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DOI:10.15929/j.cnki.1004-2172.2012.01.

013

频谱音乐的 1 /4 音作曲技法
———以葛瑞瑟 《时间的漩涡 I》 为例
钱仁平
(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 上海 200031)

摘 要: 频谱音乐主要以谐音列为音高材料来源,谐音列中本身存在的大量微分音便自然地进入到频谱音乐的和
声音响之中。葛瑞瑟在 《时间的漩涡 I》 中,以 C、G 自然谐音列为基础,进行 1 /4 音 “压缩”、“扩张” 等变形
处理,并从中 “过滤” 出所需要的音高材料进行使用。
关键词: 1 /4 音; 作曲技法; 葛瑞瑟; 《时间的漩涡 I》; 谐音列; 变形处理
中图分类号: J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 ( 2012) 01 - 0091 - 09

中。其二是使用配器来模拟 “环形调制” ( Ring Mod-


引言
ulation) 。这种技术同样也在葛瑞瑟的 《分音》 以及
“频谱音乐” ( spectral music)
最早出现在 20 世

米哈伊的 《冈瓦纳》 ( Gondwana,1980) 中使用。乐
纪 70 年代,由热拉德·葛瑞瑟 ( Gerard Grisey,1948 器模拟环形调制技术,涉及到计算两个音高频率 ( 包
- 1998 ) 、特 里 斯 坦 · 米 哈 伊 ( Tristan Murail,1947 括其泛音频率) 之间频率的和与差,再将其结果转化
- ) 、罗杰· 泰西耶 ( Roger Tessier,1939 - ) 、米歇 为音高进行使用。由此,作曲家可以在 “协和频谱”
尔·勒韦那斯 ( Michael Levinas,1949 - ) 、雨果·杜 ( pure harmonic spectra) 与 “非协和频谱” 之间来回

费 ( Hugues Dufourt,1943 - ) 五 位 法 国 作 曲 家 开 调制 。

创 。它以乐音的自然声学属性替代音列、动机等抽 频谱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热拉德·葛瑞瑟是战后
象要素作为音乐创作的基础材料,通过仪器对谐音进 继布列兹,在法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曲家,早
行分析获取各种参数,并将这些参数直接应用在作品 年求学于德国特洛辛艮音乐学院,1965 年回到法国
的音高、音 色、节 奏、结 构 等 方 面。关 于 “频 谱 音 之后继续就读巴黎音乐学院以及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乐”,主要创始人葛瑞瑟认为它更多的是一种对待声 跟 随 作 曲 大 师 梅 西 安、 迪 蒂 耶 ( Henri Dutilleux,
音的态度,把声音看作 “非静态” 而 “有生命”,具 1916 - ) 学习。同 时,他 还 曾 随 让 - 艾 蒂 安 · 玛 莉
有 “诞 生、 伸 展 与 死 亡 ” 过 程 的 事 物。 这 种 音 乐 ( Jean - Etienne Marie,1917 - 1989 ) 学习电子声学,
“风格” 从 80 年代开始逐渐成为法国新音乐的主流。 在达 姆 斯 达 特 暑 期 营 中 随 克 塞 纳 基 斯 ( Iannis Xe-
频谱音乐的创作主要涉及两种重要的技术: 其一 nakis,1922 - 2001) 、里盖蒂 ( Gyorgy Ligeti,1923 -
是葛瑞瑟提出的“乐器合成”( instrumental synthesis) 。 2006) 学习作曲,随艾米儿·雷普 ( Emile Leipp) 学
这种技法首先对某种音色演奏的音高进行频谱分析, 习声学。葛瑞瑟曾执教于达姆斯达特暑期营、加州大
得到各谐音音高,将这些音高选择性地分配给其他乐 学伯克利分校,1987 年任巴黎音乐学院 “作曲” 与
器进行演奏以此 “人工地重新合成” ( artificially re- “配器法” 教授。1998 年 11 月 11 日,因血管瘤英年
synthesized) 出 一 种 新 的 音 色。例 如 作 品 《分 音 》③ 早逝于巴黎。
( Partiels,1975) 就是建立在对长号 E2 音的频谱分析 葛瑞瑟从 70 年代开始放弃序列主义,转向频谱
之上。作品开始由长号和低音提琴演奏基音,随后各 音乐 的 探 索。 第 一 批 频 谱 音 乐 作 品 有 《漂 流 》
个泛音依次由作品编制中的其他乐器演奏。这种技法 ( Dérives,1973 – 1974) 、 《声音空间》 ( Les espaces
还出现于 《周期》 ( Périodes,1974) 的终止和弦结构 acoustiques,1974 – 1985) 等。其中,组曲 《声音空

