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2

第三节

融合教育中的学校社区合作
组员:
黄鈱惠
黄子萱
许芷菁
一、学校、社区和融合教育
• 联合国教科文学组织(UNESCO)发起了“融合教育学校与社区支持项目”
(Inclusive Schools and Community Support Programmes)。
• 目标:促进残疾青少年及成人入学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 具体目标:
1. 政策推进
2. 教师培训
3. 教育支持服务
4. 家长教育
5. 早期教育
6. 意识觉醒
7. 聋人教育
8. 成人教育
9. 过渡到积极生活
社区可以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
之间资源整合的桥梁

最终目标:
让残疾人能够参加主流社会生活,与普通人一
起平等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学校、社区会和融合教育

• 建立具有创新精神的社区工作方式
• 通过教育者、家长和社区的结合与合作来完成个人计划
• 通过一起学习公认的成功模式和创造使所有类似儿童受到尊重
的环境,形成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认识、关心、支持和
同情
• 利用社区的社会资源,尽可能地为学校教育提供方便,为特
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创造一个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校外
环境。
• 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夏令营、学生联谊、社区志愿等活
动。
• 向家庭生活提供支持,如提供上学前和放学后的孩子照管服
务。
• 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会、开展家长教育经验交
流、家长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
• 学校提倡合作学习、同伴照顾、个别化以及团队教学。
(三)特殊学校的社区化融合教育
• 残疾人的社会融合除了依靠融合教育之外,还需要通过
社区融合来加以配合。
• 虽然从根本上反对隔离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形式,但是对
许多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特殊教育学校依然是残疾儿童
可以获得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的现实可见的途径。
• 近年来,在中国发展出一种在特殊学校内实施的社区化
的支持性融合教育模式。
(三)特殊学校的社区化融合教育

• 转变隔离式课堂教学为面向社会的开放式融合教育方式,
开展社会化的融合教育:

以社区为课堂 以生活为教师
以社区内的公
民为辅助教育
• 凡是能够满足特殊教育需求的事物,都可以视为特殊教
育资源。通过调动这些资源来改善教学条件,增进教育
成效,促进学生适应社区,融入社区。
(三)特殊学校的社区化融合教育

• 这种教育的核心理念有五个:
1. 建立一个与常人生活质量一致的标准作为教育成效的指标体
系和成果目标
 保障残疾人能够过上与常人一样的常态生活
2. 课堂教学的社会化
 打破“围墙式”教育,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在社区中
获得相应的技能,如社会交往技能
(三)特殊学校的社区化融合教育

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具
备的优势
 课堂教学社区化是指在社会大背景下开展教育教学活
动,通过对课程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在社区
中实施生态化课程。
 在社区化教育中获得尊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方面有新的发展。
(三)特殊学校的社区化融合教育

3. 为残疾人营建无障碍环境
 创设物理环境无障碍,让他们有机会无障碍进入社区的
任何一个角落之中,增加与社区其他成员接触交流的机会
 创造接纳与平等的人文环境,没有公开的歧视和隐蔽的
歧视,人们乐意提供各种合理生活、学习和交往等方面的
便利。
(三)特殊学校的社区化融合教育

4. 对残疾儿童保持较高的期待,重视他们内在的需求与梦想
 新模式的教育强调对残疾人教育需要提供支持性的课程,
不以残缺人的能力受限为假设的设置,而是以需求与梦想
为导向。
5. 调动资源,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 增进残疾人的独立性、生产性、参与性,最终提升他们
的满足感和幸福指数。
(三)特殊学校的社区化融合教育

 残疾儿童社会化教育不仅需要特殊学校教学理念与方
法的转变,更需要社会为特殊儿童提供学校的场所与机会。
 这就需要学校联合地方教育机构整合社区的资源为特
殊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如“特殊教育协作理事会”。
(四)社区教育:学校融合教育的补充
• 教育可以分为正式的学校教育和各种非正式的教育。
• “正式的教育”是指发生在认可的组织机构中,如中小学、
学院、大学,经常可取得资格认可和证书。
• “非正式的教育”是指整个一生中来自于家庭、朋友和社区
的所有学习,是没有经过组织的。
• 人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
不足以教育好学生,社区的力量也相当重要。
• 社区不只是作为支持学校融合教育的支持系统而存在,其本
身就是实施融合教育的重要场所。
(四)社区教育:学校融合教育的补充
1. 社区提供家庭支持
 社区根据家长的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家庭支持。
 研究发现,特殊儿童的家庭需要一些特殊的服务,如喘
息服务(Respite Care Service)、情绪支持、咨询服务等。
 可开展一些针对特殊儿童家长的小组工作,是他们在与
其他面临相似问题的父母的互动中,获得非正式的支持。
 还可组织专业人士为父母提供咨询与培训,提供孩子发
展的资料,帮助理解孩子的特殊需要,帮助获得教育和训练孩
子的技能。
(四)社区教育:学校融合教育的补充

 为家庭提供各种社会融合机会,如游戏小组、日间
中心、母亲和儿童团体的自主托儿所。
 通过一些活动促进他们在社区开展残疾儿童的融合
教育。
帮助制作特别坐具或辅助设备以作支持。
(四)社区教育:学校融合教育的补充

