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Ch 400: Advanced Chinese


Module Code: 155901468 / Credits: 15
Workload
Total taught hours: 30 hours. 3 hours of seminars per week for 10 weeks.
Independent study: 120 hours Total hours for module: 150 hours
Mondays 15-17 @B401 Content learning Thursdays 13-14 @B402 Newspaper reading

Method of assessment
A two-hour written examination in May/June (50%)

Homework (30%) Oral presentation (20%) 【content + news】


每周教学计划

Week Content Homework and Oral presentation


1 课程介绍,学习方法的讨论,课堂阅读

2 介绍两位中国作家:刘震云、梁鸿

3 皮尤民调 16th Oct 17:00-19:00 @R201 [Event]

4 外国游客还去中国吗?

5 三胎政策 1st homework (15%) 800-1000 words on


Thursday 2nd November
6 READING WEEK

7 一个融合幼儿园

8 踩雷的跨国公司

9 外国媒体憎恨中国吗?

10 热闹观察家 2nd homework (15%) 1000-1200 words on


Thursday 7th December
11 直播带货 Oral presentation (20%) 【content + news】
video on Friday 15th December

1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Week 1 课程介绍
谈谈中高级阶段学习汉语的策略和方法
课堂阅读

Week 2 介绍两位中国作家: 刘震云、梁鸿


th
16 Oct 2023 17:00-19:00@R201, SOAS Main Building
刘震云,1958 年生于河南延津县,1978 年考入北京
大学中文系,是当年河南省的高考文科状元。现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作品有《一句顶一万句》,
《手机》,《我叫刘跃进》,《温故 1942》,《我
不是潘金莲》,《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一日三
秋》等。

作品选读 :《手机》
严守一的妻子于文娟今天倒休。于文娟在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上班。严守
一回家拿手机时,她正在家练气功。于文娟是南京人,爱吃盐水鸭;严守
一是山西人,爱吃刀削面。两人除了在吃食上有些冲突,结婚十年风平浪
静。十二年前,严守一还不是主持人,在电视台当编导,那时北京还风行
交谊舞,两人是在舞会上认识的。于文娟后来说,当时看上严守一,是喜
欢听他说话,说他说话逗,严守一一说话她就笑。严守一恰恰相反,找她
是因为喜欢她不爱说话,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还有脸上浅浅的笑容。最后
两人结婚了。周围的朋友,都对这婚姻很满意。唯一的问题是,结婚十
年,两人夜里从无采取措施,但一直没有孩子。到医院检查,不是严守一
的问题,是于文娟的问题。于文娟便开始一罐一罐喝中药。后来见了一位
气功大师,开始练气功。别人练气功是为了治癌,为了来世,严守一他老
婆练气功是为了这世怀孕。一阵气功一身汗,于文娟从容不迫。看她孜孜
追求,严守一感到有些好笑:
“没有就没有吧,时尚青年都喜欢丁克家庭。”
于文娟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不是为了你,是为了奶奶。”
这里说的奶奶,是指严守一他奶奶。十年前结婚时,两人回了一趟山西老
家,奶奶把一枚祖传的戒指送给了于文娟。以后春节回去,奶奶便盯她的
肚子。严守一:
“她一农村老太太,懂得什么?”

2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于文娟:
“答应过的,不可失信于人。”
后来严守一发现于文娟孜孜追求怀孕并不是为了奶奶,而是她知道严守一
的性格,见人易感动,易冲动,喝酒易喝大,冲动起来不计后果,怕他在
外边胡闹;想怀孕生子,用一个孩子套住严守一。严守一过去在电视台当
编导时默默无闻,这种感觉还不明显,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了清谈节目的主
持人,节目越办越火,严守一渐渐成了名人,这种感觉就明显了。严守一
对于文娟的想法也感到好笑,一个孩子,能套住谁呢?有孩子离婚的多
了。
后来严守一又发现于文娟追求怀孕的目的并不单是为了套住严守一,而是
想找一个人说话。结婚十年,夫妻间的话好像说完了。刚结婚的时候,两
人似有说不完的话,能从天黑说到天明;现在躺在床上,除了干那事儿,
事前事后都没话。有时也绞尽脑汁想找些话题,但找出来还不如不找呢,
全是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别人的事儿。而且是干聊,像机器一样,缺润滑
油,转着转着就不动了。最后就索性不说。一次于文娟愣愣地说:
“我现在听你说话,都是在电视上。”
严守一倒吃了一惊。但从此对和于文娟说话就更加紧张。好在两人都习惯
了,于文娟并无深究。最明显的是吃饭的时候,两人同坐在一张桌子前,
一顿饭吃下来,只有碗筷的声音。终于有一天,严守一发现于文娟在跟另
外一个人说话。那天晚上,严守一在外边吃饭,突然感到胃有些不舒服,
便提前离席回家。回到家,于文娟并没有发现。严守一欲到卧室躺一会
儿,到了门前,发现于文娟背对着门,坐在床上,怀里抱着一个绒毛狗,
正对着它喃喃说话。说她小时候不爱笑,爱哭;爹在南京一家无线电厂工
作,娘在街道烧大茶炉,娘发起火来,老用掏煤渣的铲子打她;她有一个
伯父,长得白白胖胖,竟对她不怀好意,十五岁那年……许多过去没对严
守一讲的话,现在对一个绒毛狗讲了。严守一听到以后,不是对妻子产生
同情,而是感到瘆得慌。他又悄悄退出了家,在外边溜达一个小时,才重
新回来。从此对妻子追求怀孕不再干涉。
严守一对这婚姻无所谓满意,也无所谓不满意,就好像放到橱柜里的一块
干馒头一样,饿的时候找出来能充饥,饱的时候嚼起来像废塑料。背着于
文娟在外边胡闹的时候也觉得对不起人,但晚上哪儿也不去,回家里两人
大眼对小眼干坐着,又觉得发闷。别人的家庭时常吵架,严守一家一年四
季没有动静。有一段时间,严守一特别羡慕夫妻两个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
吵架,脸红脖子粗,旁若无人,似乎世上只剩他们两个。他们相互骂出来
的话,怎么那么有激情、那么愣和那么有创造性呢?
但严守一又不想离婚。人像狗一样,时间一长,就对一种环境习惯了,懒
得换窝了。

3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梁鸿,1973 年出生于河南邓州。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
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
国关系研究。着有文学代表作《出梁庄记》《中国在
梁庄》《神圣家族》等。

新闻速递

2019 年 3 月 12 日晚,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迎
来了中国作家梁鸿,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梁鸿以“超现实语境
中的写作”为题,与
亚非学院中文专业学
生阐释了她的非虚构
写作。
在这场演讲中,梁鸿
想要探讨的是:当现
实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荒诞时,写作该如何抓住现实,如何表达生活和人
的精神内部的逻辑?
梁鸿认为:
“在这个全媒体时代,文学写作所承载的意义其实非常重大,它要在碎片
化的信息和众声喧哗中寻找人性和文明的永恒之所在。现在的中国的非虚
构写作才刚刚开始,作为文体并不成熟。但现实越复杂,所遭遇的阻击越
大,非虚构写作的成就可能就越大。因为它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腾挪,
绝地反击。”
现场听众对梁鸿的作品和观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演讲之后也与她实现了
高质量的交流。互动话题甚至从非虚构写作延展到“米兔”(MeToo)运
动、女性主义在中国等等。

4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课后观影 电影: 手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KVOcoanY8

课后观影 一席演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7jWDICr4f8

5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Week 3 皮尤报告 2023


【数据源 VOA,2023 年 7 月 28 日】

2023 年,中国帮助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达成了和平协议,(资料照片,2023 年 4 月 6 日)

随着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当政进入第二个十年,一份新报告显示全球民众对于中国的看法
以负面为主,并且持续下降。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干预了他们本国的事务,且认为
中国的外交政策没有使自己受益。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7 月 27


日发布报告,67%的全球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
法,持有积极看法的只有 28%。加拿大、美
国、法国、瑞典、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的负面看法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

这次皮尤中心的调查范围包括全球六个大洲、
24 个国家的超过 3 万人。调查的时间跨度为今
年 2 月至 5 月间。

欧美和日韩等高收入国家的民众对于中国的看
法比较负面。相比之下,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中
等收入国家对中国比较认可,但持负面观点的
民众比例也在上升。 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印度
是唯一对中国看法非常负面的国家。接近 70%
的民众表示不喜欢中国。

