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page 01

68
FIGHT
BACK
半年刊

ACSVAW 10|2023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VOL. 68

公義
被質疑講大話
被迫報警嘅
被性侵嘅
究竟係乜?


係我


係我
又係我

page
02-05 反擊專題 ● 公義:司法以外的想像
06-09 感言.敢言 ● 「交換故事空間」- 實踐「敘事公義」的可能
10-11 動向 ● 「平靜未竟:性暴力倖存者與藝術家的對話實驗展覽」
小資訊

修復式正義 敍事公義
Restorative Justice Narrative Justice
聚焦於傷害帶來的影響和修補破裂的人際關係。透過 概念源自於「敍事實踐」(Narrative Practice),提
提供平台讓加害者與受害人進行溝通對話,一方面讓 倡透過受害人敍述其生命故事,尋找亮點和理出意義,
受害人重掌自主,向加害者表達想說的話;另一方面, 以尋求新的詮釋和可能性。設立平台讓受害人向社區
亦讓加害者了解到自己所造成的傷害,並且承認責任, 成員敍述其的經歷,過程中社區成員給予事主肯定和
與受害人共同討論彌補方案。會談結果呈開放性,可 支持,既可以為事主帶來癒療的效果,亦有助事主取
能是一句道歉、賠償或社會工作。雙方亦不必達成共 回一定的公道。
識,受害人可以不接受加害人的道歉及其他彌補建議。
小資訊 page 03

個案流失 Case Attrition


在風雨蘭個案回溯研究(2000 - 2018)的數字中,平均每八個選擇報警的性侵受害人,僅有一位成功透過司法
程序將被告定罪,卻有七個個案被制度拒諸門外,成為流失個案。

「個案流失」的問題,泛指由案件進入司法程序開始至到法庭將被告定罪的整個過程期間,從司法系統中「流失」
的個案數字。個案流失的問題並不罕見,但與性罪行相關的案件尤其嚴重且普及。流失的原因亦有很多,包括執
法人員接案手法不當,致使事主放棄追究、司法程序冗長,事主難抵壓力而退出審訊、舉證門檻過高,司法機關交
付法庭審理的案件甚少,等等。

3,611
風雨蘭深入跟進個案

1,818
有報警人數

221
侵犯者在法庭
第一次判決後定罪的個案

應報式正義
Retributive Justice
強調透過刑罰來懲治犯罪者,以對應其犯罪行為所產
生的罪責,體現於傳統刑事司法系統。
專題

公義:
司法以外
的想像
她的手機備忘錄裏藏有一段長長的文字。 導致我們忽視性暴力倖存者的實際需求,並忽略對司法
制度的局限性進行審視,同時也會忘記還有其他的公義
本來只是壓抑時記錄混亂思緒的碎語,幾年來想起一些 實現方式存在於司法制度之外。
就寫一寫、感受來潮時又寫一寫,她花了很長時間和心
力才讓隻言片語變得完整。 司法制度的限制
2018 年呂麗瑤案中,被控告非禮的前教練最後罪名不
她把文字複製到社交媒體上,手指移到發佈鍵上,但又 成立。但裁判官結案時亦指出:「法庭的裁決或者不一
忍不住刪掉,又貼上,又再刪掉。持續了數星期。她掙 定是事實的反映」。
扎著該不該把心底最害怕讓人知道的秘密說出來。她想
像身份曝光所帶來的恐懼,不被理解、被質疑的痛苦。 「裁判官表示事主證供存有合理疑點,故裁定前教練非
惡言襲來會難以承受,但她更無法忍受這樣逐點腐蝕、 禮罪名不成立。裁判官並稱,法庭的裁決或者不一定是
撕碎、墮入漩渦的日子。 事實的反映,不論裁決是否如事主所願,她勇敢和無私
挺身舉報,無懼社會壓力重提舊事,行為『極之值得讚
她不是想懲罰侵犯者,也沒有心力面對更繁複的程序和 揚』。」(《明報》 2018.11.17)
審問,而只想有人能夠肯定她 —「你沒有錯,你的痛
苦、回憶是真實的。」 「強姦」、「猥褻侵犯」(俗稱非禮)屬刑事罪行,
但此類性暴力事件多難以提供「充分證據」肯定侵犯
可惜,現實常聽到的卻是「你為甚麼不早說?」、「你 者有罪,以達到「毫無合理疑點」,否則就應「疑點
為甚麼不報警? 」、「你有證據嗎?」...... 每當倖存者 利益歸於被告」,法庭判定為控罪不成立。刑事罪行
披露過去的性暴力經歷,總有人無法先同理感受,反而 舉證門檻高,甚或警方會於調查階段就因證據不足停
如此的連番質疑。或許只是大眾第一時間的疑惑,聽在 止調查、不起訴,遑論定罪,如裁判官所言「未必反
倖存者耳裏卻是更錐心的匕首。 映性暴力事實」。