收稿日期: 2011 - 09 - 18
作者简介: 钱仁平 ( 1967 - ) ,男,文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 91·
间》 是 一 部 由 Prologue、 Periodes、 Partiels、 Modula- 化; 第三乐章题献给德国作曲家赫尔穆特 · 拉 亨曼
tions、Transitoires、Epilogue 共 6 首独立作品按照 “吸 ( Helmut Lachenmann,1935 - ) ,它体现出在 ‘漫长’
—呼—休止” ( inhalation – exhalation – rest) 的可循 的音乐过程的不同结构单位里进行创造性插入。连续
环模式汇集而成。在这部宏大的作品中,葛瑞瑟逐步 性陈述逐渐建立、扩展,终于 ‘再现’ 出第一 乐章

将在电子音乐实验室摸索得来的相关技术 “真实地” 的特点”。《时间的漩涡》 受法国文化部、德国巴登
使用在传统声学乐器上,确立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符腾 堡 州 艺 术 中 心、西 德 广 播 的 联 合 委 约, 以 及
70 年代末,葛瑞瑟的两部为室内乐和电声而作的作 “Ensemble Recherche” ( Recherche 室内乐团) 的要求
品 Sortie vers la lumière du jour 与 Jour,contre - jou 则侧 而创作。
重于频谱音乐和声与音色的研究,1979 年创作的打
⑤ 一、频谱音乐中的微分音
击 乐 Tempus ex machina 又 对 “重 叠 型 节 奏 流 ”
( streams of superimposed pulses and tempos) 进行了探 频谱音乐使用的音高材料来自谐音列,在频谱音
索。 乐中,微分 音 是 自 然 存 在 的。以 B0 生 成 的 协 和 频
1986 年之后,葛瑞瑟在坚持 “音乐不是由音组 谱 为例,在谐音列中除了基音的八度循环 ( 即第 2、

成,而是由声音组成” 观点的同时,由于作品材料的 4、8、16、32 号 …… 谐音) 外,其他谐音与 平 均 律


“不可预 见 性” ( unpredictability) 和 “不 稳 定 性 ” 相比,都存在偏差,因此都属于微分音。例 1 中,列
( volatility) 使得风格有所转变。例如,在室内乐Talea
出了以 B0 为基音的 1 - 32 号谐音,下方的正、负数
( 1986) 中,作曲家放弃了早先作 品 中 的 线 性 陈 述,
值表示谐音与十二平均律体系音高之误差 ( 用音分表
使用了断续、突兀的音乐修辞方式,使得作品的结构
示) 。从中可以发现,第 7、11、13 号等谐音 ( 以及它
匪 夷 所 思。 乐 队 作 品 Le temps et l'écume ( 1988 –
们的八度循环) 的偏差度较大 ( ≥30 音分) ,因此,
1989) 则对 “连 续 ” 与 “断 续 ” 进 行 了 辩 证 讨 论:
作曲家在记谱时往往将它们近似为 1 /4 音