全球受访民众对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看法也几
乎全部以负面为主。24 个受访国家里有 21 个国
家的大多数民众都表示对习近平没有多少信心或
者完全没有信心。 只有在肯尼亚和尼日利亚,习
近平才获得了超过半数民众的正面评价。

皮尤中心报告发现,全球民众对中国的喜爱程度
自现任领导人习近平 2012 年上台以来不断下降。
多数发达国家民众对中国政府的看法从本世纪初
的较正面逐渐转变为如今的较负面。

6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外交政策不受认可

7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没有考虑他们国家的利益。57%的人称中国在不同程
度上干预了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

瑞典民众对于中国外交政策负面看法尤为严重。6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政策完全没有使
他们受益。印度在这方面的看法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3 年,只有不到三
成的民众认为中国不考虑他们的利益。如今这个数字达到近六成。

只有在三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和印度尼西亚的民众才在总体上对中国的外交政
策持正面看法。在尼日利亚,71%的民众相信中国的政策能给他们国家带来好处。

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报告指出,尽管中国近来开始尝试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例如帮助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达
成和平协议,并为结束乌克兰的战争发布了 12 点倡议,但 71%的人依然认为中国没有为
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相比之下,认为美国没有为全球和平做出贡献的民众比例不
到三成。

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以色列和韩国的民众最倾向于认为中国完全没有为世界
和平做出贡献。而超过半数的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的民众认为中国在一定程
度上有对世界和平做贡献。

科技与军事力量被看好

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非洲国家的民众持非常正面的看法。82%的尼日利亚人、73%的肯
尼亚人和 69%的南非人认为中国的投资使他们的国家受益。

不过,总的来说,41%的受访民众认为美国的经济实力全球第一,33%的人认为中国经济
最为强劲。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民众比例最高的是意大利,达到 55%。希
腊、西班牙和德国等些欧洲国家也认为中国的经济力量强于美国。50%的澳大利亚民众持
有同样的看法。

与此同时,中国的科技实力非常被看好。69%的民众
认为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富裕国家相比持平或稍高一
些。 54%的民众认为中国军事力量是世界上最强之
一。

在电影、电视和音乐等娱乐产品上,中国得到的评价
不高。近四成的民众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落后于富裕国
家。相较于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的民众更看好
中国的娱乐产品、高校和生活水平。

7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Week 4 外国人还去中国吗?
数据源:《华尔街日报》 时间 06/08/2023

中国重新开放边境半年后,赴华的国际旅客仍
然寥寥无几,这是中国与西方渐行渐远的又一
迹象,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造成负面影
响。前来中国的海外游客和商务人士减少,同
时意味着外国人亲眼目睹中国情况和与当地人交流的机会减少,而这是缓解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海外旅客的缺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尤为明显,今年上半年,这些城市的
海外旅客人数还不到新冠疫情爆发前 2019 年可比数字的四分之一。

从中国全国范围看,今年第一季度旅行社入境旅游接待人次仅为 5.2 万(这


是可获得的最新全国资料),2019 年第一季度则为 370 万人。与往年一样,
其中近一半的游客来自台湾、香港和澳门,而非美国或欧洲等更遥远的地
方。报导表示,台湾是一个自治岛屿;香港和澳门则属中国领土。

半官方组织中国旅游协会(China Tourism Association)会长 5 月在一次演讲中表


示,来自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游客数量都在大幅下降。

据专家说,来中国的海外游客和商务人士减少,意味着外国人亲身体验中
国,了解中国,与当地人交流的机会减少,而这是缓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
重要因素。

游客减少也可能导致对华投资减少。一个研究公司对政府数据进行了分析,
显示 2023 年第一季度外国对华直接投资降至 200 亿美元,而 2022 年第一季
度为 1,000 亿美元。

在外商投资和赴华人数下降的同时,中国经济停滞不前,房市低迷,青年失
业率创纪录高位,对于中国可能陷入通缩的担忧日益加剧。第二季度中国经
济环比增长为零。

赴华国际旅客较少一方面是因为飞往中国的航班短缺,中国航线的服务尚未
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让中国和海外旅游专家担忧的是,外国游客回

8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避中国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持续恶化,游客对赴华旅行更加谨
慎。

美国政府 6 月份发布了一份旅行警示,警告美国人重新考虑赴华旅行,理由
是存在美国政府所称的“随意执法”,包括出境禁令和不当拘留的可能性。

波士顿的商业顾问 Matt Kelly 说,他有一段 15 年前在桂林骑自行车旅行的美


好回忆。桂林位于华南地区,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Kelly 后来还曾两次前
往中国,但他说现在没兴趣再去了。“如果是我原来熟悉的中国,我会回去
吗?是的!” 他说。但现在,“中国似乎确实把自己描绘成一个非常反西
方、特别是反美的国家。这让我很不安。”

一位为在华投资提供咨询服务的律师表示,尽管企业高管仍在咨询前往中国
的事宜,但许多人现在关注的是风险,而在过去他们想了解的是如何加快签
证速度。“各家公司都非常非常担心他们的员工去中国的问题。他们怎么能
不担心呢?” 他提到了中国最近对西方尽职调查公司和其他公司进行调查
的事件,其中包括中国政府对贝恩公司 (Bain & Co.) 等全球咨询公司的突
查。“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人们不会前往中国。”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没有响应《华尔街日报》记者的置评请求。

中国官员最近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商业协会举行了会议,向他们保证中国
仍欢迎外国投资。

报导指出,中国驻美国大使 7 月表示,中美两国应该为对方国家游客等各界
人士互访提供便利。他建议举办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会、增加客运航班,并呼
吁华盛顿调整赴华旅游警示。

与泰国和冰岛等严重依赖外国游客的旅游业不同,外国游客的缺失对中国的
冲击没有那么大。中国游客目前在境内旅游上的支出已经超过了 2019 年。

尽管如此,中国仍有许多企业需要外国游客。没有他们,中国就失去了从更
正面的角度向外国人展示自己的机会。

一个不再愿去中国的群体是企业外派的外籍员工。现年 37 岁的投资顾问
Alexander Sirakov 去年 8 月从上海搬回了他的祖国保加利亚。他说,在他的外
籍朋友圈子里,大多数人也都离开了,他所在小区的 10 个外籍家庭中有八
9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个离开了。他说,人们现在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遥远,而且有点与世隔绝的
地方;四年前的情况恰恰相反,那时中国真的开放又充满活力,是一个必去
之地。

北京或许对来华外籍人士大减的趋势感到担忧。中国公安部 8 月 3 日发布了
26 项便民措施,其中就有针对外籍商贸人员来华签证事宜的规定。其中表
明:对来华商务洽谈、商贸交流、安装维修、参展参会、投资创业等的外国
人,来不及在境外办理来华签证的,可凭企业邀请函件和证明材料申请办理
口岸签证入境。

10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Week 5 【分组学习】
A 中国人口:政府允许生育三胎 网民称“问题是一个都不想生”
2021 年 5 月 31 日

新华社消息,5 月 31 日中国宣布,将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
配套支持措施。

中国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上一次普查,年均增长率微降,
但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化已成基本国情。”

在新华社相关微博下,热度最高的评论大多是负面的,网民留言说“问题是
一个都不想生”、“建议先解决最基本的生育福利”、“你们帮忙养吗”
等。

这是中国第三次“放松”人口生育政策。有观点认为,政策力度太小,在快
速老龄化的国情下,不仅应该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而且要推出全方位的鼓励
措施。

中国网友评论大多集中在生存压力大、生育成本高的现实下,简单放开“三
胎”限制于事无补。

11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第三次放开政策

中国自 1970 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除少数民族等特殊情况外,严格实施


“独生子女”政策,其中一些强制性政策如引产等,遭到诸多批评。
2010 年上一次人口普查后,中国生育率已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3 年,计划生育政策迎来第一次松动,实施“单独两孩”,即夫妻中有一
人是独生子女则可生育两个孩子。数据显示,“单独两孩”推行翌年(2014
年)中国新增人口从 660 万左右小幅攀升到 710 万左右,政策的实际效果大
大低于估算。