當社會討論「公義」時,主流大眾多預設司法制度就是 此外,香港的性罪行條例仍有漏洞亦為人詬病。現時
公義的「唯一」選項,將焦點集中在於法律框架之內去 「強姦」罪行的定義只包括「陽具插入陰道」,不涵蓋
閱讀與分析受害人的痛苦。然而,這種思維模式可能會 口交、肛交、物件插入陰道等其他插入式性侵,亦只有
page 05

女性才會成為強姦的受害人。而在審理強姦案時,被告 有倖存者只想報案能令侵犯可於當刻停止,而不介懷於
的主觀「誤會」更可能凌駕當事人的意願及自主權。法 調查或檢控的結果;
官給予陪審員的指引指明:「如果被告人真的或可能真 有倖存者想要修補與親人的關係,不想被怨懟控訴自己
的相信受害人同意性交,但其實是他誤會了,你們必須 的「家人」;
判他無罪。」定罪與否取決於被告的理解,而非當事人 有倖存者想要侵犯者一句真誠的道歉;
真正的意願,變相本末倒置。 有倖存者想要侵犯者承諾不再侵犯其他人;
有倖存者想要的與侵犯者無關,而是希望把重心放回自
司法制度亦經常為受害人帶來二次傷害。現行司法制度 己身上,能夠與傷痛共存、好好過生活;
並不以倖存者的需要為本,倖存者只是協助控方起訴被 有倖存者想有一天能在別人談論相關議題時,也可以平
告的「證人」、角色被動,有倖存者多次查詢案件進展 和地搭話,甚至講出自己的性暴力經歷;
但不獲理會,亦有倖存者上庭前數天方被突然告知要上 有倖存者透過倡議政策改革,保障其他受害者的權益,
庭,覺得自己猶如被當成一件證物對待、不被尊重。 改變現狀;
有倖存者想打破性暴力迷思,令社會不再出現指責受害
整個司法程序中,受害人要重覆向警員、法醫、律師、 人的聲音 ......
法官等人一次又一次覆述被傷害的經歷、個人生活等私
隱,更要承受上庭再面對侵犯者、當眾被盤問性暴力經 無論是渴望被如何對待、渴望得到平靜、渴望改變現
歷細節的巨大壓力。如果詢問者缺乏敏感度,有機會說 況,每一位倖存者都有其獨特的思考及需要,有其自己
出對受害者極具傷害性的說話。曾有受害者報案後,有 對公義的想像,僅以司法制度也未必能滿足以上他們想
警員追問其性經驗以塑造「濫交」形象,更有警員反問: 要的「公道」。這些都令我們反思何謂公義,希望拓闊
「你根本不記得(事發經過),做乜屈人?」、「為甚 大眾對公義的想像。
麼那麼容易讓他脫衣服?」、「你肯定對方是強姦你?」
風雨蘭嘗試以敘事實踐方式,透過舉辦「交換故事空
根據《風雨蘭個案回溯報告 2000-2018》,就風雨蘭 間」、「真人圖書館」和敘事實踐小組等等,讓倖存者
處 理 的 3,600 多 宗 個 案 中, 約 有 一 半(1,818) 的 受 因他人的迴響產生共鳴而感到釋懷和更有力量,一同尋
害人報警求助,但逾千個案在報案後流失,只有 6% 找「敘事公義」。
(221)的個案於第一次法庭判決後,侵犯者罪名成立。 (見頁 6,感言 • 敢言-交換故事空間)