( 见例 1) 。
作品中呈示了三种时间状态: 极其慢速、极其快速和
声学乐器的谐波 ( 音) 畸变是一种自然声学现
正常速度。它们被叠加或者对比,三者间的连接既有
象。 由 于 畸 变 形 成 了 不 协 和 频 谱 ( inharmonic
平稳过渡,也有戏剧性跳跃。室内乐 《时间的漩涡》
spectrum) ,造成分音失真。这种谐波畸变现象有的是
( 1994 - 1996 ) 则 继 续 反 映 出 作 曲 家 对 各 种 形 态 的
乐器本身的属性,例如无固定音高打击乐; 有的是可
“音乐时间” 的关注,并且和声语言显得更为凝练和
以通过演奏控制来形成的,例如弦乐、铜管乐器。例
清晰。20 世纪 90 年代葛瑞瑟对声乐作品开始有了较
2 所示的是以 “傅立叶转换” 而得的钢琴 B0 形成的
浓厚 的 兴 趣, 创 作 了 L'ìcne paradoxale ( 1992 –
频谱 ( 谐音第 1 - 32 号) ,将它与例 1 的协和频谱对
1994) 与 Quatre chants pour franchir le seuil ( 1997 –
比可以发现,例 2 中的泛音 ( 2 - 32 号谐音) 似乎被
1998) 两部声乐作品。
拉伸扩大,它的音高要高于例 1 中相对应的泛音。并
在葛瑞瑟为数不多的作品中, 《时间的漩涡》 往
且泛音的扩大率与泛音频率成正比。同时,例 2 中基
往被视作他事业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是为长笛、单
音 B 失去了八度循环的特点———比基因高四个八度的
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三乐章
第 16 号 谐 音 比 理 论 泛 音 高 了 65 音 分 ( ≈1 /4 音) ,
室内乐。葛瑞瑟曾表示, “作品的标题表明了一种
‘旋转系统’ ———作品第一乐章以拉威尔芭蕾舞剧音 第 32 号谐音 ( 高五个八度) 则高出 222 音分 ( ≈大
二度 + 1 /8 音) 。
乐 《达芙妮与克罗埃》 ( Daphnis et Chloé) 中漩涡般
的琶音音型及其变型构成的各种片段。音高材料上, 葛瑞瑟的频谱音乐创作主要面向常规的声学乐
器,因此,乐 器 音 响 的 频 谱 中 自 然 存 在 的 “扩 张”
作曲家主 要 使 用 了 具 有 对 称 结 构 的、且 可 ‘旋 转’
的减七和弦 4 个音作为核心。第一乐章题献给法国作 特性,被他使用在频谱的变型处理上。他将谐音列中
各个泛音进行扩大 ,直至每一个八度形成常数约1 /4

曲家热拉德·辛斯塔克 ( Gérard Zinstag) ,主要从三
个方面对原始波形进行发展: 正弦波 ( 振动方式) 、 音的等差式增长。如果按照葛瑞瑟 “扩张” ( stretch)

方波 ( 点状节奏) 、锯齿波 ( 钢琴独奏部分) ; 第二 的方式对 B0 产生的频谱作变型处理,那么它的第 2、


乐章题献给意大利作曲家萨尔瓦多·夏利诺 ( Salva- 4、8、16、32 号谐音相比于 B0 协和频谱 中 ( 例 1 )
tore Sciarrino,1947 - ) ,这个乐章主要处理在延伸的 的相应谐 音 分 别 扩 张 了 55 音 分、110 音 分、166 音
时间中的相同材料,在慢板中产生让人迷惑的速度变 分、221 音分、276 音分 ( 例 3) 。这些扩张的音程数
· 92·
值成等差关系,常数值 55 音分基本等于 1 /4 音的音 程值。

