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6

细 胞 (生物学中 构 成生物

体的基本单位)
细 胞(英文名: cell)并没有
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提
法是: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
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
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
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 动
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
微生物以及原生 动 物由一
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
高等植物与高等 动 物 则 是
多细胞生物。细胞可分 为原
核 细 胞、真核 细 胞 两类 ,但
也有人提出 应分 为三 类,即
把原属于原核 细 胞的古核
细 胞独立出来作 为 与之并
列的一类。研究 细胞的学科
称为细胞生物学。
细胞体形极微,在 显微 镜下
始能 窥见 ,形状多种多 样 。
主要由 细 胞核与 细 胞 质构
成,表面有 细 胞膜。高等植
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 细胞
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 绿
体和液泡, 还 有 线 粒体。 动
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
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
胞中 则 无。 细 胞有 运动 、 营
养和繁殖等机能。
研究历史
细 胞( Cells)是由英国科学
家 罗 伯 特 · 胡 克 ( Robert
Hooke , 1635 ~ 1703 ) 于
1665 年发现的。当时他用自
制的光学 显 微 镜观 察 软 木
塞的薄切片,放大后 发现一
格一格的小空 间,就以英文
的 cell 命名之,而 这 个英文
单 字的意 义 本身就有小房
间一格一格的用法,所以并
非另创的字汇。而这样观察
到的细胞早已死亡, 仅能看
到残存的植物 细胞壁, 虽然
他并非真的看 见 一个生命
的单位(因为无生命迹象),
后世的科学家仍 认为 其功
不可没,一般而言 还是将他
当作发现细胞的第一人。而
事 实 上真正首先 发现 活 细
胞的,还是荷兰生物学家列
文虎克。
1674 年安东尼·凡·列文虎克
( 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
凭借自己制作的一种能放
大物体影像 200 倍的 镜 片,
观察到了血液中的 红细胞。
又于 1677 年,史无前例地
在 显 微 镜 下看到了精子的
存在。
1809 年,法国博物学家(博
物学即二十世纪后期所称
的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的总
称)拉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 , 1744 ~ 1829 ) 提
出:“所有生物体都由细胞
所组成,细胞里面都含有些
会流动的‘液体’。”却没有
具体的观察证据支持这个
说法。
1824 年,法国植物学家杜托
息(Henri Dutrochet,1776~
1847)在论文中提出“细胞
确实是生物体的基本构造”
又因为植物细胞比动物细
胞多了细胞壁,因此观察技
术还不成熟的时候比动物
细胞更容易观察,也因此这
个说法先被植物学者接受。
1830 年后,随着工业生产的
发展,显微镜制作克服了镜
头模糊与色差等的缺点,分
辨率提高到 1 微米,显微镜
也开始逐渐普及。改进后的
显微镜,细胞及其内含物被
观察得更为清晰。1839 年,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atthias Schleiden,1804~
1881)从大量植物的观察中
得出结论:所有植物都是由
细胞 构 成的。与此同 时,德
国动物学家施旺做了大量
动物细胞的研究工作。当时
由于受胡克的影 响, 对细胞
的观察侧重于细胞壁而不
是细胞的内含物,因而对无
细胞壁的动物细胞的认识
就比植物细胞晚得多。施旺
进行了大量研究,第一个描
述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
相似的情况。
在德国施旺和施莱登之后
的十年,科学家陆续发现新
的证据,证明细胞都是从原
来就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而至 21 世纪初期的细胞学
说大致上可以简述为以下
三点:细胞为一切生物的构
造单位、细胞为一切生物的
生理单位、细胞由原已生存
的细胞分裂而来。
“细胞”一词最早出现在日
本兰学家宇田川榕庵 1834
年的著作《植学启原》。
中国自然科学家李善兰
1858 年在其著作《植物学》
中使用“细胞”作为 Cell 的
中文译名。有学者认为李善
兰此时并未接触过《植学启
原》,因而是独自发明。
细胞结构
细胞壁
分 类 在 细 菌、真菌、植物的
生物,其 组成的 细胞都具有
细 胞壁( Cell Wall),而原生
生物 则 有一部分的生物体
具有此构造,但是动物没有。
植物 细 胞壁主要成分是 纤
维素,经过有系统 的编织 形
成网状的外壁。可分 为中 胶
层 、初生 细 胞壁、次生 细 胞
壁。中胶层是植物 细胞 刚分
裂完成的子细胞之间,最先
形成的间隔,主要成分是果
胶质(一种多糖类),随后在
中 胶层两侧 形成初生 细 胞
壁,初生细胞壁主要由果胶
质、木质素和少量的蛋白质
构成。次生细胞壁主要由纤
维素组成的纤维 排列而成,
如同一条一条的 线 以接近
直角的方式排列,再以木质
素等多糖类黏接。
真菌细胞壁则是由几丁质、
纤维素等多糖类组 成,其中
几丁 质 是含有 碳 水化合物
和氨,性柔软,有弹性,与钙
盐混杂则硬化,形成节肢动
物的外骨骼。几丁质不溶于
水、酒精、弱酸和弱 碱 等液
体,有保护功能。
细 菌 细 胞壁 组 成以 肽 聚糖
为主。
细胞膜
