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9

• 認識滿清入關及統一全國的經過 知


• 認識康、雍、乾三朝的盛世
• 探究清初的民族政策:漢人與蒙、
回、藏等邊疆民族


• 通過明末將臣的戰、降態


度,理解及培養民族氣節

• 通過康熙、雍正、乾隆三
• 通過習作以掌握理解、分析、


綜合及歷史代入等技能
帝的治國事蹟,理解勤奮
• 通過地圖研習以掌握閱讀地圖
及做事認真的重要
的技能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有關問題。

蒙古
回族 (1 分 )
(1 分 ) (1 分 )
漢族
藏族
(1 分 )
(1 分 )
苗、瑤族
1 清朝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試在下表選出正確的民族
名稱,填在上述地圖的正確位置上。
蒙古 藏族 苗、瑤族 回族 漢族

根據資料,你認為哪個民族最難管治?試根據資料的
2
線索加以解釋。

民族: 漢人最難管治。 (1 分 )

解釋: 漢人佔近八成的全國人口,他們不服中央統
治,視滿洲人為入侵的邊族。由於他們人數
眾多,加上擁有高文化水平,朝廷不易控制
他們。 (2 分 )
3 假如你是清朝的統治者,你會怎樣管治這些民族?試根
據資料的線索加以解釋。

自由作答。建議答案:
假如我是統治者,我會因應各民族的不同情況,實
施不同的政策。此外,我還會設法分化各族,使他
們不會聯合起來反抗清朝的統治。 (4 分 )
 康熙至乾隆在位的一百三十餘年間
• 文治武功鼎盛,是清朝的全盛時期
• 史稱為「康、雍、乾盛世」
清初沿襲明制徵收「丁銀」,即成年男丁的
人頭稅。然而丁銀貧苦百姓而言是沉重的負擔,
不少平民都爭相逃亡,以躲避丁賦,嚴重阻礙農
業的發展。
於是,康熙帝在公元 1712 年下詔「滋生人
丁,永不加賦」。即固定丁銀總數,以公元 1711
年 ( 康熙五十年 ) 的戶口數字為準徵收丁銀,以
後額外增丁,不再多增丁銀。康熙帝此舉解
除了農民之苦,亦加速了國家
的農業發展。

 康熙下令減免租稅,鼓勵生產
• 成功鞏固政權
中國古代的官員俸祿低微,
一般不足日常開支所需,於是容易造
成官員貪污受賄的情況。有見及此,
雍正帝特設「養廉銀」,以提高官員
的收入,藉此鼓勵官員廉潔。

 雍正致力革除陋規,整頓吏治
• 政績顯著
 乾隆致力招攬人才,編纂《四庫全書》

 鼓勵耕作,使全國耕地面積大幅增加
 清朝收復台灣後,國勢日盛
 康雍乾三帝先後派兵征服蒙古、
青海、西藏及新疆等地
 清朝版圖面積僅次於元朝
• 奠定今天中國的版圖
康熙死後,皇四子胤禛(音刃真)繼位,是為雍正皇帝。歷來不少人認
為雍正篡改遺詔奪位,但隨清宮檔案的日漸開放,雍正得位之謎亦得以逐步解
開。

1. 改「傳位于四子」之說不合理:傳統認為,康熙
的遺詔原是寫着「傳位十四皇子」,但雍正在
「十」字加上一畫,改成「于」,讓自己登位。
然而,清朝對皇帝兒子的稱呼,一向都會在
序號前加上「皇」字,即「皇十四子」或
「皇四子」。萖因此,改「十」為「于」
不符合清朝慣用的語法,說法難以成立。

2. 「于」字尚未流通:「于」是「於」
的簡化字,但清代尚未有這兩字替
代的用法,因而雍正亦不會以這種
方式更改遺詔。
3. 難以篡改兩份遺詔:清朝的公文一向都是一式兩份的,分別以漢文及滿文書
寫。因此,即使雍正篡改漢文遺詔,同時篡改滿文版本的可能亦不高。
現在,歷史學者普遍相信雍正並沒有篡詔奪位,只是雍正在康熙晚年
故意表現出他的政治才幹,讓康熙最後選擇了由他來繼承皇位。
 滿洲人以邊族的身份入主中原
• 人口及文化水平皆不及漢族
 清初的統治者汲取元朝不足百年而亡的教訓
• 明白單純以武力鎮壓漢族並不能收長治久安之效

 實施一套高壓與懷柔相結合的政策
若然你們繼續反抗,
我們便會立刻屠城!

