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楔形文字解讀過程

doi:10.6719/MC.198705_(23).0008
人類與文化, (23), 1987
Man and Culture, (23), 1987
作者/Author: 喬宗忞

頁數/Page: 45-51
出版日期/Publication Date:1987/05
引用本篇文獻時,請提供DOI資訊,並透過DOI永久網址取得最正確的書目資訊。
To cite this Article, please include the DOI name in your reference data.

請使用本篇文獻DOI永久網址進行連結:
To link to this Article:

http://dx.doi.org/10.6719/MC.198705_(23).0008

DOI是數位物件識別碼(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的簡稱,


是這篇文章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
用於永久連結及引用該篇文章。

若想得知更多DOI使用資訊,
請參考 http://doi.airiti.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http://doi.airiti.com
楔形文字解讀過程
喬宗态

解開楔形文字的謎
楔形文字爲蘇美人所創,隨部族間的交通征戰而盛行於古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並曾
一度因巴比倫的興盛而成爲古代東方世界通用的文字,同 樣 的 ,它的生命也隨著巴比倫
沒 落 而 結 束 。但在一千七百多年之後,它 自 泥 土 中 復 活 ,成爲秦古學家注意的焦點,也
爲近東古史的重建提供有力的佐證。本文將分别簡述楔形文字的解讀過程及與楔形文字
發展有關的近東古史。

一挖掘與解讀
挖掘近東遺址是解讀楔形文字的先決條件。早 在 十 二 世 紀 ,B e n jamin, son of
J o n a h 在 M o s u l 發現 N i n e v e h 遺 跡 ,但有關記錄到十六世紀才出 版 。1616 A D .
,Pietro della Valle 在 Hilla 附 近 旅 遊 ,認爲 巴 比 倫 便 在 附 近 ,並將楔形文字蓽
本帶 回 歐 洲 。此 後 ,許多人到美索不達米亞去求證聖經上的記載,許多楔形文字蓽本傳
回 歐 洲 。1700 A . D . , 換形文字得以定名爲 cuneiform : .cuneus ( 換 、尾 巴 ).forma
( 形 狀 )。
1761-1767 A . D . ,丹麥數學 家 C . N i e b u h r 帶回刻有三種文字的 Perspolis
碑 文 摹 本 ;數 年 後 ,法國生物學家 A . M i c h a u x 自巴格達附近帶回第一塊碑文一一一塊
界 石 ,AbHe de B e a u c h a m p 發現 巴 比 倫 廢 墟 ,他是從事挖掘工作的第一人,在 1790
A . D . 出版遊記。雖然本世紀尙未確定楔形文字的性質,如 N i e b u h r 認 爲 Perspolis
碑文是一種語言的三種變異,並認定 換 形文字是字母;F . Miinter 則認爲是三種語言,
且 分 别 爲 字 母 ,表 意 之 音 節 文 字 ,但本世紀已爲楔形文字的解讀奠下基礎,如 1 7 6 8 —
1771 A . D . 法 人 A * H . Anquetil-Dupperron 解 讀 出 Avesta (― 種 宗 敎 的 經 典 )
所用的 古 波 斯 文 ;1793 A . D • 法 人 S . de S a c y 譯 出 同 在 P e r s p o l i s 發 現 ,年代稍
晚 的 P e h v e l i 碑 文 ,確 定 P e r s p o l i s 爲 古 波 斯 之 遺 留 ,de S a c y 也發現了碑文的
格 式 ;同 年 ,Miinter 判定 Perspol 'i.s 碑 文 屬 Achaemenid 王 朝 ;0. G . Tychsen
確定三種符號代表三種不同的語言,日後確定爲波斯文字,艾 蘭 文 字 ,蘇 美 文 字 。
1802 A . D . ,德 人 G . F . G r o t e f e n d 利用前人累積下來的成果,解讀出碑文中
的第一種文字。當 時 ,碑 文 的 格 式 已 確 定 ,M U n t e r 解 讀 出 「王 」字 ,參 考 A v e s t a ,
P e h v e l i 的 譯 文 ,G r o t e f e n d 確 定 B 碑 、G 碑 (碑名沿用 N i e b u h r 的 稱 法 )的第
一 句 分 别 是 「X 王 …… Z 的兒子」 、「Y 王…… X 王的兒子」 ,認爲碑文是王的系譜,
參 考 波 斯 、希 伯 來 文 獻 ,他確定了一些王的名字。雖 然 G r o t e f e n d 正確解讀出的字只
有 八 個 ,讀 法 有 誤 ,且 未 將 碑 文 完 全 讀 出 ,但他桌第一個解讀出楔形文字的人。
稍 後 ,1 8 1 1 年 英 人 C . J . R i c h 在 巴 比 倫 、尼尼微作調查作成全區域的地誌;
1 8 3 5 - 1 8 3 7 年 英 政 府 挖 掘 尼 尼 微 ,無 大 收 穫 ;1 8 4 2 年 法 人 P . E . Botta 在 Kouyu -
n j i k 發 現 A k k a d 文 字 的 泥 板 ,K o u y u n j i k 覆蓋的正是尼尼微古域;1 8 4 3 年
B o t t a 又挖掘了 Khorsabad ,於 1 8 4 4 年 發 現 S a r g o n 二 世 的 宮 殿 ;1 8 4 5 年 ,英人
Sir L a y a r d 在 N i m r u d 挖出亞述帝國的圖書館,大量楔 形 文 字 出 土 ,對解讀有很大
的幫助。

