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教学大参考·阅 读 教 学

字母特征(如线、边、棱、角)的短暂表征。肖像表征的充
分 形 成 需 要 100 毫 秒 左 右 的 时 间 ,能 够 被 随 后 的 刺 激
模型抹掉或掩蔽。
阅读模式:文本解读的重要方略 (2) 字 母 辨 认 。肖 像 表 征 中 的 直 线 、曲 线 、角 等 被 作
为 字 母 来 辨 认 。从 肖 像 表 征 中 识 别 出 字 母 的 速 度 非 常
于德龙 张悦群 快。即使是彼此没有联系的字母,都能以每个 10 毫秒 -
20 毫秒的速度,从肖像表征中被辨认出来。
(3) 词义了解。即根据字母的组合,在心理词典中找
阅 读 模 式 是 文 本 解 读 系 统 结 构 中 的 方 略 因 素 ,阅 到词的意义。
读 主 体 只 有 运 用 合 适 的 阅 读 模 式 ,才 能 提 高 文 本 解 读 (4) 句子中词的加工。即从左到右连续的各个单词,
的效果。对于阅读模式的认知与研究,学术界经历了一 并 联 词 成 句 ,理 解 整 个 句 子 。如 果 该 词 有 多 种 意 义 ,则
个 渐 次 发 展 的 过 程 。起 初 人 们 关 注 的 重 点 是 阅 读 的 对 由句子语境决定采取某种意义。
—— 本 , 拉 伯 格 ( E.H.Lenneberg )、 萨 姆 尔 ( S.T.
象 —文 (5) 短时 记 忆 。短 时 记 忆 中 存 在 一 种 “默 林 ”(Merlin)
Samuels )、 高 夫 (D.B.Gough ) 先 后 于 上 世 纪 60 年 代 初 机 制 ,试 图 揭 示 材 料 的 深 层 结 构 。如 果 默 林 成 功 ,那 么
与 70 年代年代初提出——
— 就 达 到 了 对 阅 读 材 料 的 一 种 语 义 解 释 ,这 时 对 阅 读 材
以 语 言 单 位 为 中 心 的 “自 下 而 上 ”模 式 (Bottom-up 料 的 语 义 解 释 就 会 被 放 置 于 长 时 记 忆 中 。如 果 无 法 达
model) 到 对 阅 读 材 料 的 语 义 解 释 ,则 有 可 能 要 求 继 续 进 行 注
“自下而上”模式认为阅读是一个从低级的单词解 视、回视与重新扫描,从而花费更多的加工时间。
码(decoding )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是对一系列词句 “自 下 而 上 ”模 式 引 进 到 我 国 之 后 ,对 我 们 的 语 文
的知觉活动。也就是说,阅读是从左到右对阅读材料中 阅 读 教 学 产 生 了 一 定 影 响 。如 阅 读 教 学 常 常 是 从 词 到
的 字 母 、单 词 、短 语 、句 子 和 更 大 语 言 单 位 的 详 细 而 精 句 ,再 从 句 到 段 ,通 过 分 析 综 合 句 与 句 的 联 系 ,最 后 理
确的辨认,最后得出文本的整体意义的过程。阅读主体 解篇章内容。
首先应该从下层最小语言单位字母或文字开始逐步识 但是,随着进一步研究,一些学者发现这种模式不
别 字 母 、文 字 或 词 语 ,然 后 按 语 法 规 则 理 解 句 子 ,最 后 能 解 释 两 种 现 象 :一 种 是 有 些 学 生 在 阅 读 没 有 生 词 和
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联系起来构成语篇层次上的理解 。 难句的文章时,却不能理解或错误地理解作者的意思;
这个模式把阅读看成一个从字词到句子再到语篇的 另一种是有些文章虽然有生词,句子结构复杂,但却很
有序的解读过程:当一个人阅读时,其眼睛看到文字符 容易理解。比如,一个中国球迷阅读英文的近期赛事报
号, 其大脑将符号转换成意义储存起来; 当需要信息 道,即使有很多生词不认识,对比赛情况也能猜个八九
时 ,再 取 出 使 用 。因 此 ,这 种 阅 读 方 式 也 称 为 “ 文 本 作 不 离 十 。而 一 个 对 某 项 运 动 (如 高 尔 夫 )一 无 所 知的读
用”(text-based ),或“外界作用”(outside-in ),即理解 来 者 ,即 使 认 识 所 有 的 词 也 会 看 得 一 头 雾 水 ,不 知 所 云 。
自 文 本 ,来 自 读 者 头 脑 以 外 的 、新 的 信 息 的 作 用 。这 种 显然,人们有理由认为,严格的“自下而上”阅读不能全
“自 下 而 上 ”模 式 以 语 言 单 位 为 中 心 ,注 重 在 文 本 低 层 面 地 解 释 阅 读 主 体 是 如 何 理 解 文 字 的 ;而 且 单 纯 的 一
次的 阅 读 过 程 中 认 知 语 言 本 身 的 结 构 ,也 称 为 信 息 加 个 字 一 个 字 地 “看 ”文 章 ,会 影 响 阅 读 效 率 。加 涅 认 为 :
工 模式。 学 习 困 难 的 学 生 在 阅 读 时 喜 欢 逐 字 逐 句 地 读 书 ,而 这
高 夫 在 1986 年 对 “自 下 而 上 ”模 式 进 行 了 系 统 的 种 步 步 为 营 的 “零 碎 加 工 ” 不 能 有 效 地 摄 取 和 组 织 信
研 究 与 阐 述 ,将 阅 读 过 程 分 解 为 肖 像 表 征 、字 母 辨 认 、 息,反而会造成文本解读的困难。
词义了解和句子中词的加工等几个从低级水平到高级 在 “自 下 而 上 ”模 式 中 ,任 何 低 一 级 的 信 息 输 入 都
水 平 的 自 下 而 上 的 过 程 。认 为 阅 读 理 解 过 程 就 是 从 字 要 转 换 到 高 一 级 水 平 ,在 高 一 级 水 平 上 得 到 进 一 步 加
词 的 解 码 到 获 取 意 义 的 过 程 ,即 从 看 到 文 字 符 号 的 那 工 ,高 、低 层 次 信 息 之 间 的 加 工 缺 乏 相 互 影 响 。因 而 在
一刻起,直到理解文本的意义为止的整个过程。他将文 这种模式中,信息的传递只有一个方向,高阶段加工的
本解读的心理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信息不可能影响低阶段的信息加工。实际上,阅读主体
(1) 肖像表征。眼睛扫描书写的文字,在头脑中形成 心 理 所 加 工 的 信 息 ,不 仅 仅 是 来 自 他 对 阅 读 材 料 的 感