2015 年,生育政策再一次放松为“全面两孩”。短期来看,政策效果明显,
2016 年新增人口达到 800 万,2017 年也有 737 万左右。 但政策的持续时间
再次低于预期,短短两年后,2018 年新增人口大幅跳水,仅为 530 万,2019
年仅为 467 万左右,还不及生育政策放松前的水平,凸显出中国人口增速放
缓的趋势。
图像来源,WEIBO
严峻的未来

生育政策影响生育率,进而决定一个经济体的人口结构和发展形势。

中国在 70 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人为降低儿童占人口的比重,创造了生产性
的劳动力结构。但时过境迁,随着预期寿命提高与生育意愿降低,当年的适
龄劳动力逐渐转变为老年人口,当年被压缩的儿童人口,成长为占比较少的
育龄人口。

这种情况为长期经济发展投下阴影——干活的青壮年占比越来越小,需要全
社会供养的老年人占比越来越多,养老金缺口扩大,社会负担沉重,年轻人
自己生活已经不容易,就更不愿意生孩子,再加上老年人相对不愿消费,经
济活力减弱,社会陷入恶性循环。

而相比于一般经济政策,人口政策难以立竿见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9 年初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长期的人口


衰退,尤其是伴随着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会带来不利的社会经济后果。“中
国的人口负增长已经势不可当,从现在开始亟须开展研究和进行政策储
备。”

12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专家表示,生育政策的调整一般要 15-20 年才能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因


此调整人口政策要有提前量。放开生育限制是政策选择,但是政府同样需要
关注到结婚率的变化和初婚初育年龄的推迟。来源,GETTY IMAGES

为何不全面放开?

在上个十年,中国两次放开生育限制的情况下,才维持住年均增长率小幅下
降,而且最后两年新增人口出现大幅下跌。

有中国学者认为,中国老龄化速度快,前景堪忧,早就因该全面放开生育限
制,甚至应该开始奖励生育,这样才能在 15-20 年后维持人口红利。

2021 年中国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
任郑秉文递交的提案,呼吁“十四五”期间(2021-2025)全面放开生育政
策。而且 “这几年出生率的陡然下降甚至显示出某种急迫性”。

学者邓聿文在 FT 中文网撰文表示,阻碍中国全面开放生育限制的原因主要
有:虽然老龄化程度加深,但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变,有观点认为劳动力
红利还在;还有观点认为,生育二胎的意愿已经不高,应该着力改善公共服
务,提高生育二胎的意愿,而非开放三胎或全面放开;中国脱离绝对贫困
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中产生育意愿虽低,贫困地区的人口反而愿意生
孩子,加大脱贫难度;少数民族生育意愿更强,全面放开后(此前少数民族
可生二胎或三胎),可能冲击现有民族构成。

出路何在?

中国网友评论大多集中在生存压力大、生育成本高的现实下,简单放开“三
胎”限制于事无补。

有政协委员建议,在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的同时,制订一揽子顶层设计,包括
但不仅限于为青年夫妇生育创造条件,为青年夫妇减负,4~6 岁学龄前教育
实行普惠价格,全社会营造一个育儿友好型社会环境,建立人口预测报告制
度,并建议将人口老龄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级别和地位予以升格。

最近的政治局会议提到,中国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发
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
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
性就业合法权益。

13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全球范围内的发达国家,生育率低已是多年顽疾,老龄化也成为“现代化
病”。各国也推行多种政策,然而实际效果不佳。

美国布鲁金斯中国经济资深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 认为,中国改


变这种人口状况的办法有限,因为增加生育率的措施往往效果不大,中国也
不具备接收大规模移民的条件,不过目前退休年龄比较低,还有提升的空
间。

中国妈妈们在“三孩政策”下的思考与选择

<iframe width="400" height="500" frameborder="0" src="https://www.bb


c.com/zhongwen/simp/av-embeds/chinese-news-58329276"></iframe>

https://tinyurl.com/y58b2pu9

***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7305871

<iframe width="400" height="500" frameborder="0"


src="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av-embeds/chinese-news-57305871"></iframe>

https://tinyurl.com/y3jfp9tm

14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B 应试制度不改,“双减”只能令教育资源分配更畸形 (节选)
美国之音 2021 年 8 月 10 日 18:35

双减政策能减负吗?

自从 2021 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
定调“双减”政策并严打校外培训机构以来,
中国民怨可谓沸腾,不仅校外培训业者一片哀
鸿遍野、中概教育股股价大跌,就连家长们也大多不领情。

中国部分民众说,他们对中国的教育前景实在难以乐观得起来。一位中国网
民透过微博贴文提醒新科教育部长:“事实证明,人民对这几年的教育是很
不满意的。”而另一位网民则直言批评他即将执掌的教育部“这些年成为了
资本的围猎场。”更有网民透过微博贴文、语带悲观地说,中国教育体系
“积重难返,病去如抽丝。看看吧!”

对此,移居上海多年的台商赵先生表示,如果贯彻执行已落地的“双减”政
策,他担心,最后恐怕会让父母社经地位偏低的孩子们,更难以翻身。因
为,双减政策让资源的重新分配变得越来越畸形。

换句话说,中国的应试制度不改,就算表面上“双减”了,但高竞争强度的
升学压力仍会换个面貌存在,不会消失。

“减负”沦为口号 压力不减反增

赵先生说,他的小孩入学多年来,他听过各式各样的“减负”口号,但几年
过去了,孩子和家长们共同承担的课业负担却不减反增。赵先生说:“每一
个家长都会抱怨说,老师会不停地给家长任务,就是家长要怎么样配合学校
做功课,要督导学生的功课,而且最好笑就是,你交作业给老师,还必须是
全部正确的,就是老师要求你(家长)应该先批过一遍,把他(学生)错误的都
改正之后再交给老师”。

除了繁重的课业,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放学后还要送他们去
参加英文、数学学科类培训课程。这除了加重孩子们的课业压力外,校外培
15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训班年年涨价,也让家长吃不消。赵先生说,他身边多数的上海年轻夫妻,
月薪不过 6、7 千块人民币(美金 1,080 元),但光是一门每周两小时的数学
课,一学期就得花上 7 千元人民币,更别说一对一的英语外师,也涨到一堂
45 分钟的课要价 600 元人民币。他说,普通家庭若没有爷爷奶奶的资助,根
本无法负荷。

对于“双减”这新瓶装旧酒的政策,赵先生说,很多家长根本看不到减负的
曙光。他说,过去两周来,校外培训龙头新东方教育集团的许多线下培训据
点突然关闭,让家长群里几乎像炸开了锅般,接着就出现一副“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忙乱景象:有人忙着将孩子往离家更远的据点送,而有人则是
三五成群“开小灶”自己凑人数找地点,再请老师来上课,根本少有人回应
中央的政策,让孩子自此和课后班说拜拜。

校外教培业去资本化

分析人士说,家长对双减政策的不领情,源自于校外培训班虽是禁掉了,但
升学主义和中考的门坎却没有改变。现行普通高中的录取率仍只有五、六
成,这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说什么也要让孩子提早准备,从小学
和初中就开始拉开考试成绩,以便挤进那道升学的窄门。

对比家长的焦虑,这两周来,全中国号称有 70 万家、上千万从业人口、总
市值高达八千亿人民币的教培产业者也是一片愁云惨雾,尤其是新东方等这
些树大招风的龙头公司。

根据“双减”政策之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将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
也不准上市融资,甚至溯及既往,“已违规的,要进行整治清理”。这等于
迫使培训机构必须“去产业化”、“去资本化”,立即剥离最赚钱的培训
班,或是转型为提供文化或艺术等素质教育或是职业培训的机构。

“双减”出台 教培业股价暴跌

“双减”一上路,包括在美国上市的许多中概教育股股价一泻千里,其中,
新东方、好未来等超过 10 家公司的年内跌幅高达八、九成。而据《中国经
济网》报导,高途集团更宣布直接裁员三分之一,导致上万人失业。

16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对于官方把改革大刀砍向近年赚得盆满钵满的教培业,位于上海的独立经济
学家谢国忠大表赞同。他认为,教育本就不该朝私有化发展,因为容易变成
以赚钱为导向。

谢国忠分析,官方以“减负”为名,严打校外培训业,真正想要减轻的并非
学童而是家长的负担。他说,去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暴露了中国生育率不足、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在此前提下,为了提高生育率,官方近期放宽“三
胎政策”,但官方发现,年轻夫妻不生小孩的主因除了高房价和扶养成本
外,每年动辄五、六万元人民币的补课费,也是扶养成本中沉重的一环,因
此,生养小孩的时间和金钱负荷若无法减轻,家长们是没有信心生养二胎或
三胎的。谢国忠说: “中国文化是吃苦耐劳的文化,但现在看到就是老百姓
这个苦吃不起了,这个负担太重了!所以你这个体制必须要改。”

