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第五章 汉字的部首

5.1《说文解字》和汉字的部首
5.1.1《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
(图 5-1)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完整的字典,被称
作中国字典的“先河”。书名中的“文”指“独体字”、“字”指的是“合体字”,
“说”和“解”是“说明”、“解释”的意思。

图 5-1:《说文解字》封面
《说文解字》全书分十五卷,每卷又分上下,共收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重
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说解用字共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①
《说文解字》设置了五百四十个部首,用来统率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部首
的排列顺序是“据形系联”、“始一终亥”(图 5-2,图 5-3)。

图 5-2:《说文解字》的部首(部分)


我们今天看到的《说文解字》传本经过历代文人的传写增减,已经与这些数字不相符合了。

98
图 5-3:《说文解字》的一页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也称“后汉”)的许慎。现在的河南省郾城县
许庄,据说就是许慎的故里。许慎,字①叔重(zhònɡ),博学多识,遍读经书,
被当时的人们称作“五经②无双许叔重”。许慎撰写《说文解字》从创稿到最后写
成前后历时二十二年,是其生平最用心的创作。
许慎不仅精通经学,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极其渊博。《说文解字》在说
解中记载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如草木植物的特征、习性、分类、产地、用途,动
物的形态、生长期、生理活动,河流的名称、发源地、流经地区,古代历法、计
时方法及工具,甚至流传至今的一些民间传统手艺如熬制麦芽糖、手工造纸等等,
也能从《说文解字》中找到相应的记录。经现代科学观察或考证,《说文解字》
的绝大部分记载都是符合事实的。同时,从《说文解字》中还能了解到中国古代
社会的一些生活情况,如洪水灾害、居于洞穴、禽兽伤人、等级制度、图腾崇拜
等等。③《说文解字》简直快成了一部科技文化知识等无所不包的宝典。
5.1.2《说文解字》在汉字学方面的贡献
从汉字学方面的贡献来说,《说文解字》的价值也很显著。
首先,《说文解字》保存了小篆、籀文、古文等字体。
《说文解字》不但收集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小篆字体,还附带收集了一些当


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他们一般一出生就会有一个“名”,可一直得到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才
取字。出于礼貌,人们一般自称时用名,称呼别人时用字,用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 “名”和“字”的意
义之间一般有所关联。有的意义相同,如张衡字平子;有的意义相关,如苏轼字子瞻;有的意义相反,
如赵孟頫(fǔ,同“俯”)字子昂等。这里许慎的名“慎”和字“重”就是同义关系,现代汉语中有联合
式合成词“慎重”可以证明。 “叔重”的“叔”表示许慎在兄弟中的排行。中国古人取名时常用“伯仲叔
季”来表示兄弟的排行次序,其中“伯”是老大, “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如孔子
名丘字仲尼,说明他是家里的老二。古代汉语中的“名字”是一个名词性词组,是两个词,即“名字=
名+字”
。发展到现代汉语阶段,“字”的意义逐渐淡化, “名字”成了一个偏义复词,只剩下“名”的意
思而没有“字”的意思了。

“五经”,指《诗》、《书》、
《礼》 、
《易》 、《春秋》五种古书。

参考余国庆 著《说文学导论》第 167-190 页,安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年 10 月第 1 版。

