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DOI: 10.6121/TAP.2016.21.2.

04 文獻回顧

牙周病暨植體學現況—系列報導:
牙周暨植體疾病的分類與篩檢
董醒任 1-5
1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臺北慈濟醫院牙科部牙周病科
2
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醫學院
3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牙醫學系
4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5
臺北榮民總醫院牙科部

牙 周 病 的 分 類 學 派 眾 多, 不 勝 枚 舉。 一 個 好 的 疾 病 分 類 應 能 明 確 區 分 其 嚴 重 度, 提
供治療方針,並反映其預後。此外,簡單、正確、實用的分類方法也是臨床醫師間互相溝
通不可或缺的橋樑。植體周圍疾病的分類方法很多,但目前仍沒有共識。本文報導牙周暨
植體周圍疾病的分類與診斷現況。因此建議未來能進一步深入研究探討,將病因、風險因
子 與 破 壞 速 度 等 疾 病 特 色 納 入 分 類 的 考 慮 或 可 與 治 療 方 式 與 預 後 連 結, 以 利 於 牙 醫 師、
學 者 及 民 眾 在 各 類 牙 周 暨 植 體 疾 病 及 其 變 異 上 能 更 正 確 有 效 的 溝 通。( 臺 灣 牙 周 醫 誌,
21(2):146-156, 2016)

關鍵語:牙周病、植體周圍疾病、分類、篩檢。

牙周病的分類 periodontitis)。 較 輕 度 牙 周 炎 有 較 明 顯 之 牙

1-5
周 與 齒 槽 骨 破 壞。 可 能 造 成 牙 齒 搖 動 度 增 加
牙 周 病 的 分 類 學 派 眾 多, 不 勝 枚 舉 。
與 根 叉 病 變; 第 四 類: 重 度 牙 周 炎 (severe/
一個好的疾病分類應能明確區分其嚴重度,提
advanced periodontitis)。有齒槽骨破壞,經常
供治療方針,並反映其預後。此外,簡單、正
造成牙齒搖動度增加與根叉病變;第五類:頑
確、實用的分類方法也是臨床醫師間互相溝通
固型牙周炎 (refractory periodontitis)。在適當
不可或缺的橋樑。傳統上牙周病可依治療或保
牙周治療後,多處仍有持續附連喪失的現象。
險 申 報 之 需 要, 以 疾 病 進 程 與 嚴 重 度 分 成 五
即使定期牙周治療,患部仍可能持續有牙周致
類。 第 一 類: 牙 齦 疾 病 (gingival diseases)。
病 菌 感 染。 牙 周 專 科 的 分 類 則 根 據 病 因 與 預
牙齦因發炎而造成顏色、外型、位置、表面特
後,將牙周疾病再加以細分。茲針對最近的分
質的改變,且可能出血,有滲出物;第二類:
類說明如下。
輕 度 牙 周 炎 (slight/mild periodontitis)。 牙 齦
一、1989 年 世 界 牙 周 病 專 家 會 議 分
發炎深入牙周組織,有早期齒槽骨破壞與附連
類。 將 牙 周 炎 依 年 齡 與 臨 床 情 況 分 為 成 人
喪 失 的 情 形; 第 三 類: 中 度 牙 周 炎 (moderate

收文日期:2016 年 1 月 3 日;修改日期:2016 年 2 月 21 日;接受日期:2016 年 3 月 21 日


連絡及抽印本索取地址: 新 北 市 新 店 區 建 國 路 289 號 佛 教 慈 濟 醫 療 財 團 法 人 臺 北 慈 濟 醫 院 牙 科 部 牙 周 病 科
董醒任醫師
E-mail: tonyangela0103@gmail.com

146 臺灣牙周醫誌 21(2) 2016


T S-Z Dung
Class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Periodontal and Peri-Implant Diseases

型 (adult periodontitis)、 早 發 型 (early onset (5) 澄 清「 全 身 性 疾 病 有 關 之 牙 周 炎 」: 較 特


