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第一节:翻译的定义分类和性质(Định nghĩa, phân loại và bản chất của

dịch thuật)
1. 翻译的定义和分类 (Định nghĩa và phân loại bản dịch)
A)按所涉及的语言文字符号或数码的性质: 语际翻译(A-V), 语内翻
译(C-H), 语符翻译(K-M)
B)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 人(口,笔, 读)
C) 按翻译材料的语体: 科技材料的翻译 ,文学作品的翻译 (tiểu
thuyết,kịch, thơ ),其他应用文的翻译(bản tin, điện báo)
D)按处理方式 ,可以分为全译 、摘译和编译等 。
2.翻译的性质
A.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B.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交际活动 。
C.翻译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活动
第二节:翻译的过程和译者应具备的素养
一、翻译的过程
1.理解阶段
A. 理解语言现象和语体风格: 译者必须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原文的
语义、语法结构和修辞色彩
B. 理解逻辑关系:每一种语言都有多义和歧义现象。有时原文里的
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可能 有几种不同的意思,需要根据上
下文的意思运用逻辑推理仔细揣摩,找出最符合原文的 意思。
C. 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能正确地分析原文的语言现象和逻辑关
系有时还不够,还必须了解甚至透彻理解原 文所涉及的客观事物,特
别是一些特有的事物、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

2.表达阶段
A. 译文必须符合原文的语体风格。
B. 要根据上下文选词造句,不能孤立地处理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
C. 译文要尽可能地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不能生搬硬套原文的形
式。
D. 表达要忠实原作,不能随意改变逻辑结构,也不能随意添枝加叶:翻
译既要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用符合译语习惯的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
出来,也要注 意不要为了使译文“优美流畅”而置原文于不顾,随意改
变逻辑结构,随意添枝加叶。
3.校核阶段
1. 仔细对照译文与原文,校核看译文有无漏译和错译的地方,要特别
注意检查人 名、地名、时间、方位、数字等的翻译。
2. 校核译文和原文的风格功能是否一致,译文是否生硬、晦涩,是否
随意添加了译 者主观臆断的内容

二、译者应具备的素养
翻译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创造性语言交际活动:要想搞好翻译工作,
必须在越语水 平、汉语水平、知识水平和工作态度四个方面有一个
较高的素养。
A. 具备较扎实的越语功底
B. 具备较扎实的汉语功底
C. 知识面要广,要广泛学习和了解对象国的国情文化知识
D. 认真细致,尊重他人

第三节:翻译的标准和方法
一、翻译标准
译文应该完全再现原作的意思。
译文的风格与手法,应该与原作的性质相同,
译文应该保持原作全部行文的流畅。
检验译文质量的最终标准在于以下 三个方面:
1. 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文信息
2.易于理解
3. 形式恰当,吸引读者。
中国:“信”就是“意义不倍(背)本文”,“达”就 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可
以尽译文语言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和“达”是一个统 一体。

二、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语言条件允许时,在翻译中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
又尽可能保 持与原文语言形式相对应的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
构、修辞手段等等。但直译并非完 全逐字对译的“死译”或“硬译”,
而是在忠实于原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保持原文的语 言特色;即忠实地
传达深层结构的同时,又能再现表层结构的风格。
所谓意译,就是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时,也就
是说,如果用 与原文语言形式相对应的译文语言形式就不能忠实地
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时,就要保持 原文的思想内容,而不完全保持与
原文语言相对应的语言形式。但意译并非偏离原作含 义,或甚至完
全脱离原作思想内容的“胡译”、“乱译”,而只是在忠实于原文思想内
容 bay 没有保持原文语言上的特色;即忠实地传达深层结构的同时,
不完全再现原文 表层结构的风格
三、不合格的翻译
错译(dịch sai) :所谓错译主要是指由于理解错误而产生的错误。
漏译(dịch sót):所谓漏译主要指遗漏原文语义内容的翻译
残译 (Dịch cứng ngắt):死译指死抠原文的字眼和句法,一字一句进行
对译
5. 胡译(mơ hồ):有两种现象,一是指不尊重原文语义内涵、逻辑结
构、风格色彩,随意增减,, 随意改变逻辑结构和语体风格色彩的翻
译。这种现象上面已有分析,这里仅举一例

第二章:理解表达与词汇翻译方法
第一节:原文词义的确定
第二节 :译文词汇的选择
第三节:词汇翻译的一般方法
一、对等译法(đối đẳng): 对等译法就是在译文语言中找一个与原文
词义相等的词来翻译。
二、具体译法(cụ thể):所谓具体译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把原文中抽
象的或比较抽象的词
三、抽象译法(dịch trừu tượng):
四、增词译法(dịch thêm):所谓增词译法就是在保持原文意思不变的
基础上,根据译文表达的需要
五、省词译法(giảm chữ):省词译法就是在保持原文意思不变的前提