细 胞壁的内 侧紧贴 着一 层
极薄的膜,叫做细胞膜( Cell
Membrane)。这层由蛋白 质
分子和磷脂双分子 层组 成
的薄膜,水和氧气等小分子
物质能够自由通过,而某些
离子和大分子物 质则 不能
自由通 过 。因此,它除了起
着保 护细 胞内部的作用以
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
胞的作用:既不让有用物质
任意地渗出细胞,也不让有
害物质轻易地进入细 胞。此
外,它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
交流。
细 胞膜在光学 显 微 镜 下不
易分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可以知道 细 胞膜主要由蛋
白质分子和脂类分子构成。
在细胞膜的中间,是磷脂双
分子层,这是细胞膜的基本
骨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
侧和内侧,有许多球形的蛋
白质分子,它们以不同深度
镶嵌在磷脂分子层中,或者
覆盖在磷脂分子层的表面。
这 些磷脂分子和蛋白 质 分
子大都是可以流 动的,可以
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 动
性。细胞膜的这种结构特点
对 于它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是非常重要的。
物 质 跨膜 运输 的方式分 为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
(1)被动运输,是顺着膜两
侧浓度梯度扩散,即由高浓
度向低浓度。分为自由扩散
和协助扩散。
①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
单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细
胞膜两侧的浓度差以及扩
散的物质的性质(如根据相
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更
容易进出细胞)对自由扩散
的速率有影响,常 见的能进
行自由扩散的物质有氧气、
二 氧 化 碳 、甘油、乙醇、 苯 、
尿素、胆固醇、水、氨等。
②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
物质借助载体蛋白扩散。细
胞膜两侧的浓度差以及载
体的种类和数目对协助扩
散的速率有影响。 红细胞吸
收葡萄糖是依靠协助扩散。
(2)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
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
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
应所释放的能量。主动运输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
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
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
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
物质。各种离子由低浓度到
高浓度过膜都是依靠主动
运输。
能进行跨膜运输的都是离
子和小分子,当大分子进出
细胞时,包裹大分子物质的
囊泡从细胞膜上分离或者
与细胞膜融合(胞吞和胞
吐),大分子不需跨膜便可
进出细胞。
细胞质
细 胞膜包着的黏稠透明的
物 质 , 叫 做 细 胞 质
( Cytoplasm ) 。 在 细 胞 质 中
还 可看到一些 带 折光性的
颗粒,这些颗粒多数具有一
定的结构和功能, 类似生物
体的各种器官,因此叫做细
胞器。例如,在 绿 色植物的
叶肉细胞中,能看到 许多 绿
色的颗粒,这就是一种 细胞
器,叫做叶 绿 体。 绿 色植物
的光合作用就是在叶 绿 体
中 进 行的。在 细 胞 质 中,往
往 还 能看到一个或几个液
泡,其中充 满 着液体,叫做
细胞液。在成熟的植物 细胞
中,液泡合并为一个中央大
液泡,其体 积占去整个细胞
的大半。细胞质被挤压为一
层。细胞膜以及液泡膜和 两
层 膜之 间 的 细 胞 质 称 为 原
生质层。
植物 细 胞的原生 质层 相当
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浓
度小于外界浓度时,细胞液
中的水分就透 过 原生 质层
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
和原生 质层 都出 现 一定程
度的收缩。由于原生 质层比
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
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
胞壁分离,也就是 发生了 质
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
外界溶液浓度时,外界溶液
中的水分透 过 原生 质层进
入 细 胞液中使原生 质层 复
原,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
原。
细胞质不是凝固静止的,而
是缓缓地运动着的。在只具
有一个中央液泡的细胞内,
细 胞 质 往往 围绕 液泡循 环
流动,这样便促进 了细 胞内
物质的转运,也加强 了细 胞
器之间的相互联系。细胞质
运动 是一种消耗能量的生
命现象。细胞的生命活 动越
旺盛, 细 胞 质 流 动 越快,反
之,则越慢。细胞死亡后,其
细胞质的流动也就停止了。
细 胞骨架是指真核 细 胞中
蛋白纤维的网络结构 ,由位
于细胞质中的微丝、微管和
中间纤维构成。微丝确定细
胞表面特征,使细胞能够运
动和收缩。微管确定膜性细
胞器的位置和作 为 膜泡 运
输的轨道。中间纤维 使细 胞
具有张力和抗剪切力。
细 胞骨架不 仅 在 维 持 细 胞
形 态 、承受外力、保持 细 胞
内部 结构 有序性方面起重
要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重
要的生命活 动 ,如:在 细 胞