periodontitis, 又 細 分 為 青 春 期 前 prepubertal 別的是糖尿病與愛滋病不再歸於這個分項。
periodontitis、 年 輕 型 juvenile periodontitis、 主要是因為糖尿病與愛滋病患者若同時罹
與 快 速 進 行 型 rapidly progressive 患 牙 周 炎, 其 臨 床 牙 周 病 特 徵 可 能 歸 屬 於
periodontitis)、 潰 瘍 壞 死 型、 頑 固 型 (necrotic 不同之牙周炎,並無特異性。
ulcerative periodontitis) 與 全 身 疾 病 相 關 之 牙 (6) 將 壞 死 潰 瘍 性 牙 周 炎 與 壞 死 潰 瘍 性 牙 齦 炎
6
周炎 。 合併為「壞死性牙周病」。
二、1999 年 世 界 牙 周 病 專 家 會 議 分 類。 (7) 新 增「 牙 周 組 織 膿 腫 」、「 牙 周 合 併 牙 髓
依 據 1989 年 的 世 界 牙 周 疾 病 分 類 方 式, 有 些 病 變 」、「 先 天 或 後 天 牙 周 變 異 」: 將 局
患者的牙周病在分類上可能有重疊,有些疾病 部 牙 周 致 病 因 子, 黏 膜 牙 齦 問 題 與 咬 合 傷
則 無 法 歸 類。1999 年 世 界 牙 周 病 專 家 將 牙 周 害等與牙周病有關的變異列入。
7
疾病,做更詳細的分類 。新的分類大致分為 8 三、2015 年美國牙周病醫學會之修訂。許
7
類 ( 圖一 ):(1) 牙齦疾病,(2) 慢性牙周炎, 多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1999 年 牙 周 疾 病 分 類 系 統 未
(3) 侵犯型牙周炎,(4) 全身性疾病有關之牙周 臻完善,仍需進一步研究,以修訂更符合臨床
8-13
炎,(5) 壞死型牙周病,(6) 牙周組織膿腫,(7) 診斷需求之牙周疾病分類系統 。2015 年 美
牙周合併根管病變,與 (8) 先天或後天牙周相 國 牙 周 病 醫 學 會 建 議 針 對 1999 年 分 類 的 缺 失
關之變異。1999 年新的分類與 1989 年的分類 做下列修正 14:
之間有些大的變動,茲分述如下: (1) 1999 年以臨床附連喪失為牙周炎嚴重度的
(1) 新 增「 牙 齦 疾 病 」 的 項 目: 牙 齦 疾 病 又 分 指標。然而,嚴重牙周炎患者治療成功後,
菌斑型與非菌斑型。 可 能 牙 周 已 恢 復 健 康, 探 測 深 度 在 正 常 範
(2) 將「成人型牙周炎」改為「慢性牙周炎」。 圍, 臨 床 附 連 卻 喪 失 很 多, 但 仍 應 診 斷 為
慢性牙周炎依患病部位多寡可分為局部型 牙 周 健 康, 而 非 重 度 牙 周 炎。 建 議 未 來 以
( 患病部位少於 30%) 與廣泛型 ( 患病部位 探 測 深 度、 探 測 出 血、 放 射 線 骨 喪 失、 臨
多於 30%)。慢性牙周炎依患病嚴重度可分 床附連喪失等多個臨床參數做為牙周炎嚴
為輕度 (1 或 2 mm 臨床附連喪失,CAL)、 重度的標準 ( 表一 )。
中 度 (3 或 4 mm CAL)、 與 重 度 (5 mm 以 (2) 1999 年的分類之侵犯性牙周炎指的是快速
上 CAL)。 牙周組織破壞,仍然受到質疑,然而牙醫師
(3) 將「早發型牙周炎」改為「侵犯型牙周炎」: 卻常常受限於無法確定牙周疾病開始發病的
以 前 早 發 型 牙 周 炎 主 要 是 以 年 齡、 牙 周 破 時間,而不易客觀評估牙周破壞的速度 9。
壞 速 度 及 破 壞 型 態, 再 細 分 為 青 春 期 前、 美國牙周病醫學會建議未來以年齡 ( 小於 25
年 輕 型、 及 快 速 進 行 型 牙 周 炎。 由 於 不 同 歲 ) 與臨床相關的症狀做為侵犯型牙周炎分
年 齡 可 能 有 相 同 破 壞 型 態, 且 疾 病 發 生 的 類的標準。
時間 (onset) 不易斷定,因此新的分類將早 (3) 1999 年的慢性牙周炎以全口 30% 的部位是
發 之 青 春 期 前、 年 輕 型 與 快 速 進 行 性 牙 周 否有牙周病變當區分局部型或廣泛型的標
炎統稱為「侵犯型牙周炎」。 準。 然 而 臨 床 上 有 可 能 患 病 部 位 ≤ 30%,
(4) 取 消「 頑 固 型 牙 周 炎 」: 由 於 各 類 牙 周 疾 但卻分散在許多牙齒上;也可見患病部位 >
病皆有可能屬於療效不佳的頑固型。因此, 30%,卻集中在少數牙齒上。因此,以患病
頑固型牙周炎不應成為一獨立的疾病。 部位百分比做為局部型與廣泛型牙周炎的

