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1.

(1)請說明詞類活用的條件,(2)並
比較與「兼類」有何不同。
A:
(1)
• 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在句子中臨時改變它原來的語
法功能,具備另一類詞的語法功能和辭彙意義,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詞
類活用”。如在"將軍身披堅執銳"中"堅”與“銳”由形容詞活用為名
詞,分別是“盔甲”、“武器”的意思。
(2)
• 活用:在一定條件下,即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表現出來的某種功能。
活用是「臨時的、偶然的」活用後的詞性不是詞固有的語法屬性。 "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這邊的水由名詞活用為動詞,指游泳的意
思。
• 兼類:指一個詞兼有不同詞類的語法功能,這些功能的表現是詞本身固有
的,一個詞的各種兼類用法都是固定的、經常的,不是臨時的、偶然的。
因而這個詞同時兼屬不同詞類。如:疾,“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名詞,
疾病。“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動詞,妒忌。“疾雷不及掩耳”-形
容詞,急速的。

2.何謂使動、意動?請舉例說明異同。
A:
• 使動:即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如:“大學之道,在明
明德”。"明”是形容詞用作動詞表使其顯明。
• 意動:即謂語動詞具有“認為(以為)賓語怎麼樣” 的意思。如:"漁人
甚異之"。"異之”就是指“認為之(桃花源的景象)奇異”

3.何謂異體字?哪些情況不能視為異體字?
上述兩提問,各試舉例加以說明。
A:
• 異體字是同一時代紀錄語言中相同的語詞,在使用上功能沒有差別的一組字。
這些字記錄的是同一個詞,因此它們只有形的差異。(課本說法)/兩個或兩個
以上的漢字完全同音同意,就叫做”異體字”。異體字是因為不同的時間與
地域造字而形成的,異體字的存在也與人們寫字時求新求異求美的心理有關。
(ppt 說法)
舉例:(1)岳/嶽:岳,會意字,古代祭祀都在山上,也因此祭祀的山稱之為
「岳」;嶽,形聲字,從山,獄聲。(2)鷄/雞:鷄,鳥偏旁,是形容鷄站著的
樣子,因此看的到腳,尾巴也較長;雞,隹偏旁,是形容雞蹲著的樣子,所
以看不到腳,且尾巴較短。(3)姪/侄:姪,女偏旁,最早是指女子稱兄弟的子
女為「姪」,稱者只能是婦人;侄,人偏旁,後來人們覺得「姪」又不單指
女性,且稱者從只能婦人到男女皆可使用,因此就把女偏旁換為人偏旁
「侄」。((PS:三個舉例選一個寫就好))
• 有三種情況不能認為是異體字。
i. 意義相近,後代讀音相同,古音不同的字。如:置/寘(zhì) 「寘:置也,
從宀真聲。放置;置,赦也,從網直。赦免(本義) ➝棄置➝安置➝放
置➝設置➝置辦」
ii. 自古就音同,但意義廣狹不同的字。如:游/遊「遊”的本義是關於行
走的,“游”的本義是關於水的,但凡關於行走的“遊”都可以寫作
“游”,反之則不然。」、酤/沽「“酤”的對象只能是酒;“沽”
的對象不僅是酒」
iii. 偶爾通用的字(用字時的通假字)。如:剝/撲、蚤/早

4.下列幾個詞古今詞意不同,意義有何不同?
試舉句子說明之。
(1)菜、(2)睡、(3)臭、(4)涕、(5)爪牙
(1)菜:
古義專指蔬菜。 “菜,草之可食者。”
今義除了指蔬菜外還兼指肉、蛋等副食。 “都是些燕窩、鴨子、雞、魚……那
菜一碗一碗的端上來。”
(2)睡
古義指打盹。 “坐寐也。”
今義從坐寐發展到各種方式的睡覺。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3)臭
古義泛指各種氣味。既有好聞的,也有難聞的;既有香氣,也有臭氣。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氣味像蘭草一樣芳香)。”/ “如惡惡臭。”“惡臭
”指難聞的氣味。
今義專指穢氣,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也;與惡人居,如
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也。”這裏“臭”和“香”相對,顯然指穢氣。。
(4)涕
古義指眼淚。 “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
今義由眼淚變爲鼻涕。上古漢語中一般不用“淚”,漢代才有“淚”。 “目淚
下落,鼻涕長一尺。”
(5)爪牙
古義指勇猛的幹將、得力的助手。 “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今義: 後來指壞人的幫兇。”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然得此聲譽,而刻深吏
多為爪牙用者,依於文學之士。”

5.請比較或說明下面否定副詞意思。
(1)請比較「不/弗」、「勿/毋」兩組詞有何不同。
• “不”、“弗”都是表示一般否定的副詞。
不:古今用法基本相同,可以否定動詞(及物與不及物)也可以否定形容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弗:秦漢以前,只能否定及物動詞,且動詞還不能帶賓語,”功成而弗居”。
漢代之後使用範圍放寬,偶爾能見否定形容詞的用法。”今呂氏王,大臣
弗平”
-
• “毋”、“勿”經常用於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勸阻,相當於現代漢語的“
不要、別”。大毋侵小/莒人求處公子平。楚人曰:”勿殺,吾歸而俘。”
莒人殺之。
“毋”與“勿”用法的差異,與“不”與“弗”相當,毋=不,勿=弗。
(2)否定副詞「未」、「非」、「否」在用法上各有何特點?
• “未”表示事情還沒有實現,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沒有”。”宋人既成列,
楚人未既濟。”
• “非”否定的不只是它後面的動詞,而是後面的整個謂語,並經常用於對
判斷的否定,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不是”。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 “否”是表示應答的否定副詞,與“然”相對,經常獨自成句,可譯作“
不”、“不是的”。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曰:“然。”“
許子必織布而後衣乎?”曰:“否。許子衣褐。”

6.試以「要」、「信」義引申發展為例,說
明本義與引申義的聯繫方式。提醒:除了
意義,請舉句子加以說明詞意引申。
A:
(1)
要:連鎖式
詞以本義或某一引申義為起點,遞相衍生,從而形成環環相扣的單線義列。
➝腰(人體的中間部分)"昔楚靈王好細要。"
➝中間(事物的中間部分)"是王之地一經東海,要絕天下也。"
➝攔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前進)"吳人要而擊之,獲鄧廖"
➝要脅"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迫使他人改變意向,滿足自己的欲望)
➝求得(請求他人滿足自己的欲望)"非所以要譽于鄉党朋友也。"
➝需要(期待某種欲望得到滿足)"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
(2)
信:複合式引申(連鎖式+輻射式)
誠信
"與朋友交
而不信乎?

言語真實 相信
"信言不 "人謂子產
美,美言不 不仁,吾不
信。" 信也。"
的確
"舜其信仁
乎?"
信物 信使 音信 書信
"用為符 "詩好幾時 "自可斷來 "不忍拈將
信,上書自 見?書成無 信,徐徐更 等閒用,半
陳。" 信將。" 謂之。" 封京信半題
詩。"

7.請說明「微」古代漢語的四種用法,並舉
例說明。
• 微+推測語氣--「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
• 微+否定語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微+疑問語氣--「微斯人,吾誰與歸?」
• 綜合句式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
哉?」

    其中前二句為「微+否定語氣」;後二句為「微+疑問語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