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5

大家講說單一個基因會影響一個複雜的生物行為

那個時候是沒有任何人會相信的
那我們再看下一個階段就是說
為什麼基因會影響到生物行為
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生物行為很多時候
都是由神經來控制的
像我們的腦是單一個神經細胞
像這個神經主要是因為這些基因
他們一些基因的網絡
其實是在單一個神經圓裡面
所以說你要研究一個複雜的生物行為
你可以從基因的層面
或是從神經網絡的層面來進行
那在神經網絡的話
我們就把它叫做 Neuropeinatomy
那今天不管是從基因的層面
或是神經網絡的層面
其實我們要看的就是一個複雜的生物行為
那如果講到生物行為的話
我們可以把它的行為蓋分成兩大類
就是在生物行為學上面
我們可以把它稱作所謂的 Innate
或是認得的 Behaviour
那這意思就是說
有些行為是我們與生俱來就存在的
比如說今天大家肚子餓的時候
就需要找東西吃
累的時候就要睡覺
這些其實是不需要人家教你
天生就已經會的
就是說你在胚胎階段
這些資訊就已經在大腦裡面寫好了
你就知道要做這些事情
不需要透過後天的學習
我們就把它稱作 InnateBehaviour
那至於認得的 Behaviour
其實就是說我們需要經過後天的學習之後
產生一些新的行為上的改變
我們就把它叫做認得的 Behaviour
比如說我相信大家
應該沒有人天生就會起腳踏車
那你在學習起腳踏車這件事情
就是說你經過不斷的嘗試
之後這個經驗就把它累積下來
所以你大腦產生了某一些改變之後
這個資訊
這個知識就會永遠存在你身上
你只要腳踏車一牽到
就知道要怎麼騎
所以說其實整個生物的行為上
其實我們可以從幾個不同層面
以及生物的行為可以改分成這兩大類


那我們來看一下
剛剛我們所講的 Neuroenatomy
中文把它叫做神經解剖學
那其實如果要講到神經解剖學的話
其實可以回推到早期的兩位科學家
Camilo Golgi
一個義大利級的科學家
以及 Santonio Caja
叫做 San Diego Caja
這個是一個西班牙裔的科學家
這個念作 Caja
那他們這兩位科學家
其實在 1906 年
共同拿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對神經解剖的
發現的一個貢獻
那其實
當初在研究這個神經的時候
因為 Golgi 他發覺的一件事情
就是說
他可以拿重金屬的這個引去染神經系統
也就是說
組織拿來之後
你把它泡在重金屬引裡面之後
他就可以標定這些神經細胞
以及神經的解剖
那他們的統計說大概標定大概就是
整個組織裡面大概是
1%到 10%左右的神經
會被這個引力指標定
也就是隨機的
那可以想像一下
因為他標定的神經沒有到那麼多
所以說你可以清楚的看到
這些神經的結構
當然就是說
如果他這個引力指一染下去說
所有神經都被標定上去的話
他可能就看到一團黑
什麼都看不出來
所以說
用這個重金屬引力指
可以標定這個神經
是 Camilo Golgi 他發明的
那 Caja 呢
他是提出了
第一個提出所謂的
Neuron Cereally 的科學家
那這邊其實就是這樣
就是說
當初 Golgi 他其實有提出了另外一套
就是 Reticulated theory
但是後來被證實是錯的
因為他的概念就是說
他認為所謂的神經系統是這樣
就是一顆神經然後分叉
然後再分叉再分叉再分叉
就分了很多分子出去
他認為神經應該是這樣
但是卡哈他提出的理論是一個
Neuron Cereally
就是認為神經那應該是
一顆神經細胞
然後會把訊息傳給另外一個神經
另外神經接收到之後再往下傳
往下傳這樣一直分出去
那當然就是說
後來證明說其實
卡哈的理論是對的
那這個是他那個時候
在那個年代的行為金下面
畫出來的神經的結構
那畫得非常好
現在我們用一些
非常高階的行為金去拍出來
其實就差不多長這樣
所以說
另一方面就是說
他能夠把神經結構畫得這麼微妙微俏
主要是因為他本身也是一個藝術家
所以說這邊他就把他畫得很像
那我們來看一下
在 Gogis Den 染出來的神經大概會像這樣
那我這邊順便告訴各位同學
說其實
雖然說科學家們
可以利用這個 Gogis Den 的方式
去染這些神經細胞
但其實到現在為止
他真正的原理是什麼
其實大家還不知道
還是一個迷
還是科學界的一個迷
只是要說
我把組織泡到營地自己
他就可以把神經標得
標得這麼的清楚
你可以看到清楚到
單一個 Dangerdix point
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那接著我們來看一下
居然我們今天要講的是
腦科學研究的模式生物
那因為時間的關係
我可能就簡單的帶過幾種模式生物
第一個就簡單介紹
譬如說 human
然後之後會稍微講一點點的 mouse brain
然後接著我們就解今天的
主要重點
然後 fly
就是過癮

這個大小
其實是
不是真正他實際的大小
因為一個人腦大概長這樣
一個人腦大概是
1.3 到 1.6 公斤左右的一個重量
大概一個這樣
那我問各位同學
有人知道我們的大腦
大概有多少顆神經細胞所組成
大家猜得出來嗎
不知道也可以猜一下
細胞所組成
有人要猜一下嗎
來這位同學
猜一下吧
隨便講個數字啊
反正大家問都猜錯
一百多
一百萬顆神經細胞
一百萬顆

