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小明的减肥之路

定位:科普部分 OKR 知识点,抛砖引玉

小明体重 74 公斤,每次照镜子都被自己的大肚子恶心到,一怒之下决定减肥,遂定下

了 KPI,要在 2020 年 12 月 31 日实现减重至 66 公斤,分解到每个季度约减重 2 公斤,每个

季度最后一天验收成果,完不成则罚做家务 100 小时。

小明确定目标后也非常关注里程碑结点,但平时工作繁忙、缺乏运动,晚上回家后老

母亲又贴心的准备宵夜,往往需要在季度最后一周拼命节食、运动,才有可能勉强完成季

度 KPI,而这样透支身体的结果是在完成两个季度 KPI 后,第三、第四季度实在是没办法

继续死磕,并且体重还反弹至 75 公斤,最终小明 2020 年的减肥大计以失败告终。

KPI 的弊端: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为达目标不择手段,甚至透支未来

学习到 OKR 后,小明考虑用 OKR 来推动自己 2021 年的减肥大计。

在正式制定 O 之前,小明先明确了“目的之目的”,不是为了减肥而减肥,而是为了

能以更健康的身体持续支持家庭建设(讲人话就是持续的搞更多的钱)。
OKR:愿景驱动,从源生动力激发我要干,而非目标导向的要我干

基于这个愿景,小明制定了减肥的 O:拥有比同龄人更健康的身体(死道友不死贫道,
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这个口号型的 O 简单明了,见字识意,小明天天喊,喊到后来全

家都知道小明的 O,以至于连老父母见到小明的不良行为时,都会提醒小明他的 O 是啥。

O 往往是一个易传播、见字识意的口号,不用花费太多精力解释,即可获得关键干系人的

认同和支持

制定了 O 后,小明着手思考自己的 KR 是啥,这些 KR 实现了 O 是不是就实现了?那

么回头来看,体重降低是个 KR 么?体重只是身体状态的衡量标准之一,体重低并不代表

身体就一定健康,所以小明思考后设置了自己的 KR 如下:

KR1(身体表征):体型(三维)达到年龄段 80 分位标准

KR2(身体内在):血脂、内脏功能等指标达到年龄段 80 分位标准

KR3(精神状态):当日事当日闭,每周加班时间不超过 10 小时

KR 往往要满足 SMART 原则,并且是达成目标的核心 KR,拆解逻辑无定式,可以是典型

表现,可以是逻辑证明,可以是目标分解

基于这些 KR,小明又分解出对应的任务或行动:

T1.1:学习减脂知识,制定减脂计划

T1.2:控制饮食,晚上 8 点后不进食

T2.1:每周跑步 20 公里,锻炼心肺功能

T2.2:每天喝 8 杯水,提升内脏新陈代谢

T3.1:一周至少 3 天 11 点前睡

T3.2:用番茄工作法提升专注力

T3.3:不瞎掺和杂事,提升工作效率

KA/KT:是为了达成 KR 而实施的具体行动,往往也有 SMART 的产出,注意不要跳过 KR

直接由 O 分解成 KA,KA 是动作,KR 是证明目标达成的结果

形成初步的工作事项后,小明发现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比如晚上 8 点

不进食就势必不能吃老母亲准备的宵夜,但如果老母亲做好了自己不吃又不太合适,所以

小明拿着自己的 OKR 与家庭成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但因为小明的出发点(愿景)深得家

庭成员认可,大家也一致认可小明的 OKR,纷纷表示要支持小明的行动,老母亲非常开心

的决定以后 8 点后不再做宵夜,爱人非常痛苦的表示 11 点后不再追剧……

OKR 的核心之一是协同,自己的 O 也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同事的 O,往往是先各自制订

OKR,拉通后根据同事的 O 调整自己的 O+融入同事的 O

小明觉得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好像确定了 OKR 之后未来就是一片光明!


小明制订 OKR 之后,仍然按老套路过日子,比起学习减脂知识,打游戏他不香么?比

起勒令老婆大人 11 点后不要追剧,和老婆一起看电视他不香么?

所以结果就是,小明写出了非常漂亮的 OKR,但他的实际生活没有任何改变。

但幸运的是,小明还是做了每周一复盘,当然主要是为了实践“有成则小庆”,可是

回顾自己一周的成绩,小明才突然发现自己在 OKR 上没有任何进展,更不用说小成就了。

OKR 关注正确的做事,通过短平快的 PDCA 敏捷调整

小明表示不能忍,纸面上的东西不躬身入局就是摆设,小明要动真格的了。

周一的早上,小明到公司后,没有像往常一样,机械的罗列当天有什么待办事项,而

是拿出自己的工作 OKR 和减肥 OKR,聚焦在这一天中,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能推动 OKR 的

实现,比如:

OKR 的核心之一是聚焦,这种聚焦是体现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而不仅仅是结果的聚焦

1、 用闹钟督促自己用蕃茄工作法集中注意力处理工作,如非特殊情况(领导要算账

还是得第一时间响应),在半小时内不看微信、企业微信等 IM,半小时后花 5 分钟收阅消

息、回复重点消息,一天若能实现 5 个蕃茄循环视为合格,一周若有 3 天合格,视为当周

在蕃茄工作法执行上略有小成,可以庆祝;

OKR 并非一成不变,越往下走越要敏捷调整(KA&KT 随时调整),越往上调整难度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 O 一般不带具体指标-改一个数字可以掉一层皮