葛瑞瑟对频谱进行扩张的方式来源于声音的自然 “扩张” 的出发点已不是将频谱作为一种混合的音色





形式,但是所扩张的幅度大大地超过了自然音响中谐 看待,而是将之视作一组独立的音高 。因此,频谱
波畸变的常态———比较例 1、2、3 ( 谱例下方数字为音 音乐的创作仍然强调作曲家对 “原材料” 的人工调
分偏差数) ,第 16 号谐音在钢琴实验频谱中已高于协和 制,仍然要大量涉及音高方面的控制。它与其他种类
频谱 65 音分。而在葛瑞瑟的扩张式频谱中,第 16 号谐 的音乐甚至是频谱音乐所 “对立” 的序列音乐,在
音的音高高于协和频谱达 221 音分 ( 大二度 + 1 /8 音) 。 本质上具有很多的相似性。
葛瑞瑟的这种做法使得谐波畸变中的那些不协和 除了频谱扩张,葛瑞瑟还使用了与之相反的 “频
频谱更加凸显出来,并且使基音上每个八度按照等差 谱压缩” ( compress) 的变形手法,使基音上方的八
关系扩张 从 而 形 成 “非 八 度 循 环” 的 谐 音 列 体 系。 度形成 1 /4 音递减。例 4 所示的是以 C 为基音的三种
尽管谐波畸变形成的频谱扩张是自然音响的一种特 谐音列,中间为协和频谱的谐音列,上下方分别是压
性,但葛瑞瑟的扩张方式仍应属于 “人工” 调制范 缩频谱和扩张频谱的谐音列。此外,葛瑞瑟还对这些
畴。音 乐 学 家 曼 弗 雷 德 · 斯 塔 恩 克 ( Manfred 谐音列按照一定要求进行 “过滤”、八度移位等技术
Stahnke,1951 - ) ⑩
这样评价这种手法: 葛瑞瑟使用 处理。
例4

曲技法进行分析,因此仅以 《时间的漩涡 I》 第一部


二、《时间的漩涡 I》 的音高材料
分的主要音高材料以及它们的呈示方式 ( 横向结构)
由于葛瑞瑟对乐器音响频谱中的谐音列进行了扩 作为本章论述的重点。
张、压缩、过滤、八度移位等技术处理,声音的自然 作品第一部分中 ( 排练号 1 - 37) ,每一个排练



状态已经被改变。因此,从听觉上很难感受到所谓的 号都呈现为一个含有强奏的起音 、音量上从强至弱
“自然之声”。从分析角度来看,也是由于葛瑞瑟的 的 “ADSR 包络” 模型。这种模型是构成作品的基本
“人工” 手段,使得在音高识别、归属等方面加大了 结构单位,因此在以下分析中将以排练号代替小节数
操作难度。鉴于本章旨在对频谱音乐中关于 1 /4 音作 来表明结构的起讫。从音高和声角度看,作品的第一
· 93·
部分主要涉及了以 C、G 为基音的两个 “扩张” 谐音 figure) 演奏。其中,音列 X、Y 出自 C 为基音的谐音
列 ,并从中过 “滤出”3 个不同的独立音列。3 个音 列,音列 Z 出自 G 为基因的谐音列 ( 见例 5) 。