99
时可见的籀文和古文,使得我们今天还得以了解这些已经消失了的字体的本来面
貌。特别是, 《说文解字》对小篆进行了总体描写,“展示了汉字在构形和表义上
的整体相关性和可序性,启发我们认识到,汉字不是个体字符杂乱无章的堆积,
而是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在小篆时代已经严密化。”①
其次,《说文解字》确定了“六书”的定义并将其具体化。
“六书”的名称虽然出现很早,在《周礼》中就已经提到,但却是许慎第一
个给“六书”下的定义,许慎也因此成为这一汉字学经典理论的创始人。
许慎给“六书”所下的定义和例字②: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许慎不仅为“六书”下了定义,而且还把“六书”(特别是前四书)具体到
《说文解字》所收录的每个汉字,在每一个小篆字头下标明造字法所属。如“自,
鼻也。象鼻形。” (象形字)“右,手口相助也。从又从口。”
(会意字)“誓,约束
也。从言折声。”(形声字)
第三,《说文解字》创造了字典的体例。
《说文解字》是字典的鼻祖,它的编排汉字的方法一直是编写字典的一个重
要体例,沿用到今天。《说文解字》的最大贡献是首创了部首法,把九千多个汉
字分别排列在五百四十个部首下,这为之后的字、词典奠定了科学设定编排法的
基础。
5.1.3《说文解字》的部首
据说,许慎是一个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很深的学者。他之所以把部首的数目
定为五百四十部,是受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从数字上看,540=6×9×10。其
中,6 是最大的阴数,9 是最大的阳数,10 又是一个全数,所以 6×9×10 即数
字 540 暗指包罗世间阴阳万象。此外,他把天干地支字都列为部首、在部首的编
排顺序上“始一终亥”,也都是五行思想的体现。
《说文解字》的部首从内容方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七类:③
(1)以人体为内容的部首(197 个);
(2)以器用为内容的部首(180 个);
(3)以动物为内容的部首(61 个);
(4)以植物为内容的部首(31 个);
(5)以自然界为内容的部首(37 个);
(6)以数目字为内容的部首(12 个);
(7)以干支字为内容的部首(22 个)。
另外,“《说文解字》的部首不仅是为了查检,而且是许慎确立的基础字,也
就是说,全书所收的一万零五百一十六个形体④,都是由这批基础字再度组合而
成的,它们的本义,也都与这批基础字的意义直接或间接相关。”⑤


李国英 著《小篆形声字研究》第 5 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 3 月第 1 版。

[汉]许慎 撰《说文解字》第 314 页下,北京:中华书局,1963 年 12 月第 1 版(影印)


邹晓丽 编著《基础汉字形义释源》附录一,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年 6 月第 1 版。

指 9353 个字头加上 1163 个重文。

邹晓丽 编著《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叙例,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年 6 月第 1 版。

100
《说文解字》的部首是既统率形体、又统率意义的。这种统率并不像“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一样站在金字塔的尖顶,而是作为没一部小篆
形体和意义的“最大公约数”、作为抽取出来的共同部分来作为一个部的标志。
除了形体,部首本身所包含的具体意义或类别意义也进入到它的每一个属字中。
通过个体字符中的这些共同元素,可以断定字与字之间在意义上和形体上的联
系,使得《说文解字》的每一个部得以成为子系统。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九千三百
五十三个小篆和《说文解字》整体汉字系统的中间环节,很像是一个大公司的中
层领导。《说文解字》正是通过部首对属字的统率和部首之间的“据形系联”,形
成整个封闭、严密的小篆汉字系统。
当然,任何一个人都必然存在着时代的和自身的局限,由于材料和认识的不
足,《说文解字》的部首也不是完全没有缺陷,五百四十部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
部首草创时期的不成熟和不完善。比如五百四十个部首太繁琐、可以酌情删除或
合并,叠文部首和无属字部首的设置还需要讨论,个别汉字的归部值得商榷等。

5.2 部首和部件
部件是汉字组合单位“笔画—部件—整字”三层级中的一个层级,由笔画组
成。一般来说,部件大于笔画而小于整字,但有时部件也可以等于笔画或整字。
部件分为成字部件和非字部件两类。成字部件既能够独立成字,也能够参与构字,
如“口”、 “手”等。非字部件只能参与构字,本身不能独立成字,如“丶”、
“阝”
等。
部件的功能具有多元化特点,多数情况下并不单一。如部件“一”,在“旦”
中表示地平面、在“夫”字中却成了一根发簪;部件“非”,在“韭”字中是一
从韭菜的象形,在“悲”字中却用来提示形声字的读音、并不参与构意;部件“田”
则更是复杂:在“苗”字中表示阡陌纵横的田地、在“果”字中代表结在树木上
的果实、在“番”字中表示野兽留下的脚爪印、在“雷”字中表示下雨前的一种
声音征兆、在“胃”字中表示有内容的封闭体——胃这一人体器官等等。
部首有意义部首和检索部首两种。意义部首是汉字中用来提示意义和归纳汉
字小系统的部件,检索部首是字词典在聚合、编排汉字时所确定的某一部汉字的
共同部分。意义部首和检索部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重合的,但有时也有不同。如
“和”的意义部首是“口”、在一些字典中的检索部首却是“禾”。
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部件,但在一定的环境下只可以有一个部首。
部件可以提示意义,也可以提示读音,也可以是没有音义功能的笔画组合,
但部首一般是提示意义的(极少数提示读音)。
如“妈”由两个部件“女”和“马”组成,它的部首是“女”。
部件在组合成汉字时呈层级递进结构,除少数汉字是多部件一次组合(如“森
=木+木+木”)外,绝大多数汉字都是多层次的。如“醒”是一个二级结构的
形声字,由形旁“酉”和声旁“星”组成。其中,声旁“星”本身又是一个由形
旁“日”和声旁“生”组成的合体形声字。即,“生”是“醒“的声旁的声旁。
“醒”字的部件组合图式如下:

