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国际出版周报/2017 年/11 月/6 日/第 015 版

专题

中国人的“瓦尔特情结”
记者 雷宇洁

上世纪 70 年代,《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南斯拉夫电影曾在中国热映,激荡起人们的
爱国情怀,影片的主演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也影响了一代人。今年 BIBF 期间,人民出版
社发布了《永远的“瓦尔特”——巴塔传》的出版消息。本报采访了人民出版社马列编辑一部副
主任毕于慧,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在“瓦尔特”的影视形象背后一个传奇演员的非凡历程和卓越品
格。
记者:请您谈谈您为何选择策划这样一个题材的书籍?您认为它最吸引中国读者的地方在哪
里?
毕于薏:我想这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 70 年代的中国人都会有一个“瓦尔特
情结”,在那个年代,“瓦尔特”这样一个影视形象非常深入人心。
第二个原因就是,“瓦尔特”所代表的那种爱国主义,追求民族自由独立的爱国精神,即使到了
我们这个年代,还是非常值得人们去回忆或者说去弘扬的。巴塔是瓦尔特的扮演者,但同时他本身
也是一个在演艺界非常有成就、有影响力的演员,他本人对于捍卫南斯拉夫的国家完整、民族团结
所作的努力,包括到了后期南斯拉夫解体后,他对促进民族之间的互相和解,也起到了比较大的作
用。从巴塔本人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瓦尔特”的化身。他不只是在影视上塑造了 “瓦
尔特”的形象,他在生活中,包括后来从政,都是“瓦尔特”精神的践行者。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
巴塔非常值得中国人更多地去认识和了解。
第三个原因,巴塔也是中国与南斯拉夫,现在是中国与塞尔维亚民族友谊的一个桥梁,因为他是
在中国最被人熟知的塞尔维亚人。他塑造的“瓦尔特”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塞尔维亚的一张文
化名片,他是中国人认识塞尔维亚的一个重要的窗口。他曾 11 次到访中国,在塞尔维亚也接待了很
多中国代表团、访问团,从这个角度来说,巴塔对促进中塞两国友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16 年 6 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期间会见了巴塔的夫人,会见时习近平主席说了一句话,
他说中国人民怀念巴塔,这是对巴塔为中塞友谊所作贡献的一个肯定。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
觉得这个人物也非常值得中国人民去纪念和尊重。
记者: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毕于慧:这是我们第一次与塞尔维亚方面合作,在此之前国内关于中塞文化、关于塞尔维亚方
面的书籍并不是太多。本书的版权是通过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引进的,在与塞尔维亚方面合作的过
程中,文著协起到了很好的中介作用。整个过程还是很愉快的。
在出版过程中,我方多次提出内容完善方面的要求,因为本书在塞尔维亚出版时,并没有考虑到
中国读者的需要,所以中间涉及到中国的内容非常少。我们在引进版权时,希望书中能够增加一些
巴塔与中国方面交流的内容,这是中国读者感兴趣的。塞尔维亚方面积极配合我们,为我们增加了
不小篇幅的关于中国的内容。
再一个就是我们希望书中可以增加《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两部电影的插图,中国观
众最熟悉的就是巴塔主演的这两部电影,但原书对于这两部电影的体现比较少。了解到我们的需求
之后,合作方积极联系了南斯拉夫的电影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大约 30 幅电影的插图,我们最终采
用了 20 多幅。书出版之后,塞尔维亚出版社非常满意,专门通过文著协向我们表达了谢意。应该说,
这是一次成功的合作。

第1页 共2页
“瓦尔特”是塞尔维亚在中国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窗口,塞尔维亚非常重视“瓦尔特”元素
在中国的推广。本书的新书发布会,塞尔维亚驻华大使专门调整了日程参加,这一点让我们很感动,
这体现了塞尔维亚方面对于中塞文化交流的重视。

第2页 共2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