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4

--------------------------------

目 录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1
新 专 业 信 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初探.................................5
(2008 年 第 6 期·总第 8 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重组的探讨与实施...................7
顾 问:叶兴国、胡雪梅

主 编:罗玉英 整合与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改革...................10

副 主 编:王 群、谢丹迎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简介................................14


编 辑:李谋信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精品课程........................15
责任编辑:谢 蓉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动态................................16
制 作:俞荫成

Email: library@shift.edu.cn

二、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

商务汉语写作课教学行动研究报告.......................................17

谈综合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2

理论语法、教学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建设...................25

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29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学术沙龙博客开通........................31

《汉语广告案例阅读教程》介绍.............................................32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Shanghai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


本期要目

·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
体系的研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
初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重
组的探讨与实施
·整合与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2008 年 10 月第 6 期[总第 8 期]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 编 统专业教育改革

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温雅丽, 原燕萍
(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系,山西太原 030006)

摘 要:文章首先阐明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分析了该专业传统教学体系存
在的问题和弊端.继而提出了从技术角度转向管理角度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 课程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后,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并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重
视,许多企、事业单位纷纷开发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的管理
本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我国目前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高校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
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专业人才。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边缘性新兴学
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
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
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国内很多大学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体系尚不完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该专业有
的放在管理学院,有的放在计算机系,有的偏管理,有的偏计算机。这种情形与各校的具体情况和历史原
因有关,大多是发扬各校的优势和长处。但无论侧重点如何.该专业应以计算机如何为管理服务或管理中
如何应用计算机为办学特色。若偏重计算机,可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开发上;若偏重
管理,可把重点放在信息组织管理和系统运行管理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领
域,可以面向技术,也可以面向业务,为适应时代需求,必须拓宽专业口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学
生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包括技术方面的,也包括企、事业组织的业务环境即管理方面的。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1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二、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设信息管理专业时,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对“信
息”概念的模糊认识以及培养目标的错误定位,使得在构建此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存在许多弊端。在此专业
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有些问题得以解决.但很多问题依旧存在,主要表现在
如下几个方面:

1.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偏重于计算机课程
由于人们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错误认识,使得在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时计算机课程比例
过大,对于管理知识不够重视,很多人(包括部分信息专业的教师)错误地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
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管理学方面的课程微乎其微,缺乏信息专业的特色,培养方向不明确。造成该专业的
毕业生,论经济理论与管理能力,比不过经济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论计算机实力,比不过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该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感到困惑和迷茫。

2.重专业轻基础
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基础知识更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
业知识教育,他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基础课比
较薄弱,人文教育几乎为空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不高。

3. 重理论轻应用
在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理论课过多.而应用和开发工具类课少,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信息管理专业发展
的现状,同时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所学知识,延长
了适应实际工作的时间。

4.选修课程的类别和方向不够丰富
选修课的课程数量不足,覆盖范围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灵活自由地进行选择,束缚了
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潜能,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刨造性。

三、课程体系设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普通教育部分、基础教学部分、和专业教
学部分。普通教育包括政治、外语、体育、文学、艺术、伦理等方面的课程;基础教学包括自然科学基础、
经济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及专业课基础和政策、法律、社会学基础;专业教学包括核心专业课和专业选修
课(如图1所示)。

普通教育:政治、外语、体育、文学艺术等
基础教学:┌自然科学基础
└经济管理学基础
┌计算机及专业课基础
└政策、法律、社会学基础
专业教学:┌核心专业课
└专业选修课
图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

其中,普通教育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知识背景和相关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根据
学校安排设置,本文在此不做分析;而基础教学部分与专业教学部分,其关系好比地基与建筑于其上的大
厦,两者共同构筑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大厦。笔者将重点对这两部分的课程设置
进行研究和分析。

1.基础课教学部分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2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基础课教学由自然科学基础、经济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及专业课基础和政策、法律、社会学基础4部
分组成。不同的学校由于各自的背景和优势不同,所侧重的基础教学也各有不同,同样是信息管理专业,
理工科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多,而综合性大学或偏文科大学则较多教授学生经济管理方
面的课程,基础教学内部的课程分配比例,可视各校的具体情况而定。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在修订
新的教学计划时,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基础课教学课程设置如下:
① 自然科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运筹学;
② 经济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
营销、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
③ 计算机及专业课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信息管理学概论。

2. 专业课教学部分
专业教学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两项。专业核心课是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最为基础
的、处于核心地位的课程,这类课程在各校信息专业中都是大同小异,并且都是必修课,如:管理信息系
统导论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信息网络应用”等,相对于专业核心课,专
业选修课就显得非常灵活和多样化。可设置一些涉及管理信息系统方面新兴的、前沿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如“Internet中的信息、技术和经营活动”、“商用软件系统SAP”、“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和
物流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 等。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也在
不断被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动力。这些新兴的前沿性课题将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启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
趣。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开设专业选修课方面还很不成熟。很多学校把几
乎所有的课程都设置成必修课,即使开了选修课的学校,其课程设置也往往流于空泛。我们建议,学校在
现有条件下应积极发展专业选修课的开设,除将少部分专业核心课设置成必修课以外,大部分专业课采用
选修课的形式,这样既可以保证足够的专业知识教育,又可以给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我校在吸
收了很多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新的专业教学课程计划。
①核心专业课: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
网络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与方法、专业英语、人工智能等。
②专业选修课(拟开):财会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管理决策软件、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的法律与
社会、政治环境等。

四、课程设置的新意与突破点

1. 课程设置增加了经济类和管理类课
新计划与以前的计划相比,减少了一些计算机课程,如《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
电路》、《汇编语言》等,而原来的《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组成原理》两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微机原理
与汇编语言》,新计划基本上改变了以往课程设置上过于偏重计算机课程的局面。在专业课中,增开《信
息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的课时数有所增加。

2.突出专业特色,内容求新求实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不同于计算机专业也不同于管理专业,更不是计算机与管理专业的大拼
盘,而是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处理的学科,所以我们在专业
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时,强调了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为主干课程(《信息经济学》、《信息管理学概论》、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与方法》、《信息网络应用》等), 计算机
与管理为两翼课程,同时考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开设了与贸易经济相关的课程(《货币银行学》和《国
际贸易》)。

3. 计算机课程尽量涉及前言性谭题并加强实践环节
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速度是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也必须不断地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新计划克服了以往课程设置相对陈旧的缺点,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由原来的 DOS及程序设计为主改为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3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Windows及0ffice系列为主;《程序设计》由原来的C语言为主改为以C++为主;《数据结构》由原来的用
PASCAL描述的教材改为用C语言描述的教材;《数据库原理》由原来的以数据库语言为主改为以数据库原
理为主。

4.加强基础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系统分析员属于综合型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组织和协调能力。因此,索质教育对本
专业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将专业教育与索质教育完美地结合,才是完整的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受
社会欢迎的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有健康的身心,有广博的知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的高素质人才。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加重了数学类课程的数量,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开设《经济法》、《大学语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形势与政策》等,可提高学生在德育、
美育、文化、艺术、社会学、体育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认识水平尚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我们也期待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罗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教学研究初探[J]. 管理信息系统,1999.(8)
[2]王雯面向二十一世纪商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J].管理信息
系统,1999。(12).

A Study of the Course System in the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EN Ya-li.YUAN Yan-ping
(Dept.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Having expounde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orientation of the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the essay analyse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system of this
specialty and advanced some new iedeas of transfering from technical angle to Managerial angle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specialty.

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rnation system; course system

文献出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年第3期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4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潘江波, 蒋亚东
(河海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

摘 要:探讨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知识层次结构,针对目前该专业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目标

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原有专业作了大幅度调整,专业数由原来的
504种减少至249种.其中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归并,形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一新专
业,成为“管理学”门类中二级类目“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四个专业之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
一新专业,涵盖了原有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系统专业。
这是专业设置中一个大的合并,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挤、
科技、文化及教育的发展趋势,探讨并明确这一新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教改方向是一个重要的理
论和实践课题。

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误
区,如有人认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计算机程序人员,是工程技术人员,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理解为计算机软件专业;也有人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把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理解为管理专业,这些观点都是偏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是信息时
代的产物,它培养具备扎实的现代管理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动手能力强、适应面宽的信息
管理人才。

2 专业知识层次结构

如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仅仅是对信息管理有关内容的简单合并,这个课程体系必
然庞大,且不考虑学院是否有能力和条件开设这么多课程,要学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掌握如此庞大的知
识内容是不可想象的,这样做只有理论意义而无实践上的可行性。既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复合专
业则其结构就必然与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以及财经类专业有明显不同.只有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
本专业所涉及的内容作认真的分析,才能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在这一体系中,纵
向有两条主线,一是信息管理人员所需的财经管理类知识,另一是信息管理人员所需的分析方法和信息技
术知识.横向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其中,公共基础课和一般电类工科
要求类同。在专业基础课部分,一条为财经主线,首先学公共的财经知识课,而后根据学校的不同侧重点
再分为四大块:偏管理、偏经济、偏商贸、偏外贸,可按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另一条是方法技术主线,
学习一些与技术方法有关的课程。专业课的设置强调“精、新、宽、实”。“精”就是要突出重点,讲深
讲透,如“MIS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新”就是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如
“最新信息技术及开发工具”和“电子商务概论”。“宽”就是内容要宽广,不局限于一种理论和方法,
如“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方法论要多介绍几种。“实”就要讲究实用,联系实际,如“MIS案
件”、“定量方法案例”。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5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政治(含法律)数学(含线代、概率)体育(含军事)外语 计算机基础
基础课
电工 电子 金工

偏管
生产与运作管理 工业会计 工业统计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偏经
财经主线 技术经济 数量经济 信息经济
会计学
统计学 商检

专业 管理学 财政学 货币银行学 税收 商业会计 商业统计


基础课 市场营销学 偏外贸

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 技术合作 技术转让

系统模拟 运筹学 应用数理统计 计算机语言 操作系统 数据结构和数据


库 计算机网络 预测与决策技术
方法技术主线

MIS 原理(含 OA、DSS、ES、CIMS)信息管理学 信息存储与检索 管


专业课
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组织战略与行为学 最新信息技术和开发工具 定
量方法和案例 MIS 案例

