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汉字基础知识考察

Q2 “ 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试举例说明之
梁家炫 刘秀云
• 隶变,是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大约发生在秦汉
之间,是汉字发展的转捩点。

• 到了东汉中后期,隶变已经成熟,汉字从此告别古文字阶
段,进入今文字阶段。纵观汉字隶变的功绩与成效,主要
有“四大特点”:
1. 形体变化
• 把象形文字变得不再象形。
• 汉字隶变后
• 一,单体象形字已经不再象形了,合体象形字也有相当数量很难
看出象形的成分,古文字的象形特点消失殆尽
• 二,隶书在形体上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字体形状由篆字的长方
变为正方或者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把古文字的曲线线条变
平变直,把古文字中的匀圆笔画变方变折,强化横向分展,“蚕头
燕尾”的笔画出现等等。
• 隶书形体的变化彻底改变了小篆的象形形态,也使书写的速度大大
提高。
2. 形体变化

• 对汉字构字实现全面规整。
• 一,构字偏旁的同与异。
变同:指小篆中的一些字,原先某些部位不尽相同,隶变后这些 部位
完全被同化了。
• 如“春”“泰”“奏”,隶变前上部皆不相同,隶变后就完全相同
了。
变异:指在小篆中原来是同一种写法,隶变后变成两种不同的写法,
• 如“攴”与“攵”,小篆中是同一种写法“攵”,隶变后为“攴”,
• 如“寇”“敁”“敲”字;“攵”如“收”“改”“故”字,各自分化所从了。
• 二,构件形态的分与合。小篆中的“分”,是指一个构件的写法在不同字
中基本不变,但隶变后就分别变成不同的字。
• 如“令”“危”“印”这三字,小篆的写法底部都一样,隶变
后,“令”“危”“印”就分化成三个完全不同的字了。“合”是指小篆
中原来基本构件完全不同的字,
隶变后被同一构件取代了。
• 如“责”“素”“毒”,小篆是“责”“素”“毒”,隶变后上部被同一个部件
取代了。
• 三,偏旁相对固定。一方面,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为特殊形态,
• 如“土”“女”“方”“石”等等;
另一方面,改造合体字的偏旁,把许多原来不同偏旁的篆字固定
为同一偏旁
• 如“英”“樊”“莫”“奠”统一为“大”字底。
• 四,笔画相应减少。小篆中一些比较繁杂的字,隶变后笔画被减
少了。
• 如“雷”字的“雨”字头三点变两点,“雪”字的“彐”字底
由“彗”变“彐”,“曐”字变“星”字等。五是别构一体出现。

• 隶变前与隶变后差异较大,甚至面目全非,很难找到对应关系的
字。如“泉”“西”“冬”,小篆写法是“泉”“西”“冬”,隶变前与隶变后根
本找不到对应关系,只能自成一体。综上可知,汉字隶变后,见形知
义的视觉效果明显减弱,有时同一个构字元素也演变为完全不同的
写法,这是中国文字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变革和规整。
笔画变化
• 小篆的主要笔画是线条,书写单位是圆转的曲线,甚至是事物轮廓的直
接描绘;汉字隶变后,笔画发生了重大变化,
• 如“蚕头燕尾”成为隶书书写的主要特点之一。
• 此外,在基本笔画上还有十大变化:
① 变圆为方。就是把一些圆弧线条变成方折笔画。
如“回”“原”“书”等字。
② 变长为扁。就是把小篆字体竖长变为扁平。
如“唐”“内”“画”等字。
③ 变曲为直。指的是在隶变过程中把原字中的曲线弧线拉成直线或折
线。
如“竹”“木”“目”等字。
笔画变化
④ 变直为曲。就是把小篆笔画中的一些较直的线条扭曲变幻,以达到视
觉效果。
如“毛”“它”“致”等字。
⑤ 变断为连。就是将原字中某些线条延长,使之与另一笔画连为一体。
如“皿”“尸”“丘”等字。
⑥ 变连为断。就是在隶变过程中把本来连着的字体断开,使之结构更加
疏朗自然,富有节奏感。
如“衣”“豚”“子”等字。
笔画变化
⑦ 变繁为简。就是删减原字中的一些笔画,使字体更简洁。
如“鹿”“津”“屈”等字。
⑧ 变长为短。就是把原字中的长线条变短,使字更方正。
如“心”“纳”“弓”等字。
⑨ 点画移位。就是对某些字的整体或部件做出适当移位,以方便书
写。
如“必”“者”“秋”等字。
⑩ 变线条为笔画。如“天”“文”“方”等字。这些变化一改小篆习性,
成为汉字隶变的重要特征,使古汉字面目一新。
形声变化
• 对结构产生直接影响。
• 隶变对象形文字的影响很大,几乎让“象形文字”不再象形;对形声
字的影响不算太大,多数形声字从小篆到隶书在结构上基本没有改

• 如:“福”字小篆仍然写“福”,“示”与“畐”都没有变化;但也有部分
变化,这一部分同样影响了形声结构。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 一,异形合并使的形声字变得更为突显。如篆字中的“活”,隶变后
右边写作“舌”,但不读“ she” ,而读“ kuo” ,这样与其雷同的字隶变后
韵母也都含有“ uo” ,
如“括”“活”“栝”“佸”“姡”“蛞”等字,它们原先都有不同的小篆部件,隶
变后才成为相同的形声字部件,使形声对结构产生影响。

• 二,形符声符合并后形声字变成独体字。
如“在”字,小篆为“在”,“年”字小篆为“年”,“更”字小篆为“更”。原来表
音表意的声符形符全部合并在一起了,出现为非形声字的独体字。
形声变化
三,形符移动与部件重组后构成了新字。
• 如“荆”字,小篆为“荆”,呈形符“草”与声符“刑”的上下结构,隶变后
把草头放在“开”字上,成左右结构的“荆”。
四,形符增加和减少构成新字。一方面增加形符,
• 如“掬”字,隶变后成为形声字“掬”,另一方面减少形符,如“屈”字,隶
变后变成表意不清的新字“屈”。
五,更换声符构成新的形声字。
• 如“埋”字小篆为“埋”,隶变后声符“貍”变成“里”,形符“艸”变成“土”,
形符和声符全变了,又如“涎”字小篆写法是“涎”,隶变后“欠”变成
毫不相干的“延”字,篆字的“水”还是“水”。
谢谢大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