25
教学大参考·阅 读 教 学

觉 信 息 ,而 且 还 包 括 他 头 脑 中 已 有 的 知 识 经 验 提 供 的 读下去。
非 感 觉 信 息 。所 以 ,上 世 纪 60 年 代 末 至 70 年 中 叶 ,史 (2 )对阅读材料的某些部分进行注视,这一部分的
密 斯 (F.Smith) 、哈 德 逊 (T.Hudson) 、古 德 曼 (Goodman )等 文字符号处于注视的中心,其余部分则处于视觉边缘。
人先后提出——
— (3 )开始进行选择,当然这种选择受到读者先前选
以 读 者 为 中 心 的 “ 自 上 而 下 ” 模 式 ( Top -down 择的限制,并且还受到读者的语言知识、认知方式以及
model ) 所学会的阅读策略等因素的影响。
“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 (4 )通 过 选 择 得 来 的 线 索 和 其 他 预 期 的 线 索 共 同
词 句 的 知 觉 ,认 为 阅 读 主 体 不 必 使 用 文 本 中 的 全 部 提 形成一种知觉的表象。这种知觉表象,部分来自读者所
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 看到的东西,而另外一些则来自读者的预期。
用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 (5 )同时,读者从自己的记忆中寻找那些有关句法
测。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 的、语义的和语音的线索。这就有可能导致去选择更多
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 的文字和线索,同时重新形成的那种知觉表象。
己的预测。该模式不同意由阅读材料本身决定内容,主 (6 )读 者 作 出 与 文 字 符 号 的 线 索 一 致 的 猜 测 或 者
张 从 高 层 次 信 息 出 发 ,根 据 阅 读 主 体 头 脑 中 先 前 存 入 作 出 一 种 暂 时 的 选 择 。而 语 义 的 分 析 则 导 致 了 一 种 尽
的 知 识 ,从 阅 读 材 料 的 文 字 符 号 中 有 选 择 地 捕 捉 最 重 可 能 的 部 分 译 码 ;在 继 续 阅 读 中 由 此 获 得 的 意 义 也 暂
要 的 语 言 线 索 ,并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一 边 猜 测 、推 断 ,一 边 时保存在短时记忆里。
验证、修改,以达到正确理解。这一方式也称为“知识作 (7 )若获得的线索还不能用来进行任何猜测,读者
用 ”(knowledge-based )或 “内 部 作 用 ” (inside-out) ,即 理 将检查他的知觉输入,而且再次进行尝试性猜测。如果
解 并 不 完 全 来 自 文 本 ,主 要 来 自 阅 读 主 体 大 脑 中 的 知 此 时 猜 测 仍 无 可 能 ,他 将 进 一 步 阅 读 并 聚 集 更 多 的 文
识与经验。 字线索。
古德曼认为阅读是一个预测下一步信息并作确认 (8 )如果读者能够作出选择,那么他就要检查这种
或 否 定 的 过 程 ,它 强 调 高 层 次 过 程 对 低 层 次 过 程 的 绝 选择在上下文中,在语法和语义方面的可接受性。
对统领。阅读主体根据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的 (9 )如 果 这 种 暂 时 的 选 择 在 句 法 或 语 义 上 是 不 可
视觉信息主动进行选择、体验、预测、验证并确认。古德 接受的,那么他就会返回去重新进行扫描,直到在某处
曼 发 现 学 生 在 边 读 边 理 解 时 ,偶 尔 会 读 出 与 原 文 文 字 发现这种不一致为止。如果这种不一致被发现了,他就
有别的读音,如把“制服”读成“校服”。他解释这种现象 会在这个地方详细阅读;如果没有不一致的地方,他就
并 非 学 生 视 觉 扫 描 出 错 ,而 是 学 生 运 用 心 智 去 理 解 笔 会 寻 找 另 外 的 一 些 线 索 去 解 决 这 种 异 常 的 情 况 。如 果
画 文 字 的 结 果 。即 学 生 在 阅 读 时 运 用 头 脑 中 储 存 的 知 这种选择是可以接受的,那么译码的过程就继续扩展,
识,并根据读物的部分文字材料,对所要读的内容作出 所 获 得 的 意 义 也 被 先 前 获 得 的 意 义 所 吸 收 和 同 化 。同
预 测 ,然 后 通 过 阅 读 来 证 实 自 己 的 预 想 或 期 待 是 否 正 时形成对下面的内容的预期,于是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确。所以,古德曼有一句名言:“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学 上述步骤可以表示为“取样 → 预期 → 检验 → 证实”
的猜测的游戏”,它包括了思想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 。 这 样 一 个 循 环 过 程 。这 种 模 式 在 西 方 阅 读 教 学 中 有 很
阅读过程存在两条视线:眼的视线和心的视线。低级水 大的影响。但由于它强调过去经验和理解的作用,认为
平的学生一定要看到全部文字才知道阅读材料讲的是 阅 读 过 程 只 需 要 很 少 的 关 于 文 字 方 面 的 线 索 ,因 而 也
什么,也就是说心的视线落后于眼的视线;较高水平的 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低级加工水平的重要性,轻视认
学 生 则 是 看 了 一 部 分 文 字 便 开 始 预 测 下 面 的 文 字 ,后 字能力,认为若有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通过经验的运
续 文 字 的 阅 读 不 过 是 对 自 己 预 测 的 证 明 或 否 定 ,在 这 作 来 填 补 理 解 上 的 漏 洞 。这 对 学 生 的 阅 读 技 能 形 成 会
种水平的阅读中,心的视线已经领先于眼的视线。有效 产生负面影响,因而,用绝对的“自上而下”模式来解释
的阅读并非精确的知觉与辨认所有的文字成分的结 文 本 解 读 过 程 也 是 有 局 限 性 的 。阅 读 过 程 的 复 杂 心 理
果。为了具体说明阅读的过程,古德曼提出了阅读过程 活 动 ,决 定 了 阅 读 认 知 不 可 能 只 是 类 似 “自 下 而 上 ”或
的步骤 : “自 上 而 下 ”的 一 种 单 线 运 动 。所 以 ,1977 年 美 国 人 工
(1 )从左到右对文字符号进行扫描,并一行行地阅 智能专家鲁梅哈特 (D.E.Rumelhart) 提出——