(見頁 3)大眾若以一紙判決為依據,斷言未有報案、
上庭,其侵犯者罪名不成立的受害者就「不是」受害者, 而「修復式正義」亦是其中一個修復傷害與關係實踐方
指責他們「誣告」、 「說謊」。但難道這 221 人以外 法,透過提供平台讓倖存者與侵犯者會談,讓受害人有
的倖存者的傷痛全部都是虛假的,他們經歷的痛苦全部 機會向侵犯者直述其所經歷的傷害與感受,詢問侵犯者
都是幻象? 事件真相,而侵犯者在承認自己的加害行為的前題下,
亦有機會回應受害人的提問及講述自己的反思。
拓闊對公義的想像 (見頁 11,有關「修復式正義」之推薦閱讀)

一直以來,大眾對公義的想像只以狹隘的「懲罰侵犯
者」思維看待性暴力,限制於司法制度之內。有倖存者 司法制度的制肘令我們反思公義的本質,但「敘事公
在壓力之下走過司法程序,法庭判決侵犯者罪名成立, 義」、「修復式正義」等形式並非只為替代或彌補司法
但依舊未能釋懷。當不公義之事發生,我們第一時間關 公義,而是讓我們有機會展開在「應報式正義」之外的
心侵犯者的後果、要將惡人「繩之於法」,而忽略了當 討論,回歸公義的根本-以性暴力倖存者的需要為本,
事人及其周圍社區所受的傷,以至如何復元。但公義不 因應每個人的獨特和複雜需要,公義的形式本應多元,
是應該以倖存者為本,先關心和聆聽倖存者的需要嗎? 且可以並存。
感言 • 敢言 文/風雨蘭輔導員曾秋娜

「交換故事空間」—
實踐「敘事公義」的可能

一位母親知道女兒被親人性侵後,深受打擊,偷偷 我們發現性暴力倖存者在復元過程中,追求公義和
翻查侵犯者的東西,希望找出有力的證據來指責侵 心理療癒息息相關。然而,現時社會對「公義」的
犯者。 想像和實踐通常局限於司法途徑和如何懲罰侵犯
者,不但阻礙了倖存者尋求公義,也會限制其他人
一位倖存者和侵犯者的共同朋友,面對著無法判別 如何回應和思考性暴力事件。儘管我們對司法程序
「真相 (Fact)」的恐懼,結果離他們而去。 對受害人造成二次傷害的關注增加,但是受到多年
來社會的單一想像薰陶,看待性暴力事件時都難以
一位聽到倖存者故事的人,既覺得是所謂的「一面 擺脫「查案」和「審判」的思維。
之詞」無法作出判斷,但心裡也想幫助倖存者,於
是感到忐忑不安。

我們也曾接觸過倖存者即使身受其害,心裡難受至
極,也擺脫不了自我批判的煎熬,於是不斷迫自己
搜集更多證據。常常有人嘴裡說關心倖存者,但卻
有意或無意中把倖存者當成證物般審視。旁人的話
語和擔憂亦或多或少反映了現存司法公義論述的影
響。受著社會主流對司法公義的單一論述壓制,不
論是受害人、支持者、朋友、家屬,以至是社會大
眾都缺乏選擇,令應對性暴力事件變得困難且無所
適從。
感言 • 敢言 文/風雨蘭輔導員曾秋娜 page 07