图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体系

3 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3.1 重视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课程门数较多,课内学时有限,不可能所有内容均在教室内
讲授,必须强调以自学来获取知识,能力培养尤为重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应用性、系统
性强,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困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计
划中要安排各个层次的实践环节.如通过认识实习了解企业(或公司)的机构、管理业务以及人际关系等;
通过具体管理应用软件应用和程序设计实习培养上机编程能力;通过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MIS等课程的课程设计培养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通过到公司(或企业)生产实习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最
后通过毕业设计培养系统分析和项目管理能力。实践不仅能培养能力,而且也可获取知识,有些知识需要
通过实践获取。
课程设置少而精,选择最能反映学科本质特点、基本概念、基本原因、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知识作
为核心课程,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余时间自习,明确课外作业要求,确保学生今后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实验教学,规范实验过程的操作,弱化实验教学结果评审,使每一个
学生得到正确的、基本的实验方法的训练,获得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
力,将实验教学从以往附设于某一门课程中独立出来,实行实验课程单列,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带动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上层次。

3.2 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全过程教学
在知识结构上应突出管理类课程,加强经济、财务与会计、市场营销等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加强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要密切注视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要加强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
设的全过程培养.这种全过程培养不能只寄希望于最后的毕业设计,应从低年级开始让学生接触到管理信
息系统.为此.应在已有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网络实验室基础上,建立电子商务实验室.让
低年级同学到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实验室中编写程序模块,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实际使用计算机并从感
性上了解信息管理的概念,增加对未来专业和未来工作方向的认识.到中年级时,学生有了相当的管理和
计算机知识,就可以参加数据库文件的设计,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实验室中学习会计电算化(用友财务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6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软件等)、ERP等流行应用软件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在高年级
时,让学生到信息网络实验室动手组装NOVELL,WINDOWS NT 等常用网络系统,并对这些网络系统进行管
理和维护的实际模拟操作,为使学生了解全球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建立Internet网络和电子商务模拟实
验室,让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苏瑞竹.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专业实施引发的思考[J] 图书馆界,1999(2):7-11


[2] 侯炳辉.再论工科院校MIS专业的发展[J].管理工程学报,1997(3):55-59.

文献出处:《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1年第4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重组的探讨与实施

杜栋
(河海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

摘 要:提出课程重组的理论框架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重组的实施方案,对本专业教学内
容和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尤其是对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进行了有盏的探讨。
关键词:课程;重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之间是以课程作为桥梁。教学运行的一般线路是:教学内容一课程一课程体系。
过去进行教学改革往往是从中间环节—— 课程出发,而实际上教学改革应从更深人的、实质的教学内容
下手,从教学内容开始,以知识点与能力要求为基本操作单元,重新组合课程,最后按总体的专业培养目
标和培养要求形成课程体系。
如何更新教学内容,进行课程重组,解决以往课程之间存在的上下衔接不清,左右缺乏协调的矛盾,
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探讨如何开展课程重组。

1 课程重组的理论框架

课程重组是以过程的观点来看待课程及其教学,是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
性的再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在教学全过程中探索并形成自己的模式,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
课程是整体优化人才知识结构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达到培养要求的重要保证。

1.1 课程重组要以专业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和要求为前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在原经济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基础上整合的新专业。在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较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目录》)中对本专业的人才培
养提出了具有一般性要求的基本目标,对知识和能力也做了初步的规定。文献[1,2]研究了本专业的人才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7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培养模式,指出本专业不仅要培养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人才,而且也要培养信息资源全过程管理的管理人
才。

1.2 课程重组要从构成专业人才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去考虑
从学科分类上来看,该专业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在《目录》中,列出的主干学科就包括经
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学科定义为管理科学、信
息科学、系统科学更能体现其本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边缘学科,系统科学目前也已成为与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并列的科学大类,强调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以突出本学科专业的特点是台理的,对本
专业学生来说,要特别加强综台能力的培养与整体素质的提高。

1.3 课程重组要从本专业最基本最实质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出发
多年来,理工科院校将经济管理、统计运筹和计算机技术作为该专业的三大支柱,虽然这样的课程体
系比较科学,但实际操作中多为拼盘式的,学生普遍感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散,所学到的是
支离破碎的知识,构不成知识体系,这样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所以,要在教学内容上
下工夫,以教学内容为基本操作单元,进行课程重组。
关于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目录》中列出了16门主要课程,1998年10月在河北大学召开
的全国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研讨会上又选出了8门核心课程。对于一个由原来五个分属不同学科门类有
不同背景的专业归并的新专业,这些主要课程也只能是参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因
为在1 6门主要课程和8门核心课程中有的名称欠规范,有的教学内容还不很明确。

1.4 课程重组要以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为手段
为本专业上课的教师一般来自于相关的专业,这些教师一般不具备信息系统尤其是信息管理的知
识.师资队伍专业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的转变与更新是当前该专业教育教学的首要问题,只
有这一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才有可能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同样一门计算
机网络课程,对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计算机专业和本专业具有质的区别。给本专业
上课的教师,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就很难把握这一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在本专业的课堂上,很
可能讲授的就是其它专业的课程内容而毫无本专业自身的特点。
教材建设,特别是核心课程教材的建设,应体现本专业教学内容的规范化与统一化.为了解决本专业
过去多采用相关专业的教材,映乏自身的特色等问题,适应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该积极鼓励本专业教
师编写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创新教材.最近欣喜地看到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
教材与参考教材,但这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而且,一花独放总是单调的,百花齐放才能使这一新生专
业的课程建设走向成熟。

2 本专业课程重组的实施方案

2.1 对《目录》中若干主干课程的名称及其教学内容的讨论
(a)主干课程中有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课程.应该说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系统软
件只是软件系统中之一项,故课程本身名称欠科学,有点含糊.如果说这里的计算机系统更多的只是强调
硬件设备基础知识,这里的系统软件是指操作系统,那么笔者认为不要因为整台而拼凑.(b)主干课程中
有组织战略与行为学课程.但现在战略管理与组织行为学这两门课程及其使用教材是分开的,目前还映乏
比较台适的教材.(c)主干课程中列出会计学课程.为了与大管理平台接轨,笔者认为确定为会计学与财
务管理课程更为合理.(d)关于所列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两门课,现有的教材常常没有很好
地区分两者的内容,造成教学上不必要的重复.实际上管理信息系统讲原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讲方法,因
此这两门课程分别称信息系统导论和信息系统开发比较合适.

2.2 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更加明确
核心课程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区别于其它专业的标志,也是本专业评估的依据,因此核心课
程从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到知识点应该更加规范和统一。建设规范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为各校本专业的教
育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校可以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作。一个专业的核心课程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8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不能随随便便指定几个重要的课程,而应该从构成本专业教育和教学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考虑。《目录》
所列的核心课程中,有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和信息存储与检索这三门课。在过去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和
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中基本上没有开设这类过去信息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所以,为了开展新专业教育教学和
学科建设,核心课程的内容及其课程设置还需进一步探讨。
2.3 本专业课程重组方案
通过对国内外本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在新专业《目录》的主干课程基础上,笔者提
出本专业的主要课程重组方案,具体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模块.
a.基础课模块:管理数学(一)、计算机应用基础。
b.专业基础课模块:管理数学(二)、管理数学(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生产
与运作管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战略管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设计语言与开发工
具、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专业导论。
c.专业课模块: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检索与服务。
d.集中实践环节模块:管理认识实习、数据库实践、计算机网络实践、信息管理实习、信息系统课
程设计、实用管理软件实习。
课程重组要从基础课开始。在基础课模块中,重点抓了数学和计算机课程与专业基础课模块课程的衔
接与重组。以往理工科院校,在基础阶段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九课,在专业基
础阶段开设统计学与运筹学两门课。由于多数学生对数学类课程有畏惧心理,搞不清所学课程之间的关系,
加上讲授统计学与运筹学课程的教师也多从数学角度考虑而不是从管理角度考虑,以致于学生把统计学与
运筹学是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管理问题的课程也看成是数学课。从本专业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及运用能力
角度考虑,可把以上五门课程重组为三门课程.在基础课模块开设管理数学(一),管理数学(一)的内容不
同于一般工科的高等数学内容,而是从管理的角度选择其中的知识点构成.在专业基础课模块开设由线性
代数和运筹学基本内容组成的管理数学(二),由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与统计学基本内容组成的管理数学
(三)。这样做便于学生建立起课程之间的联系,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点,而且学会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点。
关于计算机基础课,一般理工科院校已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基础课.在专业基础阶段,一般又开设程
序设计语言,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程序设计语言已向软件开发工具过渡。因此,对本专业来说,在
专业基础课阶段应开设一门设计语言与开发工具的重组课程,满足本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区别于
非本专业的对此内容比较低的要求是必要的。
课程重组要把重点放在专业基础课上,在管理类课程方面,要与大管理基础接轨,开设管理学原理、
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战略管理.关于经济学课程,因为目前多讲西方宏观
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从本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出发,开设以微观经济学为主体宏观经济学为补充内容的管
理经济学课程比较合理。在计算机类课程方面,最主要的是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但这两门课与计算机类
专业的相应课程是有所区别的,特别是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要从其为管理应用服务的角度上加强
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开设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因为本专业是以软件为主,所以可把操
作系统与数据结构重组为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其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也应与计算机类专业不同,这
样整个知识体系就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在具备了基本硬件知识和打下了软件技术基础前提下,以数据库为
核心,以程序设计语言与软件开发工具为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专业课的重组是课程重组的关键。专业课设置是个方向性的问题,方向性一定要明确.为了拓宽专业
口径,把原来比较窄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转到以信息管理全过程为主体的轨道上,除了继续开设信息系
统分析与设计主要专业课程外,相应开设了信息“源”方面的信息组织开发类课程和信息“源”方面的信
息检索使用类课程.具体地说,为了体现通用性,实现本专业的培养宗旨,可把原来《目录》中的信息组
织和信息管理学重组为信息组织与管理课程。另外,为了体现本专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关系,加强实用性,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信息检索与服务课程。
关于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安排管理认识实习、信息管理实习和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外,为了与实际接
轨,我们还购买了一些商品化管理软件,开设实用管理软件实习,让学生“实弹演习”。
从整体上考虑,我们还重组了一门新课—— 专业导论课,其中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系统科
学思想和方法等。