J Taiwan Periodontol 21(2) 2016 147


董醒任
牙周暨植體疾病的分類與篩檢

1. 單純牙菌斑引起之牙齦炎
a. 無局部致病因子
b. 有相關之局部致病因子 ( 詳見 VIII-A)
2. 與全身性因子有關的牙齦疾病
a. 與內分泌系統有關者
1) 青春期有關之牙齦炎
2) 月經周期有關之牙齦炎
3) 懷孕有關之
a) 牙齦炎
b) 化膿性肉芽腫 (pyogenic granuloma)
4) 糖尿病有關之牙齦炎
A. 牙菌斑引起之牙齦炎 b. 與血液疾病有關者
1) 白血病有關之牙齦炎
2) 其他
3. 與藥物有關的牙齦疾病者
a. 藥物影響的牙齦疾病
1) 藥物影響的牙齦增大
2) 藥物影響的牙齦炎
a) 口服避孕藥有關之牙齦炎
b) 其他
4. 與營養不良有關的牙齦疾病者
a. 維生素 C 缺乏之牙齦炎
b. 其他
I. 牙齦疾病 1. 特殊細菌感染的牙齦疾病
a. Neisseria gonorrhea 有關的病變
b. Treponema pallidum 有關的病變
c. 鏈球菌感染有關的病變
d. 其他
2. 病毒感染的牙齦疾病
a. 庖疹病毒感染
1) 原發性庖疹性牙齦口腔炎
(primary 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
2) 再發性口腔庖疹 (recurrent oral herpes)
3) 水痘一帶狀庖疹感染 (varicella-zoster
infection)
B. 非菌斑引起之牙齦病變
b. 其他
3. 黴菌感染的牙齦疾病
a. 念珠菌種感染
1) 廣泛性牙齦念珠菌感染
b. 牙齦線狀紅腫
c. 組織漿菌病 (histoplasmosis)
d. 其他
4. 遺傳性牙齦疾病
a. 遺傳性牙齦纖維變性
b. 其他
5. 全身性牙齦變異
a. 黏膜上皮病變 (mucocutanous lesions)

圖一、世界牙周病學界對牙周疾病及其變異的新分類 (1999 年 )。

148 臺灣牙周醫誌 21(2) 2016


T S-Z Dung
Class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Periodontal and Peri-Implant Diseases

1) 扁平苔蘚 (lichen planus)


2) 類天庖瘡 (pemphigoid)
3) 天庖瘡 (pemphigus vulgaris)
4) 多形紅斑 (erythema multiforme)
5) 紅斑性狼瘡 (lupus erythematosus)
6) 藥物引起者
7) 其他
b. 過敏反應
1) 牙科補綴材料
a) 汞
b) 鎳
c) 壓克力樹脂 (acrylic)
d) 其他
2) 下列產品引起的反應
a) 牙膏/牙粉
b) 漱口水
c) 口香糖之添加物
d) 食物及食品添加物
3) 其他
6. 外傷性病變 ( 人為的,醫誤的,意外的 )
a. 化學性傷害
b. 物理性傷害
c. 熱傷害
7. 異物反應

A. 局部型
II. 慢性牙周炎
B. 廣泛型
A. 局部型
III. 侵犯性牙周炎
B. 廣泛型

1. 後天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
A. 血液疾病 2. 白血病
3. 其他

1. 家族與周期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
2. 唐氏症
3. 白血球附著不足症候群
IV. 全身性疾病有關的牙周 4. Papillon-Lefevre 症候群
炎 5. Chediak-Higashi 症候群
B. 遺傳疾病 6. 組織細胞增多症候群
7. 肝糖病
8. 幼兒遺傳型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9. Cohen 症候群
10. Ehlers-Danlos 症候群 ( 第 IV 和 VIII 型 )
11. 磷酸脂脢過少症

A. 壞死潰瘍性牙齦炎
V. 壞死性牙周病
B. 壞死潰瘍性牙周炎

圖一、世界牙周病學界對牙周疾病及其變異的新分類 (1999 年 ) ( 續 )。

J Taiwan Periodontol 21(2) 2016 149


董醒任
牙周暨植體疾病的分類與篩檢

A. 牙齦膿腫
VI. 牙周組織膿腫 B. 牙周膿腫
C. 牙冠周膿腫

VII. 牙 髓 病 變 相 關 之 牙 周 A. 牙周合併牙髓病變

1. 牙齒解剖因子
A. 局部牙齒相關之牙周致 2. 牙科補綴物/裝置
病因子 3. 牙根斷裂
4. 頸部牙根吸收與牙骨質撕裂

1. 牙齦/軟組織退縮
a. 顏面側或舌側
b. 鄰間 ( 乳突 )
2. 缺乏角質化牙齦
3. 前庭深度減少
B. 牙齒周圍之黏膜牙齦變 4. 繫帶/肌肉位置異常
異 5. 牙齦過多
VIII. 先 天 或 後 天 之 相 關 變 a. 假性囊袋
異與情況 b. 牙齦邊緣不規則
c. 牙齦過多
d. 牙齦增大
6. 顏色異常

