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
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
《维摩诘经》导读 001 关键词

序言
从这讲开始我们共同学习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维摩诘经.
1,我们为什么选择学习《维摩诘经》?
第一,这部《维摩诘经》与我们前面学习过的《金刚经》和《心经》同属于佛陀的二时
教法,所以学习完《金刚经》《心经》再来学习《维摩诘经》可以互相印证;
第二,这部《维摩诘经》与前面学习的《金刚经》和《心经》的那种风格完全不同,
《维摩诘经》有着非常丰富的故事情节,非常地生动,形象,所以维摩诘经即是一部大乘佛法
的经典同时文学史上及其优秀的作品.那么我们学习完《金刚经》和《心经》再来学习《维摩
诘经》就是想让大家体会不同风格的佛经。
2,我首先要在这里还是要声明我们下面《维摩诘经》的学习是假定听众已经完整收听了、学
习了前面《金刚经》的 61 讲的内容,因为在涉及到这 61 讲内容当中讨论过的大乘佛法的教
理部分(“权便中观”与“究竟中观”等)就不再重复了。前边我们学习金刚经的时候我们
提出了权便中观与究竟中观的见解,如果你在学习《金刚经》的时候你能够已经很好的认同了,
理解了这权便中观和究竟中观.那么我们现在学习《维摩诘经》境界的时候,你就很容易的契
入,很容易的理解.那如果你学过了《金刚经》但是暂时还不能够认同和理解权便中观和究竟中
观.那么你现在读《维摩诘经》的时候,你可以把《维摩诘经》当作一部具有极其丰富的艺术想
象力的文学作品来阅读也是可以的.
3,《维摩诘经》的版本问题
下边我们学习讨论下《维摩诘经》的版本问题.根据唐朝的《开元释教录》这本书的记载,也
就是到了唐朝的时候《维摩诘经》一共有七个汉译本,最早的译本是译于东汉,也就是说佛
教传入中国,传入汉族地区不久这部经就被翻译成了汉语。但是到目前为止汉译本仅存三部,也
就是《开元释教录》的七个译本其中有四个汉译本已经失传.现存的三个汉译本如下:
一,三国吴国支谦译本(《维摩诘经》)-最早的汉译本
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维摩诘所说经》)
三,唐玄奘译本(《说无垢称经》)
以上三个汉译本中以鸠摩罗什译本流传最广,这是汉译本的情形。在西藏,维摩诘经还存有
一部藏译本。也就是到今天为止《维摩诘经》被翻译成汉语和藏语一共是 4 个译本.但是我特
别强调的是非常可喜的是在 1999 年 7 月 30 日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学者们在考察布达拉宫的
梵文佛经抄本时,居然发现了一部完整的《维摩诘经》梵文原本。这是发生在 1999 年的 7
月 30 号.这件事非常重要.到了 2004 年日本学者完成出版了梵、藏、汉对照《维摩诘经》,也
就是把在布达拉宫发现的梵文本与现存的藏译本和 3 个汉译本以对照的形式排列出来了。这
是日本学者到了 2004 年完成的工作。《维摩诘经》这个梵本原本的发现对于我们现在能够更
准确的理解《维摩诘经》的法义有着非常的大的意义。 我们这次在这里学习《维摩诘经》首
先尊重习惯还是依据鸠摩罗什的译本来学习,因为毕竟在汉地流传最广的是这本鸠摩罗什的
译本,但是我们要参考玄奘法师的译本。在一些不好理解的词句,段落我们要对照刚刚发现
的这个《维摩诘经》的和梵文原本。当然我们这次在喜马拉雅 FM 上学习《维摩诘经》这个
学习还是初步的,我们力求把它讲的通俗些,一些过深的法义我们先不涉及。
下面开始学习《维摩诘经》。首先看这部经的名字
4,经名:梵文:vimalakīrtinirdeśa 现存原本的名字
vimalakīrtinirdeśa 这个经名有俩个词组成第一 vimalakīrti,第二 nirdeśa.那我们先看第一个
词 vimalakīrti 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人名,这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一位大长老,一位大居
1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
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
士。这个人就叫做 vimalakīrti。那他这个名字由 vimala 和 kīrti, 又是 2 段组成,vimala 是什么