有沒有其他答案
一百萬顆其實還差有點遠
差有點遠
有沒有更多的
那位同學
一億
一億
ok
一億

那我跟大家講一下
我們的大腦經過計算
大概是 860
860 億顆神經細胞所組成
860 億
860 億顆
因為早期還不知道之前
大家都亂猜
比如說
一百億一千億
都隨便亂講
那後來為什麼會知道是 860 億
因為科學家沒有一個比較精確的
計算的方式
他怎麼做呢
他就把這個腦拿出來
然後拿去用果汁機
類似果汁機的東西
把它打碎
打得碎碎碎碎的
那你想嘛
它都是由細胞組成
當它碎得很仔細的時候
是不是就變成一顆一顆的細胞
然後再進行染色的方式
然後再加上細胞技術的方式
計算出來
大約是 860 億顆的神經細胞
就回答了
大部分的到底
我們有多少顆腦細胞
沒有人知道
大概是 860 億顆
是一個比較精準的數字
所以至少今天聽完演講之後呢
你們就可以跟你同一聊
但你知道我們大腦有 860 億顆
神經細胞
我相信也很多同學
應該是不會特別知道這個資訊
OK

那你就知道
我們人腦有這麼多細胞
所以你要研究它
相對就比較困難
那接著我們就看一下
鼠腦
將近是 1 億顆神經細胞
大概 8 千
7,8,8,9 千顆神經細胞
組成一個小鼠的大腦
那這是一個果營的大腦
但是顏色不是這樣
因為看不太小的
看不太清楚
所以我用其他顏色
把它飆上去
一個果營的大腦
大概是 13 萬顆
大概 13 萬 5 千顆的神經細胞
所以相較於這樣來比較的話
你就知道說
這個大小真的差很多
大小真的差很多
OK

那我們就來先看一下
我們人的大腦
這個是一個神經解剖學
會秀出來的一個圖
告訴你說
我們可以把大腦大概
大概的把它分成幾個區塊
那有一些區塊
像他告訴我說
OK,這一塊
是我們的自主動作
這個結構是怎麼樣
我們就想像
我們頭是這樣
前面這個在前面
前而夜
後面在這邊
好不好
所以這邊是後面
所以我們的
我們視覺相關的資訊
是在我們的腦的後方
好不好
那其實大腦
可以大概把它
蓋分成幾個
所謂的功能性的
大腦的區塊
我們人腦的話
但是人腦的研究
其實真的很複雜
再加上有一些
倫理的問題
我們不能隨便
把一個人抓來
把他挖掉一塊細胞
挖掉一塊區
說你有沒有哪個感官
出現異常
我們現在是沒辦法
做這件事情
OK
但其實在早期的時候
那個時候
大概 1904 年到 1905 年
那個時候
歷史上發生了一個戰爭
叫做所謂的日俄戰爭
那那個日俄戰爭
就是日本人跟俄羅斯
為了爭奪我們中國大陸
東北地區的一些利益
然後就打仗了
那個也是歷史上
第一個
亞洲人跟歐洲人的戰爭
最後勝出的是亞洲人
所以說日本人
真的還滿厲害的
你看
他們棒球打到世界第一
各項運動賽事
他們也越來越厲害
連打仗
他們都可以打贏歐洲人
OK
那我今天不是要
跟大家講歷史
我跟大家講
就是說在那個時候
在戰爭的時候
在那個時候
因為發生戰爭
所以說
那個時候有一個眼科醫師
日本的眼科醫師
他說緊上打二
他那個時候
就把這些受傷的士兵
把他蒐集起來去研究
那為什麼要蒐集
這些受傷的士兵
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
俄羅斯人他們用的步槍
是用的叫做
Rife Bullied
有時候那個子彈
打進去的時候
他產生了嚴重的腦傷
但有時候這些病患
他沒有死掉
就他腦被打到某個地方
但是他還在獲得
他就把這些
腦傷的阿兵哥蒐集起來
然後找了
其中整會出了
28 個人的
Vigil Cortex
那所以這個
做出了一個歷史上
史上第一個
人類大腦的視覺皮質的
功能性的圖譜
那為什麼我要這樣講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假設我們今天講到
所謂的視覺訊號
那今天視覺訊號就是說
我們可以看到
不同的顏色
那其實視覺訊號有很多
你可以看到光的亮暗
對比度
或是甚至於物體的
Motion Detection
物體的移動等等
這些都是屬於視覺訊號
那所以說
緊上達二在那個戰爭的時候
他就把這些受傷的
阿兵哥蒐集起來
看他腦傷
哪個地方受傷
然後就知道說
這個腦傷
當這個阿兵哥
某個地方中彈之後
那個地方產生腦傷
他就看不到顏色
他就知道說
ok 那這某個地方
他是負責視覺訊號的顏色
那有的人阿兵哥
中彈之後
他看不到東西的移動
他就知道說
這個區塊
可能是負責
所謂的 Motion Detection
就物體的移動等等
用這種方式
繪製出人類史上
第一個 Vigil Cortex
就視覺
皮子區的神經網路的圖譜
那當然因為我們好
就這樣子就說
我們也不是整天在打仗
所以我們不會有這麼多
這種例子
可以讓我們去做
人類大腦的功能的研究
所以說呢
目前用最多的
就是我們要研究
到底大腦的哪個區域
負責什麼功能呢
用最多的
還是透過這種
所謂的 Functional MRI 的方式
那像這個 Functional MRI
它的原理主要是
因為會透過所謂的
代氧血紅素
跟缺氧血紅素的
比例去做出來的
一個比例的差異
也就是說
今天我們大腦
要產生一些活性的話
它會需要比較多的氧氣
所以呢
在大腦的一些維學館
會把這些代油氧氣的
紅血球送到那些區域
讓這些神經生
變得比較具有活性
這樣子的概念
那因為代氧血紅素
跟缺氧血紅素
他們剛好一個是順持性
一個是逆持性
所以說
我們就可以利用
在一個非常高的磁場的環境下
去偵測這些代氧血紅素
跟缺氧血紅素的比例
所以說這個做法
就會像這樣
就是說
我把一個受試者
放到這個
Functional MRI 的儀器裡面
然後給他一些刺激
比如說給他看某個東西
然後他大腦
這時候
有些區塊就出現反應了
那就是要說
OK 這個區塊
可能是感受視覺訊號
透過這種方式去做的

