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

1. 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
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
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
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
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 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
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
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
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
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
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
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 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
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
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
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
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
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5. 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
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
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
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
40 万。

6. 三令五申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
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 180 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
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
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
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
号令了。
7.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
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
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
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
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
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
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8. 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
( 少数民族) 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
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
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经
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的强国之一。

9. 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
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
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
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
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
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
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0. 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
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
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1. 图穷匕首见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公元前 227 年,燕国太子丹
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
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
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
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
武士所杀,演出了悲壮的一幕。

12.东施效颦
出自《庄子·天运》:说越国有一个绝色美女名叫西施。
她长得非常漂亮,无论怎样打扮,一举一动都是美丽动人的。
西施有个心口疼的毛病,犯病的时候,总是用手按着胸口,
皱紧眉头。有一天,她在村中的道路上行走,突然,胸口疼
痛起来,疼得紧皱眉头,便不知不觉地用手按着胸口处,咧
着嘴似笑非笑的。正巧,迎面走来一位叫东施的丑姑娘。东
施看见西施皱着眉头,用手接着胸口在笑,觉得样子十分好
看。于是,就照样模仿起来。东施本来没有胸口疼的毛病,
却也用手按住胸口咧嘴笑,把眉头也照样紧皱起来,自以为
这样就美丽了。村民们看到她一反常态的样子,莫名其妙的
多看了她两眼,丑姑娘东施却以为人家喜欢上她了,于是她
更加紧皱眉头咧开大嘴强笑,这一下,把别人都给吓跑了。
后以“东施效颦”来比喻“丑拙”盲目机械地效仿“美巧”,
结果适得其反,闹出笑柄。李白就有:丑女来效颦,还家惊
四邻。

13. 呆若木鸡
出自《庄子·达生》: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
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
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齐王求胜心切,
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
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
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
不够沉稳。”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
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
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
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
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庄子用这个故事,原意是指为
了说明有些事情不必亶承天生自然之理,经过人为的训练,
也能积习成性,达到改造“物”的目的。但是传到后世,却
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全用
为贬义。
14. 高枕无忧
出自《战国策·齐策》:冯谖是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
君的门客。有一次,他自愿为孟尝君到薛地去讨债,不但没
有把钱讨回来,反而把债券都烧掉了。人民以为是孟尝君叫
他那样做的,所以对孟尝君非常感激,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
除了相国的职务,只好前往薛地,但却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
迎。孟尝君这才知道冯谖之所以烧债券的目的。但是冯谖却
对孟尝“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现在您仅有一窟,还
不能高枕无忧,我愿意替您再凿两窟。”于是冯谖去见梁惠
王说:“齐国解除了孟尝君相国的职务,使诸侯有了任用孟
尝的机会。谁如果先把他请去治理国家,一定能够富国强
兵。”梁惠王听到这话,就派使臣带着黄金千斤和车马百乘,
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冯谖又抢先回到,建议孟尝君不
要答应梁国的聘请,梁国的使臣跑了三趟,都没有把孟尝君
请去。齐王知道了这件事,害怕孟尝君会到梁国去做官,赶
紧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仍做相国。冯谖又劝孟尝君
向齐王请求赐给他先王传下来的祭器,让他放在薛地建立宗
庙,以保证薛地的安全,当完全庙建成时,冯谖对孟尝君说:
“现在三窟已经凿成,您可以' 高枕无忧' 了。”后来,人
们便用“高枕无忧”来形容满足现状,无忧无虑。
15. 利令智昏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司马迁在文末的评述
中说:“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负冯亭邪说,使赵
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长平一战之前,秦攻打韩,
韩国的一部分土地与韩国本土失去了联系,这一块地就是上
党地区,韩国便把它割让给秦国,以求苟且。但是上党的军
民痛恨秦国,他们在冯亭的带领下要求向赵投降。
在赵国内部,关于是否接受冯亭的投降起了争议,一部
分人认为,接受投降,必然引起秦国的恼怒,到时候,秦必
定大举来攻打,这是赵国不愿意看到的。以平原君赵胜为首
的一部分人则主张,上党地区是咽喉要地,且不费一兵一卒
就可以得到,何乐而不为。赵国最终接受了上党的投降,并
由此引发了战国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利令智昏常用以
比喻被利益蒙蔽了智慧头脑,做出错事。