分裂中 细 胞骨架 牵 引染色
体分离;在细胞物质运输中
各 类 小泡和 细 胞器可沿着
细胞骨架定向运转。
细 胞 骨 架 在 20 世 纪 60 年
代后期才被 发现。主要因 为
早期 电镜 制 样 采用低温( 0-
4℃)固定,而细胞骨架会在
低温下解聚。直到采用戊二
醛常温固定,人们才逐渐认
识到细胞骨架的客观存在。
细胞器
细胞中还有一些细胞器,它
们具有不同的 结构, 执行着
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细胞
的生命活 动。 这些 细胞器的
结构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在 电镜 下 观 察到的 细 胞 结
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① 线粒体
线 粒 体 ( Mitochondria/
Mitochonrion ) 线 粒 体 是 一
些线状、小杆状或颗粒状的
结构,在活细胞中可用詹纳
斯 绿 ( Janus green ) 染 成 蓝
绿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线 粒体表面是由双 层 膜 构
成的。内膜向内形成一些隔
称 为线 粒体 嵴 ( Cristae)。在
线粒体内有丰富的酶系统。
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中心,
它是生物有机体借 氧 化作
用 产 生能量的一个主要机
构 ,它能将 营 养物 质 (如葡
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氧
化 产 生 能 量 , 储 存 在 ATP
(三磷酸腺苷)的高能磷酸
键上,供给细胞其他生理活
动的需要,因此有人 说线粒
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② 叶绿体
叶绿体(Chloroplasts)是绿
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
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
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基
粒(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
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
小囊状结构,在 类囊体薄膜
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
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
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
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
有关的酶。基质中还含有
DNA。 [10]
③ 内质网
内 质 网 ( Endoplasmic
Reticulum)是细胞质中由膜
构 成的网状管道系 统广泛
的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内。它
与细胞膜及核膜相通连,对
细胞内蛋白质及脂质等物
质的合成和运输起着重要
作用。内质网根据其表面有
无附着核糖体可分为粗面
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粗面
内质网表面有附着核糖体,
具有运输蛋白质的功能,滑
面内质网内含许多酶,与糖
脂类和固醇类激素的合成
与分泌有关。
④ 高尔基复合体
高 尔 基 复 合 体 ( Golgi
Apparatus/Golgi Body)位于
细胞核附近的网状囊泡,是
细胞内的运输和加工系统。
能将粗面内质网运输的蛋
白质进行加工、浓缩和包装
成分泌泡和溶酶体。
⑤ 核糖体
核糖体(Ribosomes)是椭球
形的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
内质网膜的外表面(供给膜
上及膜外蛋白质),有些游
离在细胞质基质中(供给膜
内蛋白质,不经过高尔基体,
直接在细胞质基质内的酶
的作用下形成空间 构 形),
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基地。
⑥ 中心体
中 心 体 ( Centrosome ) 存 在
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
物细胞中,因为它的位置靠
近细胞核,所以叫中心体。
每个中心体由 两 个互相垂
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
的物质组成,动物细胞的中
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密切关
系。中心粒(Centriole)这种
细胞器的位置是固定的,具
有极性的结构。在间期细胞
中,经固定、染色后所显示
的中心粒 仅仅 是 1 或 2 个
小颗粒。而在电子显微镜下
观察,中心粒是一个柱状体,
长 度 约 为 0.3μm ~ 0.5μm ,
直径约为 0.15μm,它是由 9
组小管状的亚单位组成的,
每个亚单位一般由 3 个微
管构成。这些管的排列方向
与柱状体的纵轴平行。
⑦ 液泡
液泡(Vacuole)是植物细胞
中的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
细胞中的液泡很大,可占整
个细胞体积的 90%。液泡的
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
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
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可以达到很高的 浓度。因此,
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
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