3 结束语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9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课程重组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建立的课程重组理论框架,对
其他专业也具有参考价值;另外,文中仅对原《目录》中本专业涉及的主要课程进行了重组研究,各个学
校,可结合本校实际资源,开设相应的选修课。

参考文献

[1] 杜栋.运用系统科学思想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内容和谭程体系改革研究[J].管理
信息系统,1999,(4):49-5O.
[2] 杜栋.从MIS到IM/Is—— 专业调整后的教改思路与实践[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0.(1):
78-80.
[3] 杨文祥,王景明.关于信息管理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3):
12-16

文献出处:《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1年第2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整合与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改革

沙勇忠(兰州太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乐,兰州,73000)

摘 要:考察了信息管理专业的整合脉络,重点阐述了新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构建问题,包括培
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式革新、教学管理深化和教师队伍重组等内容。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

l 整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置

1.1 信息管理:多学科、多领域共同感兴趣的交叉地带
1980年代以来,信息管理上升为一个重要的大概念,成为管理学中一个独立的新领域。由于信息是最
基本的资源之一,信息渗透在一切活动之中,信息管理必然是一种内涵广泛的横断领域。事实上,早在1960
年代,从发达国家开始,由于信息环境的进化和社会信息需求的增长,不少行业团体和领域纷纷将目光投
向信息领域,从不同的专业角度介入信息管理,一方面促使信息职业成为一种显要的和具有生命力的职业,
另一方面也使信息管理教育受到重视并蓬勃发展起来,造成信息管理领域的多元化局面。
图书情报界、计算机界和经济管理界是涉足信息职业的三支重要力量,也是开展信息管理教育的三个
主要的学科领域。图书情报界是从事信息工作的传统领域,一直以文献信息的管理为主,仅图书馆学正规
教育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1980年代以来,适应强大的信息革命浪潮,从发达国家开始,世界图书情报
教育开始全方位的变革,纷纷从“书籍世界”走向“信息世界”,向以信息管理为轴心的方向发展,培养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10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高层次信息管理人才。计算机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 日益成为信息处理和组织
的一支重要力量,构成信息职业中的一支庞大队伍。其专业教育带有深厚的技术色彩,重视面向信息管理,
例如,美国两大计算机协会——计算机机构协会(ACM)和数据加工管理协会(DPMA),在B0年代都确立了教
育中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学位培养课程。经济管理界80年代以来开始快速进入信息领域,在教育中增设有
关“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课程,培养本领域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才,D.Marchand和F.W.Horton
指出,经济管理界对信息管理的重视出于三方面的需要:将信息看作一种战略财富的商业需要;将信息管
理与商业战略规划相联系的需要;把管理信息的责任作为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需要日。以上三个领域从不同
的学科角度介入信息管理,向信息管理教育拓展,一方面加剧了信息管理专业教育领域的竞争,另一方面
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体系得以发展完善。
在国外,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图书情报、计算机信息管理、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教育领域出现合作
办学。例如,美国Kellogg董事会1994年提出“人类信息系统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for Informat
ion Systems Management,HRIS 计划,直接资助德雷克塞尔、密歇根等4所大学的图书情报学院进行教育
改革,他们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加强与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学科、专业在学位教育中的合作。德雷克塞
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IST)提出“重新定义21世纪信息专业人员的含义”,新的教育计划设立了图
书馆与信息科学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信息系统理学硕士(M
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Systems)和软件工程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Software En
gineering)三种硕士学位。商业管理学院也加强了与图书情报学院的合作,共同举办“合作学位”或“双
学位”。这种合作与交流标志着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出现合流趋势。它将促使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实现自身的
整体发展,最终形成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

1.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置
与国外的发展前后相呼应,中国多学科多领域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随着其不断融合和深化,于1990年
代末实现了合流和大范围的整合,其标志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置。教育部于1998年7月颁布新
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
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合而为一,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图书馆学
专业、档案学专业一起,隶属于管理学大部类之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专业的设置适应了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合流趋势,体现了信
息管理学科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特征。上述五个专业虽然有各自不同的背景,但它们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都是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知识信息的组织与管理人才。科技信息专业的前身是科技情报专业,创办最
早,早期目标是面向科技情报系统培养具备科技情报的搜集、加工、分析研究和提供利用能力的高级专门
人才;信息学专业的前身是社科情报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社科情报系统;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培养从事经济
信息组织和管理的专门人才,主要面向财经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面向工商企业,培养从事信息系
统资源的开发与规划以及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专门人才,侧重企业信息资源的系
统管理;林业信息管理为林业系统培养从事林业信息组织与管理的专门人才。可见,这些背景专业虽有不
同的侧重和角度,但它们的本质都是培养信息管理人才,在信息管理学科的基本范式上是可能实现统一的。
信息管理专业的设置也适应了现代科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高效地配置了专业资源,顺应了社会对宽
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信息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长期沿用前苏联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
专业设置过细,不仅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学生狭窄的知识面无法满足其参与知识创新和胜任不
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要求。据统计,到1995年底,全国1080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共设置了31个管理信息系统
(MIS)专业,31个信息工程专业,26个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89个经济信息管理类专业。55个图书情报
专业,加上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等,总共达到200余个信息类专业 。这些专业都在各
自狭小的范围内按行业需要培养学生,无法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综合素质,学生的社会适应面
很窄。信息管理专业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上述各专业(新的《专业目录》已将这些专业中的大部分
归并成为151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仅使教学资源优化配置,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培养121径,
使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综合信息人才成为可能。

2 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塑造

2.1 培养目标的定位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11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新《专业目录》规定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
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
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
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所能够适应的行业领域以及所能胜任的专业工作,应
该说是一种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培养目标,反映了本专业的学科价值导向和社会作用,也适应了信
息化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总体需求。在这一整体目标指引下,原来培养目标不甚清晰的各背景专业有利
于迅速实现整合,尽快转向新专业所规定的人才培养范式上来。
显然,这一培养目标是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整体目标。各教学机构应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性质、专
业特点、师资状况和毕业生的市场适应状态,确定自己具体的培养目标。我们需要是专业整体目标统一下
各教学机构有所侧重和富于特色的办学模式.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千人一面”,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丰富
多变的信息人才市场的需求,使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充满活力和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培养目标对毕业生所能够适应行业领域的表述中没有“信息产业部门”,似乎还有欠
妥之处。信息产业作为当代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在社会各产业部门中,
信息管理专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信息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二者在性质上具有内在联系
性,是信息管理人才的主要就业部门。培养目标以“工商企业”笼统地涵盖和表述信息产业部门,借用符
号学的术语来说,其“能指”与“所指”之间缺乏内在关联,“能指”是飘忽和空洞的,这与专业目标陈
述所要求的准确、规范似乎还有一定距离。

2.2 课程体系的重构
1998年10月召开的全国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研讨会”就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达成了共识,确立了8
门核心课程,它们是:管理学原理、经济学、信息管理学、数据结构与数据库、信息组织、信息存贮与检
索、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8门课程涵盖了信息管理的科学基础、信息管理的基本理
论、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几个方面,构成信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既体现了信
息管理专业的内在规定性,使其以鲜明的特征区别于其它专业,也为各教学机构根据自己的背景、条件或
行业需要进行课程设计提供了共同的基础。
一般来说,完整的课程体系应由基础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背景课等构成。信息管理专
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应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基础素质课是高等教育各专业都必须修习的,专业课程在突出
专业教育的共性,即设置并强化上述8门核心课程之外,各校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色,通过设置不同或
有侧重的专业背景课和专业基础课,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对信息人才的不同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所引发的社会信息环境的深刻变迁,能够熟练掌握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
事知识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组织、开发、管理和提供利用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管理人才的核心能
力;对现代信息技术保持敏感反映,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课程已成为国际上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一大
潮流 。因此,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这一趋势,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1)增设信息网
络、数据通讯、多媒体技术、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课程,更新和优化计算机类课程,使
信息技术课程体现出时代性和先进性。(2)在增设具有专业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可以以选修课的
方式进一步拓宽信息技术课程的范围,开设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制图学、计算机安全技术、电子商务等
课程,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修,获得更为坚实的技术基础。(3)保持对信息技术变化的敏感反应,以
信息技术及时充实改造传统课程的内容,使其适应数字化环境下信息职业的要求。

2.3 教学方式的革新
教学方式的革新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革新。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区别于传统学科教育
的重要标志就是在教学中突出信息技术的作用,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更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形式,围绕
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教学手段的变革是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内容变化的必然要求,要把握信息管理专业应用性、技术性强的
特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构建以计算机网络中心为主体的信息资源研究室、知识组织标引研究室、信息检
索室、多媒体实验室、多功能传播研究室等现代化实验室,采取多媒体、多功能、交互式的现代化教学手
段开展教学 。转变单纯课堂讲授的单向式传播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课件设计、网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12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络咨询以及讨论式、推演式、模拟式、实验式等多种辅助教学方法,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助和交流,提高
教学质量。随着远程教育的兴超和终身教育的实施,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应及时把
握这一动向,积极开展网络教育,争取走在其它专业的前面。事实上,美国高校的远程教育就是由图书信
息学院率先实施和推动的, 目前美国几乎所有的图书信息学院都已开展了远程教育。网络的开放性、交
互性、跨时空和共享性的特点使网络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便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进度的及时
调整,同时可缓解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师资不足与教师工作压力大的矛盾,使学生在更广泛的对空范围接
受信息管理教育。