列由长笛、单簧管和钢琴用 “琶音音型” ( arpeggiated 以下对三种音列逐一进行分析。


例5

音列 X 共有 11 个音,分别是以 C 为基音的频谱 也可被看作由其他基音构成的谐音列。例如,音列中


扩张 之 第 3、5、6、7、8、9、11、12、13、14、17 号 出现了 A 与 F,可以认为是以 D 为基音的自然谐音
谐音。这 11 个音被组织在四个乐器声部中 ( 见例 6) , 列。而 A 与 D 的出现使音列 X 成为以 D 为基音的自
其中长笛声部演奏 F、 B、 C、 E ( 第 9,12,14,17 然谐音列。又 根 据 音 列 前 5 个 音 ( 特 别 是 C - D -
号谐音) 四个高频谐音; 单簧管声部演奏 A、 D、 F) ,还可以将它看作以 F 为基音的谐音列; 而最后 5
G、 B ( 第 6,8,11,13 号谐音) ,以及钢琴左手声 个音,也可看作是以 E 为基音的谐音列 ( 见例 7) 。
部演奏 F、C、F、 B ( 第 5,7,9,12 号谐音) ; 弦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音列的低音区所对应
乐声部 ( 大提琴) 从排练号 3 开始演奏的 A ( 第 3 号 的 “基音” ———F,比高音区对应的 “基音” ——— E
谐音) 。在作品的开始,作曲家处理音高的方式类似
高 ( 转换成同一八度内) 。由于,音列 X 同时具有 F、
将声音 “直接还原”,每个被挑选出来的谐音的音高
E 为 基 音 的 谐 音 列 特 征,因 此 它 便 体 现 出 谐 音 列
位置在此中没有发生八度移位,并且与乐器的常规声
“压缩” ( compressed) 的性质。而当此音列作为具有
部相对应,将音列 X 中的高频谐音交给长笛演奏,中
音以及中低音频谐音由单簧管和钢琴演奏,大提琴演 以 D、 D 或者 F 为基音的谐音列特征存在时,由于第
奏音列中最低音的第 3 号谐音。除弦乐声部,其他 3 6 号谐音的位置在 “固定的音列” 中随着 “基音” 的
个声部所演奏的谐音序号具有一定规律,长笛声部的 升高而升 高,那 么 音 列 X 又 可 以 作 为 一 个 “扩 张”
4 个谐音序号为 9,12,14,17,4 个音之间序号差为 的谐音列而存在,并且印证了其 “母体” ——— C 为
“3 - 2 - 3”。依次,单簧管和钢琴声部所演奏谐音的 基音的谐音列的扩张性。
序号差分别是 “2 - 3 - 2” 与 “2 - 2 - 3”。 以音列 X 为主要音高材料的呈示持续 5 个排练号
需要说明的是,音列 X 的 “母体” 谐音列仅从 ( 30 秒左右) ,仅仅通过结构单位自身的 “ADSR 包
谱面音高分析是难以获取的,而通过聆听也几乎不可 络” 以及单位长度、节奏上的微微变化来获得同一材
能感受到 C 为基音的谐音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 料的长时间持续。从作品开始的音响感受及以上音高
要还是因为谐音列的人为变形、谐音列过滤筛选,以 分析来看,作曲家所强调的是这样一种由琶音构成
及配器以及声部排列方式。 的、稠密的、“漩涡” 般的音响,而淡化了构成这种
不仅如此,音列 X 由于基音 C 的缺失,因此它 音响的核心材料。
· 94·
例6

例7

音列 Y 第一次出现于总谱排练号 6 - 9。从例 5 号) ,因而进入排练号 6 时形成了前一个片段琶音整





中可看到,音列 Y 与音列 X 都包含 11 个谐音,并且 体移位的听觉感受 。对音列 Y 的配器则保持了之前
同属于 C 为 基 因 的 扩 展 谐 音 列,第 7、8、9、12、 的音响、织体结构,长音持续由大提琴演奏小字组 A
13、14、17 号谐音是两个音列之间的共同 “子集”。 升高为由中提琴演奏小字二组 D。
而音列 Y 则主要是扩展了高频谐音 ( 第 15、16、21
例8

· 95·
同样,音列 Y 也具有多种基音的谐音列结构特 一步综合这两种基音特征,可以将它看作 F 为基音的
征。音列的开始 3 个音———C - D - F 以及最后的 G, 谐音列压缩,即第 8 号谐音之后每个谐音都降低 1 /4
构成了 F 为基音的谐音列。如果去除音列的前 3 个 音。在音列 X 中具有明显倾向的基音 D 在音列 Y 中,
音,那么它符合了 E 为基音的谐音列。F 和 E 的基音 由于缺失了重要的 A、 F 而被弱化。但是基音 D 的特
特征在音列 Y 中的倾向要强于在音列 X 中,如果进 征仍然存在。
例9

音列 Z 首次呈示在第 10 排练号中。它由 12 个音 B、 D、E、 F、G、 D ( 这两组音在各自的谐音列中


组成,是基于 G 为基音的谐音列扩张 ( 分别是谐音 的序号相同) 。然而,从听觉上没有感受到 “应该”
列的 第 9、11、12、13、14、16、20、21、22、24、 存在的三全音关系,音列 Z 的处理方式更像是为了使
25、29 号谐音) 。G 与音列 X、Y “母体” 谐音列的 瑥


它与音列 X 保持 “连贯性” 。具体的做法是,仍然
基音 C 为三全音关系。因此,两个谐音列中的每个对 保持一贯的织体; 通过各个声部音高的重组,将音列
应谐音也应为三 全 音。音 列 X 中 的 F、 G、 B、 B、 Z 谐音序号与 C 谐音列同序号的谐音分配到不同声
C、 E 按照三全音关系映射到音列 Z 中后,即形成了 部,使之不能形成横向的三全音移位 ( 见例 10) 。
例 10

