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人生大事》:冷门现实题材电影的共情策略分析

摘要:共情是理解他人并产生感同身受的能力。死亡、殡葬等主题在中式
文化背景下属于现实题材中的冷门类型,很难在沉重的情感与积极的思考中把
握平衡,国内影视作品较少涉及。《人生大事》能够实现对这类题材的成功表达,
取得突破性的传播效果,离不开影片出众的共情能力。从人物共情、故事共情、
场景共情、文化共情等视角进行表现的同时,影片依然坚持共情表达与理性回
归相结合,实现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人生大事》 共情策略 传播效果 理性回归
对于如今为虚假与“鸡汤”所包拢的中国现实题材电影来说,导演刘江江
的长片处女作《人生大事》可谓是独树一帜。电影围绕生老病死来探讨殡葬行
业与人生价值,是一部充满喜剧元素的商业片,也是温暖人心的现实题材电影。
故事紧凑,笑点和泪点十足迎合了大众需求,是其取得高票房的原因之一,同
时作品也展现了小人物的摸爬滚打,聚焦人们永恒的话题——生与死。作品还
运用影像深描现实的艺术创作与独特的视听语言,在冰冷的题材中讲述了温暖
故事,引发人们共情并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共情(Empathy)作为心理学术语,通常解释为“个体基于对另一个人情绪
状态或状况的理解所做出的情感反应”。在我国,吴飞较早提出“通过沟通提
升共情力的共情基础理论研究”。【1】“共情”是导演和观众沟通的桥梁,运
用共情能够促进电影的传播效果。影片《人生大事》所呈现的生死主题和对死
亡的理解不断扣动着观众内心最真情的那根弦,残酷、温暖、真实与深刻都让
观众感同身受、实现情感共鸣。

(一)人物共情:小人物在无情世界中的有情表达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电影,归根到底是要研究人性的。匈牙利哲学家和文学
批评家卢卡契认为,“在伟大的艺术中,真正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不可分
地结合在一起的”【2】在电影的人物塑造中,导演有意安排刚出狱不久的殡葬
师莫三妹和失去家庭陪伴的武小文相遇,将两个人绑定,通过在生活中的遭遇
和挫折相互救赎,最终彼此成为至亲的家人。两个人物的塑造也彼此对应,莫
三妹是人们眼中异类,从事殡葬行业不被人待见,武小文也是家庭的异类,不
被家人接受。导演设置了典型的落魄大叔和“鬼马小萝莉”的反差配置,经典
的不打不相识组合,营造了影片活跃的氛围。
莫三妹,官方对该角色介绍为“见义勇为泥罗汉,逢阵必输纸将军”。莫
三妹刚出场便将中年不得志、暴躁、失恋的形象凸显,在殡葬的过程中毫无敬
畏之心。但在命运无常中,莫三妹遭遇分手、育儿、房产纠纷、父子关系等矛
盾,使他失去了对生的希望,对于生活得不如意的人来说,生活成为绝望的象
征。直到武小文的出现,才让暗淡的生活起了一番姿色。莫三妹在刚开始极度
嫌弃小文,甚至旁人都看不下去了,对三妹说说“你有没有童年”,而得到的
回复确实“老子的童年就是在殡仪馆度过的”。这让两个主要人物有了相同点,
两个人物之间产生了精神共振。在往后的故事中三妹改变了对小文的态度,把
她当作自己的女儿,而小文也在影片中亲切地叫他“爸爸”。至此,两个主要
人物形成了彼此认同,而观众也能在典型人物中激起更深刻的共情,此时的共
情是立体的、全面的。

(二)故事共情:用“真实”营造冷门题材的温度
“生与死”、“相互成长与救赎”是《人生大事》中极为重要的主题,在
经历生死与探索中,片中人物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旧身份被抛弃,而精神
得到升华。整个故事为何能够呈现得相对完整,离不开导演对殡葬行业的观察
和深入研究。导演在开拍前做了非常多殡葬的调查,且有家人从事殡葬行业,
其切身体会和细致观察都是影片能够呈现的基础。
讲好生死故事并不简单,“死亡”二字在中国多数情况是避而不谈的。然
而,影片在一开始便将人的死亡展现给观众,武小文外婆的死让观众很快意识
到这是较为沉重的殡葬题材电影。“人生大事”一词首次出现在武小文舅妈口
中:“我警告你啊,这可是儿子一辈子的人生大事”。舅妈只把儿子的比赛当
作人生大事,全然不顾外婆的离去。什么才是“人生大事”?出生、结婚还是
死亡?“人生除死无大事”,莫三妹父亲一语点明主题,也道破生死之道。影
片中的五次葬礼逐层递进,既是故事发展的驱动,也是影片对死亡思考的逐步
深入。武小文从最初对死亡一无所知,不相信外婆离去,到莫三妹告诉她外婆
不会再回来了,再到最后录有外婆声音的手表被修好后,才相信外婆变成了
“天上的星星”,电影中,莫三妹引导武小文去理解死亡,使她接受了外婆的
离去。这些动人情节设计展现了导演在创作中,将共情理念融入其中,在告诉
观众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的同时,也让观众内心感受到冰冷的“死亡”背后的
情感温度。

