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4

减振器基础知识培训

2012 年 11 月 17 日
一 减振器基本介绍

目 二 减振器工作原理

录 三 减振器生产工艺

四 减振器常见故障
一、减振器基本介绍
减振器是将车辆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衰减车辆振动的机构,即利用
流体把弹簧的弹性能量转换成热能,以给驾驶者舒适感和稳定感,有助于提高行
驶稳定性。

弹簧 减振器
车身
冲击能 振动能 热能

车轮

热能释放
突然冲击振动 连续冲击振动
减振器的功能

 衰减车辆振动,保持车辆行驶平顺

 与悬挂弹簧匹配实现车身与车轮的弹性联接

 使车轮行驶中有效着地 , 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 提高车辆各领部件的可靠性和寿命

 改善不平路面的通过能力

 ……
6 、外连接套
5 、轴承

4 、上弹簧盘

3 、弹簧垫

1 、防尘罩 + 缓冲

2 、弹簧
二、减振器工作原理

复原
压缩
减震器的结构
双作用式 : 在车辆回弹和压缩启动时都产生 活塞杆
作用力 缓冲块
防尘罩
油封
减振器由产生阻尼力的活塞阀和底阀,储存 导向套

减振油的工作缸和储油缸,传达车体运动的
连杆,防止内部气体或油泄漏的油封等构成 固定环 缓冲垫

工作缸 储油缸
油封:防止漏油及异物流入
上腔
活塞阀:产生复原阻尼力 活塞
底阀:产生压缩阻尼力
减振油 下腔
固定环:限制减振器的最长行程
底阀
缓冲垫:保证导向套和固定环是非刚性接触 底阀座

减振器结构
调整阀片 节流阀片

流通阀片 补偿阀片
活 塞
流通阀
活塞

复原阀 阀片

低速时 高速时
油流 油流

底 阀

补偿阀

压缩阀

阻尼就是在具有粘性的油通过节流孔时产生的。节流孔越小,阻尼力越大,油的黏度越大,阻
尼力越大。如果节流孔大小不变,当减震器工作速度快时,阻尼过大会影响对冲击的吸收。因
此,在节流孔的出口处设置一个圆盘状的弹性阀片,当压力变大时,阀片被顶开,节流孔开度
变大,阻尼变小。


阀系工作原理
活塞阀工作情况:

当活塞杆带动活塞拉伸时,上腔的体积减
小,下腔的体积增大,上腔的工作压力高
于下腔,流通阀关闭,复原阀打开,减振
油通过复原阀节流后向下腔流动产生复原
阻尼力。

底阀工作情况:
由于活塞杆在工作缸内体积的减小,致使
上腔体积减小的量小于下腔的体积增大的
量,上腔的减振油向下腔流动后不足以充
满下腔,下腔的压力低于储油筒的压力,
压缩阀关闭,补偿阀打开,储油筒的减振
油向工作缸内补偿
阀系工作原理

活塞阀工作情况:

当活塞杆带动活塞压缩时,上腔的体积增
大,下腔的体积减小,下腔的工作压力高
于上腔,复原阀关闭,流通阀打开,减振
油通过流通阀向上腔流动。

底阀工作情况:
上腔的体积增大,下腔的体积减小,上腔
体积增大的量小于下腔的体积减小的量,
下腔的减振油向上腔流动充满上腔后多出
一部份减振油使补偿阀关闭,压缩阀打开
向储油筒流动节流产生压缩阻力。
回流孔

导 套

复原
压缩 向

活塞杆

缓冲块
防尘罩
油封
导向套 导向套:保证活塞杆、工作缸与储油缸的同轴度,为油封
提供支座
轴套:减小摩擦力,内表面镀聚四氟乙烯(又称“不粘涂
固定环 缓冲垫 层”,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
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
工作缸 储油缸 特点,它的摩擦系数极低,所以可作润滑作用)
上腔 油封
活塞

减振油 下腔

底阀
小 结
减振器的试验
示功试验

示功试验主要是检验减振器的装配是否达到了减振器设计时的阻力特性。

拉伸 / 压缩行程: 50±1 ( mm )

奔奔 mini
复原阻力( N 压缩阻力( N
) )
0.1 m/s 330±110 100 ±55
0.3 m/s 620±108 160±55
0.6 m/s 850 280
1.0 m/s 1230 900
CX20
复原阻力( N 压缩阻力( N
) )
0.1 m/s 320±84 220±64
0.3 m/s 720±114 360±78
0.6 m/s 1300 480
减振器的试验
示功图(奔奔 mini )
(N)
F

一般地,我们主要测试各速度下复原阻力和压缩阻力是否符合标准以及
图形是否有突变(空程)
减振器的试验
摩擦力试验

条件:速度≤ 0.005 m/s (行标)、侧向力为 980N



不加侧向力时,摩擦力≤ 50N ,加侧向力时,摩擦力


三、减振器生产工艺
 活塞杆

车两端
毛坯 粗磨外圆 淬火、回火 2 道校直 2 道粗磨
倒 角

精磨外圆 2 道半精磨 钻孔、冲六方 车螺纹 切环形槽

超精磨外圆 检验 挂装 水洗 化学、电解脱脂 2 道热水洗

检验 超精磨外圆 卸挂 热纯水洗 纯水洗 镀铬 2 道纯水洗

表处理 --- 微裂纹镀铬,增加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 储油缸
F≥30KN
毛坯 加工油封孔、底孔 压装托架组件 压装底阀座 ( 关重工序 )