101

醒 日

第一级 第二级

在多层次组合的汉字中,只有第一级的部件才对整字的意义或声音起作用。
所以,作为汉字表意成分的部首,只能出现在第一层次,即部首只能是一级部件。
如选择“请”的部首只可能是处于第一级的“讠”或“青”,而不可能是处于第

因为一级部件是直接组成整字的部件,所以也称为“直接部件”。

5.3 部首的变形
一些独体字在用作部首时,往往会发生变形。部首的变形包括两种:部首个
别笔画的变形和部首整体的变形。
5.3.1 部首个别笔画的变形①
有的独体字在用作部首时发生的变形不是整体性的,而只是个别笔画(绝大
部分是末笔)的变形,基本上还可以看出原来独体字的样子。如:
用在汉字左侧时:
有的末笔横变提(例字:子—孩)
有的末笔捺变点(例字:火—灯、木—村)
有的竖弯钩或横折弯钩变提(例字:光—辉)
有的末笔竖或竖钩变为撇(例字:辛—辣)
有的末笔适当加长作半包围状(例字:走—赶)
有的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由相交变为相接(例字:舟—航)
用在汉字上侧时:
有的末笔竖钩变成撇(例字:手—看)
有的末笔竖加横折钩变成点加横钩(例字:雨—零)
5.3.2 部首整体的变形
有的独体字在用作部首时发生的变形是整体性的,部首形状与原独体字字形
有较大的差异甚至面目全非。如:
“刀”,用在汉字下侧作部首时写作“刀”(例字:剪),用在右侧作部首时
变形作“刂”(例字:刮)。
“手”,用在汉字下侧作部首时写作“手”(例字:拿),用在左侧作部首时
变形作“扌”(例字:打)。


参考印京华《汉字笔画教学》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002,37:2,pp.113-122.
印京华(2002)总结了独体字作为偏旁部件与其他部件构成合成字同处一个方格时为了书写顺当和美感
而发生书写变化的十种规律。我们根据需要参考了其中适用于部首变形的部分。

102
“水”,用在汉字下侧作部首时写作“水”(例字:浆),用在左侧作部首时
变形作“氵”(例字:河)。
“衣”,用在汉字下侧作部首时写作“衣”(例字:裳),用在左侧作部首时
变形作“衤”(例字:裤)。
“玉”,用在汉字下侧作部首时写作“玉”(例字:璧),用在左侧作部首时
变形作“ ”(例字:环)。
“心”,用在左侧作部首时变形作“忄”(例字:情),用在下侧时有时与单

♣ 想一想
“两只狗戴草帽”是一个字谜,你知道谜底是哪个字吗?(提示:跟部首的
变形有关系)

5.4 部首对于汉字学习的作用:①
5.4.1 书写单位
部首是从汉字字形中归纳出来的某一部类汉字所共同具有的结构单位和书
写单位。
汉字的书写单位由小到大可以分为:笔画—部件—整字。部首可以与这三级
单位中的任何一级重合。即部首可以是一个笔画(如“下”中的“一”),也可以
是一个部件(如“秀”中的“禾”),也可以是一个整字(如“月”),在不同汉字
的构字组合中处于不同但适当的层次。
作为书写单位出现时,“部首”这个术语不再被使用,而是分解在笔画、部
件或整字中。书写部首时需要特别注意部首的变形,总结位于不同结构位置上的
部首与作为其原型的独体字之间纷繁复杂的变形规律。
5.4.2 聚合汉字
与“义符”相比较,“部首”不是一个实质性的界定,是因为在汉字聚合中
居于每个部类之首而称为“部首”。部首法是与笔画法、音序法、笔顺法等并列
的一种汉字排、检法,是一种利用客观规律来人为处理汉字的技术性手段。部首
法以部首作为编排的依据和查检的线索。
部首作为汉字的一种特殊部件,其数目是有限的。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字
典《说文解字》首创部首法,部首的数目是 540 个;《龙龛手鉴》降为 242 部;
《字汇》再降至 214 部,到中国字典的集大成之作——《康熙字典》固定为 214
个。现代的汉字字典或词典虽然在部首设置上各有数量多少的差别,但基本上控
制在 200 个左右。
把单个汉字贮存起来需要一个聚合途径,同部首汉字由于形体方面的关联,
很容易形成一个聚合。相应地,在我们需要时,也还可以利用部首作为媒介把某
单个汉字再从聚合中提取出来。虽然音序法、笔画法、四角号码法等检索方法纷
纷出台,但部首法并没有因为诸个新法的出现而退出历史舞台,说明它依然有很
强的生命力。
5.4.3 提示类属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构形的标准是据义构形。形义统一的特点使得部首在成
为形体标志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区分不同意义类别的标志。许慎的 540 部就是既统
形,又统义的,部首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也进入到它的每一个属字中。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虽然部首历经变革,但多选用表义效果好的成字部件


