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1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摇 摇 摇 摇

郑子昂

从刊本到手稿
———王建中钢琴作品《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研究( 上篇)

摘摇 要:摇 王建中先生的钢琴独奏作品《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这部


作品在 1976—2018 长达 42 年间不断出版,刊本繁多,不尽相同。 且目前有五个不同
的手稿版本。 本文在上篇中主要研究刊本,通过历年来出版的刊本将作品分为两个系
统版,对两个系统版的各刊本进行版本比较,并为读者选择刊本提供建议。 在上篇的
最后一个部分笔者溯源了刊本 42 年间的出版情况,为作曲家的创作过程建立了一个
清晰的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刊本研究中得到的结果与下篇中的手稿研究密切
相关,为手稿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关键词:摇 王建中摇 《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摇 乐谱版本研究摇 手稿研究摇 中国钢琴音乐

前摇 言

摇 摇 王建中(1933—2016) 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
长、作曲系教授。 他在钢琴创作领域成果斐然,留下了一批中国钢琴音乐佳作。 上海音乐学院钱
亦平教授将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归纳为如下四种情况:
1. 根据中国民歌或歌曲进行创作。
2. 根据中国器乐曲或戏曲品种进行创作。
3. 根据外国民歌或歌剧主题进行创作。
4. 专门的创作,有的是为钢琴家出国演出的需要,有的是钢琴比赛的委约之作。
王建中的钢琴创作始终根植于中国传统音乐,并结合他一生不断学习的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创
作出了既为中国听众广泛接受与喜爱,又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不断被许多华人钢琴家演奏的佳作。

摇 钱亦平:《 中国风格钢琴创作的成功探索———王建中钢琴作品特色简介》 ,载于童道锦、王秦雁主编《 王建中


钢琴作品选》 序言,上海音乐出版社,第 VIII 页。

收稿日期:2019-11-19摇 中图分类号:J609. 2

文献标识码:A摇 文章编号:1008-2530(2020)01-0076-13
作者简介:郑子昂(1995-) ,女,上海音乐学院 2017 级硕士研究生( 上海,200031) 。

76
郑子昂:从刊本到手稿

2016 年王建中在美国去世,他的两位女儿联系了上海音乐学院,将王先生的手稿悉数捐赠
给了学院的图书馆特藏室。 作为学生志愿者,笔者参与了手稿整理和编目工作,并在这个过程
中,与导师一起研究了几部作品的手稿,发现了其中存在许多有趣的、值得研究的内容。 在经过
了整理与比较之后,我们首先选择了《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 下简称《 山丹丹》 ) 这首在中国广为流
传的作品进行研究。
之所以选择《 山丹丹》 进行研究的具体原因如下:
1. 无论是作为歌曲还是钢琴曲,它在中国都脍炙人口、深受欢迎。 钢琴作品更是成为了中国
钢琴音乐的经典保留曲目。
2. 是王建中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之一。
3. 从手稿和历年来的刊本可以看出,王建中修改了近四十年。 在 2013 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
版的《 王建中钢琴作品选》 的后记( 下简称“ 后记冶 ) 中,作曲家写道:“ 与前相比,在这次将要出版
的曲集中,变动最大的当属《 陕北民歌》 中的《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曲。 此曲最初就先后出版过
两种不同的单行本。 其中的一种流行较早,使用较多,因而就选入了上次的曲集。 这次我将予以
更改,本集中将要选入的是乐曲的初稿,也较符合我的本意。冶 可见这部作品有两个不同的刊本
系统,作曲家最后选择了不那么流行但却更符合他本意的那一版。 这引发了笔者对其进一步探
究的兴趣。 通过笔者对这部作品刊本和手稿的研究,上述作曲家后记中的每一句话都得到了
验证。