這邊有一個有趣的地方
就是說
我們看到的
Functional MRI 的影像
它都是某個小區塊小區塊的
所以說
我相信各位同學
可能有聽過一些人家講說
OK
我們其實平常時候
只用我們百分之十的大腦
我們用百分之九十的大腦
都沒有被使用到
這句話
你們覺得是對的還是錯的
尤其是那個電影
Lucy
有沒有看過
有沒有
那個某個廢禮漫就是
講說我們都用百分之十的大腦
百分之九十的大腦都沒有用到
當今天我們把這個百分之九十的大腦
都把它使用掉的話
我們就會變成超人
我們可以預知未來
我們可以飛
我們什麼都可以做
有沒有
電影是這樣演的
那我跟各位同學講
這個資訊是不對的
因為科學家他們發覺說
雖然我們看到的
好像這個地方特別活躍
但是要記得
這只是一個比例子
不代表說
在其他地方的腦群
沒有再產生活性
沒有這種動作電位的改變
所以說其實他們研究說
其實我們幾乎無時無刻
都使用我們百分之百的大腦
所以不會有說
我百分之九十的大腦沒有使用
我只使用了百分之十這件事情
這絕對不存在
OK

那講到人類大腦研究的話
其實在 Orizona University
的那個 David Essen
他就把
他其實就做了一個
所謂的 Human Connectome Project
那這個 Human Connectome Project
是要幹嘛
他其實就是說
他找了很多很多的受試者
大概一千個吧
然後他把他大腦的功能性徒補
試圖用高解析度的
Functional MRI
把它定位出來
那他的概念很單純
就是說他認為說
當我大腦
某些地方有產生
在接受到某些刺激的時候
產生一些神經活性的變化
假設在其他地方
也有類似的神經活性變化的話
他會認為這些區域
居然會同時有活性的話
代表說他們之間
是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
所以想要透過這種方式
去把整個 Human Brand 的
這些功能的
把它一個一個定位出來
就是說哪個腦區跟哪個腦區
可能是有關的
所以說其實 Human Brand 的這種
Functional 的 Map
其實是有人在做的
是有人在做的
好 那 Human 的部分呢
我就很快介紹到這邊
主要是因為
我是覺得就是說
因為整腦的研究是這樣
其實還有滿多的一些
科學上的瓶頸
但我相信說
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去突破
但是說
很多時候
你不得不退而求其
是用一些所謂的
模式生物來研究
複雜了大腦的功能
那接下來我要講的
就是小鼠的大腦的
一個功能的研究
那我這邊想要介紹的是
一個叫做 Jeff Lieckman
他是在哈佛大學的
一個教授
那他其實
我覺得他其實
我覺得他應該是個天才
因為他都會發展出一些
很厲害的技術
而且這個技術
他就是發展在小鼠身上
一旦他發展出來之後
其他物種的科學家
就是用他的技術
在其他物種在跟著做
所以我覺得他其實算是一個
非常非常厲害的一個
科學家啦
在哈佛大學
那 Jeff Lieckman
他就做了一個事情
就是說
他試圖把
用一個高解
應該說他試圖用一個就是
全腦的這種
電子顯微鏡的技術
把大腦的每個神經連結
把它解出來
然後在小鼠上面
那怎麼做
你可以看一下
他的做法是這樣
大家思考一下
一個腦是這樣
它是一個立體的
如果鼠腦的話
也是一個立體的
那一個立體的結構的話
你可以做
第一件事情就是怎麼樣
你要把他的影像
都做清楚的話
你就是可以把它切成
比如說一個腦
你把它切成一百片
我亂講一百片
那一個腦被切成一百片之後
會有第一片
第二片 第三片 第四片
你把這每一片的影像
記錄好之後
再把它從頭到尾去播放
是不是就可以看到
這個神經的結構
在裡面是怎麼走動的
概念上是這樣
所以說你可以看
他的做法就是說
把鼠腦切了很多片之後
然後用類似底片的方式
把它一個一個疊起來
這個東西為什麼
我叫底片
因為我看各位都很年輕
不知道
可能跟我那個年代不一樣
我相信詹老師應該知道
我們小時候
我們還沒有數位相機這種東西
我們如果要用照片
是不是都買一個膠捲的
三十六片或二十四片
放到相機裡面拍完
三十六片拍完
你就拿去相管給他洗
然後洗那個洗完照片之後
給你三十六張照片
他同時會給你一捲
叫做底片的東西
叫做你如果要加洗哪一張
你就拿這個底片來
這個底片就長像這樣子
大家有經歷過那個年代嗎
膠捲相機那個年代
我看到有同學點頭
應該所有同學
可能年紀跟我差不多
那是這樣
所以說他把膠捲的影像
把它一個一個記錄完之後
再把它回推
變成一個立體的結構
概念上是這樣
所以說回到我剛剛所講的
一開始他就先把小鼠的大腦
然後利用這種切片的方式
大家可以看喔
這個很利的刀子
鼠腦把它用
十大包買完之後
就一個一個去切片
所以說你們看這個地方
每一張影像
就是某一層的鼠腦的
那個樣子
被包在裡面
雖然看不太清楚
但其實就是
相信我這是一小片鼠腦這樣
然後接下來就切第二片
然後切第三片
那因為這個畫面
他會一直切下去
大概就一直重播
就不重播了
那切完了這些影像
他在這種電子顯微鏡
把它拍射下來
所以拍完之後
一張的畫面
就是變成這樣子
像這樣子是一張的畫面
但是如果他連續拍射很多張
把它再疊塗起來
會變成什麼樣
會變成像動畫片一樣
有沒有
就像動畫一樣
你可以看喔
咪咪麻麻的
然後每一條神經
大概從哪邊一直往下走
走走走到哪邊
他就可以把它拍得一清二楚
那應該
因為這個就是黑白的畫面
就很像早期那種
迪士尼的卡通
那我沒有上色之後
黑白的
那從頭到尾連續播放
就會像這樣子
那所以說
他們厲害的用意在於說
他們可以再透過人工的方式
把每一顆神經細胞
大概標上不同的顏色
大概標上不同的顏色
標完之後
畫面就會變成像這樣
我們看
同樣的顏色代表
是來自於同一個神經細胞
那基本上就一大群
那每個神經的結構
也都不大一樣
也都不大一樣
但至少
他可以用這種方式
把這些俗腦的細胞
把它
在一個立體的概念上
把它清楚的定位出來
那定位完之後
他當然要做後製
那後製
他又做成一個這個
那在他的論文裡面
他把這個叫做一個 Cube
就是像魔術方塊一樣的東西
Cube
那這 Cube 很酷
我們看一下
這個俗腦是這樣
然後基本上
它上面有很多的
不同種類的神經細胞
一個小小的魔術方塊的
小數的大腦
然後他可以再拆解
拆解開可以看
祕密麻麻的
其實這很酷
我們的大腦
原來這麼的奇妙
就是小小的一個區塊
他居然有這麼多的資訊
在裡面
不同的神經細胞
然後他可以再分類
那他分類的方式
會根據他的形態
去做分類
因為我們神經
很多種類
也就是興奮性的神經元
或意志性的神經元
所以他再把它分類
像這些膠細胞
或是其他的神經以外
來把它分出來
那這是興奮性的 Axom
興奮性的神經吐蜀
或是意志性的神經吐蜀
然後還有一些
他是沒有辦法去定義的
他 identify
他不知道怎麼定義的
但是你可以看
他透過這種方式
可以把整個俗腦的
神經細胞的種類
他在
立體空間上
怎麼分布的
把它定位的一清二楚
但是我告訴各位同學
他這邊論文其實是發表在 sale
那他這邊論文
他雖然看起來
做了很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是他整篇論文
其實大概只標定了
兩千多顆神經細胞
我記得是兩千五百顆吧
所以你就想像一下
一個俗腦
假設他有
八九千萬顆的神經細胞
他用這種方式
要把整個俗腦
把它標定完
看起來也是需要
蠻大的功夫的
更不用講
我們複雜的人類的大腦
我記得他之前在演講
說如果我們要把
人類大腦完全的 MAP 出來
至少要超過一百年以上
以他現在的
電腦科技來說
一定會超過一百年
OK