人口和人才是中国维持国力最重要的战略。综合媒体的预测,如果中国新生
儿的出生率持续走滑,2050 年之后每年出生人口将下降到 300 万以下,而死
亡人口将达 2500 万以上,届时,人口将严重失衡。而 2070 年后,每年新增
的男性劳动力人口将不到 150 万,远低于现在每年有 870 万左右的大学毕业
生可投入职场。换言之,中国若无法翻转新生儿出生率骤降的趋势,50 年后
中国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将受到很大的冲击。

禁外资限外师 强化意识形态

此外,“双减”新规也禁止外资通过收购、受托经营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培训
机构。除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外,也严格规范外籍师资,尤其“禁聘境外
的外籍人员”,这等于直接掐断国外语言师资在线授课的途径。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滞留中国的外师越来越少,新聘外师也因为签证等
问题无法入境,因此,近期无论是教培业还是公私立学校,都很难聘请到足
额的外籍师资。

早在今年 3 月的全国两会中,就曾有政协委员提议降低英文权重、并取消其
主科地位。8 月 6 日上海市教委更是剑及履及,直接宣布小学取消英语期末
考试,引发民间热议。

17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教改反国际化 不利中国发展

中国教育开始排外或拒绝国际化课程,这绝非正途,尤其忽视英文教育对中
国这个出口型的经济体而言,恐怕不切实际。专家表示:“英语是国际的语
言,所以你要跟全世界打交道或者尤其在科技独立自主创新的方面,你可能
还是要仰赖美国的(语言),或是仰赖英语去沟通、发表,譬如说像 SSCI(学术
期刊)”。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教改出现反国际化的声浪, 和中共想控制的意识型态
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形塑学童的国家及世界观,尤其共产主义国家格外重视
价值观,因此不难想象,中国政府会对外师使用境外教材,透过网络教学与
中国学生互动的教学样态感到疑虑。

音讯文件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faces-uphill-battle-in-implementing-double-reduction-policy-
20210809/5996054.html

18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Week 7 一个融合幼儿园

大家好,我叫蔡蕾,是河南郑州管城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的创办人。奇色花
是一所融合教育幼儿园,在普通教学班里按 7:1 的比例接收特殊需要的孩
子,让两类孩子在一起生活、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成长。
现在的奇色花有 12 个教学班、356 名小朋友,其中特殊需要的小朋友有 50
名,主要是残障的孩子,包括自闭症、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脑损伤等
等。
1991 年,郑州市民政局的下属企业纸袋厂要开办一所幼儿园,为职工的子女
服务。这个工厂是做水泥袋的,主要为残障人提供工作机会,他们的子女都
是普通的孩子。我和工厂领导提出要求,等条件成熟了,就要允许我在幼儿
园里接收特殊需要的孩子。
幼儿园跟工厂家属院紧紧地挨着,所有的教职工和残障的家长一起共享一个
大礼堂,一起到食堂里吃饭。那是我见到残障人士最多的时候,我发现他们
真的很能干,而且他们的工作不是我能做得来的。给水泥袋覆膜,工作强度
很高,缝纫车间里每天嗡嗡嗡嗡地响,普通人进去以后就想出来,可是听力
障碍的员工可以在那里很自如地工作。
我们用五年的时间让幼儿园有了很好的口碑,周边很多单位的孩子也送过
来,幼儿园也换到了一个大的场地,我们就开始接收智力障碍的小朋友。
那个时候在大街上很难看到智力障碍的孩子,我们就通过交通广播电台的热
线电话去招生,第一批招来了七个小朋友,只有两名是六岁以下的,另外五
名都稍大了一些,但是我们还是来者不拒。
没想到招收智力障碍的孩子会遇见那么大的困难。小区的居民说:你们把这
些孩子带过来,坏了我们的风水。有人说:能治的去医院治,治不了的有福
利院,轮不到你们瞎操心。也有人说:国家都没有说这种孩子需要上托儿
所,你们为什么自讨苦吃?还有人说:智障儿就是教得好一点,也不能给社
会做贡献,还是个累赘。
让我更没有想到的是普通生家长的强烈反对。家长的一个担心是自己的孩子
会不会被传染、会不会变傻;第二个担心是残障孩子会不会打自己的孩子;
第三个担心是老师要照顾残障孩子,还有时间精力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吗。

19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家长代表找我们谈判,如果我们不赶走特殊孩子,他们就集体转学。我说你
们转走了还有幼儿园上,可是如果我们赶走这些特殊孩子,他们能去哪里?
第二天,幼儿园里 118 个普通孩子转得只剩 31 个。这个时候幼儿园的主管
单位纸袋厂给我们发了个通知,要么自负盈亏,要么就停办,职工转到工厂
工作。
我很冲动地选择了自负盈亏,坚持了下来,这个坚持不是说我多么有教育情
怀、知道孩子们有上学的权利,只是那个时候比较爱面子。五年前从公立幼
儿园调走的时候,领导说:你五年后一定会后悔的。这不就五年了吗,我不
能后悔。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普通生家长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孩子没有变傻,附近
家属院的家长又把孩子送回了奇色花。生源恢复了,我们也有了一些精力,
招来了两名科班的特殊教育专业的老师。随着特教老师的到来,幼儿园的教
育教学每天都在辩论中。
特教老师更关注孩子的特殊性,建议把特殊孩子抽到班级之外做一对一的强
化训练,希望他们能学到更多显性的知识。普教老师说特殊孩子也是孩子,
他们更需要游戏性的教学。
怎么帮助特殊孩子,是走特教的路还是走普教的路?我们非常不清晰,不知
道该怎么走。
我们要离开特教班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显性的进步,我们决定把牛牛等七个特殊孩子从普通班里
分出来,办一个特教班。特教班位于幼儿园二楼最旁边的一个教室,配备了
四位老师。老师非常敬业,每天把孩子们的个训课、集体课排得满满的,学
习的强度远远高于普通班级,游戏性也没有那么强。比如学习单脚站立,孩
子们比游戏中站得稳,但是一遍遍枯燥的练习让他们很累很有情绪。孩子们
好像学到了一些显性知识,但是眼睛里没有灵光了。
不到两个月,一天中午一位老师刚刚离开特教班的教室,门就被牛牛反锁
了,我们听到孩子们的哭声和叫声,冲到门口,透过门上的玻璃小窗看到牛
牛把一个小女孩的眼镜抓掉,把她按到地上,然后又去打另一个孩子。
牛牛打他们的时候总是先看一眼窗外的我们,看我们一眼再动手。我们在外
面非常焦虑,又不敢破门而入,怕玻璃渣伤到小朋友。

20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看到牛牛的眼神,我觉得他不是真的想打他的同伴,他是在用行动抗议:我
们要出去,我们要离开特教班,我们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
我当场冲口而出:取消特教班,立即让所有孩子回到普通班。
虽然特殊孩子都回到了普通班,但是没有专业理论背景的支撑,我们还是不
知道用普教的方法教他们到底对不对,还是非常迷茫。这时 2005 年,美国
的两位志愿者来到奇色花,他们是语言治疗师汤姆和融合教育专家苏珊。
他们用两周的时间集中地培训我们的老师,进行示范教学,深入到每一个班
级观察每一个特殊孩子。他们几乎不会中文,但是用普普通通的游戏和音乐
就能跟所有孩子玩到一起,对特殊孩子也跟对普通孩子一样用游戏的方法。
他们说音乐是孩子的灵魂,游戏是孩子的生命,玩就是孩子的工作。这样的
理念和教学方法和我们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高度地契合。我们明
白了,融合的方向是正确的。
他们临走的时候跟我们强调,教育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场、都参与,老师最
重要的工作是看到特殊孩子的需求,给他提供支持,让他能够更好地参与到
幼儿园的生活中去。他们带来的理念和方法,我们一直沿用到现在。

融合教育开展起来不是那么顺利,它最大的阻力是残障平等意识不够普
及。
残障平等意识决定了我们对残障者的教育安置模式。慈善模式认为残障
孩子没有能力,不需要上学,我们捐赠、给补贴,让他待在家里,把他
养得好好的。个人医疗模式把残障看作这些孩子自身的缺陷,认为他们
需要治疗,治好了才能上学。