一、从民歌到钢琴独奏作品

摇 摇 《 山丹丹》 最初是一首歌曲,由陕甘宁边区文艺工作组成员们共同完成,并于 1972 年首次刊


登在《 人民日报》 上。 歌曲的形式是带领唱的合唱,由刘烽、李若冰提议创作,刘烽作曲,徐锁、关
鹤岩、刘烽、冯富宽集体作词。 这首歌曲使用了陕北民歌中最典型的信天游的曲调,所有的歌词
都是创作小组的成员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与对革命的感受创作而成,多次运用了陕北民歌信
天游中的比兴手法和衬词,语言贴合陕北民众的生活,十分平实生动,字里行间彰显了人民群众
对于红军战士到达陕北的欢迎和感激之情。
刘烽在创编这首歌曲时使用了陕北民歌的曲调,整首歌曲分为三段 A-B-A爷 。 歌曲前奏是
一个节拍自由的散板, A 段主题旋律风格悠长而抒情,与靖边民歌《 咱陕北人跟得是刘志丹》 最
为接近。 间奏用了民歌《 白灵子过河》 的主干音。 B 段用的是陇东民歌《 十八姐担水》 的曲调,是
一个热烈的快板,表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的欢乐情绪。
在歌曲诞生的随后一年(1973 年) ,王建中便创作了钢琴独奏曲《 山丹丹》 。 他在创作时直接
采用了原曲各个部分的曲调,并且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各部分的性格特征均与原歌曲相符合。
唯有在结尾处,歌曲是一个歌颂性的高潮,而钢琴作品则是柔美的、消逝的,这个问题的发现启发
了笔者对于这部钢琴作品的进一步探究。

摇 童道锦、王秦雁主编:《 王建中钢琴作品选》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186 页,“ 后记冶 ( 王建中撰写) 。


摇 夏滟洲:《 永远的“ 山丹丹冶 ———歌曲掖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业 诞生记》 ,《 光明日报》 ,2019 年 10 月 14 日第 9 版。

77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1 期

二、《 山丹丹》 刊本研究

摇 摇 ( 一) 刊本概览
《 山丹丹》 属于王建中创作的钢琴组曲《 陕北民歌》 中的一首。 它于 1976 年由人民音乐出版
社首次出版,截至目前,最新一版由时代文艺出版社于 2018 年出版。 在这 42 年间,它的刊本多
得无法统计。 通过对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与网络的大量信息检索,笔者目前掌握到了
八个具有典型性且影响力较大的刊本。 为方便之后的研究与表述,笔者将八个刊本按照出版的
时间顺序进行编号,之后笔者都将采用版本编号进行表述。 ( 见表 1)
表1

版本编号 出版日期 曲集名称 出版社 小节数

E1 1976 年 《 陕北民歌四首》 人民音乐出版社 156 小节

E2 1978 年 《 陕北民歌四首》 人民音乐出版社 175 小节

E3 1994 年 8 月 《 中国钢琴作品选》 人民音乐出版社 175 小节

E4 1995 年 《 王建中钢琴作品集》 上海音乐出版社 156 小节

E5 1995 年 12 月 《 中国钢琴名曲曲库》 时代文艺出版社 156 小节

E6 1996 年 4 月 《 中国钢琴名曲 30 首》 人民音乐出版社 156 小节

E7 2013 年 5 月 《 王建中钢琴作品选》 上海音乐出版社 175 小节

E8 2015 年 《 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第四卷》 上海音乐出版社 175 小节

摇 摇 表 1 中各刊本的小节数也可以体现出这部作品具有两个不同的系统版,小节数为 156 的刊
本为一个系统版,而小节数为 175 的刊本为另一个系统版。 但是,小节总数只能提供这部作品体
量方面的差异,究竟还有哪些差异形成了这部作品的两个系统版呢?

( 二) 刊本核心差异
1. 曲式结构与变奏手法
摇 摇 首先,从曲式结构的角度出发,笔者发现“156 小节冶 组的刊本 E1、E4、E5、E6 完全相同,“175
小节冶 组的 E2、E3、E7、E8 完全相同。 于是,笔者将“156 小节冶 组刊本命名为 1995 系统版,“175
小节冶 组的刊本命名为 2015 系统版,并做了两个系统版的曲式结构简表。
表 2摇 1995 版( E1、E4、E5、E6) 曲式结构