這 些 思 考 和 觀 察 驅 使 我 們 探 索「 另 類 公 義 「交換故事空間」的參與者有不少回應,以下是部
(Alternative Justice)」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近年, 份他們願意公開的回應內容:
我們定期舉行「交換故事空間」,建立平台,讓倖 • 「去除了倖存者背負的性暴力隔膜,我更加知道
存者互相支持和陪伴,聆聽彼此的真實心聲並分享 『倖存者』也是人,而非只是 Victim。」
心路歷程,一同成為有追求、有掙扎、有選擇的 • 「 好 多 時 面 對 性 暴 力 都 並 非 只 是 problem-
人。事發後有人想「搜集證據」,看待搜證的角度 solution,而是與自己的同行和如何接納自己。」
不再是理所當然的責任,而是反映他們想追求的其 • 「開始不認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問題。」
他目標;有人想讓遭到淡化的同性性暴力創傷被看 • 「原來可以將性暴力同人生其他困難睇齊。」
見;有人儘管經歷親人性侵,也會重視其他家人的 • 「我感到很安全,很放心地說出有關性暴力的
健康,而選擇沉默地遠離家庭。倖存者沒有分享成 事。」
功見證的包袱,而是說出自己所想,其敘說框架不
受特定的故事主導,能避免聲音遭到忽略和歪曲。 「 交 換 故 事 空 間 」 以 敘 事 實 踐 (Narrative
他們能重拾敘事的權利,從中經驗自主,建立自己 Practice) 中的「社員見證」(Outsider Witness)
的身份。 形式進行,也是實踐敘事公義(Narrative Justice)
的過程。敘事公義強調以生活經驗建構「公義的想
像」,共同探討實踐的可能性,讓個人、群體和社
會都能尋求公義。聆聽者不是被動接收者,聆聽
時需要察覺自身的觸動、共鳴和深刻之處,並以連
繫他人的態度來回應別人的故事。透過敘述與開放
的對話態度,參與敘事的倖存者可從群體裡討回公
道,得到肯定。
感言 • 敢言 文/《平靜未竟》策展團隊成員朱琳琳

《平靜未竟》
策展後記

480.0 性別 藝術空間舉辦新展覽《平靜未竟》,展 達致平靜、思索自己在乎的公道究竟是甚麼的路反


覽邀請四組藝術家與性暴力倖存者對話,由倖存者 覆而漫長,甚至可能沒有終點,有時泥足深陷,有
從自身角度敍述他們的需要,藝術家再以創作回應 時明明已經走在康莊大道上看似回復正常,但又控
倖存者的感受,藉此探討在制度以外回應倖存者的 制不住回憶閃過而情緒波動。在倖存者真摰分享心
需要、追求公義的方向。 路歷程的同時,我似乎亦感受到著他們無法控制地
自我指責和質疑的煎熬、痛苦縈繞心間無從傾訴的
展覽以「平靜」而非「公義」命名,是因為負責策 沉重、身邊或面對網上充斥二次傷害言論的疲憊。
展的我們亦對「公義」的多元有著不同的討論。究 單單是嘗試扮演成「正常人」,繼續如常上班、作
竟在倖存者眼中,甚麼是「公義」?「公義」於倖 息、社交、生活,已經用盡他們的力氣。聽着倖存
存者而言是否最逼切的需要?不同階段的倖存者對 者為自己作的努力,即管難以啟齒但仍嘗試一次又
「公義」的理解會否不同? 一次疏理自己的思緒,閱讀學習、尋找能夠描述自
己的語言、被質疑時仍堅持下去 ...... 我實在佩服他
後來我們發現,倖存者的需要,未必是大眾所想像 們的力量,亦感受到他們的不容易。更不容易的
的「公義」一詞能簡單概括的。 是,儘管不知道何時方能達到終點,儘管舉步維
艱,但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和目標,相信自己
展覽前期的工作,是倖存者與藝術家的對話,這個 有力量亦願意前行。
過程亦是我們嘗試實踐敍事公義的一個的部分。每
一次的參與,當我聆聽倖存者的心路歷程時,不少 大眾只關注司法公義,但我們從倖存者的故事切切
倖存者都不約而同提到,相比起遙遠而沉重的「公 實實地感受到,他們在制度以外能夠找到更適合自
義」,他們更逼切要解決的,是希望性暴力停止、 己的平靜,他們有方法追求屬於自己的公義。誰說
想盡辦法在陰霾和恐懼中「生存」下去。他們最關 先關顧自己的需要不是公義的一種?為甚麼要把懲
注的不是要侵犯者付出代價,而是專注在自己身 惡揚善的重擔放在千瘡百孔的受害者身上?
上,安定自己的身心。倖存者也讓我看到,不同階
段的倖存者對公義的理解和想像會隨事態和自己的 感激勇敢的你們,真誠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帶出值
狀態有所變化。有人或許只想專注在自己的情緒健 得公眾一同思考和交流的問題。
康上;有人憑藉分享自己的經歷賦予他人力量,自
己亦從而感到更有力量;有人想再繼續前進,推動
體制改變,拆解社會對性暴力的迷思。
感言 • 敢言 文/幸存者 Kay page 09