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的状
态。动物细胞也同样有小液
泡。
⑧ 溶酶体
囊状小体或小泡,内含多种
水解酶,具有自溶和异溶作
用。自溶作用是指溶酶体消
化分解细胞内损坏和衰老
的细胞器的过程,异溶作用
是指消化和分解被细胞吞
噬的病原微生物及其细胞
碎片的过程。溶酶体是细胞
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 构 的
细胞器。其内含有很多种水
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物质。
⑨ 微丝及微管
在细胞质内除上述结构外,
还 有 微 丝 ( Microfilament )
和微 管( Microtubule ) 等结
构,它们的主要机能不只是
对细胞起骨架支持作用,以
维持细胞的形状,如在红血
细胞微管成束平行排列于
盘形细胞的周缘,又如上皮
细胞微绒毛中的微丝;它们
也参加细胞的运动,如有丝
分裂的纺锤丝,以及纤毛、
鞭毛的微管。此外,细胞质
内还有各种内含物,如糖原、
脂类、结晶、色素等。
细胞核
细 胞 质 里含有一个近似球
形 的 细 胞 核 ( Nucleus ) , 是
由更加黏稠的物质构成的。
细 胞核通常位于 细 胞的中
央,成熟的植物 细胞的 细胞
核,往往被中央液泡推挤到
细胞的边缘。细胞核中有一
种物质,易被洋红、苏木精、
甲基绿、龙胆紫溶液等碱性
染料染成深色,叫做染色质
( Chromatin ) 。 生 物 体 用 于
传 种接代的物 质 即 遗传 物
质 ,就在染色 质 上。当 细 胞
进行有丝分裂时 ,染色质 在
分裂 间 期螺旋 缠绕 成染色
体。
多数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
有些 细 胞含有 两 个或多个
细 胞核,如肌 细 胞、肝 细 胞
等。 细 胞核可分 为 核膜、染
色 质 、核液和核仁四部分。
核膜与内 质网相通连,染色
质位于核膜与核仁之间。染
色 质 主要由蛋白 质 和 DNA
组成。DNA 是一种有机物大
分子,又叫脱 氧 核糖核酸,
是生物的 遗传物 质。在有 丝
分裂 时 ,染色体复制, DNA
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
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
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
而保 证 了后代 遗传 特性的
稳 定 。 还 有 RNA , RNA 是
DNA 在复制时形成的单链,
它传递信息,控制合成蛋白
质,其中有转移核糖核酸
( tRNA ) 、 信 使 核 糖 核 酸
(mRNA)和核糖体核糖核酸
(rRNA)。细胞核的机能是保
存遗传物质,控制生化合成
和细胞代谢,决定细胞或机
体的性状表现,把遗传物质
从 细 胞(或个体)一代一代
传下去。但细胞核不是孤立
的起作用,而是和 细胞 质相
互作用、相互依存而表现出
细胞统一的生命过程。细胞
核控制细胞质;细胞质对细
胞的分化、发育和遗传也有
重要的作用。
属性特征
大小
原核细胞直径平均:1~
10μm;
真核细胞直径平均:3~
30μm;
某些不同来源的细胞大小
变化很大:
人卵细胞:直径 0.1mm;鸵
鸟卵细胞:直径 5cm;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
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
小而增大或缩小;
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
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
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这种现象被称为“细胞体积
的守恒定律”。

共性
1.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
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
及糖被构成的生物膜(注
意:癌细胞无糖被,容易游
走扩散),即细胞膜。
2.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
酸:即 DNA 与 RNA。
3.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
的载体。
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
于一切细胞内。核糖体,是
蛋白质合成的必须机器,在
细胞遗传信息流的传递中
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5.基本上所有细胞的增殖都
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
裂。(少数不是,如蓝藻的有
些种类从老细胞内产生新
细胞)
6.部分细胞能进行自我增殖
和遗传(高度分化的细胞无
法自我增殖。)
7.新陈代谢。
8.细胞都具有运动性,包括
细胞自身的运动和细胞内
部的物质运动。
注: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种类
真核细胞
真 核 细 胞 ( eukaryotic cell )
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
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
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
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
形运动。而光合作用和氧化
磷酸化作用则分别由叶绿
体和线粒体进行。除细菌和
蓝藻植物的细胞以外,所有
的动物细胞以及植物细胞
都属于真核细胞。由真核细
胞 构 成的生物称 为真核生
物。在真核细胞的核中,
DNA 与组蛋白等蛋白质共
同组成染色体结构,在核内
可看到核仁。在细胞质内膜
