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五行在佛教文化的意义

Đỗ Thị Thu Phương 4T21


Phạm Quỳnh Hương 4T21
Phạm Thị Minh Châu 4T21


基 五 木 修 佛 修
本 行 火 行 教 行
概 与 知 之 之 道
括 佛 道 木 火 路

•出现时间:距今
佛 3000 年前。

教 •起源于:印度

的 •创立人:悉达多 ·
概 乔达摩(后人称他
为“佛陀”或“释
括 迦牟尼”)
佛教入华

•时间:两汉

•方式:中国高增出国去印度求法,取
经和传法。

•佛教传入到中国后被中国文化吸收和
节气
特辑

改造,出现了中国佛教文化。
II 、在佛教文化中,五行是

一、五行的来源
一个重要的元素 , 它在佛教
行 五行的
念源自中国

教义和
行实践中 扮演着

在 古代的哲学体系 , 它的
重要的角色。
佛 起源可以追溯到《易
教 经》 , 五行包
火括


土、金、水五种元素 ,
文 每种元素都代表着一
化 种特定的属性。在佛
的 教文化中 , 五行被赋予
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二、五行的含义:

代表生命的力量和成长。在佛教中木

, 征着
木 悲心 , 也就是 对一切生命的关怀和慈悲。

代表热情和能量。

在佛教中象征着般若智慧 ,

火 也就是一种 超越世俗的智慧,象征着

就是光明,
有光明才能看清一切。

代表稳定和坚实。土在佛教中象征着忍辱 , 也就
土 是对苦难和 困境的坚忍,代表诚信,象征着土的
安静和实在,如果动一动,就可能引发山崩海啸
地震。
代表财富和价值。在佛教中,金象征着精进,也就
是通过

修获得内在的财富和价值。 金

代表流动和适应。水在佛教中象征着禅定 , 也就是
水 通过静心冥想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第 • 在五行看来,烦恼 与
智慧都为火
,所
三、五行

与教 一 不同的是,烦恼是附着于杂乱枝头的


,欲望 之
水稍有涌动,碎火
即灭,
• 如何消除人生烦恼,脱离无边苦海, 是 留下焦枯的枝丫。因此烦恼皆产生于

躯枝丫的“挂带牵绊”而放不下,
不同宗教有着不同的解决方式。
佛 给人带来一种类似于被黏住烧烫的焦
• 佛祖释迦牟尼的解决方案与 众不同, 教 虑感;智慧则是枝丫收聚
空明

,之欲望水不


后 燃起的
但不易将其浇
不是依靠外化的神灵来拯救自己,而
是通过自身艰苦的修
行来求取 无上智 的 灭,反而会被聚集的
智慧

的之不

气所
竭源泉。
泄,成为
慧,用智慧来消减烦恼和痛苦。佛陀
一词的

意, 并非是神灵的名字,而木
是指觉悟的人、
智慧的人。

修 火
圆满的人、获得



• 佛教的“佛”字,便形象地阐明了
这一观点:佛旁之 弗,甲骨文作,
三、五行

与教 第 原意是捆绑、整治。在古代要获得
笔直的
木 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 而要提升“心

”的有 序度,将烦恼
转变为智慧,则必须通过



法。 二 通常只能用绳子将新伐的
一根笔直的硬
木 料
与 另
木 捆绑在一起,时间
• 所谓行,是通过
修 修 葺剪伐来改变自 是 一久,佛教的

行就是 用繁冗的清
规戒律(原始佛教的戒律大大小小


躯的自

然生长状态,令其从枝丫
横生变为集聚成束。
有几百条)对佛徒的身体和行为进

行 行全方位“捆绑”,促使他不断
炼,实现自我觉悟。

• 然后用
修 葺后的躯
木 泄去欲望

水,
转而生起智慧
,之
火 之
将造成烦恼的欲
望涌动,转变为智慧的源泉,最终化
解掉人生的水 木
火 矛盾,形成一种递次
相生的人生格局。
以五行来看,佛教具有诸多
的特征,