A B A爷
引子 间奏
a a1 b b1 b2 b3 a2 a3

摇 在手稿中,作曲家是从主题 a 开始标注小节数的,因此笔者遵照作曲家的标记方式。

78
郑子昂:从刊本到手稿

表 3摇 2013 版( E2、E3、E7、E8) 曲式结构

A B A爷
引子 间奏
a a1 b b1 b2 b3 b4 a2 a3

摇 摇 对比两表可发现单从曲式结构上看,2015 系统版的 B 部分比 1995 系统版多了一个变奏。


对照谱面,实际上 2015 系统版从 b2 变奏开始就已经和 1995 版完全不一样了。
谱例 1.
a. 1995 系统版 b2 变奏

b. 2015 系统版 b2 变奏

c. 2015 系统版 b3 变奏

79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1 期

摇 摇 谱例 1a 是 1995 系统版的 b2 变奏,作曲家使用了完整的主题旋律并进行了旋律加花变奏。


而 2015 系统版的 b2 变奏则提取了旋律的骨干音,将骨干音镶嵌进一系列琶音织体中。 如谱例
1b 所示,主题的旋律骨干音出现在下行琶音式织体的最高声部。 而在变奏 b3 中,旋律骨干音交
由左手演奏,伴奏织体是迂回的分解琶音。 从织体的相似程度可以看出 2015 系统版的 b2 和 b3
变奏属于同一个变奏群。
综上所述,两个系统版由于内部的变奏手法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了曲式结构的变化。
从 1995 系统版的旋律加花变奏到 2015 系统版提取骨干音进行变奏,这一“ 繁冶 一“ 简冶 ,体现了
两个系统版最根本的核心差异。
2. 音乐本体形态
在音乐本体形态方面,笔者发现了位于作品引子部分与 A 部分开始处的两处核心差异。
谱例 2. 引子部分
a. 1995 系统版

b. 2015 系统版

引子均为散板,自由节奏。 1995 系统版的开头使用了双音倚音,2015 系统版的开头使用了


复音倚音,这也成为了区分两大系统版的重要依据之一。
谱例 3. A 部分开头
a. 1995 系统版

80
郑子昂:从刊本到手稿

b. 2015 系统版

在 A 部分,两个版本最大的差异还是在左手伴奏声部。 1995 系统版的伴奏声部在节奏上更


为规整,多为保持音,为右手主旋律提供了纵向和声上的音响支撑,显得安静沉稳。 而在 2015 系
统版中,伴奏声部始终有一个持续切分的层次,这个层次贯穿在了主题 a 各处,使得 2015 系统版
十分符合作曲家在谱中写的“ appassionato冶 的性格特征。
3. 速度
1995 系统版刊本均无速度要求,而 2015 系统版刊本各个段落均有具体的速度要求。
从两个系统版的核心差异中可以看到作曲家对于这部作品某些局部不同的乐思。 总体而
言,两个系统版由于上述的核心差异而各具特色。 读者在演奏此作品时,首先应充分了解两个系
统版,再根据个人喜好与所擅长的钢琴技巧加以选择。

( 三) 两个系统版内部的刊本比较
两个系统版内部均有四个刊本,而这些刊本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些差异有些可能是作
曲家的改动,有些可能是编辑的改动,便于读者进行演奏。 在此部分笔者将在系统版内部进行刊
本比较,通过研究各刊本的差异,总结各刊本的特征,为读者选择刊本提供建议。
1. 1995 系统版
在该系统版中,笔者发现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钢琴名曲曲库》 ( E5) 与 1996 年人民
音乐出版社《 中国钢琴名曲 30 首》 ( 刊本 E6) 相差无几,二者仅有个别指法不同,且主编都是魏廷
格先生。 由于魏廷格先生在 E6 的前言中对该版本的编注情况有详述( 下文将阐述) ,因此笔者
省略了 E5,仅在 E1、E4、E6 三个版本中进行比较。
在版本比较中,由于核心差异例如曲式结构、局部的音乐本体形态已经成为区分两个系统版
的重要依据,那么系统版内部的差异显然并不会触及到作品本身固有的形态,而是更多地关乎表
情记号、演奏法、力度记号等要素。 而关于音乐本体形态这个要素,有些时候它能够成为核心差
异,例如上述的引子开头与 A 部分开头。 但有些时候它并没有那么重要,尤其是在系统版内部。
81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1 期

比如作曲家可能只是在和声上进行微改动,添加或者减少单个音,但是整体的效果却听起来差不
太多。 像这样的音乐本体形态差异笔者也归到了非核心差异中。
笔者在这里以 E4 版本为“ 样本冶 对三个刊本的各个段落进行逐小节比对,发现了近四十处
差异。 ( 由于文章篇幅限制,表 4 为表格节选)
表4