本部分内容参考李俊红、李坤珊《部首对于汉字认知的意义》,载《世界汉语教学》,2005 年第 4 期。

103
做部首的做法还依然被一些字、词典沿用着。在关于义场内部结构的讨论中,持
汉字偏旁或部首形式表现论的学者认为,汉语中有许多义场内部的语义关系是以
文字符号的偏旁或部首来表现的。
随着汉字的演变,其内部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汉字系统由创制之初的以象
形为主体逐步发展到以形声为主体(《说文解字》时代已经形成)。形声字由表意
成分和表音成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的表意成分——形旁一般来说就是部首。根据
相关统计,形旁的有效表意率为 80%以上。由此可见,汉字(特别是形声字)
部首与整字的语义之间联系密切。部首虽然不能像象形字那样完全地揭示汉字的
意义,但却以“类”的归纳补充了象形字以一形表一物的不足,其类属义提示的
功能是被普遍承认的。
需要补充的是,部首的类属提示功能还取决于包含它的那个具体汉字所出现
的语境。如果一个汉字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是假借用法,则部首跟字义将是不一致
甚至是背离的。如部首“艹”与“花钱”的“花”。所以,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使
用义来说,部首的类属提示功能可能是有限的。

强调部首在汉字学习中的作用并不意味着要对每个现代汉字进行字源的解
析。汉字是据义构形的文字,其最初的字形和语义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是随
着字体的不断演变,现代汉字的字形距离最初形体也大多有了一定的距离。对于
形体几乎完全脱离原始构形的现代汉字,不必尽去慨叹现代汉字字源的丧失,而
应该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比如“东(東)”字,现代汉字形体是“日”和“木”
的组合,被解释为太阳从树丛中升起。虽然根据甲骨文等材料发现“东”的更早
形体是用一根棒子挑着行李,但是,“太阳从树丛中升起”的解释对现代“东”
字的使用并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依据变化后的形体说明字源,对于一部分汉字来
说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5 形近部首辨析

艹—
部首“艹”通常被称作“草字头”,包含这个部首的汉字意义大多与花草植
物有关,如“花”、“草”、
“葱”、
“苗”、
“药”等;部首“ ”通常被称作“竹字
头”,包含这个部首的汉字意义大多与竹子有关,如“笋”、“竿”、“筐”、“筝”、
“篙”等。
“艹”和“ ”由于形体相近,很容易混淆,所以导致了一大批包含有部首
“艹”和“ ”的汉字也很容易混淆,比如“蓝”和“篮”。
“蓝色”的“蓝”部首是“艹”,因为蓝色最初来自于一种叫做蓝草(染青
草)的植物;“篮球”的“篮”部首是“ ”,因为中国古代的篮子大多是用竹子
做的,而篮球之所以叫“篮球”正是因为篮板上的那个“篮子”,尽管那个“篮
子”已经不是竹子做的了。

礻—衤
部首“礻”的原型是汉字“示”,在单用或用在汉字下侧作部首时写作“示”,
如“禁”、“祟”、“禀”,用在汉字左侧作部首时变形作“礻”,如“神”、“祈”、
“祷”等。
“示”中的“二”表示“上”,下边的“小”表示日、月和星。古人相信上