1. 垂直/水平骨脊缺乏
2. 缺乏牙齦/角質化組織
C. 無齒骨脊上之黏膜牙齦 3. 牙齦/軟組織增大
變異 4. 繫帶/肌肉位置異常
5. 前庭深度減少
6. 顏色異常

1. 原發性咬合創傷
D. 咬合創傷
2. 次發性咬合創傷

圖一、世界牙周病學界對牙周疾病及其變異的新分類 (1999 年 ) ( 續 )。

表一、牙周炎嚴重度新的分類標準 14

牙周狀況 輕度 中度 重度
探測深度 > 3 毫米且 < 5 毫米 > 5 毫米且 < 7 毫米 > 7 毫米
探測出血 是 是 是
放射線骨喪失 ≤ 15% 牙根長度或 ≥ 2 毫米 16 ~ 30% 或 > 3 毫米且 ≤ 5 > 30% 或 > 5 毫米
且 ≤ 5 毫米 毫米
臨床附連喪失 1 ~ 2 毫米 3 ~ 4 毫米 ≥ 5 毫米
建議未來以探測深度、探測出血、放射線骨喪失、臨床附連喪失等多個臨床參數做為牙周炎嚴重度的標準。

150 臺灣牙周醫誌 21(2) 2016


T S-Z Dung
Class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Periodontal and Peri-Implant Diseases

標 準, 未 必 能 正 確 反 映 臨 床 牙 周 破 壞 分 布 查時,可選 擇只記錄指數 齒 (index teeth);然


情 形。 故 建 議 以 患 病「 牙 齒 」 百 分 比, 而 而 臨 床 上 個 人 之 牙 周 病 篩 檢, 應 檢 查 所 有 牙
非以患病部位多寡做為局部型 ( ≤ 30% 顆牙 齒,以免診斷不全。
齒 ) 與廣泛型 (> 30% 顆牙齒 ) 牙周炎的標
準。 三、檢查牙周囊袋與牙結石
美國與歐洲牙周病醫學會專家預定於 2017 以牙周探測計輕輕探測指數齒四周,記錄
年召開會議,依最新醫學實證,訂定牙周暨植 囊袋深度,並偵測牙齦下結石及有無出血反應。
體疾病新的分類。 探測力道不可超過 20 g,可用探測計輕壓姆指
指甲至泛白時即為大致所需的力道。探測計的

牙周病的篩檢 頂端應輕放入牙齦溝或囊袋中並輕探至底部同
時可用探測計的圓頭輕輕在牙齒表面滑動,偵
牙周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也很少引起疼
測有無牙齦下牙結石。探測計放入後,其圓頭
痛,察覺有症狀時往往已到末期。世界衛生組
應順著牙根表面探測。若病人此時感覺疼痛,
織為牙周篩檢與治療需求設計 WHO 社區牙周
則表示力道過大。若檢查第二大臼齒的遠心頰
指數 (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 CPI)。由於
側,應儘量將探測計置於第二大臼齒與第三大
快速、簡單、易學,因此廣為全球各國所使用
15-19
臼齒接觸點 (contact point) 上,並與第二大臼
。以下依檢查指數、檢查區位與方法、檢查
齒的長軸平行。然後將探測計輕輕在短距離上
牙周囊袋與牙結石、與記錄方式分別加以說明。
下移動,並順著頰側溝或囊袋移位至第二大臼

一、社區牙周檢查指數 (CPI) 齒近心側,再由第一大臼齒的遠心頰側探向其


與小臼齒的接觸區,舌側的檢查可以類似步驟
本 指 數 用 來 評 估 牙 周 健 康 狀 況 的 指 標,
由第二小臼齒遠心舌側方向探回第二大臼齒。
包括牙齦探測流血與牙結石之有無或牙周囊袋
的深度。牙周檢查所用的探測計 (probe) 是經
特殊設計的。前端有 0.5 mm 的球狀圓頭,3.5
S1 S2 S3
mm 至 5.5 mm 之間有黑色區域,在 8.5 mm 與 S6 S5 S4
11.5 mm 處各有一刻度。 六分區之牙周指數
____ 年 ____ 月 ____ 日
二、檢查區位與方法
全 口 分 為 6 個 區 位 ( 請 參 考 圖 二 ), 依 牙
齒 編 號 分 別 為 18-14,13-23,24-28,38-34,
33-43,與 44-48。每區位多於兩顆 ( 含 ) 可保
留的牙齒時才做記錄。20 歲 ( 含 ) 以上,所有
牙齒 ( 第二大臼齒遠心側除外 ) 均應檢查,並
記 錄 各 區 位 中 指 數 最 高 者。20 歲 以 內 的 受 試
者,第二大臼齒不檢查,目的在避免正在萌牙
中 的 第 二 大 臼 齒 ( 囊 袋 較 深 ); 其 餘 所 有 牙 齒
均應檢查,並記錄各區位中指數最高者。同理,
受 試 者 若 小 於 15 歲, 則 只 記 錄 牙 齦 出 血 與 牙
結石,而不記錄牙周囊袋。大規模流行病學調 圖二、社區牙周指數的記錄方式。

