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4

第九周:

语文教材与语文技能评价的设计

阅读教材
4.1.1 阅读评价的基本要求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 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
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 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
,大体感受作品的意境、节奏和韵味。
•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
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 第三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
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在起
始阶段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评价:
• 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
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课外阅读的评价:
• 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
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
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
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4.1.2 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

• 20 世纪初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测试应由四
因素构成:
1. 权衡句中各字
2. 组织各字关系
3. 选样各字含义
4. 决定最后反应
• 此后,研究日渐深入。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
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国研究者的有关成果:
20 世纪 30 年代
•陈礼江就提出读法四要索:速度、理解、组织、
记忆

40 年代
•艾伟义把默读能力归纳为四个方面:
▫ 迅速浏览,摄取大意的能力
▫ 精心详读,记取细节的能力
▫ 综览全章,挈取纲领的能力
▫ 玩味原文,推取含义的能力
近年

•邝怀熙把阅读能力分解为: 认读能力、理解能力
、分析吸收能力。

•张鸿苓等人把阅读能力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 积累性阅读阶段、理解性阅读阶段、评判性阅
读阶段
•而阅读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 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
• 章熊认为阅读能力由五个要索构成:

1. 认知能力(基本识字量和词汇量,了解特定语
义;推断陌生词语的近似语义;辨析长句;准
确地理解图表和其他常用的非文字符号)
2. 筛选能力(理解性筛选、检索性筛选)
3. 阐释能力(把读物的词语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的
解码能力,包括概括、解释、开掘三种方式)
4. 组合能力(综合与归纳能力、调整能力)
5. 鉴赏、评价、创造能力(即在阅读理解中对原
读物的扩展)
• 韩雪屏等人认为阅读能力是一个多侧面、
多层级的复合结构。它可以划分为五个侧
面:
1. 阅读的认知
2. 阅读的理解
3. 阅读的记忆
4. 阅读的速度
5. 阅读的技能
• 从国内外研究者的论述可以看出,其观点
有许多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层级划分和分
析方法上的差别,有的是概念使用上的差
别。

• 阅读速度既与理解程度有关,又综合反映
了不同的阅读技能状况。思维则不是阅读
能力所独有的,似难以作为阅读能力的因
素。
阅读能力的构成因素主要应包括四大方面:

认知
能力

赏析 阅读能力的 理解能力
能力 构成因素

分析
能力
1. 认知能力

指对字词句语义的辨析能力,包括选取和识别能力

• 正确认识汉字的形、音、义
• 具备基本的汉字识字量和词汇量
• 能辨析词语的外延和内涵
• 能了解语境中的语义及辨析词语间在语义方面的内
在联系
• 能根据上下文推断陌生词语的近似语义
• 能辨别单句和复句
• 准确理解图表等
2. 理解能力

指对读物内容的筛选、阐释能力

• 迅速捕捉住关键性词语和句段,对关键性语言信息
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达到熟练阅读的水平
• 正确把握文字材料内容,进行理解性筛选
• 根据特定的要求从文本中找出所需内容,带着问题
读书探究,进行检索型筛选
• 把读物中的词语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解码”
3. 分析能力

指对文章思想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 依据读者自有的知识、经验,把散在文章
各处的材料加以归类,按照新的逻辑梳理
、合并,或用读者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4. 赏析能力

指对文章的赏析、评判能力

• 对读物的整体进行鉴赏
• 对局部或一个细节进行鉴赏和分析
• 在语境中,想象中赏析文章的语感
• 就文章的内容、主旨、思路、写法等体味文感
• 赏析文章的情与意
• 感受文中的思想、观点、气质、气氛、节操、情
感等
•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试飞与优劣的辨析
4.1.3 阅读能力的评价工具
(一)读速评价

• 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读速,着眼
于阅读速度而非理解能力。
• 测试读速的方法:
1. 限定时间,计算不同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的不同
读速
2. 以一段文字味单位,分別计算不同学生读完所
用的时间,确定每个学生每分钟的读速。
• “ 消字法”: 在测试材料中根据难易适当
的原则加一些多余的字,让被试者边默读
边划去,根据划去的字测算读速,考查学
生对读物的理解情况。

• 有效读速计算法:
(二)阅读理解力评价

• 侧重测定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较难处理
的评价内容,应设定较为科学的理解率指标,测
试题应有一定的难度。
• 一般对阅读理解力的检测都控制在“复述性理
解”水平,对较高年级学生也可以有适当的“解
释性理解”题目。
• 从日本、韩国 1984 年起使用的“理解率标准
表”(下表),可以看出阅读理解力评价的大致
内容。
理解率标准表
理解率 要求
0.1-0.3 能写出与文章内在联系无关的片言只语

0.4-0.5 能就某部分写出大致内容

0.6-0.7 尽管有的部分漏得干干净净,但大部分
能大体写出来,能概要地写出整体内容
0.8-0.9 漏掉很少,能按原文正确、具体的写出
内容发展过程
1 几乎能和背出来一样地写出原文
• 王学贤的阅读速度理解率(模组页 36 )