2、 明确自己的 OKR 为重点项目 A 和 B,同时支持兄弟部门完成 C 和 D,在完成这些

项目重点相关工作后,可以酌情安排其他非重点工作;
3、 6 点后花一个小时学习减脂知识,争取在本周五前输出一份可操作的减脂计划;

4、 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减肥 OKR,每天公布进展,通过朋友的监督来督促自己落实

相关行动;

OKR 公开的目的之一是“变相承诺”

5、 通过淘宝购买有特色的小贴纸,手写 OKR 后贴在电脑上、电冰箱上、床头 、

IPAD 上,用“文化”的力量引导干系人们协助落实 OKR;

OKR 执行落地本身就是一种变革,需要文化变革的协同、牵引—因为你的工作过程是无处

不在的,要正确的引导工作过程,就需要渗透到工作的每个角落

6、 与老婆沟通并达成一致,一周至少三天 11 点后不再追剧,否则奖励自己 200 零花

钱;

7、 ……
小明一顿操作猛如虎,并且踏踏实实的落实这些行动,每天复盘、公布进展,干得不

亦乐乎。

开头很难,但坚持更难,如此坚持半个月后,小明渐渐有了疲态,朋友们也在朋友圈

留言,关心小明的“精神状况”,改变的阻力越来越大。

OKR 试点的阻力很大,容易引起兄弟部门的不理解,家长要支持,执行者要坚持,否则容

易造成执行人身心俱疲、旁观者幸灾乐祸,再次启动 OKR 变革将阻力倍增

但小明回顾自己在过去两周的“小庆”和成功转变,内心正道的光很快就照耀在大地

上,坚信自己走的这条道路方向是正确的,也有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勇气。

每周小庆不是为了庆祝而庆祝,是为了通过正反馈巩固变革成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早上,小时给自己过去一月的 OKR 进行评分,

其中:

KR1(身体表征):体型(三维)达到年龄段 80 分位标准

小明评价时发现找不到公认的 80 分位标准,而只有相对公认的“年龄段平均水平”,

同时,测量三围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测量人稍动手脚结果就差别特别大,虽然小明严格按

照网络上的测量方法测量了自己的三维,并且已达到合格标准,但是直觉告诉小明,这个

KR 需要调整。

不过在调整之前,暂且认为这个 KR 得分为 1 吧。

看似合理的 OKR 在落地时却有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在制定 OKR 时即

预演 OKR 的 Check,避免制定 OKR 时即失败,这和大家熟悉的项目管理是殊途同归—项

目不是在结项时失败,是在制定计划时就失败了

KR2(身体内在):血脂、内脏功能等指标达到年龄段 80 分位标准

为了测量这个指标,小明专门跑了趟医院抽血,虽然得到的结果比较乐观,可是代价

似乎有点大,小明不禁脑补一个场景:

缉毒警察:说说看为什么你的手臂上这么多针孔?

小明:我复盘 OKR,每月至少抽一次血,有时候为了及时得到结果,一周就要抽一次

血。

缉毒警察: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另外这个指标也存在没有“公认的 80 分位”的问题,小明也只能勉强给这个 KR 打 1

分。

看来这个 KR 也值得调整啊!
KR3(精神状态):当日事当日闭,每周加班时间不超过 10 小时

通过交付来判断专注程度和精神力,本是一个很好的维度,小明也如实记录了自己的

完成情况,在过去的 20 个工作日中,当时事当日闭的次数为 10 天,按完成度算可以得分

0.5 分;过去四周共有 3 周加班时长超过 10 小时,按完成度算可以得分 0.25 分,但同时满

足这两个条件的天数为 0.

小明一下子懵圈了,看来这个 KR 的关键要素因为计算标准不一致,存在核定标准不

清晰的问题,姑且调整为“每周加班时长不超 10 小时,并且当周当日事当日闭天数不小于

3 天”,按照这个标准,只有一周是达标的,所以这个 KR 得分 0.25 分。

综合 3 个 KR 的得分,小明核定该月份 O 得分=(1+1+0.25)/3=0.73 分。

这可以说是一个很理想的 O 得分,但这个得分的基础是不牢固的—因为 KR 的评分是

难以服众的。

小明陷入了沉思,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OKR 的计算得分要经得起推敲,要周围的人都认才行(比如 Google,OKR 根植于其

Impact 文化,员工的升职加薪看的是员工为 Google 做出了多大的 impact,而不是员工是不

是很努力地干了很多活,也不是员工是不是听老板的话完成了老板布置的任务,而 Impact

又来源于同事的认可(Peer Review),所以要依赖于 OKR 拉通目标、协同完成目标,创

造更大的影响力,这些导致了 Google 玩 OKR 的独特玩法,如果背后的逻辑没有调整成和

Google 一样,抄 Google 的玩法抄不到文化,达成的效果也和 Google 有云泥之别),该如

何调整呢?这次要好好琢磨一下 KR 的评分,不能只是看起来逻辑上 OK,一定要从实际落

地的角度看。

通过一通骚操作老婆是基本支持小明玩 OKR 试点的,但作为一个被动配合者,她对自

己的付出越来越持不肯定的态度,该如何拉她下水呢?得让老婆认可合力达成的 OKR 对她、

对家庭都是有利的,如何沟通,如何及时正反馈,如果让她认同自己的转变呢?
……

OKR 如何从试点走向全员推广?OKR 的另一核心 CFR 如何玩?留待大家讨论、碰撞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