 在平定江南的過程中,清軍遇到明朝臣民
的頑抗,損兵折將,在破城後屢次屠城
 「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
• 兩次最大型的屠殺,反抗軍民死傷數以十萬計
 朝廷派遣八旗兵駐守全國軍事要地
• 嚴密監視漢人,防止地方再有反清活動
參考答案:
因為他們沒有時間打理辮子,
又因勞動需要而常把辮子盤
當時的勞動百姓常被譏笑為 於頭頂,結果令辮子變得蓬
「曲辮子」。你知道原因嗎? 鬆、捲曲。後來,人們用
「曲辮子」來取笑「鄉愚」
及那些沒有文化的人。

 朝廷頒佈薙髮令
• 強逼漢族男子效仿滿人留辮的風俗
 違抗者一律處死
• 出現「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情況
史事補充

公元 1645 年,清軍攻破嘉定(今上海
市西北郊區)後因遭明朝臣民的頑抗,清軍將領
李成棟三次下令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史稱
「嘉定三屠」。原來,第一次的屠殺就是與薙髮
令有關。在滿族入關之前,為了易於辨識百姓的
順逆,於是強逼被征服或投效的漢人剃髮易服。
嘉定人民則以「為我保此髮膚」的口號,抵抗清
軍二十餘日,結果不敵而被破城,清軍展開第一
次的屠殺。總括而言,清軍對於不遵守薙髮令的
百姓多施以誅殺手段,有一部份的漢族視剃髮為
有違傳統及侮辱民族尊嚴, 於是奮起抵抗,結
果便引發了清初一幕接一幕的屠殺事件。
朝廷嚴禁集會結社!

 朝廷禁止士人集會結社
 朝廷為了防止反清思想的傳播而大興文字獄

 清代的文字獄非常殘酷
• 作者要被治罪
• 其家人、親友以至刻書、印書及賣書的人等都會慘遭株連
立刻為明思宗發喪!
表揚明朝的官員!

 清朝下令為明思宗及其皇后發喪,再建造陵墓
 表揚為明朝盡忠的官員及將領
• 爭取明朝臣民的好感
 清廷厚待歸降的明臣
 恢復科舉考試,授予中舉者官職
•藉此吸納人才為朝廷效力

清代除了常規的科舉之外,還特
設「博學鴻儒科」 ( 又稱「博學鴻詞科」 ) 。
康熙帝時曾命令中央和地方官員推薦「學行
兼優,文詞卓越」的士人 ( 包括已任與未任
官者 ) 到京師應試,以招攬有能之士入朝為
官。
 清初君主皆推崇儒學,禮聘漢人學者編纂大型叢書
• 如《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及《四庫全書》等
 清朝一律廢除明朝徵收的「遼餉」、
「剿餉」及「練餉」等
 清廷按地方的情況減免部份租稅

皇上承諾「永不
加賦」,實在是
萬民之福!

 康熙時承諾「永不加賦」,以確保農業發展
我該怎樣維持
生計呢…

你的田地已為朝廷
所圈,納為官地!

 順治帝為解決貴族及八旗兵土地不足的問題
• 大肆在河北、山東等地大規模圈佔民田房產
• 大批漢人流離失所
朕在此宣佈,朝
廷從今日起永遠
停止圈地!

 康熙時,朝廷宣佈永遠停止圈地
• 把圈佔的土地退還原主
 清初的統治者靈活運用高壓與懷柔政策
• 緩和漢人的反抗情緒,使他們願意為朝廷效力
• 成功樹立朝廷的權威,使漢人不敢反抗
 高壓政策加深了滿、漢間的民族矛盾
 文字獄阻礙了文化及思想發展
史事補充

作為乾隆一大偉業的《四庫全書》, 收
錄了三千四百多部從先秦至清 乾隆前的重要
古籍,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修書計劃。然
而在編纂期間,乾隆禁、毀的書籍亦達至此數
目。乾隆更為維護統治而大量篡改古籍。著名
學者魯迅認為這種「刪改古書內容」、「搗亂
古書格式」的做法,實在是「陰險」及「令人
驚心動魄」。究竟乾隆的做法是弘揚文化還是
摧殘文化,還是留待後人自己判斷。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有關問題。

資料一:於康熙時期發生的南山案

發生時間:公元 1711 年(康熙五十年)

事件: 翰林院編修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引用了方孝標
《滇黔紀聞》的文章,字裏行間流露了對南明的
同情,並使用了南明桂王「永曆」的年號。