六、转性译法 (chuyển tính):(一)动词与名词的转换, (二)形容词与
动词、名词的转换
七、褒贬译法(tiếng phản):词汇按照词的感情色彩来分,可以分为褒
义词、
八、正反译法(dịch )由于语言习惯的差异,有些词在越语里是正着说,
但译成汉语时要反着说,有些词( 进出口)

第三章越语基本词类翻译 (Dịch tv các phần)


第一节数词的翻译(dịch chữ số)
1. 越、汉数词的表达差异
(一)整数的分位符号和计算单位不同: (越 语习惯用百、千、百万、
十亿为计算单位,汉语则习惯用百、千、万、亿为计算单 位
(二)分数的读法不同: năm phần bảy 译成“七分之五

2. 数词增减的翻译
(一)整数增加的译法: 译成“增加”或“增加了
(二)整数减少的译法 : 译成“减少”或“减少了
(三)百分数增加的译法。增加百分之…、增加了百分之…
(四)百分数减少的译法: 可译为“减少百分之………………或减 少了
百分之…
(五)倍数增加的译法: 用“增加 到…倍”、“等于…倍”、“为…的…倍”
或“是…倍”
第二节 :象声词的翻译
1、象声词等译法
2. 象声词置换法
3. 象声词增添法
第三节:越语部分关联词的翻译
1.với 的翻译:
a)性质所涉及的对象为”对,问”
b)引出共同实施某种行为的对象。可以译为“与…………………一
起、同、和”等。
c) 表示活动的条件、方式或态度。可以译为“用、以、带着、拥
有、由于”等,有 时不必译出
d) 表示原因。一般不必译出来
e) 表示拥有的内容。”“可译成“拥有、有着”
f) 表示并列关系。可译成“与、和”等,有时不必译出来
2. về 的翻译:
a) . 引出定语或状语,表示涉及的范围或方面。可以译为“有关、关
于、在”,有时 必译出来
b) 表示原因。可以译为“因为………………而”
c) 表示达到某个时间。可译为“到,在”,有时不必译出
3.cho 的翻译:
a) 表示动作、行为、状态所涉及的对象。可以译为“给、为、对”等,
有时不必译
b) 表示动作、行为要达到的要求、目的、程度等。一般不用译出
来,有时也可以译成“点,得,”
c) cho 还可以与名词组成关联词结构,作定语。一般不译出来
第四章:越语外来词和专有名词翻译
第一节 外来词的翻译
越语中外来词的翻译一般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一、外来词音译( dịch âm)
二、外来词意译(dịch ý) 即根据原文词语的意义用译文语言中意义
相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三、外来词注译(chú thích) 即在音译或意译之后再加上一些表示类
别标志的字

第二节专有名词的译法(từ riêng)
一、专有名词音译(danh từ riêng)
二、专有名词音译加注(phiên âm chú thích )
三、专有名词意译(dịch nghĩa giống) 找一个与原文词义相同或相近
的词语来表达原文的含义
四、专有名词音译和意译兼用(phiên âm tự do)有些专有名词的翻译
要同时使用音译和意译两种译法
第五章: 汉越词翻译(từ Hán việt)
第一节汉越词的定义
第二节自造类汉越词的造词方法(phương pháp)
一、结合法 (Tạo từ)所谓结合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汉越语素按
a) 组合型(tổ hợp) 各构词语素的概念意义组合在一起的汉越词
b) 附加型(thêm từ liên quan) 由词根和词缀结合而成的汉越词

二、改造法 (cải tạo thay đổi ngữ tố) 原来的汉越词语的结构成分或结


构形式替换
a) 替换语素型(hình vị)是用一个语素替换某个复合词中意义相反或
相类比的语素
b) 颠倒语素顺序型(đảo ngược trật tự)
c) 缩略型(viết tắt)
d) 转化型(chuyển hóa)

第三节汉越词翻译策略(chiến lược)
一、客观准确,还原汉字(mượn từ) 借词的根本功能就是为了丰富本
族语的概念
二、与时俱进,译出新义(hợp thời) 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新
三、关注搭配,调整译词(cụm từ, bản dịch)不少汉越词,由于组合不同,
其语义
四、词性变化,灵活处理(từ loại) 越南语名词用如动词或形容词的现
象有很多
五、叠加组合,拆分通顺(chồng chắ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