26
教学大参考·阅 读 教 学

以 双 向 交 叉 为 特 点 的 “ 相 互 作 用 ” 模 式 (Interac- 的 情 感 因 素 和 环 境 因 素 给 割 裂 了 ,也 存 在 明 显 的 机 械
tive-approach ) 性和局限性。针对“相互作用”的模式的不足,上世纪 80
“相 互 作 用 ”模 式 认 为 阅 读 的 本 质 既 不 是 “自 上 而 年 代 中 叶 罗 森 布 拉 特 (Rosenblat,1985) 和 鲁 代 宁
下 ”的 ,也 不 是 “自 下 而 上 ”的 ,阅 读 活 动 是 同 时 使 用 所 (Ruddell,1987) 提出——

有 这 些 感 觉 知 识 和 非 感 觉 知 识 的 结 果 。阅 读 理 解 既 受 以 全 面 综 合 为 特 点 的 “ 交 易 式 ” 模 式 (Interactive
到阅读材料的制约,又取决于读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model)
以及他们所采用的阅读方式。阅读是一个包括文字、词 罗森布拉特认为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不再是物
汇、句法和语义综合一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 体,而是产生阅读理解的潜在力量。阅读主体不是单纯
“自 下 而 上 ”和 “自 上 而 下 ”不 断 互 动 的 过 程 ,其 关 键 是 追 求 作 者 在 文 章 中 表 达 的 意 思 ,而 是 创 造 性 地 理 解 作
阅读主体的认知加工,其特征是不断交叉地双向并进。 者的意思。由于阅读主体的知识经验不同,在阅读时的
这种双向 并 进 一 旦 出 现 停 滞 或 被 单 向 独 进 取 代 ,主 体 情绪和环境不同,因此对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
的 文 本解读就会受到阻碍;只有当“自下而上”和“自上 而 鲁 代 宁 则 进 一 步 认 为 ,阅 读 是 读 者 环 境 ( 语 境 、文 章
而 下 ”两 个 过 程 有 机 地 互 相 协 调 并 综 合 运 用 ,认 知 的 与教学特征 ) 、知识的利用与控制 ( 情感、认知、元认知状
语 言 信 息与 其 先 验 知 识 及 其 预 期 相 吻 合 ,阅 读 主 体 才 态 及 文 章 表 征 ) 、描 述 性 与 程 序 性 知 识 ( 编 码 、语 言 及 社
能 领 悟 句 意,达到对阅读客体——
—文本的真正理解。 会知识的图式与应用程序 ) 、读者产品 ( 理解、字词识别、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有四个储存库,即表音法知 口 语 输 出 、书 面 输 出 、情 感 认 知 及 元 认 识 状 态 的 改 变 、
识 、构 词 法 知 识 、句 法 知 识 和 语 义 学 知 识 。主 体 在 阅 读 新知识 ) 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协调过程。
时,一方面不断地搜索外界输入的信息,依次经过表音 尽 管 “交 易 式 ”阅 读 模 式 在 国 际 上 影 响 不 大 ,但 有
法 、词 法 、句 法 、语 义 的 加 工 ,最 终 达 到 文 本 解 读 。另 一 些观点是具有深刻的阅读意义与重要的研究价值的。
方面,信息处理也沿相反的方向运行,最先用语义学知 比如其基本观点与语文教学中的多元解读——
—学生在