系统很发达,存在着内 质网、
高尔基体、线粒体和溶酶体
等细胞器,分别行使特异的
功能。
真核生物包括我们熟悉的
动植物以及微小的原生动
物、单细胞海藻、真菌、苔藓
等。真核细胞具有一个或多
个由双膜包裹的细胞核,遗
传物质包含于核中,并以染
色体的形式存在。染色体由
少量的组蛋白及某些富含
精 氨 酸和 赖 氨 酸的 碱 性蛋
白质构成。真核生物 进行有
性繁殖,并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
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
一个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
子 密 度 区 , 称 为 拟 核
(nucleoid)。DNA 为裸露的
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
白,环的直径约为 2.5nm,周
长约几十纳米。大多数原核
生物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
核糖体为 70S 型,原核细胞
构成的生物称 为原核生物,
均为单细胞生物。
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
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明显
可见的细胞核,同时也没有
核膜和核仁,只有拟核,进
化地位较低。
原 核 细 胞 ( Procaryotic/
Prokaryotic cell)指没有核膜
且不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
裂、无丝分裂的细胞。这种
细胞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
察不到变形虫样运动。鞭毛
(Flagellum)呈单一的结 构 。
光合作用、氧化磷酸化在 细
胞膜进行,没有叶绿体
( Chloroplast ) 、 线 粒 体
( Mitochondrion ) 等 细 胞器
( Organelles ) 的 分 化 , 只 有
核糖体。由这种细胞构成的
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它包
括所有的细菌和蓝藻类。即
构 成 细菌和蓝藻等低等生
物体的细胞。它没有真正的
细 胞 核 ( Nucleus ) , 只 有 原
核或拟核,所含的一个基因
带(或染色体),是环状双股
单一顺序的脱 氧 核糖核酸
分子(Circular DNA),没有组
蛋白(Histone)与之结合无
核仁(Nucleolus),缺乏核膜
(Nuclear envelope)。外层原
生质中有 70 S 核糖体与中
间 体 , 缺 乏 高 尔 基 体
(Golgi)、内质网(E.R.)、线
粒 体 和 中 心 体
( Centrosomes ) 等 。 转 录 和
转 译 (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同时进行,四周
质膜内含有呼吸酶。无有丝
分裂(Mitosis)和 减 数分裂
( Meiosis ) , 脱 氧 核 糖 核 酸
(DNA)复制后,细胞随即分
裂为二。
古核细胞
古核细胞也称古细菌
(Archaebacteria):是一类很
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
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
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
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
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
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
素不敏感、RNA 聚合酶和真
核细胞的相似、DNA 具有内
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
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
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
如:细胞膜中的脂类是不可
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有的以蛋白质为主,有的含
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
但都不含胞壁酸、D 型 氨 基
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极 端 嗜 热 菌
( Themophiles ) : 能 生 长 在
90℃以上的高温环境。如斯
坦福大学科学家发现的古
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100℃,80℃以下即失活,德
国 的 斯 梯 特 ( K. Stetter ) 研
究组在意大利海底发现的
一族古细菌,能生活在
110℃以上高温中,最适生
长温度为 98℃,降至 84℃
即 停 止 生 长 ; 美 国 的 J. A.
Baross 发 现 一 些 从 火 山 口
中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生活
在 250℃的环境中。嗜热菌
的营养范围很广,多为异养
菌,其中许多能将硫氧化以
取得能量。
极 端 嗜 盐 菌
( Extremehalophiles ) : 生 活
在高盐度环境中,盐度可达
25%,如死海和盐湖中。极端
嗜盐菌的细胞壁由富含酸
性氨基酸的糖蛋白 组成,这
种细胞壁结 构 的完整由离
子键维持,高 Na+浓度对于
其细胞壁蛋白质亚单位之
间的结合,保持细胞结构的
完整性是必需的。当从高盐
环境转到低盐环境后,一方
面细胞壁蛋白解聚为蛋白
质单体,使胞壁失去完整;
另 一方面 细胞内外离子浓
度平衡打破,细胞吸水膨胀,
最终引起胞壁破裂,菌体完
全自溶。
极端嗜酸菌(Acidophiles):
能生活在 pH 值 1 以下的环