、 *、. 352 V-l


烏爾古拙 烏爾卡那 巴比倫 蘇美語 阿卡德語 思義i
.

文書時代 時代

sag resu 頭
restu 第一的

ku nunu 魚
I K
j
A

x > W mus siru 蛇

sinuntu 燕?
nam r ihatu 勤務

slmtu 命運

引 自 世 界 文 明 史 ,文明的誔生
1 8 3 5 - 1 8 4 8 年 英 人 H . C . R a w l i n s o n 使楔形文字的解讀有了突破 。Sir R a w -
l i n s o n 曾在波斯服役,親自摹寫 f M t . A l v a n d 的 碑 文 。他使 用 G r o t e f e n d 的方
法來解讀這份碑文,因而體認到欲解讀出楔形文字,需要更多的(1專 有 名 詞 ,故他不辭艱
曾親自前往 Behistun 山 摹 寫 碑 文 ,雖曾經一度因爲任務中 k
險 , ,但 終 於 在 1 8 4 8 年
完 成 全 部 工 作 。在 18 4 7 年 ,£ . 虹 1 1吐 3 利 用 Behistun 碑文讀出巴比倫語的母音,
認爲兼有音節文字和表零文字;B o t t a 發現碑文的首字爲「我 」 ,幾 個 表 意 文 字 ,且
—個意義由數個字來表示,爲 1 8 5 0 年 H i n c k s 奠 下 解 讀 的 基 礎 ;同年 R a w l i n s o n 爲
解讀作了最大的貢獻,他確定楔形文字是一字數音,且 讀 出 二 百 多 個 字 。德籍語言學家
J . O p p e r t 不 時 提 出 修 正 ,Sir Rawlinson , Hincks , O p p e r t 奠立撲形文字的
解 讀 基 礎 ,也促成 A k k a d 語 、蘇 美 語 的 解 讀 t
^ 1 8 5 0 年 代 ,H i n c k s 和 R a w l i n s o n 共同解讀出三百五十多個字,但當時有人質
疑一字數音的性質。L a y a r d 挖 出 的 材 料 ,鞏固了 Hincks ,R a w l i n s o n 發展出來的
解 讀 法 ,也 爲 亞 述 學 (43 37 3:
:1〇1£^ 5〇 奠 下 了 基 礎 。1 8 5 7年 業 餘 亞 述 學 家 乩 ?.
T o l b o t 譯出未曾發表的楔形文字,並將原文寄給當時執牛耳的硏究機構 Royal A s i ­
atic Society ,該機構轉交於 Sir Rawlinson , Hincks 和 Oppert 翻 譯 ,數月後
三 分 譯本寄回,比 照 四 分 評 本 ,除少數無關緊要的差異外,其間的相同程度已足以證明
這套解讀方法是可信的。自此西方世界出版了許多凑形文字的工具書。
雖然這種楔形文字已解讀出來,但它究竟是那個民族發明的文字仍懸而未決0 早在
1 8 5 0 年 ,H i n c k s 便 _形 文 字 未 充 分 反 映 閃 語 子 音 固 定 ,母音變動的特色而懷疑它
不是閃族發明的。在 1 8 5 2 年 > R a w l i n s o n 提 出 K o u y u n j i k 碑文爲亞述語和 Akkad
語二種語言的看法;1 8 5 3 年 R a w l i n s c m 又指.出在南巴比倫發現的碑文爲 Scythian
文 ,這些文字後來證實爲蘇美文。1 8 6 9 年 O p p e r t 指出這種非閃語文字爲蘇美文,然
當時大多數學者仍認爲蘇美人是閃族人想像出來的。 /
這 個 問 題 直 到 1 8 7 7 年 以 吟 氮 de S a r z e c 在 Tello ( 即 古 Lagash ) ,1S89
p. P e t e r s 等人 在 N i p p u r 挖掘出了蘇美 X 存 在 的 證 據 ,才獲
-1900年美賓州大學丄:
得 解 決 。這兩次挖掘爲蘇美學(Sumerology ) 硏究提供了寶貴材料,P e t e r s 等人的
挖 掘 內 容尤其豐富,涵蓋了蘇美人生活的各個層面(註 一 )。
此後又陸續挖掘出蓴要的近東遺址,如 Kish C1912-1914 A. D . ) 、 U r (1922
-1934 A. D . ) 等 ,加 上 185.0年代挖出的 W a r k a , 1 9 4 6 - 1 9 4 9 年伊拉克人自行掘的
U r i d u ,近東史前史有了大槪的輪廓。 f
引自 The First Great Civilizations