2.4 教学管理的深化
信息管理专业的构建是在新的起点上面向信息化时代的系统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也
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核心是培养目标定位下的课程教学环节的协调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据此,教学管理
的深化应主要从如下两方面人手:
(1)课程教学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信息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如果课程学习不与相应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目前,信息
管理专业学生所面临的职业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数字图书馆、高性
能信息系统以及信息产业领域的诸多变革,都对信息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投身于丰富多彩的
信息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活化课堂所学的知识,知其所不知,反过来又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洞
察力和动手能力的最好老师,美国信息学院的毕业生能受到社会欢迎,广泛就业于政府、大公司担任信息
主管甚至总统信息政策顾问[)1,与其在专业教育中重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
合素质不无关系。
对我国来说,在加强实验课程、案例教学以及已有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向“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发
展应是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之一。一方面,信息产业界已出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范
例,如北大方正集团、联想集团、微软公司等;另一方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促进教学与科研、教
学与产业紧密结合以及科研成果尽快产业化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信息管理教育向这一模式转变适应了学生
综合素质培养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
(2)建立教学评估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完善的教学评估与质量监督制度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人才
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来说,教学评估与监督应考虑以下几方面:①建立校内教学评估制
度,包括院系自评和学校总评,定期对教学机构的教学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作为教学单位改进工作的依
据。② 完善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将学术水平、成果转化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作为考核教学
质量的重要指标;③教育管理机构运用教育计量学原理方法,定量评估各教学机构,并对各教学机构按名
次进行排队,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作为学生人学选择学校的重要依据。

2.5 教师队伍的重组
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目
前信息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1)年龄结构不合理。40~54岁年龄段的中年
教师偏少,尤其是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2)知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教师缺乏系统
的计算机知识和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的训练,加上现代信息技术更新迅速,信息管理专业在数字时代的特
殊使命使其比其它专业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有更高的要求,教师普遍面临着通过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的任
务。(3)师资来源单一。我国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来自图书情报学的毕业生,教师队伍的学科背景
比较单调。(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太低。我国大学教师持有的学位目前仍以学士和硕士为主,
取得过博士学位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左右 ;信息管理专业由于研究生人数少,更不能及时补充具有
博士学位的师资。显然,师资队伍的这种状况无法适应培养数字时代高素质信息人才的需要,教师队伍的
重组成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信息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重组优化要做好以下工作:
(1)吸收其它学科专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的学科专业结构。尤其要吸收计算机科学、电子
与信息科学等专业的人员来本学科任教,以缓解当前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开课压力。教师跨学科兼职也是一
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1996年美国图书信息学院有专职教师561人,兼职教师752人,兼职教师的人数
甚至超过专职教师。(2)加强学位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高层次人才,不断为教师队伍补充新的血液。美
国图书信息学院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87% ,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3)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通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13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过有计划的继续教育、进修、合作研究和到信息产业部门兼职等方式,使在职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
好地适应教学需要。(4)建立起一整套实用合理的选才、核才和用才的制度,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教学改革实践。教师队伍的重组优化是一项长期的
艰巨任务,它需要良好的环境.合理的制度,以及关心信息管理教育事业的人们持续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l 卢豪宏,秒勇忠.信息资源管理.兰州大学出版杜,1998.10
2 D. A. Marchand,F.w.Horton Infotrends:Profiting from your Information Resources.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80
3 柳晓春,方平.中美图书信息教育改革与发展述评.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
4 中华』、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H录和专业简舟.高等教育出版杜,1998
5 曹树金.论图书情报学教育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图书情报工作,1998(12)
6 王学东.面向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研究.情报学报,2000(5)
7 陈传夫.中美图书馆与情报学教育变革的比较与启示.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1)

文献出处:《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 年第 2 期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原经济信息管理系)成立于 1982 年,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


在历届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院师生员工励精图治、开拓进取,顺应信息技术和管理
科学的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现拥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
业,电子商务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硕士点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信息管理、企业管理决策博士点。并
与 IBM 公司合作,成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目前在校本科生 780 人,硕士研究生 86 人,博士研究生 9 人
(不含在职) 。专任教师 39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 29 人,占教师总数的 74%。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除了承担本系本科、硕士、博士的所有专业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全校所有专业
的信息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是全校承担教学任务最重的院系之一。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与课
程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出版了系列专业教材,建设了双语课程 6 门,精品课程(含在建)5 门。学院
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与美国、英国、台湾、香港等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参加
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研究论文,通过学术交流及科研活动,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信息来源:http://www.shufe.edu.cn/sime/intro/xyjj.htm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14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精品课程

《数据分类汇总分析技术》

简介: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业务数据,例如销售数据、库存数据、客户数据、原材料供应数据等,
这些明细形式的数据通常包含大量记录,但它们本身对于中高 层管理人员却没有什么用处,只有经过分
类汇总分析并从这些数据中提炼出各种汇总数据之后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很少有人会做高质量的数据分
类汇总分析,因此,大多数企业的数据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本课程讲授对于各种明细数据进行多
维分类汇总分析进而制作可以动态改变的汇总表格与图形的计算机操作方法。
听课人员基础知识:
熟 练 掌 握 Windows 与 Excel 基 本 操 作 技 能 。
内容与进度:

讲课号 内容 课时
1 在数据列表基础上做数据分类汇总分析的概念与数据透视表的制作 2
2 D 函数的使用方法与灵敏度分析操作 2
3 图形的制作与控件的设置 2
4 可选式图形的不同制作方法 2
5 各种数据分类汇总分析问题举例之一 2
6 各种数据分类汇总分析问题举例之二 2
7 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入到 Excel 中而生成数据列表的方法 2
8 在数据库中数据的基础上直接生成数据透视表 2

考核方式:
每个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分类汇总分析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管理决策建模技术》
简介: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随时会发生各种决策问题,其中占相当大比例的问题属于定量化的决策问题。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来来制作相关的决策 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决策问题进行深
入分析,可以明显地提高定量化管理决策的质量与效率,掌握这种技能应该是信息时代管理人员素质的基
本特征之一。本课程 介绍计算机化的管理决策建模分析方法的基本技能。
听课人员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 Windows 与 Excel 基本操作技能。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15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内容与进度:

讲课号 内容 课时
1 管理决策模型的概念,可调图形的使用及其制作方法 2
2 盈亏平衡分析模型的建立,盈亏平衡分析图形的制作 2
3 单价变化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为达到目标利润所需实现的销量 2
4 经济订货量模型的建立,年总成本随订货量变化的图形 2
5 年总成本随订货量变化问题的动态模拟 2
6 投资评价模型简介,净现值随贴现率变化的图形 2
7 线性规划问题求解举例 2
8 电子表格软件建模分析方法小结 2

考核方式:
每个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完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决策分析项目。

信息来源:http://www.shufe.edu.cn/sime/intro/xyjj.htm

动态 11 月 20 日,AMT 集团 CEO 孔祥云、汉得咨询公司副总裁邹斌灵、ACXIOM 副总裁孔宇、


源天软件 CEO 谢赞恩、亿阳信通公司总经理方圆来我院举行毕业生就业咨询会。
11 月 10 日,我院举行 90 周年校庆活动。
10 月 28 日,87 级经济信息管理系同学时隔 20 年后返校。
10 月 23 日,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九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6 月 4 日,我院与多伦多大学风险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第一届管理创新国际会议。
5 月 12 日,“用友”杯全国财经高校“ERP”沙盘对抗赛在我校举行。
3 月 22 日,我校本科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接受市教育评估院评审。

信息来源:http://www.shufe.edu.cn/sime/intro/xyjj.htm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16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Shanghai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


本期要目

·商务汉语写作课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谈综合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
应用
·理论语法、教学语法与对外汉语教
学语法的建设
·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的
使用
2008 年 10 月第 6 期[总第 8 期]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 编

商务汉语写作课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丁安琪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北京 100089)

摘 要:教学行动研究是解决教学与研究相脱节的途径之一,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商务汉语写作教学中,设
计和实施相应的行动方案,既是一种尝试,同时也有益于改进商务汉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行动研究;商务汉语写作;方案

教学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目的是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使之达到最佳的效果。
它干上世纪8O年代末被引进到我国教育科研领域,1O多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界不但对其进行了理论研究,
而且出现了不少行动研究的案例报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行动研究理论进
行研究的尚不多见,更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报告。为此,笔者曾撰文呼吁对外汉语界同仁在自己的教学实
践中积极运用行动研究理论,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并指出事实上,在课
堂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在运用行动研究理论,不
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改进自己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是基于作者在商务汉语写作课教学中所做的第一轮
教学行动研究而写成的行动研究报告。

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性分析

2003年春,受“非典”影响,北京大批留学生回国。学校只好重新调整原有教学安排,将春季长学期
调整压缩为夏季短学期,笔者于6月—8月两个多月间担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经贸方向本科学
生三年级的商务汉语写作课的教学工作。在接手该门课程后,为了解学生情况,笔者首先进行了一次小测
验,对学生在“非典”前学习的内容及在“非典”期间教师布置自学的内容进行检查。测验结果很不乐观,
同时笔者在课堂上观察到学生似乎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上课迟到、不注意听讲或者睡觉,甚至不带课
本就来上课的不在少数。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初步提出了以下的假设:
1.学生对商务汉语写作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该门课程不够重视;2.学生对商务汉语写作课没有
兴趣;3.学生汉语水平及母语写作水平低,上该门课有一定压力;4.学生的商务知识太少,影响他们的
上课积极性;5.对学生的考核方法不当,使学生出勤率高,但上课积极性不高。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17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二、初步调查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笔者在第一次测验后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针对以上各种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共含9个问题:
1.你觉得商务汉语写作课有用吗?
2.你觉得商务汉语课有意思吗?
3.你对认真修改每一处错误的评改方式满意吗?
4.你觉得考试时写一篇作文给一个分数的测试方式怎么样?
5.你上课经常参与讨论或提问题吗?
6.你认为自己的汉语水平如何?
7.你认为自己的母语写作水平如何?
8.你掌握的商务知识多吗?
9.你希望在商务汉语写作课上学习什么?请你按照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的顺序排列:词语的用法;商
务汉语写作基本格式;商务汉语写作常用语句;商务知识;普通写作知识。
在学期初,本班共有13名同学回国,因此问卷共发出13份,收回13份,其中有效问卷12份。学生对前
8个问题的回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对问卷调查前8个问题的回答情况