2. 社区提供职业和技能教育
 可为残疾人提供培训服务以促进他们劳动技能的发展。
 在社区大学开办社会交往课程,提高主动交往能力。
 为残疾青年开设的社会交往课程包括四个方面:
(一)增加和选择适当的社会技能
(二)加强谈话技能的训练
(三)通过培养亲社会交往行为(pro-social communicative behaviors)
而减少不适当的行为。
(四)社会性技能的培训
(四)社区教育:学校融合教育的补充
3. 社区开展终身学习
 终生学习机会的种类包括:
 成人教育(包括技术和正式工作资格的获得);
 继续教育(包括正式教育机构提供的学分或非学分的课程);
 专业发展(包括通常由雇主提供的在职培训中学习工作技能);
 自主学习扫盲班(个人学习环境);
 开放式学校;
 各种机构提供的技能训练;
 自助小组和家长组织的为少数群体提供的学习机会。
四、社区教育:学校融合教育的补充

(一)社区提供家庭支持

(二)社区提供职业与技能教育

(三)社区开展终身学习
(一)社区提供家庭支持

• 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支持。
• 提供特殊服务如:情绪支持、咨询服务等
• 开展特殊儿童父母的小组工作。父母在与其他面临像是
问题的父母的互动中获得非正式的支持。
• 组织专业人士为父母提供咨询与培训。帮助父母理解孩
子的特殊需要,帮助父母获得教育和培训孩子的技能。
• 社区为家庭提供各种社会融合机会。如:游戏小组、日
间中心、母亲和儿童团体的自助托儿所。
• 在社区开展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支持家庭子女进行郊游、
购物以便融入社会;鼓励家庭让孩子在房子外面玩耍,
如有需要可以给予特别坐具或辅助设备,社区可以帮助
制作器具;鼓励与非残疾儿童一起玩耍,促进邻里之间
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学习。
(二)社区提供职业与技能教育
• 社区提供非正式教育
• 教育形式范围广泛:
1. 从以家庭家庭为基础的活动到政府计划和社区活动
2. 从完善的机构举办的被认可的课程教学,到少量资金运转的
地方机构举办的课程
• 提供培训服务促进劳动技能发展。例:邀请农技人员上门指导种
养技术。
(三)社区开展终身学习
• 终身学习:通过一个不断支持的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
它激励并使人类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
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
信心、有创造性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 终身学习机会的种类包括:成人教学;继续教育;专业
发展;自主学习;扫盲班;开放式学校;各种机构提供
的技能培训;自组小组和家长组织的为少数群体提供的
学习机会。
•融合教育可能会遭遇社会文化方面的限制。
•在一些文化中会将特殊儿童排斥在主流教
育之外。
•社会公众对于残疾人的教育与其他平等权
利还不能够完全接受。
•残疾人被认为没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或是只
能在隔离特殊教育环境中接受较为简单与
低等的教育。
•社区的功用:帮助宣传融合教育的理念,
改变群众观念,形成接纳态度,创设全纳
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 在融合教育发展以前,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
复都是在隔离教育环境中进行的。不过,特
殊儿童要是得在普通的机构中受教育,他们
就需要在学校和康复机构之间奔波,难以兼
顾。
• 研究者提出了“医教结合”的理念:将医疗康复
的资源从医疗机构转移到学校之中
• 困难点: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没有过多的时
间到学校中提供康复服务,学校的教师同样
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专业资质来完成这一任务
• 社区的功用:利用当地资源在社区内举行康
复活动,避免学校承担过多超出教育之外的
责任
• 社区康复可增加特殊儿童在社区之中出现的
频率,为普通民众接触到并接纳他们提供了
机会。
•实施融合教育前首先必须发现特殊儿
童,对他们进行鉴定并进行合理的安
置与设计相应的特殊教育服务。
•专业机构在筛查的过程中会遇到无法
发现适龄特殊儿童的情况。
• 原因:(一)地理方面的阻碍
• (地广人稀交通不便)
• (二)人文方面的阻碍
• (“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影响)
• 社区的功用:依靠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动
员社会力量(非正式的渠道,主要是当地的
群众、教师、学生)来提供线索,“发现”适龄
特殊儿童。
•残疾学生于接受中等教育后可能继续接受
高等教育,或是直接参加就业(主要选
择)。
•职业转衔服务(transition service):在
从学校走向就业这一阶段对残疾人提供的
一系列帮助与指导。可由学校提供,但也
需要社区来介入。
•社区的作用:提供职业训练的场所(进入
工厂或企业实习)、具实践意义的指导
•好处:工厂、企业、单位通过残疾人的实
习活动了解他们的实践能力,就能从根本
上消除歧视态度,变被动接受政府安置为
主动接纳残疾人,营造平等自强自立的良
好氛围。
• 融合教育的实现不可能仅仅依靠主流学校的力量,社
区具有资源整合的能力和全方面的功能,可提供强而
有力的支持。
• 社区内闲置的人力资源:志愿者、离退休人士或专业
人士
• 功能:提供知识与精力,成为教学辅助人员。
• 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提供大
量人力与物力,帮助学校提供多样的个别化教育服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