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音乐时空的“穿越者”

—— 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 (上)
明 虹

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和“20世纪最
后的天才”,1934年11月24日出生
于伏尔加德意志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
共和国首府恩格斯城。虽然身为俄罗
斯人,但是他身上却没有丝毫俄罗斯
血统,父亲是出生在德国的俄裔犹太
人,母亲则是出生在俄国的德裔少数
民族。1946-1948年,他随父母到维
也纳生活了两年,在那里开始接受音
乐的启蒙教育,这段经历对其日后的
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1948年考入
莫斯科“十月革命”音乐学校合唱指
当物理学家还在努力证明“时光 德·施尼特凯(Alfred Schnittke, 挥专业。1953-1958年,施氏在莫斯
之旅”理论的可行性性,当幻想家还 1934-1998)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 科音乐学院师从于伽鲁别夫教授学习
在畅想未来人类乘坐“时光飞船” 开始了音乐时空的“穿越之旅”。施 作曲;1958-1961年,在伽鲁别夫的
62

时,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阿尔弗雷 氏被誉为“继肖斯塔科维奇之后俄 研究生班继续深造,并获得副博士学


生活 音乐讲座

自由对置,将不同风格的和声、复
调、配器等各种作曲技法进行融合。
这种创作理念并非施尼特凯瞬息
间轻而易举想到的,而是经历了漫长
的探索过程。起初,他试图像其他音
乐前辈一样用某一种更确切的个人风
格作曲,然而作品并没有表现出其个
性。后来,他开始尝试将多种不同的
音乐风格融入到创作中,才发现这样
可以清晰地传达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随后,施氏不仅在理论上对“复风
格”进行系统的著述,还身体力行地
写作了大量的复风格作品。当然,成
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创作中始终
坚持探索、思考、审视与实践,用了
近30年的时间经历了“复风格”从形
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作曲、对 唱学校被俄罗斯政府命名为“莫斯科
成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位、配器和总谱读法的教学。从1972 施尼特凯高等音乐学院”,2000年该
年起,他成为一名自由作曲家,为电 院建立了“施尼特凯音乐博物馆”, (责任编辑 吴家军)

影、剧院和音乐会创作了大量的音乐 2001年施氏的出生地——恩格斯城
作品。80年代起,他的音乐获得了全 (现在的萨拉托夫斯基)被德国政府
世界的认可与赞誉,并受到德国、美 命名为“施尼特凯市”等等。
国、瑞典等很多国家的盛情邀请,同 施尼特凯对神秘的宇宙充满了浓
时很多国际知名的音乐家纷纷演出他 厚的兴趣,并持有一种独特的“共时
的作品。1990年施氏移居到德国,在 性”时空观。在一次演出前,他对著
汉堡音乐和戏剧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名作曲家索菲亚· 古拜杜丽娜说:
1998年8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汉 “曾经有很多作曲大师在这个历史悠
堡逝世,享年64岁。 久的音乐厅演奏音乐,我们在这里聆
施尼特凯一生精力充沛,创作体 听他们的作品,而此时此刻他们也在
裁丰富且数量惊人。他先后创作了9 其它时空聆听我们的作品。这种‘共
部交响曲、3部歌剧、4部舞剧、6部 时性’让不同风格的音乐跨越了时
管弦乐曲、6部大协奏曲、10部器乐 空得以复合”。施氏认为,用艺术
协奏曲和其他大量的室内乐以及声 来表现“时代纽带”的哲学思想,
乐作品,并为60多部电影配乐。作 很难找到比“复风格”更为合适的音
品全集已由德国斯考斯基出版社和 乐手段。1971 年他在莫斯科召开的
BIS 唱片公司出版。他生前获得过包 国际音乐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复风格
括俄罗斯国家大奖(1986,1995), (Polystylism)”这一概念,意指在
奥地利国家奖(1991),日本天皇奖 一部作品中将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进
(1992)等重要奖项。即使在逝世之 行多元化组合。具体而言,就是将不
后,人们依然以各种方式缅怀和纪念 同时代、民族、地域及作曲家的音乐
63

他,例如1999年施氏曾经就读过的合 主题或片段加以引用、拼贴、改写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