那接著
剛剛前面講的是
所謂的
就是神經網路的圖筆
在小屬身上
那接著我想介紹一個
叫做 Upto Genetic 的東西
那相信這個東西
有學生醫的同學
可能或多或少會聽過
這個中文把它翻譯成
光移傳學
Upto Genetics
那這邊我要介紹的
主要是 Cardesol 的一個工作
那 Cardesol 他本身是
史丹佛大學的一個 MDPHD
那他本身是對
做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
那他其實在早期的時候
他就發掘一件事情
就是說
其實在綠藻
一些綠藻身上
會有一些感光的蛋白
那這些感光的蛋白
就是 Channel of Dubsting
簡稱 CHR2
那發掘這些感光的蛋白
會感受特定波段的
比如說藍色光線
今天一旦有藍色光線
照射到這個蛋白上面的話
他就會把大量的
帶針電的椅子
送到細胞裡面
然後讓神經細胞
產生動作電位
那這邊一個簡單的概念
就是說大家思考一下
神經細胞本身
平常在
靜止膜電位的時候
是在復電的
當今天有很多的
針電椅子
瞬間衝進去的時候
他可能會達到一個
所謂的浴紙
然後他瞬間
產生動作電位
然後這時候
神經就產生所謂的
電脈衝
所以神經的活性
是這樣出現的
所以說
他的想法很單純
就是說
我可不可以把這個
綠藻上面的 CHR
tunnel Ducing
把它表達在
我有興趣的神經細胞上面
這個時候
我只要照藍色光線
這個神經細胞
就會產生動作電位
產生所謂的神經活性
我就可以激活
這個神經細胞
所以他的概念是這樣子
那他那個時候的論文
就是透過一些
比如說 Lakey Virus
把病毒
包埋這些載體的方式
把這些
CHRtunnel Ducing 的這些蛋
基因
把它送到
小鼠的大腦裡面
然後之後
再把這個小鼠
透過光纖的方式
買一條
可以打藍色光線的
這個光纖
當然這邊
要動一個小手術
透過這個藍光
去激活
特定神經細胞
裡面的這些 CHRtunnel Ducing
所以小鼠
他做的時間
就會像這種情況
一個光纖
然後他的頭
被開了一個腦洞
他活著
基本上這個藍色的光纖
就會提供藍色的光
去激活
特定的神經細胞
那他這個實驗
做了一個實驗
是像這樣
那我先簡單解釋一下
他這個實驗的做法是
他把 CHRtunnel Ducing
表達在小鼠的
Motor Quotex 上面
就是我們的動作皮質區
我們之所以
會有這些動作
就是我們動作皮質區
它具有神經活性
所以說他把 CHRtunnel Ducing
把它表達在
小鼠的動作皮質區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
他的實驗結果
這是對照組
就 Wild Type 的小鼠
他雖然埋了光纖
但是沒有什麼感覺
然後這是
幫我買 CHRtunnel Ducing 的小鼠
那你可以看喔
當藍色的光纖
開下去的時候
這個有 CHRtunnel Ducing 的小鼠
他停不下來
就一直跑
因為這個時候
他的動作皮質區的
這些神經細胞
被激活了
所以他停不下來
但是對照組就沒差
藍色光纖開了
他無所謂
他沒差
他不會受到影響
所以證明說
我們真的可以透過
這個 CHRtunnel Ducing
去激活特定的神經細胞
在其他的物種上面
那我剛剛說嘛
Cardazole 他本身是一個 MDPHD
所以他的研究
其實主要是
聚焦在帕金森氏症
那我如果講到帕金森氏症
大家可能或多或少
會有一點概念
我們所謂的帕金森氏症
是這樣就是說
我們大腦裡面
會有一個叫做
Sumtation Aqua 的區域
那這個地方
就是說有很多的
多發恩的神經細胞
那這些多發恩神經細胞
就是說
當我們隨著年紀有時候
變大
增大的時候呢
這些多發恩神經細胞
慢慢的退化掉
退化掉一部分是 OK 的
我不大概會影響你的行為
但是當有 80%的多發恩神經細胞
如果都死掉的話
剩下 20%的時候
你就會出現
所謂的帕金森氏症
因為多發恩事放的量不夠
所以說呢
Cardazole 他一直希望說
可以透過這種
CHRtunnel Ducing 的方式
去治療帕金森氏症
所以說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未來我們會變成像這樣
我覺得每個人其實就買了一個
LED 燈在我們的大腦裡面
那現在這個做得很發達
這條光纖其實可以不需要存在
因為現在有的配合
他們直接就把一個
可以遙控的 LED 燈
直接埋在裡面
連光纖都可以省
所以大家思考一下
未來我們會變怎麼樣
我們平常就是說
我們會在大腦裡面
埋下一個
比如說藍色的燈泡
然後我們隨時就帶著一個遙控器
我們今天走在路上
我們走一走
我的手開始顫抖
我好 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出現了
這時候遙控器就拿出來開下去
藍色的燈一亮
你這些多班神器要被激活
然後這時候瞬間釋放多班
你的病症就減緩了
未來我們真的有可能
會變成像這樣
我們隨身都要帶一個遙控器在身上
隨時開我們頭上的這個 LED 燈
Upto Genetics
這是我自己想像的
當然未來會不會這樣
也難說嘛 對不對

