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9

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
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人 --- 人 流感、病毒性肝

人 --- 动物 禽流感、狂犬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 1 、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
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霉菌
和寄生虫)进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
所致。
 2 、有传染性。
 3 、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 4 、免疫性。
(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 1 、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
物和昆虫。
 2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
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
气飞沫、血液、消化道。
 3 、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
性免疫力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
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
(四)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 1 、管理和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
 ( 1 )对病人隔离、治疗、管理
 ( 2 )对家属和接触者监控、检疫
 ( 3 )灭鼠、管狗
 2 、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
 ( 1 )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
 ( 2 )通风换气、环境卫生、医院管理
 ( 3 )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
 ( 4 )卫生与行为习惯:洗手、晾衣被
 3 、保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
 ( 1 )主动免疫:疫苗接种
 ( 2 )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狂犬血清、乙
肝免疫球蛋白等
 ( 3 )体育锻炼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要点
 1 、完善园长和教师传染病防控
职责。
 2 、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疫情
报告制度,并有专人负责。
 3 、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
(一) 传染病管理制度

 1 、包括入园查验预防接种证
 2 、传染病管理职责划分
 3 、晨午检制度、消毒制度、疫情报告
 4 、健康教育宣传,重点是家长重点传染
病防治知识普及
 5 、患病儿童追踪登记报告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 1 、设置学园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 2 、学园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
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
部门或医疗部门报告。
 ( 1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
性非典范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
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 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
式报告。
 ( 2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
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 6 小时内,农村于 12 小时内报告。
 ( 3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 24 小
时内报告。
 3 、学校疫情报告人(各班教师、保育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
传染病颖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三)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1
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
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
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1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
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
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
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
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户外散步、慢跑、做
操、不少于 2 小时,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
展,增强体质。
(三)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2
 2 .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
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 3 .勤洗手:饭前便后,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
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家长接孩子时也要洗干净
手;教师或保育员在晨检、洗消后接触孩子时一定
要先洗手。(传染病高发期用消毒水洗手)
 4 .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 1 个小时,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尤其活动室、睡眠室和卫生间。
 5 .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
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三)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3
 6 .不加工食用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
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
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 7 . 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
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
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
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
 8 .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
好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三)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4
 9 .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
区;
 10 .传染病儿童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
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
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 11 、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
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
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
的最佳积极手段。
 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
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三)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5
 12 、班主任每天进行一次晨午检,并有记录。
13 、做好教师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园所定期
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14 、幼儿园不定期宣传、张贴预防传染病材料,
让家长了解传染病知识并懂得怎样才能预防传染
病。
15 、每天对各区卫生进行督察,定期进行卫生
大检查,不留卫生死角。督促幼儿讲好个人卫
生,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不吃路边小摊上的
东西。
幼儿常见传染病
1 、学龄前幼儿手足口病
2 、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
3 、学龄前幼儿肺炎
4 、流行性感冒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 、麻疹
7 、流行性腮腺炎
8 、风疹
9 、猩红热
10 、水痘
学龄前幼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1
 这种一般被称作“手足口病”的病毒(实
际上是一群病毒)通常会感染 2 ~ 6 岁的
孩子,但 2 岁以下的小宝宝也容易得手足
口病。

 手足口病传染性高,很容易通过咳嗽和打
喷嚏传播,因此,容易在幼儿园和孩子聚
集的地方爆发。手足口病也能通过粪便传
播,所以,做好家庭卫生非常重要。
学龄前幼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2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 EV71 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
般全年均有发生, 5—7 月为高发期。
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
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
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 / 或溃疡,疼痛明
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
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少
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学龄前幼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3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
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 如打喷
嚏喷的飞沫等 ) 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
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
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
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学龄前幼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4
3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 3 岁及 3 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
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
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
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 .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
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
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
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
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学龄前幼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5
手足口病的护理
 消毒隔离: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
触,一般需要隔离 2 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
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
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
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
避免继发感染。