从音列 Z 所隐含的其他谐音列结构特征来看,它 所形成的和声色彩差异,以及非 “三全音” 移 位式


前 5 个音有以 A 为基音的谐音列特点; 高音区的谐音 听觉感受的深沉原因。
又具有 A 为基音的谐音列特点。音列 Z 的这种特点与 除了 A、 A 为基音的谐音列特征外,音列 Z 还可
音列 X、 Y 正 好 相 反, 即 低 音 区 所 对 应 的 “基 以是以 E 为基音的谐音列。但是进入排练号 16 之后,
音” ———A,比高音区对应的 “基音” ——— A 低,因 由于 D 在弦乐声部作为持续音,并且这个音只能存在
此它具有了扩张 ( stretched) 特征。音列 Z 与前两种 于 A 为基音的谐音列之中,因此音列 Z 作为 A 为基
音列尽管都是 “过滤” 自扩张性的谐音列中,但是 音的谐音列特征便更加突出 ( 见例 11) 。
巧妙地体现出两种相反的结构形态。这也许是音列 Z
· 96·
例 11

三、关于结构 得了往高音区移位 “发展” 动力。同时弦乐中的持


续音从小字组 A 换成了小字一组的 D。排练号 7 - 9
该作品的整体曲式结构并非本文研究重点,这里
中,音高材料回到音列 X。通过对音列 X、Y 的分析,
仅就 《时间的漩涡 I》 呈示段中的三种主要音列的实
我们已知它们具有多种谐音列的特征。但是如果从弦
际使用情况作简略描述。呈示段 ( 主体部分为排练号
1 - 19) 主要对作品中的音列 X、Y、Z 进行呈示性的 乐声部的持续音 “A - D” 来看,音列 X 似乎强调了

陈述。在这个段落中,音高材料仅限于三种音列。每 以 F 为基音的特点 ( “A - D” 只能存在于以 F 为基


个排练号为一个 ADSR 包络,即可以理解为曲式中的 音的谐音列中,分别是第 10、28 号) 。
基本单位——— “乐句”。每个乐句的开始由钢琴高音 排练号 10 由音列 Z 控制。从音列 X 进入音列 Z
区的 音 簇 或 者 以 及 弦 乐 的 快 速 上 行 琶 音 作 为 “起 的音响感觉除了音区上提高以外,缺少了之前音列 X
奏”; 乐句中,管乐与钢琴演奏的琶音持续呈现减弱 到音列 Y 中出现的移位感受。其原因除织体等外在因
趋势; 时而出现在弦乐声部的长音持续在力度处理上 素外,根本在于音列 Z 本身独具的扩张性。
与琶音音型相反,呈渐强趋势。 排练号 11 - 12 音高材料又回到音列 X; 排练号
从音列的分部 ( 音高的控制) 来看,排练号1 - 5 13、14 分别是音列 Y、X; 排练号 15 - 16 为音列 Z;
由音列 X 控制。在长达半分钟的陈述中,作曲家仅仅 排练号 17、18、19 分别是音列 X、Y、X。因此,从
是通过对 “乐句” 长度的控制、琶音音型中节奏的 整体上看这个段落音高材料的分布具有 “回旋” 的
微变来获得动力。 特点,即 “X - Y - X - Z - X - Y - X - Z - X - Y -
进入排练号 6 之后,音列 Y 的出现使得音响上获 X”。其中,X 为迭部,Y、Z 为两个固定插部。
例 12

音乐更迈向纯粹与透明”, “序列音乐试图将各区


结语
域、多核心的音乐要素整合在一起; 频谱音乐则以乐
频谱音乐在观念、技巧、风格上,与当时已是强 曲的整体性与连续性为立足点。前者隐蔽音乐的内在
弩之末的 “序列音乐” 形成了对比。杜费曾经说到: 逻辑,乐曲的进行是依靠潜在完整性; 后者则将音乐
“频谱音乐是将序列音乐所开创的道路更进一步,让 结构秩序充分外露,毫不遮掩其完整性。……前者由