J Taiwan Periodontol 21(2) 2016 151


董醒任
牙周暨植體疾病的分類與篩檢

四、記錄方法 植體周圍疾病的分類
應探測各區每顆牙齒,並將指數最高者記 植體周圍疾病可依病因分成生物性的感染
錄 於 表 格 中 ( 請 參 考 圖 二 )。 各 指 數 代 表 的 意 或機械性過度負載。機械性過度負載會造成早
義如下 ( 請參考圖三 ): 期植體鬆脫或晚期植體或其贋復體斷裂。
0: 健康 植體周圍疾病目前主要分為植體周圍黏膜
1: 直接或以口鏡觀察到探測出血的現象 ( 囊袋 炎 (peri-implant mucositis) 與植體周圍炎 (peri-
小於 3.5 mm,且仍可見探測計之黑色區域 ) implantitis) 兩 大 類 20,21
。植體周圍黏膜炎的定
2: 探測時有牙結石 ( 囊袋小於 3.5 mm,且仍 義是發炎病灶侷限於植體周圍軟組織。當植體
可見探測計之黑色區域 ) 周遭骨頭也遭受到破壞則稱之為植體周圍炎。
3: 3.5 ~ 5.5 mm 囊袋 ( 牙齦邊緣位於黑色區域 美國牙周病學會認為植體植入後,邊緣骨 2 毫
內) 米以內的骨吸收是生物性骨重塑造成,因此大
4: 囊袋大於 5.5 mm ( 探測計黑色區域已不可 於 2 毫米之骨吸收才診斷為植體周圍炎 21。
見) 植體早期感染無法由肉眼判別,且幾乎沒
×: 無法記錄 ( 牙齒區位內少於兩顆 )
有臨床症狀,因此需定期臨床探測與放射檢查
9: 未做記錄 才能發現早期病兆。探測深度增加與骨吸收增
以 WHO 社區牙周指數做牙周病篩檢,簡 加才能確定植體周圍炎。植體周圍炎的盛行率
單、快速,約 5 分鐘即可完成。此外,可依檢 爭議很大 20,21
。第八屆歐洲牙周病學會系統性
查結果向患者建議所需之牙周治療 ( 請參考表 文 獻 分 析 認 為 植 體 周 圍 炎 的 盛 行 率 約 8.9% 至
二 )。 指 數 0 與 1 者 建 議 定 期 牙 周 保 健 與 潔 牙
訓練、指數 2 者建議牙周保健與刮除術、指數 表二、CPITN 指數與牙周狀況與治療需求
3 者建議牙周保健與根面整平術、指數 4 者建
指數 牙周狀況 牙周治療
議轉診專科進行複雜性牙周治療。臺灣牙周病
0 健康 定期保養
醫學會採納 WHO 社區牙周指數做為臺灣地區 1 牙齦炎 牙周保健與潔牙訓練
民眾牙周病篩檢的方法,希望能有效推廣以提 2 牙結石 牙周保健與刮除術
升全民口腔健康與生活品質。 3 探測深度 3 ~ 5 mm 牙周保健與根面整平術
4 探測深度 > 5 mm 複雜性牙周治療

圖三、社區牙周指數的計分方法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152 臺灣牙周醫誌 21(2) 2016


T S-Z Dung
Class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Periodontal and Peri-Implant Diseases