演奏法 / 表情记号
作品结构 版本 音乐本体形态 结论
/ 力度记号
在 1995 系统版刊本的引子
引子 倒 数 第 二 小 节 伴 奏 声
E4、E1 相同 部 分, E4 与 E6 基 本 相 同。
引子 部不同
相较于 最 早 的 E1 版, 作 曲
E4、E6 相同 相同 家稍改动了伴奏声部。

第 6 小节伴奏声部节奏稍有 E4 的连线比 E1
E4、E1
不同 更多

1. 第 6 小节 伴 奏 声 部,E4、
A E6 左 手 声 部 多 在 A 部分,E6 版本最具民族
E6 相同
(1—23 处地方 都 添 加 化色 彩 并 且 有 完 善 的 演 奏
2. 第 5 小 节 伴 奏 声 部 最 后
小节) 了连 音 线, 演 奏 记号。
E4、E6 一拍的和弦,E6 结合了 E1、
效果更 加 连 贯
E4 中的音,既有民族化的和
绵延,符合 A 主
声效果,又有纵向音响上的
题的性格。
支撑。

摇 摇 通过表格中的内容,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 E1 版的音乐本体形态与 E4、E6 相差无几;表情记号基本上是全面的,但是相对其他两个
版本来说仍不够完善;连线最少,和另外两版比较起来相当于“ 初稿冶 。
2. E6 是 1996 年出版的,距离第一版的出版时间长达二十年。 然而编辑在编订 E6 版时,并
没有完全摒弃最早的 E1 版,而是在之前两版的基础之上进行修订。
3. 从谱面上表情记号的完整性角度出发,1995 系统版内部的三个版本是逐渐完善的。 例如
E4 版的连线、演奏提示比 E1 完整,而 E6 版的连线则比 E4 多,更加丰富的演奏法和表情记号增
强了音乐的动力性,突出了主题的性格,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利用演奏法对主题旋律进行的民族化
“ 润腔冶 。
综上,1995 系统版内部的三个版本主要是演奏法的区别。 相较于前两版,E6 的演奏法最全
面,连线、断句更细致,给予读者更多的演奏提示,并且编辑在修订的时候还增加了指法 ,为钢琴
教学提供参考,实用性更强。
在 E6 所属曲集《 中国钢琴名曲 30 首》 中,编注者魏廷格先生在前言中写道:“ 本书中的乐
曲,都已经在不同的出版物中正式发表过。 但以往版本均程度不等地存在以下问题……为此,编

摇 这种手法笔者将在下文称为“ 演奏法润腔冶 。
摇 《 山丹丹》 的其余刊本均无指法。

82
郑子昂:从刊本到手稿

者逐一访问了本书乐曲的 13 位作者中的 10 位,信访了 1 位……经与作曲家共同研究,审订了作


品的最新版本。 它与以往版本的主要不同大致为:
1. 修订、确认了与弹奏有关的( 除踏板以外的) 所有标记;
2. 改正了错讹;
……
3. 加注供参考的指法;
总之,编者力求使本书成为准确、合理、实用、便于理解和弹奏的版本。冶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E6 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因为编辑在编订的时候和作曲家本人
取得了联系,并且共同研究出最新版。 另外,这个版本中的指法是编辑加入的,他的目的是为了
便于钢琴学生的学习和演奏。
1995 年上海音乐出版社的《 王建中钢琴作品集》 ( E4) 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因为上海是作
曲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王建中先生当时在上音担任副院长一职。 同时,E4 是作曲家的第一本
作品集,里面的作品定由作曲家本人亲自提供,与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
笔者认为,演奏 1995 系统版的《 山丹丹》 ,若是读者想要更多演奏提示与指法提示,可以选择
更加实用的 E6 版。 E4 版由于与作曲家本人的直接关联,也可以选择。 但 E1 版由于年代太过久
远,演奏法也不够全面,不建议选择。 此外,在版本比较中被笔者省略的 E5 版《 中国钢琴名曲曲
库》 由于与 E6 版相差无几,也可以选择。 但是 E5 和 E6 中刊印的作品创作时间“1974 年冶 有误,
从作曲家的初版手稿和作曲家亲自修订的最新版( E8) 可知,这部作品的创作时间应为 1973 年。
(2)2015 系统版
在 2015 系统版的四个刊本中,E3 直接沿用了 E2,只不过 E2 中的表情术语为中文,而 E3 中
的为英文。 E6 和 E8 基本相同,E8 仅比 E6 多了一个表情记号“ piu vivo冶 。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
选择了 E3 和 E8 进行 2015 系统版内部的版本比较。
1. 速度
首先,E3 版出现了一处印刷错误。
谱例 4. 引子部分
a. E3摇 摇 摇 摇 b. E6摇 摇 摇 摇 c. E8摇