(三)场景共情:视听技巧下的共情技巧运用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电影,导演在场景构建时,将电影取景地定在湖北武汉,
武汉方言和爽快的人物性格,给电影添了几分江湖气。导演通过莫三妹一系列
的动作将当地烟火气和市井街巷展现得很到位,通过空镜头的配合,使环境细
节更为突出。武汉方言与主角的性格也非常搭配,创造了整部电影的和谐美感。
这些细节设计让观众更能相信故事的真实,达到共情传播效果。
薛晓路认为,细节化叙事有利于更好地还原百姓生活中的平凡与温暖片段
【3】。《人生大事》中的细节随处可见。最让笔者动容的是,在小文的生日派
对上,把小文吓到且代表死亡的“黄瓜”和“茄子”也被摆在了礼物的周围,
导演意在说明死亡和出生一样,值得被尊重。整部电影的视听语言以真实作为
底色,大量的手持、近景特写,营造了不确定性的生活环境以及人物内心的困
顿。剪辑节奏上也是较为简洁明快的,该快的地方快,该抒情的时候音乐的使
用恰到好处。光影不仅是画面美感的塑造,更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映射。经典电
影《末代皇帝》中青、黄、紫等色调是基于溥仪当时内心世界和真实世界环境,
采用不同的色调展现人物的心境。《人生大事》中暖色调和冷色调在殡葬题材
电影中运用的非常到位。整部影片中色调最为强烈突出的便是莫三妹的店铺,
在遇到小文前,店内画面一直以冷色调为主,狭窄的空间让人觉得压抑。而随
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关系变得融洽后,色调便恢复明亮,传递出温暖与家庭的
感觉。所以,在视听方面,《人生大事》通过环境、镜头语言和光影色彩等技
巧营造场景,共情的感染力从现实逻辑和叙事逻辑中真情流露出来,产生了很
强的艺术张力。
(四)文化共情:传统文化的中国式浪漫呈现
近年来,本土影视作品的浪漫化得到人们的认可。在网络上,经常也见
“这是只属于中国人的浪漫”。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恰逢中国农历
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国人常感“一年之计在于春”,张艺谋导演以专属二
十四节气的影视作品作为开场倒计时,唯美而诗意,新颖而动人,中华民族的
智慧与中国人的浪漫完美交融,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普遍赞誉。
影片中,莫三妹就像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孙悟空,武
小文则像外表坚强、内心敏感的小哪吒。作为中国神话里最为叛逆的形象之二,
两人的相遇无疑给现实题材增添了一份专属的中国浪漫。
《人生大事》的大团圆结局,也符合中国人所接受的中国式浪漫团圆,电
影最后,不是亲情关系的五个人却有着比家人更深厚情感,他们坐在“上天
堂”门口,抬头仰望天上的星星,星星中有逝去的外婆、逝去的莫三妹父亲和
更多逝去的人们,这也将“种星星”的殡葬行业和“人生大事”紧密结合,导
演有意将温暖浪漫的基调保留到了最后一刻,化解对于死亡的恐惧和逝去的悲
痛,让观众看完后回味悠长。在去年疫情尚未结束的社会环境下,该片也凭借
强有力的共情传播获得了 17.12 亿票房。

(五)理性回归:生与死的情感共鸣和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
《人生大事》共情传播效果无疑十分成功,但在感动之余,也引发我们对
于共情传播的一些思考。
我们常常在电影中会看到刻意煽情的片段,这令观众产生共情疲劳,也不
利于传播。所以,共情对于一部好电影并不是唯一的、首要的要素,现实题材
电影最终聚焦于受众的理性思考比纯粹的共情更为重要。在讲一个好故事的时
候,要以退为进,以讲故事为主,对情感输出和主观感受不刻意煽情,对于共
情点到为止,在关键节点形成有力的冲击力比通篇煽情更为高超。《人生大
事》在展示生与死的情感共鸣时,不断引发观众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因此,
理性是共情的前提,电影在价值表达层面的成功离不开理性回归。

参考文献:
[1] 吴 飞 . 共 情 传 播 的 理 论 基 础 与 实 践 路 径 探 索 [J]. 新 闻 与 传 播 研
究,2019,26(05):59-76+127.
[2][ 匈 ] 卢 卡 契 . 卢 卡 契 文 学 论 文 集 ( 二 )[M].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1980:48.
[3]胡智锋,尹力,滕华涛,王一川,饶曙光,尹鸿,丁亚平,薛晓路,乔梁,钟大
丰,王海洲,潘若简,程樯,吴冠平.新时代影视创作的温暖现实主义[J].北京电影
学院学报,2022(06):4-23.

作者信息:黄柏畅,本科生组,15273238050,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
音与 主持艺术专业,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 100 号广西大学,指导老
师张伟超老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