幸存者 * 講座後感想 — 及羞恥感,變成囚禁心靈的牢籠。而這次講座的經


驗好像是一條鑰匙,將這囚禁心靈已久的牢籠打

「與性暴力 開。此外,當初我答應於此講座作分享後,就選取

幸存者同行-
分享內容,內心有極大掙扎。因為風雨蘭給予足夠
空間讓我決定分享的內容,經 慎考慮後,我仍然

性別公義」
決定分享有關親人曾對我作出非禮行為,而親人之
間發生的性暴力事件所帶來的極大痛苦,正是造成
創傷的核心,當中的掙扎是很值得分享的。但考慮
到如果家人知道我將事件公開後,有可能對此極為
憤怒和大家關係可能決裂,甚至影響他們聲譽。當
我想到這一點便察覺自己是為家人守著秘密,而非

二零二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早上暴雨過後,接著是 為自己守著,多年來背負着他們的擔子。最後終於

平靜的傍晚。踏入九龍佑寧堂,恰到好處的氣溫及 在講座說出與親人發生的性暴力事件,並感受到與

濕度讓我從外面的潮濕悶熱鬆一口氣。如往常颱風 會者對我的接納及鼓勵,更明白不用為加害者的過

季節的悶熱天,對我卻是意義深重的一天,因為可 錯和事件的後果承擔責任,擺脫了代罪的包袱。

以在當天「與性暴力幸存者同行-性別公義」的講
座中分享我的性暴力經歷及對公義的詮釋。 第二方面是從囚禁心靈的牢籠釋放及卸下代罪包袱
後,可以更肯定自己的長處和減少將缺失放大,建

