物古建进行安全保护,增强其作
为办公场所的现代化属性。大公主府安装更新了消防安防系
统,包括视频监控、防入侵报警、火灾报警、门禁管理、巡
更等。遵循安全生产“三个必须”,坚持安全用火、用电、
用气,按照统一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
共添置了烟感器 145 个、监控探头 73 个、手报按钮 26 个、
广播喇叭 5 个、灭火器 90 个、消防栓 4 个等,投入了专项资
金 265.8905 万元。工程完工后,切实强化了安全生产,落实
腰门殿现状 了火灾隐患前置机制,建立健全了安全底账制度,为大公主
府的更好保护和文物古建的历史传承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六、结语
大公主府,作为密云区重要的文物古建筑,较为完善地
恢复修缮以及现代化设施设备的添置,体现了密云区对优秀
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重视,对现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借
鉴意义。其修缮历程中的地质勘探、精确测绘、修旧如旧也
是对其保护传承的有力提升。

作者简介:杨波(1986—),男,汉,北京人,密云,在职研究生,
后院西配殿现状 中共党员,北京市密云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文博中级职称,研
究方向为文物保护。

(上接第 202 页)

活动的教育功能。 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体现社教
再次,博物馆应该与高校进行联合。高校和博物馆都具 活动的全面性、生动性和大众性,不断地丰富社会化扩展活动,
备教学功能,两者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不仅可以使社教活动 深化博物馆的活力使公益文化惠及每一个公众。
更加专业,提高参与者的文化素养,更可以利用高校的师资
参考文献:
和博物馆的场地开展社教课程,从而丰富当地人民的业余生
[1] 潘少芳 . 基于博物馆社教的传统服饰文化体验 [J]. 开封教育学院
活。通过设计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有关的线上与线下
学报,2018,38(11):205-207.
课程,在吸引当地群众参与的同时,还有助于通过线上渠道
[2] 邓婕思,高梦琛 . 博物馆传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博物
传播当地文化,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吸引人们前来旅游。
院直播为例 [J]. 东南文化,2021(S01):6.
最后,博物馆还应当加强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之间对有
[3] 许越 . 合作·共享: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校合作的模式与活动策
关区域文化方面的沟通和学习,以进行有关区域文化成果的
划 [J]. 东南文化,2021(3):7.
资源共享。一是博物馆间交流活动常态化。通过定期安排博
[4] 史学军,王雨微 . 互联网 + 背景下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思考 [J].
物馆的研究人员参与学术上交流和工作上的交流,以经验丰
东南文化,2021(S01):6.
富的专家作为指导人员开展讲座进行培训。二是博物馆为教
[5] 王艺璇 . 试论新时期博物馆社教活动发展要点 [J]. 文物鉴定与鉴
学人员开放博物馆教学、区域发展、项目规划等领域的图书
赏,2021(23):3.
资源,以便教学人员随时检索,减少教学和区域文化等领域
[6] 刘付茜 . 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创新策略研究 [J]. 文物鉴定与鉴赏,
的信息获取脱节。
2021(9):3.
五、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应该根据自己的属性举办活动,并针对
作者简介:陈何毅(1977—),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文博馆员,
观众分层开展教育活动,尽最大可能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不
本科,研究方向为近代广州、博物馆社会教育。
仅契合博物馆的定义和社会职能更新,更有助于新形势下博物

210 Chinese national Expo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