对照表1,可以发现我们对问题的假设分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基本相同。学生对商务汉语写作课确
实兴趣不大;汉语水平及母语写作水平比较低;也缺乏相应的商务汉语知识,对作文的评改方式及测验方
式也不太满意。与我们的假设不太一样的是虽然他们对该门课程有种种不满,但却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
它比较有用或者非常有用。他们对商务汉语写作课的重要性有如此充分的认识,这为我们将来采取一些措
施改进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问卷第9题的设计是在前几个假设成立的条件下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进一步调查。学生对该题中5项学习
内容优先级的排列情况如表2所示。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学生的排列顺序赋予一定的权值:从第1到第5
位分别为5,4,3,2,1。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18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每个单项的加权总分值按下式计算:

其中学生数指对某一单项选择某一优先级顺序的学生数目。
经过计算,词语用法、商务汉语写作基本格式、商务汉语写作常用语句、商务知识和普通写作知识的
总分值分别为:50、42、34、24、3O。排在第一的是词语用法,后边依次是:商务汉语写作基本格式、商
务汉语写作常用语句、普通写作知识和商务知识,这样的排序说明学生对商务汉语写作课程的教学目的和
教学重点非常清楚。

三、设计行动方案
了解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需求,我们就能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教学活动,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基干
上述调查与分析,我们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1.改换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程趣味性与学生的参与程度
从理论上讲,原来的教学模式属于重结果的教学模式(product-oriented approach);除此之外,写
作教学还有两种主要的教学模式:重内容的教学模式(content-oriented approach)和重过程的教学模式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重内容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现有语言能力要求比较高,不适合低、中
级外语学习者,重过程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与学生的需求置于学习的中心,符合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
求。它把写作看作是一个过程,写作的第一稿只是这个过程的开始;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共享资源,
相互评估,不断进步。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写
作教学模式,我们决定在商务汉语写作教学中采取这种教学模式。

2.根据学生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帮助学生打好普通汉语基础
陈贤纯教授指出,在初、中级阶段,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写作时最大的问题不外有4点:(1)不能表达自
己的思想,或者词不达意;(2)句子的语法不正确;(3)词语搭配不当;(4)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不符合
汉语的习惯。虽然陈教授是就普通对外汉语教学写作课而言的,但这些问题在商务汉语写作课中同样存在。
结合商务汉语写作课的教学要求,同时考虑学生的需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首先是加大基础
汉语表达训练;其次是对学生的写作格式严格要求;第三是强调学生对商务汉语写作常用语句的掌握。

3.设立课堂管理制度,督促学生学习
由于学校有比较严格的考勤制度,因此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出勤率比较高,但是在课堂上的表现
却差强人意,为此我们决定设立新的课堂管理制度,即课堂表现卡制度。课堂表现卡包括两部分内容:今
天的表现与下次希望注意的地方。每次课后,由学生填写交给教师,教师对学生本次课的表现进行确认,
并据此给学生打课堂表现分。同时将学生下次希望注意的地方记录在案,以备下次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监督。
并且在第二次课堂表现卡填写后,将两张卡进行对照,如有不符,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4.改进课程评估方法
针对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对教师作业评改及测试方法不太满意等问题,我们决定采用新的课程评估方
法,设立“商务汉语写作作业卡”,让学生自主决定教师评价自己作业的方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19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四、方案实施
确定了自己的实施方案后,我们接着就将其付诸实践。

1.改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将全班同学按照每组3—4人分成不同的写作小组,每次写作前同一写作小组的同学要进行讨论,
共同收集写作素材,列出写作提纲。
其次,根据目前所学商务汉语写作内容相对短小的特点,尽量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任务,并在
课堂上进行修改。修改时或者由同组同学交换进行,或者在不同组之间交换进行。教师抽样进行点评。
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点评,把学生意见不一的作文拿到全班集体讨论。
第四,将写作与口语表达适当结合起来。如,在指导完学生关于广告写作的内容后,一方面让学生推
荐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并说明原因,另一方面要学生自己上台去表演为心爱的东西所做的广告。
有的学生为了表演好自己所写的广告,甚至专门化了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2.重新安排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及重点
首先是加大了基础汉语表达训练。这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加强词语表达准确性练习;二是改错,
主要包括词汇、语法方面的错误,所有错句均来自学生上交的作业及练习。由于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日本,
有些错误是共同的,非常有代表性,将这样的错句拿到班上集体分析改正,对全班同学都有帮助;三是句
子重组,让学生将打乱顺序的句子组成合适的语篇,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序列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更习惯于
汉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其次是对学生的写作格式做了严格要求。商务汉语写作是应用文写作。格式是应用文写作的硬件。它
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这些内容易教,易学,易记,只需极少的时间,就能从形式上使外国学生一下子
得到一个飞跃性的进步,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同时,我们还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对商务汉语写作常用语句的掌握,每次学完一种新的文体后,我们都
要检查学生对该文体常用的语句的掌握。在商务汉语应用文中,套语、敬谦辞等内容是共重要组成部分。
如欢迎词中的“我代表⋯ ⋯ ,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 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向⋯ ⋯ 表示亲切的问候!,
“祝⋯⋯取得圆满成功!”等。能准确、熟练地运用这些内容可以使文章更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

3.坚持认真执行课堂表现卡制度
课堂表现卡包括两部分内容:今天的表现与下次希望注意的地方。
每次课后,学生必须将课堂卡认真填写后交给教师,教师将课堂卡存档,并将所有相近的两张卡进行
对照,及时提醒学生进行自我监督,随时调整自己的进步目标。课堂卡的使用,有效地督促了学生,约束
了他们上课时的一些不良行为,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

表3: 课堂表现卡

4.充分利用作业卡帮助学生提高商务汉语写作水平
作业卡也包括两部分:本次作业的进步与希望教师评改的部分。如表4所示: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20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表4: 商务汉语写作作业卡

作业卡是跟作业一起上交的,由于我们改变了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自评及互评的活动,学
生对自己的文章也做了不止一次修改,因此,他们对自己在此次作业中的表现已经有了一定的评价,所以
我们在作业卡中设计了左栏“与上次作业相比,我觉得我这次作业有以下进步”一项,它是对此次写作的
评价,同时也起到引导学生注意吸收以前的经验教训,在不同的方面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作用。右
栏内容“请您在此次作业中,重点检查我下面的内容”的设立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种选择的权利,自己不
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处处都做得很好,那就选择一两项努力吧,让教师只就自己选定的一两项给自己打分。
这与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要么是教师在文章后划钩,写上日期,表示
已经阅读了,要么就是整篇文章密密麻麻布满了圈圈点点。前者学生除了知道教师曾看过自己的文章外什
么信息也不能获得;后者学生看后心理压力很大,常有一种挫折感。这种分项打分方式对鼓励学生继续努
力,增加学生成就感是十分有效的。
为了防止有的学生偷懒,我们还同时规定一个学期中,必须保证任何一项都曾经至少被选择过一次。
这样的评改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学生错误的一味纵容,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学生作文中的语法词汇错误虽
然没有在每份作业上标示出来,但是却被单独挑选出来,作为改错练习发给学生。

5.改变了原来的期末考试计分方式
不管是课堂卡还是作业卡,我们都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了打分,除此之外,每学完一课,我们都有一
次小测验,主要考察学生对该课出现的重要生词、常用语句、布局谋篇技巧的掌握等。两卡和小测验成绩
最后都计入本学期综合成绩。也就是说,在学期末学生拿到手的成绩实际包含4部分:课堂表现20%;作
业25%;小测验25% ;期末考试30 。换句话说,如果学生平时不注意完成作业,课堂表现不好,即使是
期末考试得满分,综合评估成绩仍然是不及格;如果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好,课堂表现好,即使期末考试稍
有失误,考得不理想,最后的综合成绩仍然不会太差。笔者个人认为这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更公平一些。

五、结果分析
针对学生上课兴趣不高,我们改变了原来的上课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针对学生汉语
水平低,我们调整了原来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了基础汉语表达训练;针对学生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
不好,我们设立了课堂卡与作业卡制度;并且对考核方法做了大幅度调整。为期10周的教学与研究结束时
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比较满意,基本喜欢课堂卡和作业卡。有意思的是作业卡与
课堂卡相比较,更受学生欢迎。这大概是因为作业卡与传统的评估模式相比,更多的是对学生的鼓励与督
促,更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而课堂卡与传统的课堂管理相比,更多了约束与限制。我们在与学生进行的
座谈中证实了这点。原本各科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更愿意接受课堂卡,而原本成绩较差的反应则是:“以
后可不可以不用那个卡(指课堂卡)?”
虽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而且学生也基本认可了我们新的教学方法,课堂参与程度比以前有了
明显提高,但是调查中显示,感觉自己写作水平提高较多或非常多的人并不如我们预期的多,只有43.5 ;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们对学生的期末考试与平时作业进行了比较。期末考试时的作文题目与进行比较时所
参考的作业是相同的话题。比较中考虑5个参数:平均作文长度,即每篇作文的平均总字数;平均文本长
度,即每篇作文平均包含句子数;平均旬长,即每个句子平均包含的字数;平均词汇语法错误率,即每篇
作文中平均出现词汇语法错误的句子数与总句子数之比;格式错误率,即出现格式错误的篇数与总篇数之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21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比。结果发现,期末考试时的平均作文长度、平均文本长度、平均句长均不如平时作业;如期末考试时的
平均作文长度为252字/篇;而平时作业平均作文长度为360字/篇。这当然跟学生在考试时时间短,任务
重(在两个小时内不但要完成一篇作文,而且要完成基本知识的回答)有关系,但是它也反映了学生总体写
作水平提高不多。所喜的是与平时作业相比,学生在期末考试作文中的平均词汇语法错误率与格式错误率
都有所下降,尤其是格式错误率从平时的25降低到期末考试时的8.3 。