104
天是世界的主宰,所有神仙鬼怪以及人事物理都是上苍的赐予或惩罚。人们认为
通过看日、月、星这些天文现象可以预知天气和吉凶祸福等,所以“示”有“表
示”、“提示”、“告知”、“警示”、“神事”等意思。如“票”,是在乘车、入园或
进入其他特定场所时需要出示的凭证,持有票证就表示已经具有某种资格了。
跟部首“礻”形体十分相似的是部首“衤”。
部首“衤”是“衣”字用在汉字左侧作部首时的变形,比“礻”多一笔。 “衤”
与“礻”所表示的意义完全不同。以“衤”作部首的字意义一般与衣服有关。如
“裤”、“裙”、“袜”、“衫”等。

冫—氵
部首“冫”的原型是汉字“︽” (冰),用在汉字左侧或下侧作部首时写作“冫”,
如“冷”、“冻”、
“凉”、“凝”、
“冬”等。以“冫”作部首的字意义多与寒冷、凝
结义有关。
部首“氵”的原型是汉字“水”,用在汉字左侧作部首时写作“氵”,如“江”、
“河”、
“海”、“湖”、
“汁”、“液”、“流”等。以“氵”作部首的字意义多与河流、
液体或流动有关。
部首“冫”与“氵”在形体上的主要区别是两点和三点的不同。

日—目
部首“日”是太阳的象形,作部首时通常放在汉字的左侧或上、下侧,以“日”
为部首的字意义大多与太阳或时间有关,如“晴”、“时”、
“景”、
“春”、
“昏”等。
部首“目”是眼睛的象形,作部首时通常放在汉字的左侧或下侧,以“目”
为部首的字意义大多与眼睛或眼睛的动作有关,如“眼”、“眉”、“看”、“瞪”、
“盯”等。

白—自
“鼻子”的“鼻”是一个形声字,形旁是“自”、声旁是“畀”。外国学生在
书写“鼻”字时很容易把上侧的“自”写成“白”,因为“自”和“白”形体接
近,只有一个笔画的差别。
其实,部首“自”与部首“白”虽然形体相近,但意义截然不同。“自”是
鼻子的象形,以“自”为部首的字意义大多与鼻子有关,如“鼻”、“臭”、“息”
等。而以“白”为部首的字意义多与白色有关,如“皓”、“皙”、“皑”等。

口—囗
部首“口”与“囗”在书写时虽然只有大小方框的区别,但意思却大相径庭。
“口”读作 kǒu,是嘴巴的象形,以“口”作部首的字意义大多与嘴巴、嘴巴的
动作或语气有关,如“舌”、“吃”、“喝”、“问”、“吗”等。
“囗”读作 wéi,表示一个封闭的范围,书写时要比表示嘴巴的“口”大一
些,以“囗”作部首的字意义大多与区域、封闭、范围等意义有关,如“国”、
“围”、“图”、“园”、“囚”等。

贝(貝)—见(見)
部首“贝”与部首“见”在形体上只有最后一个笔画不同,“贝”的最后一
笔是点(ヽ),“见”的最后一笔却是竖钩(乚)。

105
“贝”是贝壳的象形。在相对闭塞的古代,内陆的人们很少见到贝壳。“物
以稀为贵”,贝壳因此被当作一种珍贵物质看代,甚至在一段时期内还作为货币
起到商品交换、流通的作用。所以,以“贝”作部首的字意义多与钱有关。如“贫”、
“贷”、“财”、“资”、“贩”、“购”、“贸”、“费”等。
而“见”,人形(“儿”)上顶着突出的大眼睛(“目”),表示“看”的意思也
很明显。用“见”作部首的字意义多与“看”或“看待”相关。如“观”、“觅”
(爪+见)、“览”、“觑”等。

皿—血
部首“皿”与部首“血”也是只有一个笔画的区别,意义也是完全不同。以
“皿”为部首的字意义大多与器皿、盛放等相关,如“盆”、“盘”、
“盛”、“盒”、
“盥”等;以“血”为部首的字意义大多与血或流血有关,如“衅”(寻衅,一
种在祭器上涂抹血的祭祀方式)、“衄”(出血,如鼻衄、耳衄、齿衄等)。

♣ 想一想
“肚”、“脸”、“脚”等字的部首“月”和“朝”(zhāo)、“期”、“朗”等字
的部首“月”是同一个部首吗?为什么?它们在汉字中出现的位置有没有什么规
律?

10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