那前面簡單講完了
人類跟小屬的部分
那接著我就想要切入今天的
另外一個重點
就是果蠅
講到果蠅
可能有些同學就會好奇說
老師
你要不是你今天來演講
我根本不知道果蠅有一顆腦
我根本不知道好大腦
我只知道我看到它就把它打死
對不對
果蠅是什麼東西
很多時候我在講果蠅
有些人誤會誤以為是蒼蠅
蒼蠅比較大隻
果蠅是小小隻的
就是你今天香蕉放在桌上
它會飛過來那個小小隻的
那個叫做果蠅
也不是果食因
它不會殘害濃縮物
所以說果蠅是一個
非常好的一個模式生物
它不會危害我們的這個
環境
那基本上它的遺傳學
也被解得非常透徹
就是說
果蠅它全身上
大概是 13000 個基因
那其實你要做研究很容易
就是說
這個物種的好處就是說
這麼多個基因
有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基因
它都有突變性的
所以說你想要研究哪一個基因
可能跟某個生物行為
有沒有關係
就拿去找它突變性的生物果蠅
來做實驗
就可以初步的得到答案
好不好
另外你可以看它小小一隻
但是其實它的頭在這邊
這它的眼睛是復原
然後中央也有一個腦袋
這個大腦大概有 13 萬顆的
神經細胞所組成
13 萬顆的神經細胞
那這 13 萬顆神經細胞
基本上幾乎控制
果蠅的所有的生物行為
果蠅的生物行為其實很多
這邊有很多
我這簡單列了幾項
但其實很多你們意想不到
在人身上有的行為
後來在果蠅身上都會被發現
我這邊只列了其中幾項
像 Sacadian
這個 2017 年的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Michael Rothschweig, Jeff Hogan, Michael Young
他們三個共同拿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主要是表彰他們在生理時鐘
上面的貢獻
這三位科學家
都是利用果蠅來研究生理時鐘的
OK
然後還有一些 Agent,老化
然後一些 addiction 等等的
這些都有
你們想像得到這邊其實都有
那因為時間的關係
我就不一一的介紹
我這邊就舉其中幾項
一些果蠅的行為
讓大家看一下
讓大家看一下
那講到果蠅的大腦
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
這個就是果蠅的大腦
大概長這個樣子
13 萬 5 千顆神經細胞所組成
這個是我們人的大腦
OK
那人的大腦可以
我們大家知道說
它其實有一個所謂的脊髓
透過一些骨頭
把它包在裡面
就是這神經這些脊髓
我們叫做 Spinal Core
那果蠅它沒有骨頭這個結構
所以但是呢
你如果看
它的神經解剖學來的結構的話
它的大腦
其實會從這個脖子
然後都叫做 Giant Fiber
連到它的
我們叫做 Venture of Core
所以說你如果
就神經解剖學來看的話
它的 Brand 跟這個 Venture of Core
就是類似有我們人的 Brand 跟 Spinal Core
只差說它沒有骨頭
把它保護起來
但是這些 Venture of Core
這些神經細胞確實
會把這些大腦資訊
送到這邊來
然後再去
去影響它的
六肢
不是四肢
六肢
或翅膀的振動等等
OK