意思?mala 就是“污垢”的意思,vimala 就是“没有污垢”的意思。kīrti 是“称誉”“名誉”
“名声”“名望”的意思。那么这俩个词组合起来 vimalakīrti 那么在我们汉传佛教对这个名字
有三种翻译;第一种是意译就是把这个词的意思翻译过来 vimala 没有污垢就翻译成无垢,
kīrti 是“称誉”“名誉”的意思,因此就翻译成“称”,所以第一种翻译把 vimalakīrti 翻译成
“无垢称”、这就是玄奘法师的翻译,这个人名的第二种翻译也是一个意译这个 vimala 没有
无垢玄奘译作无垢,那么也有人把这个译作净,无垢就是净,所以翻做净;kīrti 是名声,名
望的意思,因此把 kīrti 翻译成名,因此 vimalakīrti 这个人名,第二种翻译就叫做净名。这个名字
第三个翻译音译 vimalakīrti 一共 5 个音节,在音译的时候省略成 3 个音节就叫做:维摩诘。鸠
摩罗什大师就把这个名字就译作维摩诘。第二个词 nirdeśa:就是说,所说的意思。那么
vimalakīrtinirdeśa:这个经的全名翻译过来就是维摩诘所说。那么鸠摩罗什大师就是把这部经
译作维摩诘所说经,译的跟现存的梵本原本的经名是非常的对应非常准确。大家注意我们前
面讨论过了说在佛教文献里面佛经这个经都是佛说,但是佛经里也不是句句都是佛亲口所说,
可以是菩萨说,可以是佛弟子说但重要的是菩萨说,佛弟子说之后佛给与印可,佛印可的也
属于佛所说。比如我们刚刚学习的心经,实际上是观自在菩萨所说,但是佛陀印可了所以心
经也属于经。那么这部维摩诘所说经实际上里面的主要的段落,这部经的主体部分都是这位
维摩诘居士所说,只不过维摩诘居士说完之后作佛陀给与了印可,给与了赞叹.因此维摩诘所
说等同于佛说,因此这也可以是一部经.鸠摩罗什大师把这部经翻译成《维摩诘所说经》。
5,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把《维摩诘所说经》一共分为十四品:
一部完整的佛经按照传统它都应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品算做序分-前言
第二品到第十二品为正宗分-主体部分
第十三品和第十四品为流通分-结束语
在我们汉传佛教的传承把鸠摩罗什译本的十四品做了如上的划分。
佛國品第一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维摩诘经的第一品鸠摩罗什把这品译作佛国品,大家看经文。
如是我聞我们在学习《金刚经》的时候已经讨论过了一部完整的佛经都是这句话开头为什么
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在这里不解释了.一時这跟《金刚经》一样,我们在讲《金刚经》的时候解
释过了在这里不解释了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佛指的就是释迦摩尼,那下面显然指的是地方,
什么地方?毗耶离:梵文是 vaiśālī 鸠摩罗什音译成毗耶离 vaiśālī 是一座城市的名字,维摩诘经
的主角这位维摩诘居士就住在 vaiśālī 这个城里,那么这个城是 licchavi 这个国的国都,vaiśālī 我
们也译作离车国,那么生活在离车国的人就是离车族,注意维摩诘就是离车族的人,这个 vaiśālī
鸠摩罗什音译成毗耶离,玄奘法师就译为“广严城”。在这个城里有一个花园鸠摩罗什译作庵
罗树园,庵罗 āmra 就是一种水果(类似芒果)庵罗树就像芒果树为什么叫芒果树花园?是一
位女士送给释迦摩尼的花园这位女士就叫 āmrapālī 由这位女士送给释迦摩尼的这个花园所以
大家就叫做庵罗树园.那么这花园被释迦摩尼改造成一个精舍一个重要的讲法的地方.往下看经

文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比丘 bhikṣu 的音译,前面我们讲《金刚经》的时候解释过了,那么这个


时候释迦摩尼佛在毗耶离的庵罗树园与这些大比丘一共有八千位共同在这里居住,大家想这
个花园还是很大,这个社区还是相当大。大家注意这里讲的是大比丘,那也就是绝大多数都
应该是证了阿罗汉的,阿罗汉就是声闻乘(小乘佛教)的最高成就者,他们已经灭尽了一切
的烦恼,已经断除了自己的生死的束缚,已经获得了自我的解脱证入了涅槃。所以称这些
比丘为大比丘,一共有八千位与释迦摩尼共住在这个花园。
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