結果: 戴名世被處死,參與編修的方苞(音包)與劉灝
(音浩)分別受罰:前者要穿白衣工作,後者則
被判入獄。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有關問題。

資料二:有關考據學的描述
學者范文瀾指出:「由於文字獄十分殘酷,清朝學者才被逼放棄寫歷史,把
精力轉到脫離政治的經學-考據學上去,這完全是在野蠻壓力下發生的變態
病態。」考據學就是對古籍進行整理、校勘及注疏等工作。清代考據學盛行,
使很多久已散佚、真偽混雜的文獻恢復了基本的面目,亦使很多深奧、難讀
的典籍大體可供閱讀研究。
1 資料一中的人物因哪項罪名而被殺及被罰?

不願薙髮留辮 批評朝廷

(1 分 ) ✓觸犯文字獄 貪贓枉法

2 在資料二中,范文瀾認為甚麼原因促使清代考據學盛行?

由於考據學脫離政治,學者研究時不會觸犯
文字獄,因而集中精力在考據學之上。 (1
分)
3 假如你是清初的學者,你會專注文學創作、編寫歷史
還是考據古籍?試解釋你的選擇。

自由作答。建議答案:
我會專注考據古籍。文學創作和編寫歷史可能觸犯文
字獄,屆時不僅個人,甚至家人、師生和朋友也可能
因而遭遇不測。只有考據古籍而脫離政治,我便不會
觸犯文字獄。 (4 分 )
 清朝的版圖遼闊,需要管理眾多邊疆民族
 清初的統治者定下「修其教不易其俗,
齊其政而不易其宜」的原則

 按照各民族的特色,靈活地施行適當的政策
 蒙古部族的戰鬥力很強,一直是清廷拉攏的對象
參考答案:蒙古人喜歡騎
射和摔角,反映他們民風
強悍的特性。

圖中的各樣競技及表演項目,
反映了蒙古族的甚麼特性?

 清廷優待蒙古族
•鼓勵滿、蒙通婚,授官予蒙古貴族
•減輕賦稅,安撫人心
 清廷把蒙古人劃分為若干單位
•規定各單位不可接觸,只能個別向清廷報告
•分散蒙古的力量
史事補充

在清初,蒙古族主要分佈於現今的蒙古共和國、內蒙古、
新疆、西藏及青海一帶,其中以新疆準噶爾(噶音割)部的
勢力最大。當時的俄國希望把勢力伸延至遠東,因而
時常游說準噶爾對抗清朝。在康熙、乾隆二朝,準噶爾
多次叛變,但全為清軍所平,而在乾隆兩次大規模用兵
之下,準噶爾被滅。在平定準噶爾叛亂後,由於連年
戰爭,新疆各地防備空虛,經濟蕭條。為恢復新疆
經濟,加強邊防,清廷把已內附的蒙古族不同支派
遷移至新疆。在今天新疆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蒙古族是最主要的自治民族。
 清廷鼓吹蒙古人信奉喇嘛教

理藩院原為「蒙古衙門」,掌
管對蒙古的事務。隨着清朝疆土的日漸
擴張,理藩院發展成為總管蒙古、西藏、
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事務的中央機構。

 嚴禁他們學習漢文及與漢人通婚
•使蒙古人與漢人關係疏遠,文化水平低下,無法反抗
 清廷對新疆民族採用分化的手段
• 離間教徒與非教徒,使他們互相仇視
 讓回族內部產生派系衝突
• 支持其中一支派系的宗教領袖
• 破壞各個教派之間的關係,使教徒不能團結
 清廷不准回民與漢人交往
• 使回民的文化水平無法提升,方便控制
 清廷在西藏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 推崇藏人的喇嘛教
• 冊封達賴與班禪為領袖,管理藏民,以宗教麻醉人心
 為加強對西藏的控制,雍正下令派駐藏
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 乾隆時確立「金瓶掣籤」的制度
• 肯定清廷任命達賴與班禪的權力
史事補充

藏人相信達賴與班禪是活
佛的化身,死後一年內便會轉化再生,
這就是「轉世靈童」。清廷擔心西藏
貴族操縱「靈童」的選任,於是在乾
隆時創設了「金瓶掣籤」的制度:由
滿清皇帝賜予金瓶,放在西藏的大昭
寺,遇到需要尋找靈童時,便把各地
呈報的孩童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滿、
漢、藏三種文字寫於籤牌上,再於駐
藏大臣的監督下抽出孩童的名字,這
位孩童便是達賴與班禪的轉世。西藏
至今仍沿用這種選任領袖的方式。
清朝為金瓶掣籤制度特別設立了兩個金瓶。
你知道兩個金瓶分別放在哪兩地嗎?