识进行验证,然后依次用句法知识、构词法知识和表音 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
法知识进行分析,并对先前的假设予以肯定或否定 。“相 结果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交易式”阅读模式也过于
互作用”模式认为阅读中的认知加工是从高、低两个方 “全面化”,让人难以抓住重点。
向同时进行的。在感觉信息匮乏时,人们必须借助 大 脑 上述四种阅读模式各有特点,也各有利弊。即便它
储 存 库 中 的 背 景 知 识 对 刺 激 做 出 解 释 ,这 时 的 阅读过 们是人们几十年渐次深入地研发出来的,但是,也未必
程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反之,则以“自下而上”的 后 者 就 优 于 前 者 。“自 下 而 上 ”模 式 反 映 了 早 期 的 信 息
加工为主。“自下而上” 的信息处理保证读者能发现新 加工线性模式对文本解读的影响,似乎“幼稚”一些,似
的 以 及 与 自 己 假 设 不 同 的 信 息 ,“自 上 而 下 ”的 信 息 处 乎为后来的“自上而下”模式所取代。然而,这种模式很
理帮助读者消除歧义并在可能的意义方面作出选择。 适 合 初 级 读 者 在 阅 读 时 取 用 ,也 很 适 合 一 般 读 者 阅 读
一 般 情 况 下 ,阅 读 主 体 先 用 “自 上 而 下 ”的 方 式 激 深 奥 文 本 时 取 用 。我 国 低 年 级 儿 童 开 始 学 习 阅 读 基 本
活智 能 去 预 测 及 推 想 ,其 阅 读 目 的 与 期 望 会 影 响 对 阅 采 用 这 种 模 式 。小 学 生 的 阅 读 活 动 始 于 最 小 的 单 位 文
读 材 料 的 选 择 ;而 当 主 体 注 视 文 字 时 ,则 又 转 入 “自 下 字 ,然 后 由 文 字 组 合 成 词 ,再 组 合 成 句 子 ,再 组 合 成 语
而上”方式以激活合适的智能去对应输入的信息。也就 段,进而理解整个文本,如此以“自下而上”方式为主是
是说,首先文本激发阅读主体运用他的解码策略,然后 可行的。一些高中生阅读缺乏背景知识的文本(如陌生
随着 他 对 词 语 加 工 的 展 开 ,又 不 时 地 运 用 他 所 具 有 的 的 科 技 文 、深 奥 的 文 言 文 ),也 可 以 从 字 词 的 解 码 开 始
关 于世界的知识去接受或拒绝相关涵义的假设。 一直到获取整个文本的意义。
总 之 ,阅 读 主 体 带 到 阅 读 中 来 的 知 识 和 文 本 中 的 “自上而下”模式最明显的缺陷是夸大了阅读主体
信 息 在 阅 读 理 解 中 都 是 同 等 重 要 的 ,阅 读 的 “自 上 而 凭借知识、经验理解文本的作用,低估了文本信息的促
下”与“自下而上”加工应有机结合起来,阅读主体正是 进主体阅读理解的作用;但这种模式很适合高级读者,
运用解码和语言技能以及他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去获得 也很适合一般读者对浅显文本进行快速阅读时取用。
对 文 本 意 义 的 理 解 的 。“相 互 作 用 ”模 式 虽 然 可 以 较 有 要知道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
效 地 解 决 大 量 的 阅 读 问 题 ,但 是 它 把 客 体 和 主 体 当 时 务 ,而 目 前 中 学 生 阅 读 能 力 在 速 度 上 与 可 能 达 到 的 指