47.1% 20。第三屆歐洲骨整合學會共識會議認為 Froum 與 Rosen 26 建 議 以 探 測 後 出 血、 植 體 周


在 植 體 植 入 5 至 10 年 間, 植 體 周 圍 炎 的 盛 行 圍骨破壞程度、探測深度作為植體周圍炎分類
21
率 大 約 是 10% 的 植 體 與 20% 的 植 牙 患 者 。 的指標。輕度植體周圍炎之囊袋探測大於等於
個別文獻與學會共識的植體周圍炎盛行率 5% 4 毫米,伴隨探測後出血或化膿, 植體周圍骨
至 47%,變異實在太大。差異這麼大的原因一 破壞小於 25% 植體長度。中度植體周圍炎之囊
方面是大家對植體周圍炎的診斷標準與定義仍 袋探測深度大於等於 6 毫米,伴隨探測後出血
無共識,另一方面是植體周圍炎的盛行率低的 或 化 膿, 植 體 周 圍 骨 破 壞 介 於 25% 到 50% 植
臨床研究可能由頂尖且有 5 年以上豐富臨床經 體長度。重度植體周圍炎之囊袋探測深度大於
驗的醫師執行且慎選病例的結果。 等於 8 毫米,伴隨探測後出血或化膿,植體周
植體周圍疾病的分類方法很多,但仍沒有 圍骨破壞大於 50% 植體長度 ( 表三 )。Bollen 27
共識 22-28。用來分類的標準包括邊緣骨吸收量、 以探測深度與植體周圍骨破壞程度 (< 25%, 25
骨缺損型態、咬合疼痛、動搖度、探測深度、探 ~ 50%, > 50% 植體長度 ) 將植體周圍炎分為三
28
測後出血、化膿、邊緣軟組織退縮與嚴重感染。 型 ( 輕度、中度、重度 )。Ata-Ali 等人 以探
22
Meffert 依 是 否 有 機 會 接 受 治 療 將 植 體 測後出血、化膿、邊緣骨吸收量 ( ≤ 3, 3 ~ 5, ≥
分 成 生 病 植 體 (ailing implant) 與 失 敗 植 體 5 毫米 , > 50% 植體長度 ) 將植體周圍炎分為 4
23
(failing implant)。Jovanovic 以 邊 緣 骨 吸 收 階段 (Stage I ~ IV),並將植體周圍黏膜炎依探
量 ( 輕度至中度,中度至重度 ) 與骨缺損型態 測深度是否大於 4 毫米分為 A 期與 B 期 (Stage
( 水平或骨內骨缺損 ) 將植體周圍炎分為 4 類 0A, 0B)。Kazemi 29 以邊緣骨吸收量 (1 ~ 4, > 4
(Class I ~ IV)。Misch 等人 24 以菌斑指數 (±, -, 毫米 )、邊緣骨骨缺損型態、邊緣軟組織退縮、
+)、探測後出血 (-, +)、化膿 (±, -, +)、探測深 感染程度將植體周圍炎分為四型 (Type 1 ~ 4)。
度 (< 4, 4 ~ 5, > 5 毫米 )、邊緣骨吸收量 (-, +, 然而,咬合疼痛、探測後出血、化膿、感
++, +++, ++++) 判定植體周圍疾病之維護方式 染程度、探測深度、邊緣骨吸收的量、骨缺損
(Cumulative Interceptive Supportive Therapy, 型 態 ( 水 平 或 骨 內 骨 缺 損 )、 邊 緣 軟 組 織 退 縮
CIST) 分為 6 級 (Class 0, I ~ V,請參考表三 )。 等分類標準與植體周圍炎的嚴重程度、破壞速
25
Mombelli 與 Lang 以 咬 合 疼 痛、 動 搖 度、 邊 度、預後或療效未必有關。邊緣骨吸收量會受
緣 骨 吸 收 量 (< 2, 2 ~ 4, > 4 毫 米 , > 50% 植 植體長度影響,短的植體 ( ≤ 8 毫米 ) 與長的植
體 長 度 )、 探 測 深 度、 化 膿 為 分 類 標 準 將 植 體 體 ( ≥ 16 毫米 ) 在邊緣骨吸收 5 毫米或 50% 植
周 圍 疾 病 維 護 治 療 分 為 5 級 (Grade I ~ V)。 體長度時,兩者的剩餘植體骨整合量、預後與

表三、植體周圍疾病維護的分級與治療指南 25

臨床參數
維護等級 維護治療 CIST
菌斑指數 探測後出血 化膿 探測深度 ( 毫米 ) 邊緣骨吸收量
± - - <4 - 0 (A)
- + - <4 - I A
- + ± 4~5 + II A+B
- + ± >5 ++ III A+B+C
- + ± >5 +++ IV A+B+C+D
- + ± >5 ++++ V E
A. 機械性菌斑控制;B. 化學性抗菌治療;C. 局部或全身性抗生素治療;D. 骨切除或骨再生手術;E. 拿除植體。