六、余论
在商务汉语写作教学中运用行动研究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也使我们自己的教学
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的整个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的教学过程,没有专门为做实验而去干扰正常
课堂教学的进行;整个研究过程也是我们的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强我们对教学的自我意识,
建构起我们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在一轮研究结束时发现的新问
题,可以成为我们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的课题。在一轮研究结束时,不管是取得了预期的收获还是发现了
新的问题,只要我们不断努力,都会最终达到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安琪.论行动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版.2004(1).
[2] 陈贤纯.对外汉语教学写作课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
[3] 王海龙.应用汉语读写教程·自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The action research in Business Chine se Writing


DING An-qi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stitute,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

Abstract: Action research is a method for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This paper puts the
method into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Business Chinese Writing and aims to gain some experienc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skills.
Key Words: action research;Business Chinese Writing;plan

文献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年第 5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谈综合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王素梅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22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我们发现,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对待教学法、怎样选择教
学法、怎样恰当地实施教学方法,在这些问题上还存在模糊的认识。在汉语热不断升温、汉语推广工作正
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的今天,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影响汉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到整
个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法”一词有几个含义:它可以指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也可以指某一教学法流派,如听说法、
交际法;还可以指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句型替换法”;还可以指教学技巧。①程棠把语言
教学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语言教学法体系。如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等,这是第一层次。(2)分科
教学法。是指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的教学法,如听力教学法、口语教学法、阅读教学法等,这是第二层次。
(3)具体教学法。是指语言技能训练中的具体方法。如语音训练中的语流教学法、音素教学;语法教学中
的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②本文所说的教学法是刘珣所说的“教学法流派”和程棠所说的“语言
教学法体系”,也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
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
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目前,研究教学法方面的专著和论文相继问世,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的教材也相继出现,
促进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然而,在这喜人的形势面前,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外汉语教学
在教学法的实施方面尚存在不少的问题。
1.教学法知识的欠缺和教学法意识的淡漠。在对外汉语教师中,科班出身的不多,多是中文专业、
外语专业或其他专业出身后转到对外汉语专业上来的,近年来,虽有些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加
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但是在教师队伍中只占一小部分。非科班出身的教师中,有的经过学习和培训,
已经掌握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是称职的老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一线教师
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知之不多或知之甚少。
2.教学法没有很好地体现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李泉指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普遍
存在着以讲解为主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仍然是一种惯常现象和主要的教学方式,‘填鸭式’
的满堂灌几乎随处可见。”近年来,这种现象虽有改观,但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上忽视学生的主导作用、
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少,开口率很低。没有体现对外汉
语教学把培养外国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根本任务的教学目标,没有突出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精
讲多练”的特点。
3.对国外外语教学法有盲目模仿的倾向。对外汉语学界,有的人很注意学习和引进新的理论和方法,
并且结合教学实际,吸收合理的部分为我所用,这是对待引进的可取态度。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赵金
铭指出,“对外汉语教学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教学法的研究多借鉴国内外语教学的研究⋯⋯而国内外语教
学法的研究,又是跟着国外英语教学法的发展亦步亦趋。”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来看,确实是存在着不
良倾向。“在对待国外教学法态度方面,有时常常表现得很浮躁。有的人一听到有一种新的教学法(其实
可能不是什么新的教学法)就急于评价,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了解一点情况(其实可能只是一些表面
情况)就急于应用。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或人云亦云,或刚刚肯定又马上否定。在教材编写中也有浮
躁情绪。说一句比较尖刻的话,有的说是用某某法编写的教材,实际上对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也没搞清
楚。对某一种教材没有深入研究,就轻易否定;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还没搞清楚之前,
就匆匆忙忙开始编写新的教材,还冠以某某法。”
应当如何对待各种教学法流派呢?各种教学法流派,都有其合理的内核。对外汉语教学在借鉴国外外
语教学法流派时,应扬长避短,吸取各流派最合理、最有用的精粹加以融合。“应该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研究语言学习的基本原理,分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把握语言认知的基本规律,从科学的理性分析中,找
出适合汉语特点的教学方法。”何谓适合汉语特点的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就是博采众长的综合教学法。
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不独法一家,宜采各家之长,为我所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法。

二、综合教学法的提出及本质特征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23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综合教学法是国外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吸取了国
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优点,摒弃其缺点,结合汉语的特点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
教学法。
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迅速发展的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
理论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数十种各具特色的教学法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情境法、阅读法、自
觉对比法、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法、自
然法、交际法(功能法)、任务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长期的教学实
践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不同的教学法侧重点不同,各有所长,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所以,出现了综合
化的倾向。“自觉实践法”“功能法”就体现出教学法发展的综合趋势。
国外的教学法流派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我国的正规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有
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在教学法发展方面,走的也是从个别到综合的道路。在初创阶段,使用语法翻译法较
多。20世纪60年代注重实践性原则,用改进的直接法比较多。20世纪70年代后,在进行实践中尝试了多种
教学法。”080年代以后,教学原则有所变化,教学方法趋于综合。学者们开始认识到“现有的一切教学
法都只是部分地反映语言学习规律,也总只是部分地适合于某种教学。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完美无缺的,没
有一种教学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没有一种教学法是一无是处的,应该被完全否定的。”对外汉语教
学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法流派,而应博采众长,汲取各种教学法流派的合理内核,并融人到对外汉语
教学当中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如吕必松所说的:“在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对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进行比较的基础
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主要的教学法倾向或新的教学路子。这种教学法倾向或教学路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基本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的确定教学内容;贯彻结构、情境和功能相
结合的教学原则;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他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特点称
之为综合法倾向。
“综合法”一词,是李培元先生在1988年首先使用的。他总结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汉语教学法的特点:
以综合法为基础、以实践性原则为中心,他把对外汉语教学法概括为“综合法”。
综合法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法,是吸取了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优点,摒弃其缺点,结合汉语的特点
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总的特点就是吸纳百家,博采众长:既重视语言功能的
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又重视语言结构的教学;既重视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重视通过模仿、操练
形成习惯;既重视课堂上的自觉学习,又重视课下自然习得;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
用。

三、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综合教学法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阶段的不同,决定了授课时所采取的教学法也会有所区别。
1.根据教材。教材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短期教材、长期教材,有综
合课教材,有分技能训练的教材(口语教材、听力教材、写作教材等);有初级班教材,有中高级班教材;
有为儿童写的教材,有为成人写的教材;有为学习专业的人编写的系统的教材,还有为旅游等目的编写的
教材。用何种教学法,应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内容,不能绝对化。
2.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如:同样学习一课书,教儿童和教成人所用的教学法就不同。儿童的模仿
能力强,记忆力强,敢于表现自己,而对词法和句法规则理解方面就弱一些。如果是给儿童讲授汉语,比
较适合用听说法,通过反复操练、模仿、重复记忆以形成习惯。成人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下降,理解、联
想、分析能力强,长于规则学习。如果是教成人,则比较适合使用认知法、交际法,从理解新语言材料及
语言规则的意义、构成和用法开始,然后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大量练习和操练以培养语言能力,最后教师提
供一定的交际环境,脱离课文进行交际性言语活动,以培养成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如果学习者只是为了旅游的目的或者出于爱好,想学点日常生活用语,那
么,就不用让学习者过多了解语言的规则,教一些现成的语句就可以了,采用听说法就比较适用。
4.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美国学者黎天睦提出分阶段教学的主张,笔者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不同
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同,实施的教学法也不应该相同。初级阶段适合采用以听说法为主的教学法;中级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24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阶段适合采用以交际法为主的教学法;高级阶段则适合用认知法或语法翻译法。同一阶段也可以几种教学
法交叉使用。
5.根据不同的课型。初级口语适合用任务型教学法;报刊阅读可采用阅读法;HSK语法辅导课就应该
采用以教师讲解语法知识为主的语法翻译法。
6.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在一课书中
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法。比如,在初级汉语综合课中,可以先采用认知法讲解生词和语法项目,接着用
听说法,反复操练句型结构培养听说能力,然后再用交际法或任务法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优秀的教材,都是作者在一定的教学法理论的指导下精心编写的,包含着作者的教学法思想。作为教
师,在使用教材前,应该反复阅读教材,吃透教材,以便实施正确的教学法。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
有灵活性,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教材内容或补充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235.
[2]程棠.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181.
[3]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A].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50.
[4]赵金铭.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代序)》[C].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序l9.
[5]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187.
[6]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
[7]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29.
[8]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186.
[9]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文献出处:
《教育与职业》2007 年第 24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理论语法、教学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建设

戴 云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教学语法离不开理论语法的支撑,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影响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几十年,近
些年来一些开拓性的理论语法研究成果—— 三个平面理论、配价理论、认知理论、语法化理论等对语法
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阐释空间。探讨理论语法、教学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关
系,对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及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理论语法;教学语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25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语法”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本身,在自然语言中存在着客观的组织结构规则,即人们说话
的规则,或者说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它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客观存在的、成系统的,也是每个使用该语
法的人必须遵守的,一般称为“客观语法”;二是指研究者对客观语法的描写和阐释,指研究语法的语法
著作或者是介绍语法学这门学科。由于语法研究者所持有的理论背景、目的、视角和方法不尽相同,对语
法现象的描写和解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语法理论和流派。我们把这种描写和阐释
称为专家语法或者理论语法。有时为了教学的目的,我们会把专家们发现的一些语法规则用简单易懂的方
式表述出来,这就是教学语法,又可以叫作学校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教学对象上来看,它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法教学,一类是指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的汉语语法教学。