在谱例 4a 中,作曲家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规定速度的,然而在之后所有的段落中,作曲家均
是以二分音符为单位来规定速度。 并且 2013 年出版的 E6 和 2015 年出版的 E8 在此处也均是以
二分音符为单位。 由于 E3 直接沿用了 E2,因此这个印刷错误在 E2 中也有。
除此之外,E3 和 E8 版本各段落的速度也有不同,笔者将其整合在了表 5 中。

摇 魏廷格编著:《 中国钢琴名曲 30 首》 “ 前言冶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版。


83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1 期

表5

版 B A爷
引子 A
本 间奏 b3 b4 a2 a3

Allegro con
Rubato Appassionato Meno mosso Allegro Appassionato
E3 brio = 50
筮 = 60 = 50 = 56 = 88 = 60
= 88

Rubato Appassionato Allegro vivace Meno mosso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E8 = 50
抑60 = 50 = 76 = 56 vivace = 50

摇 摇 通过表 5,可知两个版本各个段落的速度大体上相同,但是 E3 版无论是在 B 部分还是 A爷 部


分,速度变化的幅度都比 E8 大。 尽管 E8 是 2015 系统版最新的修订版,但从上述情况来看,音乐
上的张力不如 E3 强,演奏上的难度也比 E3 弱。 笔者认为两个版本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速度调
整,可能是作曲家考虑到了这首作品的受众程度。
《 山丹丹》 作为作曲家最受欢迎的钢琴作品之一,在近四十年间受到各大曲集的“ 青睐冶 ,不
仅仅收录在作曲家本人的曲集中,也作为经典作品被遴选到各大钢琴曲集中,还经常出现在钢琴
考级曲目中。 这么一来,作曲家就要照顾到众多钢琴学生甚至业余演奏者的水平,在不影响作品
各段落性格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速度,降低难度,从而使作品适合更多人来诠释。 那么专业的演奏
者是否需要完全按照作曲家的速度要求进行演奏呢? 这一问题或许需要对各演奏家的录音进行
版本比较得以明晰,笔者将撰文另作陈述。
2. 演奏法和力度记号
在演奏法和力度记号方面,两个版本共计有十八处不同。 E3 的力度记号有两处不太合理,
并且演奏法也不如 E8 丰富。 以下举两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在 E3 中,力度“ p冶 标在在了 C2 音正下方,然而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弱起句,乐句的起始音在
前一小节,因此更加合理的力度标记也应该位于前一小节。 如谱例 5b 所示,E8 中的力度“ p冶 就
在比较合理的位置。
谱例 5. 2015 系统版 A 部分 a 句
a. E3摇 摇 摇 摇 摇 摇 b. E8摇 摇

在谱例 6a 中,E3 仅在 137 小节有一处小连线和一个力度记号“ mp冶 ,而 E8 的表情记号则丰


富得多,不仅有 4 处连线,还有保持音、跳音等演奏法,并且在 134 小节和 137 小节均有力度记
号,分别为“ ff 冶 和“ p冶 。 可见 E8 版充分使用了演奏法润腔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演奏法为旋律润
色,使得音乐的动力性、形象性更加突出。

84
郑子昂:从刊本到手稿

摇 摇 谱例 6. 2015 系统版 B 部分 b4 变奏
a. E3 第 134—138 小节

b. E8 第 134—138 小节

3. 音乐本体形态
在音乐本体形态方面,两个版本共计有五处差异。 以下举两个代表性例子。
上文提到,2015 系统版的 b2 、b3 变奏均使用的是提取旋律骨干音的变奏手法。 在 E3 中,作
曲家全部使用了旋律骨干音。 但在 E8 中,作曲家采取了主要使用旋律骨干音,部分结合旋律片
段的变奏方式。
谱例 7. 2015 系统版 B 部分 b3 变奏
a. E3摇