一個置放於北京雍和宮,專供蒙古
地區掣籤定大活佛轉世靈童;另一
個置放於拉薩大昭寺,專供西藏、
青海等地區掣籤定大活佛轉世靈童,
包括達賴及班禪。
 清廷在西南地區實行「改土(土司)歸流(流官)」政策
 清廷廢除世襲官職的土司
• 改由朝廷派遣定期調配的官員駐守

 把一部份的苗、瑤等少數民族收編入州、縣統治
• 藉此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
 滿清的各項民族政策
• 成功加強了中央對邊疆民族的控制
• 鞏固了清朝統治,有利維繫大一統政權
 然而,分化政策使邊疆民族與中原民族關係疏遠
• 彼此無法融合,大大削弱了中華民族的團結

根據圖片的線索,清軍在平定 參考答案:土司的石寨建
土司叛亂時面對甚麼困難? 於山區,易守難攻,清軍
的行軍亦十分不便。

 一旦遇到外來勢力的入侵,部份
民族便容易出現離心的傾向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有關問題。
1 乾隆在資料中所穿的服飾與哪個民族有關?
a. 資料 ______
二 :漢族
三 :藏族
b. 資料 ______
一 :滿族
c. 資料 ______

2 根據資料中的線索,三個民族各有甚麼不同特色?

資料一的乾隆帝穿上滿族的盔甲,騎在馬上,顯
示滿族人重視騎射。資料二的乾隆帝身穿漢人儒
生的衣冠,顯示漢族重視學術文化。資料三的乾
隆帝以佛裝示人,顯示藏族重視佛教。 (3 分 )
3 試就你所知,推斷乾隆以不同服飾示人的原因。

乾隆帝以八旗、儒生和喇嘛的服飾示人,而這些服
飾分別代表了滿、漢、藏三族。由此可見,乾隆帝
表達其尊重甚至融入各族文化,對各族一視同仁,
以爭取各族的支持。 (4 分 )
- 甚麼是康、雍、乾盛世? 參閱課文頁 11 。

- 清朝以甚麼政策管治漢族? 參閱課文頁 14-16 。


管治漢人的政策帶來了甚麼影響?

- 清朝對邊疆民族施行了甚麼政策?
這些邊疆民族政策有甚麼正面與負面的影響?
參閱課文頁 18-20 。

康、雍、乾盛世、高壓與懷柔、薙髮令、嘉定
三屠、文字獄、民族意識、《四庫全書》、博
學鴻詞科、永不加賦、圈地、喇嘛教、派系衝
突、政教合一、金瓶掣籤、改土歸流、土司
1. 以下哪位並非開創清初百年盛世的皇帝之一?
A. 乾隆
B. 雍正
C. 順治
D. 康熙

2. 清朝版圖面積之大僅次於哪一個朝代?
A. 明朝
B. 秦朝
C. 元朝
D. 漢朝
3. 以下哪項有關清朝君主與其治績的配對並不正確?
A. 乾隆:鼓勵耕作
B. 雍正:革除陋規
C. 乾隆:招攬人才
D. 康熙:編纂《四庫全書》

4. 以下哪項政策導致大批漢人流離失所?
A. 圈地
B. 騎國
C. 圈封
D. 騎佔
5. 「金瓶掣籤」與以下哪個民族有關?
A. 蒙古族
B. 西藏民族
C. 新疆回族
D. 西南地區民族

6. 「改土歸流」政策中的「土」與「流」分別代表甚麼?
A. 土地;流域
B. 土官;流吏
C. 土匪;流徙
D. 土司;流官
7. 「採用分化手段,離間教徒與非教徒,使他們互相仇視。」
這是清朝對哪個邊疆民族實行的政策?
A. 蒙古族
B. 西藏民族
C. 新疆回族
D. 西南地區民族

8. 以下哪項為清初的大屠殺之一?
A. 嘉慶五日
B. 嘉定三屠
C. 保定十殲
D. 蘇州大掠
試把以下六項清初的管治措施分類。

A. 薙髮留辮 B. 厚待歸降的明臣
C. 為明思宗及其皇后發喪 D. 大興文字獄
E. 恢復科舉考試 F. 派遣八旗兵駐守全
國軍事要地

高壓政策 懷柔政策

A D F B C E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