一、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

理论语法也称为专家语法、语言学语法等。理论语法是对语法问题进行专门的探索和研究,揭示语言
中尚未被认识或认识不够充分的语法规则。理论语法重视构建一种理论框架,并且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纳
入构建好的理论框架中,形成一个整齐的、规则的、内部完美的系统。理论语法贵在创新,强调有所发现,
大至方法论、语法体系的探讨和建构,小至具体理论、方法的应用,都属理论语法的范围。
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学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国内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主要受西方
语言学理论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是传统语法理论,80年代初期,结构主义语法取而代
之,曾经风靡一时。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外许多语法理论如转换生成语法、
格语法、系统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纷纷被介绍到中国来。与此同时,中国的语法学家在吸收借鉴国外语
法理论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如三个平面理论等。但这些理论都没有像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
那样建立起比较完整、系统的汉语语法体系,都没有能够“一统天下”。
教学语法,有的也称为规范语法、学校语法、课堂语法等。教学语法是在语法教学中使用的语法学及
其语法书,教学语法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各类学生,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研究他们的学习重点、难点,以
及解决的方式方法。教学方法、练习设计、考试等都属于教学语法的范围。20世纪5o年代中期制定的《暂
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8o年代初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1958年时代出版社出版的《汉语
教科书》等都是教学语法。
教学语法是语言教师实际教学的经验总结,是比较稳定的,并不完全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不可能
也不应该)。理论语法则不然,往往是各领风骚若干年。理论语法是教学语法的基础,理论语法的研究成
果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语法的研究和发展水平;教学语法是对理论语法研究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
用,也是对理论语法的检验。理论语法的新成果可以丰富教学语法,教学语法提出的新问题又进一步促进
理论语法的发展。
理论语法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从分析的角度看,无论选择词组本位还是句子本位
都是可行的。语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一种语言,进而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对语言结构
的分析只是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表达,因此,在教学语法里,分析和分析的方法都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
的。
一般来说,教学语法大多是规定性的,而理论语法是研究性的。教学语法由于受到教学实际情况的限
制,内容要求简明扼要、科学规范、稳妥贴切,往往会沿用旧的术语和体系,采用已有定论的或折中的说
法,对一些理论问题、复杂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不做深入探讨。因此,学校语法应该吸收理论语法的一些
研究成果,但决不能套用某一种理论语法的体系。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是应用性的教学语法,学习的对象既可以是
外国学生,也可以是从事或将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相应可分为学生
用对外汉语语法和教师用对外汉语语法。学生用对外汉语语法,有的称为对外汉语语法、实用对外汉语语
法、对外汉语实用语法、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等;教师用对外汉语语法,一般就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26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二语言教学是针对第一语言教学或者说母语教学来说的,第一语言教学语法又称为本体教学语法或本体语
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应体现出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并以此有别于汉语理论语法
以及面向母语者的本体教学语法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经历了从以《汉语教科书》为代表的对外汉语教材语法体系到国家汉办统一制
定语法大纲的演变过程。以《汉语教科书》(1958年出版)为代表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实际上接近于以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年颁布)为代表的传统语法体系,它影响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几十年。国
家汉办颁布的语法大纲有三个:第一个是1988年颁布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第二个是1994
年颁布的王还主编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大纲》;第三个是1996年颁布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
大纲》。20世纪80年代,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完全取代传统语法,在第一语言语法教学中,《暂拟汉语教学
语法系统》也随即被1984年制订的《中学语法系统提要》取代。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并没有与时俱进,
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究小组制定的既具有规定性、约束性又具有权威性、指
导性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的语法体系仍然保持着3o年前的基本面貌,在科学性上不能不
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在一些学者的强烈呼吁下,1996年颁布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才
比较全面地接受了结构主义的语法体系。但这时汉语语法学界对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缺点和不足已经有了
比较清醒的认识。因此,《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一诞生就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
面,它的基础理论——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已经被汉语语法学界扬弃,《中学语法系统提要》也被第一语言
语法教学实践证明是不太成功的;另一方面,很多可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参考利用的研究成果都不是在结
构主义理论观照下取得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要想在结构主义语法体系中应用这些成果是比较困难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20年时间里,汉语语法研究不断有新理论和新成果出现,许多学者认识到
语法分析涉及结构、语义和表达(语用)三个平面,语法分析必须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透视,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行更充分地描写和解释,才有可能把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在这个前提下,语法学界
近些年来的其他理论研究成果,如动词乃至名词、形容词的配价语法理论;认知语法理论;语法化理论等
都为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阐释基础,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三、语法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建设

1.三个平面理论
三个平面理论认为,语法是一个上位概念,它包含着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下位概念。语法研究和分
析必须把这三个不同平面的内容既正确地区分开来,又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句法方面,三个平面理论的主语观可以而且应该用于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在三个平面理论看来,主
语是一个句法概念,一个句子只有一个主语,它在语义上是动词的必有行动元(见配价理论);主语之前的
名词性成分是句子的语用成分,即句子的话题。例如:
① 昨天我们留学生去看冰灯了。
②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
③约翰身体棒极了。
例①中的“昨天”、例② 中的“这个问题”和例③ 中的“约翰”分别是各自句子的话题。而“我们”、
“我”、“身体”才是句法结构中的主语。很显然,这种主语观把主语和动词、形容词在语义上联系起来,
不但简化了主语的类别,保证了主语的唯一性,而且这种主语和外国人的主语观念一致。主语的教学也就
变得容易而且有效。
在语用方面,三个平面理论关于话题的观念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汉语属于话题突
出的语言,这是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根本性的特点之一。当汉语句子动词前面只有一个名词性成分时,
它们都可以被看成话题(只要是已知信息),但在句法上,它们有的是主语,有的则不是。
在语义方面,三个平面理论特别重视词语的语义指向分析。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
义上和其他成分相匹配的可能性,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对外汉语语法的补语和状语特别是某些副词的教
学来说显得特别重要。
总之,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非常重视语义和语用的解释,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最需要的就是意义和用
法的教学。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多了解一些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念,对外汉语语法体系的建设和教材的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27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编写中应吸收一些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的成果。

2.配价理论
“配价”中的“价”这一术语借自化学。语法学中引进“价”这个概念,目的是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
多少个名词性成分(称为“行动元”)。动词的价就决定于它所支配的行动元的数目。
按照能够支配的必有的行动元(汉语称为“价/向/动元”)的数目,动词可以分为三类:一价动词、
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随着研究的深入,配价理论也运用到形容词和名词。按照所关联的名词性成分的数
目,形容词和名词也可以进行价分类。第二语言学习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词语开始的。因此,配价语法理
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
以动词教学为例,有了配价语法理论的一些知识,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动词的配价特征,告诉学
生该动词的用法。一价动词只联系一个动元,这个动元要求出现在动词之前,充当动词的主语。二价动词
联系两个动元,匹配方式一般是一前一后,分别充当主语和宾语;特殊的二价动词的两个动元都要求出现
在动词之前,其中有一个需要介词引介,如“服务”、“结婚”等。三价动词的动元配置方式有一前两后,
动词后面的两个名词性成分分别充当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如“问”、“告诉”等;也有两前一后,动词
前面的两个名词性成分中有两个需要介词引介,如“送”、“借”等。

3.认知理论
在实际语法教学中,教师在无法解释某一语法现象的时候,常常会用“这是汉语的习惯”来回答外国
人提出的中国人习焉不察、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参考书里又没有很好解释的问题。其实语言的习惯往往跟使
用该语言民族的认知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汉语的语序和汉民族感知世界的方式有关。空间是人类首先要感知的概念。对空间的不同感知方式会
影响到语序。说明物体的空间位置有两种比喻:一是我们走向物体,一是物体向我们走来。前者先经历整
体,后经历部分;后者相反。汉语是前者,英语是后者。时间是人类认识世界必须感知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只能向一个方向发展。汉语语序很好地遵守了时间顺序原则。在汉语里,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顺序决定
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世界里的状态的时间先后,这个原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先发生的先说,先感知到的
先说”。汉语里有一大批句法现象支持时间顺序原则,如并列复合旬、连动结构、结果补语结构、状态补
语结构、“介词短语+动词”状中结构等结构的语序规则都可以从时间顺序原则得到统一的解释。
与时间顺序原则有关的汉语的语序还有两个:一种是原因出现在结果前面;另一种是旧信息出现在新
信息的前面。
认知语法的这种观念显然有助于解释汉语的一些语法现象,也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如前面提到的整
体先于部分原则、领有者先于领有物原则、时间顺序原则、因果顺序原则、旧信息先于新信息等原则。其
中前面两个原则可运用在基础阶段的处所、时间、领属等格式的短语教学,特别是针对母语为印欧语言的
学生教学。后三个原则可以运用在初中级甚至更高阶段的句子教学。
认知语法关于词类的典型理论认为“一类词的内部具有不均匀性,有些成员是这类词的典型成员,有
些词则是非典型成员。一个词类的典型成员具备这些特征的全部或大部分。非典型成员只具备这些特征的
一小部分”,属于同一词类的各个词在语法性质上有程度不同的相似性,但它们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
在对外汉语中要细化词的分类。在对外汉语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一般比较注意介词、连词和某些副词等封
闭性词类的逐个教学,但对于动词、形容词、名词这些开放性的词类教学则采取的是笼统介绍语法特点的
做法。其内部的差别和个别的用法则较少涉及。实际上,只有典型和比较典型的成员才具备或基本具备该
类词的语法特点。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特别重视那些非典型成员,重视次类词甚至单个词的用法教学。
教师了解一些认知语法的基本知识,将认知语法的观念和相关研究成果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这样一定
会增强解释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语法化理论

语法化是一种语言演变,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意义虚灵、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
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
现代汉语里大部分介词如“在、给/为/替/”、“朝/向/往”、“和/跟/同/与”、“把/被”、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28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比/对”等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从语法上看,演变的结果都是从动词到介词,但语义演变的来源不
同,语法化程度就可能存在差异,用法也就可能不同。动词还可以虚化为副词,如现代汉语的“就”和“还”
等都是由动词语法化而来的。动词也可以语法化为语气词,“吗”和“吧”都是从动词语法化而来的。现
代汉语三个重要的时体标记“了/着/过”也都是由动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的一个重要演变机制是主
观化,所谓主观化,指的是一个语义、语用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义越来越基于说话人对所说的
话的主观理解、说明和态度”。由于汉字的关系,汉语的很多词语语法化之前的形式和意义跟语法化之后
的意义、不同语法化阶段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共存。因此,就给学习者和教者造成了许多障碍。
汉语的很多语法现象都和语法化有关。语法化理论能够比较清楚地描写某一词语甚至是句式的语义演
变轨迹,语义的演变又和认知有关,或者说,汉语很多表示语法意义的词语都是可以解释的。对外汉语教
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提供能够理解的、符合认知规律的解释,因此,对外汉语教师有必要了解一些
语法化方面的知识,并深入浅出地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时,首先要立足于教材体系的科学性。教学语法不能只
是一个语法流派或某一个人的语法理论、观点、方法,以及其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和解释,而是根据当前语
法研究的现状,对比较成熟的、已被多数人接受的语言现象的描写和解释,以及对相关理论观点、方式方
法的介绍,并对一些术语进行合理吸收。同时。要使学习者对语法教材中的内容容易理解和接受,使学习
者通过对该语法的学习,熟练地掌握语法知识,理解语法规则,熟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把握对外汉
语教学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并运用语法规则检测和纠正外国留学
生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法偏误,以利于今后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参考文献

[1]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OO4.
[2]黄锦章,刘 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OO4.
(3]高顺全.对外汉语教学新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崔希亮.语言理解与认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6]李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OO6,(2).