那我們來看一下
我就介紹幾種
果蠅的神經解剖學
給各位同學就好了

我們來看一下
第一個
aggressive behavior
那這個東西
其實在很多生物上面
都會被觀察到
特別是雄性跟雄性之間
常常會有這種
所謂的打鬥的行為
Fighting 的行為
那果蠅的打鬥行為
是一直到很後期
才被科學家們觀察到
我就說
原來果蠅放在一起
他也會打架
他們打架是像這樣
就是說
他們是這樣
就是說
果蠅是這樣
這個領地
就是說這裡面
是果蠅愛吃的食物
那就是說
這隻果蠅看到說
這塊裡面的東西
全部都是我的
別人不可以來搶
所以說
當有別隻果蠅
接近這個食物
他就會把它趕走
你可以看他把翅膀
鬆起來
試圖把它下跑
然後或者是
有些情況是這樣
就是說
這裡是一隻
頭被砍掉的母果蠅
頭被砍掉的母果蠅
然後這兩隻公果蠅
會爭奪
跟這個
沒有頭的母果蠅的交配權
這時候他們就會大打出手
就打成這樣
大成這樣
那同學會好奇說
老師為什麼要把母果蠅的頭砍掉
那主要是
因為你如果
沒有把他頭砍掉的話
他就飛走了
他不會乖乖待在這邊
讓這兩隻公果蠅
為了爭奪
跟他的交配權
而打起來
不會發生的
那頭砍掉的母果蠅
會怎麼樣呢
他還會有一些基本的一些
反射動作
比如說
他還是會
腳會偶爾動一下
整理自己的毛
各位同學
如果不相信的話
你們之後
回家
如果家裡有蟑螂的話
你就把那蟑螂
抓起來
把他頭砍掉
觀察
他會停在那邊不動
但是他會
把他頭砍掉
整理自己的身體等等
這樣他會持續
滿長一段時間的
懂嗎
所以說
昆蟲大概是這樣
那我可以
同學看一個影片
這真的是
果蠅的實際的
打鬥行為的影片
像這樣子
這隻熊果蠅翅膀
鬆起來
釋放對方趕走
把他嚇跑
然後就是說
當另外一隻
也很不爽的時候
他也很兇
他就會打起來
你們就打起來
你可以看
這隻一直被趕走了
那待會兒
會不會被
會不會被他打起來
兩隻果蠅
站起來打全級的動作
這叫 boxing
有沒有
打得難分難捨
那因為果蠅是這樣
他這個暴力行為
就是把對方嚇跑而已
他也沒有辦法
真的治對方於死地
所以通常
就打出了一方
他就 retreat
他就撤退
他就跑掉了
OK
打不停
應該很兇很猛

各位同學看這個影片的時候
可能有一些同學
會好奇說
老師
你給我看這個東西
我怎麼覺得
他們兩隻是在玩
他們根本不像在打架
我們根本就是在玩
那我再給各位同學
看一個影片
這在柯倫巴拉局的論文上面
發表
這是一隻果蠅的
熊果蠅
他去 O 打
另外一隻果蠅的行為
可以看到
他整個這樣站起來
這個高速攝影機
拍攝下來
有沒有
把他往後扯
這是被他拉到
整個都站起來
然後這個更誇張
這個高速攝影機
拍下來的影響是這樣
他整個站起來
然後把他拔下去
他翻了一圈
然後趕快繞跑
有沒有
所以說看了這個影像
你們就知道說
OK 果蠅
他應該是真的有暴力行為
真的有所謂的暴力行為
那透過這種方式
可以一下
找了很多
可能跟暴力行為有關的基因
那有趣的是
其實這裡面
很多的基因
在我們人身上
都有所謂的
同源基因
都有所謂的
同源基因
所以說
這個表就不解釋了
大家有興趣
可以去找相關的論文
那接著
我們來看一下
另外一種果蠅的行為
叫做 Coshoop behavior
那這個中文其實就是
所謂的求偶行為
那這個求偶行為
其實我不需要多做幾次
因為這是我們
人天生的一個行為
然後就是說
你只要生出來這個行為
就洗在你大腿
不需要人家教你
我們天生就知道
要去
比如說
我要這樣敘述
好不好
比如說男生天生
會喜歡去追求女生
這是天氣
就洗在腦裡面
OK

很多生物都有
很多生物都有
包含所謂的果蠅
你可以看
這支影片
是一支母的
磁性的果蠅
有三隻熊果蠅
試著跟他交配
另外呢
這是一隻熊果蠅
然後兩隻

所以一隻磁果蠅
然後兩隻熊果蠅
試著跟他交配
所以科學家們
要研究果蠅的這種求偶行為
就是把果蠅
一公一母
關在一個小的
透明的圈子裡面
或是小房間
然後用攝影機
去拍攝他們之間
的互動的情形
這樣去做紀錄
OK


果蠅的求偶行為
很多啦
那這些就是
科學家們
第一出來的果蠅求偶行為
其中就是說
熊性的果蠅
看到磁性果蠅的時候

他就會去照到
他看得到他的地方
去吸引他的注意力
就讓他說

我在喔
我要追求你喔
讓他知道
之後呢
他就開始
就是有事沒事
就用他的前腳
去觸碰我果蠅的身體
他就是去親拍
貼拼

這是
果蠅會做的事情
那我們
我們人不能隨便去
男生不能隨便去摸女孩
知道嗎
會被告性騷擾
不是我們嘛
所以他們就會
做這個動作
然後另外
他就會進行
所謂的心銀
這個行為很有趣喔
就是說
熊果蠅他會震動
他單邊的翅膀
單邊的翅膀
那早期科學家們
不知道說
欸為什麼會震單邊翅膀
後來才發覺說

他震動單邊翅膀
主要是為了發出
特定頻率的聲波
這個聲波呢
磁果蠅會聽到

他就知道說
喔這個男生
想要追求我
就有點類似說
他在對他
還蠻老派的喔
但確實果蠅
就是會這樣喔
熊果蠅
會對翅果蠅唱情歌
之後呢
他就開始 Vicking
熊果蠅
他就去舔
母果蠅的
生殖器的位置
之後呢
就試著進行
交違的動作
然後之後呢
就完成交違
那我給你們看
一個影片喔
就是果蠅的
Coshuva behavior

Coshuva 的 menu
for floofline
球偶行為的手冊
OK
來一開始
來一開始 orientation

熊果蠅看到母果蠅
有沒有
就開始追他
開始追他
有沒有
讓他看
讓母果蠅
知道說他的存在
然後之後開始
wind vibration
注意喔
他會開始震動翅膀
而且只能震動單邊
有沒有
他只有單邊的翅膀在震動
而且這個震動的翅膀的位置
還會隨著母果蠅
所在位置不同
而有所改變
你可以看到
母果蠅其實蠻滾的
他也反而就是跑給他追
然後之後呢
在開始
wind vibration
重視加力
他剛才舔他的
生殖
就是膠尾氣的位置
slow motion
還有慢動作
這影片拍得很好
有沒有
震動單邊翅膀
然後開始
就是舔母果蠅的
尾巴的生殖器的位置
他纏軟的位置
然後之後就開始進行
怎麼這慢動作會變久
OK