在 二 零 一 七 年, 我 現 場 參 與 作 家 威 廉. 楊 格 立自信。曾姑娘(風雨蘭輔導員)說看完我為此講

(William Paul Young)於香港舉辦的分享會,當 座預備的初稿後很感動,他看見我在思考對加害者

時夢想有天能夠像他一樣從性暴力的心靈創傷中復 原諒與否的同時更看到我的胸襟。活動後我回想起

元,並且用愛心與人分享經歷,也不需要再以「做 與會者專注的聆聽、踴躍提問,與及其後閱讀他們

錯事」般的心態獨自苦苦守著這些秘密。當時渴望 填寫問卷內容的鼓勵及肯定字句,我才體會到曾姑

透過與人分享當中的傷痛、苦難及孤獨,與其他有 娘對我上述的肯定。即使面對加害者對自己作出傷

類似經歷人士同行。從沒想到當時的想法和盼望可 害及在復元過程被誤解為不肯原諒及不放過對方,

以於是此講座成真。衷心感謝風雨蘭及九龍佑寧堂 我仍然存著一顆熱心希望感化他們回轉,不要再繼

讓我實現這夢想。 續犯錯。

正如在講座中提到,性暴力事件並非只涉及性目 以上的得著讓我對公義有更深體會,追尋公義的過

的,因為加害者與受害人大多數是認識的,所以當 程中有機會讓我將信念實踐。由誠實面對自己的感

中的原因和應對方式都是複雜的。因此這個講座的 受、想法及信念開始,這正是曾姑娘與我進行輔導

體會和得著也滿足了我不同層面的需要。第一方面 的方向,讓自己避免陷入別人的批判當中,找回內

是從三十多年的自我批判得到心靈釋放及卸下代罪 心的聲音,當越接觸到真實的自己,便能夠分辨那

的包袱。批判的聲音來自各方面,包括家人、治療 些部份是自己的聲音,那些部分只是別人對自己的

師、社工、心理輔導員、牧師及社會文化,長年累 想像及期望,不再背負代罪者的身份,公義並非遙

積的經驗一次又一次地加強這把自我批判的聲音, 不可及。

慢慢地內化成為習慣後,讓我更不敢向別人透露相
關事情,因為難以相信有人真正信任及接納自己, * 是幸福的「幸」,而非僥倖;寓意曾遭遇性侵的人,
唯有當秘密守著,但連帶的影響是慢慢衍生罪疚感 但並不是「僥倖生還」的一群,而是能活出璀璨色
彩人生的「幸存者」。
動→向
→「平靜未竟:性暴力倖存者與藝術家的對話實驗展覽」 展覽呈現一個開放式回應的過程,由性暴力倖存者以自
身角度敍述他們在過往經歷及其後面對事情上所追求的
時間| 2023.9.1-2023.12.17 「平靜」,邀請 8 位藝術家 (韓麗珠、謝曉虹、洪曉
場地| 480.0 性別 × 藝術空間 嫻、王証恒、高立、含蓄、李鈺淇、水水)作為回應者,
就倖存者的不同需要,以風格多變的文本和視覺藝術創
作,跨越藝術領域,回應倖存者的心聲,透過 4 個追
求不同答案的故事讓觀眾感受何謂「平靜」,探討制度
以外追求正義及回應倖存者需要的方向。

website | 480dim0.com/peace

→受害者的錄音.更生者的回信 風雨蘭與明愛朗天計劃合作,定期合辦「樹窿裏對話」
對抗影像性暴力小組。風雨蘭會邀請一些受害者錄下自
己的經歷和心聲,及後將錄音播放予曾經做出性侵犯行
為的組員分享,讓他們認知影像性暴力會對受害者造成
深遠的傷害,協助他們以同理心去理解倖存者的處境,
並鼓勵以信件交流雙方心聲,邁向雙方的尊重與同理。

→風雨蘭賣旗日 籌得之善款將支持風雨蘭持續地向性暴力受害人提供
各類支援
賣旗日| 2024 年 3 月 9 日 ( 星期六 ) 支持我們:flagday.rainlily.org.hk
地區|港島區
page 11

→「雲端懲人:媒體藝術展」 以網絡性暴力為主題的「雲端懲人:媒體藝術展」展出
6 位藝術家(趙朗天、鮑藹倫 、曾覓、傅至雅、陳朗丰、
時間| 2023.4.29-2023.6.17 曲淵澈)之作品,共 5 份作品及 6 場不同工作坊,讓
場地| 480.0 性別 × 藝術空間 人代入網絡「懲人」的角色,反思自己過往在網絡上留
下的每一個讚好、評論、分享,如何令傷害蔓延到他人
的真實生活,對性暴力受害者的影響,展覽旨在提出多
樣可能性,令觀眾反思自身在網絡世界的責任。

→ GOOD VIBES IN #METOO 「網上本來就係個唔安全嘅空間,咁點會做到安全空間


支援倖存者的話語(三步曲) 俾人發聲或 metoo 呢?」有倖存者感慨在網上披露性
暴力經歷後,茫茫留言中會再遭受質疑、討論、甚至指
責的聲音。而這些批評和審判的氛圍往往讓人難以開展
對話的空間。