J Taiwan Periodontol 21(2) 2016 153


董醒任
牙周暨植體疾病的分類與篩檢

治療方式可能許差異很大,需進一步研究與探 炎 (retrograde peri-implantitis)、植體相關變異


討。Mombelli 與 Lang 提 出 的 CIST 分 類 是 針 (peri-implant deformities or conditions, 例 如
對維護需求分級。然而,目前大於 2 毫米之骨 缺乏角質化組織、軟組織退縮、咬合過度負荷、
吸收才診斷為植體周圍炎,因此第 III 至 V 級 植體補綴物/裝置鬆脫或斷裂 ) ……等疾病特
之間疾病的治療存在許多模糊空間。 色加以分類,或可與治療方式與預後連結,以
30
Decker 等 學 者 將植體周圍黏膜炎併入 利於牙醫師、學者及民眾在各類植體疾病及其
Froum 與 Rosen 提出的植體周圍炎的分類,並 變異上能更正確有效的溝通。
根據植體周圍疾病的預後建議治療指南,以利
於治療計劃擬定以及醫病溝通。Decker 等學者 參考文獻
將植體周圍疾病的預後分為良好 (favorable)、
1. 歐陽玲。牙周病的檢查診斷與分類。中華牙
存疑 (questionable)、不佳 (unfavorable)、無望
周醫誌,1:21-30, 1996.
(hopeless)。植體周圍黏膜炎和輕度植體周圍炎 2. 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 Position
的預後良好,建議給予非手術性治療。中度植 paper: Diagnosis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J
Periodontol, 74:1237-1247, 2003.
體周圍炎預後存疑,建議給予手術性治療。重
3. Ranney RR. Classification of periodontal
度植體周圍炎可以嘗試施予手術性治療,但預 disease. Periodontol 2000, 2:13-25, 1993.
後不佳,建議移除植體並可考慮重建骨缺損區 4. Genco RJ. Classification and clinical and
域以重新植牙 ( 表四 )。 radiographic features of periodontal disease.
In “Contemporary Periodontics”, Genco RJ,
目前分類的標準仍無法準確區分植體周 Goldman HM, Cohen DW eds, CV Mosby, St.
圍疾病的療效與預後,以提供明確治療方針, Louis, pp.63-81, 1990.
因此增加了分類的困難度。目前分類的缺點是 5. Carranza FA.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periodontium. In
沒有將病因、風險因子、破壞速度與患者感受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10th ed, Carranza FA,
納入考慮。有些植體周圍炎在短時間內即由輕 Takei HH, Klokkevold PR, Newman MG eds,
度 快 速 破 壞 至 重 度, 治 療 困 難 度 高、 預 後 不 Saunder, Philadelphia, p.104, 2006.
6. World Workshop in Clinical Periodontics.
佳, 以 現 有 的 分 類 無 法 顯 現。 因 此 建 議 未 來
Report of section on periodontal diagnosis and
能 進 一 步 深 入 研 究 探 討, 將 病 因、 風 險 因 子 diagnostic aids. Princeton, NJ, 1989.
與 破 壞 速 度 納 入 分 類 的 考 慮, 以 慢 性、 侵 犯 7. Armitage GC. Development of a classification
性、與全身疾病有關之植體周圍炎、植體周圍 system for periodontal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Ann Periodontol, 4:1-6, 1999.
膿 腫 (peri-implant abscess)、 逆 行 種 植 體 周 圍

表四、植體周圍炎的分類與治療指南 ( 修改自 Froum 與 Rosen26 及 Decker 等學者 30)

植體周圍黏膜炎 輕度植體周圍炎 中度植體周圍炎 重度植體周圍炎


囊袋探測深度 ≤ 4 mm ≥ 4 mm ≥ 6 mm ≥ 8 mm
探測後出血 + + + +
探測有化膿狀況 - +/- +/- +/-
小於 25% 介於 25% 到 50% 大於 50%
骨缺損嚴重程度 無
植體長度 植體長度 植體長度
植體動搖度 - - - +/-
建議治療方式 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或移除植體
預後 良好 良好 存疑 不佳 ~ 無望

154 臺灣牙周醫誌 21(2) 2016


T S-Z Dung
Class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Periodontal and Peri-Implant Diseases