社会模式则认为残障是个人的身心障碍和社会环境相
互作用的结果,这个障碍不是残障人本身,制度、环
境和观念中的障碍才是最大的障碍,认同每一个人都
有他的潜能,所以它的教育安置形式就是融合教育。

观看一席演讲

21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Week 8 外国媒体憎恨中国吗?
英国大使吴若兰 英国驻华使馆 02/03/2021

外国媒体在中国正在被歪曲报导——这掩盖了它们发挥的积极作用。

上个月是首架英国公民的撤侨航班撤离武汉一周年纪念日。当时,并不是所
有的英国公民都成功登机了,于是一些英国记者就我们对撤离航班的处理撰
写了文章,揭示其问题所在。当时的形势充满了巨大的挑战。该文章报导
后,英国驻华大使馆的撤侨工作在那种情形下似乎饱受批评。

然而,这篇报导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外国媒体在中国的行为是独立的,
并对本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的行为都进行了监督。

这令人想起了最近几周,中国官方媒体不仅发表关于攻击外国记者的报导越
来越多,还指控他们反华。

这些报导声称,包括英国媒体在内的外国媒体的批评报导证明了他们不喜欢
中国。《中国日报》最近将他们形容为“憎恨中国者”。

本周一,外国驻华记者俱乐部发布了关于媒体自由的年度报告。报告显示,
中国在 2020 年出现了三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外国媒体被驱逐出境事件。

我将在本文中解释为什么外国媒体批评中国当局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喜欢中
国。相反,我认为他们本着诚意行事,作为政府行为的监督机构发挥着积极
作用,确保人们能够获得准确的信息,并保护那些没有发言权的人。

在英国,媒体通常被称为“第四产业”。这个词来自英国-爱尔兰哲学家和
政治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87 年,他说,英国议会中有三个

22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阶层(牧师、贵族和政客)。而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阶层是“在那边的记
者席中”——独立的、能够提出挑战的媒体。

这一点在 2009 年英国议会开支丑闻中得到了证实,当时《每日电讯报》披


露了一些档,揭露普遍存在滥用议员津贴的情况。议员们用这些开支来支付
他们自己的个人物品,其中一个议员把公共开支用于支付家养禽类(鸭子)
的窝。这次曝光迫使这名议员偿还了公为私用的开支、辞职以及被刑事起
诉。

在英国,记者可以就任何话题采访政客,并向他们提出尖锐的问题。这种采
访技巧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他们开发了一种称为苏格拉底式对话的推理形
式,通过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来寻求真相。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这一观点进行
了改编和扩展,认为:真理既不存在于论题中,也不存在于其对立面中,而
亟需综合分析两者。

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杰里米·帕克斯曼(Jeremy Paxman)以其质问政客的风格
在英国家喻户晓。他最著名的一次采访发生在 1997 年,当时他 12 次询问前
内政大臣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是否曾干预解职一名监狱长。尽
管这位政治家拒绝回答,听众还是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英国媒体还开展调查工作,揭露不法行为,为少数群体发声。2019 年,一位
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通过拍摄揭露了杜伦县的一家护理院的自闭症患者和学
习障碍患者是如何遭受护理院员工的身心虐待。因为他的拍摄,这家护理院
被关闭,员工也被逮捕。而就在记者调查的几个月前,这家护理院的服务还
在政府监管机构视察之后被评为良好。

中国媒体也能秉承‘舆论监督’的原则提供一些批判性的报导。比如说新冠
疫情爆发期间,三十多位《财新》的记者开展调查揭露了地方当局如何压制
吹哨医生和隐瞒病毒能够人传人的事实。他们的批判性报导并没有被视为他
们憎恨武汉乃至中国的证据,相反,这些报导因在发现问题和追责上发挥作
用而受到赞誉。

23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除了《财新》,包括《财经》、《新京报》、《北青深一度》在内的其它媒
体也就新冠危机进行了深度报导。但不同于外国媒体的是,中国媒体只能在
政府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批判性报导。正如中国国家领导人在 2016 年所说,
“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

2015 年,前央视记者柴静推出了一部关于中国空气污染的纪录片《穹顶之
下》。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柴静未出生的孩子被检查出患有肿瘤,她为
此谴责空气污染对此的影响并由此展开了调查。70%观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
表示这部片子改变了他们对雾霾的观念,从而更全面地看待这一问题。人民
日报也在官网上发布了这部纪录片,但一周内这部片子就被删除了。

很多中国记者和企业都支持给与更多空间的媒体自由。虽然《环球时报》作
为官方媒体近期抨击了外媒报导,但其总编胡锡进之前曾呼吁广开言路。在
微博上他这样写道:中国还是应多放开言路,鼓励、宽容建设性批评。

无论在世界何地,批判性的报导都不能证明记者不喜欢这个国家。相反,它
证明了媒体自由的价值,可以带来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出需要改变的地方。正
如法国费加罗报(Le Figaro)的座右铭所说: 倘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亦无意
义。
我希望未来这类来自西方媒体和中国媒体的重要报导可以得到更多的认可。

美国问题专家资中筠答(中国)记者问: 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导 (2003?)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导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
程?
答:总的来说,中美关系解冻之前,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是反共的,将中国和
苏联看成铁板一块,对中国的报导当然负面的居多。不过也有左派或中左的
报刊观察中国的角度有所不同,只是影响较小。除了极短暂的麦卡锡主义时
期,对中国的各种不同报导都有出现。
由于当时我们国内的消息都是严密封锁的,除了《人民日报》等少数中央级
的报刊外,其他报纸均不允许出境。所以美国媒体报导中国的素材,绝大部
分是二手材料。不过他们的信息大多来自设在香港以及中国大陆周围的观察
24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站,在那里通过各种管道也能收集到大陆大部分报纸。当信息不足时,他们
只好分析、猜测。后来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报导也逐步变化。不过与其说是
他们的报导变化,不如说是中国自己发生变化。
尼克松访华是西方媒体报导中国的转折点。当时跟随尼克松来华的记者多达
二百多名,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记者都随访来华。我们从来没接待过那么多
记者,有关部门还有些犹豫。周总理说,记者多也没关系,毕竟他们要报导
中美解冻和随行看到的情况,不可能比以前的更坏。后来事情的发展验证了
总理的判断。随行记者们果然大多讲了中国的好话。他们来之前都知道中国
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就有记者注意到中国果然没有苍蝇(笑)。当
然他们所到之处都是十分干净的,而且那是冬天。事实上,那是“文革”期
间,在那种安排下,他们不可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从此以后,来访问中国的西方人陆续多起来,正面报导中国也算不上很特殊
了,不过真正了解中国的依然很少。我们对西方媒体看得很紧,只给他们看
好的一面。不过,还是出现了很多所谓“落后照片”事件,一些西方媒体记
者突然改变行程安排,拍摄一些我们以为很落后实际上是很普遍的情况,陪
同人员常常还要为此检讨。
美国主流媒体设立驻京记者或驻京分社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即使在那以
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记者常常抱怨自己受到的限制特别多。而
我们有关部门就怕他们接触讲政府坏话的人,可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想抓这
些。当时就是采访冠军运动员也要层层报批。很多记者在国外对中国印象不
坏,到了中国事事掣肘,反而产生反感。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媒体记者的自由度越来越高,对中国的反映也
逐渐真实全面。这期《时代周刊》的报导看来大多是深入采访得来。现在他
们的记者大多懂中文,比如这次报导者之一的傅睦友(Matthew Forney,《时
代周刊》北京分社社长)在中国多年,他的报导比较平衡。这几篇放在一起
看,符合中国实际,分析也比较深入,对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可能遇到的困
难、政治和经济的不协调等问题的叙述,都是比较客观的。
问:美国媒体看待中国,是不是经历了从带有偏见的观察、多做负面报导,
到注重客观反映中国现实的转化过程?
答:我不太喜欢用“正面”还是“负面”来区分美国媒体的报导。如果报导
中说中国有很多穷人,你说他是正面报导还是负面报导?是不是说中国有很
多富人,就算正面?不能因为他们说的正好是我们政府希望他们说的,就认
为是正面报导,而是应该依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来区分。