27
教学大参考·阅 读 教 学

标相比普遍要低得多。若以“自上而下”模式,不失时机 阅 读 教 学 ,但 在 近 代 却 落 后 了 。就 快 速 阅 读 方 面 来 说 ,
地培养中学生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 我 国 基 本 上 处 于 空 白 状 态 ,属 于 后 发 展 国 家 。因 此 ,对
是非常有效的。这一模式的阅读设计主要有如下三点: 快速阅读的研究是以翻译与介绍国外的快速阅读理论
1. 引 入 题 材 ,以 认 识 设 疑 悬 念 、直 观 导 入 、故 事 导 入 等 起 步 的 ,我 国 主 要 翻 译 了 美 国 与 日 本 快 速 阅 读 专 家 的
引 入 方 式 ;2. 进 行 速 读 ,采 用 组 读 法 、察 读 法 、浏 读 法 、 专 著 ,还 翻 译 了 苏 联 、 英 国 等 国 家 快 速 阅 读 专 家 的 著
略 读 法 、跳 读 法 等 快 速 阅 读 方 法 ;3. 检 测 理 解 ,采 用 问 作。
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1. 开 启 我 国 快 速 阅 读 教 学 研 究 的 著 作 是 1980 年
总之,阅读主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不同的 王秉钦翻译苏联 O·库 兹 涅 佐 夫 和 L·赫 莫 罗 夫 合 著 的

主体特点选用适当的阅读模式。可以说,选用适当的阅 《速 读 法 》,它 作 为 《科 学 与 科 学 技 术 管 理 》杂 志 的 增 刊
读 模 式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阅 读 方 略 ,因 为 “适 合 的 才 是 好 在内部发行,1985 年被重新翻译并正式出版。

