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BCN1034 汉语美学

《庄子 . 混沌之死》
探讨人的先天本性与后天的影响,提出对现今社会人文发展的
意见。

组员: 冯诗婷
卜卉淇
古佳慧
吴汶刚
班级: T9
讲师: 黄瑞发讲师
《庄子 . 混沌之死》内容大意

┏  开端:浑沌待倏、忽甚善   ┓ 
浑沌之死 ┫ 发展:倏忽为报恩,为开七窍 ┣ 好心办坏
事 
     ┗ 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 ┛ 
《庄子 . 混沌之死》赏析
• 解说一个无量深广“道”的境界。
• 混沌是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模
糊,元气未分,浑然一体 , 不可分剖的状态。
• “ 混沌之死” 的寓言说明天地万物本自具足的
天性,都有其存在的固有方式,盲目改造天然本
性,会隐蔽天性,造成种种无名苦果。
• 混沌之死意味著耳目鼻口七窍的分化,这一分化意
味着知识以及由之而生的造作、人为的兴起。
• 这个寓言庄子强调出天道自然无为,反对把个人的
主观愿望強加于客观事物的哲学观点。

人的本性是无为和自然的,如果有意地加上心机、
智巧等等小聪明,人纯净的本性就会遭到破坏而死
亡。
人的先天本性与后天的影响
• 首先,“混沌”是什么?
混沌指的是自然。
这个要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联系一下。
其中,道生一被解释为混沌。
是真朴的自然之道。
• 其次,“倏”和“忽”是什么?
 指人为地对事物的原貌进行雕饰。
• 这个故事表明了庄子什么思想?
表面上看好像是两个人好心办坏事,为报混沌
的恩而使混沌死。
其实说的是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的。
庄子认为“万物皆一也”,包括人也是自然
的产物。去给混沌通七窍,就是试图凌驾于自
然,最后不得善终。
其实这也就是齐万物的思想的解释。
对现今社会人文发展的意见。
• 同样的举动到底是在帮助人或是在陷害人,其实差
別並沒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大。
• 而且,决定一个举动到底是在帮助或是陷害的关
键,其实並不只是动机的好坏而已,还有很多其他
的因素必须考量,才能正确的去断定那个举动的利
弊。
• 许多人常犯的错误是,站在一个想帮忙的出发点上,
去作他们认为在「帮助」某人的事情。
• 但最后的结果却反而变成害了那个人。
• 他们是有心的吗?不,他们很可能只是少想了一点。
• 很多情況下,並非做事的动机是正向的、是充滿愛
的,就不會把事情搞砸。
• 而是端視做事情的人是否思虑周详、是否确实能夠设
身处地的去帮想帮助的人考量,甚至去获得那个被帮
助者的同意。
• 往往就是自以为是的认定自己是好意的,便肆無
忌憚的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別人。
• 而在后果適得其反的時候,甚至还会大言不慚的
宣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良药苦口」,是別人不
懂自己的一片赤誠真心。
• 但事实上正因为是怀着好意做了陷害別人的事
情,反而搞得被害者有苦難言,觉得将自己所受
的苦果反映出來的话好像不知好歹、忘恩负义之
輩一样。
• 让被帮助者陷入這一种窘境。
• 當我們要为別人作些什麼的時候,有着好意与良
善的出发点只是第一步而已,
• 若不能更進一步的考量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帮助,
设身处地的去考虑被帮助者的思维。
• 对于必须承担后果的被帮助者來说,或许「善意
的帮助」搞不好比「惡意的陷害」更可怕。
• 例如:
你出于好意,看見長颈鹿的颈太长而想把它改短;
看見鱼儿终日在水里游得太累而把它「救」出水面;
看见乌龟背着的壳太重而替它去掉;
• 想想看,這是否人之常情。
• 同理,我們的天赋、秉性皆生而不一,若能順其本
性,导其所长,自可活出丰盛而有意义的人生。
• 庄子用這個故事來表明其「清净无为」、「順物
自然」的社会政治理想。
• 故事本身啟示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應該根
据实际情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只從主观想象
和主观意愿出发。
总结
• 宇宙間有很多自然的事物,其原始的状态未必就是不好
的。
• 如果违反了自然原始的原貌,可能对于事物本身未必是
好事。
• 世间一切事物、道理都是相对的,沒有绝对的好坏标
准。
• 庄子以为凡事任其自然,就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境地,不
再需要靠外人的智慧來以加雕饰塑造。
谢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