25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美国记者们看待中国和他们看美国国内的原则是一致的,当然就某一个具体
的个人来说可能存有偏见。美国记者们的理念和我们不同,他们的基本价值
观是“民主”、“自由”、“人权”,以此衡量事物。另外他们向来是报忧
不报喜的,对美国国内也一样,很少说政府做了多少好事、人民感谢一类的
字眼。他们总是一个劲的批评。我从网上看《纽约时报》,从伊拉克战争以
来就没有说过政府多少好话,他们的新闻理念就是要揭露弊病,不是歌功颂
德。比如美军虐俘事件,也是美、英新闻工作者首先揭露出来,现在还在继
续批评政府对这件事措施不力。
绝大多数时候,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导中片面夸大某一方面,反映出的是美
国国内的政治斗争。每一次要大选的时候,中国都会成为牺牲品,不同的利
益集团为拉选票,争相表现对中国的强硬。当前由于中国经济上升较快,在
国际上竞争力加强,便将美国国内困难归咎于中国。这些对中国不公允的宣
传往往是为了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
问:最近海外主流媒体纷纷聚焦中国,做了全方位报导,国内媒体将其称作
“中国热”,您对“中国热”如何看?
答:我们要慎言“中国热”!特别不要自己冲昏头脑,总觉得全世界都在谈
中国,中国现在了不起啊!这对我们并没有太大好处,务虚名则招实祸。
“中国热”背后有中国威胁论在里面,中国威胁并不是说中国要攻击谁,而
是中国的经济实力给很多强国带来压力。其中美国人最敏感,他本来遥遥领
先,也不相信你真的会超过他,只不过你以前和他差一千里,现在差八百里
了,他就受不了,就感觉到了威胁,每一个美国老百姓都有这种心态,感觉
中国要赶上来了。
中国实际上没有他们说的那样强大,当中的泡沫是很多的,夸大了我们的力
量,只会冲昏我们的头脑,现在有些中国人就是这样。我把这种情绪称为
“虚骄之气”,这不是真正的健康的自信,实际上有些人盲目崇洋还是很厉
害的。我们的媒体不要进一步炒“中国热”,中国老百姓需要的是谦虚谨
慎,知道自己的国情,了解到我们面临的艰难形势,繁华的发达地区不能代
表全中国。
中国就像一个正在成长中还没长足的少年,却已经被人看成一个完全成年的
拳击手,对方千方百计地想以成年的标准和你对打,乘着你还没有长足把你
压下去,这就是当前国际竞争的规律。现在羽翼尚未丰满,全世界都来注意
我们,自己处置不当会很危险,所以我们还是要韬光养晦。

26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Week 9 盘点踩上中国政治雷区的跨国公司
2021 年 3 月 25 日

中国向来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态度强硬,对包括“藏独”、
“台独”、“港独”、“疆独”,以及六四天安门民主运动和东海、南海等
议题非常敏感。

而近年来,西方舆论对新疆穆斯林少数民族人权问题的关注,使新疆地区出
产的棉花成为许多西方跨国公司拒绝使用的产品,引发中国的强烈反应。

3 月 25 日,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和中国消费者协会集体发声,对部分西方跨
国公司表态拒绝使用新疆棉花表示反对,说有关新疆地区“强制劳动‘的说
法完全是谎言,是一些反华组织炮制的抹黑谣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中国的民意不可欺、不可违。现在中国老百
姓不允许一些外国人一边吃着中国饭,一边砸着中国的碗”。

中国近年来成为国际品牌销量增加的主要市场。2020 年全球新冠疫情冲击
下,零售业受到重创,而中国自 2020 年 5 月以来复工复产, 更成为国际品
牌寄予复苏希望的地方。

如此背景下,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一方面要符合所在国家的人权、
道义标准和要求并受国际舆论的监督,另一方面要面对中国政府和网民的审
视,冒着踩上中国政治雷区的风险。

从新疆棉花开始,我们为您盘点有哪些跨国公司近年来踩上哪些中国政治红
线:

1)瑞典服装公司 H&M
1947 年在瑞典创立,2007 年在中国上海开设第
一家分店,十多年间成为中国消费者熟知的一
个国际品牌。
该公司 2020 年 10 月在网站上发表的一份新疆
尽责查证声明(H&M GROUP STATEMENT ON DUE DILIGENCE IN XINJIANG),在
2021 年 3 月引起中国方面的注意。

声明表示:“我们不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任何服装厂合作,我们也
不从这个地区采购产品。”
27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另外,我们也对所有合作工厂展开调查,旨在确保它们没有通过劳务输出
项目和就业项目雇用来自新疆的工人。”

除了 H&M, 被中国点名涉及新疆棉花问题的跨国企业还包括体育服装巨头
公司耐克(Nike),阿迪达斯、优衣库、等等。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希望有关企业尊重市场规律,纠正错误做法,避免
商业问题政治化。

2) NBA(全美篮球协会)
全美篮球协会 NBA,堪称职业篮球比赛的代名词。借助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给
家家户户带来的电视机,NBA 走入了中国亿万家庭,赢得了数以亿计的粉丝
和球迷。

如果说任何国际名牌进入中国,总是从确定一个接地气的,或者信达雅的中
国名字开始,那么 NBA 却是一个例外。在中国拓展 30 年,NBA 的名头一直在
那,全美篮球协会这样的直白翻译名字,说起来只会让球迷们觉得很外行。

2019 年 10 月,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在个人推特上支持香港抗议的推文
发出后,NBA 总裁肖华支持言论自由的表态,引起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强烈不
满,对火箭队的抵制似乎有全面扩大到整个 NBA 在中国活动的趋势。
中央电视台以及腾讯等媒体都表示暂停对 NBA 在中国比赛的转播,诸多商业
公司也表示下架火箭队的产品,停止与火箭队的合作,等等。

沸沸扬扬两天之后,10 月 10 日,NBA 两支球队在上海的表演赛如期进行。


TTY IMAGES
3)Apple (苹果公司)
就在火箭队总经理莫雷踩上香港红线的几乎同时,智慧手机巨头公司苹果
(Apple)也卷入了香港抗议这个政治漩涡。

苹果公司被中国官媒批评,一款香港地图手机应
用程序 App,被香港抗议者用来跟踪香港警方行动
位置。

《人民日报》指责苹果公司不加掩饰,“为暴徒保驾护航”。文章表示:
“ 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没人想把苹果公司扯到香港正在发生的
风波中。但现在人们已有合理想象,苹果公司自己要跳进来,要把商业和政

28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治乃至商业活动和违法行为搅在一起。这种不智、这样鲁莽,会给苹果公司
招致多大的风浪,苹果公司需要深思。”

苹果公司其后表示,将这款 App 下架, 因为“很多有担心的香港客户联络了


我们”,“我们也经与香港网络安全和预防科技犯罪局确认,这个 App 被用
来针对和伏击警察。”

苹果公司的这一决定,被诸多西方媒体批评是“叩头”、“屈服于中国的压
力”。

图像来源,A
4)Blizzard(暴雪视频游戏公司)
2019 年 10 月 8 日,美国视频游戏公
司暴雪(Blizzard)暂停了一名香港选手一
年的比赛资格,并取消了他的奖金。

这一决定之前,香港选手 “闪电战”
钟吴伟(Chung "Blitzchung" Ng Wai)在赛
后直播采访时,戴上了香港抗议中的
标志性物品护目镜和防毒面具,并用
国语喊话:解放香港。

暴雪公司 8 号发表声明称,这位选手违反了竞赛规则。
5)Vans(范斯)运动鞋
美国运动鞋品牌“范斯”举办的一项创意比赛,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者
参加,获胜者除了赢得奖金,其作品还将被推
出市场。

媒体报导称,一名加拿大设计者的主题,是香
港 2014 年的“雨伞运动”和 2019 年的“反送
中”抗议,有红色紫荆花和黄色雨伞图案,以
及带着防毒面具、护目镜和安全帽的抗议者。

这一设计引起中国网友的注意和争议后,被比赛组织者删除。

Vans 在其脸书账号声明表示:“我们确认有少部分作品因不符合比赛参与守
则而被删除”,但并未说明是哪些作品。声明还表示,“作为一个公开、多
元的品牌,Vans 从来没有任何政治立场。”

29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范斯公司的这一做法,在香港引起不满,却受到中国网民的称赞。