之後就開始
試著嘗試
要膠尾
仔細看
他的尾巴會攻起來
就是試著
試著要跟母果蠅膠尾
然後之後就完成膠尾
那我時間是到了嗎
不好意思

再完成膠尾
OK
最後他們兩隻就黏在一起了
就連結在一起
就是一個完成膠尾的動作
大家可以看到
影片其實有注意到
其實母果蠅
其實很不耐煩
一開始
熊果蠅就一直追
他一直追
他一直跑給他追
他覺得超煩的
所以說很多時候
我們在講說
你一個男生一直黏著
一個女生
講了一點都沒錯
就是這個樣子
就這樣
一直窮追猛打的
但最後通常就是說
母果蠅到最後都受不了
隨便
你要怎麼樣都好
最後他們都還是會完成
這個膠尾的動作

那講到這個果蠅的
這個球尾行為
那其實有一個基因
因為過去研究了
很多的基因
可能都跟這個
果蠅的這個球尾行為有關
那我這邊就特別講一個
就是研究上最有名的基因
叫做 Fulis
Fulis 這個基因
那 Fulis
Fulis 它本身是一種
transgression factor
就是說它是一個
就是這個蛋白質
它會經過不同的
所謂的 RNA 的 splicing
然後產生不同的產物
所以各位同學
只要知道一件事情就好了
就是說
熊果蠅有自己的
這種 Fulis 的產物
齒果蠅有自己的
Fulis 的這個基因的產物
那也就是說
男生之所以
會表現得像男生
就是因為他有自己的
Fulis 這個基因的
這種產物的表現
所以可以像他們最喜歡
做一件事情就是
那我如果把男生的這個
Fulis 的產物表現在女生身上
或是把女生的 Fulis
表現在男生身上
會變得怎麼樣
那是這樣喔
這個影像
這裡面喔
記得這裡面的果蠅
全部都是男的
全都是公的
這裡面的果蠅
全部都是女生
全部都是母的
那我只是把男生的 Fulis
表現在女生身上
以及把女生的 Fulis
表現在男生身上
這時候呢
就會發覺
一件有趣的事情
這些男生
全都變成了 gay
這些女生
全都變成 lesbian
你可以看喔
男生跟男生
開始互相求
是只要交違嗎
然後這是呢
這些我的果蠅
是這樣
正常情況
母鬼不會正單邊翅膀
也不會去有這種
Coshu behavior
但是當他表現的
這個男生的 Fulis 之後
他就試著去交違
試著變得
行為就變得
很像男生一樣
試著你看正單邊翅膀
跟另外一隻母鬼交配
但他們絕對不會成功
因為他沒有
雄果蠅的這個生殖器
懂我意思嗎
所以說
這邊只是要告訴我們說
其實這個單一個基因
單一個基因
如果稍微改變一下
就會讓一個
複雜的生物行為
產生一個明顯的變化
OK
一個明顯的變化
你可以看
主要現在沒聽
有沒有像那種
同志大遊戲
一整串的
OK

那接著我們來看一下
那 Fulis
只需要我們講說
因為這個單一個基因
但其實
他在大腦裡面
有很多的神經細胞
是有這種
表達這個 Fulis
所以說
他們就好奇說
那到底
男生的
雄的果蠅跟磁的果蠅
這個 Fulis
這個細胞的表現上面
會不會有差別
那乍看之下
其實看不太出來
但你如果把細部
去分析的話
你會注意到
如果是
雄的果蠅的話
他在這個區域的
這些細胞
會比較多
但在磁的果蠅這邊
就比較少
那反之雄果蠅的
這個地方神經的結構
在磁果蠅身上
就比較不明顯
也就是說
雄性跟磁性之間的
神經結構
單獨就 Fulis
這個基因的表現上
是會有點差別的
那每次講到這邊
其實我就跟同學講說
像很多時候
比如說
比如說男女朋友
有時候吵架
有時候女生
就會很生氣
就會罵男生說
你永遠都不知道
我在想什麼
那其實也不能怪男生
因為其實男女的大腦
可能結構上
就是有一些些微的差異
所以說有的時候
我們絕對想不到
對方在想什麼事情
所以有些時候
如果想要對方知道
就講出來
就講出來
絕對不會錯的
那雖然果蠅是這樣
那其實在人身上
有一些研究是發覺說
其實我們男生的大腦
跟女生的大腦
確實在連結上
會有一些不一樣
也就是說男生的大腦
其實在前後的神經的連結
是比較旺盛的
那女生的大腦
其實左右半腦之間的連結
是比較旺盛的
那可能是因為這樣
所以說男生對於一些空間上的
概念會比較清楚
會強於女生
但也因為女生
他左右半腦這種連結
所以女生他們
很多時候是可以一心多用
很多時候你會注意到
男生只能專心做一件事情
但女生可以同時
專心做很多事情
而且都可以做得很好
所以說有可能真的是
大腦的結構上
存在的些微的差異
再給我一點點時間
我快結束了
我大概講到這邊
後面就不講了