b. E8摇

E3 全部使用旋律骨干音的手法类似练习曲,技巧较单一。 而 E8 结合进旋律片段的做法不
仅更完整地保留了原民歌旋律,增加了音乐性,技巧上也更难。
还有一处明显的音乐本体形态差异在 153 小节。 如谱例 8 所示,E3、E8 的右手声部完全相
同,但 E8 的左手声部比 E3 多了 g1 、f1 、c1 三个音。 实际上,这三个音是与谱例 9 中 A 部分一开始
的三个带八度倚音的双音相呼应的,这个调整体现了作曲家更加注重前后乐思的统一。
谱例 8. 2015 系统版 A爷 部分 a2 句
a. E3 第 152—153 小节

85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1 期

b. E8 第 152—153 小节

谱例 9. 2015 系统版 A 部分 a 句第 1—2 小节( E8)

综上,在 2015 系统版内部的四个刊本中,E2、E3 的谱面上有一些印刷错误和不够合理之处,


但这些都在 E7、E8 中得到了修正,并且 E7、E8 中丰富的句法、清晰的演奏提示不仅给音乐增添
了动力性,也给予了读者更加明确的演奏方向。 因此,演奏这部作品的 2015 系统版,笔者建议选
择 E7、E8 版本。

( 四) 历年刊本变化溯源
1976 年,正值作曲家在中央乐团工作时期,《 山丹丹》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首次出版,收录在了
单行本《 陕北民歌四首》 ( E1) 中。 在第一版刊本中,《 山丹丹》 属于 1995 系统版。 时隔两年(1978
年) ,单行本《 陕北民歌四首》 第二次出版( E2) ,这次的刊本属于 2015 系统版。 同时也印证了作
曲家在“ 后记冶 中的话:“ 此曲最初就先后出版过两种不同的单行本。冶 在最早的两版刊本中,表
情术语基本为中文。 图 1 是这部作品最早的两版刊本封面。
图 1. 《 陕北民歌四首》 封面

摇 同注 。
86
郑子昂:从刊本到手稿

1994 年,《 山丹丹》 被选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编的《 中国钢琴作品选》 ( E3) 中。 这次的刊


本沿用了 E2,属于 2015 系统版,表情记号全部改成了外文。 然而两个版本均存在一些印刷错误
以及不合理的力度记号位置。
1995 年,《 山丹丹》 收录在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王建中钢琴作品集》 ( E4) 中。 当时作
曲家已从北京调回上海并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一职。 该曲集是他的第一本曲集,所有曲目
均由他本人亲自修订。 在这本曲集中,他选择了 1995 系统版的《 山丹丹》 ,相较于 1976 年最早的
刊本,他丰富了演奏法,并对作品进行润腔装饰。 同时也对应了作曲家在“ 后记冶 中说的话:“ 其
中的一种流行较早,使用较多,因而就选入了上次的曲集。冶
同年 12 月,《 山丹丹》 被选入魏廷格、李民俊、许民主编的《 中国钢琴名曲曲库·第三册》
( E5) 中,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此版中使用的也是 1995 系统版乐思。
相较于 E4,此版( E5) 的演奏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且添加了详细的指法标记。 由于该版乐
谱的编辑者魏廷格对乐谱编辑情况的说明并不是特别明确,因此笔者一度不能确定其中的改动
是作曲家所为还是编辑所为。
1996 年,《 山丹丹》 被选入魏廷格编注的另一本曲集《 中国钢琴名曲 30 首》 中( E6) ,由人民
音乐出版社出版。 该版依旧属于 1995 系统版,有详细指法标记,并且与 E5 相差无几。 魏廷格在
该曲集“ 前言冶 中说明了这个版本是他与作曲家共同研究出来的最新版,修正并完善了作品中的
演奏法和表情记号,添加了指法。 这个说明解开了笔者对于 E5 中改动的疑问。 同时,这个版本
( E6) 可视为作曲家本人在世时对 1995 系统版的最后一次修改。
2013 年,上海音乐出版社为出版中国作曲家钢琴作品系列丛书,重新收录并出版了《 王建中
钢琴作品选》 ,作曲家担任责任编辑 。 在这十八年后的第二本作曲家曲集中,他将原先的《 陕北
民歌四首》 更名为《 陕北民歌》 ,《 山丹丹》 ( E7) 包含在内。 这一次他重新使用了 2015 系统版乐
思,同时也对应了作曲家“ 后记冶 中所写:“ 这次我将予以更改,本集中将要选入的是乐曲的初稿,
也较符合我的本意。冶 相较于同属 2015 系统版的 E3,作曲家修正了先前乐谱中的印刷错误与不
合理处,丰富了演奏法。 更重要的是,他对乐曲各段落的速度进行了修改,降低了作品演奏上的
难度,进一步拓宽了作品的受众程度。
2015 年是作曲家去世的前一年,该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
典·第四卷》 再次收录了《 山丹丹》 ( E8) ,这是作曲家本人亲自交予编辑的最后一个版本,它与
E7 基本相同,在 b2 变奏处多了一个“ piu vivo冶 的表情记号。 至此,作曲家本人对于这部作品最后
的选择已经十分明了,他选择了 2015 系统版。
尽管作曲家本人最后选择了 2015 系统版,但是 1995 系统版作为首次出版和再版多次的系
统版,从 1976 年至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影响力甚至大过 2015 系统版,这也是作曲家本人
在“ 后记冶 中所承认的:“ 其中的一种流行较早,使用较多,因而就选入了上次的曲集。冶 尤其是属
于 1995 系统版的魏廷格先生主编的《 中国钢琴名曲曲库》 和《 中国钢琴名曲 30 首》 。 二者是历