EUTERS
6)Tiffany(蒂芙尼)
2019 年持续数月的香港抗议活动,将美
国珠宝饰品公司蒂芙尼(Tiffany)卷入政
治漩涡。

蒂芙尼推出的一张手遮单眼的广告照
片,被中国消费者联想到香港的抗议活
动,指控该公司支持香港反送中示威
者。

蒂芙尼解释说,广告照片早在香港抗议之前就已拍摄,“绝无表达任何政治
倾向的意图”。 “这张照片可能被如此解读,令我们感到遗憾,因而已将
它从我们的数码和社交媒体平台删除,并从即刻起停止继续使用。”

图像来源,IBO
7) 范思哲(Versace)
2019 年 8 月,时尚奢侈品牌范思哲的一款 T
恤衫照片在中国社交平台上引起热烈的讨
论,这款 T 恤衫上,没有把香港列为中国城
市,让中国的爱国网民们非常愤怒。
中国影视明星杨幂迅速发布声明,表示终止
与范思哲的合作,不再出任该品牌的代言
人。

范思哲的创意总监多纳泰拉·范思哲
(Donatella Versace)通过微博和 Instagram 发表
声明,表示对“错误”(error)和“不准
确”(inaccuracy)表达“诚挚的歉意”。
几乎同时,另两家时尚品牌蔻驰和纪梵希也被中国网友发现有同范思哲品牌
同类的问题。两家公司随后都表示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将改正在网
站上的相关内容。
8)施华洛世奇(Swarovski)
以人造水晶制品而闻名的奥地利品牌施华洛世奇(Swarovski)也在 2019 年 8
月被发现在其官网上将香港列为国家。

30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施华洛世奇公司随后声明称,“一直都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全球上千网站进行排查。

图像来源,EUTERS
9)航空公司
2019 年的香港抗议活动中,香港第一大民航公司——国泰航空面临了比其他
航空公司更直接的来自中国的压力。

中国方面指责国泰员工参与暴力冲击,“被控
暴动罪却未被停止飞行,以及泄露航班旅客
(香港警察)信息”之后,中国民航局向国泰
航空发出“重大航空安全风险警示”,国泰航
空的股价大跌,行政总裁兼常务董事何杲(Rupert Hogg) 辞职。

除了香港,台湾是另一个曾经使多家国际航空公司踩中中国政治红线的问
题。

早在 2018 年 4 月,中国要求 40 多家国际航空公司更改台湾、香港和澳门在


官方网站上的“错误标注”,以符合“一个中国”原则。在中国方面的截止
日期之前,所有航空公司都按照中国要求做了修改。

10)万豪酒店(Marriott)

除了航空公司之外,另一个在中国受到压力必须符合“一个中国”原则的行
业是酒店业。

2018 年 1 月,国际连锁万豪酒店,被发现在发送予会员的服务质量问卷调查
和官方网站中文版中,将台湾、香港、澳门、西藏与中国大陆并列,引起中
国网民的不满和北京网信办以及市场监管局的调查。

对此,万豪酒店发表声明表示,“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表示真诚的道
歉”。

31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Week 10 热闹观察家

我来自清华大学,现在还是一名博士生。我是学建筑学出身,现在是一名国
家一级注册没报名建筑师。是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青年还不是学者。

我今天来的身份是不正经历史研究所所长。这个不正经历史研究所是我自己
做的一个公众号。这个公众号是干吗的呢?主要是看热闹,全国各地的热闹
我都很喜欢。做一些野路子的研究,每天的工作就是暗中观察。

不正经历史研究所被大家所熟悉是因为一篇文章,是它的创刊号,叫《他奶
奶的庙》。发现这个奶奶庙其实是一个特别偶然的事情。因为我是学建筑历
史,清华大学一般很高大上,咱们得研究国家经典的历史文化传统,什么故
宫啊、颐和园啊。

我自己其实很感兴趣那些官方的庙以外的,人民群众在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
修的很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在遗产名录上,但数量是大量地存在。
所以我想做这么一个梳理,给大家看一看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有一天晚上凌晨一点十八分,这样一张照片出现在我眼前。

大家看一下这边有两个字,正殿。这个正殿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般把古
建筑里面最主要的那个殿叫正殿,它基本相当于一个小名。把自己的称号挂
在胸前,有点土酷土酷的感觉,非常地呆萌。

当时我就特别地震惊,怎么会有这么真诚的房子把自己叫做正殿?然后我一
搜,它居然是一套:前殿、中殿、大殿、后殿。

我心想我的天啊!这太有意思了,我必须得去看一看。当时就觉得一道闪电
击中了我,我被历史选中了。这个奶奶庙离清华并不远,大概也就 130 公里
不到,开车两个半小时就能到现场。

奶奶庙的宗教氛围是相当地浓厚,我们在国内基本找不着这么浓厚的。在没
有一点防备的情况下佛像就杵在你面前,漫山遍野。

奶奶庙的塑像艺术特别地贴近民情。我们一般做经典的艺术研究,那些艺术
作品、传统艺术,都会有很高的门坎,让你觉得有一种距离感。因为它要让
你臣服于它,所以它在你面前显得特别地高大。

32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但是奶奶庙的雕像艺术是特别地质朴的,很考虑你的感受。

这个功德箱集中代表了奶奶庙的艺术水平。不在乎形式,轻轻一刀,就能做
出一个非常飘逸、非常空灵的艺术作品。除了“功德箱”这三个字以外,其
他的都是多余,都会对它的艺术成就造成伤害。

但是奶奶庙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呢?是它的文字标识系统。这是一个财神庙,
大殿旁边的财神庙。这有一个神手,摸摸财神手,财神跟我走。

特地指出神手在这,不要瞎摸,不要摸着其他地方。

这个孔子皱着眉头,皱纹很深,看来就是操心学生们太多。他手上拿着有一
个小盒子,盒子上写着两个字,叫书箱。生怕你看不懂,非常体贴。

看这个牌匾。佛像长什么样不重要,全是它前面那几个字来定义。

这三尊佛,后面分别是学神菩萨、观音菩萨和生意菩萨。把这仨换一下,它
也没问题,多么灵活。

这是据史料记载,海内外唯一一尊女财神。就是因为她手上捧着金元宝,
后面写着财神庙。

奶奶庙的环境,只能说很糟糕。但是人民群众特别地虔诚,在现场真的被他
们感动。香火非常旺,旺到什么程度?他们号称华北第一道场。

每年的庙会是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这十五天会有超过 100 万的人到现场去


朝拜。在奶奶生日三月十五那天,有 13 万人上山。整个寺庙是 24 小时营业,
半个月不到它能产生 4000 万的流水。

在河北易县这个贫困县,其实它的旅游收入已经远远地大过了旁边的世界文
化遗产清西陵,清西陵远远没有这么多钱。三月初三的财神殿,中国人民永
远是爱得如此地汹涌澎湃,情感非常地饱满。

既然它有这么大的人流量和人气,那肯定会有一些很独特的地方。这个寺
庙最大的一点不同在于它是一个个人承包制的,山下的马头村在经营这个庙。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出钱,就可以承包一个前殿、正殿,或者财神殿,一年交
租金。然后你自己就去布置里面的佛像和壁画。

33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在传统的寺庙当中,我们是根据宗教的礼仪、宗教的仪式来安排一个序列。
先进山门,看到一个弥勒佛。完了之后去大殿又看到什么,侧边有什么东西。
这里是不讲这些的,这是一个宗教文化线下体验商业步行街。

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正因为它是一个做生意的地方,每家每户就想着怎样才
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跟开个店怎么打广告,怎么吸引顾客是一样的。他
们很聪明地根据现实的需要,对宗教做了大胆的改革。

这个官神、车神、学神,以前基本上都没有。

月老祠是有的。但是他们做了一个改进,叫和好。月老不仅可以牵线,还可
以和好。

所以你看,缺哪个神仙就随便建一个。

这个时候我要给大家隆重地介绍一位,简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一尊神仙,
他们做的一个最大的创新。这个绿衣服神仙手上拿着一个拐杖,我开始以为
是个拐杖。

走近一看,是方向盘。

然后旁边有幅壁画。

大家都明白这什么意思了吧?车神。这个车神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我
觉得插个安全带可能会更好一点。能把宗教的复杂含义表达得如此地一目了
然,其实是很不简单的。
我当年去了两次西藏,每次去都特别痛苦。因为我看不懂它里面的壁画,
那些复杂的宗派,完全看不明白。就会觉得很无力,觉得自己很没水平、很
没文化,在那些壁画面前自己是很自卑的。可是看到这个之后会发现:哎,
他说的意思我懂。