 饮食营养: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
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 1 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
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
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 口腔护理: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
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
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 B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
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 B 2 、维生素 C ,辅以超声雾化吸
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1
 ( 1 )每日晨检,逐一检查儿童发热和手掌、脚掌、口
腔等部位皮疹情况。
 ( 2 )晨检后,儿童浸泡手、彻底洗手后入教室。
 ( 3 )饭前便后要洗手。
 ( 4 )上一堂手足口病预防课,让儿童熟知手足口病防
治知识和正确洗手的方法。
 ( 5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 ( 6 )开展致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封信活动,让儿
童带回家,并请家长读给儿童听。
 ( 7 )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和寝室活动场所通风换
气、消毒。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2
 ( 8 )每天对儿童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
消毒,定期晾晒被褥等。
 ( 9 )手足口病流行时,每天早晚对扶手、门把手、电
梯按钮、桌椅、公共电话等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1 ~
2 次。及时消毒儿童粪便。
 ( 10 )儿童入托时,托幼机构校舍门前放置消毒液浸泡
的消毒垫。
 ( 11 )谢绝家长进入托幼机构,进入前洗手、消毒。
 ( 12 )家长接儿童时,先洗手。家长工作或外出回家,
立即洗手。
 ( 13 )教职工入上班园时,首先浸泡消毒、彻底洗手。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3
 ( 14 )进行清扫或消毒时,工作人员应戴手
套。清洗结束后要立即洗手。
 ( 15 )家有手足口病患儿的教职工,不能上
班,以免把病毒带入托幼机构。患儿痊愈 2 ~ 3
周后再上班、带课。
 ( 16 )晨检发现手足口病患儿,不能入托,立
即去医院诊治。不让患儿接触其他任何儿童,患
儿每次大便要消毒。痊愈 2 ~ 3 周后入托。
 ( 17 )对缺课儿童,立即追查原因。晨检结果
报告相关部门。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4
 ( 18 )幼儿园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
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手足口
病防治知识。
 ( 19 )幼儿园一周内出现两例及以上手
足口病病例或出现一例重症、危重或死亡
病例,采取停课 2 - 3 周措施。
 ( 20 )在流行季节,当地有疫情发生
时,避免不同幼儿园的学生或外来人员的
往来或交流活动。
手足口病症状图片
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 1
结膜炎是眼结膜的炎症。常由细菌或病毒引
致,亦可因过敏或接触化学物品受刺激所致。家庭成员
或密切接触者易受染。
俗称的“红眼病”是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
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根据不同的致病原
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
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
此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红眼
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
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
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 2
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
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
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
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
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
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
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红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大量粘液脓性分泌
物粘附在角膜表面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或虹视(眼前有
彩虹样光圈),一旦将分泌物擦去,视物即可清晰。如果细
菌或病毒感染影响到角膜时,则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视
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 3
流行性结膜炎的注意事项
1 、由于病人眼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在日常生活中,通过
手或物、经水均可传播,所以不要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
甲,饭前便后洗手。
2 、家庭中有此种病人时要做到毛巾、脸盆等分开,并注意消
毒隔离(煮沸消毒)。
3 、有条件应对病人进行隔离,至少做到家庭隔离,教育病人
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4 、勤点抗病毒眼药水,要每小时点1次。不要与别人合用同
一支眼药水。
5 、应开放患眼,不能遮盖患眼,因为遮盖患眼后,眼分泌物
不能排出,同时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利于细菌或病毒
繁殖,加重病情。
流行性结膜炎图片
学龄前幼儿肺炎 1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
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
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
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
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
不发热而咳喘重者。
学龄前幼儿肺炎 2