原文字文明之後的古王朝 (Early Dynasty , 2 8 〇0-2340 B . C . ) 歷史多得自


i s i n 王朝完成的王表。這份王表載有各城的王朝、王 名 、統 治 年 數 及 事 蹟 ,參考其他
史 料 及 考 古 發 現 ,得知當時的政治單位爲城邦(city_state ) ,每個城邦有其信奉的
神 祇 和統治的王。但是這份王表的紀年却不足採信(註 二 )。該王表所載的第廿二個王
爲後世史料記域的第一個王一一 M e b a r a g e s i ,他 征 服 了 艾 蘭 (Elam ) ,艾蘭文字便
是 P e r s p o l i s 碑文所載的第二種文字。
Mebaragesi 之子 A g g a 曾敗給閃人—
— 原文字時期稱 Akkad 。由 於 A k k a d 人
曾與蘇美人和平相處而學會了楔形文字•,並 用 來表示 A k k a d 語 ,也 在 D i y a l a 流域建
立了自己的文化。
約 在 2300 B . C • 左 右 ,A k k a d 人 建 立 了 第 一 帝 國 (First Empire ) ,蘇美
人自此喪失了政治 g 位 。S a r g o n 王 建 A k k a d 城 (可能在1013]1附近),這個帝國征
服了 U m m a ,Mari ,北 到 安 那 托 利 亞 ,東 滅 艾 蘭 ,勢 力 達 波 斯 灣 ,也因而將楔形文字傳
到了亞述地區,2159 B . C . 爲自西而來的 A m o r i t e s 和自札格洛斯山來的 Gutians
滅 亡 。G u t i a n 人學會了楔形文字,後 爲 蘇 美 人 所 滅 。L a g a s h 城 的 王 G u d e a 建立第
二 帝 國 ,領 土 與 Sargon 王 時 期 相 當 ,但 統 治手段較溫和。
2100 B . C . 左 右 ,Lagash 的 U r - N a m m u 建立第三王阜月(Third Dynasty )
,史 稱 「U r 王 朝 」 。領土包括蘇美 、Akkad 、艾 蘭 和 D i y a l a 、M a r i 。在本期統
治者的 地 位 提 高 ,受到如神般的崇拜,而 U r 自閃族處學得很多東西,這個王朝相當接
近 第 一 帝 國 。U r 亡 於 艾 蘭 ,艾蘭人 並 劫 掠 蘇 美 地 區 ,蘇美文化的創造力自此不振,蘇
美 語 消 失 ,A k k a d 語 (即 閃 語 )成 爲 通 用 的 語 言 ,但蘇美文字仍然保留下來。
U r 之 後 是 I s i n 王 朝 ,此期亞述地區因與安那托利亞貿易而日漸繁榮,美索不達
米亞的政治、經 濟 、文化的重心西移。巴比倫在西元前十九世紀後期興起,1724 B . C .