16. 兵不厌诈
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
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春秋时期,齐国自齐桓公称霸
之后,因为后继不力,退出了霸主地位。在整个中华大地,
一个新的霸主呼之欲出。而楚、秦、晋都是有力的争夺者。
这个时候,楚国与晋国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楚欲称霸
必须向北进,而晋又如何肯向楚国低头。公元前 633 年。
楚攻宋,宋虽然不失为一个二等强国,但也绝非是十七正盛
的楚国的对手,宋向晋求救。这个时候,晋国出了个公子重
耳,他在王位的争夺中败下了阵来,无奈之余。晋国并未派
出大军与楚国正面交锋,而是攻打了楚国的附庸国曹和卫。
楚国于是派并前来与晋决战,战争初期,楚占据上风,晋却
使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使得秦齐皆助晋国。此时,楚成王见
局势对己不利,便下令撤退。但是楚军主将子玉一心与晋决
战,于是带领部队前来与晋军交战。
晋文公重耳当初争夺王位失利,被迫离开晋国落难他国
的时候,一些小国却并不礼遇他,而楚王却给了盛情款待了
他。楚王问重耳,如果他日你当上晋国国君,如何报答我?
重耳恭敬的回答:如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命令军队先退
避三舍,再与您交战。
晋国面队来势汹汹的楚军,就主动的退后了三舍的距离,
到达城濮。晋军的主动后退起到了诱敌深入的目的,也履行
了当初重耳的诺言,可谓一石二鸟,得了便宜还卖了乖。最
终,晋在城濮大胜了楚军,楚国完败,子玉继承了楚军主将
在战败后自杀的传统,但也不能用“惨”字来形容楚国,毕
竟楚军主力还在,并未太多的伤及筋骨。这一战确立了晋的
霸主地位,楚国也并未完全退出霸主的争夺,但秦晋在此一
段时间内成为争霸的主角。
“兵不厌诈”近乎完美的表现在了整个大战过程中,这
也是晋国的优良传统,也是“诈”的最完美最忠实的执行者,
秦楚等国常常是其玩弄的对象,例如赵盾先迎秦军,以立襄
公弟,后反悔,不迎接不说,反而派并攻打护送的秦军。晋
之后,秦国人优良的学习传统得到了发挥,也在“诈”字下
了不少功夫,比如和氏璧、骗楚王入秦扣押等等,可谓学有
所成;而楚国在“诈”字上自然比不上前两位了,吃亏当然
也就是不计其数了。
17. 马首是瞻
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
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春秋时期,晋国作为中原大国,
处于天下的政治中心和地理中心,其他大国如要称霸,必须
要过晋国这一关,反之,如果晋国要确立其霸主地位,也必
须击败其他的挑战者。所以,秦、楚都与晋国发生过多次的
大规模战争,总的来说,各有胜负,任何一方都没有确立绝
对的优势。
在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 559 年的时候,晋国率领着
其鲁、齐、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及郑等
附庸国向秦国发动进攻,并且一路打到了咸阳的附近。秦军
的顽强的拒绝求和,并在泾水上下毒,联军伤亡不少。联军
统帅荀偃于是下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
瞻!”意思就是说:鸡鸣套车,填塞水井,铲平土灶,看着
我马头的方向前进。但是联军并不是团结一气,各国军队只
是拼凑起来的,并不齐心。栾黡首先就违抗命令,带领下军
回国了。荀偃没有办法,也就只好下令诸侯军队全部撤离了
秦国。总的来说,荀偃大有破釜沉舟,团结一致,共同对秦
军发动致命一击的决心,无奈,诸侯军队各怀鬼胎,哪能按
照他的意思去办,失败是必然的结果了。
18. 高山流水
出自战国时期,郑国列御寇的名篇《列子·汤问》:伯
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 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 江河。”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
律,琴艺高超,但他琴却只弹出了音符,却少了神韵,少了
对音乐透彻理解,他的老师成连先生于是带他到蓬莱岛去找
成连的老师方子春,以便给伯牙指导。伯牙来到浩瀚的大海,
极目无边,波涛绚烂,而树木郁郁葱葱,飞鸟悲号,伯牙顿
时心旷神怡,完全融入了对自然的陶醉之中,音随意转,琴
随心动,一首《高山流水》自然抚于琴上。同王羲之醉后作
《兰亭序》一样,《高山流水》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完全由
作者随性而作,表达了作者最真挚的情感和最高的创作水平,
堪称绝唱。
一天夜里,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不禁思绪万
千,于是又弹起琴来,弹得正是那一首《高山流水》,琴声
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
边,伯牙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
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
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
夫又说:“真好! 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
大海一般!”凡伯牙琴声所表达的,樵夫就能感受到,并发
出同样的感叹,伯牙兴奋极了,二人融入了同一个世界,一
个只有琴声的高雅世界。这个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二人成为
知己。
后来,子期不幸去世,伯牙悲痛欲绝,认为子期是唯一
能听懂他琴声的人,而现在这唯一的知己也离开了。于是在
子期的坟头摔了他最心爱的琴,并终生不抚琴,以谢子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19.天下无双
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
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长
平之战,赵国残败,损失惨重。而秦国在长平之战后不久,
就发动了对赵国首都邯郸的攻势,妄图一举拿下邯郸,灭亡
赵国。赵国平原君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军前往救援,但经
不住秦王的威胁,命令部队带赵国边境停留下来。而魏信陵
君决意救赵,遂盗得魏王兵符,杀死魏军首领,自己带领大
军救援赵国,经过殊死战斗,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信
陵君在胜利之后,因为盗兵符,杀大将的原因,不敢回国,
便在赵国住了下来。公子在赵期间,礼贤下士,寻找藏匿在
市井之间的能人志士,与他们结交。平原君甚为不解,故说
了上面这句话。
大意是有看不起信陵君的意思,信陵君知道后,曰:
“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
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
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
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平原君门下的门客也大约
有一半的跑到信陵君门下去了。总的说来,信陵军是四君子
里面最礼贤下士的一个,也是最善良最具同情心的一个,他
领导了山东六国的最后一次合纵伐秦,并取得胜利。应该说,
用“天下无双”来形容他应该是不为过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