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7

BCN1024 中华文明

宋代历法、农业、科
技的成就
姓名:杨祖儿
洪渼婷
庄昕怡
班级:T9
讲师:吴佩碧讲师
宋代历法成就
为什么需要改革历法?
历法疏密,验在交食。中国古代主要是以预报日月食是否正
确,作为检验历法的重要手段。宋代日月食,由司天监或太
史局官员预先推算,记于历法中,然后通过浑仪、浑象观测
实际天象,如果实际天象与所推日月食不符,就需要改革历
法。这是改历的基本原因之一。纵观宋代多次改历,基本如
此。
宋代历法
• 历法
• 推算年、月、日,并使其与相关天象对应的方法,是
协调历年、历月、历日和回归年、朔望月和太阳日的
办法

• 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来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
判断气候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内容包括每月
日数的分配,一年中闰月、闰日以及节气等。
统天历
• 宋代在三百余年内颁发过 18 种历法,其中以南宋杨忠辅制定
的《统天历》最优。

• 《统天历》取回归年长为 365.2425 日,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


的数值,欧洲著名的《格里高历》,即当今世界通行的公历,
其回归年长亦取 365.2425 日(公元 1582 年颁发),但比《统
天历》晚了 383 年。

• 《统天历》还指出了回归年的长度在逐渐变化,其数值是古大
今小。
十二气历
• 十二气历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的一种与现今阳历
相似的历法。

• 中国传统的历法有两大缺点:
• 以 12 个月配春夏秋冬四季,一季 3 个月,有闰月则一
季为 4 个月,太不整齐。
•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节气,在一年中的位置前
后游移达一个月,一般人无法掌握。
• 针对上述情况,沈括提出的新的
历法“十二气历”:实行阳历,
不用闰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
月,而参照节气定月。把一年分
为 12 个月,一年的第一天为立
春。

• 十二气历的原理和现今的阳历是
一样的。十二气历既可以和天文
实际较好地吻合,又便利了农时
的掌握和安排,因此是一种很有
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历法。

• 但是,十二气历遭到封建势力的
诋毁,并未行用。
十二气历与格里历的比较
十二气历 格里历
天文意义 立春有意义 元旦没有意义
天数相差 相差 1 天 相差 3 天
大月小月的排 有规律性 没有规律性

天数不均衡 5 月有 32 天; 2 月过短
11 月有 29 天
宋代农业成就
• 宋朝的农作物生产力惊人
• 与唐朝相比每亩的产量多出了 30%
• 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
• 大体来说,还是南宋强于北宋
• 因为后来发展的水路贸易,让南方的经济强于北方
• 推广 - 小麦(南方)水稻(北方)
• 后来南方把棉花扩展到了黄河流域
• “ 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
• 由此可见,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北方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工具的革新
• 农具制作不但数量大、质量好,而且品
种多
• 铁制犁铧已经多样化,主要有尖头、圆
头两种,适用于耕作不同的土壤。
• 碎土疏土用的铁耙,安装在耧车车脚上
的铁铧,除草用的弯锄,在北宋中原和
华北地区已普遍使用
• 农民对精耕细作更加注意。铁耙、铡
刀、镰刀等形制也有改进,轻巧耐用。
• 戽水灌田的龙骨翻车,有全用脚踏和用
牛拉的两种,已为南方农民普遍使用。
南方山田的大量垦辟,使用了高转筒
车,依靠水力推动,引水上山。
耧车车脚上的铁铧

高转筒车
土地买卖
• 宋朝的土地田亩制度也是很先进的。宋代由门阀私有制和
国家分配土地制转变为土地自由买卖和契约化,导致世族
门阀的消失,佃农从此更加自由了。
• 至于国家方面以减轻土地兼并调节贫富不均来施政,避免
了恶性循环。
• 宋朝的土地政策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国土地是允
许土地自由买卖的,国家只收登记费用。自由化程度有了
很大提高,均田制也随之彻底瓦解。
• 私人地主土地所有制逐渐发展已成为主要的土地占有制,
形成了“千年土地八百主”的局面。至于租佃的契约则多
半由私人之间决定,非常自由。租佃制普遍发展,这种情
况和体制一直被延用到清朝末年,可见其先进性。
田地
•农业宋朝时期,土地的开垦利用已形成一整套有效办法,劳动人民因
地制宜、扩大耕地面积。
•在滨江海湖泊之地出现了圩田、淤田、沙田、葑田、架田、淙田、湖
田等。
•以圩田为例既能抗旱又能防涝,产量较高。
•在多山丘陵地区出现大规模的梯田,农作物分布也有很大变化,水稻
不仅在南方广为种植,且向北方推广。
•江北诸州农民可以得到“就水广种坑稻,并免其租”的鼓励。
  