1 、轻型支气管肺炎
( 1 )发热:大多数较高。
( 2 )咳嗽:开始为频繁的剌激性干咳,随之咽喉
部出现痰鸣音,咳嗽时可伴有呕吐、呛奶。
( 3 )呼吸表浅增快,鼻扇,部份患儿口周、指甲
轻度发绀。
( 4 )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
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
学龄前幼儿肺炎 3
2 、重型肺炎:除轻症肺炎之表现加重外,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
状严重,且伴有其它脏器功能损害。
( 1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表浅、急促、每分钟可达 80 次以
上,鼻翼扇动,有三凹征,呼气呻吟,颜面部及四肢末端明显
紫绀,甚者面色苍白或青灰。两肺可闻及密集的细湿罗音。
( 2 )循环系统症状:婴儿肺炎时常伴有心功能不全。
( 3 )神经系统症状:烦躁、嗜睡、凝视、斜视、眼球上窜;昏
睡,甚致昏迷、惊厥;球结膜水肿;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
或消失:呼吸节律不整;前囟门膨胀,有脑膜剌激征,脑脊液
除压力增高外,其他均正常称为中毒性脑病,严重者颅压更
高,可出现脑疝。
( 4 )消化系统症状:患儿食欲下降、呕吐、腹泻、腹胀,严重
者呕吐物为咖啡色或便血,肠鸣音消失,中毒性肠麻痹,以及
中毒性肝炎。
( 5 )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等,也可出现混合性
酸中毒。
学龄前幼儿肺炎 4
小儿肺炎的护理
1 、如果孩子患上肺炎之后,除了药物治疗外,家庭
护理对疾病的预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
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2 、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患儿休息。
3 、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及补充足够的水分。
4 、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尤其是汗多的患儿要及时
更换潮湿的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这对皮
肤散热及抵抗病菌有好处。
5 、保持呼吸道通畅。
6 、按时服药、打针,以免影响疗效。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
染病之首位。潜伏期 1—3 日,主要症状为发
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
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 3—4 天,也有表现
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 1 周。传播途径以空气
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知识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
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
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
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
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
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
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 2—3 天,最长的为
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麻疹预防知识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 8—12
日,一般 10 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
为“三、三、三”,即前驱期 3 天:出疹前 3 天出现 38
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
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 3
天:病程第 4-5 天体温升高达 40 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
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 3 天:出疹 3-4
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
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
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
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 6 个月 ~5 岁幼儿发病
率最高(占 90% )。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
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
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 2 周左右
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
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
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
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
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 病毒经过飞沫使健
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
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风疹的预防知识
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
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
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
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
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
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
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
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
病前 5 天至 7 天和发病后 3 天至 5 天都有传染性,起病
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
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
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
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
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猩红热预防知识
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
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
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
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
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
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 ** 红肿。猩红
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
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
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
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水痘预防知识
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
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
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 24
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
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
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
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 7-
10 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
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
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
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
痂为止。
案例图片

荨麻疹 过敏性荨
麻疹
案例图片

遇热性荨麻疹 日光性荨麻疹
案例图片

水 痘
几 序号 疾 病 名 称 隔 离 期
1 甲型病毒性肝炎 自发病日起隔离 3 周 3 周
种 2 戊型病毒性肝炎 自发病日起隔离 3 周 3 周


3 麻疹 发病之日起至出疹后 5 日( 2 周) 5 日( 2 周)
临床症状消失后 1 周或 2 次粪培养阴性解除隔离 1
4 细菌性痢疾


周或 2 次粪培养阴性解除隔离
规范隔离治疗 2 月,连续 3 次痰检阴性解除隔离 2
5 肺 结 核
月,连续 3 次痰检阴性解除隔离
传 6 流脑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拭培养 3 次阴性( 2 周) 3 次
阴性( 2 周)

染 7 猩红热
症状消失后 3 天(发病后 3 天(发病后 10 天)
天)

病 8 流行性感冒
热退后 2 天解除隔离( 1 周) 2 天解除隔离( 1
周)

隔 9
10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从发病日起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3 周) 3 周)
发病之日起至出疹后 5 日( 2 周) 5 日( 2 周)

离 1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隔离至症状消失( 10 天) 10 天)

12 其他感染性腹泻 临床症状消失后 3 天天或标本检测阴性解除隔离疱


期 13 手口足病 疹全部干燥结痂,隔离至少 2 周。 2 周。
幼儿园传染病登记表 1
附表1:

银川市_____________学校、托幼机构班级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隔离情况记录
晨检与处置情况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隔离情况 因事缺勤
应到 实到
日期 就诊情况 隔离
人数 人数 姓名 年龄 性别 主要症状 发病日期 处置情况 姓名 年龄 性别 主要症状 发病日期 姓名
时间 医院名称 诊断 情况
幼儿园传染病登记表 2
金色童年幼儿园幼儿因病带药登记记录
班级: _____ 日期: _______

日 姓 性 年 病 药品名 用 服药时 家长签


期 名 别 龄 因 称 量 间 名
幼儿园传染病登记表 3
金色童年幼儿园交接班记录
班级: 日期:
应到人 实到人 病假人 事假人
数 数 数 数

上午班 教师签字:

下午班 教师签字:

配班 教师签字:
幼儿园传染病登记表 4
班级消毒登记记录表(表格)
1 、时间要求
2 、消毒项目
3 、消毒方法
4 、浓度要求
5 、消毒液用量
6 、玩具数量
7 、消毒人签名
消毒液使用
幼儿园现使用的消毒药品:
利尔康(泡腾消毒片)
本品有效含氯量为 500mg/ 片
配比要求:
1 、物品消毒: 500mg ( 1 片) /1L 水
(擦拭桌面、毛巾、被褥套、玩具)
2 、幼儿洗手: 250mg(0.5 片) /1L 水
(注:小班幼儿消毒液为 125mg/L )
谢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