文献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年第 4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

姚芳
(青海民族学院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青海西宁 810007)

摘 要: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语言交际手段和非语言交际手段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
度、恰当地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重视非语言交际手段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言;交际;教学;作用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29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人类的交际过程中,言语交际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然而除了语言交际,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一些非语言
交际手段。所谓非语言交际,西方很多学者都有阐述,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辞的交际。”又如:“非
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辞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或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
由接收者有意识的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等等,其实非语言交际包括(1)体态语,如:拥抱、微笑、
面部表情、目光交流等。(2)副语言,如:各种非语义声音。(3)客体语,如:衣着、化妆、体味儿等。(4)
环境语,如:房间的装修、座位的安排、建筑设计等。人说话时的121吻、表情、肢体动作全方位的展现
了他的思想。这种非语言交际手段对语言交际起到强调和补充的作用。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非语言交
际手段对语言交际的配合、补充、强调、调节,甚至代替,我们的交际将是什么样子。古人在《礼记·乐
记》中就说:“⋯⋯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
之也。”因此,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行为中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语言行为只有在一定的非语
言行为的配合下才能表达明确的信息。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言语对学生进行引导外,还应在
非语言行为的配合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大量试验证明,课堂信息
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音调+55% 的面部表情。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是为了培养学
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也就是说,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和用语言进行交际。所以从对
外汉语教学的本质特点来说它是语言工具课、语言技能课,因而教学中语言技能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环节。
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除了要教会学生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要素外,还要教会学生听、说、读、
写。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清楚,说明白,除了表达时的语音、语法、用词准确无误外,还要使表达内容符合
交际双方的身份,交际的场合和交际目的。这种语言交际能力的掌握很难用学习语言知识来完成,因而教
学中要努力使“教学过程交际化”。这其中很有必要重视非语言交际手段在课堂上的应用。在跨文化的交
流过程中,学生了解非语言交际手段特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汉文化的完整了解,
在语言的运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由于语言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环境,但目前我们的课程教学还不能放到自然语言环境中进行,
所以非语言教学手段能最大限度地使课堂接近于实际的语言环境,便于学生理解发生交际的情境,使学生
的口语练习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的交际环境,从而扩展了口语交际的空间,丰富话题的内容和素材,还有利
于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进行了解。同时在这种模拟的情景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得以参与,
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通道联系,有利于识记。也只有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出对语言进
行多角度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留学生的生活,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来设定学习
情景,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情实感,能动地走出课堂,能运用有真实情境的语言能力。如听了打电话
的录音后,教师组织学生用听到的素材打电话。到较高阶段时,可让学生对听到的内容各抒己见,表达看
法。同时帮助学生把握好说话时的语调、语气、语感、停顿、抑扬顿挫。
在语言教学中由于语音系统不同,许多外国留学生讲汉语拐腔拐调。这时为了纠正音调错误,可以用
手势帮助学生揣摩阴,阳,上,去声的调值。不同的调值用高低不同的手势,有利于学生掌握。还有很多
学生的声母Z,c,s,zh,ch,sh,j,q,X,r的发音部位错误,读音不准,可用手势来辅助教学:一只
手在上表示上腭和牙龈的位置,另一只手在下表示舌头,用手指的弯曲度来模拟舌头发音时的位置。此法
虽然简便,但直观又易于操作,便于学生摹仿和掌握。
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词汇教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有些词语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
采用较直观的非语言教学法可使学生,尤其是初级阶段的学生易于理解,教学也更有趣味性,从而有助于
其思维活动的展开并转化为语言表达能力。如:学习方位名词“上、下、左、右、中、前、后、东、西、
南、北”等,可利用教室中现有的学生及桌椅板凳等物,设置情景。使学生有话可说,想说能说,学习的
效果也较显著。
再如,表示头部动作的词语:低头、抬头、点头、摇头,叩头⋯⋯讲这些词语时可附以体态动作、具体
生动地展示其含义。也可让学生模仿动作,掌握词语特征,加深对词语的领悟。还有表示感谢时,伴随着
“谢谢”等语言,有时点头,有时握住对方的手,有时鞠躬。赞扬对方时翘起大拇指,这样学生学到的是
“活语言”。
语法教学中也可或多或少地应用此方法。以“一⋯ ⋯ 就⋯⋯”为例。笔者曾演示“我一进教室就开灯”
的动作,让学生理解,并用图片要求学生造句。由于调动了学生的眼,脑,口,教学效果显著。还有如趋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30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向补语的教学:进来、出去、进去、出来、走上去、走下去、走上来、走下来⋯⋯ ,教师可站在不同的位
置使用不同的趋向补语,从而简化和加深此类语法现象的掌握。


教学在通常情况下多依靠课本按部就班的进行。上课一般是先教学生词,然后朗读课文,最后讨论回
答课后问题。这种教学法有自己的优点:学习时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到较系统的内容。但多数情
况下,教学过程单一,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如若教师能加入一些面部表情,说话的口吻及肢体动作,在
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新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其思维活动的展开,使学生有说话的动机,并
且有话可说。课堂气氛自然会轻松愉快。愉快的课堂气氛可迅速提升学习积极性,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良
好的课堂气氛是需要老师的精心策划和主动创设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神色、情绪、反应,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推测授课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师生间的关系,还能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教师的感召力。
所以说非语言教学手段可使教师把语言知识生动地传给学生,学生学到了活的知识,交际能力也在轻
松活泼的气氛中得以提高。因此这种教学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总之,巧妙地,适
度地使用非语言教学手段可使语言教学活起来,并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激起学习者的认识兴趣,真正做
到“言传身教”。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刘洵.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3]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社,1990

文献出处:《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年第2期

消息传递

对外汉语学术沙龙博客开通

北语人文学院对外汉语学术沙龙的博客“对外汉语之家”已于 10 月 16 日开通。博客地址是:
http://blog.sina.com.cn/duiwaihanyuzhijia,欢迎广大对对外汉语学科和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同学登陆浏览、发
表看法。
该博客分为三大板块:考研板块、北语学习板块和实习板块。首先,“考研板块”将为大家介绍国内几所
拥有优秀对外汉语专业学科的学校研究生的报考信息,包括学科特色介绍、相关教授介绍、招生章程以及
考试科目等内容。其次,“北语学习”板块将针对我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所学的各个科目进行全面系统的介
绍,并且根据本专业的学习特点上传相关科目(如英语精读等)的学习资料、各科任教老师的详细介绍以
及考试指南等。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更便捷地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此外,我们还将定期邀请本专业高
年级优秀的学姐、学长们介绍学习经验,以帮助本专业同学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快速地适应北语的学习环境,
尽快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来。第三个板块是“实习板块”。在这一部分里同学们将会看到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最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31 编辑:李谋信
新专业信息·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2008 年第 6 期·总第 8 期

新动向的信息、校内汉语教学实践的消息和海外实习的相关活动、新闻,并且内容保持更新。
“外汉语之家”更欢迎广大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我们期待着你的参与。

信息来源:http://news.blcu.edu.cn/detail.asp?id=19482. 2008-10-17

图书推介

《汉语广告案例阅读教程》

作者:邢欣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年 03 月 版次:第 1 版
ISBN:978-7-301-07873-0

《商务汉语案例阅读教材系列》包括《商务汉语经济案例阅读教程》、
《商务汉语广告案例阅读教程》、
《商务汉语营销案例阅读教程》、
《商务汉语管理案例阅读教程》四种。教材精选著名企业的成功案例作为
课文。每课均有“导语”和“背景介绍”,以帮助读者理解课文内容;
“小常识”可以开阔读者视野,增加
学习兴趣;
“生词”、
“商务词语及新词语解释与搭配”能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词义并掌握其用法;“练习”丰
富多样,有助于读者巩固所学的商务汉语知识。
本系列教材为留学生商务汉语教材,也可供有一定汉语基础、希望用汉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读者使用。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峭费者是上帝——耐克
第二课 真诚到永远 海尔中国造——海尔
第三课 永远和你在一起——大众汽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航天员专用牛奶——蒙牛
第五课 处处放光彩——立邦漆
第六课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大宝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纳爱斯
第八课 留下精彩瞬间——柯达
第九课 一股浓香一缕温情——南方黑芝麻糊
第四单元
第十课 味道好极了——雀巢
第十一课 青丝秀发 缘系百年——百年润发
第十二课 农夫山泉有点甜——农夫山泉
部分练习参考答案
词汇总表
商务词语及新词语总表

信息来源:http://www.anibook.cn/ProductDetail/2008/04/25/BBA73010787300000001.html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32 编辑:李谋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