8. van der Velden U. Purpose and problems of Periimplant mucositis and peri-implantitis: A
periodontal disease classification. Periodontol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ir diagnoses and
2000, 39:13-21, 2005. clinical implications. J Periodontol, 84:436-443,
9. Wei YJ, Lai YL, Lin YC, Lee SY, Chi LY. 2013.
Assessment of agreement on diagnoses of 22. Meffert RM. How to treat ailing and failing
chronic an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Chin Dent J, implants. Implant Dentistry, 1:25-33, 1992.
26:114-124, 2007. 23. Jovanovic S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
10. Mittal V, Bhullar RPK, Bansa R, Singh K, implant disease. Curr Opin Periodontol, 2:194-
Bhalodi A, Khinda PK. A practicable approach 204, 1994.
for periodontal classification. Dent Res J 24. Misch CE, Perel ML, Wang HL, Sammartino
(Isfahan), 10:697-703, 2013. G, Galindo-Moreno P, Trisi P, Steigmann M,
11. Albandar JM.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Case Rebaudi A, Palti A, Pikos MA, Schwartz-Arad
defini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Periodontol D, Choukroun J, Gutierrez-Perez JL, Marenzi
2000, 65:13-26, 2014. G, Valavanis DK. Implant success, survival,
12. A r m i t a g e G C . C o m m e n t a r y : E v o l u t i o n and failure: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nd application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ral Implantologists (ICOI) Pisa Consensus
for Periodontal diseases -- A retrospective Conference. Implant Dent, 17:5-15, 2008.
commentary. J Periodontol, 85:369-371, 2014. 25. Mombelli A, Lang NP. The diagnosis and
13. López R, Baelum V. Periodontal disease treatment of peri-implantitis. Periodontology
classifications revisited. Eur J Oral Sci, 123:385- 2000, 17:63-76, 1998.
389, 2015. 26. Froum SJ, Rosen PS. 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14. Geurs N, Iacono V, Krayer J, Mealey B, for peri-implantitis.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Paquette D, Pearson B, Rosen P, Sabatini R, Dent, 32:533-540, 2012.
Schweinebraten M. American academy of 27. Bollen C. Peri-implantitis: A new disease! J Dent
periodontology task force report on the update Health Oral Disord Ther, 1:00018, 2014.
to the 1999 classificat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28. Ata-Ali J, Ata-Ali F, Bagan L. A classification
and conditions. J Periodontol, 86:835-838, 2015. proposal for peri-implant mucositis and peri-
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implantitis: A critical update. Open Dent J,
Surveys. Basic Methods. 4th ed, World Health 9:393-395, 2015.
Organization, Geneva, pp.36-39, 1997. 29. Kazemi HR. The Painful Dental Implant:
16. 賴 弘 明。 牙 周 病 的 篩 檢。 於「 國 民 口 腔 保 Patient’s Guide to Peri-Implantitis and How
健」,陳時中等編,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 to Treat It, 2015. http://creativecommons.org/
國全聯會,臺北,pp.193-199,1993。 licenses/by/4.0/
17. Croxson LJ. A simplified periodontal screening 30. Decker AM, Sheridan R, Lin GH,
examination: The 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 Sutthiboonyapan P, Carroll W, Wang HL. A
of treatment needs (WHO) in general practice. prognosis system for peri-implant diseases.
Int Dent J, 34:28-34, 1984. Implant Dent, 24:416-421, 2015.
18. Corbet EF. Practical periodontal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Int Dent J, 48(Suppl 1):268-274,
1998.
19. 董醒任。牙周病檢查標準及指數應用。於「社
區口腔健康照顧與發展」,中華民國家庭牙
醫學會編,臺灣省政府衛生處,南投,pp.89-
108,1998。
20. Lindhe J, Meyle J. Peri-implant diseases:
Consensus report of the Sixth European
Workshop on Periodontology. J Clin Periodontol,
35(Suppl 8):282-285, 2008.
21. A m e r i c a n A c a d e m y o f P e r i o d o n t o l o g y.

J Taiwan Periodontol 21(2) 2016 155


DOI: 10.6121/TAP.2016.21.2.04 Literature Review

Current Status of Periodontal and Peri-Implant


Diseases – Position Paper Series: Class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Periodontal and Peri-Implant
Diseases
Tony Shing-Zeng Dung1-5
1
Periodontics Division, Department of Dentistry, Taipei Tzu Chi Hospital, Buddhist Tzu Chi Medical Foundation
2
School of Medicine, Tzu Chi University
3
School of Dentistry,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4
School of Dentistry,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5
Dental Department,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A variety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re proposed for periodontal diseases. A good classification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differentiate disease severity, to propose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to predict
prognosis. In addition, a simple, accurate, and prac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important for clinicians
to communicate. Many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re also available for peri-implant diseases; however, no
consensus is achieved at present. The goal of this report is to review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nd diagnosis of periodontal and peri-implant diseases. Future researches are suggested to investigating
and incorpo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iology, risk factors, disease progression, treatment modalities,
or prognosis to disease classification. A 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needed for better communication
among clinicians, schola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s. (J Taiwan Periodontol, 21(2):146-156, 2016)
Keywords: periodontal diseases, peri-implant diseases, disease screen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ceived: January 3, 2016; Revised: February 21, 2016; Accepted: March 21, 2016
Address reprint requests and correspondence to: Dr. Tony Shing-Zeng Dung, Periodontics Division, Department
of Dentistry, Taipei Tzu Chi Hospital, Buddhist Tzu Chi Medical Foundation, No. 289, Jianguo Rd., Xindian Dist.,
New Taipei City, TAIWAN
E-mail: tonyangela0103@gmail.com

156 臺灣牙周醫誌 21(2) 20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