这是中殿的一个车神。这个车神手上没拿东西,但是它前面供了一个大巴车
神:公交车的方向盘。

这还有正殿的车神庙,墙上有一些萌萌哒的壁画、小车。

最讲究、最体贴的,是后殿的车神。后殿的车神手上是“666”,就是车神
保你平安,开得溜。

34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如果车神没有保佑你,旁边还有地藏。地藏是干吗的呢?地藏是接死人的。
这个一条龙服务,特别好。让你放心大胆开,一切都给你考虑好了。

当时我没有一个粉丝,我只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奶奶庙就在建筑圈疯狂地传
开了。大家就惊呼:哇,居然还有这种东西。

其实宗教本身最核心的也就是求一个心理安慰。所以其实奶奶庙这样的情况,
是可以理解的,它并不是一个荒诞的事情。因为自古以来对于这些底层的人
民的生活,我们都没有想到去为他们设计一种情感的出口,一直以来都是宗
教在承担这样的角色。

所以这么来看,经典文化和民间文化相互比对起来,如果用经典的文化去解
释民间文化肯定解释不通。如果用经典文化去指导民间文化,那更是不行。
因为它完全是两种体系。

但是其实经典文化的活力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因为我们是处于其中,所
以会觉得特别好。但是民间的东西其实往往会更有活力。

官方文化因为太精致,需要太多的东西来支撑,它需要体系。现在我们的体
系其实已经崩塌得特别地难堪了,但是民间的文化一直都还在。它在和外界
文化初期接触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精致,很多时候表现得都很笨拙,但它的
态度非常地真诚。

这是一种文化生长的现象。所以车神真的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造。它让我很
振奋的地方在于,我看到了一种文化生长的可能。以及说我们的民间文化其
实还是活着的,非常有生命力,还和这个现实的世界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实文化就是这样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样式,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
需要和日常生活发生关系,才会有特别多的活力。

我其实是觉得车神还走得不够远,奶奶庙应该把这个路再往
前跨一步,新的时代要有新的内容。我为奶奶庙精心设计了
一款财神庙,一匹马踩在一朵云上。有一副对联:打开手机
逛淘宝,闭着眼睛数钞票。横批,啊你爸爸。

观看一席 录像

35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Week 11 直播带货的“疯狂小杨哥”
改编自: 《三联生活周刊》 2023-09-26

张庆杨和张开杨这对双胞胎很小的时候,
爸妈就离开安徽老家去浙江打工了。妈
妈在工厂里干活,铁皮房一到夏天就变
得特别热,一般人几分钟都待不住,但
妈妈要在里面工作一整天。

妈妈中午需要带饭,常常来不及做菜,
一个茄子拌着辣椒酱加米饭就解决掉了
午餐。小哥俩心疼妈妈,会把爸妈给他
俩准备的肉菜,偷偷放进妈妈的饭盒。

尽管家庭和睦,母慈子孝,但不可否认,他们原本拿到的人生剧本就是:普
通家庭的普通孩子,角色就像是一位陪跑的 NPC 玩家。然而,2015 年他们遇
到了短视频的浪潮,人生剧本得以改写。8 年后,他们的抖音 ID “疯狂小杨
哥”,成为首个粉丝近亿的抖音号;在抖音电商的作者事业更是做得风生水
起。

这看似是一个特殊的个案,但背后是更多人的命运齿轮因为短视频和抖音电
商而转动,他们因给人们带来快乐而被欢迎,也因带给人们更美好的生活而
被喜欢。在多元繁荣的抖音电商生态里,每个人都有机会,都有望收获成功
的事业。

从小,弟弟张开杨就很有幽默感和搞笑的天赋。弟弟擅长搞笑,哥哥喜欢创
作,从 2015 年底他们开始创作搞笑视频,配合得非常默契。

伴随智能手机的功能迭代和移动流量成本降低、带宽问题的解决,2015 年,
短视频开始逐渐爆发。这一年的年底,大小杨哥兄弟俩开始在自家的客厅架
起手机,向网友们展示自己的机械舞。视频里,小杨哥自称是“长得丑的逗
比”,尽管有些内容如今看起来老套,但已经展露了搞笑特质。不断有人排
队考古早期的土味儿视频,最早的那支已累计到 13 万多条评论。

不断地创作搞笑视频,但粉丝量却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2016 年的一个视频
记录了当时他们的状态:地铁上,双胞胎兄弟挤在汹涌的人潮中,弟弟倚在
靠背上满脸迷茫,哥哥趴在行李箱上睡觉。量变的漫长积累中,他们还不知
道质变的那一刻何时降临。

36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而随着一系列的搞笑爆款视频出炉,他们开始在涨粉的道路上一路加速度。

@疯狂小杨哥的抖音号做到 2021 年,突然开始大火。一个月涨了 1000 万粉


丝,成为当时坐拥 4000 万粉丝的优质账号。小杨哥的直播带货也火起来,从
此重心更多地向抖音电商转移。

有一天,小杨哥忽然注意到,有个人在剪辑自己的视频发布,竟然也有十几
万赞,他开始思考如何让这样的一群人能获得收入。后来,他联想到了电商,
并由此发现了新的玩法:让剪辑自己视频和直播片段的人在视频上挂带货连
结,有人下单,大家就都有了收入。短视频切片这个职业因此被更多的人看
见,也让更多的人因为电商而获益。

这个工作很容易上手,大学生、宝妈、残障人士……都可以做,解决了他们
的就业与再就业难题,小杨哥也通过切片短视频为社会创造价值。现在,已
有上万名剪辑师在为疯狂小杨哥的号做切片视频。兄弟俩设想未来带动的就
业愿景:“五年内,帮助 4 万人,年收入提升 5 万元”。

因为发展太快,原有的办公地点就显得太过狭小。原来的员工娱乐区成了财
务办公的地方、健身区变成两个直播间,中午吃饭的时候只能分批去吃。

小杨哥兄弟在合肥市买下新的办公大楼,作为“三只羊集团总部”。原本办
公大楼周边很荒凉,很难点到外卖,现在那里到处都是可以点外卖的餐馆。

小杨哥兄弟的愿景是,希望在五年内帮助四万人年收入提升五万元。疯狂小
杨哥也从一个号,逐渐变成一个矩阵,收了四个达人做“徒弟”,去做各种
垂类的账号。同时开始向平台发展,签约了很多达人,建立了选品的平台。

以前很多人并不熟知小杨哥,仿佛中间有一道次元壁,而这堵墙渐渐被打破。
合肥现在成了很多明星、很多电影路演必到的城市,众多明星出现在小杨哥
的直播间。8 月 15 日,NBA 巨星詹姆斯·哈登带着自己个人品牌产品,出现
在“疯狂小杨哥”直播间。经过小杨哥的有力推荐,上架 5 秒钟后,一万件
产品被一抢而空。确认卖光后,哈登欢呼着鼓起掌,甚至激动地翻了个跟头。

小杨哥问哈登:“有没有在美国听说过我们?”哈登回答:“之前没有,但
现在我知道了,而且我终生难忘。”

正是创作的力量与抖音电商的加持,让电商作者们如此闪光。

37
CH400 中国观察 (2023-24)

直播选品的要点

选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播卖公司自己品牌或生产的产品,另一种是卖招
商过来的别人家的产品。这个时候选择的维度会不一样。

如果是卖自己的产品,所选出的产品要具备性价比高、符合当下需求、用户
口碑好、粉丝需求大这四个特点。

如果是卖别人的产品,首先要分析企业的受众,根据使用者画像去找用户喜
欢什么类型的产品、什么价格的产品。其次是分析所选定商品本身,是否满
足企业受众的需求。

通常产品可以分为 3 类:引流款、爆款、利润款。每个款对应的作用如下:

引流款:用于直播间引流,也可以被称为福利款。
这类产品的特点就是受众广、单价低、性价比高。

爆款: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成交,冲业绩。一般作
为直播活动的主打款,主播讲解的频次和时长也会
较长。这类产品的特点通常价格不会像引流款那么
低,但也能被大部分用户所接受。

利润款:主要是为了保证整场直播的利润,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产品质量较高,
有自己独特的卖点,用户对这类商品的价格敏感度也不高。

服装直播流程

3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