境中,往往也是嗜高温菌,
生活在火山地区的酸性热
水中,能 氧 化硫,硫酸作 为
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极端嗜 碱 菌( Alkaliphiles):
多数生活在盐碱湖或碱湖、
碱 池中,生活 环境 pH 值可
达 11.5 以上,最适 pH 值 8
~10。
活动进程
分裂
一个细胞分裂为 两 个 细胞
的过程。分裂前的细胞称母
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
称子细胞。细胞分裂通常包
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步。
在核分裂过程中母细胞把
遗传物质传给子细胞。在单
细胞生物中细胞分裂就是
个体的繁殖,在多细胞生物
中细胞分裂是个体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基础。
分化
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
细胞,在形态、结 构 和功能
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
程。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的
组织,分化前和分化后的细
胞不属于一类型。那些形态
相似的,结 构 相同,具有一
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
组成器官。各种器官协调配
合,形成系统。各种器官和
系统组成生命体。细胞的癌
变是细胞的一种不正常的
分化方式。每个正常细胞细
胞核内都有原癌基因。发生
癌变的细胞原本是正常细
胞,由于受到外界致癌因子
(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
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
X 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
(例如黄曲 霉 毒素、 亚硝酸
盐等),生物致癌因子(Rous
肉瘤病毒、乙肝病毒等)作
用,导致细胞内原癌基因被
激活,激活的原癌基因控制
细胞发生癌变。
癌变的细胞在细胞形态、结
果、功能上都发生了一定的
变化。
死亡
细 胞死亡是 细 胞衰老的 结
果,是细胞生命现象的终止
包括急性死亡( 细 胞坏死)
和程序化死亡(细胞凋亡)。
细胞死亡最显著的现象,是
原生质的凝固。事实上细胞
死亡是一个 渐进过程,要决
定一个 细 胞何 时 已死亡是
较困难的。除非用固定液等
人为因素瞬间使其死亡。那
么,怎样鉴定一个细胞是否
死亡了呢?通常采用活体染
色法来鉴定。如用中性红染
色时,生活细胞只有液泡系
染成 红 色,如果染料 扩 散,
细 胞 质 和 细 胞核都染成 红
色,则标志这个细胞已死亡
细 胞衰老的研究只是整个
衰老生物学(老年学、人类
学)研究中的一部分。所谓
衰 老 生 物 学 ( Biology of
senescence ) ( 或 称 老 年 学 ,
Gerontology)是研究生物衰
老的 现 象、 过 程和 规 律。其
任 务 是要揭示生物(人 类 )
衰老的特征,探索发生衰老
的原因和机理,寻找推迟衰
老的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延
长 生物(人 类 的寿命。多 细
胞有机体 细胞,依寿命长短
不同可划分为两类,即干细
胞和功能 细胞。干细胞在整
个一生都保持分裂能力,直
到 达 到最高分裂次数便衰
老死亡。如表皮生发层细胞
生血干细胞等。
细 胞凋亡( Apoptosis)是一
个主 动 的由基因决定的自
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常
被称为程序化细胞死亡
(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凋亡细胞将被吞噬细
胞吞噬。这一假说是基于
Hayflick 界 限 提 出 的 : 1961
年 Hayflick 根据人胚胎细胞
的传代培养实验提出。指细
胞在 发 育的一定 阶 段出 现
正常的自然死亡,它与细胞
的病理死亡有根本的区别。
细 胞凋亡 对 于多 细 胞生物
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自稳
平衡的保持以及抵御外界
各种因素的干 扰 方面都起
着非常关 键 的作用。例如:
蝌蚪尾的消失,骨髓和肠的
细胞凋亡,脊椎动物的神经
系统的发育,发育过程中手
和足的成形过程。

繁殖方式
细 胞的繁殖是通 过细 胞的
分裂来实现的,连续分裂的
细 胞从一次分裂完成 时 开
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
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分
裂的方式共有四种,其中真
核 细 胞有 3 种:有 丝 分裂、
无 丝 分裂、 减 数分裂,前 两
种为体细胞分裂;而原核细
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
有丝分裂
从 细 胞在一次分裂 结 束后
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
间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
间处于分裂间期,大约 占细
胞的 90%~95%,分裂间期中,
细 胞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
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
裂期。分裂期是一个 连续的
过 程,人 们为 了研究方便,
把分列期分 为四个时期:前
期、中期、后期、末期。
1.前期;是细胞分裂的开始。
细胞外形一般 变圆,中心体
的中心粒分离,并向细胞的
两极移动。四周出现发射状
细丝 。核膨大、脱 氧 核糖核
酸增多,核染色加深,不规
则 的染色 质 形成 丝 状染色
体,并 缩 短 变 粗。核仁及核
膜消失,核质与细胞质混合。
2.中期; 两 个中心体接近 两
极,它 们 之 间 有 丝 相 连 ,呈