,HammuralDL 成爲巴比倫的第六個王,他制定了漢摩拉比法典。本期的統治對社备制
度 的 影響很大,但在文化方面仍與前期相似。以 上 史 稱 「巴比倫時期」 。
約在西元前二千年左右,歐 洲 、西亞開始受到印歐民族侵擾;西元前十七世紀中期
,西台人入侵埃及,也影響到巴比倫及亞述;前 十 六 世 紀 ,由印歐民族領導的 Hurri -
a n s 統 治 亞 述 ,不 久 便 亡 於 西 台 ,
H u r r i a n 人 和 H i t t i e s 因 而 學 會 了 楔 形 文 字 ;1595
B. C . ,K a s s i t e 佔 領 巴 比 倫 ,但仍保留了巴比倫的文化。 1549 B. C . ,巴比倫復
興 ,但 於 1115 B . C • 亡 於 亞 述 ,巴 比 倫 開 始 沒 落 。
亞述帝國雖與埃及修好,但不能免於閃族的一支一一 Aramaean 的 侵 擾 ,在文化上
也受到 A r a m a n e a n 影 響 。在 1000 B . C . 左 右 ,A r a m a i c 語代閃語而成爲美索不達
米亞地區的語言。
950 B. C. ,新 亞 述 帝 國 建 立 ,這個帝國尋求有效地統治領域 。 Sargon n 於西元
前第八世紀遷都尼尼微。帝國的勢力 在 681 B. C。達 到 巔 峯 。後來又將首都遷到巴比倫
,征 服 了 埃 及 、艾 蘭 ,並 在 尼 尼 微 建 立 圖 書 館 ,帝國勢力衰 f 後 ,埃 及 、巴 比 倫 獨 立 ,
.是巴比倫最後一次振興。但巴比倫仍受來自東部山區的印歐民族威脅,最後被波斯的
Cyrns n 征 服 。
波 斯 的 統 治 手 段 溫 和 ,但巴比倫地區經連年征戰,水 利 不 修 ,經 濟 衰 退 不 振 。一般
平民爲了溝 通 便 利 ,已不使用閃語而用 A r a m a i c 語 。長 年與埃及等地交流,加上波斯
帝 國 的 建 立 ,紙草取代了泥板成爲書寫用「紙 」 ,而楔形文字不易書寫在紙草上,也自
日常生活中消失。不 過 文學作品、歷 史 著 作 、科學硏究仍使用楔形文字。
希 臘 化 時 期 ,A l e x a n d e r 王 雖 圖 討 好 巴 比 倫 人 ,但是由於政經文化中心均已西移
至 地 中 海 區 域 ,巴比倫的重要性日漸降低,再 也 無 力 振 作 。到 了 這 個 時 期 ,連 文 學 家 、
學者也放棄了楔形文字,只有廟宇仍使用楔形文字。這 個 時 期 ,希臘人爲了硏究科學將
楔形文字作品譯爲希臘文,但從未出現反方向的翻譯。
P a r t h i a n 時 期 ,來自今伊朗東北角的游牧民族和巴比倫人混居在一起,混合成新