焊接托架、底阀座及弹簧
去焊渣和氧化皮 焊接支座支耳 整形、冲孔
盘(关重工序)

检查气密性和开口尺寸(关重工序) 检验
0.8MPa—10S
 前减振器总 15-16.5N.m

工作缸清洗 4-5MPa
5-7MPa
扭力矩、涨铆
活塞杆 固定环收口 活塞杆清洗 活塞阀系装配
(关重工序)

阀系零件清洗
5±0.5N.m , 2-4MPa
扭力矩、点铆(关重工序) 装底阀组件 装油封、导向套、缓冲垫
2-3MPa 40-42kg/cm2
底阀组件压入工作缸 清洗储油筒 注油 示功 滚口(关重工序)
 前减振器总成表处

减振器总成(滚口后) 上挂 预脱脂、脱脂 热水洗、冷水洗

脱水、烘干 2 道冷水洗 磷化 表调 冷水洗 活化

静电喷漆 烘干 检验 下挂
 前支柱总成装

前减振器总成 压端盖 装防撞垫及防尘罩 装弹簧、弹簧垫及弹簧盘

贴标签、打条形码 装外连接套总成(关重工序) 装轴承组件

前支柱总成检查 装箱

外连接套总成
拧紧力矩 60±5N·m
四、减振器常见故障
减振器漏油
零件原因
-- 油封唇口损坏
-- 油封耐高 / 低温性不好
-- 活塞杆表面有损伤(磕碰或划伤)
-- 贮油缸焊接部位有穿孔
-- 贮油缸有砂眼
-- 封口翻边没有压紧
-- 装配过程中混入杂质,使用过程中损坏油封或活塞杆
减振器漏油

使用原因
1 、使用过程中由于防尘罩损坏等原因造成外部泥沙堆积在油
封处,这样活塞杆在上、下运动过程中造成活塞杆表面损伤或将异
物带入油封内进而造成漏油
2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若以较高的速度通过一个台阶或凹坑
,悬架遭受过大的瞬间冲击后,这时有可能造成连杆弯曲,易引起
漏油
检查减振器储油缸外表是否有油迹,若储油缸外表面无油迹,可以确认减
振器无漏油现象;若储油缸外表面有油迹,而减振器封口部位储油缸外表
面仅有轻微油痕(前减不超过弹簧盘,后减小于 1/3 ),属正常情况,可
以判定为没有漏油。因为减振器的油封唇口内部在装配时涂有润滑脂,而
活塞杆表面采用微裂纹镀铬工艺,每个行程活塞杆微裂纹会贮存并从油封
唇口内部带出少量润滑脂以浸润油封唇口,在减振器使用过程中温度会升
高,挥发或渗出微量到减振器外筒形成油雾是正常的
减振器异响

原因分析

1 、由间隙产生的刚性接触敲击异响

2 、摩擦引起的异响

3 、共振引起的异响

4 、非正常液体流动产生的异响
1 、由间隙产生的刚性接触敲击异响

减振器在使用过程中是一个运动行程大、频率极高的部件,
在使用过程中不允许减振器出现刚性接触,一旦出现就会
产生异响。

活塞及底阀松动 外围零件松动 与整车连接部位


2 、摩擦引起的异响

减振器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部件会出现相对
运动,如果相对运动的两个部件出现了不匹 油封与连
配现象,此时就会出现异响。 杆不匹配
出现异响

橡胶部位
与车身连
接不匹配
出现异响
3 、共振引起的异响
减振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激振频率与自振频率相等或相近,
或成整数倍,则会产生共振。共振大时振幅剧增,可能引
起事故;共振小时则出现异响。出现了这种情况,就需要
改变减振器自身的振动频率来改善。

4 、非正常液体流动引起的异响

减振器在使用过程中减震油会通过各种孔隙流动,在此
流动中如果出现了非正常流动,则会发生异响。
异响判断方法

1 、横向摇摆汽车(如
图),同时用手轻轻触
摸减振器的贮油缸、活
塞杆等部位,仔细感觉
其震动是否有变化(异
响严重的车辆可以听到
明显的声音)。
2 、装车验证
减振器失效

汽车行驶中,如发现不正常的连续振动,则有可能是减振
器失效,检查步骤如下:
1. 用手按压车身至最低处,然后迅速放手,如果车身大振
幅上下跳动 5 次以上,说明减振器可能失效。需要进一步分析。
2. 将减振器拆下,检查减振器阻尼力是否正常:
( 1 )用手握住减振器两端用力拉压减振器数次,若减振
器具有稳定的阻尼力,则说明减振器良好,没有失效;若减振
器阻尼力不稳定或明显无阻力 , 则可判定为失效
( 2 )将减振器安装在示功机上检测阻尼力值,若实测阻
尼力损失超过额定阻尼力 40% 以下,则可判定为没有失效;若
实测阻尼力损失超过额定阻尼力 40% 以上,则可判定为失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