的 ”。有 一 定 阅 读 能 力 的 人 读 一 篇 文 章 ,开 始 若 对 阅 读 2. 快速阅读起源于 美 国 并 在 美 国 得 到 了 很 好 的 发
材料不了解,自然应该采用“自下而上”模式,而读到后 展 ,我 国 翻 译 的 著 作 很 大 一 部 分 来 自 美 国 。主 要 有 :

面比较理解了,就可以较多地采用“自上而下”模式。如 1981 年 ,翻 译 卡 特 博 士 的 《加 快 您 的 阅 读 》;1989 年 ,


果 对 阅 读 材 料 的 内 容 比 较 熟 悉 ,自 然 应 该 较 多 地 采 用 翻 译 科 林·曼 尔 期 的 《高 效 速 读 法 》;1991 年 ,翻 译 A·
弗 兰 的 《 速 读 教 育 指 南 》; 1992 年 , 翻 译 H·谢 夫 特 的
“自上而下”模式,而读物难度较大,比如生疏的文言文、
科技文,则应该较多地采用“自下而上”模式。当然,更多 《自学快速阅读法》;2001 年 ,美 国 速 读 专 家 哈 尔·伯 格
的 教 学 CD 、VCD 由 武 汉 音 像 出 版 社 从 台 湾 引 进 出 版 ;
时候应采用“相互作用”模式以及“交易式”阅读模式。
2003 年,翻译保罗·席利的《十倍速影像阅读法》。
[ 作者通联:江苏邗江中学 ]
3. 日本快速阅读专家加 古 德 次 、芦 田 献 之 、加 藤 周
一、佐藤泰正等人致力于快速阅读的研究与推广,并培
养 出 每 分 钟 阅 读 1 万 字 到 2 万 字 的 速 读 能 手 ,我 国 专
家 也翻译了他们的著作。主要有:1988 年翻译芦田献之
的《实 用 速 读 法 》; 1989 年 翻 译 加 古 德 次 的 《 神 奇 速
读 记 忆 法》;1990 年赵元参考佐滕泰正的《使大脑敏捷
的 速 读 法 》编 译 了 《超 级 速 读 术 》;1996 年 翻 译 加 藤 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阅 一的《读书术:快捷有效的读书技巧》。

读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二)我国对快速阅读教学的探索
1. 我国快速阅读教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随 着 对 国 外 快 速 阅 读 专 著 的 翻 译 与 介 绍 ,国 内 也
庞迎迎
开始了对快速阅读的研究, 经过国内研究者的不懈努
力 ,快 速 阅 读 取 得 了 不 小 的 成 就 ,总 结 快 速 阅 读 发 展
早 在 我 国 古 代 ,就 有 关 于 快 速 阅 读 的 记 载 ,如 《北 三 十 年的历史, 可以将快速阅读教学的发展分为三个
齐 书 》中 “读 书 敏 速 ,十 行 俱 下 ”,陶 渊 明 的 “好 读 书 ,不 阶段。
求 甚 解 ”等 ,但 我 国 现 代 对 快 速 阅 读 的 研 究 却 始 于 20 (1 )快速阅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阶段
世 纪 80 年 代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入 ,为 适 应 信 息 时 代 大 约 是 二 十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我 们 开 始 进 行 大 规 模
的 快 节 奏 ,我 国 开 始 了 快 速 阅 读 的 研 究 并 取 得 了 丰 硕 的 快 速 阅 读研究,整个八十年代,研究者们翻译国外的
的成果:研究者翻译国外关于快速阅读研究的著作,开 著 作 ,并 基 于 此 进 行 教 学 实 验 。如 北 京 铁 路 二 中 程 汉
展 教 学 实 验 ,总 结 行 之 有 效 的 快 速 阅 读 方 法 ,并 推 广 杰 老 师 自 1985 年下半年开始的教学实验;四川绵阳师
至 全 国。 专晏茂心老师于 1986 年春开始的教学实验;浙江舟山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阅读教学回顾 市特级教师乐连珠于 1987 年开始的教学实验等。他们
(一)对国外快速阅读理论的翻译与介绍 努力将快速阅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经过他们的不
我 国 有 历 史 悠 久 的 语 文 教 学 传 统 ,形 成 了 独 立 的 断努力,快速阅读进入语文课堂,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

2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