纺锤 形,叫 纺锤 体。染色体
移到细胞中央赤道部,呈星
芒状排列;后来染色体纵裂
为二。
3.后期;已 经纵 裂的染色体
分为两组,由赤道部向两 极
的中心体方向移动,细胞器
亦随之均等分配。趋向两极
细 胞体在赤道部开始横 缢
变窄。
4.末期;染色体移 动 到 两 极
的中心体附近,重新聚到一
起,转变为染色质丝,核膜、
核仁、又重新出 现 。 细 胞体
在赤道部愈益狭窄
植物 细 胞的有 丝 分裂与 动
物细胞类似。但是高等植物
细胞中没有中心体, 纺锤丝
由细胞两级发出。分裂末期
不是由 细 胞膜向内凹陷将
两个细胞分开,而是在 细胞
中央赤道处形成细胞板。
无丝分裂
直接分裂是最早 发现 的一
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 1841
年就在 鸡 胚的血 细 胞中看
到。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
胞核和细胞质的直接分裂,
所以叫做直接分裂。又因为
分裂时没有纺锤丝出现,所
以叫做无丝分裂。只有部分
动 物的部分 细 胞可以 进 行
无丝分裂,比如蛙的红细胞。
直接分裂的早期,球形的细
胞核和核仁都伸长。然后细
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 形,
中央部分狭 细 。最后, 细 胞
核分裂,这时细胞质也随着
分裂,并且在滑面型内质网
的参与下形成 细胞膜。在直
接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
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 现 ,
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
制的 规 律性 变 化。但是, 这
并不 说 明染色 质 没有 发 生
深刻的变化,实际上染色质
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
增大。当细胞核体 积增大一
倍 时 , 细 胞核就 发 生分裂,
核中的 遗传 物 质 就分配到
子细胞中去。至于核中的遗
传物质 DNA 是如何分配的,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直接分裂的问题,长期
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些
人 认为 直接分裂不是正常
细胞的增殖方式,而是一种
异常分裂现象;另一些人则
主 张 直接分裂是正常 细 胞
的增殖方式之一,主要 见于
高度分化的细胞,如肝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
质细胞等。
减数分裂
这 种 细 胞分裂形式是随着
配子生殖而出 现的,凡是 进
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都有
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与
正常的有 丝分裂的不同点,
在于 减 数分裂 时进 行 2 次
连续的核分裂,细胞分裂了
2 次,其中染色体只分裂一
次,结果染色体的数目减少
一半。
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每类
生物是固定的,但在不同生
物类群之间可以是不同的。
大致可分为 3 种 类 型,一是
合子 减 数分裂或称始端 减
数分裂,减数分裂发生在受
精卵开始卵裂时,结果形成
具有半数染色体数目的有
机体。这种减数分裂形式只
见于很少数的低等生物。二
是 孢 子 减 数分裂或称中 间
减数分裂,发生在孢子形成
时,即在孢子体和配子体世
代之间。这是高等植物的特
征。三是配子减数分裂或称
终端减数分裂,是一般动物
的特征,包括所有后生动物
人和一些原生 动物。 这种 减
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形成时,
发 生在配子形成 过 程中成
熟期的最后 2 次分裂, 结 果
形成精子和卵。
减 数分裂的具体 过 程是很
复 杂 的,它包括 2 次 细 胞分
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
一般把 这 个前期分 为细线
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
终变 期, 这 前期Ⅰ(表示第
一次分裂前期)之后是中期
Ⅰ、后期Ⅰ和末期Ⅰ;经过
减数分裂间期(很短或看不
出来),进入前期Ⅱ、中期Ⅱ、
后期Ⅱ、末期Ⅱ,也有的不
经过间期。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
裂 2 次,但染色体只分裂一
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了
一半。一般 说 来,第一次分
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
体的数目减少一半,是减数
分裂。第二次分裂是姊妹染
色单体分开,染色体的数目
没有 减 少,是等数分裂。但
严格说来,这样说是笼统的
如果从遗传上来分析,并不
如此简单,因为它涉及到染
色体的交换、重组等。
减 数分裂 对维 持物种的染
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遗传
物质的分配、重组等都具有
重要意义,这对生物的 进 化
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分裂
细 菌等多数微生物的无性
繁殖方式。在分裂过程中菌
体 细 胞的 长 度先延伸 约两
倍,中部由胞 浆和 细胞壁形
成分隔,染色体分裂,分配
到两个细胞中,最后形成两
个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的
n
子细胞,其增殖速度以 2 的
几何级数增长。分裂后子细
胞可能彼此分离,也可能连
在一起而成 对 、成 链 、成 丛
或叠联等。酵母也以二分裂
法繁殖。
化学成分
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O、C、H、N、S、K、Ca、P、Mg,其
中 O、C、H、N 四种元素占