· 97·
‘凝聚’ 来达成音乐的张力,后者则靠变化。前者由 的音高转化成为了音响结构中的 “分子”。
和弦部分解决降低音乐 ( 声音) 的冲突,后者则靠 责任编辑: 马林
‘调制’( regulation) ”


。另外,米哈伊曾经这样描述
他的作曲方式, “作曲对于我来说就如同雕刻家观察 注释:
石头的内在纹理一样。先尝试将声音的外在形式去 ① “频谱 音 乐” ( spectral music) 这 个 词 是 由 杜 费
( Hugues Dufourt,1943 - ) 在 1979 年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
掉,露出本身质地 / 而不像过去那样 ( 指传统的通过


 出。与之相关的词汇还有 “频谱运动” ( Spectralist Move-
动机、音列等组织音乐) 一砖一瓦构筑我的音乐” 。
ment) 、“频谱主义” ( Spectralism) 、 “频谱学派” ( Spec-
由此可见,序 列 音 乐 与 频 谱 音 乐 在 对 声 音 “形 式”
trum School) 等。
与 “本质” 的认识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作 ②这五位作曲家共 同 发 表 宣 言 成 立 了 “路 线 探 索 小
曲技术、音乐风格上的差异。尽管有这些差异存在, 组” ( Le Group de l'Itinéraire) ,表示要通过作曲家、演奏
但是频谱音乐仍然与序列音乐保持着一定渊源关系。 家、音响工程师的合作创造新的声音世界。他们组建了与
从师承关系看,第一批法国频谱音乐作曲家基本都是 该小组同 名 的 室 内 乐 团,演 奏 此 类 音 乐。同 时,德 国 的
序列主义的代表人物梅西安 ( Olivier Messiaen,1908 “反馈小组” ( Feedback Group) 也是早期频谱音乐的代表
- 1992) 的学生。而德国的频谱音乐作曲家 ( Feed- 之一。
back Group) 则主要是斯托克豪森 ( Karlheinz Stock- ③ 《分音》 是葛瑞瑟大型套曲 《声音空间》 中的第三
hausen,1928 - 2007) 的学生。再就葛瑞瑟关于 “必 部分,下文提到的 《周期》 为第二部分。关于 《分音》 的
音乐分析可以参考吴粤北 《先锋派实验音乐之涅磐———基
须严肃看待声音,如果不能够好好驾驭它的话,我们
于算法的频谱作曲技法研究》 第 3 章,上海音乐学院博士
反会被声音玩弄” 这一方面来看,频谱音乐事实上也
论文,2009。
继承了序列音乐对声音进行主观控制的思想,甚至有
④New Grove, Spectral music, Vol. 24, p. 166.
学者提出,序列音乐的音响特征仍然影响着频谱音乐 ⑤葛瑞瑟 1986 年以这部作品的标题撰写了论文Tem-



作曲家 。 pus ex machina: a Composer's Reflect ions on Musical Time,
特别重要的是,频谱音乐中的 1 /4 音是 “自然” CMR,ii /1( 1987 - 1988) , 238 - 75,对他 20 年来的创作进行
存在的。频谱音乐的创作建立在声音频谱的谐音列研 了阐述。
究之上,而自然谐音列中本身就存在大量的微分音, ⑥http: / / www. mondayeveningconcerts. org / notes / grisey -
再加上作 曲 家 对 谐 音 列 进 行 “人 工” 扩 张、压 缩, vortex. html

因此频谱音乐中的 1 /4 音并不是建立在十二平均律思 ⑦关于频谱音乐中的基本概念可参考肖武雄: 《频谱音


乐的组织结构》 第一、二章,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维上,形成对 12 个音级的补充。频谱音乐中的 1 /4
2008。
音仅仅是对谐音列中微分音的 “近似”。
⑧在平均律中半音为 100 音分 ( cents) ,因此当某个谐
通过对 《时 间 的 漩 涡 I》 中 主 要 音 高 材 料 的 分
音与平均律的误差在 ± 50 音分左右时可以将它近似为 