可类象为五行

,是一种“
教”。
火 理
由如下: 第 苦为五行

,是在有

低时给人带来的一种感受。在
序度较

a) 一是苦谛:苦谛为佛教“四谛”之
三 佛教眼中,世界原 本
是 完整一
体,当生命来到这个“ 火

首(谛在此为真理

意),代表着
佛教认为世间皆苦、人生

苦的基
是 界”,生命之
水(欲望 之
水)
本 观点。 佛 会冲克世界

。之
佛教认为生命 之
水是苦难的
换句话说,

教 源,并总结了人生 之 八苦:生、
老、病、死、忧悲恼、怨憎会、
之 恩爱别离、五阴炽盛。生老病
死是因为生命 之
水自 身的运动
火 轨迹,忧怨爱欲则是因为生命

水 无法得到满足。
b ) 二是以追求智慧

为之 终极
目标: 第
在佛教看来,生命之
水的到来对 三


世 界”产生了冲击,令


有序度下降,让生命品尝到种种 是
苦难。

那么,去苦
轻对



法自
伤害,恢复
然便是尽量减

的有 序度。

智慧是人类精神 光,如同有
之 序 之
度极高的
火 焰,故而佛教的终极
目标不是追求神灵的呵护,而是 火
追求无上的智慧。
c )三是剃光头和出家:
与 常人相较,佛教徒们最显著的外
在特征就是剃光头。 第
佛教所以要求佛
之 门弟子必须剃度,
是因为头发为五行 木
, 具有

木 纠 三
缠性,象征人 与


间的
佛教要求剃度,代表着 与
世俗生
联系。


的断舍离,意味着去除烦恼和欲望, 佛
正所谓“剪去三千烦恼丝”,这是

的 离别

性的体现。 教
同样的原因,和尚必须要离开家庭 之
——因此被称为“出家人”——也
是为了断开
与 阡陌红尘的联系。

第 与
此同时, 由于印度火
气 旺盛,


d )四是背井离乡:
三 总体衰泄乏力,佛教火

土之
本 得不
到持续充足的“燃料”,必然由盛转
佛教诞生在南亚印度,正处
地(五行


火 旺

位的配属关系)。
是 衰。到 13 世纪初叶,曾经盛极一时
佛 的超戒寺被伊斯兰军队烧毁,标志着
佛教在印度本
土的 消亡,这让佛教成
火 具有离别

性,佛教在 诞生后的
几百年间,便开始向周遭国家渐次 教 为唯一在

土 消亡的世界性宗教。
传播,自北方陆



传到中国、

从南方海

路 之
朝鲜、
至泰国、缅甸、
佛教是追求智慧的“火
教”。

在五
行中的有序度最高,难以长期保持稳
斯里兰卡,就像烛光从一根蜡烛跳
跃到另一根蜡烛。
火 定,因此佛教
在之
火 不同时 期。
四、五行

与行


1. 五行的平衡

在佛教

行中 , 五行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五 行之
间 失去平衡 ,
个体的内心和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在 修
行中 , 通过 调整自己的行为和
思维 , 保持五行的平衡是必要的。

2. 五行的转化

在佛教中 , 五行也代表着人类心灵和生命的转化。通过

行和 正念 ,
人们可以将五行中的负面能量转化为正面能量。例 如 , 将愤怒转化为
智慧 , 将贪欲转化为精进。
四、五行

与行


3. 五行的应用

五行的属性和意义也被应用到佛教的各个方面。无 论是佛教寺庙的
建筑设计 , 还是佛教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和图案 , 都能 看到五行的影子。
五行的应用使得佛教文化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多样。

 五行在佛教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信仰符号 , 更代表了佛教修
行的智慧和教义。以五行为基 础的佛教文化为信徒提供了
一种理解宇宙 和生命的方式 , 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
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力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