摇 同注 。
摇 童道锦、王秦雁主编:《 王建中钢琴作品选》 扉页。
摇 同注 。
摇 同注 。
87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1 期

年来不断重复印刷的刊本,最近一次出版均在 2018 年,后者至 2018 年已经印刷了 25 次。 以上


足以见得 1995 系统版《 山丹丹》 的影响力。
而今,笔者相信两个系统版依旧在不断面世。 它们各具魅力,无法一概而论谁更好,实际上
它们恰恰体现了作曲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观念,同时也是作曲家在这几十年间创作意图的缩影。
希望广大读者在面对这部中国钢琴音乐经典之作时,能够充分了解这部作品存在两个系统版的
事实并进一步去比较与分析,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其中一个系统版。
另外,若要再版《 山丹丹》 ,建议选择《 中国钢琴名曲 30 首》 ( E6) 和《 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
经典·第四卷》 ( E8) 中的刊本作为 1995 系统版和 2015 系统版的代表刊本。 因为以上两个版本
都经过了作曲家本人最后的修订,速度记号、力度记号、表情记号、演奏法皆完整且丰富。
在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特藏室中,《 山丹丹》 存在五版不同的手稿。 这些手稿的创作时间先
后顺序是什么样的? 谱面上有哪些重要的细节? 手稿和刊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以上问题
笔者将在下篇作详细阐述。
( 未完待续)

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蕣

( 上接第 75 页) 的常规心理,用“ 循环冶 动机建立了一种特殊的音乐回忆方式,使得音乐过渡沉迷


于当下,不断往返,造成过度抒情,终而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音乐叙述手法。
在早年的创作岁月中,舒伯特曾因该种迥异于古典主义音乐特质而苦恼。 他的音乐注重抒
情而非逻辑,这一点在大量使用“ 循环统一冶 技法后体现的更加明显。 阿多诺( Theodor Adorno,
1903-1969) 曾说过:“ 舒伯特的主题不断的在流浪、没有方向、就像《 冬之旅》 中在冬天被爱人抛
弃的磨坊主一样,无家可归。冶 如今看来这些为人诟病的创作特质皆为舒伯特自身的一种建构
音乐记忆的叙述方式,而这种叙述方式的根源来自于技法“ 循环统一冶 。 虽然这一技法虽并非舒
伯特首创,但他却以该种手法为根基,将一个主题贯穿循环在作品内部,以不同面貌出现,从而唤
起听众的记忆,造成一种“ 非逻辑性冶 、散文性质的叙事途径。 至此“ 循环统一冶 不再是一种单纯
的“ 技法冶 ,而升华成了属于舒伯特独一无二的抒情音乐“ 叙事风格冶 。

摇 德国哲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 代表著作有
《 新音乐哲理》 《 美学理论》 。
摇 Theodor Adorno,“ Schubert. 冶19th-century Music,Vol. 29,No. 1( Summer,2005) ,p. 10.

8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