析,可以发现,当谐音列通过变型、过滤处理之后, 音。第 7、11、13 号谐音 ( 以及它们的八度循环) 的偏差
所产生 的 一 系 列 现 象 是 这 部 作 品 最 大 的 特 色。 首 分别为 - 31 音分、 - 49 音分、 + 41 音分。
先,这些技术使得 “母体” 谐音列本身的结构力作 ⑨葛瑞瑟处理频谱扩张的公式为: fn = f0 n
1. 046
,其中 f0
用 ( 基音的中心音地位) 基本丧失。相反,作品主 为基音频率,n 为谐音号。参见 Harvey Fletcher, E. Donnell
要依靠三种音列来对组织陈述方式。并且,同样是 Blackham and Richard Stratton, Quality of Piano Tones, Jour-
因为 1 /4 音扩张、压缩,以及过滤,三 种 音 列 具 有 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34 /6 ( June 1962 ) ,
了本身的基音属性变得不确定,出现多重中心 ( 基 756.

音) 的倾 向 与 复 合,从 而 导 致 了 和 声 的 “扑 朔 迷 ⑩曼弗雷德·斯塔恩克博士现任德国汉堡音乐戏剧学
院教授,他对 20 世纪的微分音、即兴创作和复杂结构都有
离”。
深入 的 研 究。http: / / www. manfred - stahnke. de / stahnke -
频谱音 乐 以 其 “用 声 音 作 曲” 的 理 念 及 实 践,
english. html
使既往以音高为核心的创作观念转向了以由音高组成
瑡Manfred Stahnke, Die Schwelle des Hrens:  Liminales


的 “音响” 为核心。尽管,频谱作曲家们仍然需要 Denken in Voxtex Temporum von Greard Grisey sterreichische
从谐音列 中 撷 取 音 高,对 它 进 行 “艺 术 加 工 ”。但 Musikzeitschrift 54 /6 ( June 1999) , 21 - 30.
是,最终无论是音乐的听觉感受以及作曲家的 “初 瑢起音总体上以钢琴右手高音区的琶音型音块为主,


衷” 都是将这些包含大量 1 /4 音 ( 以及其他微分音) 排练号 10 以后逐渐加入弦乐的琶音。
· 98·
瑣作品谐音列的 “原型” 参考了 Jean - Luc Hervé 和

瑏 Jahrbuch fur Musikwissenschaft 17 ( 2000) , 382.
Jérme Baillet 分别对这部作品设计图的研究。可参见 Jean 瑦 Grisey,Gerard. Did you say spectral? . Contemporary


- Luc Hervé: Dans le vertige de la durée: Vortex Temporum de Music Review. 2000. Vol. 19. Iss. 3: p1 - 3.
Gérard Grisey ( Paris: L'Itinéraire, 2001 ) ; Jérme Baillet, 瑧章朝盛,《葛瑞瑟与频谱音乐》,http: / / cdhi. audi-


Gérard Grisey: Fondemenrs d'une écriture ( Paris: L'Harmattan, onet. com. tw /200105 / Musician / Musician - GerardGrisey.
2000) 。 htm。
瑤就如同排练号 1 - 5 是 “dol - mi - sol” 的琶音进行,

瑏 瑨同上。


排练号 6 开始变成 “mi - sol - dol” 的琶音的扩展。 瑩Robert Tatsuo Hasegawa: Just Intervals and Tone Repre-


瑥Manfred Stahnke: Zwei Blumen der reinen Stimmung im

瑏 sentation in Contemporary Music,205 - 6,Ph. D thesis of Har-
20. Jahrhundert: Harry Partch und Gerard Grisey.  Hamburger 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8.

On the Composing Technique of Quarter Tone in Spectral Music———


By Taking Gerard Grisey's Vortex Temporum I as an Example
Qian Renping

Abstract:
The main resource of pitch material of spectral music is harmonic series,and numerous microtones exists in harmonic se-
ries going into the harmonic acoustics in a natural way. Taking Gerard Grisey's Vortex Temporum I as an example,it takes
the natural harmonic series based on C and G,using composing techniques ,such as,compress and expansion to deal
with the quarter tone and finds out some pitch materials which they needed.
Key words:
quarter tone; composing techniques; Gerard Grisey; Vortex Temporum I; harmonic series; transformation

· 9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