• 在阅读理解率的计算中,速度与理解的深
度处于矛盾状态,阅读速度要求高,则理
解深度必然下降,若要求阅读有一定的深
度,又难以要求很高的阅读速度。

• 因此,把握住二者的辩证关系,制定出阅
读速度与理解要求相对平衡的准则是较难
且非常重要的。
(三)读速及理解力评价

• 把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力结合起来评价。
• 要求: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阅读速度和
理解力的程度、测试材料以及评价的目的
来决定。
• 阅读速度与理解率的最佳组合,即讲求阅
读效率。根据美国阅读研究专家 G.R. 施道
弗提出的公式即可测算出阅读效率:
施道弗提出的公式:
E=RxC

E :阅读效率( Reading Efficiency)


R :阅读速度( Reading Rate)

• 阅读速度 R 等于阅读总字数(或单词数)除以分钟
数: R=G/T ,即每分钟所读单词数。一般以分钟为
单位。
• C :理解率 (Comprehension) 。理解率 C 是指阅读
测试的通过率或得分率,
• C= 答对题数 / 总题数,或 C= 所得分 / 总分。
• 理解率很难把握,因阅读测试题目的难易
度不同,读者理解程度的深浅差异多,测
算出来的结果亦可能呈现出高低差异。确
定较为客观的理解率成为各个国家非常重
视的事情。

• 爱德华•弗赖博士拟定的读速分类表可以作
为参考:
速度 阅读目的和范围 较差读者 优秀读者

慢速 适用于学习和研究 90-125 200-300


难度 较大的材料和 (w.p.m.) 80% (w.p.m.)
- 90% (com) 80%-90%
较高理解率
(com)
常速 适用于阅读日常报 150-180 250-500
纸和较容易的教科 (w.p.m.) 70% (w.p.m.) 70%
(com) (com)

快速 适用于广泛浏览有 不会浏览 800+ w.p.m.
意降低理解率 50% (com)
(四)朗读、听读与默读评价

• 阅读是一种语言联系过程,是初步的听和
说;朗读则是从书面文字形式到口头言语
形式的转换,是从记录下来的讲话中理解
意义的一种替代方法。

• 朗读和听读都是以有声语言为载体的,默
读则以无声的文字符号做载体。在评价材
料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区别。
• 然而,被试用嘴出声读及用耳听别人读出
声音来的作品,这种听说测试与用眼睛读
别人写出来的作品有着相通之处,耳听与
眼读都是接受,是输入信息,口头朗读与
默读使用的同是別人的作品。作为评价阅
读理解的手段,朗读、听读、默读这几者
可以结合起来。

• 例:“非正式阅读测查表”(简称 IRI )
IRI 的意义
• 让一个学生读二上年级的文章,朗读时错词率没超
过 15% ,理解测验题正确率在 90% 以上,就说明
他读二年级材料时为“独立性水平”。
• 然后让他读二下年级材料,朗读正确率为 90% 左右
。理解率为 75% 左右。再读三年级材料,成绩亦然
,则表明他处于读这两级材料的“教学性水平”。
• 接着让他读三下年级材料,他朗读错误已超过 25%
,理解率低于 50% ,说明他已处“受挫性水平”。
再由教师把三下年级的材料读给这个学生听,如果
他理解的正确率在 75% 以上,说明他的“智能水平
”在三下年级或更高一层。
• IRI 也可用于测度文章的可读性。比如选一
批文章,让一组标准年级段的学生阅读。
根据阅读正确率指示( 90% )和内容理解
率( 75% ),基本可以确定哪些文章符合
该年级学生的教学性水平。
(五)完型填充评价工具

• 完型填充评价又称完形填充测验( close test


or cloze procedure )(美国心理学家泰勒—
1953— 首创的阅读方法)根据泰勒的定义,完
形测验法是从发送者(作者或说话者)那里截
取一段消息,删去其中的部分东西以破坏它的
语言模式,然后把它交给接受者(读者或听话
者),让他们设法用自己的潜在能力使模式重
新完整,形成完形单元的测验方法。
例:

i.柯孔标曾编制了以《松鼠》为测试材料的
完形测试试卷(母语完形测试的实验研究。
研究证明,该种方法较为可靠)。
ii.出国人员的“英语水平测试” (EPT) 和
世界性的考试中,完形测验题占阅读理解
的 20% 。
iii.近年中国的汉语水平考试 (HSK) 也采用
了此种测试形式
(六)答题评价

• 答题评价是默读理解测试的主要形式,其
命题的方式很多,如根据选择判断、文段
结构划分、填空、解释、文白理解、比较
异同、问答、分析论述、简答、提炼概括
等,可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测试材料、
试题难度灵活调整命题方式。
4.1.4 编制阅读能力的评价工具
(一)朗读、听读与默读评价工具的编制

1. “ 非正式阅读测查表”(简称 IRI )
2. 朱作仁、李志强《中国小学毕业生默读
量表》
(二)阅读理解评价工具的编制
1.完形测验法
2.莫雷等编《语文阅读水平测量》

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