#metoo 運動、看見倖存者發聲、渴望給予支持的力量
website | rainlily.org.hk/good-vibes 讓我們聚在一起。我們早前集思廣益收集了大家的經
驗,再與倖存者討論和細思令人觸動的回應,整理成簡
易指南,並根據難易程度進行了分類,邀請大家一同學
習如何輕鬆地運用有溫度的字句,亦可以進階實踐同理
他人和溫柔以待,練習成為溫暖的支援者,將受傷的人
好好接住。

→推薦閱讀 《倖存者言:九位童年性侵倖存者口述故事》

《傲慢的堡壘:重探性侵害的問題根源、問責制的未竟之
業,以及追求性別正義的道路該如何前進?》

《寬宥之南:開普敦天空下,一趟責任與原諒的和解之旅》

《倖存者言》 TED 演說
TED 演說—《South of Forgiveness》的共同作者
(我們性侵與和解的故事)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為非政府資助的慈善團體,於一九九七
年成立。協會一直關注性暴力問題,致力透過危機支援、公
眾教育及政策與法律倡議工作回應本港的性暴力情況。協會
先後成立全港首間性暴力危機中心「風雨蘭」(現為獨立註
冊機構)及「Anti480 反性暴力資源中心」,並期盼集結公
眾力量,締造無性暴力的社會。
風雨蘭性暴力求助熱線 WhatsApp SafeChat:2375 5322

《反擊》–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半年刊 第 68 期《反擊》工作小組


年 內, 機 構 經 歷 著 各 種 轉 觀察、倖存者的多元聲音與 陳煥升 李若藍 特別鳴謝
變,負責編輯及協力於過往 大家分享。 莊子慧 吳芷玲 Kay
多期《反擊》的同工也暫別 朱琳琳 曾秋娜 設計
多年來在機構的深耕細作。 改版的《反擊》提醒我們創 林潔汶 任真 西奈 Kaisinai design
自 協 會 成 立 而 創 刊 的《 反 刊初期對變革的渴求,新封 梁詠瑜 邱志衡
擊》亦因而在踏入第 68 期 面每期均以不同色調漸變,
之際迎來全新設計、編輯及 突顯「反擊」以至回應性暴 English Version
出版模式,未來的每期亦會 力的工作是一個漸漸、具力 rainlily.org.hk/eng/newsletter

有不同的同事、義工、友好 度的形態,也是一個同樣重
參與,將協會工作中的不同 視過去、當下、未來的進程。

捐款方法
□ 劃線支票 □ 直接存入恒生銀行户口(銀行編號:024)
抬頭「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或「風雨蘭」,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Association Concerning Sexual
寄回九龍中央郵政信箱 74120 號,並提供捐款者資訊及 Violence Against Women | 244-341525-883
回郵地址 電郵地址以便發出收據。 風雨蘭 RainLily | 244-341848-883

□ 信用卡網上捐款(單次 按月) □ PayMe / 轉數快捐款


rainlily.org.hk/support 請使用 PayMe / 轉數快應用程式掃瞄 QR code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ACSVAW 風雨蘭 RainLily

[PayMe 轉數快 ] 請於「給收款人的提示信息」中輸入電郵地址及收據姓名,以便發出收據。


如欲收取印刷收據請於 rainlily.org.hk/receipt 提交資料。

保障個人資料聲明
本會對所有服務使用者、活動參加者、義工及捐款者等的個人資料均會謹慎處理及徹底保密,並會按香港個人資料 ( 私隱 ) 條例處理。
本會所取得的個人資料,只會用作通訊、開發收據、宣傳本會工作 / 活動等之用。 除非獲得同意,我們不會把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方。

如欲停止接收我們的最新資訊,請將姓名、電話號碼及電郵地址,電郵至 enquiry@rainlily.org.hk ( 標題註明:停收資訊 ) 或致電 2392 2569 聯絡傳訊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