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文章總數: 1 篇

版面/版頁: 尋書/D12 日期: 2006-06-18


明報
作者: 鄭依依

望鄉思舞台陳嘉銘

剛過去的一周,在墨爾本攻讀博士的陳嘉銘,趁着回港為論文《合拍片與香港跨國電影》研究蒐集資料的機會,辦
了兩場棟篤笑,名字是頗為悲壯的《文化圈血淚史》。劇場中,他從學生年代投入文化界的經歷說起,到去年往澳
洲留學,文化界、學術圈的怪趣現象一一成為素材。調子微微愁悶、有點苦澀,但他說,這次演出,給予他治療的
效果,甚至比文字更有力量。

中學開始寫小說,到在港大時搞棟篤笑,後來當助教、寫影評、文化評論,沾上文化的年頭已經有十年計了。
年近30的陳嘉銘,去年離開香港,到澳洲升學。

思鄉的情緒、求學的孤單、胃病的折磨,還有在陌生文化中寄居車房環境惡劣空氣不通的一隅,身處遙遠彼邦
的陳嘉銘連線上網看到兩宗新聞———吳彥祖被傳髮線後移與扮白雪公主的欣宜親吻吳卓羲接獲數十宗投訴,卻只
能讀到震撼的文字,看不到圖片。地域與溝通方式的具體的距離感,叫人抑鬱。

離港前的2004年,他作過一場演出《失業人士請注意》,其後計劃升學,這時他原沒有想過在求學的3年間還能
夠再演出,卻因墨爾本的抑壓狀態,「在每天來回學校兩小時的途上,聽着MD裏的歌,腦海浮起片片畫面」,便已
想像假如再作演出的內容,3、4月已經構思劇本至11月,又向香港的朋友打聽場地租用等消息,希望回港時可以演
出。

見別人演出 重拾台上力量

他當時對演出仍感渺茫,畢竟距離實在太遠。直至5月回到香港,他偶然機會下走進年齡相若的彭秀慧的劇場,
雖然票房已滿看不成演出,但彭在劇場的全神貫注又再喚起他的力量。而劇場中這種專注:台上,演出者透過每一
舉手投足台詞語調,都得自覺那麼精準地與觀眾溝通,這種專注,陳嘉銘認為是別的活動包括寫作,也無可比擬的
:「即使寫作,我也會很投入,甚至如同分了身,升起了靈魂像看到另一個自己;但寫作的專注卻是寂寞的。」

唯有劇場的專注,讓他得着並豐富了自己的狀態,終於,連他自己也難以置信的這場棟篤笑演出了。連棟篤界
前輩黃子華及許冠文都來觀賞。

劇場療傷 堪抵孤單

他甚至認為這次治好他抑悶的劇場力量,足以支持未來兩年繼續留學的孤單。自謙技巧不夠而聲稱近來將不會
再寫創作性的文字,但在澳洲的最寂寥時間,向來甚少關注夢的他,「慢慢發現自己常夢回香港,與朋友相聚笑鬧
,甚至笑至醒了過來」,夢境中具體而零碎的片段,其實便是平常與生活最着緊的有關,「如沒有離開香港遠去留
學的距離,這未必會發覺的」,假若尋得合適的文學象徵手法,他便願意再作創作,如同這次劇場演出。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You might also like