的 文 化 ,巴比倫文化受到最後、最 致 命 的 打 擊 ,正 式 消 失 。現存最晚的楔形文字約在75
— 74 B . C • 寫 成 ,從此換形文字不 再 出 現 ,成 了 死 去 的 文 字 。

附 註
註 一 :有 關蘇美人的生活,Edward C h i e r a 的 「They Wrote on C l a y 」是一本簡
單 有 趣 的 小 書 ,本 書 在 1 9 6 9 年 由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 r e s s 出
版 ,第 七 版 。
註 二 :由於王表將同一時代的各王前後排列,有些王在位的年數過長,故王表只能供參

參考書目
世 界 文 明 史 、世界風物誌聯合編譯小組,
楔 形 文 字 及 其 解 讀 ,文 明 的 誕 生 C 台 北 :地 球 出 版 社 ,民67 ) 頁 203 — 211

Hawkes, Jacquetta
1973 j The Great C i v i lizations,PP. 59-87.
New York : Alf red K. Knopt Iuc ■
Jastrow, Morris Jr.
1915 The Civilization of Babylonia and Assyria, PP. 1-119.
Philadelphia : Lippincott Company, 2nd edition.
K r a m e r , Samuel Noah
1963 The Sumerians : Their History, Culture, and Character,
PP. 3-32.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9 The Cradle of Civilization, PP. 118-137. Amsterdam :
Time-Life International.
Roux, George
1972 Ancient Iraq, PP. 369-385, Baltimore : Penguin B o o k s .
First Printed by Geoge Allen & Unwin Ltd in 1964.

後 記
這篇文章是上學期考古學核心課程的書面報吿,楔形文字的解讀是宋先生建議的題
目 。原本想探索產生文字的社會經濟條件,限 於 能 力 和 資 料 ,無法處理這麼大的題目。

- 5 0
另一個問題吸引了我:爲什麼楔形文字一度盛行於古代近東世界,而又在紀元前消失?
文中楔形文字簡史提供了某種程度的解答,政 治 勢 力 衰 微 、經 濟 力 衰 退 、文化創造力喪
失 ,都 是 意 料中的答案,最叫人心驚的是最致命的打擊來自民族混居。楔形文字使用的
場 合 由 日 常 生 活 ,縮 小 到 學 術 領 域 ,最 後 只 在 廟 宇 中 使 用 ,爲什麼使用範圍依這樣的順
序 縮 小 ?是一個値得進一步思索的問題。
在找尋和閱讀資料的過程中,第一次感受到古文明吸引人的力量,隨著文字和圖片
,彷 彿 可 以 穿 越 時 空 ,進入古老而遙遠的世界。正 因 著 時 空 的 距 離 ,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唯一的意念便走釐出一個楔形文字「興 衰 史 」的 輪 廓 ,享 受 純 粹 的 知 的 快 樂 ,忘掉了
現實世界的一切困擾、憂 煩 。
將口頭報吿的資料轉換爲書面報吿時,第一次親身感受到什麼叫做「白紙黑字」 ,
文字是一種確定的形式,也代表了更多的責任。
還有許多與楔形文字有關,例 如 覆 於 _約 上 以 防 纂 改 的 薄 泥 板 ,在 磚 上 、牆 上 ,到
處 留 下 名 號 、功 蹟 的 國 王 ,書 記 員 (相當於現代的打字員)的 學 習 生 活 ,都是很有趣的
。因 離 本 題 較 遠 ,只好一併捨去。

- 5 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