90%以上。 细 胞化学物 质 可
分为两大类:无机物和有机
物。在无机物中水是最主要
的成分, 约占细胞物质总含
量的 75%-80%。
一、水与无机盐
(一)水是原生 质 最基本的
物质
水在细胞中不仅含量最大,
而且由于它具有一些特有
的物理化学属性,使其在生
命起源和形成 细 胞有序 结
构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可
以 说 ,没有水,就不会有生
命。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
存在:一种是游离水, 约 占
95%;另一种是结合水,通过
氢键 或其他 键 同蛋白 质结
合, 约 占 4%~5%。随着 细 胞
的生长和衰老,细胞的含水
量逐渐下降,但是活细胞的
含水量不会低于 75%。
水在细胞中的主要作用是,
溶解无机物、 调节 温度、参
加酶反应、参与物质代谢和
形成细胞有序结构。
(二)无机盐
细胞中无机盐的含量很少,
约 占 细 胞 总 重的 1%。 盐 在
细胞中解离为离子,离子的
浓 度除了具有 调节 渗透 压
和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外,
还有许多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阴离子有 Cl-、PO4-
和 HCO3 - , 其 中 磷 酸 根 离
子在 细 胞代 谢 活 动 中最 为
重要:①在各类细胞的能量
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②是
核苷酸、磷脂、磷蛋白和磷
酸化糖的组成成分;③调节
酸碱平衡,对血液和组织液
pH 起缓冲作用。
主 要 的 阳 离 子 有 :
Na+、K+、Ca2+、Mg2+、Fe2+、
Fe3+、Mn2+、Cu2+、Co2+、M
o2+。
二、细胞的有机分子
细 胞中有机物 达 几千种之
多, 约 占 细 胞干重的 90%以
上,它 们 主要由 碳 、 氢 、 氧 、
氮等元素组成。有机物中主
要由四大类分子所组成,即
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这
些分子约占细胞干重的
90%以上。
(一)蛋白质
在生命活 动中,蛋白质是一
类极为重要的大分子,几乎
各种生命活 动 无不与蛋白
质的存在有关。蛋白质不仅
是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而
且更重要的是,生物 专有的
催化 剂 —— 酶 是蛋白 质 ,因
此 细 胞的代 谢 活 动 离不开
蛋白质。一个细胞中约含有
104 种蛋白 质 ,分子的数量
达 1011 个。
(二)核酸
核酸是生物 遗传 信息的 载
体分子,所有生物均含有核
酸。核酸是由核苷酸单体聚
合而成的大分子。核酸可分
为 核糖核酸 RNA 和脱 氧 核
糖核酸两大类 DNA。当温度
上升到一定高度时, DNA 双
链即解离为单链 ,称为变 性
( denaturation ) 或 熔 解
(melting),这一温度称为熔
解 温 度 ( melting
temperature , Tm ) 。 碱 基 组
成不同的 DNA,熔解温度不
一样,含 G-C 对(3 条氢键)
多 的 DNA , Tm 高 ; 含 A - T
对 ( 2 条 氢键 )多的, Tm 低。
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以
下,变性 DNA 的互补单链又
可通 过 在配 对碱 基 间 形成
氢键,恢复 DNA 的双螺旋结
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
( renaturation ) 或 退 火
(annealing)。
(三)糖类
细胞中的糖类既有单糖,也
有多糖。细胞中的单糖是作
为 能源以及与糖有关的化
合物的原料存在。重要的单
糖 为 五 碳 糖(戊糖)和六 碳
糖(己糖),其中最主要的五
碳糖为核糖,最重要的六碳
糖为葡萄糖。葡萄糖不仅是
能量代谢的关键单糖,而且
是构成多糖的主要单体。
多糖在 细 胞 结构 成分中占
有主要的地位。 细胞中的多
糖基本上可分 为两类:一类
是营养储备多糖;另 一类 是
结构多糖。作为食物储备 的
多糖主要有两种,在植物 细
胞中 为 淀粉( starch),在动
物 细 胞 中 为 糖 元
(glycogen)。在真核 细 胞中
结构多糖主要有纤维素
( cellulose ) 和 几 丁 质
(chitin)。
(四)脂类
脂 类 包括:脂肪酸、中性脂
肪、类固醇、蜡、磷酸甘油酯、
鞘脂、糖脂、类胡萝卜素等。
脂类化合物难溶于水,而易
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1、中性脂肪(neutral fat)
① 甘油 酯 :它是脂肪酸的
羧 基同甘油的 羟 基 结 合形
成 的 甘 油 三 酯
(triglyceride)。甘油 酯 是 动
物和植物体内脂肪的主要
贮存形式。当体内碳水化合
物、蛋白 质 或脂 类过 剩 时 ,
即可 转变 成甘油 酯贮 存起
来。甘油 酯为 能源物 质 , 氧
化 时 可比糖或蛋白 质释 放
出高两倍的能量。 营养缺乏
时,就要动用甘油酯提供能
量。
② 蜡:脂肪酸同 长链 脂肪
族一元醇或固醇 酯 化形成
蜡(如蜂蜡)。蜡的碳氢链很
长 ,熔点要高于甘油 酯 。 细
胞中不含蜡质,但有的细胞
可分泌蜡 质 。如:植物表皮
细胞分泌的蜡膜;同翅目昆
虫的蜡腺、如高等动物外耳
道的耵聍腺。
2、磷脂
磷脂 对细 胞的 结构 和代 谢
至关重要,它是构成生物膜
的基本成分,也是 许多代谢
途径的参与者。分 为甘油磷
脂和鞘磷脂两大类。
3、糖脂
糖脂也是 构 成 细 胞膜的成
分,与细胞的识别和表面抗
原性有关。
4、萜类和类固醇类
这两类 化合物都是异戊二
烯 ( Isoptene)的衍生物,都
不含脂肪酸。
生物中主要的 萜类 化合物
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A、E、K
等。还有一种多萜醇磷酸酯
它是 细 胞 质 中糖基 转 移 酶
的载体。
类 固醇 类 ( Steroids)化合物
又称甾类化合物,其中胆固
醇是构成膜的成分。 另一些
甾类化合物是激素类,如雌
性激素、雄性激素、 肾 上腺
激素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