占城稻
• 占城稻是一种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
种。一般认为是在宋朝以前由占城传入中国,故名为占城
稻。
• 北宋原來水稻成熟全部時間至少要 180 天(在苗床 4-6
周,插秧后得需 150 天)。最初占城稻在插秧后要 100 天
才成熟,到 15 世紀,出現只需 60 天的品種
• 不问肥瘠皆可種,得米多,价廉。
• 占城稻早熟而耐旱,使双季播種得以可能,也可以大量种
植於高地和山坡。占城稻生长期短,可以在雨量较少土质
欠佳的地方种植,於是稻米栽培可以向北方及江南山區发
展,扩大稻米的栽培面积。到南宋,江南发展出稻麥兩熟
植棉业 / 动植物谱录
• 经济作物方面,宋朝是中国植棉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文
献记载,中国海南岛黎族和云南西部的傣族,在汉代或汉以前
就已植棉织布,维吾尔族的先祖于六世纪已在新疆吐鲁番种植
棉花。

• 宋代的动植物谱录已大量出现,园艺业的高度发展,“不以土
地之殊,风土之异”。移植南方的“枇杷、橙柚、柑橘、榔
桔、荔枝之木、金娥、玉羞、虎耳、凤尾、素馨、渠那、茉
莉、含笑之草。”而且分区栽种各种园艺植物,具有近代植物
园之雏形。
园艺
• 动植物谱录中蔡襄《荔枝谱》、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陆游《天彭牡丹
记》、刘蒙《菊谱》、宋子安《东溪试
茶录》等书,不仅分别记述各种园艺植
物的历史沿革、性状特征、品种和分
类、栽培法,而且还记述了品种的形成
及其演化过程,所有这些在农学和生物
学上都有一定价值。
宋代科技成就
低重心流体减震装置
• 南宋时人发明,船在每个舱室底部都有一个带盖的小
孔,船舶技术专家称之为“水眼”。
• 航行中,雨水或溅落在船上的浪花,可以通过“水
眼”流入船底一个连通的夹层舱室,夹舱中的水降低了
船体重心,使船行驶更加稳定。
• 由于夹舱中水的惯性和内摩擦,会部分抵消由于风浪产
生的船体起伏晃动。
钻探深井技术 
• 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
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 1041 年
— 1048 年),比西方早 800 多年。
• 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
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
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 科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
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
争”。
纸币
•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
币,发行于北宋 1023 年的成
都。欧洲使用的纸币是 1661 年
由瑞典银行发行的,不过那时
发行纸币只是权宜之计,并不
是作为真正的货币。)
水密舱壁 
• 宋代 (960 ~ 1279 年 ) 的战船已普遍采用水密舱壁
技术 , 提高了不沉性。可以保护船只,免得进水而
沉没,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
• 南海一号的发现,证明了中国是最早发明这项技术
的国家。
车船、装甲船
• 车船
宋人发明的特大舰船,最大的长
36 丈(约 110 米),装有 24 个转
轮和 6 具“拍竿”,载士卒 1000
余人。
•   装甲船
1203 年,南宋时人造的载重
1000 斛(约 60 吨)的“铁壁铧嘴
平面海鹘”战船,舱壁装有铁
板,是装甲的先河,船首装有形
似铧嘴的犀利铁尖,用以在水战
中冲击犁沉敌船,较冲角破坏力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土、水、文化
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
修。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
括:交通、道路、桥梁及水利等。
• 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
工程项目,归入本类,但随着工程
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
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
• 土木工程乃以提高国民之生活品
质,促进国民之公共福祉为目的,
进而改造国土,整治环境及防治灾
害发生的一种公共工程。
谢谢大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