那講到 Full Race 是這樣
這是 Full Race 的基因的細胞
大概兩到三千顆神奇細胞
你可以看
如果把這些 Full Race 的細胞
把它用綠色螢光彈來
標示出來的話
就密密麻麻的
分佈在整個大腦上面
那你們可能會好奇說
這個這樣子
兩三千顆細胞
其實已經這麼複雜了
那我告訴各位同學
其實科技家們真的
非常的神奇
像 Berry Dixon
他就可以把這上面
拿一個神經把他連到
哪邊
連到哪個胸結的位置
然後怎麼影響
他的翅膀的震動
或腳的擺動
來影響他的科學畢業員
把他一清二楚的畫出來
各位同學
看到這個影像
我覺得是像什麼
有沒有像這個
就根本就很像
是一個電路圖
所以說其實整個大腦
各位告訴同學說
雖然這個神經結構這麼複雜
但至少在果營上面
哪個神經怎麼連結
到胸結
什麼控制他的動物體的生物
這些行為
其實科技家們是有辦法
把他一個一個
把他飆聽出來的
好我後面就大概不講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
我不喜歡講超過時間
後面其實就是我們
一點點自己的研究
然後時間的關係就不介紹
我就大概講到這邊
這是我們學校
很漂亮的一個校園
大家有興趣的話
可以讓我們校園
參觀一下
謝謝各位
謝謝
非常謝謝吳老師
非常精彩
深入淺處
從基因講到大腦
講到行為
讓我們理解到
大腦調控行為的奧妙
我剛剛看到有些同學
已經開始練習振動翅膀
我想應該都有聽到
有非常的感興趣
然後再請教各位同學
有沒有任何的問題
不是人類的大腦
是小屬的大腦
人類的大腦
我決定的方式治療
我不確定
我覺得應該還沒有
應該沒有辦法
隨便做這件事情
但我剛剛講的是說
直接買一個 LED
在一個比如說
一般做鼠腦
不是都會買個光纖嗎
那光纖會連著嗎
那其實有一些
我是說有一些論文
其實它可以不用那個光纖
它直接買一個藍色的 LED
就埋在腦裡面
然後透過遙控的方式去
操控這個 LED
等等量跟礙
這個是已經有論文做到的
所以我才說
這連這跟光纖之後
可能都可以省略
我想問一下那個
好問題喔
這個其實研究的滿多的
那它其實研究
它後來我發覺
它影響了基因的層面滿廣的
對 所以其實
主要就是要單獨
這一個基因只要產生變異
它其實就會
產生這樣的行為變化
我在猜你的問題想說
為什麼
這個基因影響的層面
可以這麼廣對不對
這個其實有人做
但是我記得它影響的精神很多
那另外一個問題
我跟各位同學講
就是說像弗魯蕾斯這個基因
在小屬或是人身上是沒有的
但是呢
我剛剛說它是透過不同的
spiciness
做出男性跟女性的
transgression factor
那其實後來有研究
在小屬身上有其他的基因
它也是有這種
所謂的 Sexual Thymophism
比如說它透過不同的 spiciness
做出男生跟女生的
這種 transcreation
所以我才說
像我們這種果營
雖然我們某些基因
不見得說在小屬身上
一定有同源基因
但是很多
它的調控的基因
我認為會是一樣的
因為至少在小屬上面
也有發覺說
我忘了那個基因的名字
但是它也是類似
Fruits 類似這樣
透過不同的 spiciness
之後做出雄性
跟磁性的產物
然後讓小屬
就是表現得
像男生或女生這樣
隨便你先好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
問得很好
我覺得當然都有可能
對 當然都有可能
因為你剛剛提到
就說
我這個
就是透過這個外在
環境改變這個
我覺得這個都有可能
那另外一個我覺得
大部分比較能接受
就是遺傳
就從上一代
因為我們身上的基因
有一半來自爸爸
一半來自媽媽

但我剛剛這邊所要強調
就是說
因為過去跟下面一直不認為說
你如果 100 年前
跟人家講這件事情
沒有人會相信
但其實現在
我們就很清楚的
很多時間證據看到
只要一個基因突變
其實一個複雜的行為
複雜的生活行為
其實就可以產生改變
那當然說
什麼原因會造成
這個基因的改變
那當然就很多層次
你剛剛提的
AP genetic
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
其實就是一個
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所以其實很多方
遺傳啊
AP genetic
然後甚至有人說
你外在的譬如說
飲食什麼的
會不會改變
這個其實滿多人
都有在討論

但是現在可以確定
就是我找改變一個基因
其實複雜的生活行為
就會受到改變
剛剛那後面的同學
我忘記了
剛剛那個複雜的

對那個複雜的生活行為
就是說
複雜性它是控制
特定的女容
還是一整天
OK
是這樣就是說
它只控制有表現
Channel Adopting 的女容
所以說
剛剛像小鼠的實驗
它必須要先用
Virus 去感染神經細胞
但因為 Virus
它可以帶特定的
Promoter
那這 Promoter
可能只會表現在
我有興趣的神經細胞
剛剛的例子
這個 Promoter
讓 Channel Adopting
只表現在
Motor Cortex 上面
就動作皮質區
所以說
整個大腦
只有動作皮質區
上面的神經細胞
它有 Channel Adopting
所以我當光照下去的時候
只有 Motor Cortex 的
這些動作皮質區
因為它要表現 Channel Adopting
所以說
這些細胞
它會產生動作典威
光纖的大小
它其實它的光纖
是這樣
它就一根光纖
然後一個小小的 LED
在前面

一個小小的 LED 在前面
我覺得
我沒有實際
真的去猜
但我猜大小是差不多
這個實驗如果
在小鼠上面
會比較複雜
因為你知道鼠腦
它還跟腦殼
你它腦殼
要把它割開來
才可以買到腦裡面
但如果像果蠅的話
就簡單多了
果蠅也很多人
做這個實驗
它其實就是薄薄的一層
然後那個叫腦殼
cuticle
薄薄的一層這種
組織
所以有時候光纖
尤其是
像紅光
其實這個
可以直接照進去
腦殼都可以不用開
就可以做
所以這個什麼果蠅
會這麼 powerful
因為相對不用
那麼複雜的手術

其實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但其實大部分的
實驗他們的做法
就是說
他們只要確定
我的 Trilogy
表達的細胞是對的
基本上他們就
只要看到
行為上的改變
他們就可以認定說
這個區域的
是影響了這個行為

謝謝同學
有約的提問
那時間的關鍵
我們再次謝謝吳老師
好 謝謝各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